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
遥感技术基础-第04讲(遥感平台及相关知识)
美军EP-3侦察机强行降落我陵水机场
四、航天平台
轨道偏心率 e
e a 2 b2 a
b a
当e 趋近与0时,则为 近圆形轨道。 采用近圆形轨道,卫 星运行速度均匀,便 于曝光时间地控制和 获取全球范围内比例 尺趋于一致地图像。 a和e共同确定了轨道 的形状。
轨道面倾角 i
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近地点
i
远地点
按轨道面倾角进行分类
航天平台:是航天遥感时放置(运载)传感器 的工具(H>150km)。 优点:在很高的位置上对地球表面进行观察, 可以更宏观、综合地把握观测对象。 航天平台主要有:遥感卫星(最常用)、空间 轨道站(主要用于空间实验,航天飞机主要作 为航天运输工具)等。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空间站轨道站的优缺点
优越:与遥感卫星相比,有较大负载容量,可 带多种仪器,在飞行中可进行多种试验,资料 回收方便;组件式结构,可维修性好;在太空 运行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 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
升交点赤经Ω每天的变化率为
9.96486 1 R cosi 2 1 e a
7 2
i < 90ºΔΩ为负 i > 90ºΔΩ为正 i = 90ºΔΩ为零
升交点西退 升交点东进
因而,在轨道设计时,应使轨道面每天的进动量与 ΔΩ一致(太阳同步轨道)。
遥感(RS)考研总结
遥感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 遥感技术以摄影方式或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
3.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波。
4.电磁波普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者递减顺序的排列。
5.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6.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7.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9.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10.光谱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ρ=Eρ/E,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的情况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
11.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卫星轨道参数 :用来描述在空间中的卫星轨道的具体形状位置,并可以用这些常数递推出卫星在过去或将来的位置。
最常用的是开普勒轨道常数,即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近地点角距w。
12.升交点赤经含地轴和春分点的子午面与含地轴和升交点的子午面之间的交角。
13.卫星姿态角定义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为Z轴,则可以定义姿态角的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2014遥感导论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1、遥感的基本概念:v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v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也是一门科学。
2、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电磁波特性,既是遥感的信息源,也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3)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空间数据传输与接收是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数据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4)信息的处理首先地面站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如信息的恢复、辐射校正、几何纠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地面站和用户再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的处理和分类。
5)遥感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就是应用。
3、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µ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µ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µ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按工作方式分(1)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的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1)从大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和海洋遥感等。
(2)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及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_高考升学网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ﻭﻭ一、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专业硕士)测绘工程专业方向、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方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方向。
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介绍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1: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ﻭ专业介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代码:081603)是研究用地图图形科学地、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空间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与技术。
它为地学、土地科学与管理、**环境、城市规划与管理、国防军事等学科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部门的预测、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解决当今、**、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以及在全球变化研究和对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30年,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机地图制图和地图数据库技术获得了很快的。
作为人们认知地理环境和利用地理条件的工具,地图制图学已进入数字(电子)制图和动态制图的阶段,并且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技术,地图制图学已成为研究空间地理环境信息和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系统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测绘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农林、地矿、水利、冶金、、导航、行管理、市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国防建设、作战指挥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促进这些学科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和。
ﻭ就业方向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不错。
毕业生主要去向:ﻭ(1)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与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教学、科研或技术开发工作;(2)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大型及企业从事与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研究、技术开发、管理或领导工作;ﻭ(3)相关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与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技术、科研或管理工作;ﻭ(4)**与环境、土建、国土、矿业、水利电力、通讯、农林、城市建设与规划、地质勘测等部门从事与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研
遥感物理基础振动的传播称为波。
电磁振动的传播是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段按波长由短至长可依次分为: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
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其穿透性越强。
遥感探测所使用的电磁波波段是从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
太阳作为电磁辐射源,它所发出的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
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即目标物),如大气、土地、水体、植被和人工构筑物等,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0°k=-273.15℃)的条件下,它们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
当太阳光从宇宙空间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时,地面上的物体就会对由太阳光所构成的电磁波产生反射和吸收。
由于每一种物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它们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
各种物体对入射光反射的规律叫做物体的反射光谱。
遥感技术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遥感仪器在探测中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图像处理设备(见遥感信息处理)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几何校正、滤波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图像处理设备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两类,现代常用的是后一类。
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遥感技术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找出特征,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以识别目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七届全国高校GIS 开发大赛参赛作品全国公路货运优化系统总体设计指导老师:组 号: 李 爱 光 小组成员: 538杨彦通 董俊国毛 淦 卢昭羿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2009年7月目录:1.引言 (3)1.1编写目的 (3)1.2项目背景 (3)2总述 (3)2.1系统构思 (3)2.2系统架构 (4)2.3应用环境 (5)2.4开发环境 (5)2.4.1软件环境 (5)2.4.2硬件环境 (6)2.5技术路线 (6)3系统进度时间安排 (6)4系统开发关键步骤 (7)4.1资料收集 (7)4.2实地调研 (7)4.3需求分析 (7)4.4数据模型设计与数据准备 (8)4.5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8)4.6代码编写 (8)4.7网页制作 (8)4.8系统测试 (8)1.引言1.1编写目的编写此说明书为了明确全国空车智能配货系统的总体设计,对于系统应当具有的各种需求进行准确划分与确定,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本说明书供本系统开发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利用本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信息共享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的开发者使用。
1.2项目背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各国经济都在稳步恢复中,金融风暴对于金融业的影响已经见底,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必将巨大而深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出台了总数为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当中,其中包含了最后一个被入选的物流行业。
2009—2011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报告中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总述2.1系统构思全国公路货运优化系统,是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七系四队信新圆小组(报名号538)为参加第七届全国高校GIS大赛设计并开发,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在尽量大范围内整合各个物流公司的资源,最大限度为货车提供充足的货源信息,并经过分析和优化配置使货车的空载率降到最低、盈利达到最高。
遥感考研重点总结
遥感考研重点总结遥感定义:⼴义遥感: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标物体的信息(包括电磁波、⼒场、声波、地震波),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实际⼯作中,将重⼒、磁⼒、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化为物探的范畴,只有对电磁波的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遥感:在⾼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电磁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揭⽰地⾯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标物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
遥感技术的特点:1: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信息丰富。
⼀景TM影像为185×185平⽅公⾥;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2: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向了全天候。
3: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动态分析。
4:经济性⼤⼤节省⼈⼒、物⼒、财⼒和时间。
美国陆地卫星的经济投⼊与取得的效益⽐为1:80或更多。
5:局限性发展⾼光谱分辨率遥感,提⾼准确性。
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作平台分类: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的⽬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式:成像⽅式、⾮成像⽅式按照传感器⼯作⽅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主动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的探测。
被动遥感:指传感器⽆辐射源,仅利⽤传感器被动的接收来⾃地物反射⾃然辐射源(如太阳)的电磁辐射或⾃⾝发出的电磁辐射,⽽进⾏的探测。
第⼆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2.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2.2 ⼤⽓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2.3 地物光谱特征相关概念:辐射: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叫做电磁辐射,简称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
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2、遥感技术系统: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空间部分(空基系统)、地面部分(地基系统)。
从功能的角度:观测系统、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系统。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并排列成4、瑞利散射: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入的微粒引起的散射。
5、米氏散射:由尺寸与波长入相当的微粒(水滴、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6、大气层窗口: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
7、镜面反射:电磁波照射到光滑的表面上, 引起的一种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反身8漫反射:电磁波照射到一定粗糙程度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并且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反射亮度是相同的的一种反射。
(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的一种反射)9、方向反射: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电磁波往往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
10、反射率:物体的反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反射能量)与入射通量之比,即 p= E p /E。
11、波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12、波谱反射特性: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13、遥感平台: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
14、卫星轨道根数:用于确定轨道形状及卫星在某时刻的位置需要的参数。
(表示卫星运动轨道特征的参数)15、近极轨道:环绕地球两极并且轨道倾角约为 90度附近的卫星轨道。
16、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
(太阳高度角不发生变化的卫星轨道)二、问答题1、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
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遥感的任务,是通过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
遥感中的问题:1、观测对象(称为地物”的表现形式(色调或颜色)、2、传感器的设计;3、观测图像的识别与理解。
这些问题与电磁波有关,所以需要了解电磁波。
2、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传播方向;偏振面(包含电场矢量的平面)。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当天空晴朗时,空气中的微粒(水分子、气体分子)尺寸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引发瑞利散射,并且微粒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为:Y*1/入4 o 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在三原色中,蓝色波段的波长最短,所以散射的能力最强。
所以天空成蓝色。
4、云、雾为什么呈白色?云雾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液溶胶组成,所以它们的微粒半径尺大于可见光波长,此时会发生米氏散射,而米式散射的强度几乎与波长无关,所以各波段的散射几乎相同,云雾呈白色。
5、遥感是根据什么要选择大气窗口的?大气窗口表示的是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所以选择大气窗口时要先考虑大气透过率;其次,因为遥感需要使用电磁波去分辨地物,所以该电磁波需要对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反射率,便于进行区分。
6、当太阳光入射到地面时,为什么会发生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射?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电磁波入射到地面的波长和入射角也有不同,所以导致产生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散射。
7、结合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反射特性曲线,说明在进行森林普查时为什么要选择近红外波段进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什么?8、试绘出一些常见的地物(雪地、阔叶树、针叶树、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并说明它们的差异对遥感图像色调的影响。
(课本P21 页)10、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通过近极轨道,卫星可以观察到地面目标区域就越广,进而可以获得全球覆盖。
11、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1)能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飞过成像区域上空,成像区域在每次成像时都处于基本相同的光照条件,便于监测地物的变化情况。
(2)对卫星工程设计及遥感仪器工作非常有利(3)有利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2、遥感平台的姿态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遥感平台的姿态主要有:滚动、俯仰、偏航三种姿态。
不同的姿态对遥感成像有不同的影响。
滚动和俯仰会导致遥感图像出现的非线性变形,而偏航会导致其发生线性变形。
三、论述题1、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
它主要应用于:农林、地质、水文、海洋、气象、环境。
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大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的主要任务有:资源勘查、环境监测、植被监测、沙漠化监测、气象分析。
—定性(是什么?)、定量(有什么?)、定位(在哪里?)、演变规律分析(变化否?)2、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初—地面到空中取得像片的手段;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发展阶段的特点: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方法、原理及多光谱、彩色摄影、机载侧视雷达成像技术成熟;使用多样化平台(飞机、气球、火箭等)出现了判读仪器,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始用于规模军事侦察和地形测图。
飞跃时期遥感技术的特点:光机扫描、CCD扫描仪成像技术、星载SAR技术成熟;成像幅面大、覆盖范围广,基本全球成像;影像获取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用于资源勘查、军事侦察、地形测图;波段数目多,可用波谱范围宽。
遥感技术的优势?(自行解答)课件答案: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二)名词解释: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设备画幅式传感器: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信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的成像装置。
推扫式传感器:在城乡过程中,采取线阵列或面阵列的形式对地面垂直目标进行推扫以获得电磁波信息的成像装置。
側扫式传感器:又称光学传感器,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
多光谱传感器: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的成像装置。
同轨立体观测:在同一条轨道的方向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异轨立体观测:在不同轨道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黑白图像:只有亮度差别,无色彩差别的图像。
彩色图像:具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色彩信息。
彩色图像一般分为: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
全色图像:黑白图像的一种,记录了所能探测到的景物所有电磁波信息(一般包括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的黑白图像。
多光谱图像: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的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不同波段图像在几何上是完全配准的,但记录的是景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信息。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地物热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
微波图像:记录的是波长在1mm〜1m之间范围内的地物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
画幅式图像:由画幅式相机拍摄的具有面中心对称特性的图像。
面中心投影图像:地面上所有点均通过投影中心在投影平面上成像,图像几何关系稳定。
面阵图像:即面中心投影图像。
线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构成,任意一条扫描线上的点都通过某一投影中心成像,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
线阵图像:即线中心投影。
点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许多扫描点构成,每一扫描点的几何关系都不一样。
立体图像:两幅同一地区不同角度的立体像对。
空间分辨率: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
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辐射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
对图像的色调和表面细节有影响。
时相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
Landsat卫星:美国发射的用于进行地球资源勘查的系列卫星,至今为止已经发射了 7颗(一颗失踪),现在正常运行的是4, 5号卫星。
4、5号卫星的轨道高度是705千米,轨道倾角是98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准回归周期是17 天,星体上分别携带了 MSS (4波段)、TM ( 7波段)传感器。
7号卫星的轨道高度705.3千米,轨道倾角是98.2度,准回归周期是16天,星体上携带了 ETM+(7波段、1全色)、SEAWIFS传感器。
SPOT卫星:法国发射的高性能地球观测系列卫星,至今已经发射 4颗,现在正常运行的有2、4、5号卫星。
卫星的高度统一为 830千米,轨道倾角为98.7 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回归周期 26天,1、2、3号卫星上携带了 HRV (3 波段、1全色)传感器,4号卫星上携带HRVIR (4波段、1全色)传感器。
IKONOS卫星:美国Spacelmaging公司1999发射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中的第一颗商业卫星,轨道高度为681千米、轨道面倾角为98.1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星体上携带了 SPACEIMAGING ( 4波段、1全色)传感器Landsat图像:由Landsa卫星拍摄的图像,MSS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E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全色15米。
除MSS的辐射分辨率为6比特外,其余为8比特。
SPOT图像:由SPOT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10米,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为20米,辐射分辨率10比特。
IKONOS图像:由IKONOS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 1米,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为4米,辐射分辨率为11比特。
雷达图像:通过侧视雷达按回波时间顺序计算地面目标的影象位置,通过对微波的散射特性决定影象色调从而得到的影象称为雷达图像。
斜距投影方式:投影过程中,物体的在投影平面上的斜距比实地地面距离小。
而且同样大小的地面目标,离天线正下方越近,在像片上的尺寸越小,这种投 影叫斜距投影。
透视收缩:当雷达波束照射到位于雷达天线同一侧的斜面时,雷达波束到达斜 面顶部的斜距和到达底部的斜距之差要比斜面对应的地面距离小。
所以在图像 上的斜面长度被缩短了,这种现象称为透视收缩 (foreshortening ) 顶底位移:当雷达波束到斜坡顶部的时间比雷达波束到斜坡底部的时间短的时 候,顶部影像被先记录,底部影像被后记录,这种斜坡顶部影像和底部影像被 颠倒显示的现象称顶底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