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综述
肝病发展现状
![肝病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80a6f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5.png)
肝病发展现状目前,肝病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下面是对肝病发展现状的一些分析和展望。
首先,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肝病,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主要的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肝癌则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其次,肝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
肝病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消耗巨大,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肝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导致贫困。
同时,肝病还加剧了劳动力的流失,降低了生产力,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再次,肝病的防治形势复杂。
虽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手段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如疫苗的推广和抗病毒治疗等,但是由于肝病的潜伏期长、隐匿性强,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
而且,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的预防和诊治能力较差,导致肝病的防治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
对于肝病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肝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加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宣传,减少肝病的新发病例。
第二,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疗机构对肝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尽早发现肝病,做到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第三,加强肝病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均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肝病的防治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的肝病诊疗中心和专科医院,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肝病的发展现状较为严峻,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提高诊治能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相信肝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7a0574fffd0a79563d1e720e.png)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
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
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
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
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
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传和临床特征。
*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
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
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
海南黎药治疗肝病的综述与分析
![海南黎药治疗肝病的综述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8d96d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f.png)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一0264.2021.03.026海南黎药治疗肝病的综述与分析杪香I宫爱民I牛明2刘帆彳朱云"1.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2.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关键词肝病;民族医药;黎族;药用植物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黎族在海南岛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善于识别和使用天然药用植物,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传承了一套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黎族医药文化⑴勾o受气候、居住环境、卫生习惯等影响,肝病在海南岛广泛流行,以病毒性肝炎居多"⑷O 黎族医药凭借得天独厚的药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治疗肝病取得显著疗效。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采访海南黎医及黎药专家,将海南黎族医药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进行收集整理,现总结如下。
1治疗肝病的常用黎药海南黎族治疗肝病的药物以草本植物居多,约占50%,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⑸。
海南黎医常应用不同颜色黎药治疗肝病,如“以黄治黄”,黄疸性肝炎患者皮肤黏膜黄染,黎医就应用开黄花或黄色的植物如田基黄治疗。
黎医治疗肝病多用单味药水煎内服,如单用槟榔治疗寄生虫性肝脾肿大⑷。
目前临床疗效明确且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黎药有20余种,包括裸花紫珠、海南叶下珠、鸡屎藤、地胆草、金丝草等。
1.1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m)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紫珠属,黎族称“雅亭岛”,主要分布于陵水、保亭、琼中等市县,产于五指山的为上品。
味苦微辛、性平,归肝、脾、胃经,能解毒消肿、化瘀止血。
研究已证实裸花紫珠能有效抑制D-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组织上皮干细胞毒性⑺旳,降低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具有显著保肝降酶、利胆退黄作用,适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a何。
目前裸花紫珠已被开发成片剂、分散片、胶囊等剂型,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1.2海南叶下珠(Phyllanthus hainanensis Merr)海南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黎族称“术返靠”,海南各地均有分布。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45e4a1482fb4daa58d4ba4.png)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预医07(2),朱水生0702501263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
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
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
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
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
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1.肝酶检查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27df3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综述综述: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引言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由丙型病毒引发的一种慢性肝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患者一般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大大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是肝炎流行区之一,HCV在中国多年来的流行和影响也日益显著。
研究HCV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文基于搜集的已发表的文献和相关报告,对我国HCV的分布情况、病毒感染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相关疫苗研究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讨论其相关性。
结果与讨论1. HCV在我国的分布情况HCV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我国不同地区的HCV感染率差异巨大。
梁等人(2003)在对我国近年来的HCV流行情况调查中发现,我国HCV 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南地区,其次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
梁等人的研究数据还显示,HCV感染率与服务业和交通繁忙的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有关。
2. HCV感染风险因素HCV感染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静脉内毒品使用,输血和移植等,不同地区的风险因素差异很大。
全国性疾病监测网的报道显示,我国HCV 感染的风险因素以输血和移植、静脉内毒品使用为主。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HCV感染与工作压力大、密切接触HCV患者、性行为、摄入生食、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酒等高度相关。
3. HCV的临床表现HCV感染后,绝大部分患者均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腹水、黄疸等临床症状,症状的程度与病毒量、免疫状态、感染时间等相关。
HCV感染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增加。
4. HCV疫苗研究研究表明,研发HCV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CV感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一种有效途径。
被评估的HCV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和重组疫苗(如E2和NS3重组蛋白疫苗),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还没有上市的疫苗可供使用。
结论我国HCV的分布情况与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有关。
静脉内毒品使用、输血和移植是我国HCV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
肝脏疾病病因与治疗的综述
![肝脏疾病病因与治疗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5d69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肝脏疾病病因与治疗的综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之一,不仅仅是能够合成胆汁、转化营养物质,还有着重要的解毒功能。
肝脏疾病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或肝组织损伤,导致肝功能障碍或肝细胞坏死的一系列疾病。
肝脏疾病因其临床表现被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类型。
本文从病因和治疗两个方面,对肝脏疾病做一综述。
一、肝脏疾病的病因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病毒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其中,乙肝病毒感染后,可以成为慢性感染,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2. 酒精酒精摄入量过大,长期酗酒,可以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坏死,最终引起肝硬化。
3. 药物毒性某些药物与肝脏酶的作用可以导致肝脏细胞的损伤。
长期使用一些有毒性的药品,如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也会造成肝脏损伤。
4. 其他原因病毒感染和酗酒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肝脏损伤,如肝囊肿、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等。
二、肝脏疾病的治疗肝脏疾病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肝脏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同类型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及时治疗以预防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形成。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治疗。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于丙肝病毒感染,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2. 肝硬化的治疗肝硬化是慢性肝炎、酗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因素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
肝硬化的治疗要早期干预,尽可能地保护残留肝功能。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肝硬化的基础疾病治疗,纠正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并发症,提高肝脏代谢及解毒能力,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 肝癌的治疗肝癌是晚期肝疾病的最终阶段,它可以是原发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
对于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继发性肝癌,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化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
肝炎的治疗综述总结范文
![肝炎的治疗综述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a0f3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2.png)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炎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本文将对肝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总结。
一、一般治疗1. 休息:肝炎患者应适当休息,减轻肝脏负担,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更应注意休息。
2. 饮食:肝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3. 戒酒: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
二、药物治疗1.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2. 调节免疫治疗: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调节免疫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3. 肝细胞保护剂:如葵花护肝片等,具有保肝降酶、疏肝理气、健脾消食等功效。
4. 抗纤维化治疗:针对慢性肝炎患者,抗纤维化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常用的抗纤维化药物有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等。
三、生物治疗1.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可促进肝脏再生,改善肝功能。
2. 生物免疫疗法:如DC生物免疫疗法,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四、手术治疗1. 肝脏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肝衰竭等,肝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肝切除术:对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五、联合治疗针对慢性肝炎患者,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毒耐药风险。
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
总之,肝炎的治疗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炎的治疗效果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肝硬化综述
![肝硬化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c26632360cba1aa911da9f.png)
主讲人: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 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 害。
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 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 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 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 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 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 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 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 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 发症。
肝硬化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治 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患者耐心讲解肝硬 化的相关知识,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更加积 极地配合治疗。 2.休息与活动护理 指导患者适当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情允许者,可参加轻松的 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皮肤护理 有黄疸者,容易产生皮肤瘙痒,应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以防破溃感染。 对于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患者,应指导其穿宽松的衣服,避免皮肤破溃。 4.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心悸、头晕等出血前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抢救。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肝性脑病 发生。观察患者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如出现黑便应及时送检。 5.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保肝药、利尿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要遵医嘱补 充电解质。 6.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肝功能损害 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肝硬化健康宣教
1.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出现乏力毒性肝炎的防治。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给 予积极治疗。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加强劳动保健, 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也是预防的积极措施。对于有上述病因而 疑有肝硬化者应及时进行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争取在代 偿期得到合理积极治疗,防止向失代偿期发展。定期体格检查, 同时避免各种诱因,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肝病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
![肝病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7863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1.png)
肝癌的发病原因
慢性肝炎
长期感染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 炎可导致肝细胞持续受损,增加 肝癌的发病风险。
肝硬化
肝细胞受损和纤维化积累最终 导致肝硬化,这是肝癌最主要的 危险因素之一。
毒素和污染
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和污染 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也可能 引发肝癌。
根治性手术
对于早期诊断的肝癌患者 来说,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 效的治疗方式。这种根治 性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肝内 肿瘤,从而有效阻止癌细胞 的进一步扩散。
微创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生 可以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 辅助等微创手术方式进行 肝癌切除。这种手术创伤 小、恢复快,是许多肝癌患 者的理想选择。
肝移植手术
药物性肝病的诱发因素
药物过量
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抗生素等如果超量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化学物质
工业溶剂、杀虫剂等含有毒性化学物质都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病。
常用药物
一些常规药物如避孕药、抗癫痫药等长期服用也会对肝脏产生不往由于某些基因发生变异 而导致。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肝细胞 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肝病。
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饮酒,患者常伴有 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 肌肉消瘦等症状。
脂肪肝的诊断依据
肝功能检查
通过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 平,可以发现肝细胞损伤的情况 。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 、形状和声波的衰减,从而诊断 脂肪肝。
病理活检
肝脏活检可以清楚地观察肝细胞内脂肪的积累程度,是确诊脂肪肝的金 标准。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点
酒精毒性作用
肝肾功能不全综述
![肝肾功能不全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7b6311b90d6c85ec3ac68f.png)
肝功能不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多种功能。
特别是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进行合成、分解、转化、储存,肝脏是最大的代谢器官。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
但由于肝脏具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和再生能力,比较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
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一次或长期反复损害),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概述肝功能不全:指某些病因严重损伤肝细胞时,可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破坏并使其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功能等功能严重障碍,出现黄疸、出血倾向、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或者临床综合征。
各种致病因素使肝实质细胞和Kupffer细胞发生严重损害,引起明显代谢、分泌、合成、生物转化和免疫功能障碍,机体发生水肿,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肝功能不全。
症状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
(在代谢和有多项职能发挥着主要作用,包括糖原贮存,分解红血球,血浆蛋白的合成和去毒。
) 当病人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时,说明其肝细胞已有实质性损伤,使用肝毒性较大的药物,有可能加重肝损伤。
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增加毒性。
肝功能不全从狭义上说是指肝病终末期表现出的极为严重的代谢紊乱,病人可出现黄疸、腹水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其实,目前药品说明书上讲的肝功能不全,泛指的是肝功能不正常,即肝病患者出现的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症状。
病因引起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类: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肝病 研究报告
![肝病 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7054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f.png)
肝病研究报告
肝病是指肝脏发生的各种病变引起的病症,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
肝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了更好地防治肝病,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肝病方面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对肝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肝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的病毒进行研究,揭示了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为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肝硬化的病因研究,科研人员发现肝硬
化主要与长期酗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脂肪肝等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与预防工作。
其次,研究人员还对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肝炎病毒的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研发出相应的疫苗,有效预防了病毒传播。
在肝癌早期筛查方面,科研人员研发出血清学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及早发现肝癌。
而在治疗方面,科研人员通过药物研发和手术技术改进,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成功率。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了与肝病相关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某些人体内的基因变异与肝病的易感性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基因的分析,可以预测患者肝病的风险。
此外,环境因素如酒精、烟草、工业污染等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研究人员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和肝病的关系,提供了干预和预防的依据。
总之,肝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幸运的是,科研人员在肝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检测和治疗肝病,为降低肝病发病率、改善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脂肪肝综述
![脂肪肝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1269e34693daef5ef73dcd.png)
文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1]前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目前认为肝脏实质细胞只要有5%以上的被脂肪浸润,就可诊断为脂肪肝NAFLD的疾病谱是由单纯肝脏脂肪变性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最终导致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2]近年来,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FLD患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并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3]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0%[4,5]国内关于FLD流行病学方面,中国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6]Day和James共同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已成为阐明该疾病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7]“一次打击”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等因素造成的肝脏内脂质大量堆积促使单纯性脂肪肝的发生,它是FLD发病的基础; 二次打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损伤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
如果NASH持续一直存在,便可发生炎症坏死,继而造成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大于降解,便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
随着脂肪肝的发生,脂联素受体肝mRNA表达上调[8]一.IR形成对肝脏细胞的第一次打击主要是通过加强周围组织脂肪分解和高胰岛素血症。
IR时,肝脏脂肪分解作用逐步加强,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浓度大大提高。
大量FFA经脂肪细胞从血液进入肝脏,而肝细胞对脂肪酸的β-氧化则受到高胰岛素血症的抑制,从而进入肝脏的FFA酯化为TG增多。
过量的FFA(外源性或内源性),特别是不饱和FFA,在肝内积聚是NASH的发病因素二.氧化应激是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失衡,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reactivenitrogenspecies,RNS)等高活性分子产生过多,远远超过抗氧化物的自身清除能力。
戊肝综述——精选推荐
![戊肝综述——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59c63a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年 2月第 29卷第 2期 JClinHepatol,February2013,Vol.29,No.2
85
外,尚无感染动物的报道,提示基因 1型及 2型不能突破种属 障碍感染其他动物;基因 3型及基因 4型则可突破种属障碍, 既可以感染猪也可以感染人[18-19]。同一地区分离所得的人与 猪的 HEV同源性高度相似[20-21],甚至同一亚型内,两者之间 同源性可达 95% ~100%。提示基因 3型及基因 4型 HEV感 染导致的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病。除了基因 1型、基因 2型、 基因 3型及基因 4型感染人类外,还有一个基因型仅在禽类中 被检测出,因此称为禽 HEV。
目前戊型肝炎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3种。(1)消化道 传播:饮用 HEV污染的水源或食用 HEV污染食物导致的感 染;(2)血液传播:通过使用被感染的血制品而感染;(3)母婴 传播途径也有报道:在一项研究当中,8个在妊娠末期 感 染 HEV的孕妇产下 8个婴儿,而其中 7个婴儿的血清中检测到 了 HEV感染的证据,包括 HEVRNA或者抗 HEV-IgM抗体的 产生[30]。各种传播途径中,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是过去最为 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随着各地区环境卫生的改善,近年来水源 性传播的报道极少见,而以散发性戊型肝炎多见。 3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戊型肝炎也有些肝外的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胰腺 炎 、血小板减少、溶血、自身免疫现象、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 脑炎、假性脑瘤、颅神经麻痹双侧椎体综合征等[35-36]。这些表 现不典型患者的诊断多基于 HEV-IgM的检测。
戊型肝炎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尚不明确。在动物实验中, 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有关[37]。人类爆发性戊型肝炎 也与病毒滴度高有关[38]。孕妇的病情往往较重且病死率高, 可能与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以及孕妇免疫状态有关 。 [39] 4 戊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学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流行病学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3c4b49a8114431b90dd881.png)
胆汁淤积性肝病概述:胆汁淤积型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返流至血液。
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ALP、5-核苷酸酶和白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故国内外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曹旬旬等以ALP水平>1.5×正常值上限(ULN),且GGT水平>3×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为10.26%。
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依次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75.00%)、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47.7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2.86%),其他依次为肝肿瘤(35.97%)、自身免疫性肝炎(30.77%)、药物性肝病(28.31%)、酒精性肝炎(16.46%)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70%)。
表现: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
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
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
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
尿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
B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
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肝病现状背景调查报告
![肝病现状背景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30cf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b.png)
肝病现状背景调查报告
肝病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疾病。
肝病的高发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酒精和药物滥用、肥胖和不良饮食、病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根据全球肝病发病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肝炎病毒感染人数约有3.5亿,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占到约70%。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病,其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损伤累积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严重肝炎患者身上。
据统计,全球约有700万人死于肝硬化,其中以亚洲和非洲地区最为常见。
肝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它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0%,而且肝癌的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
酒精、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等都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肝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具有相当高的致死率。
早期肝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导致很多人忽视肝脏健康问题。
因此,提高公众的肝病认知和健康意识非常重要。
针对肝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加强宣传,普及肝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同时,建立健全的肝病筛查和康复体系,提供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肝病的致残和致死风险。
此外,加大对肝
脏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推广力度,为重症肝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
总之,肝病的现状仍然严峻,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
通过加强肝病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推广肝脏捐献和移植,有望减少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大众的健康状况。
肝病发展历程
![肝病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efb8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e.png)
肝病发展历程
肝病是指肝脏发生病变或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
肝病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在肝病的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
此时,肝脏已经受到损伤,但还没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炎症阶段:随着肝病的发展,肝脏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如肝炎。
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不同类型。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
纤维化阶段:如果肝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肝脏组织可能会发生纤维化,即健康的肝细胞被纤维组织所代替。
纤维化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疲劳、消瘦、腹胀等症状。
肝硬化阶段:如果纤维化持续发展,肝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脏组织大面积纤维化,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的正常肝脏功能。
患者可能会出现淤血性门脉高压症状,如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
肝癌阶段:在肝脏长期受损的情况下,肝细胞可能会发生癌变,形成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快速生长和侵袭性强的特点。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总之,肝病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从初期的无症状到最终的严重症状。
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病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重型肝炎治疗综述
![重型肝炎治疗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bbd589852458fb760b5633.png)
重型肝炎治疗综述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总体预后差,患者通常死于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后的严重感染,其病死率高达80~90%。
对于此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1 病因治疗贺普丁疗法:贺普丁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抑制HBVDNA复制,同时副反应远比α-干扰素为低,这些特性似乎更适用于重型肝炎。
2003年度亚太共识提示,HBVDNA阳性的肝病均可用贺普丁治疗。
由于贺普丁治疗重型肝炎例数较少,我国专家尚未普遍认可,远期疗效有待近一步总结评价。
2 免疫调节治疗2.1免疫抑制疗法对于病情进展较快,临床极度厌食、重度乏力、频繁呕吐,而尚未出现腹水、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的重型肝炎,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我科对部分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激素9日疗法,方法为氢化考的松150mg/d用3天,100mg/d用3天,50mg/d用3天,用后精神食欲明显好转,BiL大幅度下降,PA活动度上升,用激素同时采用抗生素及日达仙“保驾护航”,所用病例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我们的体会是,急重肝早用,亚重肝慎用,慢重肝不用。
国内外还有用秋水仙碱治疗重型肝炎的报道,其方法为先以大剂量激素,继而或同时予以秋水仙碱,然后逐渐撤除激素,而保留秋水仙碱。
它可以起到激素作用,又可避免激素致继发感染及出血等副作用。
最近日本有主张以强力选择性细胞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和FK506取代激素,但未得到国际上学者广泛赞同。
2.2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有多种,但目前用的最多的是腺肽类,多数专家认可的是目达仙。
我科应用方法:日达仙1.6mg/d,皮下注射1mg/日,5天后改为1mg/隔日,共2周,然后改为胸腺肽100mg/d。
日达仙联合抗生素抗感染疗效较好,一般不会发生二重感染,即使有霉菌感染者,用日达仙治疗后多可控制。
日达仙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机制有三大作用,即抗病毒作用,辅助抗感染作用和对内毒素及炎性细胞的控制作用。
日达仙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价格昂贵,但我国上市的迈普新、基泰可望替代日达仙。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112285b0717fd5370cdc16.png)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酒精性肝病(ALD)是指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等病证之中。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酗酒带来的肝脏损害可能更为普遍,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故开展酒精性肝病的防治研究十分必要。
兹将近5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田德禄〔1〕将本病分为三期:初期:饮酒太过,伤及脾胃,连及肝胆,受纳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致气滞、痰浊、血瘀病理产物形成而成胁痛、胃痞之症。
中期:病程迁延,或失治误治,湿热浊毒之邪留滞中焦,蕴而不化,聚而为痰,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而致气滞、痰浊、血瘀相互搏结,形成痞块,停于胁下。
后期:纵酒不止,肝脾损伤日久,病及于肾。
脾伤则痰湿蕴结,肝伤则气滞血瘀,肾伤则水湿内停,合而致气血水停聚腹中,而成腹大臌隆之酒鼓。
高志扬等〔2〕认为本病因饮酒不节,酿生湿浊热等,蕴结肝脏。
肝脏受累,或失疏泄,则经脉不利,肝气郁结;湿浊热等不得疏导,与气滞相结,常之成湿浊、瘀血留滞于肝绿,使肝的功能失常且表现出肝病症状。
阮玉东〔3〕认为本病缘由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中焦湿热,肝胆气滞,久病及血;而血瘀又可致气滞、温热内生,往复循环,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湿热、气滞、血瘀贯串于其病种个阶段。
2辩证论治2.1张九香〔4〕将酒精性肝病分为5型论治:2.1.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兼活血化瘀。
方用逍遥散加减。
2.1.2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1.3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1.4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虚型;治以养阴柔肝。
方用一贯煎加减。
2.1.5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综述
肝脓肿
概述
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如果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
病因
细菌可以下列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②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③门静脉:已较少见。
④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
症状
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病变,其临床表现受原发疾病的影响,多系在原发病病程中骤起寒战、高热、大汗,肝区或右上腹痛并伴有厌食、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多发性肝脓肿症状最重,单发性者症状较为隐匿。
严重时,由于肝脏的广泛性损害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检查
查体有时可见右季肋区呈饱满状态,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肋间有压痛及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肝脏常肿大,有明显触痛,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出现贫血。
肝功能试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X线胸部透视:右叶脓肿可见右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时伴有反应性胸膜腔积液。
左叶脓肿,X线钡餐检查常有胃小弯受压,推移征象。
超声波检查在肝内可显示液平段。
肝扫描,CT及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诊断肝脓肿的存在和定位有一定价值。
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
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素。
(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
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
(四)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药物性肝病(药源性肝病)
概述
药物性肝病的前驱症状,常有发热、恶寒、荨麻症样或麻疹样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
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生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
它的肝外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骨髓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溃疡、胰腺炎等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药物性肝病病理表现多种多样,肝内所有细胞均会受到药物的影响;而所有类型的肝损伤均可由药物引起。
病因
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性受到许多获得和遗传性因素影响,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获得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态(肥胖促进氟烷引起的肝毒性)、怀孕(大多数四环素诱导的严重肝炎出现在静脉使用四环素的孕妇)、慢性酒精滥用、药物相互作用、肝外疾病。
遗传性因素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缺陷乙酰化作用和磺化氧化作用异常、谷胱甘肽合成酶缺陷、谷胱甘肽S-转移酶缺陷、免疫系统遗传变异等。
此外已有或共存的肝病也可影响损伤的模型。
症状
药物性肝病的前驱症状,常有发热、恶寒、荨麻症样或麻疹样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
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生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
检查
肝功能检查。
治疗
最重要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应谨慎使用那些因对药物代谢酶有诱导或抑制作用而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CYP450抑制剂西咪替丁、酮康唑和诱导剂利福平、巴比妥酸盐、苯妥英、地塞米松、奥美拉唑等。
对营养不良和对药物解毒能力下降的患者和嗜酒的患者应控制给药。
治疗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抗氧化剂、保护性物质的前体(如谷胱甘肽)、阻止损伤发生过程的干预剂或膜损伤的修复剂。
N-乙酰半胱氨酸对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有特殊疗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应性代谢物,10小时内给药可获最大的保护性效果。
重症患者导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胆汁淤积和慢性肝损伤进展到肝硬化时,可考虑人工肝支持和作肝移植。
肝吸虫病
概述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
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
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
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
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
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
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病因
人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就会感染肝吸虫病。
症状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
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
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大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见虫卵。
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较高。
治疗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重症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时,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
有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即以手术治疗。
二、病因治疗:
(一)吡喹酮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
总剂量按感染轻重而定,轻者可用75mg/kg或210mg/kg的5天疗法。
(二)硝硫氰胺 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
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三)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
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三、加强粪便管理,禁吃未熟鱼类,积极治疗病员。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
概述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四川西部地区。
病因
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
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
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
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症状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
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
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
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
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
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检查
早期体格检查时大多病员全身情况良好;少数巨大囊肿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现如贫血,消瘦乃至恶病质。
腹部检查可见右季肋部隆起并向助下缘突出,并可能触及边缘整齐,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活动的半球形成包块。
由于囊液的张力较大,触诊时包块硬韧,压有弹性,叩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
囊肿多在肝右叶,常致左半肝有代偿性增大。
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
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孤形囊壁钙化影。
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为肝包虫的特异性试验,阳性率达90~95%,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超声波检查:能显示囊肿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时可发现子囊的反射波。
同位素肝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目前治疗棘球蚴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的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
具体手术方法依包囊大小,有无胆瘘和感染或钙化决定。
预防
在畜牧区广泛开展有关包虫病知识的宣传;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加强宰杀管理,病死的羊尸应深埋或焚毁。
注意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