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个性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思想,心里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特点和品质。
组织管理研究的个性是次广义的,包括三个范畴,其一是个性倾向性如志向,兴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其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智力,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三是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内容,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有助于组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人际关系。
二.气质的差异与运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因此我们常说,“禀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这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正确认识气质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取方法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气质的消极因素,同时了解气质的特点,也能判断不同的个体的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岗位配置,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气质具有天赋性,典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非常大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为例。
他认为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相互协调造成了人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即使决定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取决于,工作态度,熟练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质也在职业适应性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这个职业的气质特点相吻合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适应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偏离此职业特性,甚至是相悖此职业特性的人,更容易产生对此职业的激情,动力,进而正视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熟练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个性倾向又称个性或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几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表现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对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沟通:是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种类的资讯的任何过程。
冲突:是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该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系统及以其为基础的所有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应变能力,使组织管理更符合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备注:如果答案有误,请大家指出哈。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3、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4、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5、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6、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7、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8、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9、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10、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胡孝德《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五章人的个性与行为
协作型
促进团队沟通和合作, 让员工在协作中发挥最
大价值。
自主型
给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自 主工作的空间,让他们
在自主中发挥价值。
如何克服不同个性在工作中的障碍
创新型
提供实际可行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将创意转 化为实际成果。
稳健型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冒险精神,提高应对 变化的能力。
协作型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
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管理者应通过观察、沟通、心理测评等方 式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包括性格、价值 观、兴趣爱好等。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 方案,包括工作任务分配、职业发展规划 、绩效评估等。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
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员工的反馈和表现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员工 的个性需求和工作要求。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帮助团队成员发展自己的技能 和才能,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绩 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不可忽视
个性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其对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因此, 管理者应重视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有塑造作用
长期处于某种管理风格下的员工,其个性可能会逐渐被塑造和影响,因此,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对 员工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没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性。
稳定性
个性在个体的一生中相对稳定 ,不易改变。
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 整体结构,包括许多方面如情 感、动机、价值观等。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三)个体行为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基本特征: (1)目的性。(2)自主性。 (3)社会性。(4)连续性。 (5)持久性。(6)可塑性。
01 02
03 04
(二)人的行为模式
1.S—R模式 2.S—O—R模式
X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懒惰; 2.多数人胸无大志; 3. 目标是相互矛盾; 4.多数人满足基本需要; 5. 少数人能成为管理者。
基于“经济人”假 设的管理和评价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
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 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 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 人”。
“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 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 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 成总体社会利益。
(三)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事实上,人格和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 物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 响实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改造、变 革的结果。
第一节 “复杂人”假设:
1.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复杂多变。 2.人在组织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人能否感到满足,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模式、组织关系、工 作性质、个人能力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 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
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组织行为学,也常被称为企业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是关于组织中个人行为、组织行为过程和组织行为结果的分析,涉及到员工如何组织上交流、协作、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的个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每个员工都具有独特的人格、兴趣、价值观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下面,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中个性自我剖析进行探讨。
个性维度个性是指人类行为和感受的重要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维度。
多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个性维度方面得出了很多结论,下面列举其中的几项:1.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一个人容易感到紧张、焦虑、敏感、多疑以及产生负面情绪状态。
神经质高的人通常更加敏感并容易产生压力。
2.外向性:外向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交性、活泼、冒险和情绪表现强烈等方面。
外向性强的人非常适合需要大量社交和协作的团队。
3.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和博爱等方面,具有开放性的人通常更容易适应变化和毫无准备的情况。
4.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一个人的温和、敦厚、合作、细心和谦虚等方面,具有宜人性的人通常是非常好的团队合作者。
5.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一个人对责任的承担和执行能力。
具有尽责性的人通常非常守时、尽职尽责,并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以上这些个性维度,并不是指员工只各自占据一种特质,而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维度。
因此,要想更全面地认识个体的个性表现,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
个性与组织行为学在组织行为学中,个性常常被用来预测员工在某些工作表现中的差异。
例如,社交性高的员工更适合从事销售等需要大量处理客户的领域,而神经质高的员工则更适合从事需要高度精密度和耐心的工作,例如会计和数据分析师的工作。
因此,了解员工的个性维度,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匹配员工和任务,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绩效和效率。
此外,个性也被广泛运用在组织文化建设中。
公司建立有强烈企业文化的组织,通常会更容易吸引那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与公司文化相符合的员工。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一、分类
1、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每个个体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共同能力,包括思维力、观察力、语言力、想象 力、记忆力和操作力。即智力,IQ,智力的核心 是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特殊能力即专门能力,是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必 须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能力。如教学能力、 管理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音乐能力等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进行组织管理活动
1.根据人的气质来调动积极性,合理用人 多血质适合社交性工作,胆汁质适合开拓性突击 性工作,黏液质适合一些监督核算职能工作,抑 郁质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合理调 整不同气质的人员,形成气质互补的组织克服气 质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增加团队战斗 力。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注意不同 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耐接受 程度的不同。
第二节 气质与行为
一、概述 一般人们称之为“性情、脾气” 在心理学上,把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 表现在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 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性方面个性心理特征, 称之为人的气质。 人的气质受个体的生物组织制约,具有先天性, 所以稳定性较强,但在强烈的刺激下可能改变
2、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是人的能力发 展的关键条件。
社会环境:外在条件,提供了肥沃土壤。
教育:主导作用。 3、社会实践因素。 决定性意义。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4.其他因素。包括营养、疾病和药物、个人 的爱好兴趣等。
三、能力对人行为的影响
1、活动进行的效率(不仅是意志特征) (职业能力测试)(最初工业心理学中的研 究,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事、一件事情选择 谁来做) 2、劝说的方式(A、受影响方式 B、情还 是理) 3、不同的能力说明了不同的爱好(人愿意 做自己拿手的事),从而有不同的选择。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不满足感
取决于需 要的强烈 程度
动机指导 行为的产 生
目标导 向行为 的产生
1.环境:决定人行为的外部因素是环境,环境是事物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2.需要:是人的客观要求在主观上的一种反映;或者是人对于某种目标的需求或欲望。 3.动机: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4.行为: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形成的。 5.目标:是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
(二)群体动力的内涵及理论启发 1.群体动力的内涵
“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施 及关 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
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和他自己独自个人时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 响。
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就称为群体动力理论。
《组织行为学》
个体行为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二、新华主义 三、卢因的观点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简答题】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提出人:约翰.华生 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 内容: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五)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个体的行为 环境因素
外在行为 内在动机
积极动机 消极动机
(四)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个体的行为 环境因素
外在行为 内在动机
积极动机 消极动机
第一、分析个体行为,应该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于发展都是个人因 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 个性倾向性
第三章个性倾向性第一节需要一、对需要的理解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
就是说,需要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的状态,而这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对客观条件(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需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产生需要与刺激是分不开的。
刺激是多种多样的刺激,一般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也是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性欲、情感等,它是人的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映;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如眼、耳、鼻、舌、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三、有关需要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这是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退休金等。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要。
当前二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
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社交欲)。
人们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4)尊重的需要。
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奥德弗的“ERG 论”奥德弗(C.P.Aldeffer)的“ERG 论”是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的需要(R)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这三种。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的和某些安全的需要。
它包括多种形式的生理的和物质的欲望,如饥、渴和住处等。
(2)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社交和尊重的需要。
它包括所有在工作场所中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个人的这种需要要依靠与别人分享和在交流感情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一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知识框架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华生主张心理学应当摒弃意识、意象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够进行客观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没有必要理会这一过程的中间环节。
(2)行为源于后天学习在华生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用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映的一种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上,有的隐藏在内部,人和动物没有多大差别,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3)刺激影响行为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用公式表示为S-R(刺激一反应)。
在众多场合,华生都采用这一公式来描述行为,采用较为直接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术语来设想这些刺激和反应。
2.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也可以推测刺激。
在他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包括手臂、腿及躯干的活动,或者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因为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因为刺激引起的,所以行为也不取决于遗传。
华生的心理学把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进行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在提出此观点时虽然注意到了个体遗传基础,但是却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忽视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忽略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二、新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爱德华•托尔曼、克拉克•赫尔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
●
表明人对待长期工作的特点的意志特征。
三、性格
● ⑶性格的情绪特征。
●
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分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
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
情绪的强度方面的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受情绪的感染和支配的程度
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
●
情绪稳定性的特征表现为一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的程度;
二、气质特征
● 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的特性
■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 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 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 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 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 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 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 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 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三、性格
● 客观事物不断地渗透到个体的生活经历之中,影响着 个体的生活。这些客体的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 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里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 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 之中,构成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 这些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 的行为方式,构成人的心理面貌的一个突出的方 面,就是性格。
二、气质特征
● 多血质的特征: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 换等等。
● 胆汁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 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
●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 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 善于忍耐等等。
● 抑郁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 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
● ⒌情绪兴奋性。既表现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也表现平衡性。 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强,而情绪抑制力弱,这就不但表现神经 过程的强度,而且明显地表现了兴奋和抑制不平衡的特点。情 绪兴奋性还包括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程度。有人可以具有强烈 的兴奋和强烈的外部表现;另些人可以只有强烈的兴奋但无强 烈的外部表现。
● ⒍外倾性与内倾性。外倾性是兴奋性强的体现,内倾性则是抑 制过程占优势的反映。外倾的人表现为心理活动,言语反应和 动作反应倾向表现于外,内倾的人则相反。
●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 征。
四、能力
● 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
●
能力差异可表现在三方面:
●
质的差异即方向的差异;
●
量的差异即水平的差异;
●
潜能的差异
四、能力
● 能力与知识、技能
●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以思想内容的形 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术,以行动方式的形 式为人所掌握。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 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 个人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
的工作 ● 性格的测试。
四、能力
● 能力的概念
● 人的知觉或思惟是在人从事各种工作或操作中进行的。 为了顺利地、成功地完成这些活动,重要的心理前提 是具备某些能力。例如音乐基本素质(音高、音色、 音强)的听觉感受性和音乐表象是顺利进行音乐实践 所必要的能力;而记忆的清晰、思惟的敏捷、反应的 灵活是更一般的、为完成许多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 能力和知识、技能不是一回事。 ● 能力和知识、技能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四、能力
● 能力与素质
● 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素质。素质 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 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 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 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素质是能 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 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机构,不能现成地决定 能力。
● ⒊反应的敏捷性。可分为两类特性:一类为不随意的反应性, 各种刺激可以引起心理的各方面的指向性;另一类指一般的心 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和记忆的速度,思考的 敏捷程度、注意转移灵活程度、一般动作灵活、迅速等。
二、气质特征
● ⒋可塑性。这是人根据外界事物变化的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 行为的可塑程度。表现在对外界环境或要求的变化,主体在顺 应上的难易,产生情绪上的愉快或不愉快,采取行动的简捷或 迟缓,态度上的果断或犹豫等方面。可塑性主要是神经系统灵 活性的表现。
●
第二种是最普遍的分类,是按个体心理活动倾
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来划分的。
●
倾向于外部的为外倾型,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
外部,开朗、活跃、善于交际;
●
倾向于内部的为内倾型,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
一般表现为沉静,反应缓慢,顺应困难。
三、性格
●
性格的类型
●
也有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划分类型的,分为
顺从型和独立型。
二、气质特征
●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有一定的影响。气质不 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如要求作出迅速 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 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 的人较为合适,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在一般的学习和劳 动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对活动效率 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气质特征
●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公元 前460-370年)在所著的《论人的本性》认为人 体内有四种体液,其组合形成人的特质:
■血液(来自拉丁语—sanguis); ■粘液(来自希腊语—phlegma); ■黄胆汁(来自希腊语—chole); ■黑胆汁(来自希腊语—melanoschole)。
二、气质特征
● 巴甫洛夫根据高等动物大脑皮层基本过程 的三种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划 分出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 ■强、不平衡型(不可抑制型); ■弱型。
● 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不可抑制型相当于 胆汁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而弱型相 当于抑郁质。
一、个性的一般含义
●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 气质特征 ● 能力特征 ● 性格特征
■个性倾向性
● 需要与动机 ● 态度与价值观
二、气质特征
● 在我国古代,孔子把人分为“中行”、“狂”、 “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为”。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中,按阴阳的强弱,分 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 每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气质。又根据 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形”、“木形”、“水 形”、“火形”和“土形”,也各有不同的肤色、 体形和气质特点。
● 在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中,还存在着一 定的制约关系
● 在不同的行动条件下有不同的结合 ● 可塑性是性格的又一种特征。
● 性格的类型 三、性格
● 一种分类法是按照理智、意志和情绪三者哪个占优势 来确定性格类型。分别是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 属于理智型的人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
● 属于情绪型的人,情绪体验深刻,举止受情绪左右;
■但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中(例如飞机驾驶员、宇航员、大型动力系统 调度员或运动员等),要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要求人们有极其灵敏 的反应,要求人敢于冒险和临危不惧,对人的气质特性提出特定的要 求。在这种情况下,气质的特性影响着一个人是否适合于从事该种职 业。因此在培训这类职业的工作人员时应当测定人的气质特性。这是 职业选择和淘汰的根据之一。
● 意志型的人具有较明确的目标,行动主动。
● 这种分类按着占优势的心理机能而划分性格类型,被 称为机能类型学说。机能派以心理测验来划定类型, 如果被调查者的情绪和意志是中等的而理智超过他的 意志和情绪时,这个人就被确定为理智型。除了标准
的类型外,还有中间的类型,例如理智-意志型等。
三、性格
●
性格的类型
二、气质特征
●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性的神经系统基本特 性的典型结合。构成气质类型的几种特性:
● ⒈感受性。这是人对外界影响产生感觉的能力。它是神经系统 强度特性的表现,可以用感觉阈限衡量。
● ⒉耐受性。这是人在经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 的耐受程度。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 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 对长时间的思惟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
二、气质特征
●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在教育工作中 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如严厉的批 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 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 ■不能孤立地考虑人们的气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 积极的学习和劳动态度。如果具有正确的动机和积 极的态度,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在学习上取得 优良成绩,在劳动中作出出色的贡献。
●
情绪的持久性特征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活动所存留的久
暂性质;
●
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是指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的稳定表
现如何。
三、性格
●
⑷性格的理智特征。
●
人们表现在感知、想象和思惟等认知方面的个
体差异被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格
● 性格的特征:
● 各种性格特征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 可以根据某人的一种性格特征推知他其余的某些 性格特征
● 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 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