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第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
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需要具备严密组织原则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
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
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
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
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
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
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
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 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 即结合学生实际, 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 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 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 “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一、分层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优越性1.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分层教学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利用差异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而且在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辅导中, 成为某种程度“教”的主体.分层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强化.2.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有针对性地使优秀生“吃饱”、落后生“消化”、中等生“解渴”, 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都自信地参与教学活动, 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因而“中”向“优”靠拢、“差”向“中”迈进则十分自然.分层教学适应学生多极化的差异, 并使处于不同水平或者类别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教学的多重目标的矛盾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即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 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1.层次性和整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其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导学, 分层作业,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佳发展.2.“主动学习”与主体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3.目标原则.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中所采用的任何一种教学措施, 都必须明确地对应某一教学目标, 每个教学目标都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教学措施作保证, 以使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三、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2.教学过程分层.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倾斜度, 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然后逐步放开, 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例如, 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学生由猜想开始通过动手剪、裁、叠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让后进生完成, 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完成, 可巩固知识, 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发现完成, 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 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 敢于面对困难, 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3.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的布置只有层次化, 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对后进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 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 还可以把例题作为作业, 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等生以课后A组练习题为主, 选择性的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组题目.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优等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 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 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4.单元检测分层.分层目标教学还应在单元检测时分层, 依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单元检测题, 如可将一份试卷分必做题和分层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必做, 分层选做题是指一个大题包括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的题目, 各层次学生做相应层次的题目, 这里题目难易虽不同, 但各小题分值相同.单元检测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第一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袁学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山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字:分层递进实践探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为了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六年前我便在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山区学校十分实用。
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其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在山区农村学校,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老师全权负责。
另一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且各班人数达60人以上,每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
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
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1、学生层次化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教师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摸底考试,然后对试卷做详尽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点体会.一、根据学情,划分层次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A 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 组,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层次的划分方法是灵活的.可以由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哪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讲清道理,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也可以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后由教师主观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二、分層授课在同一进度、同一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法,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的调控者.三、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对练习、作业的设置,教师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优秀生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解决“吃不了”或“吃不饱”的问题,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教师可以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完成任务,体会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四、课后作业分层在讲一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如果采取作业要求一刀切的做法,那么A组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C组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分类的课后作业.五、及时反馈,分层评价1.分层考查.考查可以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考查题都设有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A、B 组学生必做的,C组学生选做的;深化题是A组学生必做的,B组学生选做.第二种是考查成绩的标准不同.A组学生70分合格,B组学生60分合格,C组学生40分合格.在考查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2.分层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答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努力拼搏.3.学生的分层是暂时的,也是动态的.教师要注意分析、观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平时表现、学习能力的变化,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树立信心.总之,“分层教学,人人成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各组、各环节的目标具体明确,调动了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者:赵凤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2期第2篇:初中小班化教学数学练习分层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教学机会.要提高小班化教学效果,除了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外,练习有效性的探究也不容忽视.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一、学生分层,确定分层练习的对象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分为A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分为B组,优秀生分为C组.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获悉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二、练习分层,提高成效分层练习的特点:(1)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2)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适合B组学生.(3)开放性的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C组学生.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练习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出独立型分层练习和合作型分层练习.1.独立型分层练习.(1)按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在讲“因式分解”后,我设计如下练习:A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3ax2-3ay4;-2xy-x2-y2;3ax2+6axy+3ay2.B组: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a2+3ab+2b2;a2+b2+c2+2ab+2bc+2ac.C组: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C组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练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2)同一题目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3)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合作型分层练习.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分层练习时,教师应安排一些合作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型的练习一般分为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和互补型的合作练习.(1)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由一些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来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互补型的合作练习.所谓“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思维能力较强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后,我布置如下练习: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次练习有的学生找了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练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练习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 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做到举一反三.总之,设计好分层练习,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让我们树立新的练习设计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完成的练习,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提高,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作者:邓法珍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1期。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法”论文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法”论文【摘要】各层次学生要进行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以使每一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这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所必须. 在作业环节,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各组都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要求.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教学富有弹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法;探索体验学习过程;量力练习;双向反馈为使班里小学部分知识摸底考试不及格的百分之七十四的学生学有所得,我尝试了“低起点,分层次教学法”. 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的周期,较好地解决了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之间的矛盾,使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 我所上课的两个班,是抽出两个实验班以后组成的两个普通班,三年后的中考均分99.5分(满分120分),超全市均分2.5分,优分率72%,及格率94%,各项教学指标都在年级普通班之首,获学校最高奖励 . 我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分层次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在老师心里把班里学生分为A、B、C三大组,有较浓厚学习数学兴趣、基础较好的认定为C组;愿意听讲,能完成作业,有部分知识断链的认定为B组;有大面积知识断链与破网,失去学习信心的认定为A组. 每组里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编号,最弱的为1号.二、课前的问题设计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回顾中,设计B组、A组学生都能做的基础问题. 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例5解方程■ = ■”的课前回顾,要求同学们“解方程2(5y - 1)= 5”,学生纷纷举手上黑板板演. B组生1、A组生1分别板演以便查漏. B组生1口述解题思路:我想把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 = b(a ≠ 0),步骤是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系数化为1得x = ■. 不仅缩小“认知前提能力差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还使例题难度降低,台阶密集坡度小. A组生1再模仿讲一遍.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索新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探索学习基础知识,采用A,B组学生回答、C组学生补充的方式.“例5解方程■ = ■”的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两种去分母方法的分析上. 通过以下问题串展开:1. 师:“例5 解方程■ = ■比解方程2(5y - 1)= 5复杂在哪?” 问题有适度探索性,重在知识的发生过程,老师的手势把学生无意观察引向有目的思考.2. 师:“用什么方法…化去分母‟?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一下. ”问题可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求知欲,使思维定向.请C组生2、B组生2上黑板板演讲解化去分母的方法. B组生2指着板书回答:原方程变形为6(5y - 1)= 3 × 5. 根据“比例里,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化去分母,相当于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18得到. 我及时表扬:很好,你的小学知识掌握得不错. C组生2指着板书说:6 × ■ = ■ × 6,即2(5y - 1)= 5,符合等式性质,左边乘以6,约分3后得2. 右边也乘以6约分后得5.3. 师:“哪种化去分母的方法比较简便?”C组生3回答:可见,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即得2(5y - 1)= 5最简便,这一步叫“去分母”. (他接着在C组生2板演下面,用红粉笔画一个“?菁”,并在例5下面写“解:去分母得”,以下解方程的步骤同前节课学的步骤)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着多数学生的思路,稍加点拨,很快使学生信服并接受“去分母”的方法.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一例多解,寻求最佳解法是例题分层教学的好方法. 及时引导C组学生比较解法的优劣,充分发挥C组学生补充完善小结的作用,使各层次学生处于积极参与之中,感到学无止境,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老师适时从思维一般方法上加以补充小结,使学生在思想、方法上得到熏陶.四、教学过程重在探索体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充分探索体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其形成发展性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解法步骤就成为学习思路的自然归纳.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整理,不仅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 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的回答清晰呈现,目标是使A组学生学会模仿解方程,尝到成功的喜悦,而C组要掌握解题规律. 最后,教师规范地展示解题的正确方法,起到分散难点、强化算法的作用. 问题的设计,力争台阶密集,坡度小,照顾到各层面的学生.五、再一次讨论、纠错、讲明原因就要回到小组里落实要求会的同学帮助A组学生解答例5,并及时复习对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在学生自己艰苦探究的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创造性学习能力与发展性学习能力. 建立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焕发和个性获得适度释放的教育环境,比老师强调好得多.六、巩固练习量学生能力而备各层次学生要进行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以使每一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这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所必须. 在作业环节,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各组都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要求.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教学富有弹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七、教学注意事项1. 老师要以爱动其心.老师以爱动其心,平等的尊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 应避免由于学生自尊心受挫,学习积极性受损,甚至A组学生“破罐子破摔”现象的发生,保证教学环节的和谐流畅.2. 在练习、讲评、小结等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双向反馈”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学生的练习中,发现的错误应及时补救,达到“以新带旧,查漏补缺”的目的,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摘要】分层教学是素质教学过程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探索,是针对学生差异的实际实施同班教学,分层发展、分层达标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分层因材施教层次性常言道:人有高矮,手指有长短。
同样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学生的思维反应也有快慢,学习成绩也有优、良、中、差。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上好一节课,这是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
在这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备课中分层“军队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不上无准备之课”,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备课,不能简单的根据教材备课而备课,要做到既是备教材,又是备学生、备教法,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备课,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毕竟每个教师非本科生也是大专毕业生,这样的文化程度,面对的是初中生,面对的是初中教材,初中的内容有何难,但是要做到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心的听课、都能学到他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就要下一定的功夫。
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每一个学生此时的反应及态度,若此时学生有疑问出现,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对待,怎样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明白。
对于农村的学校、农村的学生有时还得备本地语言来讲解以便更容易接受。
不但如此,教师本身也要备,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使课堂不出现尴尬的场面,又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
二、教学内容分层在一个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面广,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好,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策略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研究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可以实现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因此,它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分层建组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
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研究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等进行了解,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学生的座位。
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同时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并要求逐层辅导与练作业的检查,这样可相互提高。
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的研究。
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分层质疑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摘要】分层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和大纲要求实际,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在分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对分层教学的意义、原则及其基本途径进行了一些基本探讨,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授课,分类指导1.分层教学的意义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阻碍、压制了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有部分的同学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
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向每一个班集体以刻板单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学生则以个性不一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于是,在传授能力和接受知识双方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使优生得不到发展而差生跟不上进度。
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势必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教师应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分层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层教学的原则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运作的一种模式,其核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手段,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根据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3.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3.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一方面,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无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氛围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课堂互动较少,使得课堂氛围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定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练习过于应试化。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往往以考试题型为主,侧重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
(1)概念教学过于表面化。
部分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仅停留于文字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背后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之间的联系未得到充分揭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孤立、片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探究。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
单式复教分层递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
我于年下半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一、、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
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
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
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二、实施教学分层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
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篇一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
我国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
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教学目标一致性。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
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而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分层建组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然后将学生分成好、中、学困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名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 当然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在班级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要让每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样做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同时要树立好学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我们也要时刻了解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都能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并能共同奋发进取.二、分层备课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 我们一般把形象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设为第一个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把抽象理解性知识内容设为第二个梯级,让b组学生真正吃得好;知识拓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能够吃得饱. 例如:因式分解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由实例引出因式分解的定义与方法,举出正、反例反复理解练习;(2)方法的应用,充分理解“因式分解其过程正好与整式乘法相反”,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3)方法的拓展,从因式分解的练习过程中发现总结一般规律:有公因式的,先提取后又符合公式的再用公式,项数较多的多项式可以分组进行(分组的方法新教材不做要求). 再如: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出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展,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学数学,而且能学好数学,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潜能,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分层教学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再给予适当的引导. 而对b,c层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我们要以放为主,突出教师的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四、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 对学困生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新课标约束. 对中、学困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例如在讲评练习卷时,可让几个优等生组成一组,针对较少的错误直接讲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这样既精练,又不含糊;对中等层次组的学生,注重学生自己的订正与反思,并在学生一一订正之后指导复查;对学困层次组的学生,可组合后再给予必要的知识点分析,理清分析过程,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巩固好每一节的内容.五、分层作业作业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作业应该分层次设计,题型应由易到难形成梯度. c组只做基础作业;b组以基础作业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使每名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业批改时,对c层的学生尽可能采用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法处理.总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生,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更加有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论文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起点和学习能力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因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出现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意义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
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解决传统集体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学习差异大、学习兴趣不同等问题。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原则1.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
2.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高难度的学习目标,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分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综合运用、辩证思考等能力训练,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高难度的学习目标,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2.分层分组。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小组。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论(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分层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
笔者在此对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合理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
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
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二、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 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内容中,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c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选择,能模仿,让他们找
到兴趣与信心;b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乐趣,增加信心、恒心;a 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数学课堂上要做到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
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
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 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 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
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
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分层测试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
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