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f6495866f1aff00bed51ed1.png)
物理科教学计划表2013-2014学年度第学期项目内容教学安排周次第一周《希望你喜爱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周《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尝试科学探究》第三周《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第四周《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光世界巡行》第五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六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七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第八周《奇妙的透镜》第九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十周《眼睛与光学仪器》第十一周《从全球变暖谈起》第十二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十三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十四周《升华和凝华》第十五周《水循环与水资源》第十六周《物体的质量》第十七周《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十八周《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十九周《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第二十周《点击新材料》八年级课时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课题希望你喜爱物理计划二课时课时授课授课2013 年9月9第一八( 1)日本课课时班级日期课时星期一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板书设计主题板书辅助板书希望你喜爱物理玻璃杯、鸡蛋、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硬纸片、圆底烧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瓶、铁架台、旋3.怎样学好物理?转七色板、放大( 1)重视实验和观察镜、散开的塑料( 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捆扎绳( 3)重视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引言: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讲授:1 .物理研究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
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d92ce7c1cfad6195fa758.png)
沪粤版(2013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希望你喜爱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2、通过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辉煌成就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重、难点:1、本节的重点在于:(1)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2本节的难点在于:成功演示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人说:物理学是平凡的、普遍的,它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物理学又是有趣而又震撼人心的,其中充满着智慧.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神奇的物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技能、体验其中的过程、掌握物理探究的方法.『板书』: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二、新课教学1、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动画演示.多媒体展示:A、日出奇观1988年6月,我国山东省的“蓬莱仙境”,曾经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随后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双日重叠,蔚为壮观.演示实验:让一束手电筒的光照射到空气跟水的分界面上,你将看到有一部分光返回空气,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发生了偏折B、闪电雷电是什么?早在18世纪,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捕捉到了雷电,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起电得到的电是相同的.演示实验:在尖端放电演示器上通电后尖端之间就会放电,同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犹如电闪雷鸣。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多媒体展示:以下几种情况,你认为可能发生么?猜猜看.a、可以用“冷水”将“热水”烧开么?(热学)(备用可选实验:模拟喷泉、纸锅烧水)b、隔着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被缩小了.(光学)(备用可选实验:旋转光碟)c、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落下.(力学)(备用可选实验:马德堡半球、大气托水)师:做完以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你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否还注意到其他新奇而有趣的物理现象呢?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可简单解释.如:雨后彩虹、冰棒冒“汽”、水面浮币、水中折筷等)师: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师:其实,刚才书中介绍的自然界中的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分别属于物理学中的五大分支: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板书』: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5018672b160b4e767fcf3f.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第五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执教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准备实验器材等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重点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二倍焦距之内外的成像规律。
难点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具演示学生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 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名词:光心、焦点、主光轴、焦距2. 请学生看图解说介绍我们实验中将用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不会随凸透镜移动而改变。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凸透镜。
1. 光心:光心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O)2. 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F)3. 主光轴:过焦点和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4.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提出问题(1) 凸透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叫它(2) 那么通过它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3) 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放大的(猜猜看,试试看)指导学生看学案上的箭头。
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移动凸透镜,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相同,像的情况怎么样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有学生答:放大镜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情境中。
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引导他们提出来)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像的大小不同,像的正倒也不同指导性的活动,使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成像与焦距有关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有一段时间去找原因2. 猜想猜猜看:这些结果与因素有关3. 制定实验计划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指出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可不受光具座限制,可不用它,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计划提示: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https://img.taocdn.com/s3/m/cceea101fad6195f312ba633.png)
3.5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
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图3—5—l凸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归纳】通过凸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思考】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点拨】师: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根据透镜的厚薄来区别。
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方法2:可以透过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像和凹透镜成缩小像的特点。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区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试一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凹、凸。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7c79fb84ae45c3a358ce5.png)
备课本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过度时期,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为了切实搞好各班物理科教学,力争让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九年级及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拟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八年级二个班,大部分来自陆河县内,少数来自临近县--陆丰市和揭西县,由于我校七年级已经开始接触过物理一学期,所以这时候的八年级学生(插班生除外)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兴趣,特别是八(1)班重点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氛围较佳,基础更为扎实,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力争学习成绩大幅度超越次重点班。
八(2)班是普通班,是我教学一大难点,把好班教好,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有多好,能把普通班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才是体现一位教师优秀教学的证明。
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物理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习惯,狠抓基础知识,杜绝难点,学习成绩尽量与重点班缩小差距。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教材编排特点)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
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新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d23ec19e8b8f67c1cb996.png)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2、通过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辉煌成就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教学难点:成功演示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人说:物理学是平凡的、普遍的,它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物理学又是有趣而又震撼人心的,其中充满着智慧.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神奇的物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技能、体验其中的过程、掌握物理探究的方法.二、新课教学1、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动画演示.多媒体展示:A、日出奇观1988年6月,我国山东省的“蓬莱仙境”,曾经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随后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双日重叠,蔚为壮观.演示实验:让一束手电筒的光照射到空气跟水的分界面上,你将看到有一部分光返回空气,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发生了偏折B、闪电雷电是什么?早在18世纪,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捕捉到了雷电,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起电得到的电是相同的.演示实验:在尖端放电演示器上通电后尖端之间就会放电,同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犹如电闪雷鸣。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多媒体展示:以下几种情况,你认为可能发生么?猜猜看.a、可以用“冷水”将“热水”烧开么?(热学)(备用可选实验:模拟喷泉、纸锅烧水)b、隔着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被缩小了.(光学)(备用可选实验:旋转光碟)c、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落下.(力学)(备用可选实验:马德堡半球、大气托水)师:做完以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你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否还注意到其他新奇而有趣的物理现象呢?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可简单解释.如:雨后彩虹、冰棒冒“汽”、水面浮币、水中折筷等)师: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师:其实,刚才书中介绍的自然界中的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分别属于物理学中的五大分支: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板书』: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eebc10c22590102029db5.png)
教学目标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具演示学生天平(带砝码),木块2个,铁块2个,量筒,水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教学过程设计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1 5 10 0.5木块2 10 20 0.5石块1 10 4 2.5石块2 20 8 2.5(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分析练习ρ的写法练习单位的化法计算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bd4d2062376baf1ffc4fadd9.png)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八年级(上册)马市第八中学目录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3 密度的应用第三章光和眼睛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3. 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3.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 奇妙的透镜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 眼睛与光学仪器3.8 揭开色彩的奥秘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1896f25c52cc58ad6be07.png)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发现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的像
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开普勒望远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2、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显微镜)调整目镜,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2、提问:透镜有几种?哪两种?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引用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
新课教学:一、望远镜
(一)、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课题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2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47c4fd3186bceb19e8bbab.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第五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执教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准备实验器材等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重点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二倍焦距之内外的成像规律。
难点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具演示学生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名词:光心、焦点、主光轴、焦距2.请学生看图解说介绍我们实验中将用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不会随凸透镜移动而改变。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凸透镜。
1.光心:光心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O)2.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F)3.主光轴:过焦点和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1)凸透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叫它(2)那么通过它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3)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放大的(猜猜看,试试看)指导学生看学案上的箭头。
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移动凸透镜,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相同,像的情况怎么样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有学生答:放大镜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情境中。
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引导他们提出来)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像的大小不同,像的正倒也不同指导性的活动,使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成像与焦距有关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有一段时间去找原因2.猜想猜猜看:这些结果与因素有关3.制定实验计划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指出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可不受光具座限制,可不用它,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计划提示: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八年级(上册)马市第八中学目录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第三章光和眼睛 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3. 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3.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 奇妙的透镜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 眼睛与光学仪器3.8 揭开色彩的奥秘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
红底代表过去。
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
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
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
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练习设计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物质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重、难点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要求。
器材准备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测量长度1.测量的标准问题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1)活动: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 、1cm 、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4.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交流怎样观察刻度尺、判断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读数、记录测量结果。
(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围、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
(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读: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6.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跑表的使用。
2.时间单位规定(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2)单位换算:换算方法: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脉搏数(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四、小结: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如何观察实验;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小结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2.会用刻度尺测长度3.会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4.误差与错误练习设计1.篮球运动员明的身高约为2.2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为165_______,明比这位同学高出了________cm。
2.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测量结果既要有_______,又要有_______,还要有___________。
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4.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5.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2)木板的起点对准_____________,终点对准_______________,木板的长度应为_______。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纸的厚度;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