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究竟是被谁打败的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5e708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3.png)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一战德国战败缘由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德国战败缘由是什么呢细致分析,我们发觉德国战败主要是有3个缘由。
首先,一战本身就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发起的一场非正义性的斗争。
德国在斗争中是具有侵略性,因此没有什么人情愿站在同盟国的一方,德国缺少助力。
一起先的盟友奥匈帝国,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被英、法、俄的人一打,根本上就没什么用了。
另外意大利,那就更厉害了,干脆打到一半,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来攻打奥匈帝国。
而协约国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德国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失败的。
其次点,德国一起先是想要到达速战速决的目的的,这的确是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式。
但是德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斗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最终演化成了旷日长久的消耗战。
协约国人多势众,资源丰富,物资储藏什么的比德国好上许多。
因此德国最根本的物资都无法保证,这场斗争确定是要失败的。
最终一点,也是比拟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参加了一战。
美国的参战对整个一战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它的参加彻底变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气比照和战略形势。
美国自身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人力资源,让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
美国的存在让协约国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占了肯定的优势。
因此德国才会彻底失败。
一战完毕时间一战起始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一战完毕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被当地青年刺杀,于是在7月28日的时候,奥匈帝国以这个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紧接着德国、英国、法国等趁机参加了斗争,一战正式爆发。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想要趁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国和法国那么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也在暗中支持俄、法。
随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开战,整个欧洲大陆都陷入了斗争之中。
德国在8月份领先发动进攻,占据了比利时、卢森堡,还对法国发起了进攻。
于是9月初,德军与法军就发生了马恩河战役。
随后,俄国在东线发动斗争,于是德国只能抽调一局部兵力去东线。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与失败者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与失败者](https://img.taocdn.com/s3/m/fea4c4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0.png)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与失败者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涉及了众多国家和民族。
在这场战争中,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他们的地位、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展开讨论。
一、胜利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主要是由英法等协约国组成的协约国阵营。
他们在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土和利益。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胜利者:1. 英国作为战争的主要指挥国之一,英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的海军力量确保了海上的优势地位,对德国进行了封锁,削弱了对方的经济和物资供应。
此外,英国还出色地组织了陆军的进攻,迫使德国签署停战协议。
战争结束后,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2. 法国作为战争的另一个主要参战国,法国在保卫自己国土方面取得了重要胜利。
尽管法国在战争初期遭受了德国的侵略,但他们坚持抵抗,最终和协约国一起击败了德国。
法国的战争努力和牺牲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战后法国成为国际上的一个重要力量,并在凡尔赛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美国直到1917年才正式加入战争,但他们为协约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战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资源为协约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打破了战争的僵局。
此外,美国还在战后和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为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二、失败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主要是由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中央同盟国阵营。
他们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尴尬和损失,不仅在经济和军事上失败,也面临着国家的重塑和政治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失败者:1. 德国作为中央同盟国的主要力量,德国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挫败。
尽管他们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重要战役的胜利,但德国最终因战争进展缓慢和经济资源短缺而失败。
在战争结束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被迫承认对方的胜利,并面临着巨额赔款和领土削减等限制。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2322bded5ef7ba0d4a733bb6.png)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明基文化《较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在德国和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描绘中,德国军队在东线的战争,似乎就是一个个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英勇德国士兵,和铺天盖地、咆哮而来的大群T-34坦克间的战斗。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富于传奇色彩。
要知道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东线陆军兵力达到了创纪录的340.5万人,而德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盟友另外为希特勒提供了81万炮灰。
这些数字中还不包括德国东线海空军和辅助人员。
关于1942—1943年冬季之战的另一个神话,是据说总是把胜利从聪明的德国元帅手中夺走送给敌人的希特勒,以及那位聪明的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之间发生的传奇故事。
希特勒被描绘为德国这次巨大失败的罪魁祸首。
他不仅没有预见到苏军的进攻,而且当英勇的曼施泰因组织救援部队,打败“数倍的苏联红军”,即将救出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之际,希特勒却听信了无能的戈林空军元帅能够保证空运的牛皮,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
而愚忠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竟然也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结果导致了全军覆灭。
传奇故事总是那样的引人入神,而且也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冷酷无情的文件却取代了令人神往的英雄传说。
根据这些文件,希特勒在红军反攻将近一个月以前就已经预见了这次行动,而德国陆军情报机关对希特勒预见的否定才使德国人的失败不可避免。
至于聪明的曼施坦因在救援第6集团军中起的作用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证明:还在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
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
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
二战莫斯科会战的反思
![二战莫斯科会战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adf1e0524de518964b7d7f.png)
莫斯科会战的反思1941年6月至1941年12月间,德国和苏联卷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鏖战,战争之惨烈前所未见,莫斯科会战是战争的高潮之一。
当时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德国国防军试图打败苏联红军,为德国在东方赢得辽阔的版图,但是,苏德战争却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
德国不但没能闪电般地占领苏联,反而遭到灾难性的失败,这一失败标志着希特勒第三帝国走向衰落的开端。
本系列文章将从德国在莫斯科会战前后所经历的事实,系统地剖析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的原因。
一、苏德战争前德国的内政与外交早在希特勒在国会竞选总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德国陆军,希望在今后的一系列计划和阴谋中得到陆军的支持,但是德国陆军素来具有的职业独立性,使他们不愿意受到政治家的干涉,因此,当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并野心勃勃地梦想征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时,陆军的将军们表示得很冷淡,他们即没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这个“门外汉”的领导,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即成的事实,德军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兵不血刃,对波兰和挪威的胜利也是易如反掌,这些胜利使得陆军的将军们对希特勒的态度有所好转,并开始支持他。
这种支持虽然为希特勒领导陆军扫清了某些障碍,但是冯·布劳希奇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的事实也表明,陆军失去了他们以往的职业独立性,陆军总司令部也成了希特勒发布命令的一个执行工具,这种一人独断专行的军事作风,在未来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严重的隐患。
在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让希特勒更为头疼的是,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的领先突击角色,但是以德国的工业能力再也无法将坦克的生产达到质的突破,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以德国在未来时间内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提高到800-1000辆/月,最低的标准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仍管军事工业的运作加了百分百的力气,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而战前德国派到苏联的一个观察团却吃惊地发现,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所生产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22辆,这种工业能力是德国望尘莫及的。
二战中的战争起因、进程、胜败及其历史含义
![二战中的战争起因、进程、胜败及其历史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5715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d.png)
二战中的战争起因、进程、胜败及其历史含义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世界大战,它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人们始终以来探究的焦点。
2023年,我们对二战的历史含义与作用有了更新和深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二战的战争起因、进程和胜败,从而更好地理解它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一、战争起因二战的战争起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因素。
战争的起点是希特勒与法西斯政权的崛起,而其根本原因则是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公正对待和巨大伤害,而且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一定程度上也为战争埋下了伏笔。
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希特勒开始着手重新构建德国,他认为德国在1918年遭受了屈辱性的战败,因此德国需要一场恶性的全球战争来实现自己的复仇目标和扩张野心,这也是希特勒强烈地推行军备扩张的原因。
1939年9月1日,德国攻击波兰,正式拉开了战争序幕。
二、战争进程二战的进程十分复杂和曲折。
在欧洲战场上,德国以强大的战斗力和超前的军事技术,先后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并于1940年5月占领了法国。
这一时期,德国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大陆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德国在同盟国和苏联的对抗中始终处于劣势,而且将注意力放到苏联前线后,忽视了欧洲西部和北部的防御,这使得盟军发动了反攻。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迅速向德国本土进发。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维也纳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以其超前的军事技术和雄伟的帝国野心,先后占领了中国、泰国、菲律宾和东南亚等地。
然而,随着美国入战后,日本逐渐被孤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反攻行动,将日本军队逼到了绝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标志着全球大战的结束。
三、战争胜败二战的胜败注定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发展。
作为欧洲战场上的主要战胜国,盟军成功地打击了德国的独裁主义,揭示了其中的那些真相,宣扬了文明和民主的理念,推动了欧洲的和平与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https://img.taocdn.com/s3/m/c99e9d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4.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反法西斯同盟同盟的反抗中,终究攻克了法西斯同盟,战败国投降签字下,终于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历史知识点:德国投降(攻克柏林)柏林会战:1945年春,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
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气力对付苏军。
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猛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
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
8日德军统领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
法西斯德国就此灭亡。
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在苏军的攻势下,希特勒自杀身亡。
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宣布结束。
柏林战争性质:柏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欧洲战场最后一次大型战争,其胜利宣布了欧战的结束,德国法西斯集团的彻底失败。
柏林战争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纳粹德军最高统领部在柏林消耗苏军,将战争拖延下去,等待美英盟军到达柏林,将柏林交给美英盟军,借以保全德国战败后利益的图谋。
2.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彻底灭亡。
3.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波兹坦会议: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
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
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他的同意。
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法国对德国历史战绩
![法国对德国历史战绩](https://img.taocdn.com/s3/m/6c3221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e.png)
法国对德国历史战绩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它们的历史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
两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计其数,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这些战役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在1914年8月4日爆发了战争,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创伤。
这场战争结束于1918年,法国与英国和其他盟国组成的联军最终获得胜利,而德国在最终的合约中承认了它的失败和罪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法国,在法国人民的努力下,法国与英国组成了抵抗势力,但是最终仍然失败了。
1940年6月22日,法国被迫签署了维希法案,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
直到1944年,法国解放,这场战争结束。
此后,法国和德国的关系不断得到改善。
1951年,法国是六个创始国之一,参与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建。
1963年,戴高乐总统与德国的联邦总理签署了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的协议。
1984年,法国和德国签署了有关欧洲联盟建设的著名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003年,法国总统访问德国,成为了两国建交以来的第一位到访德国的法国元首。
随后,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它们在欧洲、北约和联合国等组织中都是重要的成员,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关系和合作。
总的看来,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并不完美,但是今天两国已经是欧洲的领导国之一,并且成为了合作与友谊的象征。
这种合作和友谊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合作,才能达到如此成功的合作局面。
历史是过去的,未来才是最为重要的,道义的和紧密的相互合作。
二战的几大主要战胜国与战败国
![二战的几大主要战胜国与战败国](https://img.taocdn.com/s3/m/ec87b515f5335a8103d2201e.png)
二战的几大主要战胜国与战败国
美国:10成战胜国,终于崛起为霸主
苏联:8成战胜国2成战败国,虽然也成了霸主,但苏联的繁荣只能昙花一现,未能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英国:4成战胜国6成战败国,丢失了霸主地位,只能给美帝做小弟去了
法国:5成战胜国5成战败国,战前和战斗时就够丢人了,国际地位也大大下降
中国:9成战胜国1成战败国,国际地位咸鱼翻身,但是受损过大,随后的内战把中国拉近万丈深渊,在冷战阶段吃亏不小,以中国人的聪明勤劳,只要有合适的制度和环境,我们实力足以领导世界。
德国:4成战败国6成战胜国,从普鲁士崛起开始一直不被英法传统2强承认,死磕无数,战争中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技术,无奈二十世纪三大独裁者之一水平比俾斯麦差太多.战后花了60年先是融入了欧洲核心圈,后来经济上主导了欧盟,不再需要动手就可以靠贸易活得很好了,日耳曼人总算走上了正途
意大利:不败不胜,整个国家战斗意志跟法国一样丢人,所以也没被搞得怎么样
日本:5成战败国5成战胜国,日本并未受到真正的重创,连天皇都没死.随后受益于冷战,导致其重新崛起,现在已经是美国控制下的一条狼,不过这狼不老实,美国也只敢一直给丫上个不锈钢链条,不然见谁咬谁.侵略性强,东亚最不稳定因素.下次大规模战争第一可能是欧美国家掐中东那些原教旨主义国家,第二可能就是日本和周边国家对掐。
历史的转折点二战结束的原因
![历史的转折点二战结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5629b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1.png)
历史的转折点二战结束的原因历史的转折点:二战结束的原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场战争。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战后的全球秩序和国际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二战结束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所带来的历史转折点。
一、盟军的胜利二战期间,以英国、苏联和美国为首的盟军取得了对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胜利。
其中,苏联在东线战场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狭海空军战中击败了日本;英美联军在欧洲战场进行了规模庞大的诺曼底登陆行动,最终攻克了德国。
盟军的胜利是二战结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轴心国内部的疲劳与崩溃在战争持续多年后,轴心国内部已经出现了疲劳和崩溃的迹象。
德国的经济基础逐渐崩溃,资源短缺,物资供应困难;日本由于遭到盟军的火力压制,失去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同时,轴心国内部还出现了社会不满情绪和抵抗运动的加剧。
这些因素使得轴心国难以持续战争,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和二战的结束。
三、原子弹的投放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这一行动改变了战争的态势,并对日本政府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日本在原子弹投放后不久宣布投降,标志着二战在太平洋战场的结束。
原子弹的投放是战争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四、国际社会的共识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识,即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争端,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这种共识在二战结束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如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这种共识为后来建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奠定了基础,并为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方向。
五、战后的重建与和平进程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进行战后重建和和平进程。
战后的重建不仅包括经济和基础设施的重建,也包括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重建。
同时,各国之间通过外交手段进行谈判和协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建设。
这些努力为战后的和平奠定了基础,也为历史上的一个新转折点。
二战历史讲解
![二战历史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5d01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5.png)
二战历史讲解二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是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的一系列战争,涉及到了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
此次战争主要是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但也蔓延到了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起因:二战的起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主要是由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
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扩张领土,重新获得“失去的土地”,使德国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于是,德国在苏联与波兰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前,已经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侵略。
希特勒还坚定地计划向波兰进攻,这最终引发了战争。
战争的过程:1.战争爆发。
二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由于波兰是法国和英国的盟友,因此法英两国在几天内宣战德国。
2.德国的快速进攻。
在战争的初期,德国使用了快速和高效的进攻战术,称为“闪电战”。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并向北进攻挪威和丹麦,向南进攻法国。
3.盟军的反攻。
在德国迅速占领欧洲的同时,其在苏联东线也展开进攻。
然而,苏联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发起了反攻,打败了德国的进攻。
此外,美国也加入了战争,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4.德国的败退和投降。
经过数年的战争,德国终于开始败退。
苏联和盟军的联合进攻最终让德国无法承受。
1945年4月,苏军进攻柏林,随后德国宣布向联合大国投降。
这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后果:。
二战有着沉重的人类代价,超过6000万人死亡。
此外,德国被迫支付巨额赔款并重新划分领土,冷战也随之爆发。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0f0dab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2.png)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冲突之一。
起因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对欧洲国家的侵略行为,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战争。
本文将探讨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起因与结果。
一、德国的复兴与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
这种状况为极端主义政党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并逐渐将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
纳粹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通过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宣传,赢得了德国民众的支持并实施扩张政策。
二、侵略与扩张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开始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这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1936年,德国重新武装并重新占领了“划定无军事区”的莱茵兰和“划定武装禁区”的自由城市但泽,这凸显了德国对于《凡尔赛条约》的蔑视。
随后,希特勒指挥德军成功地吞并了奥地利,并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签订了同盟协议,形成了所谓的“轴心国”。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战争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深远的影响。
战争持续了六年,并且涵盖了几乎整个世界。
德国在战争中采取了残酷的战略,包括种族灭绝政策和大规模的战争犯罪。
然而,随着苏联、美国和其他盟国的干预,纳粹德国的扩张被遏制,最终在1945年被击败。
战争结束后,德国被分为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个占领区。
战后的历史进程使得东德和西德形成了两个国家,并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力量对峙的象征。
冷战期间,德国经历了分裂和对立,但最终于1990年实现了统一。
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并未完全消失。
二战中的战争罪行令德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对战争感到极度厌恶。
为了确保这些罪行永不重演,德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致力于宣扬人权、民主和和平。
综上所述,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是复杂而深远的。
起因于纳粹德国的侵略政策和希特勒的极端主义思想,战争最终导致了全球的失衡和混乱。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 役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 役](https://img.taocdn.com/s3/m/ffed04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世纪。
在这个百年中,爆发了无数次的战役,其中有一些因其规模、影响力和战略意义而成为了典型。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堪称“绞肉机”之战。
这场战役从1916 年 2 月 21 日延续到 12 月 19 日,德法两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军事要塞,德军试图通过此战突破法军防线。
双方在狭窄的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炮火连天,尸横遍野。
这场战役使得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法军最终守住了凡尔登,也让德国的战略计划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遭受的首次重大失败。
1941 年 9 月 30 日,德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苏联红军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有效的战略,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信心。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一役。
1942 年 6 月 4 日,美军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日本海军的进攻。
此役日本损失了 4 艘重型航空母舰,而美军仅损失 1 艘航空母舰。
中途岛战役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使美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至 1943 年 2 月 2 日结束,历时 6 个半月。
德军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交通命脉。
但苏联军民在废墟中与德军进行了逐街逐屋的战斗,最终德军被苏军包围并歼灭。
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这次登陆行动规模空前,为盟军在欧洲的反攻奠定了基础,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海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行动,展示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新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eb4c921866fb84ae45c8df2.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同盟国战败而告终,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德国在战争中是具有侵略性,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站在同盟国的一方,德国缺少助力。
一开始的盟友奥匈帝国,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被英、法、俄的人一打,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
另外意大利,那就更厉害了,直接打到一半,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来攻打奥匈帝国。
而协约国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德国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二点,德国一开始是想要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的,这确实是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式。
但是德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战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协约国人多势众,资源丰富,物资储备什么的比德国好上很多。
因此德国最基本的物资都无法保证,这场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加入了一战。
美国的参战对整个一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的加入彻底改变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
美国自身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人力资源,让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
美国的存在让协约国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德国才会彻底失败。
茜茜公主与一战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茜茜公主被暗杀后的第十六年里,这使得人们不能把茜茜公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直接联系起来,于是便只剩下间接地关系。
茜茜公主是一个喜欢自由的女人,所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后,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她的性格原因,敏感又任性,其次她并没有那个能力承担皇后应有的责任。
茜茜公主是一位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经受了很多的痛苦,虽然没有得到孩子的最终抚养权,但是她也没有尽到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尤其是对她的儿子鲁道夫。
在受不了宫廷生活之后,茜茜公主带着仆从环游世界,几乎不回维也纳皇宫,也不理会自己国家的政治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f56406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f.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的国家众多,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进程曲折而复杂。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
随着德国的迅速胜利,欧洲各国相继卷入战争。
战争扩大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并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战争蔓延至全球范围,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二、盟军反攻与战局扭转1942年,盟军发动了对德军的北非战役,在埃尔阿拉明、托布鲁克等地成功击败德军,迫使德国在北非撤退。
同年,美国还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了中途岛战役,成功阻止了日本的进攻。
这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反攻的开始,战局开始逐渐扭转。
1943年至1944年,盟军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成功地推进了欧洲战线的进展。
同时,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通过岛屿间的残酷战斗,逐渐向日本本土逼近。
这些战斗有效地压缩了德日军力,并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集中营和大屠杀的惨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实施了集中营和大屠杀政策,对犹太人、罗姆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屠杀。
其中最为著名和残酷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这里丧生。
这些战争罪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让人类对战争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原子弹与日本投降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这一可怕的武器。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庞大的物质损失,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同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使用不仅给战争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求。
五、战争结果与战后整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
战争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两大战争阵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盟军战胜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世界格局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即东西方对立。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09e4df54693daef5ef73d3f.png)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卢麒元大国崛起,更像是狮王争霸战,充满了阴谋和血腥。
近现代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大国崛起的尝试,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德意志帝国。
当代的中国与当年的德意志帝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汲取德国人的历史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意志德国的概况。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通常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德意志帝国有时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视为第一个帝国,其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1933年-1945年由希特勒领导的大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或被称作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以及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s Reich)。
恕笔者唐突,笔者将欧盟称之为德意志第四帝国。
普鲁士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获胜,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
1871年1月18日,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这就是史学家称之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新帝国。
1871年4月,俾斯麦颁布了帝国宪法。
此部宪法是在普鲁士宪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加入了有关帝国的新内容。
它明确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3个利伯维尔和2个直辖区组成。
各邦把军事、外交、海关立法、银行立法、间接税、刑法等权力交给帝国政府,只保留教育、卫生和地方行政等权力,同时保留自己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就是德国的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任免帝国各级官吏。
至此,结论非常明确,貌似君主立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帝国。
笔者认为,仅仅是因为俾斯麦卓越的个人能力,而使得德意志第二帝国有一点儿像君主立宪国家。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76e82e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8.png)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那么你知道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德国一战失败的原因“日子一天天过去,对时间的消逝已经麻木,进攻、防御、反击交替,尸体在堑壕间如山丘般隆起。
”这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西线无战事》中的片段,它再现了吞噬无数生命的堑壕战景象。
这种“绞肉机战斗”之所以会出现,与1914年德法马恩河会战的结局密切相关——谋求速胜的德军无力攻破法军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防线,而法军也无力迅速赶走侵略者,结果导致战局僵持,加剧了战争的残酷。
众所周知,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和法国互相敌视,前者渴望彻底粉碎谋求复仇的法国,获得稳固的“欧洲共主”地位,后者则一心想收复被割让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为此组建起庞大陆军,同时法国政治家还幻想英国和俄国盟友能及时参战,联手打败德国。
有意思的是,双方设计的战争计划都是“投入重兵以求速胜”。
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897年提出名为“施里芬”的作战计划,假设大战爆发后,法国联合俄国东西夹击德国,但俄国完成军队动员至少需要40天,德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快速投入重兵(97个师,占全部军力的9成)展开对法作战,其中79个师(约120万人)组成右翼集团,沿海岸线经比利时直插法国北部,占领巴黎,继而迂回东北,与左翼集团(9 个师)和中路集团(9个师)夹击歼灭法军主力于法德边境地带。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极端削弱德军左翼集团,使右翼获得最大可用兵力,发动最大强度的攻击,在俄国正式出兵参战前覆灭法国。
因此,施里芬临死前还谆谆嘱托同事“切勿削弱右翼”。
可是,接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却被施里芬的大胆给吓坏了,楞是从右翼挖走26个师,加强左翼和中翼,强化对法军正面和俄国边境的防御,从而大大削弱了右翼的攻击力度。
与遭到阉割的“施里芬计划”相比,法国的“17号计划”显得更加一厢情愿。
一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b7a7b6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0.png)
一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德国战败原因是什么呢?下面5068网小编为你解答。
一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竞相掠夺弱小国家和地区,瓜分势力范围,构建殖民帝国。
其中,大英帝国最为庞大,一战爆发前夕其领土约占全球领土面积的1/4,帝国内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
法国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但后起的德国占领的殖民地较少。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国家随着实力不断加强,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极力巩固已有优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
1882年5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在未来战争中三国要相互支持。
1894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针对同盟国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同盟国特别是德国对一国发动进攻时,另一国要立即给予支持,对德作战。
英国在20世纪初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积极结盟,并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同法国和俄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
至此,欧洲已形成“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的态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统一后,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在工业化进程中,德国开始走在英国前面,国力大增,与英国形成激烈竞争。
在海外殖民活动中,作为后来者的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英国也展开激烈角逐。
例如,在列强瓜分非洲过程中,德国斜断非洲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从开罗到开普敦纵贯非洲的“二C计划”发生了直接碰撞。
英德矛盾也表现在海洋霸权争夺上。
英国是海上霸主,强大的海军是其建立和维护庞大殖民帝国的保障。
德国要想扩大殖民势力范围,必须争夺海上霸权。
试析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
![试析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911b3bf111f18583d05a31.png)
试析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二战初期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接着横扫了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然后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基本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战争初期德军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在结束时,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
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战前思想准备不足在战争之初,希特勒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由于初期闪击战的成功),为使飞机产量增加,以至下令禁止研制四发远程轰炸机,致使在不列颠空战,及后期东线的苏联战争中,德军轰炸机航程过短,无法飞到英,苏后方,对两国的军工业实行轰炸,使两国在战争时的武器产量更为巨大。
二、多个战场同时作战,战线拉的过长西欧战场: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接着横扫了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然后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基本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战争初期德军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西线: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1]。
北非地中海战场: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之时,果断将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团送上前线,却未能将英国插到非洲军团补给线的马耳它攻陷,使非洲军团的补给产生问题,并且由于拨给北非的兵力过少。
直接导致了隆美尔不到5万人的军队与蒙哥马利将近20万军队的遭遇,导致北非战线失败。
苏德战场:在北非与西线的战争未结束的情况下,急于执行巴巴罗萨的对苏联入侵计划,导致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军备供应不上。
更没有预料到苏联严寒的冬季。
三、决策失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也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地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挥不当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在敦刻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约34万英国远征军,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
![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5a34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反败为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了人类的勇气、毅力、智慧和天命。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为大家列出一些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战国时期,秦国灭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一个小国家叫做秦,要和其他六个大国家作战。
秦国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他们的国王秦始皇却具有极其强烈的战争野心,他通过积累财富、征服领土和加强军队,最终灭掉了六个大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拿破仑战争中的滑铁卢战役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当时欧洲的许多国家联合起来反对法国。
在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中,法军失去了大量的军力,拿破仑也被俘虏。
但是,这场战役也标志着反法联盟的胜利,并最终促使整个欧洲走向了现代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人民和红军最为重要的战斗之一。
当德国的入侵军队试图占领斯大林格勒时,苏联红军守卫在城市中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斗。
尽管苏联红军处境很困难,但是他们终于打败了德国军队,让整个战争的局势逆转。
四、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在冷战时期,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而美国则派军舰前往古巴海域进行封锁。
整个危机的局势非常危急,世界陷入了不安全的状态。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苏联同意撤回导弹核武器,美国也答应不再堵塞古巴。
总之,在历史上反败为胜的故事中,人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自己,激励我们的勇气和决心,助力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究竟是被谁打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英、苏这三个战时盟友就分裂了,苏联制造了铁幕,并且开始大肆吹嘘“东线制胜论”——只有东线是二战最重要的战场,西线根本不值得一提,连打败日本主要都是因为苏联出兵满洲导致的,美国的原子弹没有任何用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线制胜论”竟然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苏联制胜论”。
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在1949年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公然宣称:“以苏联为主力的反法西斯力量消灭了法西斯国家,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纯粹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扯谎,无非是想借抬高苏联来贬低美国。
至于苏联对自己的吹捧就更恶心,斯大林一再声称他早在1943年就说过“美英即使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一国的力量也可以打败德国”,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谎话居然还赢得了不少人的信任。
“以苏联为主力的反法西斯力量”,这如果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至少也是最大的笑话之一。
《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是反法西斯?瓜分波兰、侵略芬兰、强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是反法西斯?想联合德国一起对付英国也是反法西斯?甚至在第三帝国进攻苏联之后,伟大的人民领袖斯大林同志还在幻想和希特勒议和——根据保加利亚驻苏联大使的回忆,斯大林甚至想通过他转告希特勒,苏联愿意割让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诸国的广阔土地,签定俄罗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耻辱条约。
直到1944年,苏联的伟大领袖斯大林还在自言自语“如果我们和德国人联合起来,世界就是我们的了”(这完全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斯大林妄想和德国人联合征服世界,希特勒妄想和英国人联合征服世界,两个都是精神失常的前期征兆)。
看看吧,苏联这个“反法西斯主力”究竟干的是些什么勾当?先是和法西斯勾搭不清,然后被迫和法西斯德国交战,直到1945年7月还和法西斯日本保持“互不侵犯条约”,此种投机分子的嘴脸,简直暴露无疑!除了和法西斯勾搭不清,苏联还想利用反法西斯战争给自己争夺领土,让自己取代德国来压迫东欧弱小民族。
早在1941年冬天,斯大林就向美英要求“在战后把苏联的国界向西移动”,甚至要挟说如果不满足苏联的领土要求,苏联就要放弃抵抗纳粹。
这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无耻要挟,恐怕也只对美英这种西方民主国家有效,罗斯福居然因为害怕苏联向德国屈服而同意了苏联的领土要求,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皇帝不急太监急”。
直到1942年,斯大林还厚颜无耻地以“退出反法西斯阵营”为要挟,让美国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这个独裁者还有没有一点最起码的操守?人类能够诞生出这样伟大的人民领袖,真可谓是进化论的一大胜利啊。
在德国连续胜利的时候,苏联人不停地向美英伸手要军火;一旦战胜,就翻脸不认人,说什么美英的军火没有用,打败德国靠的都是苏联自己生产的武器——用一句话评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从1941年到1945年,美英向苏联累计提供了运输车辆42.7万辆(!),坦克和装甲车1.3万辆,摩托车3.5万辆,飞机1.9万架,粮食450万吨,石油260万吨,只有白痴或骗子才会贬低这些援助的巨大作用。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苏联的军用车辆有2/3来自美国的援助,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几乎全部来自美英的援助,1941-1942年使用的大部分先进战斗机来自美英的援助,德国士兵也在回忆中证明苏军拥有大量的美制谢尔曼坦克,某些苏军坦克师甚至以谢尔曼坦克为主力!没有美英运送的粮食,苏联在战争的第一年就会饿死;没有美英运送的被服,苏联的冬装情况也不会比德国好到哪里去。
美英为苏联的坚持抗战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苏联一旦战胜,就翻脸不认人,此种厚脸皮的无耻,让人惊讶。
武器和补给能力在二战中有多么巨大的力量?以高加索战役为例,为了夺取里海沿岸的石油,德军出动了精锐的部队10万人。
打败了苏军50万。
精锐在哪里?给了这10万德军足够的武器和补给和绝对制空权。
结果这10万德军打败了苏军50万。
至于苏联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看似很不错,但如果没有美英的牵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苏联自吹自擂的厚脸皮功夫实在是强,居然毫不惭愧地声称自己消灭了1000万德军,大概这些德军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1943年下半年,德国在东线的兵力只有280万人,在西线留守的兵力倒有244万,如果这244万人全部参与东线战争,不知道苏军能坚持多久?1943年底,希特勒签署了一道命令,决定今后的武器装备都优先供应西线,这充分证明了当时德国的战略是更重西线,更害怕美英登陆。
1944年,德国65%的空军都部署在西线,苏联才勉强夺取了东线的制空权;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德国就有42%的陆军师部署在西线,诺曼底登陆后就更多了。
如果没有美英的牵制,如果没有第二战场,可以想象苏联的下场如何。
在整个二战当中,德军在西线损失了57000架以上的飞机,干掉了美英约20000架飞机,地面火炮干掉美英20000架飞机。
在东线仅仅损失了13000架飞机。
却干掉了俄国88300架飞机。
德国飞机80%以上损失在西线,并且德国飞行员的训练程序是新手在东线打俄国落后的飞机,成为老手之后就去西线抗击美英飞机。
飞机的战争作用有多大?一架飞机至少值得100个战场上的士兵。
以陈纳德“飞虎队”为例,飞虎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平均一架飞机打死日军118.5人。
干掉的其他东西不算.美英摧毁的57000架德国飞机,假如换算成为德军,则按照1:100的原则,完全可以抵得上打死了570万德军。
东线苏军消灭了13000架德国飞机,打死了300万德军,按照这个数据对比,只抵得上消灭了430万德军。
这一价值的战线,能够很生动的再次表明,美英才是打败德国的主力。
另外盟军战略大轰炸,摧毁了德国30%的工业力量,盟军海空军的封锁,似的德国难以从海外输入石油.这样不但压低了德军的武器产量,也降低了德国的石油使用量.直接导致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以后的许多战役当中中,缺乏足够的汽车,只能依靠马车运输补给.盟军作为打败德国的主力,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空军对德国实行战略大轰炸。
摧毁的德国30%的工业生产能力,逼迫德国将许多工业生产转移到地下工厂,不但摧毁了德国30%的工业生产能力,而且消耗了德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直接限制了德国的武器产量二、空军西线激战,光是盟军战略大轰炸就击落德国飞机57000架,摧毁整个德国空军80%以上的飞机,使得德国空军在东线力量不足,难以形成长时间,大范围的绝对制空权。
三、海上激战,摧毁了德国海军主力,从海上封锁德国。
使得德国难以从欧洲之外的产油国获得石油的输入。
直接导致德国补给能力的降低,使得德军在东线作战,补给能力极大的限制了德军的作战实力。
注:在有足够补给能力和绝对制空权的高加索战役,10万德军可以打败50万苏军。
在缺乏补给能力和绝对制空权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战败了。
四、盟军在西线对德军力量的极大牵制。
以1943年下半年,德军在东线不过280万,在西线却达到了244万。
先进的虎式坦克,虎王坦克,优先装备西线。
德军在东线损失了26000辆坦克,摧毁苏军90000辆坦克。
在西线却损失了22000辆被盟军击毁,缴获。
真正摧毁德国战斗意志的,不是苏联在东线取得的几个“重大胜利”,而是美英对德国实行的昼夜不停的战略轰炸,它不仅炸塌了德国人的士气,也炸瘫了德国的军事工业。
是美英派出的游击队炸毁了德国的重水工厂,使它无法生产原子弹;是美英摧毁了德国最重要的鲁尔、萨尔工业区,使德国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转;是美英迫使德国的盟友意大利退出战争,在轴心国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苏联空军从来没有足够实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苏联海军根本不可能封锁任何一个德国港口,所有这些经济战、士气战的任务都是由美英完成的。
直到1944年12月,希特勒仍然把美英视为德国的头号敌人,他把德国最后的装甲精锐部队都投入西线的阿登反击战,在东线则消极防御。
德国最后组成的一个集团军群也是用来对付美英的,东线兵力到最后已经寥寥无几。
凡是东线和西线同时遇到危机,德国总是优先支援西线,这样苏联仍然付出了艰巨代价才赢得胜利。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美英对苏联的援助,如果没有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和经济封锁,如果没有美英开辟的第二战场,德国的坦克将把苏联碾成粉碎假如没有美英的参战和作用。
以德国13000架飞机干掉苏联88300架飞机的性价比。
德国70000架飞机,可以干掉苏联50万架飞机。
可惜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飞机总数不到15万。
远不够德国人来打空战的。
假如没有美英的参战和封锁,德国可以向海外产油国输入石油,这些石油会让德国有强大的补给能力,发动起足够的坦克和汽车。
假如没有美英参战,二战德国的坦克产量不是5万量,而是7万辆。
以苏德战场,德国坦克VS苏联坦克1:4的交换比率,德国7万辆坦克,可以摧毁苏联28万辆坦克,假如德国把制造潜艇,和飞机的力量拿出来做坦克,再加上战略大轰炸30%的工业力量。
德国的坦克产量总数会达到10万辆以上,与苏联10.8万辆坦克相当,但是德国坦克优越的性能,战场上1换4的比率,德国10万辆坦克,可以干掉苏联40万辆坦克。
在战场上,德国每死亡1个士兵,苏联人要死3个人。
德国7000万人,苏联人18000万.以1:3的交换比例,德国可动员兵力1700万,苏联可动员兵力3500万,德国的这1700万军人,可以打死5100万苏联军队,苏联总人口必须达到21000万以上,才够和德国相比拼的.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士兵死一个,苏联士兵死3个,是以二战总伤亡比例来取值的.,假如没有美英的开战和作用。
德国可以集中70000架飞机,10万辆坦克,和足够的石油和补给能力对苏开战.拥有绝对制空权和足够补给能力。
,足够坦克的德军,伤亡要远少于二战的实际数字。
而苏军的伤亡则要大的多。
苏德战争前夕,德国已经占领控制了247万6千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5百万人口,而德国盟国另外有8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7800万人口,苏联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又新并入了一些地区,达到1亿9千3百万人,同时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20岁~39岁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罗斯人也只有1500万20岁~39岁的人。
同状态德意志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国已经有了175万外国工人和127万战俘来作为劳动力。
在资源上,德国煤和钢优势显著,德国直接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
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