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五律、五绝(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五律的拗救
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那么,怎样区分五律中的拗句呢?我们知道,五言律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可以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4个基本句式和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1.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四个基本格式
2.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
3.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孤平只在带韵脚的句子中才避讳,下同)
C2 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3 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
4.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才可使用):
D1 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
第三大类:不拘句(就是病句,17种),包括:
5.不可以使用的句式
E1平仄平仄仄——D1的变体
E2平仄仄仄仄——D2的变体
E3仄平仄平仄——C4的变体
E4平仄平仄平——D3的变体
F1仄平仄仄平——A2的变体,称为“孤平”
F2平平仄仄仄——A3的变体,称为“三连仄
F3仄仄平平平——A4的变体,称为“三平尾”或“三连平”
G1平平平平平
G2仄平平平平
G3平仄平平平
G4平平仄平平
G5平平平平仄
G6仄平仄平平
G7仄平平平仄
G8平仄仄仄平
G9仄平仄仄仄
G0仄仄仄仄平
以上17种平仄格式在律诗中是不能使用的。
注:F2平平仄仄仄在唐诗中是有个例的。
现在再谈五律中的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1)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即上面列举的C3 例,这是本句自救。
(2)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即上面列举的B2、D2例。这是对句相救。
(3)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成为“仄仄仄平仄”。即上面列举的C1例,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1)(2)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至于“仄仄平仄平”即上面列举的D3例,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就不再讨论了。
诗人们在运用(1)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2)或(3)。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五律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3)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2)类。
五律的拗救就介绍到这里。
(七)五律的用韵
五言近体诗首句不入韵为正例,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占五言近体诗的多数。首句入韵为变例,占小部分。这和七律正相反。除了在在前面例诗中介绍的以外,还有一首非常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这首五律,有几个特点:第一,首句是用韵的,刚才讲了,这在唐诗五律中是为数不多的;第二,首句对仗,又是比较独特的;第三,第二联不对仗,又是独出心裁。对于这首诗,我非常喜欢,文革中经常偷偷默诵。
五律的其它韵脚必须放在第二、第四、第六和第八句的句尾,这是不可改动的。还有,需要知道的是:律诗的首句可以用邻韵。
二、五绝
五绝是“五言绝句”的简称。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五言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