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
教案首页
科学教案(第3课时)
大的荷叶显微表面是什么样子吧。
(出示图)
(1)观察图片,描述你看到显微镜下荷叶表面是什么样的。
(2)讲解补充:荷叶表面布满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的乳突,像一个一个的“小山包”,乳突之间的距离约为12微米。
而且每个乳突上面,都长了许许多多的蜡状突起,这些突起直径约为200纳米。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亳米=1000000 纳米,由于每个蜡状突起表面具有排斥性,就像是给整张荷叶铺上了一层保护膜一样,能抵挡住任何液滴的侵入。
当有灰尘等污染物落到荷叶上面时,同样也会被这些蜡状突起挡住。
像荷叶表面这样的材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材料一纳米材料。
2、荷叶是天然的纳米材料,你们想亲自动手做出像荷叶面一样的新材料,并且亲自验证它的神奇吗?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实验材料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出示:纸杯、蜡烛、火柴、滴
管、粉笔、水。
你会使用吗?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烧伤自己。
出示滴管:(1)介绍滴管的各
部分名称。
(2)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做出像荷叶表面那样的新材料呢?学生看图,并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
介绍火柴的使用方法。
演示刮粉笔灰。
学生猜
测如何做。
明确实验步骤之后,
了解什么是纳米
材料。
让学生经历一个
完整的探究过
程,从制作黑灰
开始,直到发现
水滴在黑灰上滚
动与
科学教案(第3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新材料,探究新材料的特性,并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并尝试理解其原理。
但是,对于新材料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定义及其特性。
2.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新材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材料的定义及其特性,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新材料的图片,了解其特性。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新材料的看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新材料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用新材料制作的玩具、衣物等,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新材料的定义、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新材料的特性,如轻便、耐用、环保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新材料的看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新材料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新材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特性,知道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新材料的特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新材料的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新材料产品,如玻璃杯、塑料袋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向学生介绍新材料的特性,如轻便、耐用、环保等。
同时,展示一些新材料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飞机、手机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3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新材料,探究新材料的特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新材料的特性。
此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需要加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特性,知道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新材料的特性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新材料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新材料的特性。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新材料的相关知识,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新材料的实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新材料实例,如玻璃杯、塑料袋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新材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让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材料的定义和特性,然后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新材料的优点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10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新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新材料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还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亲自体验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新材料,如塑料、玻璃等,但对新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尚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新材料,了解新材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新材料的名称,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体验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树立环保意识,知道新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新材料的名称,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体验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新材料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新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新材料的实物,提问学生新材料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总结新材料的特性。
3.体验新材料: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材料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材料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介绍了新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对新材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图片和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新材料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新材料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教学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分享:学生将探究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新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神奇的新材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新材料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现象。
但他们对新材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材料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能举例说明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新材料的了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难点: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材料的特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究新材料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新材料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新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新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新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新材料,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第3课 神奇的新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1.3神奇的新材料1课时教学设计(3)荷叶不会被水浸湿2.活动天地(1)在荷叶上滚水滴。
出示课本P8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1)荷叶没有被水浸湿,滴的水滴在荷叶上滚成了水珠。
2)粉笔灰不会沾在荷叶上,会被来回滚动的水滴把粉笔灰都沾上。
提示:通过观察讨论后,让学生思考总结特点。
思考:通过观察试验,你们怎么想?小结:荷叶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
3)材料补充荷叶的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
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
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2)在蜡烛黑灰上滚水珠。
出示课本P9页图片及相关活动步骤,让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一起说一说(3)水滴在荷叶上和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小结: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滚动情况。
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规律。
通过补充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水滴在荷叶和蜡黑灰上滚动的特点。
让学生交流讨论,增加学生的认知。
滚动的情形,从中发现荷叶和蜡黑灰的特点,同时举例现在生活中一些物体,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定稿)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夏天,外面下大雨,衣服、被子、泥土等都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大雨把衣服、泥土等很多东西都打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荷叶不仅不能被水打湿,而且出淤泥而不染,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实验学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 学
内 容
3、神奇的新材料
教 学
课 时
1
执 教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能观察并描述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
2.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发现蜡烛黑不沾水不占灰的神奇特点,了解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上滚动时的相同之处。
3.了解各种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热爱。
2.交流讨论:
人们根据荷叶的特点,发明出了哪些新型的材料?(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有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等。)
这些新型的材料又有什么特点?(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
人们用这些新型材料制造出了哪些产品呢?
有自净作用的纳米布料、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安全的钢化玻璃、雷达不易发现的隐形飞机等等。
学生看一看第10页的几幅插图,并读一读上面的两段文字。
用蜡烛熏杯底的时候,杯子里要有少量的水,以防止把纸杯点燃。
3.讨论交流: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步骤。
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实验。
预设:我看到了水滴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塑料滴管。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采用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材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新材料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学会分辨新材料和传统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新材料的认识和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区别,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材料产品,引发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材料: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新材料产品,了解新材料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材料的用途和优点。
3.实验验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新材料的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总结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课堂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新材料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前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新材料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材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前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前景。
2.难点:新材料的鉴别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新材料的相关知识,准备实例和图片,制作PPT。
2.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参与讨论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前景,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实例,了解新材料的鉴别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新材料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前景。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新材料,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复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3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身边的材料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新材料的了解还比较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新材料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能举例说明新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新材料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新材料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新材料的特性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物,引发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新材料的实物,提问学生对新材料的看法,总结出新材料的概念。
3.探究新材料的特点: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新材料在实验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总结新材料的特点。
4.探究新材料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新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5.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材料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的新材料概念:新材料的概念特点:新材料的特性应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新材料概念、特点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新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新材料的概念和特性,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材料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概念和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认识到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不同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材料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新材料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新材料产品,如玻璃瓶、塑料袋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新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新材料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材料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新材料的特性,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例如,设计一个使用新材料制作的环保袋。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设计的环保袋有什么优点?它为什么能被称为新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新材料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材料?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材料的特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材料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新材料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学生在科技领域的知识基础尚薄弱,对于新材料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通过直观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来逐步建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新材料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材料的特点。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新材料实物或图片,如玻璃、塑料、金属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玻璃杯、水、硬币等。
3.制作课件,包括新材料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总结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新材料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10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新材料的定义:新材料是指在科技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能或用途的材料。
2.新材料的特点:新材料具有轻、薄、强、耐磨、抗腐蚀等特性。
3.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在航空、建筑、医疗、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新材料的概念和特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新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认识到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新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新材料的特性,理解新材料的特点。
3.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新材料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新材料的图片和实例,制作PPT进行展示。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一双灵巧的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新材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新材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材料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到新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提问。
但是,他们对新材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新材料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新材料发展的习惯,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新材料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材料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材料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新材料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材料的作用和价值。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新材料的应用实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新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新材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但是,他们对新材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新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明白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新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图片,理解新材料的概念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新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新材料: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新材料。
3.分享与交流:每组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小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标、关键词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度、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3《神奇的新材料》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材料的定义,掌握新材料的特点,以及了解新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材料的概念和特点,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材料的概念,掌握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新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材料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对新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新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材料的性质,加深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新材料产品,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新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新材料的实物,如玻璃、塑料、金属等,让学生触摸、闻味,观察其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新材料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新材料的性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3.神奇的新材料 教案
3.神奇的新材料
【教学目标】
1.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2.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3.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
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或打火机。
学生材料:烧杯(装少量水)、纸杯、蜡烛、滴管、粉笔、记录单、抹布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荷叶是天然的纳米材料,你们想亲自动手做出像荷叶面一样的新材料,并且亲自验证它的神奇吗?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实验材料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出示:纸杯、蜡烛、火柴、滴管、粉笔、水。你会使用吗?
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烧伤自己。
出示滴管:(1)介绍滴管的各部分名称。(2)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
学
目
标
科学知识: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并安全使用器材进行实验,进而发现研究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3、人们通过研究发明了纳米材料,正是由于纳米材料的优点,已经将这种材料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里用到了纳米材料吗?(找一些纳米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纳米材料,它不沾水,不沾灰的特性能使物体表面保持干爽、洁净。其实生活中不仅有纳米材料,还有许多有着优质特性的新材料被研发出来,用于各个领域,在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荷叶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显微镜下放大的荷叶显微表面是什么样子吧。(出示图)
(1)观察图片,描述你看到显微镜下荷叶表面是什么样的。
(2)讲解补充:荷叶表面布满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的乳突,像一个一个的“小山包”,乳突之间的距离约为12微米。而且每个乳突上面,都长了许许多多的蜡状突起,这些突起直径约为200纳米。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毫米=1000000纳米,由于每个蜡状突起表面具有排斥性,就像是给整张荷叶铺上了一层保护膜一样,能抵挡住任何液滴的侵入。当有灰尘等污染物落到荷叶上面时,同样也会被这些蜡状突起挡住。
发现:
(1)水滴在纸杯底上
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发现荷叶不沾水、不沾脏,激发兴趣。
了解什么是纳米材料。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制作黑灰开始,直到发现水滴在黑灰上滚动与在荷叶上滚动有相似之处。体会纳米材料与常见材料的不同
科学教 案(第 3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效果预测
呈扁平状,水面四周形状不规则,轻轻晃动纸杯底时,水会平摊开。
(2)水滴在黑灰上,就像在荷叶上一样,呈现球状,来回滚动。黑灰不会湿。(2)当黑灰上有粉笔灰时,水滴会卷走粉笔灰。
用纳米材料做的衣服、隐形飞机……
了解纳米材料以及应用。
板
书
设
计
3神奇的新材料
——纳米材料
不沾水 不粘灰
课
后
反
思
老师有一次去踏青,半路下起了雨,你们猜老师的鞋怎么样了呢?
是的,老师的鞋又湿又脏。可是老师却发现同样经历了风雨的荷叶却依旧干净且没有被雨水淋湿。
二,探索
1、模拟实验:
荷叶上的水滴模拟下雨,再向叶子上撒一些粉笔灰,模拟灰尘,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怎么样呢?
演示实验:
(1)先将一滴水滴在荷叶上,慢慢晃动(2)再撒一点粉笔灰。
教案首页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3、神奇的新材料
教学课时
第 3课时
目
标
依
据
课标表达: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目的是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粗浅的认知,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对新材料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材料的特点、材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新材料的神奇功能。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组织体验。它由两个本质相同的活动组成。引发学生对这一神奇现象的好奇,为后面阅读纳米材料的资料奠定感性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材料和其他一些新材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做出像荷叶表面那样的新材料呢?
师生共同明确实验步骤:
(1)先在一个纸杯底部滴一滴水,观察有什么现象。(2)在另一个材料相同纸杯里装少量的水。(3)把纸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一厘米处。让蜡烛烟熏黑杯底。(4)滴一滴水在杯底,轻轻晃动水滴。(5)再刮一点粉笔灰在黑灰上,让水滴在粉笔灰上滚动。
踏青,春游,爬山,放风筝……
希望是个大晴天
老师有雨伞,
老师的鞋子都湿了,脏了
(1)发现水滴呈球状滚动,荷叶也没有湿。
(2)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荷叶变的使用方法。
演示刮粉笔灰。
学生猜测如何做。
明确实验步骤之后,学生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或画出来。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
难点: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
课
前
准
备
教学手段:围绕自主探索展开,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调动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学生分组材料:烧杯(装少量水)、纸杯、蜡烛、滴管、粉笔、记录单等。
科 学 教 案(第 3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流程(按课时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效果预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在星期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去做什么呢?这些也是老师特别想去做的事,那么我们就会希望到时候的天气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