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论如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

浅论如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
学。
学, 我结合初 中学 生的实 际 , 先不急 于讲解 、 示范 、 模 拟训练 等 , 而 是让 学生 自己去实践 、 体验 , 相互交流 , 在学 生得 出结论之后 , 我再
适 时地进行 引导 、 提升 了学 生 自主实践 的有效性 , 体现 了“ 人 人是 2 . 3 、 “ 生活 即教育” 创设恰当教学情境 陶行 知先 生重要 的教育理念 之一 “ 生 活即教育 ” , 这一 教育理
育 思想 中所倡 导 的 “ 体 育注重 自强 ” 、 “ 坚强 之体 魄” 、 “ 健 康 之堡 主体作用 , 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创新 能力 , 冒险精神等 。 垒” 、 “ 生活 即教育 ” 、 “ 教学做合 一” 等理论 , 与 目前新 课改 的教育理 比如 , 在初 中体育 教学 中 , 为 了激发学 生的创造 性思维 , 我放 念具有 较强 的一致性 。新课 改下的体育教学要求要 具有创新性 的 手让学生 去开发 自创性 的体育器 材 ,于是学生们很快就运用 橡皮 理念 、 适合学生特 点的体育教材和高效化 的教育策略 , 广大 的初 中 筋来替代 了栏板 , 用废弃 的足球 、 棉絮 、 沙子等制作 了实心球等 , 他
关键词 : 浅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 促进 初 中体育教 学
1 、 引 言
育教学 的过程 中 , 要从传统 的教学模式 中解脱 出来 , 充分 的相 信学
陶行知 先生是我 国近代史 上具有较大影响 的教 育家 ,他 的教 生 , 放手让学生开展 自主性 的实践活动 ,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 习中的
比如 , 有的教师针对一些 内容 比较枯燥 、 学生容易疲倦 的教学
差异 , 要求体育教学要在教 学中做到 因材施教 , 要根据学 生的不同 内容 , 在 教学中纳入了“ 警察 追小偷” “ 推小 车” 等游戏 , 这些游戏 生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性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表达了对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毕生追求:“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要创新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教与学之中,再而使学生也具有了创新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

很多体育教学素材,一般说来比较枯燥。

教师首先要千方百计使枯燥的教学素材变得生动、活泼,像朋友一样满腔热情地启发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锻炼非智力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低年级的“单、双脚跳”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设计“小白兔找妈妈”的游戏,在游戏中自然的运用已经具有的“单,双脚跳”的动作,老师在游戏中在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完善“单,双脚跳”的动作,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探讨,互相模仿,互相讨论,每个学生都争做兔妈妈的健康的,勇敢的好孩子。

老师融入学生,学生融入学生,在游戏中解放了孩子的创造力,模仿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和老师的引导到到了抑或超越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采用诱导式问题提问,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各年级教材中的许多素材都潜在着共性,并有机地联系,挖掘和沟通其间的各种因素,指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展开丰富联想,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变换审题的角度,使问题得以顺利、更简便的解决,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悉心组织和精心创造。

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到后段时早打开身体,造成起立不完整,不流畅。

行知思想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行知思想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行知思想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本文针对现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等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借鉴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论述体育教学中应进行大众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几个途径。

一、小学体育教学要立足“普及化”,“大众化”《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体育教学,要让每个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道德熏陶,那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

”那种只把眼睛盯在体育尖子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奖牌的做法和思想,不仅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而且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

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人民需要的也是“大众教育”,即生活的教育。

陆一定曾将陶行知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

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从“普及化”,“大众化”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培养竞技体育获金牌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教学。

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如:我们在教学韵律舞蹈的时候,应该着重强调韵律舞蹈的特点和形成,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了能够说出一点来,做出一点来,而不会张冠李戴。

二、小学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1、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

……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

陶行知体育观运用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育为例

陶行知体育观运用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育为例

21 文献法 : . 组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 习素质 教育 、 学 创
新教育等理论 ,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和信息技术 , 通过搜集 、
整理 、 归纳 , 寻找理论依据 , 提炼实践素材.
2 观察法 :组织 课题人员 在实践中有 目的地考察实践 的 . 2
引导学生要有 良好 的学 习态度 、正确的情感意识和积极的
Jn2 1 a . 00
陶行 知体育观运用 于高校体育素质教 育 的研究
以忻州 师范学院公共体 育教育为例
王秀平 ,郭
( 州师 范 学院 ,山西 忻


忻州 040) 300
要: 陶行知的体育运动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 的体育观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他 把学生的健康
中实现 角色转 变 , 把学生 当作 自己的学习伙 伴, 相互探讨相 互交 流, 真正实现教学 的民主化 , 要学会与学生合作共处 . 在 实践 中, 体育教学是会受到教师 自身的智慧、 经验 、 激情 、 灵 感以及教育对象等的诸 多方 面因素的制约, 育教学评价 而体
的重心从 “ 以教为主 ” “ 到 以学为主” 转变, 为一名合格的体 作
第2 6卷 第 6 期
21 0 0年 6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 f h egU ie i ( a rl c ne dtn orao i n nvr t N t aSi c io ) C f sy u e E i
V0. 6 12 No. 6
而, 回眸 2 纪 , 们发 现 , 在 2 世 纪 初 , 行 知 先 生 就 0世 我 早 0 陶
育教师 , 上好体 育课要具 备哪些教学能力. 的体 育教学 新型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体现及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体现及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体现及影响摘要:陶行知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其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健康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认识到陶行知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全面贯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学会知行合一。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体育与健康课;体现及影响引言:陶行知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了学生发展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必然联系,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健康为主,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素质教育,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提升学生体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卫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体现(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的生活和健身教育思想都强调健康第一,要求个人生活和学习以及劳动都要注重健康,终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受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也将健康之体魄作为了教育的首要目标,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接受健康的教育,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帮助学生过上健康的生活。

(二)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将知行合一思想切实落实到了教育实践当中,强调体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育要与军事训练和卫生工作相结合。

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要创设农事劳动的条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意义,使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生活,接受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对学生严加管理,带领学生强身健体,学好本领,在课堂上做严格的训练,为学生灌输保家卫国的观念,使学生明白拥有健康的体魄能够为保家卫国献出力量。

教师要通过多措并举,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将知行合一运用到具体实践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影响(一)改善了体育教学的方法陶行知先生主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变化,开展活泼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情景,使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

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是探索与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与发展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充满谆谆教诲与爱之闪光的一生;他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主要教学思想与先进主张;从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學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体会,阐述并践行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进一步促进和提升目前的实际教育工作。

标签:陶行知;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发扬光大1.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思想1.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理论,主要强调的就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强调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拓宽思路,鼓励学校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努力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向开阔的外界,到社会和生活中汲取知识、丰富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一项成长中的课程,所以作为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积极健康、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学校也要充分运用家庭这一重要地域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1.2 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1.3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生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和道德品质,提倡以生活为根基、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这为当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实践为主体。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技能和品格的培养。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种情感投入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入和技能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品德教育为核心。

他认为,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在品德教育基础上才能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学生品德教育的模范和引导者。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努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我们不难看 出, 在 当今 的 标准》 中 处 处 都 渗 透 着 陶 行 知 的 教 育 思 本 领 , 只管 教 ; 学 生 除 了受 教 以 外 , 也 没有 别 的 功 课 , 只 管 受教 。 ” 科
学 合 理 的体 育 教 学 应该 是 教 师 主导 , 学 生 主体 。 教 师 的 教法 可 以 灵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 中 , 陶 行 知 深 知 传 统 教 育对 学 生 健康 的 摧 活 多变 , 学 生 的 学法 也 可 以 自主 创 新 。 在新 《 标准 》 的 引导 下 , 现 今
和归 宿点 。 他始终 强调 : “ 人 生第 一要 事是康 健 , 第 二 要 事 是 康 以看 出 பைடு நூலகம் 陶行知 对健康 的重视程 度 , 今天我 们重新 确立 了“ 健 康 第一 ” 的教育指 导思想 , 完全可 以说 , 是 对 陶 行 知 体 育 教 育 思 想
的 回归和 充分肯 定 。
指挥 棒 的 作 用 , 对 于 当下 的 素 质教 育 改 革 而 言 , 陶 行 知 可 以说 是 先 健 , 第 三要事 是康 健 。 ” 通过 陶行知 三个 “ 康健 ” 的强 调 , 我 们 可
躯 ,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中也 渗 透 着 众 多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
残, 他 称之 为 “ 吃 人 的 教育 ” , 而 如今 的 应试 教 育 与传 统 教 育又 有 何
的体 育教 学 活 动 中 , 大 多 数教 师更 多的 是 引导 、 组织 , 把 大 部 分 的
不 同呢 。 传 统 的教 育 使 学 生 变 得 面 黄 肌 瘦 、 弱 不禁 风 的 样 子 , 而 现 时 间和 自 由发挥 的 空 间 留给 了学 生 , 在 教 师 的有 序 组 织 活 动 中 , 学 今 的应 试 教 育 则 使学 生 从 小 带 着 厚 厚 的 眼镜 , 背 着重 重 的 书 包 , 走 生之 间通 过相 互 探 讨 , 集思广益 , 创 造 出 各种 各 样 的 活 动花 样 和 锻

陶行知思想在当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陶行知思想在当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大 的时代价值和现实 意义 。
一、 陶行 知 思 想 概 述
的初 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这一教学思想的运用 ,对操场 的布 置、 活动 的开展 、 教学的 内容 、 教学 的形 式都在逐步 采用与学 生
( 1 ) 陶行知 的生平活动。陶行知 , 我 国二十世纪一位杰 出的 生活息息相关 的场景来进行开展体育课 的学 习。体 育老师根据
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 的教学论和方法论 。 该理论 以实际生活为 使学生失去 了兴趣 , 产生了应付 心理 。新 时期 , 社会竞争 的核心
立足点 , 以“ 做” 为 中心 , 将 教育与生 活相融合 , 将教学法与生活 是人才的竞争 , 而体育作为 人力资本投资 的重要手 段 , 越来越 受 法相结合 ,揭示了相师相学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 。“ 教学做合 到重视。现如今 学校在不断改进和丰富大课间 内涵 , 现在体育大
[ T t. 识】 【 理论研 宽 】
陶行知思想在 当代初 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江苏 南京 ●朱 兵
陶行知先生将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 作为 自己的奋 斗 目标 ,
因材施教 的方 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体育教师开始改 变原来
运 用不 同方式相 结合 的教学 方法和丰 富多彩 的教 建立 了中国近代具有 中国特色的教 育思想体系。 他 的教育思想 的教学模 式 , 和实践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教育与世界 现代化教育 的沟通 , 推 育形式 , 来 引导学生学好体 育 , 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促进学 动了我 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陶行知先生曾任我校校 长 , 学校 生身心健康 发展。
教育思想 , 认为可以改变和创新 教育的方法 、 教育工具 、 教 育情 敢于去做 ; 解放学生的嘴 , 让他们敢于去说” 的教育思想。在陶行

陶行知思想在当代体育教学中应用

陶行知思想在当代体育教学中应用

陶行知思想在当代体育教学中应用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体育思想文化,他的体育思想对于今天的体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陶行知体育思想的研究,不仅能够全面贯彻教育理念,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陶行知体育思想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构思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体育课堂进行剖析与探索,旨在为改进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陶行知体育教学教师学生陶行知十分重视体育,强调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本,没有体育德育和智育就无从谈起,他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他指出教育应该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要有充沛的精力,他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该理论将实际生活作为立足点,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与做相脱节的局面,体现了教与学、教与做、学与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统一。

一、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他的这些思想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启发式地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发问,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体育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和本领,通过做动作来获取一定的技巧,在体验中感受动作的要领,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强化正确动作,学生学习并亲身体验动作技能。

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活动单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活动单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让 学生在解疑 中激发创造力 和 学 练 的 方 法 做 到心 中有 数 , 按“ 单” 开展活动。 “ 活动单” 是“ 活 动 2 设计 富有挑战性的 问题 , 陶 行知 认 为 , 有 了疑 难 , 就 是成 功 的 一 半 , 疑 难是 创造 之 师 , 是 单导学 ” 教学模式的核心 , 是 呈 现 学 习 目标 、 活 动 方 案等 教 学 元 素
( 2 ) 组 内各 自练 习尝 试 。 ( 3 ) 组 内交 流 , 准 备参 加 班 级 比 赛 。
( 4 ) 各 组 比一 比 , 看 哪一 组 过 河 的创 造有 创造 力的合作小组 , 让学生在合作中激发创 造力。
最 终 培 养 学生 的创 造 力 。 在设 计 Ⅸ 游戏 : 踏石过河》 活 动 单 陶行 知认 为 , 培养 创造有 创造 力的学 生集体 , 既有 “ 自动 的 的能 力 , 时 , 采 用 了 如下 活动 方 案 。 能力” , 又 有“ 自觉 的 纪 律 ” 来 影 响 和 引导 全 体 学 生 , 它 能 够 以集
2 01 3年 ( 第 3卷 )第 2 2期
学校体 育学
运 用 陶行 知 创 造教 育思 想 在 活 动 单设 计 中培 养 学生 的创 造 力①
张 兵 ( 江 苏省如皋初级 中学 江苏如皋 2 2 6 5 0 0 ) 摘 要: 陶行知 先生 的创造教 育思 想对活动单设 计有 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 , 陶行知认 为, 创造是一个 民族生生不 息的活 力, 是一个 民族文化 的精髓 。 他 宣称 : “ 处 处是创造之地 , 天天是 创造之 时 , 人人是 创造之人 ” 。 活动单设计只有从解放 儿童 的创造 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 出发, 才能真正培 养学生的 刨遗 力 。 在体 育教 学中运 用陶行知 的创遗教 育思想在活动单设 计 中注重从 创造 有创遣 力的合作 小组, 设计 富有挑 战 性的 问题 , 把活动单设 计的权 利还 给学生 等三 个方 面培养 学生的 创连 力 , 取得 了较 好的效果 。 关 键词 : 陶行 知 创 造教 育 活 动 单 设 计 培 养 创 造 力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0 8 ( a ) - 0 0 5 0 - 0 2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冠今中学在校生。

)研究对象。

冠今中学在校生。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等方面的文献。

②问卷调查法。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调查冠今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陶行知教育思想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涉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和精神病等9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③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和SPSS 相关知识,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3)实践后结果分析。

本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中加以实践,并进行了前后的对照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因子比较实施前有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和妄想因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课中的运用(1)陶行知教育思想改变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①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捕捉生活中的体育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联系生活学体育,把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例如,接力搬重物、接力爬楼梯等生活化的趣味运动。

②社会化的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我们体育课就应该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来进行教学。

例如,针对“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教授学生快速跑以及一些防身技能。

对学生进行篮球裁判培训,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观察判断能力。

学习一些医护急救知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惨剧发生等。

陶行知体育观运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

陶行知体育观运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

陶行知体育观是 陶行 知教育 思想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 将 学 生 的全面成 长和 良好发展为 目标 , 将健康 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 发点 。在数 十年 的教育实践 中, 他倡 导健康 的生活 , 强调 开展
理论分析 , 学校体 育教学 不仅要 重视学 生体育综 合素质 的教
1 陶行 知 学校 体 育 理 论 基础
师范 , 他以武术 、 军训作为早操 内容 , 形成一套土洋结 合 、 发扬
我国传统武术 的体育教学 。
1 . 2 学校体 育寓 于生 活教 育 陶行 知提 出“ 生活 即教育 、 社 会 即学校 、 教 学做合 一 ” 的思想 , 这也 是他 体育 观 的立足 点。 1 9 2 6年陶行知提出 : “ 生活是教育 的中心” , “ 教育应 当培植生
教学 ・
J I A O X U E ・ T A N S U O
陶行知体 育观 运用于高 职体育教 育的研 究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AO Xi n g - z h i S p o r t s Vi e w i n Hi g h e r
活力 ” , “ 教 法学 法 做 法 合 一 ” , 初步形成 “ 生活教育 ” 的理论体
系“ 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论 的核 心 。他认为生产 劳动 锻炼是发展学校体育增 强学生体质 的重要措施 之一。学 生在 劳动过程中手脑并用 , 脑力和体力 劳动相结合 , 在劳 动中锻炼 学生 的体力 , 增强学生 的体质。因此从 陶行 知的 “ 生活教育 ”
观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 , 健康 第一” 的指导思想 , 以学生的健 康成长和 良好 发展 为根本 目标 , 体 现学校体 育
的人文关怀, 这对 目前高职 院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学 脱离 学生 生活 实际 的弊端 。体育 教学 回归 生活是 新课程 改 革的成 功之 处 ,也是对 陶行 知教育 思想 的继承 与 发展 。 关键 词 : 生活 化 ;体育 教学 ;陶行 知 ;生活 教育
中图 分 类号 : G8 7 0.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7 — 5 X ( 0 1 卜 0 8 0 6 4 1 1 2 1 )0 9 — 3

3 “ 归 生 活 ” — — 体 育 教 回 学 生活 化
《 育 课 程 标 准 》 明确 指 出:“ 重 体 要
生有 许多精辟 的教育 思想 ,生活 教 育理 受教 育者 的终 身 。因此 ,生活 即教育 ,以
论 便是 其 中的重要 内容 。《 体育 课程 标准 》 生 活 来 改 造 生 活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为 了 改 视 从 学 生 的 生 活 经验 和 已有 知 识 中学 习 强调体 育与现 实生 活 的联系 ,提倡 学 习有 造 生 活 都 是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的 主要 体 育 和 理 解 体 育 。 回 归 自然 , 回归 生 ”“
用的体 育 ,体育要 体现 “ 于生 活 、寓 于 内容 。 源
活” 是也 现代 人所倡 导 的体育运 动主 旋律 。
生活 、用于 生活 ”的理 念 。体 育教 学生 活 化符合 体育新 课程 改革 的基本 理念 ,但 是 在教学 实践 中却 出现 了断章取 义 、机械 照
搬、流 于形 式等 问题 ,理解 的偏差 与实 践
无锡 24 1) 1 1 2
摘 要 : 生活 教 育 的理 论 是陶 行 知教 育 思想 的主线 和 重 要基 石 ,与 新课 程 改 革 中所 倡导 的 基本 理 念 也是 一 致 的。 “ 体育 教学 生活 化 ”是 以学 生 的现 实 生活 为课 程源 泉 ,将 体 育教 学与 学生 生活 经验 紧密 结合 ,从 而 改变传 统 体育 教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注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兴趣。

他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源泉,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让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

在学习字母和数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歌曲、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引起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他认为通过动手实践,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授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眼看到科学现象,从而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方法和规则。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人格。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心智健全、品德良好的人。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素养,通过正确的榜样和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友爱精神和集体意识。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通过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效果。

让体育精神在学校德育中大放光彩——浅谈陶行知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践行

让体育精神在学校德育中大放光彩——浅谈陶行知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践行

让体育精神在学校德育中大放光彩——浅谈陶行知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践行【摘要】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特征,对实施学校体育的途径、手段与措施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

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大胆革新,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本文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学校德育渗透的突破口,证明体育精神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这一教学策略为弘扬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体育思想,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添砖加瓦。

【关键词】陶行知体育思想体育教学德育德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凸显出其重要位置。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教师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适应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同时,体育课有着独特的德育优势。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借鉴陶行知体育思想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不断创新,利用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体育游戏、学生课堂中表现、教学评价等多种途径开展德育教育。

一、体育即健康教育,体育精神奠定健康基石。

注重学生“体、劳、育、美、德”五育共举的全面发展;提倡“人生第一是康健”……陶行知体育思想始终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前瞻性。

其体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首要宗旨。

在其教育实践活动中健康第一的理念和思想贯穿其一生。

这与新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课程改革理念完全一致。

陶行知先生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人生第一要事是康健,第二要事是康健,第三要事是康健。

在其《我们的信条》的演讲中,他更是明确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一、关爱尊重每一位孩子,践行“爱的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

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

因此,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

爱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孩子纯净的心灵,与孩子们静心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及时帮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开展主题活动《我的好妈妈》,让孩子们通过回忆妈妈一天的生活,让孩子体会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照料;通过夸妈妈,让孩子能够想办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如: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给妈妈捶捶背,给妈妈唱一首歌,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情等让孩子学会关心妈妈;通过做蛋糕,让孩子亲手为妈妈做一个生日蛋糕,喂妈妈吃蛋糕,再次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在“我的好妈妈”的歌声中,孩子和妈妈共同感受爱的温暖、分享爱的快乐,浓浓的爱意溢满孩子的心间,爱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教育教学情境生活化,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当代中国教育中,学校教育应该将生活更好地融入学校中、融入学习中,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已有经验融入新的教学中,贴近儿童生活,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阶段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之中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易于他们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

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墨
陶 行 知 终 身 教 育 思 想 下 学 生 体 育 意 识 的 培 养
周俊 秀
( 苏 省 丰 县欢 口 中学 , 苏 丰 县 江 江 2 11) 2 7 1
摘 要 : 育 运 动 不 仅 仅 是 年 轻 人 的舞 台 . 不 是 在 校 体 更 学 生 的 专利 。随 着 社 会化 进 程 的加 快 和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日益 明 显 。很 多 学龄 前 儿 童及 广 大 的 中老 年 人 也 加 入 到 体 育健 身 的 行列中来. 并逐 渐 成 为 现 代 社 会 一 道 独特 而 亮丽 的风 景 : 代 现 健 身锻 炼手 段和 方 法极 大丰 富 .大 大 加 速 了锻 炼 个体 化 的进 程 . 级 党委 政 府 非 常 关 注居 民 的余 暇 生 活 , 会 的 快速 发 展 各 社 使 许 多 家庭 拥有 花 样 繁 多的 健 身 器 材 , 家庭 体 育也 更 加 灵 活 多样 . 育 的终 身化 已成 为不 可 阻挡 的潮 流 。 体 关 键 词 : 身 教 育 体 育 意 识 培 养 方 法 终
康 ) 程 标 准 》 在 不 同 的认 识 和 不 同 的 解 读 , 而 使 一 些 基 课 存 因 层 体育 教 师 都感 到对 运 动 技 能 等 的 教 学 无 所适 从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会 出现 一 些 矛盾 。 至 引起 争 议 。 不 管 怎样 , 育 教 也 甚 但 体 师要 从 学 生 终身 锻 炼 的需 要 出 发 , 好 运 动 技 能 的 教 学 , 他 搞 让



家 庭 是 学 生 最 依 赖 的 场 所 , 是 他 们 与 父 母 沟 通 、 流 也 交 最 多 的 地 方 . 生 在 家 的时 间 远 远 多 于 在 学 校 的 时 间 , 校 学 在 学 到 的体 育 知 识 和技 能 不 可 能 全 部 掌 握 和 消 化 . 需 要 课 后 也 的复 习和 锻 炼 。家 庭 环 境 将 直 接 影 响 孩 子 的身 心 健康 . 长 家 对 体 育 健 身 的认 识 和 理 解 也 会 影 响 孩 子 对 体 育 运 动 的态 度 。据 调 查 , 九 成 的 学 生 喜 欢 和 自己 的 父 母 一 起 参 与 体 育 近 锻 炼 。因 此 . 极 向 上 的 家 庭 环 境 对 学 生 终 身 体 育 有 极 大 的 积 促 进 作 用 。在 此 , 议 所 有 的 父 母 多 抽 些 时 间 与 孩 子 一 起 参 建 与 体育 活动 。 2 家长 转 变观 念 , 注孩 子 的健 身 需求 。 . 关 素 质 教 育 实施 了这 么 多年 . 生 的压 力 不 但 没 有 减 轻 , 学 反 而越 来 越 重 。 升 学 的 巨 大 压 力下 , 试 教 育 的 现象 变 得 越 来 在 应 越 明显 , 长的 重 心 始 终 放在 孩 子 的文 化 成 绩 上 , 敢 有 丝 毫 家 不 的松 懈 , 少 有 父 母 真 正 关 心 子女 的身 体 状 况 到 底 如何 , 子 很 孩 的 身体 素 质 也 仅仅 体 现 在 体 育 中考 的 几 个项 目上 面 ,更 鲜 有 家 长 过 问 孩 子体 育 健 身 方 面 的 需 求 。 “ 康 第 一 ” 学 校 教 育 健 是 不 变 的 规 则 , 望 家 长把 孩子 的健 康 需 要 放 在 首 位 , 期 因为 没 有 了健 康 也 就没 有 了一 切 。

坚持育才理念强化特色教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篮球特色活动中的运用

坚持育才理念强化特色教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篮球特色活动中的运用

如 在一 次 篮球 特 色 活动 中 , 涛 涛 小朋 友不 小 i L , 将篮 球 抛 入 了 水池中, 他 惊 奇 地发 现 篮球 没 有沉 入 水 中 , 而是 浮 在水 面 上 。 大 家
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即: 解放儿童的头脑 , 使之能思 ; 解放儿童 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由此我组织了科学活动《 沉和浮》 。在活 的双手 , 使之能干 ; 解放儿童的眼睛 , 使之能看; 解放儿童的嘴 , 使 动中我准备 了木块 、 铁块 、 石头 、 泡沫 、 玻璃珠 、 乒乓球 等材料 , 并
【 才. 智】 【 思维纵 横 】 ຫໍສະໝຸດ 坚持育才理念强化特色教育
— —
陶行 知“ 六大解放” 思想在篮球特色活动 中的运用
江苏 张 家港 ● 王晓 贤 , 虞 潇潇

要: 篮 球 活 动 是我 园的特 色教 育 , 根 据 幼 儿 的年 龄 特 点 , 我 园将 篮 球 活动 游 戏化 , 结 合 篮球 的 运动 特 点 , 以 游戏 的 形
式组 织活动, 形成了系统的特 色教育。 陶行知是我 国实施儿童素质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他提 出了具有代表性的“ 六大解放” 教
育思想, 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 陶行知 ; 六 大解放 ; 篮球特 色
陶行知先生强调把 培养儿童 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 育的突出地位 , 他提 出的“ 六大解放” 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之 能谈 ; 解 放 儿 童 的时 间 , 使 之 能学 习 渴望 的 东 西 ; 解 放 儿 童 的空 设 计了一张记录表 ,要求幼儿通过 自己亲手 实验来找到正确答 间, 使 之 能接 触 大 自然 和 大社 会 。 案, 并记录在表格中, 统计 出哪些东西是沉下去 的, 哪些东西是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爱上体育课,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强身健体、张扬个性的乐园,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给了陈旧的教育机制致命的一击,并留下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教育言论,而且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也颇具价值。

1、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以往的体育课中,体育课堂教学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均由体育教师主宰,抑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自主活动较少,以单纯的传授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只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只管教;学生除了受教以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只管受教。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思想指出“一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应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渗透并执行于体育课堂中,最后受益于学生。

体育教学中,健康是重中之重,体育课程需要围绕学生健康而展开,课程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目标的确定、评价体系的构建都要以健康第一为主线,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在课堂当中教师的指导下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是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即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改变以往的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体育课的第一参与者,所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而“因材施教”。

如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天生素质、身体形态和受教育的影响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尽相同;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

因而体育教师要根据这些个体差异,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制定学习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三是先生必须一面教一面学”,即要求体育
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

通过温故知新,通过从实践汲取经验,通过向学生学习等方法教学相长,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

这不仅能够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到提高,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益处。

2、鼓励自主实践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过程的“灌输式“、”一刀切“做法,致使了许多学生在认识方面是“生搬硬套”、在终身体育方面是“学不致用”等等,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国:“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的目的”;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强调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把教、学、做一体化。

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又为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从事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不再直接给结论,学生不再单纯地“听—看—记—练”,取而代之的应试教育“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紧学生直接经验,敲碎儿童的监狱,解放同学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创造儿童的乐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教师应信奉陶行知先生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论调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应增加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如在某些体育项目教学时,教师可不先行示范和讲解,而让学生先行尝试、思考、讨论、总结,直至得出结论,教师只在必要时才稍加点拨;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编、自创一些体育游戏、健身操、自行组织一些教学活动等,并及时地给予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实践胆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就教师的创造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

而这些都要经过经常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去。

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

又如对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①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橡皮筋用来替代栏板、跳高的横杆;栏架用来投射门、钻障碍等。

②制作简易器材,利用废旧物品为各
种创新游戏提供道具——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制作实心球;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废旧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凳子制作“山羊”等。

③改造场地,提高场地利用价值——缩小排球场地,降低排球网高,使用羽毛球的场地打排球;小足球场,多功能球门;降低篮球架高度,多向篮球筐等。

陶行知先生说:“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力和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学生高度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体育课堂中,由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这就需要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发挥创造性思维思维法对问题认真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并且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它潜在的理论指导作用。

只有深刻认识陶行知教育思想,才能更好的贯彻体育新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