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炮制与应用
地黄炮制工艺
地黄炮制工艺
地黄炮制工艺
简介
•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炮制是地黄加工的一种工艺,通过特定的处理过程,提高地黄的药效。
目的
•改变地黄的质地和化学成分,增强药效。
•减少地黄的毒性。
主要步骤
1.清洗:将采摘好的地黄用清水漂洗,去除杂质和土壤。
2.晾晒:将洗净的地黄晾晒至半干状态,以去除多余水分。
3.烹制:将晾晒好的地黄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为小
火慢炖。
4.搅拌:持续搅拌地黄,避免黏连,直至炖制时间结束。
5.烘干:将炖制好的地黄晾至干燥,以增加储存期限。
炮制后的效果
•地黄的质地更加柔软,易于煎煮。
•地黄的药效得到提升,滋阴补血效果更明显。
•地黄的毒性减弱,使用更加安全。
注意事项
•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避免烘烤过度,影响药效。
•地黄存放时要避免受潮和暴晒,以免影响炮制效果。
•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总结
地黄炮制工艺是提升地黄药效、减少毒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清洗、晾晒、烹制、搅拌和烘干等步骤,地黄的质地得到改善,药效得到提高。
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的遵守,能够保证地黄的品质和安全性。
了
解地黄炮制工艺对于中药材的炮制过程和中药制药工作者来说,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药炮制技术之蒸法—地黄
地黄一般在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此时药效最佳。
储存方法
地黄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以防发霉变质。
2023
PART 04
地黄的蒸法炮制工艺
REPORTING
炮制前的准备
选材
选择质地坚实、无病虫害 的地黄,去掉须根和泥沙 ,清洗干净。
切片
将清洗干净的地黄切成适 当大小的片状,以便蒸制 时更好地受热。
3
炮制地黄的现代药理作用及机制
进一步探究蒸法炮制地黄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发 掘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炮制工艺不规范
加强行业监管,制定炮制规范和标准,确保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药效成分检测方法不统一
建立和完善药效成分检测方法,实现产品的 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炮制前后药效对比研究不足
2023
中药炮制技术之蒸法 —地黄
REPORTING
2023
目录
• 中药炮制技术概述 • 蒸法炮制技术 • 地黄的药性与应用 • 地黄的蒸法炮制工艺 • 蒸法炮制的质量标准与检测 • 蒸法炮制地黄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2023
PART 01
中药炮制技术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制、制剂、贮藏及运输等需求,对中药材进行净制、切制、炮炙处理的过程 。
。
颜色
蒸制后的地黄颜色应呈现深棕 色或黄棕色,色泽均匀,无焦 黑或过浅的现象。
气味
蒸制后的地黄应具有独特的药 香味,无焦味、霉味或其他不 良气味。
质地
蒸制后的地黄质地应柔软,不 易折断,无硬块或杂质。
蒸法炮制的检测方法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又称女贞子、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有滋阴清热、益肾生津、补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阴虚火旺、盗汗等症状。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三种:鲜用、炙用和煅烧用。
1. 鲜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新鲜采摘的生地黄搓洗净,去杂质,晾干。
然后将鲜生地黄置于容器内研磨、捣碎成泥状,或切成薄片备用。
如果需要使用鲜生地黄的汁液,可以将生地黄切碎后挤取汁液。
鲜用生地黄力度充足,能够保留更多的药效成分,但需要相应的注意保存时间,防止变质。
2. 炙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取干燥的生地黄,将其放入炙炉内进行炙烤。
一般要炙至生地黄的外表呈现红棕色,内部仍然保持浅黄色。
炙用生地黄炮制后,功效更加温和,适用于阴虚阳亢、虚热症状。
3. 煅烧用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将生地黄放入炉内进行煅烧,要控制好温度,以免过度烤焦。
煅烧后的生地黄呈黑色或黑褐色,质地更加坚硬。
煅烧用生地黄具有较强的滋阴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阴亏火旺的症状。
标准的生地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外观:色泽鲜艳,无虫蛀、霉斑、霉层和异物。
2. 气味:具有特有的药香,不应有异常或有味。
3. 性状:形状自然,无碎片、杂质,感觉厚重。
4. 汤液:煎煮后的汤液呈棕红色,饮服时无异常或有异味。
此外,应注意以下事项:1. 存储:生地黄宜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异味。
2. 食用禁忌:生地黄属于滋阴补火的药物,阴虚火旺者慎用。
孕妇禁用。
总之,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炮制后,能发挥出更好的药效,适应于不同的症状治疗。
在选购生地黄时,要注意外观、气味和汤液等特点,并注意存储和食用禁忌。
地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地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地黄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血、调经止带等功效。
而地黄炮制后,其药效更为突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地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一、地黄炮制方法
1.炒制法:将地黄洗净,晾干后,放入炒锅中炒制,炒至表面微黄,内部呈红色,有香气散发出来即可。
2.煨制法:将地黄洗净,晾干后,放入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煨至地黄变软,表面微黄,内部呈红色,有香气散发出来即可。
3.烘制法:将地黄洗净,晾干后,放入烘箱中,烘至表面微黄,内部呈红色,有香气散发出来即可。
二、地黄炮制标准
1.外观:地黄炮制后,应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表面微黄,无霉斑、虫眼、杂质等。
2.气味:地黄炮制后,应有香气散发出来,无异味。
3.质地:地黄炮制后,应质地坚硬,不易碎裂。
4.含水量:地黄炮制后,含水量应控制在10%以下。
5.药效:地黄炮制后,应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血、调经止带等功效。
总之,地黄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炮制后的地黄不仅具有更好的药效,而且更易于保存和使用。
因此,在炮制地黄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
九蒸九晒地黄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九蒸九晒地黄的做法和注意事项X九蒸九晒地黄,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蒸和晒呢?这就是“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中经常见到的,地黄、当归、附子等药材通常都是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药效,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阴虚、血虚和运化不健的人,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概述:加黄酒蒸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苦寒之性,增强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
加砂仁则补而不腻,能借助砂仁的辛温香窜之性。
解熟地的腻性。
清代《本草从新》“地黄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皮、菊花心者良。
”熟地的标准:黑如漆、亮如油、甜如饴。
制作过程清洗干净,拌黄酒,加10%的黄酒与净生地黄拌匀,并闷润至酒吸尽。
第一次蒸制,晒干,第一次蒸至地黄中央发虚为度(蒸制过程收集熟地汁),取出晒至外皮微干,然后将地黄拌入熟地汁和适量黄酒,并闷润至吸尽。
按第一次蒸制、晒干方法,再蒸再晒至外皮微干,再拌入熟地汁、适量黄酒,如此反复蒸晒八次。
第二次至第八次蒸制需使用黄酒约70%用量。
第九次蒸制,晒干:最后将剩余(约20%用量)黄酒及砂仁粉一起拌入,蒸至内外漆黑,味酸甜无苦味为度。
将蒸制合格的熟地手握成团,晒至八成干。
注意事项:1.蒸制操作烘药期间需用手揉搓药材,以使药材与熟地汁,黄酒,砂仁粉充分混合。
2.操作过程中切忌熟地黄不能接触生水,包括直接接触药材的容器、工具、设施以及操作者的手。
操作者需洗净手并干燥后,才能接触、揉搓药材,否则成品易发霉。
3.每次蒸制时间需严格控制,以防止药材蒸过失味。
4.蒸制容器应有效密封,以防止辅料黄酒、砂仁气味散失。
禁忌:1、熟地性滋腻,不宜多食,过量有碍消化;2、伤寒者不宜用,熟地为补药,伤寒之病宜疏散不宜滋补;3、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或少服,或与山楂、山药等配合服用;。
炮制论文
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滋阴补血作用的比较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
1.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炮制方法:⑴取鲜地黄,除去杂质,洗净出去须根。
用时切厚片(2~4cm)⑵生大黄炭:取生地黄,大小分开,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鼓起,表面黑色,断面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2.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炮制方法:⑴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至黄酒完全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50kg。
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⑵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置木甄、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
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⑶砂仁制熟地黄:取净生地黄,加入黄酒,砂仁粉拌匀,装铜罐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密闭,以武火加热,隔水炖约48h,至内外漆黑,发空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
每生地黄100kg,用黄酒30~50kg,砂仁粉1kg。
⑷熟地黄炭:取熟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用于养血止血。
传统认为,蒸制后可使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兼补转为滋补阴血;酒制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更利于补血,使地黄补而不腻[16]。
由于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其功效多用于止血,故在此不加以讨论.临床根据其不同的功效,分别用于不同的病证。
历代本草对此均有记载,陈藏器云:“本草云干地黄,《神农本草经》不言生干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各别,蒸干即温补,生干则平宣,当依次用之。
”(《本草拾遗》);张洁古:“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
熟地的制作方法
熟地的制作方法什么是熟地?熟地,学名炮制地黄,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是地黄的加工品,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使地黄具有更好的药性和药效。
熟地常用于调理血液和滋补肝肾,对于一些肝肾虚弱的患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熟地的制作方法熟地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制作熟地的主要材料是鲜地黄,其采收季节一般在秋季,可选择完全成熟而且没有病害的地黄进行加工。
材料准备好后,可以开始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
2. 清洗和切片将准备好的鲜地黄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并且切成适当大小的薄片。
清洗过程可以使用清水进行,可以反复清洗几次,确保材料的干净。
3. 炮制炮制是熟地的关键步骤,通过炮制可以提高地黄的药性和功效。
具体的炮制方法为:•先将切好的鲜地黄加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生姜汁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炖煮。
•炖煮的时间一般需要3-4小时,期间需要不断搅拌,以防止煮焦。
•直到炖煮的过程中地黄的颜色逐渐变深,汤液变为红色,有香气散发出来,说明炮制完成。
4. 晾晒和储存炮制完成后的熟地需要晾晒和储存,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具体步骤如下:•将炮制好的熟地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到完全干燥。
•干燥后的熟地可放入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防止潮湿和霉变。
注意事项在制作熟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材料的选择要慎重,选择完全成熟而且没有病害的地黄进行加工。
•清洗过程要彻底,确保材料的干净。
•在炖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止煮焦。
•干燥和储存的环境要干燥通风,防止潮湿和霉变。
总结熟地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料,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制作而成,具有调理血液和滋补肝肾的功效。
制作熟地的过程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清洗,炖煮过程需要耐心和不断搅拌,制作完成后需要晾晒和储存。
只有正确进行制作和储存,才能保证熟地的药性和药效。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炮制方法生地黄是一种药材,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炮制,可以提高生地黄的药效,并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地黄炮制方法:1.生地黄炙制法:•将新鲜的生地黄用微火烘炙至皮肉干枯,内部呈暗红色。
•炙制后的生地黄较之生品干燥,呈红褐色,质地黏滞。
2.生地黄炒制法:•将新鲜的生地黄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炒制,直到变为枯黄色。
•炒制后的生地黄质地较干燥,呈红褐色。
3.生地黄水炖法:•将生地黄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1~2小时,直到水变为红色。
•炖制后的生地黄质地较软糯,呈棕红色。
功能主治生地黄属于中药材,具有多种药效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生地黄的主要功能主治:1.补肝肾: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藏精,生地黄能够滋补肝肾,强壮体内的肝肾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2.清热解毒:生地黄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地黄味甘,性凉,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引起的炎症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3.滋阴润燥:生地黄能够滋阴润燥。
中医认为生地黄味甘,性凉,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因阴虚引起的口渴、烦躁、病后恢复期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养血生肌:生地黄对于血虚和肌肤不足有滋养作用。
中医认为生地黄能够养血生肌,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等问题。
5.降低血糖:生地黄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生地黄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辅助降血糖的药物之一。
总的来说,生地黄具有补肝肾、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养血生肌和降低血糖的功效。
在中医中,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以上是关于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通过炮制,可以提高生地黄的药效,使其更加适合特定的应用。
在使用生地黄时,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以充分发挥其药效并确保安全使用。
熟地的炮制方法
熟地的炮制方法熟地,又称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其炮制方法对于发挥其药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熟地的炮制方法,包括材料准备、炮制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一、熟地的材料准备熟地的原料是生地,因此在炮制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生地。
生地的选材要求是:具有完整、块大、质地肥厚均匀、颜色鲜艳。
避免选择带有霉点、虫蛀等质量问题的生地。
二、熟地的炮制步骤1. 清洗:将选好的生地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以便去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确保无泥沙和杂质。
2. 煮制:将清洗好的生地放入炖锅中,添加适量的水,使其能够充分浸泡。
然后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煮制2小时左右。
期间需时不时搅拌,以防止熟地粘连锅底。
3. 捞出:煮制好的生地,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浅红色,并具有甜香气味。
然后用铲子将熟地从炖锅中捞出。
4. 晾晒:将捞出的熟地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以防潮和霉变。
晾干后,可以用手轻轻压碎,使其成为呈现韧性的片状。
三、熟地炮制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掌握:在煮制熟地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掌握。
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以免烧焦或过熟。
2. 水量控制:煮制时需适量添加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水量过多会导致熟地水分蒸发不易,影响干燥效果;水量过少则容易煮焦。
3. 搅拌均匀:在煮制过程中,需时不时地搅拌,以防止熟地粘连锅底,影响熟化效果。
4. 防止霉变:炮制后的熟地需晾晒至干燥,才能储存。
在晾晒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和防止霉变。
5. 储存保管:将晾晒好的熟地放入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存放的环境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炮制出质量优良的熟地。
熟地在中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补血、滋阴、养肝等方面。
因此,熟地的炮制方法对于保证其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良好的炮制工艺可以改善熟地的性状和药效,并且增加其稳定性和储存性能。
总结起来,熟地的炮制方法包括材料准备、煮制、捞出、晾晒和储存等步骤。
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摘要】熟地黄是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上品,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将熟地黄用药能达到补精化气,补血养脾的功效,但其炮制方法不同则性味和功效亦不同,历年来关于熟地黄炮制方法及疗效的记载很多,本文就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熟地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38-02地黄在国内外各地均有栽培,其根茎能够制备中药制剂而用于临床疾病治疗,根据入药有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的区别,多年研究证实,地黄的炮制的方法不同,其性味和功效也会有变化。
鲜地黄以其凉血止血、清热生津而用于临床,鲜地黄加工焙干后性味改变,作用变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干地黄蒸制后性味也改变,功效也变为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本文总结历代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及应用的变革,就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熟地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熟地黄的炮制方法1.1 地黄蒸制法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记载了蒸制法加工地黄,是记载此方法的最早材料。
《刘涓子鬼遗方》中“切,蒸焙”是南齐的记载,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也记载了这种方法,其制备要重蒸三到五遍,甚至有记载“古法九遍止”,蒸到汁尽颜色发黑即达要求[1]。
宋代应用这种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炮制品的质量要达到“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的标准,此标准一直沿用到现在。
1.2 酒制熟地黄梁代《本草经集注》有关于酒制法的记载:“得清酒良”,采用的是酒浸法。
在南北朝仍然是用蒸制法炮制熟地黄,但是开始用酒作为拌蒸的辅料。
唐代时已经采用了酒浸制法。
在宋代记载“蒸九遍用酒制造”的方法和“洒酒,九蒸九曝而后焙干”的方法,还有应用酒洗法[2]。
明清时期用的也是酒九蒸炮制法,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酒火炖法,酒蒸方法和酒炖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1.3 酒与砂仁制熟地黄明代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酒与砂仁制熟地黄的方法,就是把砂仁放于酒中蒸制,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又出现多种方法:砂仁、茯苓和酒煮制法,砂仁炒制法,砂仁与茯苓炮制法等。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也叫何首乌。
以下是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标准:
炮制方法:
1. 选择新鲜生地黄,洗净杂质。
2. 入锅蒸热,取出晾凉。
3. 晾凉后切成薄片,和适量的黄酒混合搅拌均匀。
4. 白天晾晒,晚上收回酒液。
5. 将酒液煮开后,将晾晒的生地黄片逐渐加入煮沸的酒液中,同时煮沸拌匀,煮沸30分钟。
6. 将煮沸过的生地黄片捞出,放入烧红的炉中,烘干至微黄色,呈弹性。
标准:
1. 外观:色泽黑褐,呈颗粒状,味苦。
2. 气味:气特异,无臭。
3. 性味:甘,苦,凉。
4. 鉴别:应无杂质,无异味。
5. 含有有效成分:主要含有大黄酮类、大黄酸类、大黄素、大黄素-3-O-glucoside。
以上是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标准,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要求进行操作。
注意在炮制过程中保持卫生,避免受到水分或异味的污染。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养肝肾、补益精血的功效。
下面是生地黄的常见炮制方法与标准:
1. 生地黄:鲜地黄根茎,除去杂质,晒干。
2. 蒸制生地黄:将生地黄用清水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蒸锅
蒸煮20-30分钟,取出晾凉后晒干。
3. 蒸炒生地黄:将生地黄用清水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炒锅
中炒熟至微黄色,取出晾凉后晒干。
4. 沙炒生地黄:将生地黄用清水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碗中
加入适量的细砂糖和一点食盐搅拌均匀,放入炒锅中炒熟至黄色。
生地黄的标准炮制方法根据习惯地区略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 中国药典标准:即将鲜地黄根茎除去杂质,切成薄片,晒至内外皮完全干燥。
2. 民间标准:将鲜地黄根茎晒至不粘手,不湿润,不硬,不软,不见泥沙即可。
3. 地区标准:不同地区对于生地黄的标准也有差异,如有的地区要求炮制后的生地黄片呈淡黄色,有的地区要求有黄色的斑
点等。
需要注意的是,炮制时应防止霉变、虫蛀和异味的产生,保证生地黄的质量和药效。
同时,炮制后的生地黄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生地黄的炮制和功能主治
生地黄的炮制和功能主治炮制方法1.鲜用法–选择鲜嫩的生地黄根茎,去除杂质,洗净。
–将生地黄切成片状或细丝状。
–可直接使用或晾干备用。
2.炙用法–将鲜生地黄根茎晒干,并剁碎。
–将剁碎的生地黄放入炙器中,用文火炙烤。
–炙制后的生地黄呈红色。
3.清炖用法–将生地黄根茎洗净,切成大块。
–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炖盅中。
–加入其他药材或食材,根据需要搭配。
–慢火慢炖数小时,直至生地黄完全熟烂。
功能主治生地黄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滋阴补血: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血热、阴血不足等症状。
2.润肺止咳:生地黄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咳嗽痰多等症状。
3.养肝明目:生地黄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养肝明目,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4.补肾益精:生地黄对于肾虚所致的精力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5.抗炎消肿:生地黄中含有多种抗炎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引起的肿胀、疼痛等问题。
6.降压降脂:生地黄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延缓衰老:生地黄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人体细胞的衰老过程。
8.提高免疫力:生地黄中含有多种提高免疫力的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注意事项在使用生地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体质虚弱者应避免过量使用。
2.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生地黄有一定的滋阴作用,但不适用于湿重、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等情况。
4.在使用生地黄时,应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遵循中医医师的建议。
5.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头晕、头重、口干等,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之,生地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肺止咳、养肝明目等多种功效。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指导,以避免不适反应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明·陈嘉漠云:“江浙壤地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
”怀庆府即今河南省武陟、济源、原阳、修武、温县一带。
为适应临床所需,历代对地黄的炮制方法很多。
例如:酒熟地,干生地、熟地、焦生地、焦熟地、鲜生地、生地炭、姜汁制、砂仁制,量便拌制、醋制、盐水制、蜜水制、黄连制、红花制、蛤粉拌,黄酒砂仁制、黄酒砂仁陈皮制,白酒砂仁生姜制等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各炮制专著中。
本文就其炮制历史沿革,传统及现代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地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
主治折跌绝沥伤中,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优良。
”后《名医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其性大寒,其熟乃后人复蒸晒者。
”使炮制品有生熟之分。
随着中医学发展,简单的炮制品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于是到汉代《金匮要略》中就出现了蒸制取汁的记载。
后到南北朝,辅料炮制和蒸制又进一步扩大了地黄的医疗范围,《雷公炮炙论》记载:“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就是一例。
唐朝《备急千金方》也提出了复蒸:“晴日早蒸之,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制盖之,明朝又蒸,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
”宋《史载之方》也有“洒酒九蒸九暴”的记载。
明清两代地黄的炮制辅料已由单纯的酒发展到姜、醋、盐、人乳、药汁、固体药物等,使地黄炮制得到空前的发展。
解放后,随着各省市对炮制经验的整理和交流,陆续制定了一些炮制规范。
《药典》中收载了生地黄、酒熟地黄、蒸熟地黄三个品种。
而其它诸如姜汁制、盐制、醋制等因临床价值不大而被收录。
二炮制方法及应用1、鲜生地。
有两种制法,其一是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捞出,切段1-1.5cm长;其二是取净鲜生地,捣烂榨取汁。
此两种方法都做临时配方用。
李时珍称鲜生地“其性大寒,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为了发挥生地黄的最佳疗效,需要对其进行炮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一、生地黄的炮制方法生地黄的炮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鲜地黄的选用: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等问题的地黄进行炮制。
2. 清洗处理:将选好的鲜地黄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将泥沙洗净。
3. 切片或整株炮制:切片炮制适用于使用量较小的情况,将清洗好的地黄切成厚度约0.2-0.3cm的片状;整株炮制适用于使用量较大的情况,将清洗好的地黄整株使用。
4. 炮制处理:将切好片或整株的地黄放入炮制容器中。
首先加入适量的生姜汁,然后加入纯净水,使地黄片淹没。
用木质锤轻轻拍打地黄片,促使水分渗透;然后,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5. 煮制过程:将炮制容器放在火上,用中小火煮沸,保持煮沸状态约20分钟。
期间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水分,并定期搅拌。
6. 炮制完成:煮沸20分钟后,将炮制容器从火上取下,将地黄片捞出,放置在垫有吸水纸的浅盘中,晾干并风干。
二、生地黄的炮制标准生地黄的炮制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 鲜地黄的选用:选择无病虫害、霉变、腐烂等问题的优质鲜地黄作为原料。
2. 切片或整株炮制:切片的厚度应均匀,一般为0.2-0.3cm;整株的选择畸形较少,颜色均匀,无折断。
3. 炮制时长:炮制时间约为20分钟,不得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导致药性减弱,过短则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4. 炮制条件:炮制容器应选用无铁锈、无异味的材质,远离异味和灰尘等污染源。
5. 炮制后的颜色和质地:炮制后的地黄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质地应硬脆。
6. 水分含量:炮制后的地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2%-14%,不得超过15%。
生地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炮制过程十分关键。
通过选用良好的鲜地黄原料,并按照标准的炮制方法进行处理,可以保证生地黄的质量和疗效。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与标准生地黄,学名为Rehmannia glutinosa,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常用于滋补肝肾、补血益精、清热解毒等方面。
生地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保健功效。
炮制方法对于提高药材的药效和减少毒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可以分为晒制、熟制和加工制三种不同的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炮制方法和标准。
1. 晒制:晒制是将生地黄晒至充分晾干,过程中注意防潮和阳光直射。
晒制的目的是去除生地黄体内的水分,便于储存和防止霉变。
晒制后的生地黄外观呈现黑棕色,质地坚韧,表面有光泽。
2. 熟制:熟制是将晒制后的生地黄进行加热处理,通常使用蒸汽煮沸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晒制的生地黄放入蒸锅,加水至浸没药材,然后用旺火蒸煮30分钟至1小时,取出晾凉。
重复蒸煮3次,以使药材彻底熟透。
熟制后的生地黄质地更加韧性,颜色由黑棕转变为红棕或深红色。
3. 加工制:加工制是针对特定药用要求对熟制后的生地黄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制可以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以下不同的方法:- 针割:将熟制的生地黄切割成长度约1-2厘米的段状,主要用于煎剂和煮汤。
- 破碎:将熟制的生地黄加工为大小均匀的碎片,以便于冲剂。
- 炙制:将熟制的生地黄用文火炙烤,一面炙至表面呈焦黄色,然后翻面继续炙烤,目的是增加药材的温补性能。
- 选种:将熟制的生地黄按照质地和大小进行挑选,去除不良品。
标准:对于生地黄的炮制,有以下两个国家标准可供参考:1.《生地黄》(GB 2760-2014):该标准规定了生地黄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性状、含水量、总灰分、总黄酮含量等。
按照该标准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生地黄的质量符合要求。
2.《中药炮制一般操作规范》(WS3-B-2976-2019):该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包括加工制、熟制、晒制等。
按照该标准进行炮制操作,可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总之,生地黄的炮制方法对于提高药材的药效和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地黄的炮制方法
地黄的炮制方法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地黄的炮制方法吧!鲜地黄【炮制】用时取鲜原药,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状】呈纺锤形或条形,长8~24cm,直径2~9cm。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
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炮制】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性状】多为扁圆形的厚片,直径2~7cm。
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
切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微有光泽,具粘性。
质较软而韧。
气微,味微甜。
【性味】甘,寒【归经】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黄炭滋阴止血。
用于各种出血症。
生地黄炭【炮制】取生地黄,炒至浓烟上冒,表面鼓起而呈炭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质松脆。
略具焦气,味微苦。
【性味】甘、苦、微涩,凉。
【归经】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
熟地黄【炮制】取以水润软的生地黄,置适宜容器内,蒸约6~8小时,焖过夜,至内外均滋润黑色时,取出,晾至七八成干,干燥。
【性状】全体滋润黑色,具光泽。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粘性强。
味甜。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炭补血止血。
用于冲任虚损,崩漏。
熟地的功效作用与泡制方法
熟地的功效作用与泡制方法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因为是一种中药材,而且它的补血滋阴的效果不错,也还有其它的功效作用。
以下是小编推荐熟地的功效作用知识,欢迎阅读!熟地的功效作用补肾对于补肾,熟地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
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
强心利尿熟地具有强心利尿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心脏衰弱者而言,使用熟地能够起到强心的作用。
如配合木通则利尿作用加强。
抗衰老经研究发现,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胞过早的老化,加强细胞的运作能力,能使人延缓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药物之一。
降低高血压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
骨髓造血通过将熟地黄水煎剂,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连续10日,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养血补虚熟地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
增强免疫力经过中医论证,常使用熟地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具有不错的强身健体之效。
肝肾阴虚诸证熟地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
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
能够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
调节体内异常激素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予熟地黄水煎剂3ml(70%浓度)灌胃,共6日,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血浆T3、甲状腺素(T4)及醛固酮(AD)浓度有显著改善,即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说明熟地黄不仅能改善阴虚症状,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的炮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0-08-10T16:21:19.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孙永生
[导读]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
主治折跌绝沥伤中,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优良。
”
孙永生(黑龙江省宾县中医院黑龙江宾县 150400)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347-02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明·陈嘉漠云:“江浙壤地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
”怀庆府即今河南省武陟、济源、原阳、修武、温县一带。
为适应临床所需,历代对地黄的炮制方法很多。
例如:酒熟地,干生地、熟地、焦生地、焦熟地、鲜生地、生地炭、姜汁制、砂仁制,量便拌制、醋制、盐水制、蜜水制、黄连制、红花制、蛤粉拌,黄酒砂仁制、黄酒砂仁陈皮制,白酒砂仁生姜制等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各炮制专著中。
本文就其炮制历史沿革,传统及现代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地黄炮制的历史沿革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
主治折跌绝沥伤中,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优良。
”后《名医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其性大寒,其熟乃后人复蒸晒者。
”使炮制品有生熟之分。
随着中医学发展,简单的炮制品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于是到汉代《金匮要略》中就出现了蒸制取汁的记载。
后到南北朝,辅料炮制和蒸制又进一步扩大了地黄的医疗范围,《雷公炮炙论》记载:“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就是一例。
唐朝《备急千金方》也提出了复蒸:“晴日早蒸之,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制盖之,明朝又蒸,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
”宋《史载之方》也有“洒酒九蒸九暴”的记载。
明清两代地黄的炮制辅料已由单纯的酒发展到姜、醋、盐、人乳、药汁、固体药物等,使地黄炮制得到空前的发展。
解放后,随着各省市对炮制经验的整理和交流,陆续制定了一些炮制规范。
《药典》中收载了生地黄、酒熟地黄、蒸熟地黄三个品种。
而其它诸如姜汁制、盐制、醋制等因临床价值不大而被收录。
二炮制方法及应用
1、鲜生地。
有两种制法,其一是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捞出,切段1-1.5cm长;其二是取净鲜生地,捣烂榨取汁。
此两种方法都做临时配方用。
李时珍称鲜生地“其性大寒,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
2、干生地。
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2-3mm厚片,干燥。
对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血疗效则更为显著。
3、熟地(清蒸,酒蒸)。
生地味甘而性寒,对阴虚血虚的病人都不适宜。
《本草衍义》曰:“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用地黄者,生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地改用蒸曝熟者。
生熟之功效,不可不详。
”《药典》对熟地的炮制做了以下要求,取净地黄,照酒炖法(或蒸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酒性大热,生地性寒,以热制寒。
加酒蒸制成熟地,可使其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变补,同时熟地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制又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使熟地滋而不腻,适用于血虚和肾阳不足,精血亏损,目昏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经闭,崩漏等。
目前还有一种用高压蒸制法制熟地的方法。
将净生地浸泡至外表发软而内心无改变时捞出沥干,装入稀麻袋后缝好口入清毒柜,将消毒柜阀开至“消毒”处,在压力达0.7kg/cm2,温度90。
C时进气30分钟,再将阀门开至“干燥”处,继续进气10分钟,然后关闭进气阀。
放置1小时,待柜内压力温度均降至安全范围,开柜取出,立即切片,晾晒一天使外表不粘手后置适当容器中,按生地重量50%拌入黄酒闷二十四小时(待酒尽药透),仍装入柜蒸制。
将阀门开至“消毒”处,压力达1.2kg/cm2温度110℃时蒸40分钟,然后开阀门至“干燥”处进气10分钟压力(0.7kg/m2,温度80℃)方可停止进气,放置90分钟后取出。
摊晒即可。
这样高压蒸制既可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又可达到“色黑如漆,味甘如饴”的要求。
4、生地炭,熟地炭。
炮制方法:取生地片(或熟地片)大小分档,用武火炒至外焦黑色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
血见黑而止,生地炭入血可凉血止血;熟地炭止血,补脾胃,治崩漏出血等证。
以上是目前较常使用的几个炮制品的炮制方法,如若临证治疗时,也可辨证使用其它炮制品,以保证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