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文的解题技巧(整理精校版)
社科文的解题技巧高考二轮复习0107 20:58::社科文的解题技巧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三)找(筛选信息)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
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四)比(干扰项)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社科类与科技类常见的干扰项有如下“雷区”:1. 整体与部分(以偏概全)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
社科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即判断的含意
社科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一些关涉
全文主要内容的重要判断。这些判断或对说 明的对象的性质有所断定,或提出一个重要 的观点,或在陈述科技事实后得出结论。无 论哪种情况,这些句子都包含两个必要的因 素:被解说的对象、被断定的属性。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2/3,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水分 比例不一样。有趣的是,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 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因为水由 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镜指南针的作用。 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 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 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 就可以探测出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编程,可以创建一个包 括不同水含量和水分子运动的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 从而在被观察的身体部位产生非常清晰的组织或器官图像, 有利于弄清疾病的病理变化。 由于磁共振成像与X射线、CT等原理完全不同,故对人体 没有损害,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尤其对 颅脑、脊椎和脊髓疾病的检测,更能显示它优于CT。它可以 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 和血管结构之间的鉴别更加独到。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 于CT数倍,能够敏感地检测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因 而常比CT更有效亦更早地发现病变。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越 性,使得这项新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题考查对“生物发光”这一概念的理解。本题的理解具有综合性,还含有对筛选整 合信息能力的考查。A项是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其中“被动发光”“是否有着生物学 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断定其“无意义”不当;“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 全部认识清楚”,选项断定其“具有意义”不当。B项考查对概念内涵的理解。B项 所述只能包含激发态能态的发光情况,没有包含基态能态的发光情况,属于以偏概全。 C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无中生有,“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文中并无这样的意思。D项所述虽然是一个特例,但只是荧光素换成了光蛋白,发光 的机理没有改变,所以D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正确的。
社科类文章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章阅读技巧:1、立足全篇整体把握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时,思维要积极灵活,高度集中。
可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关键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而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
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关键句段挖掘内涵一般地说,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阅读时要紧紧抓住这类句段,联系上下文来探索。
把握关键语段,一是要从本句段入手,注意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修饰限制成分;二是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三是要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在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时,务必准确地把握问题,明确目的。
有的问题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
有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捕捉、区分信息,略过无关信息,概括有效信息,提炼出所需信息。
4、结合内容推断想象结合内容推断想象,是对考生潜在能力的测试,是近两年科学类现代文阅读必考的内容,也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考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文章的内容脉络入手,着重分析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文章潜藏的内涵,把握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二是从考试的技巧方面入手,可以按照“就文论文”的阅读经验,采用先找错项、逐项筛选的办法,先找那些与文章表述接近的项与原文进行对照,如有错误,再进行第二次同一形式的分析辨认。
高考社科说明文阅读秘诀
高考社科说明文阅读秘诀
1、先确定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2、把握文章的衔接,把握文章中每段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中每段的主题词,把握文章中每段的重点内容。
3、把握文章的关键词,把握文章的重点细节,把握文章的词汇,把握文章的语法结构,把握文章的句式结构。
4、重点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注意把握文章的转折句,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句,并理解文章的结尾句。
5、把握文章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把握文章的论述,把握文章的论证路径,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6、注意把握文章的比较、对比、联系,把握文章的举例,把握文章的推理,把握文章的综合分析。
7、注意把握文章的图表、图片、表格等,把握文章的总结、综述、归纳,把握文章的结论,把握文章的答案。
8、注意把握文章的语境,把握文章的语义,把握文章的语气,把握文章的语调,把握文章的语篇。
社科文阅读的方法
社科文阅读的方法一、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如2004 年湖南卷第8 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B 项:“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阅读材料中原文是“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比较一下,原文中的“多种”却在选项中成了“所有”,犯了将部分替代为整体的错误。
如2006年江苏卷的第5题要求选出对木版年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说:“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文中的第二段说,“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第五段说,“清末民初……木版年画……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命题人故意漏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这一内容,把原文内容随意扩大,另外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十分写实,选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显然是错误的。
再如2006年湖北卷9小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选择推断正确的一项,其中A项“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从原文来看,并无“深海潜水动物不能快速从水下上升”的信息。
很显然以偏概全。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二、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如2004 年上海卷第2 题的A项:“不久前《参考消息》等 3 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根据原文来看,三种报纸排名依据均为“发行量”,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 A 项“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一.社科类文本阅读1.首先在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或“选出不正确的”下面划一横线,看清题目要求;2.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一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仔细辨别,判断正误;3.找准答题区间,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快速答题,节约时间。
4.记清常见设误类型。
二.文言文阅读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2.二读,要充分利用第六题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4.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三.古诗词鉴赏题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具体。
四.名篇名句默写要求: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五.现代文阅读(一)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先选题,后答题,一定要涂黑选题方框; 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握答题要领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查语境。
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看赋分,配答案。
高考社科类文章解题技巧
一、考纲探究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所作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就其命题指向而言,既考查“抽取、提炼、概括”的一般阅读能力,又考核“联想、转化、拓展”的较高阅读水平,还引导考生注重“深入思考、探幽发微”,在答题过程中“延展发挥,创造补充”地培养创造性阅读习惯,以实现创造性阅读结果。
所以,社科文阅读命题,具有注重语境、整体统览、变换角度和推敲因果四个特点,由此便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四大解题原则。
1、语境着手原则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以及说话和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语体环境等因素。
社科文阅读命题,有意识地利用语境因素设计信息抽取与筛选、重组与转化的题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语境意识和习惯,这便是命题的语境策略。
因此,明确命题策略,利用上下文(狭义语境)、有关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广义语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答题原则。
其运用方法如下:第一,寻找有效的阅读区间抽选有关信息。
第二,利用上下文解读语句的特指意义。
第三,将指示信息功能的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解释。
所谓指示信息功能的词语一般指指示代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等提示或指代有关信息的词语,其使用频率高,命题几率大,是理解文意或段落的关键词。
语境着手原则要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通过寻找“有效阅读区间”在相对明确的语段内提取、摘编、重组有关信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答题效果。
2、宏观把握原则社科文阅读命题,历来重视对文章宏观把握性的“综合考查”,绝不违背文章写作和阅读的整体性原则。
所以,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是一种调动多种阅读理解能力由整体感知到局部解析,再到宏观把握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即使解答局部分析的题,也应当有全局观念,以宏观认知统摄局部理解,绝不能断章取义,随意肢解、曲解甚至误解原文旨意。
否则,就会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理解偏差。
例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五大题所选材料是林非的《话说知音》,其中的第21题是:“俞伯牙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①理解,能力层级为B。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Ⅰ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Ⅱ卷的大阅读。
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
01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
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
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
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
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社科文阅读方法
同义变式转述
例4: 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 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 己的生存与发展. (2006年广东卷)
转述: 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 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 )
例5: 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 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形式. (2006年山东卷)
[对应原文]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 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 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 算作文化转型。
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 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 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 文化转型。
①文章的概念
②分析概念 (背景、区别、导因、困难、用途、功能)
二、社科文阅读的一个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社科文阅读考察的 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 求我们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 技知识。
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 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科文阅 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 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 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8、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或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
强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关系,或 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因果关 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
例1、[题目选项] 下面不属于导致人类学缓慢 成长的原因的一项是:(浙江卷第8题)
C.显著的民族差异,导致理解的困难。
[对应原文]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 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 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 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 话。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 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 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科技文出题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试题特点:1、选文的新颖性2、内容的单一性3、表达的明晰性4、难度的适中性常见的误区设置: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
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
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选项: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05年天津卷5C )有效信息句: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5.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社科类文章应该怎样阅读
社科类文章应该怎样阅读方法指导1、搞清考查方向,明确一种认识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否定相关旧有知识对阅读的作用,对相关知识熟悉,当然会有助于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
我们只是说,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发生抵触时,应以选文为准。
2、熟悉考题干扰项的设置方法(1)断章取义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
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铜奔马正名》第18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句时所用证据的一项。
作为这个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象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句的依据。
(2)偷换概念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铜奔马正名》第19题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
古诗文中“燕”并非现在人们所说的“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3)夸大范围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入圈套。
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铜奔马正名》第20题c项“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的打断就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因为原文说“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3: 【试题】 D.所谓“生物泵”是指浮 游生物在死亡后将那些被固定的碳长时 间停留在海里的过程。
▪ 【有效阅读信息】它们(海洋浮游生物)
死亡后有一部分未分解就沉入海洋深处,
那里的海水温度较低、密度高,很难与
其上面较暖和的海水循环交换,因此被
固定的碳就能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海里。
通过这一被称为“生物泵”的过
程,……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4: 【试题】 C.之所以提出海洋施 肥计划,是由于人类大量利用化石燃料, 使二氧化碳回归到大气中的速度比碳在 大气和海洋中的自然循环加快了约100 万倍,造成碳失衡现象。
▪ 【有效阅读信息】现在,由于人类开采
利用石油等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回归到
大气中的速度加快了约100万倍,彻底
打破了碳在大气和海洋中的自然循环。
因此,科学家们产生了给海洋施肥的想
法,……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错误类型
▪ 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
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 悖离。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山东卷8题)
▪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 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 度所代替。
“随着”变成“随即”,一字之 差,
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 【有效阅读信息】 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 丁首先提出了“海洋施肥”计划,以遏 制二氧化碳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2: 【试题】 C.给海洋施肥虽然已 开始付诸行动,但最终能否纠正碳失衡 现象,遏制气候变暖,不少人对此并不 乐观。
社科类文章阅读具体步骤
社科类文章阅读策略(1)边阅读边勾画。
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
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
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
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相对应的区域。
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 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6)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选择题的解答方法(答题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
)1、句子理解题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分辨先后顺序。
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方法有哪些一般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大都从局部到整体设题,但有时也是从“整体——局部——整体”设题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方法1.着眼全文,逐个击破。
一般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大都从局部到整体设题,但有时也是从“整体——局部——整体”设题的。
例1题,指出“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为铜奔马正名”是全文的标题,而第一问就涉及到题目问题,是从整体阅读出发命题的。
了解这一思路后,就要逐步去解决。
A项“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是正名的基础,当然是原因之一。
C项“‘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也是原因之一。
且原文说“‘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也说明此意。
D项“‘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此句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原文说“飞廉铜马”,“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而实际作者正名的是“紫燕骝”或“飞燕骝”。
而B项“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是最初的名字,这只是介绍了一个过程,而并非“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
应选B项。
要解决此题,必须纵观第一二三自然段,从整体把握,再就是结合各项说法,照应原文各个击破。
2.看清题意,灵活作答。
例2题,实际上是考查对第三自然段的理解。
题干是“找出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而实质上,其他三项,都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只要找出其中三项,并与原文对应就可以了。
有一项不是证据,那这一项就是答案。
结合原文看,A项是证据之一,《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可以推断,《三才图会》上的东西,不可全信。
与原文对照,发现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这是否定《三才图会》的证据。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选取要点,归纳概括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选取要点,归纳概括【课程简介】本节课主要讲授如何对社会科学类文章进行选取要点,归纳概括。
选取要点,是归纳整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则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抓重点词语。
一是关联词语,二是文中的提示词语,此外,还要注意句间关系等。
【要点归纳】一、重点词语与关键句子重点词语主要指的是关联词语或提挈性的词语,关键句指的是能够表明文段意思的中心句或暗指中心的句子。
二、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抓关联词语阅读方法二:注意句间关系阅读方法三:根据材料的重点筛选【思考研习】【题1】概括这段话的意思: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
(1996年高考卷)【题2】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题3】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科技文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试题特点:
1、选文的新颖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表达的明晰性
4、难度的适中性
常见的误区设置: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
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
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选项: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05年天津卷5C )
有效信息句: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5.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1)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2)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变相对为绝对
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6.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
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7.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
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
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选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04全国卷 7B)
有效信息句:“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8.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有效信息句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9.答非所问
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纵观近几年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和未然说成已然这四种错误类型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
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查语文能力。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换句话说,答案只在文章里,不在头脑中。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二是仔细。
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高考除了考查知识,还考你的耐心、细心、信心。
科技文阅读之做题步骤
一读读文本晓大意
二读审题目做标记定范围细筛选抓关键确答案回归原文验答案
三、明确五个步骤。
第一步,读文本晓大意
通读全文。
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审题目做标记
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并用符号标识出来。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定范围细筛选
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先求同后求异),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步,抓关键确答案
第五步,验答案看整体。
即复位验证法。
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词义连贯,意思准确即为正确。
事理分析法
在科技文事理说明中,常会遇到整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
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的考题中,命题者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先排除两项,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小结
总之,认真读文,仔细比较,小心求证则是准确解答此题的根本。
首先,快速阅读、准确阅读的能力。
对文章总体把握,对作者倾向的把握。
这是解题基础。
其次,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能预感某处是关键,是重要信息,并随手作出标记。
第三,咬文嚼字,一个句子顺读、倒读、替换信息都能读明白;一个词语的含义、语境义一读就清楚。
第四,联想想象。
思路开阔,能应变,会拐弯,合理合情,有度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