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长江流域生态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长江流域生态文明
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拯救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时不我待。一方面,许多地方建设用地90%以上为耕地,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与此同时,许多小城镇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带来了生产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所排放的污水未得到很好的处理,造成了河流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乡镇工业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成为主要污染源,基建废料、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倾倒、乱堆乱放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长江流域沿江大中型城市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破坏。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长江流域“湖泊少鱼、山中少林、林中少鸟”的不良状况。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要达到这一步并非易事,具体而言,要创建长江流域的生态城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各大城市生态建设为主导,把各个大城市建设成为全流域生态城市中心,形成辐射效应。各大城市在整个长江流域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产业集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最有实力首先建成生态城市。加上这些城市本身所固有的区位优势,就更能有利地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城市建设。通过辐射效应将其他城市纳入到生态城市体系当中,这些大城市也就成为辐射点。(2)在各大城市的带动下,各中等城市加入到生态城市建设当中。他们依托大城市的资金技术来改造原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并增加对污染的处理能力,加大环保力度,从而在每个大城市周围都形成一个到多个生态卫星城,互相之间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形成长江干流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3)通过各中等城市的二级辐射效应,将各个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纳入生态保护体系,控制这些地区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避免造成对干流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冲击,逐步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生态化改造,最终形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的生态城市分布格局。
如上是长江流域生态城市网络的构造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在这一构造的建设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是积极主动地吸收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视环境的质量和保护。他们提出:不能以牺牲下代人的利益来维持今天的奢侈;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二战以来,欧洲各国都开始了生态绿化战略,成立有专门的绿色空间设计组织。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十分注重资源的保护和能源的节约,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从长江流域的
长远发展来看,在坚持自我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应当
成为发展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是加强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控制,做到农村城镇化与生
态环境协调发展。首先重点建设一些小城镇,健全小城镇的功能,实
现非农产业与人口集聚,形成较大规模,使小城镇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从而增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实力。其次,制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
的小城镇规划。规划要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克服短期行为和盲目性,
做好环境容量分析,合理确定小城镇规模,合理安排用地,优化用地
结构,增加公用设施和绿化用地,注重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结合,
提高土地利用率。再次,对小城镇中的乡镇工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减少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重视城市发展过程中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我国淡水资源
不足,这在沿海城市特别严重。虽然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水质污染比较严重。这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提出的水资源规划方案,结合国情不够,指标过高。有些中小城市提出每人每天用水350—500升,显然过大。应当按照不同类型地区、不同规模城市进行研究,探讨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城市用水方案,避
免水资源的浪费。必须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和资源化的回收利用。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而建设生态城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四是加快与建设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第一部法规——《城市绿化条例》,此后,建设部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在这些法
规和条例的指导和规范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受到的启发是:只有
在法制的大前提下生态城市建设才能成功,要想真正建设好长江流域
的生态城市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我国已经颁布了《环
境保护法》,已经初步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下一步是要补充一些
细则,使法律调节更严密,并做到违法必究。
综上所述,长江流域的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既要为城市的经济社会良性运转创造繁荣兴旺的发展条件,又要
把安全舒适、方便可靠和绿色带给城市,使城市居民拥有高质量的生
产生活环境,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较高的居
民素质,真正重视长江流域生态城市的建设,把长江流域建成为我国
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通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