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姬菇和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发酵及栽培效果的研究
武汉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姬菇和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发酵及栽培效果的研究姓名:黄爱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缪礼鸿20080501摘 要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操作、季节性生产模式,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周年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
深层发酵生产液体菌种是食用菌发展的方向,液体菌种的发展必将推动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发展。
食用菌种类众多,菌种生产方式不尽相同,更新换代较快,目前尚未见到有将液体菌种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上。
为此,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姬菇和双孢蘑菇液体培养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最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栽培种的实际生产栽培和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的改良;此外,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牛粪资源作为棉籽壳替代物栽培侧耳属食用菌。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姬菇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为3%甘露醇,1%酵母膏,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 1%玉米粉作为增黏剂,摇瓶装液量90mL/250mL三角瓶,起始pH值为6.0, 摇床转速150r/min, 培养时间为6d。
在上述条件下于10L气升式发酵罐中培养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姬菇液体菌种;姬菇液体菌种在棉籽壳培养料上满瓶时间由固体菌种的28天缩短为16天,生长速度提高75%。
2.双孢蘑菇液体一级菌种优化后的配方和培养条件为3% 12Be麦芽汁,1%玉米粉,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8%,少量VB,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培养1温度25℃,状液量9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6d;二级扩大液体菌种培养基优化配方为3%麸皮,1%玉米粉;双孢蘑菇1-5级液体菌种之间生长速度、生物学特性保持稳定,使用二级液体菌种进行10L发酵罐发酵培养。
3.双孢蘑菇栽培种麦粒培养基种加入9%左右的麸皮,可以减少麦粒培养基在接种液体菌种后水分过多现象;液体菌种生产固体栽培菌种接种量为1%(7.5mL/瓶),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制备栽培种与传统固体菌种制备栽培种在相同放大倍数(240倍)时,二级、三级液体菌种制备的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提高25%;利用发酵牛粪的双孢蘑菇栽培料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双孢蘑菇产量14.35%。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制备工艺研究
摇 床 转 速 为 10r i、 养 温 度 (3 1 ℃ 、 种 量 05 、 始 6 / n 培 a r 2+ ) 接 . 初 % p  ̄ 、 气 量 1 . 发酵 周 期 7 8d H56通 : 8、 0  ̄ 。 关键词 真姬菇 工厂化 液 体 菌 种
1 . 不 同摇 瓶 装 液 量 对 菌 丝 生 长 的 影 响 采 用 l 0 L .1 2 0m o 三 角瓶 摇 床 震 荡 培 养 ,每个 摇 瓶 接 5个 0  ̄ .lm 的 菌 .mm 05T 5 l 块 ,H 自然 。试 验 设 置装 液量 为 2 0 L、 0 、 0m p 0 4 6 L三 个 m 0 mL 0 梯度 , 个处 理 重复 3 , 2 o ,7 mn培 养 。 每 次 于 1 10/ i C r 培养 第 7 d观
收 稿 日期 :0 10 — 7 2 1— 6 1
上生长速度快 , 种后 3 满袋 , 丝 生长旺盛 , 接 7d长 菌 出菇 快 ,
产 量 高 , 物 效 率 分 别 为 6 . %和 5 .2 ; 方② 上 菌 丝 生 生 04 5 9 % 配 9
长较慢 , 种后需 4 满袋 , 丝生长 较旺盛 , 菇较快 , 接 2d长 菌 出
处 理 , 2 ℃培 养 , 荡 培 养 18h 摇 匀 各 取 1 L培养 液 , 于 1 振 6 , 0m 离 心 后 测 定 菌 丝鲜 重 。 1 - 发 酵 罐 培 养 时 间 对发 酵结 果 的 影 响 以天 厨 真 姬 菇 发 .3 2 酵 罐 配 方 配 制 发酵 罐液 ,H 自然 。设 6 7 8 9 p 、 、 、 d4个 处 理 , 每 处理 设 3次 重 复 。于 2 ℃培 养 。在 规 定 时 间镜 检 每 个 处 理 菌 1
一种培养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栽培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培养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栽培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仁智,程继红
申请号:CN201010503515.5
申请日:20100929
公开号:CN102432359A
公开日:
201205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液体培养基为红糖2%、蛋白胨0.2%、可溶性淀粉0.3%、马铃薯20%、pH自然、KHPO0.2%,MgSO0.1%,VB10mg/L。
还公开了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方生产出来的菌球直径小、生长均匀、活性强,适宜做生产用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的发菌时间只需22~26d,比固体菌种缩短了一半,可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10~
15d。
能有效减少培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培养时间缩短,能降低污染概率。
申请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园区高丰路9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学雯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液体菌种”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食用菌爱好者及食用菌种植者的青睐。
其实早在20多年前,液体食用菌已经在欧美许多国家盛行。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对某些菌种进行了深入研究,那么液体菌种与传统工艺相比有哪些好处呢。
生产工艺简化,液体菌种没有母种与栽培种之分,可以接原种,也可以接栽培袋,工艺简单,不繁琐,节约时间成本。
菌种纯度更高,液体菌种实在密封的食用菌设备罐体内培养的,菌种所需氧气、养料等都经过严格控,且培育过程中,要经过筛选、提纯。
据悉,其纯度可高达99.999999%。
受杂菌污染小,液体菌种接种后,萌发点分散,比杂菌萌发速度快,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般24小时就能覆盖接种面。
而且,在培养液灌入过程中,要通过孔径为0.01微米的膜过滤材料,保证养料纯度,从而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的几率。
接种速度快、成本低,一般一小时可以接种1500——4000袋,每袋菌种不过3分钱。
生长周期短,液体菌种萌发速度比传统工艺快一倍不止,生产周期变短,且出菇整齐,更容易抓住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适合规模化生产,无季节性限制。
液体菌种在密封的发酵罐内,人工控制菌种的最佳环境来生产,不受季节影响,而且操作简单,节约生产费用、人工成本等各项费用,形成规模效应,为生产者提供最大的利润空间。
方便更换品种,要换品种,提前10天生产菌种就可以了,方便、快捷、简单。
市场需求大,随着液体菌种的广泛推广,人们对液体菌种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液体菌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培养液体菌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控制氧气含量,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直接影响到菌种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培养液中的容量与温度、接触面积、压力等都有很大关系,液体菌种培养设备一般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空气的纯净度,生产环境一定要保持整洁,选择过滤膜时一定要选择技术先进、孔径小的,保证进入的空气的无菌度。
培养液的配置,不同的菌种对营养的需求比例不同,配置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菌种的属性,配置营养均衡,适宜其生长的营养液。
姬菇栽培技术
姬菇栽培技术姬菇(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类,其外形独特,呈现出类似于猴子的头发样子,因此也被称为猴头菇。
姬菇不仅具有高营养价值,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姬菇的栽培技术,希望对有意栽培姬菇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选址与基础设施姬菇的栽培地点应选择在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地方。
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的环境是最适宜姬菇生长的。
此外,栽培姬菇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基础设施,如菇棚、种菇架等。
菇棚应保证密封性好,以防止外界的昆虫和病菌入侵。
种菇架要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以承载菇体的生长。
二、培养基的制备姬菇的培养基一般采用丰富的有机物质,如玉米秸秆、木屑、棉秧等。
具体的配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止培养基中的杂菌滋生。
可以选择蒸汽灭菌或高温烘干的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培养基应保持适度的湿度,以利于菌丝的生长。
三、菌种接种姬菇的菌种一般通过培养瓶或培养袋进行扩繁。
培养瓶是一种常见的培养姬菇菌种的容器,它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湿性,方便菌丝的生长。
将培养瓶中的菌种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繁殖。
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以防止杂菌感染。
四、培养管理姬菇的培养管理主要包括温湿度的控制、灌水、通风等。
在菇体生长的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菇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适度调低温度,控制在17℃-20℃之间。
同时要保持适度的湿度,定期进行灌水。
通风是保证姬菇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适量空气流通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菇体的生长发育。
但通风时要注意控制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五、病虫害防治在姬菇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蚜虫和螨虫等。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 菌棚的密封性要好,以减少外界昆虫的入侵。
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多糖提取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多糖提取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真姬菇(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珍贵且有营养价值的菌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及华北地区。
真姬菇不仅味美,而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目前已发现真姬菇的多糖及其生理活性成分对癌症、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多糖资源。
液体发酵是生产活性多糖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优化真姬菇的液体培养条件,提高重要活性多糖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真姬菇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液体培养的各项条件,包括菌种预处理、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
同时,对优化后的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多糖提取与分析。
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对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进行深入优化,提高活性多糖的产量和品质。
2.本研究将使用正交试验法多因素综合考察液体培养条件,提高实验精度和数据可靠性。
3.本研究将进行多糖提取与分析,探究真姬菇活性多糖的性质和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真姬菇多糖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四、预期目标和成果:1.优化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提高活性多糖的产量和品质。
2.通过多糖提取与分析,探究真姬菇活性多糖的性质和结构特征,并与已有研究对比,证明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科研价值。
3.实验结果可为真姬菇液体培养及多糖提取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案:难点:如何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真姬菇液体培养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培养条件。
解决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法,根据试验结果和数理模型,确定影响真姬菇液体培养的关键因素,从而优化液体培养条件。
六、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前期研究准备(1个月):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建立实验室所需的实验流程。
2.单因素试验(2个月):根据已有文献和实验经验,确定液体培养的基本条件,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确定关键参数。
姬菇液体菌种发酵技术优化
摘要: 对实验室规模 的姬菇液体菌 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 明: 姬菇 液体 菌种 的最佳碳 、 氮源分别 为甘露醇 、 酵母膏 ; 佳的培养条件 为添 加 1 的玉 米粉 、 始 p 最 % 初 H值 = 、 养温 度 2 6培 6℃ 、 装液 量 9 L 摇 床转 速 0m 、
1 0 r mi 。 5 / n
关键词 : 姬菇 ; 体菌种 ; 液 发酵 ; 优化 中图分 类号 :6 6 1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1 0 0 1 o 10 32 2 1 )6— 4 3一 2
姬菇 ( l rt oncpa ) 叫黄 白侧耳 、 味侧 耳、 Pe ou cruoi 又 u s e 美 紫 孢侧耳 、 紫孢平菇、 小平 菇 、 平菇 、 姬 小侧耳 等。姬 菇 口感好 , 质地脆嫩 , 味道鲜美 , 营养价值高 , 白质含量 高于一般蔬菜 , 蛋 含有人体所必需 的 8种 氨基酸 , 其子实 体入药有 滋补强壮 的
K 2 O , g O 7 2 . , H P 4 g M S 4・ H O0 1g琼脂 2 , 100 m ,H 2 0g水 0 L p
取 1m L发酵液 , 用水稀释 1 0倍 , 随机 取 2 0个菌球 在培
值 自然条件 ,2 1 1℃下灭菌 3 i, 0mn 用作食用菌斜面培养 。
江苏农业科学
孟德 龙, 戴
2 1 年第 3 01 9卷第 6 期
. 1 - . — 3. —4 — —
虹, 李冠喜.姬菇液体菌种发酵技术优化[ ] 江 苏农业科学 , 1 , ( ) 4 3 4 5 J. 2 13 6 : - 1 0 9 1
姬松茸液体菌种制备初探
姬松茸液体菌种制备初探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培养姬松茸液体菌种的合成培养基(N 6Ⅰ20.0%,N 6 Ⅱ30.0%,蔗糖5.0%,酵母粉0.3%),以此制备的一级摇瓶种和二级摇瓶种,其菌丝体生物量分别为1.48±0.06 g/100 mL和2.64±0.05 g/100 mL。
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的发菌时间比固体菌种缩短13 d。
姬松茸;N 6培养基;摇瓶培养;液体菌种S646.150.4A姬松茸(Agaricus blazei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食药用真菌。
其子实体含有多糖、核酸和甾醇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且对肿瘤、痔疮和神经痛等具有一定疗效[1]。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姬松茸菌种,近年来在福建、四川和湖北等地有一定规模的栽培,其生产用种多为麦粒种。
1997年以来,有关姬松茸深层发酵的研究较多[2-7],然而在姬松茸液体菌种制作的过程中,常出现一级摇瓶种子生物量较低,二级摇瓶种子菌丝球数量少、生长速度慢、菌丝球个体大和接种固体培养基萌发慢、生长无优势等问题,制约了姬松茸液体菌种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因此,我们在以前姬松茸发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姬松茸液体菌种的制作工艺,以适应工厂化制种及栽培的需要。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供试菌种姬松茸ABM-3号试管保藏种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1.1.2母种活化培养基①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琼脂20 g/L;②麸皮加富PDA培养基:麸皮100 g煮沸30 min,浸提,取汁加入PDA中;③加盐PDA培养基:PDA中加入MgSO 4·7H2O 0.5 g/L,CaCl 20.1 g/L,KH2PO 41.0 g/L,FeSO 4 0.1 g/L,(NH 4) 2SO 43.0 g/L。
斑玉蕈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及搔菌时间的筛选
斑玉蕈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及搔菌时间的筛选斑玉蕈(真姬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摇瓶培养;搔菌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蟹味菇、海鲜菇,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玉蕈属(Hypsizigus),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1]。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2]。
斑玉蕈是目前生长周期最长的工厂化食用菌品种,利用传统的固体菌种生产工艺,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周期长、污染不易控制[3]。
在香菇、黑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的工厂化生产中已有有采用液体菌种接种的报道[4],液体菌种接种,菌丝球数量多、萌发点多、生长速度快、不宜污染、周期短、成本低、适宜工厂化栽培[5]。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斑玉蕈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的相关报道[59],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笔者通过摇瓶培养,探寻斑玉蕈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栽培试验考察了不同搔菌时间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采用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斑玉蕈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斑玉蕈菌种(H. marmoreus)XF1由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培养基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
摇瓶培养基配方1:2%蔗糖,0.2%麸皮,0.15% KH ?PO4,0.05% MgSO4;配方2:2%蔗糖,0.2%酵母膏,0.20% KH2PO4,0.10% MgSO4;配方3:2%蔗糖,0.2%蛋白胨,0.30% KH2PO4,0.10% MgSO4;配方4:2%红糖,0.2%麸皮,0.20% KH2PO4,0.10% MgSO4;配方5∶2%红糖,0.2%酵母膏,0.30% KH2PO4,0.10% MgSO4;配方6:2%红糖,0.2%蛋白胨,0.15% KH2PO4,0.05% MgSO4;配方7:2%葡萄糖,0.2%麸皮,0.30% KH2PO4,0.10% MgSO4;配方8:2%葡萄糖,0.2%酵母膏,0.15% KH2PO4,0.05% MgSO4;配方9:2%葡萄糖,0.2%蛋白胨,0.20% KH2PO4,0.10% MgSO4。
真姬菇液体培养用菌种及其营养因子筛选
真姬菇液体培养用菌种及其营养因子筛选
王萍;师俊玲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8(034)003
【摘要】以菌体生长速度和多糖产量为依据,从5株真姬菇菌种中筛选出1株在液体培养中生长良好、多糖产量高的菌株,用于营养条件优化,并分析了各菌株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与多糖产生特点.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真姬菇生长及产多糖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筛选.在培养过程中,所有菌株均呈Logistic生长,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达到蜂值.菌株ZJ-029的生长速度和多糖产量最大.在11种营养因子中,葡萄糖、麦芽糖、玉米淀粉和豆粕粉对真姬菇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葡萄糖、麦芽糖和MgSO4对胞外多糖产量有显著影响;葡萄糖、玉米淀粉和MgSO4对胞内多糖产量有显著影响.在PB设计的水平范围内,各因子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为正效应.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王萍;师俊玲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真姬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和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J], 王丽娟;刘林德;卜庆梅;王爱云;王淑芳
2.红菇菌丝体液体培养营养因子的筛选 [J], 张斌;周再知;陈羽;梁坤南;余雪标
3.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及适宜接种期试验初报 [J], 陈文杰
4.野生鸡腿菇固体与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J], 张秀伟;曹家洪;蔡甫格;杨建华
5.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探讨 [J], 马瑞霞;刘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植技术-姬菇栽培技术规范
种植技术-姬菇栽培技术规范一、栽培管理1.栽培季节姬菇出菇的适宜温度为8至20℃。
自然条件下,一般9至11月为制袋适期。
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为采收期。
2.培养基配方配方一:棉子壳86%,麸皮或米糠10%,石灰3%,石膏1%,含水量65%。
配方二:稻(麦)草粉80%,麸皮10%,玉米粉6%,石灰3%,石膏1%,含水量65%。
配方三:稻(麦)草粉46%,棉子壳30%,麸皮10%,糠10%,石灰3%,石膏1%,含水量65%。
3.拌料根据本地原料来源情况选择适宜配方,先干料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均匀。
料水比(质量比)1:1.2至1.4,已预湿的培养料待其它原料拌匀后再混入一同搅匀。
石灰先溶于水后取上清液加入,使pH值为9至10。
采用短期堆制发酵的培养料,期间翻堆1次。
4.装袋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
装好料后,袋口用绳子扎好或者两端套塑料颈环,用橡筋固定,再用塑料薄膜或纸封口。
袋子规格为20至23厘米×42至45厘米×0.025至0.03厘米。
5.灭菌装锅时,菌袋堆码应注意在袋间、锅膛周边及锅顶预留间隙。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
高压灭菌:排尽锅内冷空气后,当温度达到121℃时,保持恒压2至3小时。
6.接种接种室的消毒:先用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水彻底清洁室内门窗、地板、天花板和工作台。
待灭菌后的料袋温度冷却到35至40℃时,放入接种室,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蒸2至3小时,再将紫外灯或三氧杀菌机开启30分钟。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菌种无杂菌、无病虫、菌丝雪白、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
接种方法:手和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洗消毒,用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去掉表层及上层老化、失水菌种,按无菌操作将栽培种接入待接袋口,适当压实,迅速封好袋口。
用种量为一瓶栽培种(750毫升)接10至12袋,或一袋(22厘米×42厘米)栽培种接35至45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能对三角瓶通入无菌空气的情况下 ,装液量 是影响溶氧浓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装液量过大 ,液面 接触的空气面积小 ,单位体积的液体溶氧量就小 ,从表 4 可知 ,250 mL 的三角瓶中 ,装液量以 90 mL 为宜 。
条件为 :培养基初始 p H 值 6 、培养温度 26 ℃、培养时
间 6 d 、装液量 90 mL ·(250 mL) - 1 、摇床转速 150 r ·
min - 1 ,液体菌种生长明显快于传统的固体菌种 。姬
菇液体菌种方便 、快捷 、一致性高 、可控性强 ,更适合大
规模工业化生产 ,但对姬菇菌种的生物学活性以及液
关键词 :姬菇 ;液体菌种 ;培养条件 ;菌丝球 中图分类号 : TQ 9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5425 (2008) 02 - 0066 - 03
姬菇 Pleu rot us corucopi ae ( Paul : Per s) Roll ,别名 小平菇[1 ] ,营养丰富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保健功效[2 ] 。 长期食用姬菇可降低人体胆固醇 、血脂并增强免疫力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姬菇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 大 ,新型液体菌种能够大大缩短姬菇栽培时间 ,作者在 此探讨了适合姬菇液体菌种生长的摇瓶培养基和培养 条件 ,拟为实现姬菇液体菌种固体栽培生产模式的推 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3
1
1. 415
2
3
1
2
1. 185
3
1
3
2
1. 000
3
2
1
3
0. 900
3
3
2
1
2. 515
1. 825 2. 405 2. 770 4. 615
3. 320 2. 825 3. 745 4. 210
4. 415 4. 330 3. 045 2. 250
2. 590 1. 505 0. 975 2. 365
在摇床转速为 150 r ·min - 1 时菌丝球的质量与数 量均处于较佳的状态 。菌丝在液体中生长需要消耗氧 气 ,随着摇床转速的提高 ,液面接触空气的面积增大 ,利 于溶氧水平的提高 ,同时剪切力增加 ,菌丝不断地被切 断 ,形成新的菌丝球萌发点 ,从而生长出新的菌丝球[14] 。 21 5 液体菌种发酵终点的确定
分别选用筛选得到的较优碳 、氮源 ,以磷酸二氢 钾 、硫酸镁为无机盐 ,p H 值自然 ,进行正交实验[6] ,以 获得最佳的培养基 。
将干燥的玉米粉过 40 目筛 ,添加到培养基中 ,测 定菌丝球生物量[7] ,考察玉米粉添加量和发酵条件 (如 初始 p H 值 、温度 、装液量 、通气量等) 对菌丝球产量的 影响 。按 DN S 比色法[8 ,9] 确定发酵终点 。 11 21 3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在栽培料上生长速度的 比较实验
从表 3 可知 ,玉米粉的添加量为 01 5 %时 ,菌丝球 较少 、直径较大 , 11 0 %、11 5 %、21 0 %添加量时菌丝球 大小均一 、数量较多 ,故在相同产量情况下按经济原 则 ,选择 11 0 %添加量为宜 。 21 4 培养条件对菌丝球产量的影响( 表 4)
表4
培养条件对菌丝球产量的影响
按 5 %接种量[10] 在栽培料上分别接固体菌种和液 体菌种各 10 瓶 ,置于恒温培养室中培养 ,观察菌丝萌 发生长情况 。
2 结果与讨论
21 1 碳 、氮源筛选实验( 图 1 ,图 2)
图 1 最佳碳源的选择 Fig. 1 The choice of optimum carbon source
摘 要 :以菌丝生物量 、菌球密度 、菌球直径为指标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姬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基 和培养条件 。结果表明 ,最适培养基为 :甘露醇 3 % ,酵母粉 11 0 % ,磷酸二氢钾 01 2 % ,硫酸镁 01 05 % ,玉米粉 11 0 % ;最 适培养条件为 :摇瓶装液量 90 mL ·(250 mL) - 1 ,起始 p H 值 6 , 摇瓶转速 150 r ·min - 1 , 培养时间 6 d ,培养温度 26 ℃, 对姬菇液体与固体菌种的瓶栽实验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在相同的条件下姬菇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生长速度提高 75 % ,栽培时间可缩短一半 。
1 实验
11 1 材料 11 11 1 菌种
姬菇 ( Pleu rot us corucopi ae)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 菌研究中心 。 11 11 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固体培养基[1] 。 固体培养基 : 棉子壳 88 % ,麸皮 10 % ,石膏 1 % , 石灰 1 % ,含水量 60 %左右[2 ] 。 液体培养基 :甘露醇 3 % ,酵母粉 11 0 % ,磷酸二氢 钾 01 2 % , 硫 酸 镁 01 05 % , VB1 10 mg · ( 1000 mL ) - 1 [ 3~5 ] 。 11 2 方法 11 21 1 碳 、氮源筛选实验 碳 、氮源的筛选参照文献[ 6 ]进行 。 11 21 2 正交实验
262
摇床转 90
2. 35
297
速/ r · 120
2. 67
355
min - 1 150
2. 71
373
180
2. 43
325
菌丝球直径/ mm
1. 12 1. 08 1. 01 1. 05 1. 05 0. 90 0. 90 0. 98 1. 01 1. 09 0. 98 0. 90 1. 05 1. 02 1. 10 1. 19 1. 05 1. 10 1. 08 1. 04 0. 96
收稿日期 :2007 - 10 - 22 作者简介 :黄爱荣 (1982 - ) ,男 ,江苏泰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生物工程 ;通讯联系人 :缪礼鸿 ,男 ,副教授 。
黄爱荣等 :姬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2008 年第 2 期
6 7
物合成的必需物质 ,甘露醇与酵母粉提供的碳氮比基 本与姬菇栽培生长的最适碳氮比相同 。 21 3 玉米粉添加量对菌丝球产量的影响( 表 3)
图 2 最佳氮源的选择 Fig. 2 The choice of optimum nitrogen source
从图 1 、图 2 可知 ,姬菇生长最优的碳源是甘露 醇 ,其余依次是果糖 、葡萄糖 、蔗糖 、乳糖 、可溶性淀粉 ; 姬菇生长最优的氮源是酵母粉 ,其次是蛋白胨 、氯化 铵 、玉米粉 、硫酸铵 、尿素 。这表明姬菇可能偏向于较 为复杂的有机营养物质作为自身生长合适的碳 、氮源 。 21 2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 表 1 ,表 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The result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A
B
C
D 菌丝干重/ g ·(100 mL) - 1
1
1
1
1
0. 685
1
2
2
2
0. 510
1
3
3
3
0. 630
2
1
2
3
0. 720
2
2
1. 5
1. 66
232
1. 66
2. 0
1. 71
221
1. 75
玉米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氮源 ,不仅能给菌丝 生长提供氮元素 ,而且提供了一定的粘度[11] ,即提供 了液体培养过程中的剪切力 ,以不断切断形成的菌丝 产生新的菌丝球萌发点[12] ,使得菌丝球的直径保持在 1 mm 而不至于过大 ,从而促使菌丝球在液体中均匀 一致 。
Ta b. 4 Effects of culture conditions on mycelium pellet product
培养条件 菌丝干重/ g ·(100 mL) - 1 菌丝球密度/ 个 ·mL - 1
4
0. 57
220
初始 5
2. 23
295
pH值
6 7
2. 55 2. 48
345 354
图 3 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变化 Fig. 3 The change of reducing sugar content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or
从图 3 可知 ,在接种后第 4~5 d ,发酵液中还原糖 含量达到最高点 ,然后开始下降 ,其中生物生长处于高 峰期向稳定期过渡 ,而发酵至第 6 d 时 ,还原糖含量处 在一个稳定的最低点时 ,发酵液中菌丝生长量到达最 顶点 ,而到达第 7 d 生物量并无明显变化 ,且培养时间 越长 ,污染几率越大 ,因此确定发酵终点在第 6 d 。 21 6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在栽培料上生长速度的比 较
表1 Tab. 1
水平
1 2 3
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 %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
因 素
A . 甘露醇 B. 酵母粉 C. 磷酸二氢钾 D. 硫酸镁
1
01 5
01 1
01 05
2
11 0
01 2
01 10
3
11 5
01 3
01 15
表2 Tab. 2
Tab. 3
Effect of corn powder dosage
on mycelium pellet product
玉米粉添加量/ % 菌丝干重/ g ·(100 mL) - 1 菌丝球密度/ 个 ·mL - 1 菌丝球直径/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