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全诗鉴赏

合集下载

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

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

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渔翁》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于永州时所作,满腔抱负化为云烟后,寄情于山水之间,写下了许多的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其中,《渔翁》就是一首代表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渔翁【唐代】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译文: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

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当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

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赏析:这首诗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第一二句,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描写的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而是交错展现两种景象,表现了发生在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将他们集成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古诗文《渔翁》赏析

古诗文《渔翁》赏析

古诗文《渔翁》赏析渔翁唐朝: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译文及注释【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渔翁鉴赏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柳宗元《渔翁》原文译文及诗词鉴赏

柳宗元《渔翁》原文译文及诗词鉴赏

柳宗元《渔翁》原文译文及诗词鉴赏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

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

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

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

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

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

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

然而随“烟销日出”。

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

这又“合道”。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作品原文: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作品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作品译文: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

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

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

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

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

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这首七古与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绝《江雪》,都是描写渔翁的。

渔翁的形象都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艺术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着寒光,而这里的渔翁却于高逸中透着凄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

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

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

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

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作品简介】《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及注释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歌有《乃曲》(见元结《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傍:靠近,依傍。

宿:歇息。

清湘:清澈的湘江水。

楚竹:楚地的竹子。

销:消散。

欸(ǎi)乃:拟声词,指桨声。

【大意】
傍晚时分,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歇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地的竹子。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的时候已经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只看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边去了;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渔翁柳宗元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翻译赏析《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及注释一】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翻译及注释二】翻译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扩展主要贡献文学作品柳宗元题跋像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诗文赏析《渔翁》柳宗元

诗文赏析《渔翁》柳宗元

诗文赏析《渔翁》柳宗元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词语解释】
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汲:取水。

湘:湘江。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欸乃:摇橹声。

唐代湘中有棹歌《欸乃曲》。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诗文赏析】
本诗作于永州。

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中的西严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

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的渔翁诗句赏析

柳宗元的渔翁诗句赏析

柳宗元的渔翁诗句赏析
原文:
唐诗《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指靠近;"西岩",指永州境内的西山。

"汲",取水;"楚竹",永州故属楚地,此地之竹故称楚竹。

句意为:渔翁晚上在靠近西山的地方泊舟歇息,早上起来打起清澈的湘江之水,燃起江边的竹子生火做饭。

这两句写的是湘江上的渔翁逍遥自在的生活,燃竹煮炊也是引出下文的"烟消日出"。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欸乃",唐时湘中有棹歌名为《欸乃曲》,此指渔歌声。

句意为:渔翁的身影虽然此时已经消失,却留下了炊烟和渔歌声回荡在山水间,令人回味无穷。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句意为:回看水天交接处,渔翁正摇着小舟顺流而下,西岩上悠然而又随意的白云正在互相追逐。

渔翁隐而复现,在天际中遨游,那情形是多么悠闲自在。

此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诗中所描绘的那种闲适逍遥自在的生活,实际上是诗人鄙视官场上那种钩心斗角的心绪的自然流露。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柳宗元古诗诗意及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柳宗元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也是诗人柳宗元的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了。

《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

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

“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

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

古诗《柳宗元·渔翁》注释与赏析

古诗《柳宗元·渔翁》注释与赏析

古诗《柳宗元·渔翁》注释与赏析古诗《柳宗元·渔翁》解释与赏析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②清湘③燃楚竹。

烟销④日出不见人,欸乃⑤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解释】①西岩:永州的西山,可参《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销:消散。

⑤欸(ǎi)乃:相当于船工号子中的“嗨呦”。

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

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

”或注为桨声,应是误解。

赏析诗人时谪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心情压抑。

他寄情山水,以求慰藉。

贬谪之意于诗中可见一斑。

这首诗以渔翁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时间从夜晚到拂晓。

忙碌了一天的渔翁,夜宿山边,天蒙蒙亮就燃竹造饭。

日出东方,江上的浓雾刚刚散去,早已不见了渔翁的影子。

寻觅之际,一声号子从上游传来,诗人循声望去,只见山水顿清,万象皆绿,似乎是山水皆听命与渔人一样。

这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有红日,有青山,有薄烟,有绿水。

色彩恬淡,意境悠然。

诗人用渔船的号子来反衬山中的宁静。

然而反过来,山水的宁静又反衬了诗人那不平的心情。

当诗人回头向下游望去,画面更为开阔,只见浩浩江水奔向天际,而自己却远离京城,无缘中流,不禁黯然神伤。

从诗人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可以看出,当时诗人在精神上尚未解脱,常在跋山涉水中发出感慨,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平和抗争。

因此,当他回首骋目,只见山上浮动着的片片白云,无忧无虑地相互追逐。

他又是多么羡慕,多么向往。

诗人题名渔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脱,能像渔翁那样悠闲自在地生活。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翁》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渔翁》柳宗元唐诗作品简介《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作品原文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作品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作品译文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

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

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

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柳宗元《渔翁》唐诗鉴赏及译文

柳宗元《渔翁》唐诗鉴赏及译文

柳宗元《渔翁》唐诗鉴赏及译文《渔翁》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渔翁》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渔翁》唐代: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译文渔翁晚上停船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渔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渔翁》注释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渔翁》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是在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渔翁》赏析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

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渔翁》全诗鉴赏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渔翁》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注释】
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白话译文】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
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赏析】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

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
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

“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

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

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

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

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

……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

”(《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

”(《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

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
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

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

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

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

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

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

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

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