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静业学习网
①农民及其命运成为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和素材。 ②在描写农民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旧制度,具有更为强大的批判力量。 ③知识分子的生活、探索和思考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5)成果 ①文学社团 1921 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文学界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 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a.表现 重要的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以及风格接近文学研究会的 未名社、莽原社,风格接近创造社的南国社、浅草社和沉钟社等。 b.意义 文学研究会标榜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创造社鼓吹重艺术的浪漫主义,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两大风格流派,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②风格流派 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 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流派。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成熟和壮大。 ③文学格局 这一时期新文学作家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译介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 论,从而扩大了新文学的艺术视野,开通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联系的格局。 (6)局限 ①一些作家生活视野还较狭窄,不太熟悉自己以外的天地,小知识分子自我表现 的情绪成为一时的风尚。有些作品还不同程度地带有感伤、颓废情调,甚至有宿
来源:静业学习网
(2)表现 在 30 年的文学发展中,虽然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但总的说来,是以革命现 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流,为人生、为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渗透在整个现 代文学的各个层面。 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王瑶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首先回顾 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线索。 1.《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1922 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末一节,曾经“略述文学革命的 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这可能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形成进行历史考察的 最初尝试。 2.《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朱自清 1929 年至 1933 年在清华大学、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的讲义《中国新文 学研究纲要》,对以后的现代文学史研究富有启示意义。 (1)研究对象 《纲要》首先以作家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着眼点 着眼于从丰富的文学现象来探讨各类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重 视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3)体例 《纲要》采用了先有总论然后按文体分类评述的文学史体例。
来源:静业学习网
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 10 年 中国现代文学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各个侧面, 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对民族命运的沉重思索与探寻。 (一)三个十年 1.第一个 10 年 (1)地位 第一个 10 年(1917~1927),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 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的奠基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 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2)进程 ①兴起 1917 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 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②发展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 学革命的发展。 ③高潮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 猛推向高潮。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 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3)实绩 ①小说
wk.baidu.com
来源:静业学习网
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典型民 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不断涌现出来,显示了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所 取得的重要成就。 ②国统区和沦陷区 a.特征 在国统区和沦陷区,作家的创作主要围绕反侵略、反压迫的民主革命运动展开, 出现了大量具有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 b.代表 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陈白尘的《岁 寒图》《升官图》、钱钟书的《围城》等作品影响较大。 c.意义 第一,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 暗现实。 第二,张爱玲、徐讦、无名氏等风格独特的作家作品,也显示了现代文学的多向 度发展。 第三,国统区很多作家在艺术风格上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 (二)总特征 1.文艺思想斗争 除了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的 30 年,也是在激烈和复杂的思想斗 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1)表现
来源:静业学习网
②一些作品虽反映现实较为及时,但缺乏精细的艺术磨炼,显得较为粗糙,以致 影响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3.第三个 10 年 第三个 10 年(1938~1949)的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以 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 (1)前期 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此时,广大作家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积极宣传一致抗日和爱国主义思想。 ①特征 围绕抗日救亡运动,文艺界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如街头 诗、独幕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和一系列历史剧。 ②代表 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2)后期 后一阶段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等区域。 ①解放区 a.文艺思想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 思想方针,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b.代表 在文学创作中,新文学以来前所未有的新主题、新题材、新形式纷纷出现,赵树
来源:静业学习网
朽生活。 ②反帝反封建的主题进一步深化。革命者的形象和底层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形象 的塑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很多作品开始着力描写农民的思想觉醒和英勇斗争, 注重展示帝国主义势力对农村的入侵和民族矛盾的加剧。 (4)代表 ①左翼文学 a.茅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子夜》 b.蒋光慈、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左联”五 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作家的创作 ②非左翼文学 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的现实主义、民主主义作家也创作出了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 式的杰作和一些探索性、尝试性的作品。 a.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曹禺的《雷雨》《日出》。 b.沈从文的《边城》以及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大 河小说”。 c.以戴望舒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 d.以穆时英、施蛰存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等。 (5)局限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普遍超过了上一时期,但也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①有些作品生活实感较弱,革命者和劳动群众的形象塑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 念化的弊病,有些人物形象血肉不够丰满,甚至单薄苍白。
来源:静业学习网
鲁迅创作了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 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也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 ②诗歌 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 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内容 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③散文 散文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 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 叙事散文(即“美文”)中。 ④报告文学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 最初萌芽。 ⑤话剧 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 新文学样式。 (4)特征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 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的所有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 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反封建是这 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
来源:静业学习网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 2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一)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 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 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二)历史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三个 10 年。 1.第一个 10 年 第一个 10 年是从 1917 年到 1927 年,由于五四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且深远, 因此通常称这 10 年为五四时期的文学。 2.第二个 10 年 第二个 10 年是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风起云涌,成为 新文学的重要流派,因而往往被称为左翼时期的文学。 3.第三个 10 年 第三个 10 年是从 1938 年到 1949 年,一般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 学。 (三)意义 现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 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它以全新的内涵和 全新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新文学的新天地。
来源:静业学习网
①20 世纪 20 年代有与“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现代 评论派”等文学思潮的斗争。 ②30 年代有与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以及“新月 派”“论语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思潮的斗争。 ③40 年代有与“战国策派”“戡乱文学”等文学思潮的斗争。 (2)意义 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文学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发展、成熟、壮 大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文艺思想斗争的历史。 2.古今中外的交融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以五四以来的现实生活为土壤,但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 和外来文学的丰富营养。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是在新旧文学与中外文学相交融 的过程中建立民族新文学的历史。 (1)与中国民族文学遗产保持承继的关系。现代文学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 学的精华,而且直接以近代文学为其先导。广大现代作家身上厚实的古典文学根 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新文学创作。 (2)汲取世界文学潮流中有益的成分。现代作家又广泛译介了世界各国文学, 打通了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道路。这种介绍在思想倾向、艺术观念及创 作技法上,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3.革命现实主义 (1)时代背景 中国现代文学 30 年,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
来源:静业学习网
命论倾向。 ②在译介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有些译者未能很好地区分精华和糟粕,缺乏应有的 分析批判能力。 ③在对待民族文学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倾向,而这又影 响了文学创作更好地实现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追求。 2.第二个 10 年 第二个 10 年(1928~1937)的文学,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 文学。 (1)特征 这一时期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①左翼文学迅速发展、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②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一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③众多的社团流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 (2)活动 ①1928 年前后,为适应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社和太阳社作家, 开始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并得到了广大进步作家的积极响应。 ②30 年代初成立的“左联”等左翼文学团体,把革命运动推向高潮,使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 (3)成就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显著增强。 ①很多作家注重正面反映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军 事、经济、文化侵略的罪恶,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