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力学复习题
力学实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力学实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什么状态?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变速运动状态2. 以下哪个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质量B. 速度C. 力D. 能量3.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A. 重力加速度B. 弹性系数C. 摩擦系数D. 惯性系数4.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9.8 m/s²B. 10 m/s²C. 11 m/s²D. 12 m/s²5.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A. 只有重力作用的系统B. 只有摩擦力作用的系统C. 只有外力作用的系统D. 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作用的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2. 根据动量定理,力与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
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
4. 物体的转动惯量与_________有关。
5. 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摩擦系数为0.1,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位移。
五、实验题(共40分)1.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0分)2.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写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3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B4. A5. D二、填空题1. \( F = ma \)2. 变化量3. 物体的重力4. 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的位置5. 没有外力矩作用的系统三、简答题1.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和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 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 >>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 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2)本题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10g的钩码较好.故A正确.故选:A(3)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50×10﹣3×9.8×0.4J=0.196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 k=Mv2=0.2×1.22J=0.144J.故答案为:(1)C;(2)A;(3)0.196.0.14415.(2016•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②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AB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③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
力学试验测试题及答案

力学试验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任意运动状态2.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A. 弹性系数B. 惯性系数C. 摩擦系数D. 重力系数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A. 只有重力作用的系统B. 只有摩擦力作用的系统C. 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系统D. 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的系统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减少D. 能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增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______,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7. 根据动量定理,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公式为______。
8.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定力F,经过时间t后,物体的速度由v0变为v,则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
9.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那么它的______能将减少。
10.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势能将转化为______能。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描述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经过5秒后,求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14.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实验常考题型一、常考实验1.实验原理(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理论合力及实际合力进行比较(2)弹簧弹力与伸长量关系:(3)牛二、动能定理:a.平衡f (保证绳子拉力为合力)b.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分析(保证绳子拉力近似等于重力)(4)机械能守恒定律:算出动能变化量及势能变化量,进行比较(5)单摆实验:例1.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C.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2)小华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因为不断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导致钩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则小车加速度a的值随钩码个数的增加将趋近于________的值。
三、常见数据处理方法:1.数值计算:(1)根据打点计算器打印的点会计算速度及加速度(2)根据光电门会计算速度例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⑴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⑵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 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图像处理:会画图像及知道图像斜率、截距的意义例3.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Δx 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得E k=________.(3)图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Δ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的表达式可知,E p与Δx的________次方成正比.练习1.如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m/s2,(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cm,(3)打第2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m/s.2.(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当是________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必修一力学实验复习题.doc

物理力学实验训练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如图(b)所示。
先用两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结点到某一位置0,此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尺和尸2和两细绳的方向•请完成下列问题:①鬥的读数如图(C)所示(只画出了弹簧秤的一部分)则尺=—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应该使结点拉到___________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下 _____________ ・③在本实验中,若保持鬥和F2的大小不变,则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的说法中止确的是()A.合力F的大小随鬥与尺夹角的增大而增大B・Fi和F2的夹角在0。
到180。
之间吋,夹角越小,合力F越大C.戸或F?的大小总是小于合力F的大小D.合力F的大小不一-定大于Fi或F2的大小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实验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条细绳结于0点分别与两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相接。
①实验步骤如下:A.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P点;B.结点0下的细线挂钩码C;C.手持弹簧测力计B缓慢向左拉,使结点0静止在某位置!D.记下钩码质量、结点0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记录②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_____ Z ____ I答:____________ (选填选项丽的字母)A.木板不竖直B・A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C.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材料在拉伸实验中,当应力达到200 MPa时,应变为0.02,此时材料的弹性模量是多少?A. 10000 MPaB. 20000 MPaC. 50000 MPaD. 100000 MPa2. 在材料力学中,泊松比是描述材料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其取值范围是:A. 0到1B. 0到0.5C. -1到1D. -0.5到0.53. 以下哪种情况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会降低?A. 温度升高B. 应变速率增加C. 材料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D. 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4. 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时,若支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而载荷保持不变,那么材料的弯曲强度将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5. 疲劳破坏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逐渐发生破坏的现象,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疲劳寿命?A. 材料的强度B. 应力循环的幅度C. 材料的微观结构D. 环境温度答案:1. B. 20000 MPa(弹性模量E = 应力/应变)2. B. 0到0.53. A. 温度升高4. B. 减少5. D. 环境温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说明其上各点的意义。
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图形。
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包括:弹性极限、屈服点、强化阶段、颈缩点和断裂点。
弹性极限是材料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应力值;屈服点是材料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强化阶段是材料在进一步拉伸过程中,应力继续增加而应变增加的速率减缓的阶段;颈缩点是材料局部变细,整体截面积减小的点;断裂点是材料最终断裂的应力值。
2. 解释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寿命,并说明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应力循环的幅度、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处理和环境条件等。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1.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Y SL,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A.N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如图(a)和图(b)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3)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作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D11.98(11.96~12.00均正确) 3.999(3.998~4.000均正确)319.1 3.0×106 Pa橡皮筋受力发生的形变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遵循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的规律【详解】(1)[1]根据表达式Sk YL=得kLYS=已知k的单位是N/m,L的单位m,S的单位是m2,所以Y的单位是N/m2,也就是Pa,故D项正确。
(2)[2][3]刻度尺从零开始,橡皮筋的尾部接近12.00,则读数估读为11.98 cm;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3.5 mm,转动部分读数为49.9,故读数为3.5 mm+49.9×0.01 mm=3.999 mm。
(3)[4]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像求出劲度系数为k=15.00.047N/m=319.1 N/m[5]根据Sk YL=可得62319.10.1198Pa 3.010Pa0.0039993.14()2kLYS⨯===⨯⨯(4)[6]当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即不再遵循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的规律,故图线发生弯曲。
历年(2019-2023)高考物理真题专项(力学实验)练习(附答案)

历年(2019-2023)高考物理真题专项(力学实验)练习 一、实验题(1)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为初始位置,将打出B、C、D、E位移区间AB AC AD AE AF()x 6.60 14.60 x∆34.90 47.30Δcm(3)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v-表示,其中k=________2cm/s,b=(4)根据(3)中的直线方程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到打出度大小A v=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作者的备注:此处绘图粗糙,连接遮光片小车与托盘砝码的绳子应与桌面平行;原卷中已说明,遮光片与小车位于气垫导轨上(视为无摩擦力)4.(2023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为了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纸板搭建如图所示的滑道,使硬币可以平滑地从斜面滑到水平面上,其中OA 为水平段。
选择相同材质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进行实验。
测量硬币的质量,得到一元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12m m >)。
将硬币甲放置在斜面一某一位置,标记此位置为B 。
由静止释放甲,当甲停在水平面上某处时,测量甲从O 点到停止处的滑行距离OP 。
将硬币乙放置在O 处,左侧与O 点重合,将甲放置(1)实验中,拉动木板时___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保持匀速。
(2)用A m 和B m 分别表示木块A 和重物B 的质量,则m 和A B 0m m m n μ、、、、所满足的关系式为m =__________。
(1)用实验室提供的螺旋测微器测量摆球直径。
首先,调节螺旋测微器,拧动微调旋钮使测微螺杆和测砧相触时,发现固定刻度的横线与可动刻度上的零刻度线未对齐,如图(a)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在夹有摆球时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___mm,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mm。
(2)单摆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如图(c)所示,其中角度盘需要固定在杆上的确定点O处,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摆角的大小。
高考复习(物理)专项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练习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3)分析与结论:.二、弹簧测力计1.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3.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 1 2 3 4 5 6 7长度l/cm 2.50 2.90 3.30 3.70 4.10 4.50 4.90伸长△l/cm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1)弹簧的原长度l 0= 2.10cm(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l 的关系是: 成正比 ;(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右表:从右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 11 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10 N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 值取为9.8N/kg 。
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 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 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
力学实验 训练题——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答案)

力学实验训练题1.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图所示。
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_。
A. B. C. D.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拉力F。
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L,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挂一个钩码后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
(1)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对应的点画在如图乙所示坐标图中,请作出F L-图线。
(2)由图乙中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0=L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N/m。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图乙可以看出,当拉力较大时,图线明显偏离原直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以下是关于实验过程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 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 和竖直坐标y ,图乙中2y x -图像能说明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_。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1)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拉弹簧。
木板(图中未画出)竖直放置,且与铁架台和轻弹簧所在平面平行。
(1)实验中将弹簧下端拉至O点后,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2)若B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 6.40N。
(3)从图中可以看到,A弹簧测力计方向水平,B弹簧测力计方向向右下方。
若保持弹簧下端O点不动,同时保持B弹簧测力计方向不变,将A弹簧测力计缓慢逆时针旋转到竖直方向,则A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先减小后增大(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解:(1)由于要利用力的图示作出平行四边形,需要知道力的大小与方向,所以实验中将弹簧下端拉至O点后,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指针所指刻度可得测力计的示数为6.40N;
(3)由于O点不动,则可知两弹簧测力计的合力不变,作出平行四边形进行动态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先减小后增大,即其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故答案为:(1)拉力的大小与方向;(2)6.40;(3)先减小后增大。
力学实验复习题

力学实验复习题力学实验复习题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深入理解物理现象。
在力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力学实验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 弹簧振子实验在弹簧振子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弹簧振子,质量为m,劲度系数为k。
当振子达到平衡位置时,振子的长度为l0。
现在我们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振子下方,使振子达到新的平衡位置,长度为l。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力F=k(l-l0),物体受力F=mg。
请问,如何通过测量l和l0来确定劲度系数k?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我们通常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
假设我们有一个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施加在小车上的力为F。
通过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和施加在小车上的力F,我们可以求出小车的质量m。
请问,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小车的质量?3. 滑块实验滑块实验是力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通过测量滑块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可以研究滑块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假设我们有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一个倾斜角为θ的斜面上。
滑块受到重力和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的作用。
请问,如何通过测量滑块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来研究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4. 动量守恒实验动量守恒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进行动量守恒实验时,我们通常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假设我们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初始速度分别为v1和v2。
当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变为v1'和v2'。
请问,如何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5. 阻力实验阻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碍其运动的力。
在进行阻力实验时,我们通常需要测量物体受到的阻力和速度。
实验力学复习题

复习题1.某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为H=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
现将其用于铝(μ=0.36)试件的应变测量,设有三个测点,应变片的安装方位和测点处的应变状态分别使:(1)εεx y =;(2)εεx y =-;(3)-=μεεx y 。
试计算每种情况下由于横向效应造成的应变读数的相对误差。
解:e =H (1) e =3%×(2) 当y x εε-=e =3%×(1-0.30(3) 当-=μεεx y 时,μεεα=-=XY ,e =3%×[0.36-0.30]=0.18%。
2.简述横向灵敏度、绝缘电阻和零点漂移的概念。
(1)轴向灵敏系数与横向灵敏系数之比叫做横向灵敏度,记为H ,是衡量横向效应大小的一个参数,横向灵敏度越大,横向效应就越大。
(2)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的引出线与构件之间的电阻叫绝缘电阻,记为R m 。
它是检查应变片粘贴质量以及粘结剂是否完全干燥或固化的重要标志。
(3)在温度保持恒定、试件没有机械应变的情况下,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的指示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零点漂移,简称零漂,记为P 。
3.一应变片粘贴于轴向拉伸试件表面,应变片的轴线与试件轴线平行。
试件材料为碳钢,弹性模量为E =210GPa ,应变片的阻值为R =120Ω,灵敏系数为K =2.00。
若加载到应力σ=300Mpa 时,应变片的阻值变化是多少?解:由εK RR=∆得:R K R ε=∆=2.00×(300÷210000)×120 =0.34(欧姆)。
4.对构件表面某点进行应变测量,为修正由于横向效应引起的误差,用了一个90°应变花,横向效应系数为H =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
且两个方向上的应变片对应的应变仪读数分别为εμεεμε090125250'',==-,则这两个方向上的真实应变分别为(131.43με)和(-251.69με)。
物理实验复习题集及答案

物理实验复习题集及答案答案一:力学实验题1. 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即 Hooke 定律。
如果黄金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300 N/m,问当施加 180 N 的力时,弹簧的伸长量是多少?答:根据 Hooke 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可以使用公式 F = kx 来计算。
已知劲度系数 k = 300 N/m,力 F = 180 N,将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180 = 300xx = 0.6 m所以当施加 180 N 的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0.6 米。
2. 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张纸,然后用手快速拉开这张纸,则纸会从桌面上滑行下来。
这是因为纸与桌面之间产生了什么力?答:这个现象是由静摩擦力引起的。
当纸与桌面接触时,纸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会阻止纸的滑动。
但是当我们用手快速拉开纸时,纸与桌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无法及时调整,导致摩擦力减小,纸就会滑动下来。
3. 斜面上有一个物体,如果将斜面角度增大,物体滑下斜面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答:物体滑下斜面的速度会增大。
这是因为斜面角度的增大会使斜面的倾斜度增加,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分量的投影增大,从而提供了更大的推动力,使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也随之增大。
答案二:热学实验题1. 热胀冷缩是物体随温度变化发生的现象,请说明为什么物体在高温下会膨胀,而在低温下会收缩。
答:物体在高温下会膨胀,是因为高温会使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大,从而导致物体整体膨胀。
而在低温下,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导致物体整体收缩。
2. 某个物体的热容量为 100 J/℃,如果需要将其温度从 20℃升高到50℃,需要输入多少热量?答:热容量可以用公式Q = mcΔT 来计算。
已知热容量 C = 100 J/℃,温度变化ΔT = 50℃ - 20℃ = 30℃。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Q = CΔT = 100 J/℃ x 30℃ = 3000 J所以需要输入 3000 J 的热量才能将物体的温度从 20℃升高到 50℃。
实验力学复习题答案

实验力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实验力学中,测量物体位移最常用的方法是:A. 直接测量法B. 间接测量法C. 光电测量法D. 激光测量法答案:C2. 在实验力学中,以下哪种传感器不适合用于测量静态力?A. 电阻应变片B. 电容应变片C. 压电传感器D. 光纤传感器答案:C3. 动态测量中,以下哪个参数是必须考虑的?A. 频率响应B. 灵敏度C. 线性度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实验力学中,______是用来测量物体微小位移的一种常用方法。
答案:光电测量法2. 在实验力学的动态测量中,______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
答案:线性度3.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实验力学中常常采用______技术。
答案:信号放大三、简答题1. 描述实验力学中使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力的原理。
答案: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力的原理是基于材料在受力变形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时,应变片的电阻值会随之改变,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所受的应力。
2. 简述实验力学中动态测量与静态测量的主要区别。
答案:动态测量与静态测量的主要区别在于测量对象的状态不同。
动态测量关注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参数,如速度、加速度等,而静态测量则是在物体处于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状态下进行的。
动态测量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测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频率范围有较高要求。
四、计算题1. 假设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已知应变片的初始电阻为120Ω,受力后的电阻变化为2Ω,求该物体的应变值。
答案:应变值= (ΔR / R0) = (2Ω / 120Ω) = 0.0167 或 1.67%2. 给定一个动态测量系统,其频率响应为20Hz至2000Hz,试计算该系统在1000Hz时的响应幅度比。
答案:响应幅度比 = 1(在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内,响应幅度比为1,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没有衰减)。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中考复习必做题目

满分: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实验题共31小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斜面”实验装置图.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1实验中,测有用功和总功的原理是_______,测机械效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表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3比较两次实验可知猜想A是正确的.4比较1、2、3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斜面粗糙程度、木块重量相同时,斜面越平缓沿斜面的拉力越_________,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5从数据分析可知使用斜面可以省________,但不能省______;选填“力”和“功”2.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且___________静止时/拉动时读数;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_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_;3.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填序号;①f甲>f乙②f甲<f乙③f甲=f乙;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________,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________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2调节好以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列数据:3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 为杠杆的支点;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或读出 ;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如何操作: ;②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选填:“1”或“2”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③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6.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2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5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7在进行实验⑥⑦过程中,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保持了________________不变,进行探究、验证.7.小阳同学在研究“物体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物体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8.某同学为验证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他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丁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 N;2根据图乙和图戊两次测量的目的是间接测量;9.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乙,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然后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N. 2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将石块拉出水面,随着石块露出水面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____,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是否有关.10.如图所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金属块下表面所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ρ水=×103kg/m3实验数据如下: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2分析表中1—5次实验数据,说明: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1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12.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压强计,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2如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13.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_______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才等于木块受到的.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右表;分析比较序号和的实验数据,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2在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__________;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运动;3在上述实验中都运用了相同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法”;1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成员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见表格.根据知识,可以知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分析图中选填“甲”、“乙”、“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5.学了质量与密度后,小江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1还未开始测量,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_____________选填“平衡螺母”、“游码”或“平衡螺母和游码”向_____________选填“左”、“右”端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改正错误后,称量中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4然后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将其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所测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求出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16.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kg/m3.17.小英同学在测定盐水的密度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1表示的是他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如图2表示的是他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请根据图中的情况,帮助小英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18.小红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等,她的实验过程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处,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3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置于天平上,平衡时的读数为m2;4如图乙所示,接着用细线将石块拴住,使之完全浸没在上述烧杯的水中,天平平衡时的读数为m3此时手向上拉住细线另一端,石块不触杯壁和杯底,水不外溢;5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石块的体积为 ;6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的误差是偏 ;19.小京利用铝块、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小京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 o、V1、V2、V3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ρ水计算小蜡块的密度,写出小蜡块密度的表达水,利用图中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式: ;20.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1.如图所示为小强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_____的透明玻璃板选填“薄”或“厚”;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3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5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应该选取两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甲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未点燃蜡烛与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这说明什么3乙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如图乙;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3.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24.小丹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17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并记录杯中水的初温和末温如下表;1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热值较大的是 ;2小丹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瓶中燃料减少的质量并记录;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你认为他的实验结果选填“准确”或“不太准确”,理由是: ;25.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26.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将导体AB、开关S、灵敏电流计和蹄形磁体按下图进行了连接和组装;1小明闭合开关后进行了如下操作:A.只让导体AB在水平方向左右运动B.只让导体AB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其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2实验中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不明显,为了使指针偏转明显,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选填字母;A.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增加磁场的强度B.将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流表3如果将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闭合开关S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7.沈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V,不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电源选用两节新干电池;请你完成下列内容:1如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2闭合开关后,他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示数几乎为0,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序号A.开关接触不良 B.小灯泡灯丝短路C.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D.电流表断路3电路正常后,闭合开关,测得的几组数据如下表;①第二次实验时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②他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的电阻是不同的,同时还了解到其他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28.小明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电流表A选用0~量程,电压表V1选用为0~3V量程,电压表V2选用为0~15V量程,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的字样1请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乙;2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为零,电压表V2的示数不为零,则电路存在的故障 ;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结论:4实验中,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几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U2图线,如上图所示,则电源电压是 V.在保证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Ω.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29.小军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上标有的字样;1请你帮助小军画出实验电路图;2小军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如图18所示,请你帮助他将电路连接完整;3闭合开关S前,应把图18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选填“A”或“B”端;4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5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达到额定功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9所示,其值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0.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S AC=84cm,图上方的秒表每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31.请记录下列量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1图6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2图7中停表的读数为s;答案部分1.考点:功机械效率试题解析:有用功和总功的原理是W=FS,测机械效率的原理是η=W有用/W总;由表中第四组实验数据可知,W有=Gh=×=,W总=Fs=×=,斜面效率η=W有用/W总 ==75%;由表中3、4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斜面粗糙程度不同而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的效率不同,由此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猜想A正确;由表中第1、2、3此实验数据可知,当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从数据分析可知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答案:1W=FS η=W有用/W总2 75 % 3 3、4 4 小低 5力功2.考点:机械效率试题解析: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且需要在匀速拉动时读数;η=W有用/W总=Gh/Fs=4N×× ≈74%;由数据知第2次实验中,s为h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N,其它3组为4N.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第4次实验s为h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c图做的;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答案:1匀速拉动时 274% 3b c 4增加物重越低 5无关3.考点:机械能试题解析:本实验研究的是小车,由于是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因此探究的是小车的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那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不同,小车推动木块做功,运动距离越远,做功越多,动能越大.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因没有改变木块和接触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即f甲=f乙;故选③答案:1 小车 2 质量速度 3 ③4.考点:杠杆试题解析: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左调;2调节好以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3实验数据只有一次,故出现偶然性;答案:1在水平位置平衡、重力作用线、左、左2便于测量力臂3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5.考点:杠杆试题解析:调节杠杆平衡的法则就是要记住,哪一端高就要向那一端调就好;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的过程中其力臂是逐渐变小的,故其力必然逐渐变大;答案:水平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调 1 小变大6.考点:浮力及阿基米德定律试题解析:1由①知,物体甲的重力G=,由图⑤知,物体甲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拉力F=,则F浮=G﹣F=﹣=;2④⑤同是物体甲,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相同,由①④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猜想A错误;3由图①⑤所示实验可知,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N﹣1N=2N,由图②⑥所示实验可知,铜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4N﹣2N=2N,铁块与铜块的密度不同,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因此由①⑤与②⑥所示实验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故猜想B是错误的.4③④物体甲浸在水中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所受浮力不同,所以分析①③④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能够验证猜想D;5⑥⑦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②⑥⑦可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6由以上结论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7由5分析可知,⑥⑦保持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答案:1;2A;3B;4①③④;5②⑥⑦;6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7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7.考点:浮力及阿基米德定律试题解析:当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比例系数是×103N/m3,即F浮=×103N/m3×V排.故答案为:F浮=×103N/m3×V排答案:F浮=×103N/m3×V排8.考点:浮力及阿基米德定律试题解析:1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由测力计示数可知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1.某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为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
现将其用于铝(μ=0.36)试件的应变测量,设有三个测点,应变片的安装方位和测点处的应变状态分别使:(1)εεx y =;(2)εεx y =-;(3)-=μεεx y 。
解:0-αμ(1) 3%×(2) 当y xεε-= 3%×(1-0.30)=2.1%。
(3) 当-=μεεx y 时,μεεα=-=XY ,3%×[0.36-0.30]=0.18%。
2.简述横向灵敏度、绝缘电阻和零点漂移的概念。
(1)轴向灵敏系数与横向灵敏系数之比叫做横向灵敏度,记为H ,是衡量横向效应大小的一个参数,横向灵敏度越大,横向效应就越大。
(2)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的引出线与构件之间的电阻叫绝缘电阻,记为。
它是检查应变片粘贴质量以及粘结剂是否完全干燥或固化的重要标志。
(3)在温度保持恒定、试件没有机械应变的情况下,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的指示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零点漂移,简称零漂,记为P 。
3.一应变片粘贴于轴向拉伸试件表面,应变片的轴线与试件轴线平行。
试件材料为碳钢,弹性模量为210,应变片的阻值为120Ω,灵敏系数为2.00。
若加载到应力σ=300时,应变片的阻值变化是多少?解:由εK RR=∆得: R K R ε=∆=2.00×(300÷210000)×120 =0.34(欧姆)。
4.对构件表面某点进行应变测量,为修正由于横向效应引起的误差,用了一个90°应变花,横向效应系数为3%,灵敏系数在μ0030=.的梁上标定。
且两个方向上的应变片对应的应变仪读数分别为εμεεμε090125250οο'',==-,则这两个方向上的真实应变分别为(131.43με)和(-251.69με)。
解:根据公式⎪⎪⎩⎪⎪⎨⎧---=---=)(11)(11 0/ 90/209090/ 0/200εεμεεεμεH H H H HH5.简述应变片的粘贴和防护的步骤。
一、贴片器材的准备。
二、应变片的准备。
包括(1)外观检查,(2)阻值分选,(3)标中心线。
三、构件贴片表面的处理。
包括(1)打磨,(2)划线定位。
四、贴片。
包括(1)擦洗贴片表面,(2)选好方便的姿势,(3)涂胶和放片,(4)按压。
五、干燥固化。
六、粘贴质量检察。
包括(1)检查粘贴位置、粘结层,(2)测阻值,(3)测绝缘电阻。
七、导线的焊接与固定。
八、应变片的防护。
6.全等臂电压桥桥压为U ,四个桥臂电阻的灵敏系数为K ,应变分别为ε1、ε2、ε3和ε4。
则桥路的输出为()(44321εεεε+--=∆UK U ),应变仪的读数为(εε1-ε2-ε3+ε4)。
8.动态应变仪的标定方法有几种?简述其方法和原理。
答:主要有两种: (1)桥臂并联电阻法在测量电桥的接工作片R 的桥臂上并联一个精密的大电阻,则该桥臂电阻的相对变化为CC C R R RR R R RR R R R +-=-+=∆)(1 设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K ,则R R /∆对应的标准应变为)(1/CB R R RK K R R +-=∆=ε(压应变) 此时记录器记录值与εB 的比值ε就等于单位记录值对应的应变。
即波形图的比例尺。
标定要在测量前或测量后被测构件不受力的情况下进行。
(2)标定电桥法设计一个提供标定信号的电桥,叫标定电桥。
在测量前或测量后,通过转换开关将标定电桥接入放大器,然后改变标定电桥的桥臂电阻,产生相应数值的标准应变,此时记录仪上显示的记录值就与这个标准应变相对应。
10.简述静态应变测量的步骤。
一、明确测量目的,选择测点位置和确定布片方案(总体设计) 二、确定测量片的布片方位、片子种类和接桥方法三、选择应变片和测量仪器,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实验室准备工作) 四、贴片、布片、防护和线路检查(现场准备工作) 五、应变仪的调试和加载测量(实测)。
11.图1是粘贴于拉伸试件上的四枚相同的应变片,(a )、(b )、(c )、(d )是四种可能的接桥方法(R 为固定电阻),试求(b )、(c )、(d )三种接法的电桥输出电压相对于接法(a )电桥输出电压的比值(不计温度效应)。
图1解:(a )的输出电压为:14εUKU =∆, (b )的输出电压为:)( )2(4)(431131εεεεε==+=∆UKUK U , (c )的输出电压为:),(0)(442314321εεεεεεεε===+--=∆UK U ,(d )的输出电压为:),,( ])1(2[4)22(4 )-(41242311214321μεεεεεεεμεεεεεε-===+=-=+-=∆UK UK UK U 24)2(4)()(11==∆∆εεUK UKU U ab,4)()(1==∆∆εUKUUac,)1(24])1(2[4)()(11dμεεμ+=+=∆∆UKUKUUa12.图2所示的悬臂梁已粘好四枚相同的应变片,在力P的作用下,应怎样接成桥路才能分别测出弯曲应变和压应变(不计温度效应。
桥臂可接入固定电阻)?图2(1)测弯:或(a)(b)ε1=ε2 =εM +εP;ε3=ε4εM +εP;(a))2(4)(431MUKUKUεεε=-=∆, 2εM =εd,2dMεε=。
(b))4(4)(42431MUKUKUεεεεε=+--=∆, 4εM=εd,εM=4dε。
(2)测压:(a)(b)其中两个R为补偿片。
(a))2(4)(431PUKUKUεεε=+=∆, 2εP =εd,εP =2dε。
(b)313311)()[(44RRRRRRURRUU MPMPABAB+∆+∆+∆+∆=∆=∆又∵MMPPRRRRRR313131,,∆-=∆∆=∆=,∴PPP KURRURRUUε442241111=∆=∆=∆,∴dPεε=。
13.图3所示为轴向拉伸杆件,试分别用补偿片补偿法和工作片补偿法测轴向应变,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3补偿片补偿法:εεεεεε44)(414321UKUKUKU==+--=∆,所以有:dεε=。
工作片补偿法])1[(4)]([4)(44321εμμεεεεεε+=-+=+--=∆UKUKUKU所以有:μεεεμε+=+=1,)1(dd。
14.图4所示为纯弯曲试件,试分别用补偿片补偿法和工作片补偿法测轴向应变,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4补偿片补偿法工作片补偿法1 工作片补偿法2补偿片补偿法:εεεεεε44)(414321UK UK UK U ==+--=∆,所以有:d εε=。
工作片补偿法1: )2(4)]([4)(44321εεεεεεεUKUK UK U =--=+--=∆。
所以有:2,2ddεεεε==。
工作片补偿法2:])1[(4)]([4)(44321εμμεεεεεε+=--=+--=∆UKUK UK U 。
所以有:μεεεμε+=+=1,)1(dd 。
15.图5所示为纯扭转试件,试用工作片补偿法测主应变,并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5工作片补偿法:在圆轴表面任意一点处贴一个90°应变花,两个敏感栅分别沿与轴线成±45°方向(即两个主应变方向),采用半桥接法。
)2(4)]([4)(421εεεεεUKUK UK U =--=-=∆。
所以有:2,2d d εεεε==。
16.图6所示为拉~弯组合试件,试用分别测出由拉伸和弯曲引起的应变,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6(1)测弯:ε1=εM +εP ;ε2=-εM +εP ;)2(4)(421M UKUK U εεε=-=∆,2εM =εd ,εM =2d ε。
(2)测压:(a ) (b ) 其中两个R 为补偿片。
(a ))2(4)(421P UKUK U εεε=+=∆,2εP =εd ,εP =2d ε。
(b )212211)()[(44R R R R R R U R R U U M P M P AB AB +∆+∆+∆+∆=∆=∆又∵M M P P R R R R R R 212121,,∆-=∆∆=∆=,∴P P P K UR R U R R U U ε442241111=∆=∆=∆,∴d Pεε=。
17.图7所示为拉~扭组合试件,试用工作片补偿法分别测出由拉伸和扭转引起的应变。
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a )(b )图7 (1)测扭:在圆轴表面任意一点处贴一个90°应变花,两个敏感栅分别沿与轴线成±45°方向,采用半桥接法。
ε1=εM +εP ;ε2=-εM +εP ;)2(4)(421M UK UK U εεε=-=∆,2εM =εd ,εM =2d ε。
(2)测拉:按图(b )贴两个轴向片和两个横向片,采用半桥接法。
(R 1和R 2串接可以抵消弯曲的影响,因为可能会偏心加载。
而R 3和R 4是补偿片)⎥⎦⎤⎢⎣⎡+∆+∆-+∆+∆=⎪⎪⎭⎫ ⎝⎛∆-∆=∆43432121)()(44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U U P P P P AC AC AB AB又∵P P P P R R R R R R R R 43214321,,∆=∆∆=∆===, ∴)(44222243133113311P P P P P P K K UR R R R U R R R R U U εε-=⎪⎪⎭⎫ ⎝⎛∆-∆=⎪⎪⎭⎫ ⎝⎛∆-∆=∆, 而P P 13μεε-=,所以,P P P UKUK U 111)1(4)(4εμμεε+=+=∆。
所以,μεεεεμ+==+1,)1(11dPd P 。
18.图8所示为弯~扭组合试件,试用工作片补偿法分别测出由弯曲和扭转引起的应变。
要求画出应变片的粘贴方位及电桥连接方法,并导出要测的应变与应变仪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8这是一个发生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我们在这个圆轴表面的前后各取一点F 和E ,这两点都在由杆轴线和P 力所决定的水平面内。
在E 点沿与轴线成±45°方向上各贴一个应变片1R 和2R ,在F 点沿与轴线成±45°方向上各贴一个应变片43R R 和,我们分别在E 、F 两点取出两个单元体,都是从前往后看。
可以把它们分解为只有扭转和只有弯曲时的两个单元体的迭加。
此时 R 1感受的应变为:οο45451W N εεε+=R 2感受的应变为:οο45452)(W N εεε+-=R 3感受的应变为:)()(45453οοW N εεε-+-= R 4感受的应变为:)(45454οοW N εεε-+=⑴消弯存扭采用全桥接法,)(44321εεεε+--=∆K UU o 将上面的四个式子代入这个式子,得)4(445οN o K U U ε=∆ 根据(7—1)式有 d N εε=ο454 , 445dN εε=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