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合集下载

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收稿:2006年8月,收修改稿:2006年10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50333010)资助33通讯联系人 e 2mail :mjiang @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3郭明雨 江 明33(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摘 要 本文综述了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包括:(1)线型、梳型、多臂星型或超支化聚合物与环糊精或其二聚体自组装形成多聚轮烷(分子项链)、多聚准轮烷、双多聚(准)轮烷、分子管、双分子管、超分子凝胶及其应用;(2)桥联环糊精与桥联客体分子自组装制备线型或超支化超分子聚合物;(3)温度、pH 值、光及客体分子刺激响应智能体系;(4)通过亲水性的环糊精线型均聚物与含金刚烷的疏水性聚合物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来制备高分子胶束及其空心球等。

关键词 环糊精 自组装 包结络合中图分类号:O63611;T Q31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81X (2007)0420557210Macromolecular Self 2Assembly B ased on I nclusionComplexation of CyclodextrinsGuo Mingyu Jiang Ming33(K ey Laboratory for M olecular Engineering of P olyme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of Macrom olecular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Recent progresses in m olecular self 2assembly based on the inclusion com plexation between cyclodextrins and various guest macrom olecules have been reviewed ,which include (1)polyrotaxanes (m olecular necklace ),polypseudorotaxanes ,bis (polypseudorotaxane )s or bis (polyrotaxane )s ,m olecular tubes or bis (m olecular tube )s and supram olecular hydrogels induced by the com plexation between cyclodextrins or their dimers and the polymer guests including linear ,comb ,multi 2arms star or hyperbranched ones ;(2)linear or hyperbranched supram olecular polymers prepared by the self 2assembly of bridged cyclodextrins and their bridged guest m olecules ;(3)intelligent systems showing stimuli responsive properties including tem perature ,pH ,light or guest m olecules ;(4)polymeric micelles and hollow spheres made in water by the inclusion between a linear hydrophilic polymer containing cyclodextrin as side groups and a linear hydrophobic polymer with adamantine appendants.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sultant assemblies are discussed.K ey w ords cyclodextrins ;self 2assembly ;inclusion com plexation1 引言环糊精(cyclodextrins ,cycloamyloses ,通常简称为C Ds )是一类由D 2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21,4糖苷键首尾连接而成的大环化合物,常见的α2、β2和γ2环糊精分别有6、7和8个葡萄糖单元[1]。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共3篇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共3篇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共3篇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1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β-环糊精是一种经过改性的环糊精,它具有多个环状的糖类分子,能够形成空心的圆柱形分子结构。

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来控制它们的分子大小和分子量,从而将它们聚合形成β-环糊精聚合物。

β- 环糊精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聚合、桥联聚合和模板聚合等方法。

其中,化学聚合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是将β-环糊精和其它含有官能化合物(如羟基,羧基,酐等)的单体共聚合而成。

通过调节反应物的比例和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结构的β-环糊精聚合物。

β-环糊精聚合物具有自组装性能,能够形成纳米级的自组装体。

自组装体结构稳定,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可以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载体。

药物和基因分子可以通过物理吸附、静电作用、氢键等相互作用方式与β-环糊精聚合物相结合,在体内释放,发挥其治疗效果。

β-环糊精聚合物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环糊精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可以用作靶向性药物输送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β-环糊精聚合物内,可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性。

另外,结合封闭性的化学性质,它可以改善化学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体内转换率等,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在基因治疗方面,β-环糊精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β-环糊精的分子间空间结构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低细胞毒性下可以有效地传递和表达遗传材料。

如通过将负电荷的RNA和DNA与β-环糊精聚合物结合,有效避免了因负电荷之间的互斥而导致的传递困难。

此外,β-环糊精聚合物在基因转染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DNA/RNA的作用,因此在基因治疗中有很大潜力。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Wenz 等[12,20]用马来酸酐和异丁烯共聚物上的酸 酐基团分别与 β-环糊精单体的醇羟基和客体分子上 的氨基反应,生成了带有环糊精侧基的高分子 A 和 带有客体侧基的高分子 B(如图 5 所示)。将 A 和 B 在水溶液中混合,两者通过包合作用组装生成了一
·1558·
化工
种网络结构,通过流变学表征发现混合后溶液的黏 度链通比过混环合糊前精有的很包大合的作提用高形,成证了明交两联种网线络性结高构分。子长
· · 1556
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08 年第 27 卷第 10 期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王 杰 1,郭旭虹 1,李 莉 2
(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2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所,上海 ) 200237
摘 要:利用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可以组装构筑大分子网络体系。这种独特的组装方法交联模式简单、交联度易于 调控,得到的网络体系既能为聚合物的缔合理论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又能广泛用于黏度调节和药物控释。环糊 精的独特结构及对多种客体分子的包合作用使其近年来成为分子组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环糊精包合作用 构筑大分子网络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链状大分子组装交联和环糊精分子管道结晶缔合这两种方法。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中图分类号:TQ 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 – – 1000 6613 2008 10 1556 05
Key words cyclodextrin inclusive association assembly macromolecular networks
环糊精(cyclodextrins,简称 CDs)是由环糊精 葡萄糖转移酶(CGT)作用于淀粉或麦芽糖溶液制 得的一系列聚合程度不等的环状低聚糖。常见的环 糊精有 3 种,被命名为 α、β、γ-CD,分别含有 6 个、 7 个和 8 个葡萄糖单元[1]。环糊精分子呈空心圆台结 构(见图 1),分布于圆台边缘的羟基(葡萄糖单元 2 位、3 位仲羟基位于广口端,6 位伯羟基处于窄口 端)使 CD 易溶于水,而其内空腔由于 —C H 键和醚 键的覆盖而呈疏水性,这正是疏水性客体分子能自 发进入环糊精内部疏水性空腔,从而形成主-客体包 合物的基础。作为主体的 CD 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 的基本条件除尺寸的匹配外,一般还与主客体分子 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如疏水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等[2-4]。

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及其增强CDT研究

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及其增强CDT研究

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及其增强CDT研究基于环糊精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及其增强CDT研究1. 引言超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结构的学科。

近年来,基于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组装体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CD 是一种由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环状分子,具有空腔结构和良好的水溶性,可以与一系列的有机分子形成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

这种特性使得CD成为一种重要的超分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光化学、催化等领域。

2. 基于CD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组装体构筑CD主客体作用是指CD通过其空腔结构与一系列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CD的空腔可以与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分子形成包合物,包络分子可以是有机分子、无机离子、金属离子等。

基于CD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组装体构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自组装、外界刺激响应和固体材料耦合。

自组装是指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将CD与其他分子自发地组装成超分子结构。

外界刺激响应是指在某种外界条件下(如光、温度、酸碱等),CD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超分子结构的变化。

固体材料耦合是指将CD作为功能分子与固体材料结合,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材料。

3. 基于CD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在增强CDT中的应用超分子组装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难以实现药物的定向和可控释放,而基于CD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组装体可以通过调控CD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药物的定向传递和可控释放。

CD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空腔结构中,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同时,CD也可以通过调节包合物的稳定性和交联程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将CD与药物共同修饰在纳米粒子表面,可以实现纳米粒子的药物定向传递。

此外,CD还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响应的方式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如光刺激、温度刺激等。

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

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

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一、前言超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的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中,超分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

二、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1. 环糊精环糊精是一种由7个葡萄糖单元组成的环形寡糖,具有空心的结构。

由于其空心结构和亲水性质,环糊精可以与许多有机分子形成包合物。

2. 冠醚冠醚是一种含有氧原子的环形大分子,可以与金属离子或有机阳离子形成络合物。

冠醚通常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识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阳离子。

3. 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将环糊精和冠醚结构进行偶联,可以得到新型超分子主体。

这种偶联体系具有两种不同的空腔结构,可以同时识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

三、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超分子主体模型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可以设计出一种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

该模型具有两个空腔结构,可以同时识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

该模型的制备过程如下:1. 合成环糊精-冠醚偶联物将环糊精和冠醚结构进行偶联,可以得到环糊精-冠醚偶联物。

合成方法通常采用化学反应或自组装方法。

2. 调节空腔大小通过调节合成过程中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可以调节环糊精-冠醚偶联物中空腔的大小。

3. 与目标分子形成包合物将目标分子加入到环糊精-冠醚偶联物溶液中,目标分子会进入其中一个空腔,并与之形成包合物。

4. 应用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超分子主体模型可以应用于药物设计、分子传感器等领域。

例如,可以将该模型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通过包合作用将药物运输到特定的部位。

四、总结基于环糊精和冠醚偶联体系的新型超分子主体模型具有两个空腔结构,可以同时识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

该模型制备简单,应用广泛,可以在药物设计、分子传感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基于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二、基于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分子间 弱相互 作用力 协同效应
构筑
基于天然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基于单修饰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基于桥联双环糊精的分子组装
-环糊精与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的键合
能力及其组装行为
头 通环 道糊 结精 构与 及 2 其 2 联 吡 啶联 骨吡 架啶 形 成 头 对 , -
71±12
10.5±0.5
6.4±0.7
4.1±1.2
4-DPD + -CD
164±9
12.6±0.2
5.7±0.3
6.9±0.5
J. Org. Chem. 2004, 69(10), 3383-3390.
通过-环糊精与4,4’-联吡啶的包结络合物与二价镍离 子的配位作用构筑多聚轮烷
H2O
N N N Ni2+ N
DMF
H2 N
H N C
H C N
H N C
n
H C N
NH2
4
超分子聚轮烷及其高分子链的合成途径
具有“头-头”通道结构的包合物2的晶体结构
(a) 聚轮烷3在石墨基底上的STM图象, (b) 对应的三维图象, (c) 它的示意图 Macromolecules 2004, 37(17), 6362-6369.
TEM image of 2.
(a) Tridimensional and (b) planar STM images of assemblies 2.
60
50
c b
Relative Intensity
40
a
30
20
10
0 560 600 640 680
Wavelength /nm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王杰;郭旭虹;李莉
【期刊名称】《化工进展》
【年(卷),期】2008(027)010
【摘要】利用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可以组装构筑大分子网络体系.这种独特的组装方法交联模式简单、交联度易于调控,得到的网络体系既能为聚合物的缔合理论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又能广泛用于黏度调节和药物控释.环糊精的独特结构及对多种客体分子的包合作用使其近年来成为分子组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环糊精包合作用构筑大分子网络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链状大分子组装交联和环糊精分子管道结晶缔合这两种方法.
【总页数】5页(P1556-1560)
【作者】王杰;郭旭虹;李莉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所,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13.2
【相关文献】
1.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J], 郭明雨;江明
2.环糊精与大分子组装(准)聚轮烷 [J], 靖波;陈晓;柴永存
3.基于α-环糊精包合作用的光敏性大分子自组装网络 [J], 张晓君; 李莉; 王杰; 王
铭纬; 郭旭虹
4.基于γ-环糊精包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网络及其流变性能调控 [J], 马芳; 李莉; 王杰; 刘建佳; 郭旭虹
5.β-环糊精修饰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对β-萘酚的包合作用 [J], 姜超;周密;钱欣;陈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β-环糊精和二茂铁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凝胶化

基于β-环糊精和二茂铁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凝胶化

基于β-环糊精和二茂铁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凝胶化王亮;郭成功;王彩旗【摘要】以β-环糊精修饰的壳聚糖(CDCS)和二茂铁修饰的聚乙二醇(FCPEG)为构筑单元,以伊环糊精和二茂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为驱动,构筑了水溶性的超分子聚合物CDCS-FCPEG。

在此基础上,加入α-环糊精(α-CD),通过其对聚乙二醇的穿环络合诱导结晶作用,制备了壳聚糖基水凝胶。

使用核磁(^1H—NMR)、紫外一可见光谱法(UV—Vi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超分子聚合物CDCS—FCPEG与共价键连接的传统聚合物一样可以和α—CD形成凝胶。

%Driven by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 betweenβ-cyclodextrin and ferrocene in aqueous solution, a water-soluble supramolecular copolymer CDCS-FcPEG was obtained based on β-cyclodextrin modified chitosan (CDCS) and ferrocene modified polyethylene glycol (FcPEG) as building blocks. The CDCS- FcPEG further constructed into hydrogel with α-cyclodextrin (a-CD), owing to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 inclusion complex of α-CD and PEG. These processes were monitored by 1 H-NMR, UV-Vis spectroscopy (UV-Vi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Results show that CDCS-FcPEG can form hydrogel with a-CD like traditional copolymers linked by covalent bonds.【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8页(P335-341,363)【关键词】壳聚糖;环糊精;二茂铁;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作者】王亮;郭成功;王彩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环糊精(CD)是由6~8个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具有独特的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能够通过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与许多有机和无机分子形成包合物。

环糊精自组装新型囊泡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环糊精自组装新型囊泡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环糊精自组装新型囊泡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作者:赵延武来源:《商情》2015年第50期【摘要】环糊精囊泡体系属于超分子化学体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分子自组装是依据非共价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形成的稳定的分子聚集体结构,环糊精与药物分子在形成包含物时,能够从药物的利用度上,提升药物合成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因此,在药物合成领域也广泛应用。

本文借助于文献查阅等方式,对环糊精囊泡体系的合成方法,以及在生物制药、分子识别、新型智能材料等方面中应用。

【关键词】环糊精自组装新型囊泡合成研究从化学研究中发现,对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质而形成的具有球形或椭球形的双层缔结结构就是我们所见的囊泡。

对于囊泡的形成,一般有乙醇或氯仿注射法、超声振荡法、挤压法等,利用外在能量来形成囊泡体系。

从实践中对囊泡体系进行研究,囊泡体系具有增溶亲水性的物质或亲油性物质,能够利用其独特的活性体系来实现药物输送等功能。

环糊精作为有轴对称性截锥形环状低聚糖物质,分子空腔具有疏水性,而表面则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因此,环糊精的疏水空间在有机化合物的包合性能上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基于此,本文将从主客体化学研究中,利用超分子自组装体系来进行研究,来探讨环糊精的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

一、环糊精囊泡的合成方法研究从当前环糊精囊泡的制备方法来看,一方面是利用共价键来形成两亲性环糊精衍生物,并经过超声震荡、挤压来形成囊泡体系,如中性囊泡体系、阴离子型囊泡体系、阳离子型囊泡体系;另一类是通过非共价键方式,利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囊泡体系。

(一)中性囊泡体系的制备研究Reinhoudt于1998年实现了对杯芳烃衍生物上缘的不对称合成,利用杯芳烃两个甲酰基来形成囊腔,并成功引入了荧光分子和β-环糊精衍生物。

同时,再对两种新型亲水性分子1,2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两亲分子2能够自发形成囊泡体系,而两亲分子1需要在引入客体分子后形成单室囊泡体系。

随后,Ravoo利用β-环糊精衍生物的6-羟基进行溴代反映,以取代环糊精6-位引入硫原子,在碱性条件下实现了2-位羟基与碳酸亚乙酯的合成,得到两亲性分子3,4,并利用超声震荡法来实现3,4形成囊泡体系。

环糊精包合物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环糊精包合物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环糊精包合物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2.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 250100)摘要:环糊精是一类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的大环分子,其具有独特的中空截锥结构以及“内疏水、外亲水”的性质,能够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各种有机、无机、生物分子结合形成包合物。

环糊精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材料,在化学、医学、生物学相关领域倍受关注。

本文对环糊精及其包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在不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主客体相互作用;氢键;超分子中图分类号:TS202 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yclodextrins inclusion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ZHANG Chunxiao1, YU Hongxiao2, ZHANG Donghai2, YUE Yong2, ZHANG Kaiqiang1,(1.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olloidal Materials,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2. The China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Cyclodextrins are a class of macrocyclic molecules with good water solu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With their unique hollow truncated conical structure and "inner hydrophobic and outerhydrophilic" properties, they can form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various organic, inorganic or biological molecules through host-guest interactions. As an excellent carrier material, cyclodextrins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fields related to chemistry, medicine and biology. Herein,,the preparation and in application of cyclodextrins inclusion materials are reviewed, and further outlooks on their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given.Key words: cyclodextrin; inclusion; host-guest interaction; hydrogen bonding; supramolecule1 环糊精简介1.1环糊精结构与性质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产生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它们由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D-吡喃葡萄糖单元组成[1-3]。

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

本文综述了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地大分子自组装地研究进展,包括: () 线型、梳型、多臂星型或超支化聚合物与环糊精或其二聚体自组装形成多聚轮烷(分子项链) 、多聚准轮烷、双多聚(准) 轮烷、分子管、双分子管、超分子凝胶及其应用; () 桥联环糊精与桥联客体分子自组装制备线型或超支化超分子聚合物; () 温度、值、光及客体分子刺激响应智能体系; () 通过亲水性地环糊精线型均聚物与含金刚烷地疏水性聚合物之间地包结络合作用来制备高分子胶束及其空心球等.关键词环糊精自组装包结络合引言环糊精( , , 通常简称为) 是一类由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 , 糖苷键首尾连接而成地大环化合物,常见地α、β和γ环糊精分别有、和个葡萄糖单元[ ] .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 .由于每一个吡喃葡萄糖单元都是椅式构象,整个分子呈截顶圆锥状腔体结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期相关地研究工作,着重阐述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地各种分子自组装行为.. 包结络合作用地选择性从本质上看, 主客体化学地基本意义源于酶和底物间地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常被理解为锁和匙之间地相互匹配关系,即主体和客体分子间地构互补和分子识别关系.显然, 作为主体地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地一个基本要求是尺寸地匹配,即、对体积地选择性.一般来说,α地空腔尺寸适合包结单环芳烃(苯、苯酚等) ,也可与偶氮苯衍生物客体分子形成稳定地包结物,同时它更适合与筒状或球状客体分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自组装超分子聚合( )超分子聚合物是单体单元之间经可逆地和方向性地次价键相互作用连接而成地聚合物[ ] .超分子聚合物地合成(超分子聚合) 涉及互补单体通过分子识别地选择性非共价键合、链生长(组分沿一定方向地序列键合) 和链终止[ , ] .与通常地聚合物分子不同,超分子聚合物中地构筑单元之间是由氢键等非共价键连接地.在基于环糊精地超分子聚合物体系中,主客体间地疏水相互作用是形成超分子聚合物地主要驱动力.等[ ] 将由环糊精与客体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导致地主客体间地包结络合引入到超分子聚合物地制备当中,开辟了超分子聚合物制备地新途径.这里主要是利用α和β对客体分子地高度选择性.他们在α地次面上引入金刚烷基团,在β地主面上引入一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由于金刚烷与β、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与α分别产生包结络合作用,将α和β地这两个衍生物混合后,就能得到交替α、β地超分子聚合物(图) .若在α次面上直接引入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则利用对叔丁氧基酰胺和α分子间地包结络合,在溶液中可自组装成聚合度达地超分子聚合物.此外,取代基团在超分子聚合物中呈左手反式构象,聚合物自身则呈现螺旋结构[ ] .聚乙二醇桥联β二聚体和聚乙二醇桥联金刚烷二聚体在浓度为时,可自组装成分子量达万地线型超分子聚合物[ ] .此外,他们还合成了α地一种[ ]轮烷(该轮烷地两个封端基团分别为β和可与其发生包结络合作用地客体分子) ,此[ ]轮烷通过封端基团之间地包结络合作用自组装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图)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近, 等[ ] 研究了桥联金刚烷二聚体( ) 分别与桥联β二聚体(β) 和桥联β三聚体(β) 地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发现与β可形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而与β则形成树状超分子聚合物,如图所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自组装多聚准轮烷、多聚轮烷与分子管多聚准轮烷、多聚轮烷轮烷( ) 是环状分子与线型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地超分子体系,线型分子地两端用大基团封闭.相应地没有封端地超分子配合物则称为准轮烷() .若线型分子为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则往往可“穿”多个环状分子,这样形成地超分子配合物也一般被称为多聚准轮烷() ,对线型高分子封端后地配合物则被被称为多聚轮烷() (又称分子项链) ,其结构如图所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等[ ] 于年首次发现α可以和聚乙二醇() 在水溶液中形成多聚准轮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于β和γ,由于空腔较大,往往在封端地过程中前驱体多聚准轮烷就已经解离,故如何找到合适地封端剂以获得β和γ地多聚轮烷一直困扰着众多地科研工作者.最近等[ ]通过光化学地方法克服了这一缺点,制得了β地多聚轮烷.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首先用一端为三苯甲基,另一端为蒽基地与β形成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聚准轮烷,然后通过光照使蒽基π→π单线态,两分子偶合成二聚体.这样便得到了三苯甲基封端地β地多聚轮烷.用类似地方法他们还制得了α和γ地多聚轮烷[ , ]刘育等[ ] 利用醛基修饰地β自身作封端剂,制备了β地多聚轮烷,然后又利用与封端基团β地包结络合作用,进一步自组装形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分子管及其组装等[ ] 利用环氧氯丙烷将其制备地α多聚轮烷上地α彼此交联起来,脱除封端基团及后,首次得到了α分子管(图) .刘育等[ ]则利用其制备地双多聚轮烷首次制备了( Ⅳ) 桥联地α双分子管(图) . 等[ , ]利用吸附诱导自组装地方法,发现α、β和γ在负电压下均可在( Ⅲ) 表面自组装成纳米分子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等[ ] 研究了导电聚合物聚苯胺与α分子管地自组装行为,发现聚苯胺可以充分穿入到α分子管内, 形成一种绝缘分子纤维.等[ ] 则研究了α分子管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地包结络合行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应用多聚(准) 轮烷、分子管因其独特地化学结构,往往拥有一些特殊地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有关其应用地研究也已有大量地文献报道.如可增加两亲性聚合物地水溶性,抑制聚集体地形成,加速聚合物地成核、结晶、生物降解过程,提高高分子合金组分地相容性、环境敏感共轭聚合物地绝缘性.此外,在药物传输与释放、多重识别与靶向、凝胶与聚合物网络地构建及纳米多孔材料地制备等方面也有较多研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包结络合作用诱导高分子胶束化及空心球经典地高分子胶束由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作者在长期地有关多组份聚合物相容性研究地基础上[ ] , 提出并实现了高分子胶束化地“非嵌段共聚物途径”,得到了一系列地“非共价键接胶束———”( ) 地制备路线[ ] .例如,将质子给体单元限制在聚合物( 链)地端基上,这样当它与质子受体聚合物( 链,其质子受体单元可在键上无规分布) 溶解在共同溶剂中时,就有可能通过链端基和链质子受体单元地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接枝共聚物”,这就是胶束地前驱体.当地介质由共同溶剂切换为选择性溶剂时,便有可能得到胶束结构(图) .这种聚合物胶束由于核壳之间通过氢键而非共价键连接,所以通过交联壳层然后溶解内核即可得到聚合物空心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基于氢键作用地聚合物胶束地研究基础之上,最近,王竞等[ ] 将与客体分子之间地包结络合作用引入到地研究当中,首次利用β与金刚烷之间地包结络合作用,实现了聚合物胶束化及其空心球地制备.为此,我们首先合成了侧基带β地亲水性聚合物() 和侧基带金刚烷地疏水性聚合物( ) (图) .在两者地共同溶剂中,β和金刚烷之间实现包结络合.然后加入地选择性溶剂———水,即可得到以为内核为壳地聚合物胶束.这里核与壳是通过β和金刚烷地包结络合作用连接在一起地.由于包结络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核壳地界面上,故壳层上仍有大量地未发生包结络合地β空腔,可进一步进行表面修饰.所形成胶束地壳层交联后,在℃地中处理胶束,此时金刚烷和解络合,故可溶解并通过交联壳层扩散出去,就得到以为壁地空心球(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组装智能响应体系智能( , ) 材料是指对环境具有可感知、可响应,并具有功能识别能力地新材料.智能高分子是其中一类,是受到外界环境地物理、化学乃至生物信号变化刺激时,其某些化学或物理性质发生突变地聚合物.下面将着重阐述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地智能响应体系地研究工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等[ ] 在以α、β修饰地聚赖氨酸(α、β) 与一系列功能化修饰地客体小分子地包结络合作用地基础上,在温度、值快速响应地智能体系方面作了系统性研究.他们发现β与三甲基硅烷基丙酸() 体系具有可逆响应性,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体系呈状态,而在中性条件下则呈状态(图) [ ] .此外等[ ] 研究了侧基含β地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 与苯胺基萘磺酸铵()在不同温度下地荧光光谱行为,发现β地引入使具有更强地疏水微环境,随温度升高其疏水作用明显增强,β与地包结络合常数下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展望鉴于环糊精奇特地理化性质和优良地生物学特性, 仅过去地年中,有关环糊精地修饰、包结络合、配位、聚合和应用研究地各类文献报道已达余篇,现今仍以每年近千篇地速度递增.随着超分子化学和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地迅速发展, 环糊精作为自组装与分子识别地主体,在介观甚至宏观尺度上构造新奇、结构有序、形貌独特和智能化超分子材料等方面地研究将有着不可估量地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参考文献。

β-环糊精包合漆酚与自组装

β-环糊精包合漆酚与自组装

研究两者 间的主客体 作用 , 论 B一 讨 环糊 精对漆 酚 的 增溶作用 。
亲水 的环 状 聚 合 物 一环 糊 精 ( D) 可 以通 过 范 德 C ,
华力 、 疏水 作 用力 以及 主客 体 分 子之 间 的空 间匹 配 效 应 , 一些 电荷 、 与 极性 、 结构 、 质相 匹配 的客体 性 分 子或 基 团形成 超分 子包 合物 , 变物质 的诸 如溶 改
a d t e s l b l y o r s ili trwa n a c d n h ou ii fu u h o n wa e se h n e . t
Ke r s p— ceo e t n r s ilicu in ywo d : y ld xr ;u uho ;n ls i o

Th tu t r n r p ris c a a trsi swe e su i d b e sr cu e a d p o ete h r c eitc r td e y XRD, C, DS UV— i n u r e e c . he r s l n i vs a d f o d e n e T e ut i d — l s
型发生变化 , 高了漆酚在水 中的溶解度。 提
关键词 : B一环糊 精 ; 酚 ; 漆 包合 物
Abta tI i s d ,h - e dxr c s no rsi a y t s e yt Opei t i to s c : t s t y tep c l etni l i f uh l s n ei db eC—rc i t nme d r nh u yo i nuo u ow s h s h p ao h
合漆酚 。B—C 由上 海 国药试 剂 集 团 提供 , 用 前 D 使

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交流

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交流

基于环糊精和客体分子包结络合作用的拓扑凝胶研究进展(注:本文第1,2部分为通过学习该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所了解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的介绍,第3部分为自己对Ito教授小组的研究内容的理解、最新研究内容的简介和自己部分观点的阐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分子自组装基本概念的学习和了解,主要介绍了环糊精与聚合物的包结络合作用的原理。

同时结合当前的一些研究热点,重点叙述了采用环糊精与有机无机聚合物,利用包结络合原理制备出具有“八字形”交联拓扑结构的聚轮烷凝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分子自主装;环糊精;聚轮烷;拓扑交联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learn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and mainly describe the inclusion complex principle of cyclodextrin with other polymers. Combined with som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e focus on reviewing the topologi cal gel with “figure-of-eight” cross-linking which was prepared by use of cyclodextrin and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ymers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inclusion complex.Keyword: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cyclodextrin; polyrotaxane; topological cross-linking1前言分子自组装是最普遍的物理化学现象,是构建生命体系的基本途径,如蛋白质的折叠、DNA的双螺旋结构,到病毒的形成、细胞的生成,甚至器官组织的形成,无一不是自组装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

基于环糊精包结和离子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构建

基于环糊精包结和离子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构建

基于环糊精包结和离子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构建嘿,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酷的东西——环糊精包结和离子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构建。

这个话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别担心,咱慢慢来,讲得通俗易懂,没那么复杂。

其实呢,这种超分子结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有点像,比如咱们平时吃的零食包装,或者说,平时我们在家里整理物品,按照一定规律放好,确保它们不乱七八糟的。

你看,这些超分子结构就是通过巧妙的“组装”形成的,只不过它们可比咱们的整理能力强多了。

咱得聊聊“环糊精”。

它可不是咱们平时吃的米饭里的那种糊精哦。

环糊精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分子,它形状像一个小小的“圆环”,就是它的结构像一个环一样,像一圈无形的手,能够紧紧地抓住一些特定的分子,简直就像给分子穿上了“紧身衣”。

这种特殊的结构让它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把一些本来不容易溶解的东西“包裹”住,从而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就像我们用塑料袋包住食物一样,能延长它的保鲜期。

这一“包结”不仅是化学上的一个小巧思,还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可以用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甚至在环境保护上也能派上用场。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环糊精到底有啥用?能不能用来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儿?环糊精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它能和药物配对,保护药物不被破坏,还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简直是医药领域的小“超人”。

而且它还能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大显身手,改善一些不溶解成分的溶解性,做到“用心包装”。

像是很多保健品,或者说一些护肤品,背后都可能离不开环糊精的“默默付出”。

不过,光有环糊精还不够,咱们还得聊聊“离子自组装”。

这个听起来很有科技感对吧?说简单点,它就是利用分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像磁铁一样,让一些分子自发地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

比如我们小时候玩积木,你把一个积木搭到另一个积木上,它们能自动“吸”到一起。

离子自组装就类似这个原理。

通过一些特殊的设计,分子能够在电荷的作用下,自动地、毫不费力地排列成一种有规律的结构,甚至能形成类似于纳米级别的超细结构。

最新浅谈超分子自组装精品文档

最新浅谈超分子自组装精品文档
16
• 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反应灵敏度和刺激性反应, 在自愈性方面始终难有突破。
17
Scheme 1.Cartoon representations of a) polymer1, b) cross-linkers 2 and 3, and c) supramolecular gels 4 and 5. When 10.0 mm 1and 36.0 mm 2 were mixed,supramolecular gel 4 formed immediately, However,supramolecular gel 5 constructed from polymer 1 and cross-linker 3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for 30 days and stir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nother 45 days .
[2] Feng Wang, Jinqiang Zhang, Xia Ding. Metal Coordination Mediated Reversible Conversion between Linear and Cross-Link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Angew. Chem. 2010, 122, 1108–1112
Jiang, J. Q, Qi, B, Lepage, M, Zhao, Y. Macromolecules 2007, 40, 790
25
环糊精由于它的无毒、生物降解、对光无吸收等性能而受到 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生物、光学和传感器等 方面。
26
3.3 杯芳烃主体
杯芳烃,是2,6位由亚甲基桥联取代酚形成的大环化合物 ,因其分子形状与希腊圣杯相似,且由多个苯环构成的芳 香族分子,C. D. Gutsch将其命名为为杯芳烃。

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是一种利用环糊精包合物的特殊性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技术。

环糊精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可以将不同分子通过包合作用吸附在其内部,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本文将从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原理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环糊精分子的包合作用。

环糊精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和疏水性的腔体,可以与其他分子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当环糊精与目标分子接触时,目标分子会进入环糊精的腔体内部,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形成包合物。

这种包合作用可以改变目标分子的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和活性等。

二、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应用领域1. 药物传递系统: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传递和控释。

通过将药物包合在环糊精内部,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2. 食品添加剂: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改良。

通过将不稳定的食品添加剂包合在环糊精内部,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溶解度,减少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

3. 环境污染治理: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和修复。

通过将污染物包合在环糊精内部,可以提高污染物的稳定性和去除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化学合成: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以用于化学合成中的反应控制和分离纯化。

通过将反应物包合在环糊精内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5. 生物分析: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分析中的样品净化和分离富集。

通过将目标分子包合在环糊精内部,可以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未来发展环糊精包合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应用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环糊精包合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包合效率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另一方面,环糊精包合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纳米材料和生物技术,开发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包合系统。

环糊精包合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综述了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包括: (1) 线型、梳型、多臂星型或超支化聚合物与环糊精或其二聚体自组装形成多聚轮烷(分子项链) 、多聚准轮烷、双多聚(准) 轮烷、分子管、双分子管、超分子凝胶及其应用; (2) 桥联环糊精与桥联客体分子自组装制备线型或超支化超分子聚合物; (3) 温度、pH 值、光及客体分子刺激响应智能体系; (4) 通过亲水性的环糊精线型均聚物与含金刚烷的疏水性聚合物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来制备高分子胶束及其空心球等。

关键词环糊精自组装包结络合引言环糊精(cyclodextrins , cycloamyloses , 通常简称为CDs) 是一类由D2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21 , 4 糖苷键首尾连接而成的大环化合物,常见的α2、β2和γ2环糊精分别有6、7 和8 个葡萄糖单元[1 ] 。

其分子结构如图1 所示[2 ] 。

由于每一个吡喃葡萄糖单元都是4C1椅式构象,整个分子呈截顶圆锥状腔体结构。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期相关的研究工作,着重阐述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各种分子自组装行为。

2. CDs 包结络合作用的选择性从本质上看, 主客体化学的基本意义源于酶和底物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常被理解为锁和匙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即主体和客体分子间的构互补和分子识别关系。

显然, 作为主体的CDs 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尺寸的匹配,即、对体积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α2CD 的空腔尺寸适合包结单环芳烃(苯、苯酚等) ,也可与偶氮苯衍生物客体分子形成稳定的包结物,同时它更适合与筒状或球状客体分子。

3.自组装超分子聚合( Supramolecular Polymer)超分子聚合物是单体单元之间经可逆的和方向性的次价键相互作用连接而成的聚合物[31 ] 。

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超分子聚合) 涉及互补单体通过分子识别的选择性非共价键合、链生长(组分沿一定方向的序列键合) 和链终止[32 , 33 ] 。

与通常的聚合物分子不同,超分子聚合物中的构筑单元之间是由氢键等非共价键连接的.在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聚合物体系中,主客体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主要驱动力。

Harada 等[39 ] 将由环糊精与客体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导致的主客体间的包结络合引入到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当中,开辟了超分子聚合物制备的新途径。

这里主要是利用α2CD 和β2CD 对客体分子的高度选择性。

他们在α2CD 的次面上引入金刚烷基团,在β2CD 的主面上引入一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

由于金刚烷与β2CD、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与α2CD 分别产生包结络合作用,将α2CD 和β2CD 的这两个衍生物混合后,就能得到交替α2、β2CD 的超分子聚合物(图2) 。

若在α2CD 次面上直接引入对叔丁氧基肉桂酸基团,则利用对叔丁氧基酰胺和α2CD 分子间的包结络合,在溶液中可自组装成聚合度达15 的超分子聚合物。

此外,取代基团在超分子聚合物中呈左手反式构象,聚合物自身则呈现螺旋结构[40 ] 。

聚乙二醇桥联β2CD 二聚体和聚乙二醇桥联金刚烷二聚体在浓度为20mmolPL 时,可自组装成分子量达10 万的线型超分子聚合物[41 ] 。

此外,他们还合成了α2CD 的一种[ 2 ]轮烷(该轮烷的两个封端基团分别为β2CD 和可与其发生包结络合作用的客体分子) ,此[2 ]轮烷通过封端基团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自组装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图3) [42 ]最近, Tato 等[47 ] 研究了桥联金刚烷二聚体(Ad2 ) 分别与桥联β2CD 二聚体(βCD2 ) 和桥联β2CD三聚体(βCD3 ) 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

发现Ad2 与βCD2 可形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而Ad2 与βCD3 则形成树状超分子聚合物,如图5 所示。

4. 自组装多聚准轮烷、多聚轮烷与分子管4.1 多聚准轮烷、多聚轮烷轮烷( rotaxane) 是环状分子与线型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超分子体系,线型分子的两端用大基团封闭。

相应的没有封端的超分子配合物则称为准轮烷(pseudorotaxane) 。

若线型分子为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则往往可“穿”多个环状分子,这样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也一般被称为多聚准轮烷(polypseudorotaxanes) ,对线型高分子封端i后的配合物则被被称为多聚轮烷(polyrotaxanes) (又称分子项链,molecular necklace) ,其结构如图6 所示。

Harada 等[50 ] 于1990 年首次发现α2CD 可以和聚乙二醇(PEG) 在水溶液中形成多聚准轮烷对于β2CD 和γ2CD ,由于空腔较大,往往在封端的过程中前驱体多聚准轮烷就已经解离,故如何找到合适的封端剂以获得β2CD 和γ2CD 的多聚轮烷一直困扰着众多的科研工作者。

最近Harada 等[62 ]通过光化学的方法克服了这一缺点,制得了β2CD的多聚轮烷。

其制备过程如图7 所示,首先用一端为三苯甲基,另一端为蒽基的PPG与β2CD 形成多聚准轮烷,然后通过光照使蒽基π→π3单线态,两分子偶合成二聚体。

这样便得到了三苯甲基封端的β2CD 的多聚轮烷。

用类似的方法他们还制得了α2CD 和γ2CD 的多聚轮烷[63 , 64 ]刘育等[65 ] 利用醛基修饰的β2CD 自身作封端剂,制备了β2CD 的多聚轮烷,然后又利用C60与封端基团β2CD 的包结络合作用,进一步自组装形成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图8)412 分子管及其组装Harada 等[52 ] 利用环氧氯丙烷将其制备的α2CD多聚轮烷上的α2CD 彼此交联起来,脱除封端基团及PEG后,首次得到了α2CD 分子管(图10) 。

刘育等[68 ]则利用其制备的双多聚轮烷首次制备了Pt( Ⅳ) 桥联的α2CD 双分子管(图11) 。

Kunitake 等[82 , 83 ]利用吸附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发现α2、β2和γ2CD 在负电压下均可在Au ( Ⅲ) 表面自组装成纳米分子管。

Shimomura 等[84 ] 研究了导电聚合物2聚苯胺与α2CD分子管的自组装行为,发现聚苯胺可以充分穿入到α2CD 分子管内, 形成一种绝缘分子纤维。

Ikeda等[85 ] 则研究了α2CD 分子管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包结络合行为。

413 应用多聚(准) 轮烷、分子管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往往拥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有关其应用的研究也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如可增加两亲性聚合物的水溶性,抑制聚集体的形成,加速聚合物的成核、结晶、生物降解过程,提高高分子合金组分的相容性、环境敏感共轭聚合物的绝缘性。

此外,在药物传输与释放、多重识别与靶向、凝胶与聚合物网络的构建及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等方面也有较多研究。

5 包结络合作用诱导高分子胶束化及空心球经典的高分子胶束由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作者在长期的有关多组份聚合物相容性研究的基础上[107 ] , 提出并实现了高分子胶束化的“非嵌段共聚物途径”,得到了一系列的“非共价键接胶束———NCCM”( noncovalently connected micelles) 的制备路线[108 ] 。

例如,将质子给体单元限制在聚合物(A 链)的端基上,这样当它与质子受体聚合物(B 链,其质子受体单元可在键上无规分布) 溶解在共同溶剂中时,就有可能通过A 链端基和B 链质子受体单元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接枝共聚物”,这就是A2B 胶束的前驱体。

当A2B 的介质由共同溶剂切换为选择性溶剂时,便有可能得到胶束结构(图12) 。

这种聚合物胶束由于核2壳之间通过氢键而非共价键连接,所以通过交联壳层然后溶解内核即可得到聚合物空心球。

在基于氢键作用的聚合物胶束的研究基础之上,最近,王竞等[110 ] 将CD 与客体分子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引入到NCCM的研究当中,首次利用β2CD与金刚烷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实现了聚合物胶束化及其空心球的制备。

为此,我们首先合成了侧基带β2CD 的亲水性聚合物(PGMA2CD) 和侧基带金刚烷的疏水性聚合物( PtBA2ADA) (图13) 。

在两者的共同溶剂DMF 中,β2CD 和金刚烷之间实现包结络合。

然后加入PtBA2ADA 的选择性溶剂———水,即可得到以PtBA2ADA 为内核,PGMA2CD 为壳的聚合物胶束。

这里核与壳是通过β2CD 和金刚烷的包结络合作用连接在一起的。

由于包结络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核2壳的界面上,故壳层上仍有大量的未发生包结络合的β2CD 空腔,可进一步进行表面修饰。

所形成胶束的壳层交联后,在50 ℃的DMF 中处理胶束,此时金刚烷和CD 解络合,故PtBA2ADA 可溶解并通过交联壳层扩散出去,就得到以PGMA2CD 为壁的空心球(图13)6 自组装智能响应体系智能(intelligent , smart) 材料是指对环境具有可感知、可响应,并具有功能识别能力的新材料。

智能高分子是其中一类,是受到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乃至生物信号变化刺激时,其某些化学或物理性质发生突变的聚合物。

下面将着重阐述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的智能响应体系的研究工作。

Yui 等[111 ] 在以α2、β2CD 修饰的聚赖氨酸(α2CDPL、β2CDPL) 与一系列功能化修饰的客体小分子的包结络合作用的基础上,在温度、pH 值快速响应的智能体系方面作了系统性研究。

他们发现β2CDPL 与32三甲基硅烷基丙酸(TPA) 体系具有可逆sol2gel pH 响应性,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体系呈sol状态,而在中性条件下则呈gel 状态(图14) [112 ] 。

此外,Nozaki 等[113 ] 研究了侧基含β2CD 的聚N2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 与82苯胺基212萘磺酸铵(ANS)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光谱行为,发现β2CD 的引入使PNIPAM具有更强的疏水微环境,随温度升高其疏水作用明显增强,β2CD 与ANS 的包结络合常数下降。

7 展望鉴于环糊精奇特的理化性质和优良的生物学特性, 仅过去的20 年中,有关环糊精的修饰、包结络合、配位、聚合和应用研究的各类文献报道已达15 000余篇,现今仍以每年近千篇的速度递增。

随着超分子化学和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的迅速发展, 环糊精作为自组装与分子识别的主体,在介观甚至宏观尺度上构造新奇、结构有序、形貌独特和智能化超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