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量计算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UDC SL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SL328-200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Rule on calculation Of volume of workin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2005-8-1发布2005-12-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目次1.总则 (1)2.永久工程建筑工程量 (5)3.施工临时工程的工程量 (8)4.金属结构工程量 (9)附录A 水利水电工程简要项目划分 (10)A.1 项目划分原则 (10)A.2 项目划分 (11)1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是设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和编制工程概(估)算的主要依据。
为统一设计工程量的计算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工程量计算。
1.0.3 按照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的要求,永久工程和主要施工临时工程的工程量,均应符合《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工程项目划分的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简要项目划分见附录A。
1.0.4各设计阶段计算的工程量乘附表1.0.4所列相应的阶段系数后,作为设计工程量提供给造价专业编制工程概(估)算。
1.0.5 施工中允许的超挖、超填量、合理的施工附加量及施工操作损耗,已计入概算定额,不应包括在设计工程量中。
1.0.6 本规定中不包括机电设备需要量计算的内容,机电设备需要量应根据水规计[1996]608 号文、DL5020、DL5021、水总[2002]116 号文等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计算。
1.0.7本规定引用的规程和规定。
水规计[1996]608号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0.8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现行的相关专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水泥用量=混凝土体积×水泥用量比例×水泥的相对密度其中,混凝土体积是指混凝土的总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水泥用量比例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的比值;水泥的相对密度是指水泥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值。
在实际应用中,水泥用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材料的特性。
下面对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抗压强度要求,可以通过标准的强度公式来计算水泥用量。
例如,根据一般的混凝土设计原则,可以按照下列公式来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强度等级对应的标准用量(kg/m³)2.根据水泥含量计算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为10-15%。
根据混凝土的总体积和水泥含量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水泥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水泥含量3.根据材料的比例关系计算水泥用量: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关系对水泥用量的计算有一定影响。
根据水泥与骨料、砂浆、水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kg)= (混凝土总质量(kg)- 骨料质量(kg)- 砂浆质量(kg)- 水质量(kg))/ 比例系数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水泥用量计算公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材料特性、环境温度、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一)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件及墙、板中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二)基础1、带形基础,外墙按设计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按设计内墙基础图示长度乘设计断面计算。
2、有肋(梁)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梁式带形基础计算。
超过4:1时,起肋部分按墙计算,肋以下按无梁式带形基础计算。
3、箱式满堂基础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用相应定额子目;有梁式满堂基础,肋高大于0.4m时,套用有梁式满堂基础定额项目;肋高小于0.4m或设有暗梁、下翻梁时,套用无梁式满堂基础项目。
4、独立基础,包括各种形式的独立基础及柱墩,其工程量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柱与柱基的划分以柱基的扩大顶面为分界线。
5、带形桩承台按带形基础的计算规则计算,独立桩承台按独立基础的计算规则计算。
6、设备基础(1)设备基础,除块体基础外,分别按基础、柱、梁、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用相应定额子目。
(2)楼层上的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按有梁板项目计算。
(三)柱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计算。
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1、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2、无梁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3、框架柱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4、构造柱按设计高度计算,与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5、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柱体积内计算。
(四)梁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立方米计算。
梁长及梁高按下列规定确定: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伸入墙体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3、与过梁连接时,分别套用圈梁、过梁定额。
过梁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各加250mm计算。
简单工程估算钢筋水泥用量
简单工程估算钢筋水泥用量前言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钢筋和水泥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为了实现合理使用和节约成本的目的,在进行工程估算时需要对所需钢筋与水泥的用量进行合理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估算钢筋和水泥的用量。
操作步骤钢筋估算最常见的钢筋材料规格为直径为6mm到50mm的圆钢筋和8mm到40mm的螺纹钢筋。
在进行工程估算时,需要先了解设计图纸中的构件类型和尺寸,然后依据它们的具体情况来计算所需钢筋的用量。
钢筋的用量计算通常分为以下几步:1.计算构件的截面积和长度。
比如,对于矩形截面,截面积可以用截面宽度乘以截面高度来计算,长度可以根据构件设计图纸中的尺寸计算得到。
2.根据所选钢筋材料的规格,计算每米钢筋的质量。
这可以从生产厂商提供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中获取,也可以参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中的数据。
3.根据构件截面积和长度,计算所需总钢筋量。
其公式为:构件总钢筋量=每米钢筋质量×钢筋长度÷1000。
4.最后,根据构件数量和冗余因素,计算出实际所需钢筋的用量。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施工需要,考虑备料、交付、安装、维护等因素,以确定最终所需钢筋的实际用量。
水泥估算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样需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进行工程估算时,通常需要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来计算所需水泥的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可参考以下方法:1.根据混凝土设计图纸中给出的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2.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所规定的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总重量,计算出所需水泥的重量。
此时,还需要根据水泥的含水率、密度等关键参数来确定实际用量。
3.注意,在进行估算时,还应该考虑浪费、结存等因素,以确定实际所需水泥的具体用量。
小结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估算钢筋和水泥的用量,分别针对钢筋和水泥的估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进行工程估算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预算流程进行严谨的计算和核对,从而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达成预期的成果。
装修用料计算公式大全
装修用料计算公式大全
在装修中,用料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材料的数量、面积、体积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装修中常见的用料计算公式大全:
1. 涂料用量计算:
墙面涂料用量(升)=(墙面面积窗户面积门面积)/ 涂
料的施工面积(㎡/升)。
顶面涂料用量(升)= 顶面面积 / 涂料的施工面积(㎡/升)。
2. 地板、瓷砖用量计算:
地板用量(片)= 地面面积 / 单片地板的面积。
瓷砖用量(片)= 墙面面积 / 单片瓷砖的面积。
3. 墙纸用量计算:
墙纸用量(卷)= 墙面面积 / 墙纸的施工面积(㎡/卷)。
4. 吊顶用量计算:
吊顶用量(㎡)= 吊顶面积。
5. 门窗用量计算:
门用量(套)= 门的数量。
窗用量(扇)= 窗的数量。
6. 灯具用量计算:
灯具用量(个)= 灯具的数量。
7. 电线、开关、插座用量计算:
电线用量(米)= 电线的长度。
开关用量(个)= 开关的数量。
插座用量(个)= 插座的数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装修用料计算公式,实际装修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七佛丙烷计算公式
七佛丙烷计算公式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的计算公式用于确定其在特定防护区内的设计用量,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抑制火势。
根据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七氟丙烷灭火剂的设计用量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参数:公式如下:C1×S×V/100其中,
W是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单位:kg)。
C1是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单位:%)。
S是七氟丙烷灭火剂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质量体积比,即每公斤七氟丙烷所占的体积(单位:m³/kg)。
V是防护区净容积(单位:m³)。
K是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当安装地点海拔较高时需要对设计用量进行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保护区的特性、火源类型等因素,并结合相关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进行精确计算。
同时,计算过程中应确保已知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房屋建筑木方用量计算公式
房屋建筑木方用量计算公式在房屋建筑中,木方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房屋的结构和装饰中。
在进行房屋建筑时,我们需要计算木方的用量,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房屋建筑木方用量的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木方用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建筑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木方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类型、面积、高度、结构等因素,以确定木方的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般情况下的木方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建筑的类型,例如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工业建筑。
不同类型的建筑对木方的用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在确定建筑类型后,我们需要计算建筑的面积和高度,这是确定木方用量的基本数据。
一般来说,建筑的面积和高度越大,所需的木方数量也越多。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和设计要求。
不同的结构和设计要求对木方的用量也会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建筑采用了大跨度的梁柱结构,那么所需的木方数量就会相对较多。
另外,如果建筑需要进行装饰和内部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木方用量的影响。
在确定了建筑的类型、面积、高度、结构和设计要求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木方用量的计算了。
一般来说,木方的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木方用量 = 建筑面积×高度×结构系数。
其中,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的总面积,高度是指建筑的总高度,结构系数是根据建筑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确定的一个系数。
结构系数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在进行木方用量计算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建筑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不同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对木方用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计算。
除了以上的基本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例如,如果建筑需要进行屋顶或者地板的施工,需要考虑到这些部分对木方用量的影响。
另外,如果建筑需要进行装饰和内部设计,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一些公式,用于计算各种土建工程的施工量和成本,因此对于土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
1. 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
土方开挖量 = 面积×坡度×补偿系数
其中,面积为开挖面积,坡度为开挖面积所在地形的坡度,补偿系数为考虑开挖时挖方损失、填方膨胀等因素的修正系数。
2.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 = 面积×厚度×比重
其中,面积为混凝土所需覆盖的面积,厚度为混凝土层的厚度,比重为混凝土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3.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
钢筋用量 = 钢筋截面积×长度×数量
其中,钢筋截面积为钢筋横截面的面积,长度为钢筋长度,数量为所需使用的钢筋数量。
4. 砖用量计算公式:
砖用量 = 面积×砖厚度×砖长×砖宽
其中,面积为需要砌筑的面积,砖厚度为砖的厚度,砖长和砖宽为砖的尺寸。
5. 沥青路面用量计算公式:
沥青路面用量 = 面积×厚度×比重
其中,面积为需要铺设沥青路面的面积,厚度为沥青路面的厚度,比重为沥青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以上是常见的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不同的工程会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1317-2009《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超细干粉灭火剂为一种性能良好,应用广泛的新型灭火剂。
超细干粉灭火剂目前有以磷酸铵盐为灭火组分的ABC超细干粉灭火剂或以聚合材料为灭火组分的复合型ABC超细干粉灭火剂。
该类灭火剂由于90%的粒径≤20μm,比表面积大,在火场反应速度快,因而灭火效率高。
普通磷酸铵盐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15kg/m3,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0.06kg/m3。
灭火剂既可全淹没应用灭火,又可局部应用灭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扑救A、B、C、E、F类火灾。
特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可用于扑救D类火灾。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采用了近几年成熟的扑救火灾的控制释放技术,采用电控启动、定温启动、电控手动启动等多种启动方式,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全淹没应用灭火,或开放场所局部保护应用灭火,具有安装、维修方便,应用灵活,灭火效能高等一系列优点。
鉴于超细干粉灭火剂及灭火系统近年来应用广泛,为规范产品的生产,公安部颁布了GA578—2005《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2006《干粉灭火装置》产品行业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应用的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为规范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设计、施工、验收依据,山东省颁布了DB37/T1317《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依据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A578《超细干粉灭火剂》、GA602《干粉灭火装置》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参考了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多年来应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规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实体灭火实验,确定了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适用场所、保护对象、基本设计方法和系统的安装与验收要求。
工艺设计切削用量计算公式
工艺设计切削用量计算公式在工艺设计中,切削用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切削用量的合理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质量。
因此,工程师需要掌握切削用量的计算方法,以便在实际加工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每一次接触工件所切削的金属量。
切削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刀具的寿命和加工质量。
因此,合理地计算切削用量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非常重要。
切削用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切削速度的计算,另一部分是进给量的计算。
下面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c = π×D×n。
其中,Vc为切削速度,单位为m/min;π为圆周率,取3.14;D为刀具直径,单位为mm;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上每一点在切削加工中所运动的速度。
切削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刀具的寿命和加工质量。
一般来说,切削速度越大,切削热量就越大,刀具的磨损也就越快。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来合理地选择切削速度。
进给量的计算公式为:f = n×fz×z。
其中,f为进给量,单位为mm/min;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fz为每刀进给量,单位为mm;z为刀具刃数。
进给量是指刀具在切削加工中每一分钟所移动的距离。
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一般来说,进给量越大,加工效率就越高,但是刀具的磨损也就越快。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来合理地选择进给量。
在实际加工中,切削用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之外,还需要考虑刀具材料、刀具形状、刀具刃数、工件材料、切削液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做出合理的切削用量计算。
总之,切削用量的合理计算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非常重要。
教你五种计算水泥沙子砖的用量的方法
教你五种计算水泥沙子砖的用量的方法计算水泥、沙子和砖块的用量是进行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任务。
在计算用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情况。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1.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具体是根据需要盛放水泥、沙子和砖块的空间的体积来计算用量。
首先,测量或估算盛放物料的空间的长、宽和高。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水泥、沙子和砖块的体积比例。
最后,按照比例关系计算出水泥、沙子和砖块的体积。
2.平方米法:平方米法是根据工程面积来计算用量的方法。
首先,测量或估算需要覆盖水泥和沙子的表面的面积。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水泥和沙子的使用比例。
最后,根据面积和比例关系,计算出水泥和沙子的用量。
3.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水泥、沙子和砖块的使用比例,然后根据需要的总量来计算各个材料的用量。
比例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实验数据或专业标准来确定。
4.质量法:质量法是根据施工标准中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来计算用量的方法。
配合比是指水泥、沙子和砂浆的质量比例。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水泥、沙子和砂浆的配合比。
然后,根据配合比和需要的总质量,计算出各个材料的质量。
5.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施工经验和工作经验来计算用量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根据经验和大致的估算,确定水泥、沙子和砖块的使用比例和总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施工工程和简单的建筑构件。
总结来说,计算水泥、沙子和砖块的用量可以使用体积法、平方米法、比例法、质量法和经验法等五种方法。
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建筑工程的类型和要求,以及施工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或估算相关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合理确定各个材料的使用比例和总量。
电线电缆设计用量公式
TECHNICAL INFORMATION 技术信息电线电缆设计用量应用公式:A.导体绞合计算(含充实型线材):Ⅰ. 导体或蕊线外径部份:1.每单芯绞合铜导体截面积(A):A= d2 xπx N=( d2x0.7854)x N 4d =每一条导体线径(mm)N=导体条数; π= 圆周率(约3.1416) 2.a. 铜线束绞完成外径(D):D=N x 1.155 x dN=条数或绞合股数(导体)d =单股铜线线径或每一芯线导体线径(mm) a.单根铜导体直径A'=按安规要求标准之铜导体截面积π= 圆周率(约 3.1416)3.成揽多心绞合完成外径(D):D= K x dK =绞合固定系数值(参考下表)d =单股铜线线径或每一芯线径(mm)举例: 绞合完成外径与层蕊径计算.绞合完成外径 = d x2.155. (3C) 2.414. (4C)2.701. (5C) 3 . (6C)(7C)层蕊径 = d x(2.155-1). (3C) (2.414-1). (4C)(2.701-1). (5C) (3 - 1 ). (6C)(7C)(D):D=K 1 x dK 1=绞合固定系数值(参考下表)5. 导体层绞外径(D):D=(1+2m) x d m =层绞之层数d =每芯导体总线径 (mm) 6. 导体层绞所需芯线条数(N): N= 3m(1+m)+1m =层绞之层数Ⅱ. 导体重量部份(导体使用重量需求kg/km): a. 一般多芯绞线重量(Wc):Wc = d 2 x πx G x N x λ1 x C4 Wc = d 2 x πx G x N x λ2 x C4 注: 一般多以: d 2 x πx G x N x 1.02 <λ1>-----单条铜 4 d 2 x πx G x N x 1.02 <λ2>-----x 1.045 (多心铜) 4b. 一般对数芯线绞线重量(Wc):Wc = d 2 x πx G x N x λ1 x C x λ2 x P x λ34Wc=使用导体重量;d =单股铜线线径或每一芯线导体线径 (mm); π=圆周率 (约 3.1416);G=在200C 材质比重下, 1. 铜之比重(含镀锡): 8.89g/cm 3;2. 铝: 2.703g/cm 3 ;3. 铜包钢: 8g/cm 3 ;N=条数或绞合股数;λ1=完成铜线绞入率 (单根)------一般约1.02左右; 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绞线)------一般约1.045左右; λ3=完成对绞线绞入率 (成揽). C=芯数;P=完成对数绞合数;绞入率(入)= L - lx 100% lL=一个绞距内绝缘线芯的展开实际长度; l =成揽绞距长.B. 绝缘完成用量计算(PVC 胶料用量):Ⅰ. 单芯线完成外径(D):D=(绝缘厚度x 2) + 绞合导体的外径; =(δx 2 ) + d 1D=单芯线完成最小外径(含PVC 包覆厚); δ=绝缘厚度;d 1=铜导体外径. Ⅱ. 绝缘PVC 完成用量(Wc):a. 多心绞合完成用量(Wc):Wc = (D 2 - d 2) x πx G x C x λ24Wc=绝缘料用量; D=绝缘完成外径; d =导体外径;G=比重 (PVC=1.45g/cm 3) ; C=芯线数;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约1.045左右).b. 对绞绞合完成用量(Wc):Wc = (D 2 - d 2) x πx G x C x λ2 x P x λ34P=对数完成绞合之对数量;λ3=完成成揽时对绞绞入率.c. 外被覆完成用量计算(PVC 胶料用量):Ⅰ. 单股绝缘线材外被覆完成胶料用量: (参考下图)Wj = (D 2 - d 2) x πx G x C x λ24Wj=外被覆(绝缘)完成用量;D=被覆(绝缘)外径; d =导体外径;G=比重 (PVC=1.45g/cm 3) ; C=单股(=1);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约1.045左右).Ⅱ. 二芯单绝缘并行线之外被覆完成胶料用量: (参考下图)Wj = (T 2 - d 2) x πx G x C x λ24Wj=外被覆(绝缘)完成用量;T=完成之被覆厚度; d =导体外径;G=比重 (PVC=1.45g/cm 3) ;C=股数(=2);λ2=完成芯线绞入率(约1.045左右).Ⅲ. 三芯并行线之外被覆完成胶料用量(地线双绝缘): (参考下图)Wj =[(T 2 x π x 3) – (d 2 x π x 2) – (D 2 x π) ]x G x λ24 4 4Wj =外被覆完成用量; T=完成之被覆厚度;d =导体之外径;D=地线之完成外径(含绝缘厚度); 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约1.045左右); G=PVC 比重 (约1.45 g/cm 3左右).Ⅳ. 双被覆线材完成胶料用量: (参考下图)a. 绝缘部份完成用量(芯线):Wc = (D 2 - d 2) x πx G x C x λ24Wc=绝缘料完成用量;D=绝缘线(芯线)完成外径;d =导体外径;G=比重 (PVC=1.45g/cm 3) ; C=芯线数;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约1.045左右).b. 外被覆完成部份用量:Wj =[(W-T) x T + (T 2 xπ ) – (D 2 x π x C )] x G 4 4Wj =被覆料完成用量; W=被覆完成宽度; T=被覆完成厚度; D=芯线(绝缘)完成之外径; C=芯线数;G=PVC 比重 (约1.45 g/cm 3左右).Ⅴ. 多根芯线成揽外被覆完成用量(Wj): (参考下图)a. Wj =[(D 12 x π ) – (D 2 x πx C x λ2 )] x G4 4Wj =外被覆完成用量; D 1=完成外被之外径;D=芯线绞合后之完成外径;C=芯线数;λ2=完成芯线绞入率 (约1.045左右); G=PVC 比重 (约1.45 g/cm 3左右).b.一般三芯线简算: Wj =(D 12 - D 2)πx C 4Ⅵ. 并行线材大略估算 PVC 使用重量(现场目视简算):双被覆线材:= [长方形面积(长x 宽) – 2倍铜导体面积] x PVC 比重 单绝缘线材:= [2倍圆面积(依生产所需之完成外径) – 2倍铜导体面积] x PVC 比重Ⅶ. 特别说明:绝缘及外被覆部份本参考资料均以常用料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为主.使用于线材方面之绝料或被覆料尚有许多,但依较常用之原材料,其比重大约如下:以上材料可依实际使用材料需要带入先前所列之所有公式中计算用料重量.B.包带处理计算(芯线与外被覆间):Ⅰ. 包纸处理之最大绞距与宽度:a.包带最大绞距(L):L= D x 20倍以下b.包带宽度(W):W= D x ( 2 ~ 2.5 )倍或( 3 ~ 5 )倍说明: 1. D=芯线完成之绞合外径;2. 因使用包带之厚度不同, 而影响包覆的包带宽度. 一般厚度较常使用的有二种,即0.025mm & 0.038mm.3. 若使用0.025mm厚包度大都以2 ~ 2.5倍计算宽度; 使用0.038mm厚包带则以3 ~ 5倍计算宽度. 目前以使用0.025mm厚包带者居多.Ⅱ. 包带使用用重量(Wt)计算:Wt =( D - T1) x πx T1 x G x Z 4D=芯线完成之绞合外径;T1=包带之厚度. (一般大都用0.025mm或0.038mm二种);使用包带之比重, 常用有:1. AL---MYLAR (铝箱箔麦拉): 1.8 g/cm32. MYLAR (一般麦拉): 1.37 g/cm33. Paper (棉纸): 1.35 g/cm34. 棉布带: 0.55 g/cm3 (假比重)Z=包带重叠率. 依规范规定为25%或1/4带宽,故重叠率(Z)大都以1.25计算.Ⅲ. 纵包带宽= 圆周长x 1.5倍C.线材填充条重量计算(Wi):Wi= A x GA=线材中填充的截面积;G=填充条之比重.一般常用料有(均为假比重):1.P.P.绳: 0.55 g/cm32.棉纱线: 0.48 g/cm3举例说明: (常用部份)三芯= d2 x 1.275 (d为芯线完成外径)每扇面填充面积= d2 x 1.275/3全部填充截面积(A) = d2 x 1.275四芯= d2 x 1.224 (d为芯线完成外径)填充中心线线径= d x 0.414每扇面填充面积= d2 x 1.224/4全部填充截面积(A) = d2 x 1.224七芯= d2 x 1.329 (d为芯线完成外径)填充中心线线径= d x 0.7每扇面填充面积= d2 x 1.329/4全部填充截面积(A) = d2 x 1.329D.线材缠绕铜线(绝缘芯线及外被覆间)材料计算:a.缠绕铜线所需条数(N):N = (D+d) xπ(可视实际生产需要减3 ~ 10条) d x ZD=被覆绕芯线之完成外径;d =缠绕铜线外径;Z=缠绕绞入率(一般采用1.1).b. 缠绕铜线使用重量(Ws):Ws = d2 x πx Gx N x Z 4d =缠绕铜线外径(一般采用OD=0.14mm较多); G=缠绕铜线比重(铜线: 8.89 g/cm3);N=使用缠绕线条数;Z=缠绕绞入率(一般采用1.1).E. 编织铜线用量:Ⅰ. 编织铜线所需条数(N 1):N 1={[( D + d ) x π]÷d} x εD=绝缘芯线之外径;d =绝缘铜线之线径(一般采用0.14mm 编织铜线居多); ε=为条数(一般依生产经验及需求均在1.4左右). Ⅱ.N 1= N 2 TN 1=编织铜线所需条数;T=编织机走编器数量(一般为24走编器编织机);N 2=编织后条数(每英吋);说明: UL 标准以每吋条数(N 2)为计量单位.如: 即每英吋10PCS(股).Ⅲ. 编织计算:a. 单向遮敝率%(F):1. F=100PNdTan Θ= 2πP( 2d + D ) Sin ΘT=Tan -1 2πP( 2d + D ) TF=单向遮敝率%;P=每英吋的目数 可换算成美制mm 单位; N=每锭铜线的导体条数;d =导体线径(inch) 可换算成美制mm 单位;D=内芯线的集合外径(inch) 可换算成美制mm 单位; T=锭子数量; Θ=编织角度.2. F= NTd2LSin α=π( 2d + D )LF=单向遮敝率%;N=每锭铜线的导体条数; d =导体线径;D=内芯线的集合外径; L=铜丝绞线节距.注: 编织铜线外径一般仍以0.14mm 使用者较多.b. 双向遮敝率%(S):S= 1 – ( 1 – F )2 x 100%= 1 – ( 1 – 2F + F 2 ) x 100%= ( 2F – F 2 ) x 100% F=单向遮敝率%(参考上述a 部份).Ⅳ. 编织铜线需用量(Ww):d =编织铜线径(inch) 可换算成美制mm单位;G=铜比重(8.89g/cm3);T=锭子数量;N=每锭铜线的导体条数;Θ=编织角度.Ⅴ. a. 编织完成外径(Db):Db= D + ( 4 x d )d =编织铜线径inch or mm;c.若考虑编织跳股则可为:Db= D + ( 5 x d )Ⅵ. 另, 编织机最操作范围:a. 编织角度Θ=300 ~ 450;b.每锭子铜导体条数N=5 ~ 12条;c.每英吋目数P=8 ~ 12目;以上可依编织之条件变动而做适度的调整.。
机房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用量设计计算
1、七
防
备注据实填写
海拔010001、据实填写;
2、若采用架空静电地板,则地板下方和地板上为两个防护区
修正系数
1
0.885
参考附录一据实填写
参考附录三
机房内不大于8秒;其它区域不大于10秒
设计规范规定:不宜低于1200Pa
的存量确定
附录四:泄压口面积计算
间的吊顶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大于800m2;容积不宜大于3600m3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1600m3高的2/3以上
算。
如70L的瓶子,可以装70*0.95=66.5kg
附一:海拔修正系数附二:防护区灭火气体设计用量计
附录三:灭火剂设计浓度
、70、90、100、120、150几种规格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³
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³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³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³
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
0.830.7850.7350.690.650.610.565用量计算公式。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七氟丙烷系统设计计算(GB50370-2005)
40 100 100 100 100 80 50 100 100
4 0 0 0 0 0 0 0 0
0.001256 0.00785 0.00785 0.00785 0.00785 0.005024 0.0019625 0.00785 0.00785
¢48×4.5 ¢114×6.0 ¢114×6.0 ¢114×6.0 ¢114×6.0 ¢89×5.5 ¢60×5.0 ¢114×6.0 ¢114×6.0
泄压口面积 0.1019 2 (Fc)m
0 1 2 3 4 5 6 7 8 七、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出流管 集流管 主干管 主管 一分点到二分点 二分点到三分点 三分点到四分点 四分点到五分点 五分点到六分点
11.7686 11.7686 11.7686 11.7686 5.8843 2.9422 1.4711 0.7356 0.3678
八、
喷嘴工作压力及设计验算: 过程中点容器内压力 1.7474 (Pm)Mpa 系统试验参数: 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4.20 (50℃)MPa
高程压头损失 0.0207 (Ph)MPa
系统管网阻力损失 喷嘴出口压力 3.3.16.1条 0.2821 1.4446 合格 MPa (Pc)MPa /
九、
系统最小工作压力 2.00 (0℃)MPa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2817 0.000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过程中点 设计规范的 容器内压 3.3.11判断 力 合格 1.7474 (Pm)MPa / 瓶组容积 40 70 90 120 单瓶组残余量 2.00 Kg 2.00 Kg 2.50 Kg 2.50 Kg
室内管子用量计算公式
室内管子用量计算公式在室内设计和施工中,管道的设计和安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管道用量计算可以保证管道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材料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室内管子用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管道用量计算的公式一般包括管道长度、管道直径和管道数量等因素。
在计算管道用量时,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安全要求,以及管道的材质和规格等因素。
下面是室内管子用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方法。
1. 管道长度的计算公式。
管道长度的计算公式一般为,管道长度 = 室内布置长度 + 弯头长度 + 直管长度+ 支架长度 + 接头长度。
其中,室内布置长度是指管道在室内的布置长度,弯头长度是指管道中的弯头的长度,直管长度是指管道中的直管的长度,支架长度是指管道的支架长度,接头长度是指管道的接头长度。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来确定各个参数的数值。
例如,室内布置长度可以根据室内的实际布置情况来确定,弯头长度和直管长度可以根据管道的设计要求和布置情况来确定,支架长度可以根据管道的支撑要求来确定,接头长度可以根据管道的连接要求来确定。
2. 管道直径的计算公式。
管道直径的计算公式一般为,管道直径 = 流量 / 速度。
其中,流量是指管道中流体的流量,速度是指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流体的性质来确定流量和速度的数值。
例如,对于给水管道,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水量和用水时间来确定流量,可以根据给水管道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情况来确定速度。
3. 管道数量的计算公式。
管道数量的计算公式一般为,管道数量 = 室内布置数量 + 弯头数量 + 直管数量+ 支架数量 + 接头数量。
其中,室内布置数量是指管道在室内的布置数量,弯头数量是指管道中的弯头的数量,直管数量是指管道中的直管的数量,支架数量是指管道的支架数量,接头数量是指管道的接头数量。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安全要求来确定各个参数的数值。
例如,室内布置数量可以根据室内的实际布置情况来确定,弯头数量和直管数量可以根据管道的设计要求和布置情况来确定,支架数量可以根据管道的支撑要求来确定,接头数量可以根据管道的连接要求来确定。
顶板铺设方木用量计算公式
顶板铺设方木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顶板是承载楼层荷载的重要构件,而方木则是常用的材料之一。
在进行顶板铺设时,需要对方木的用量进行合理的计算,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顶板铺设方木用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顶板铺设方木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方木用量 = 顶板长度×顶板宽度×方木间距×方木数量。
其中,顶板长度和宽度是已知的,方木间距是指相邻两根方木之间的距离,方木数量是指需要铺设的方木的总数。
下面将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的解析。
1. 顶板长度和宽度。
顶板长度和宽度是指顶板的实际尺寸,通常由设计图纸或者实际测量得出。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准确测量顶板的长度和宽度,并将其转化为米或者毫米的单位,以便进行后续的计算。
2. 方木间距。
方木间距是指相邻两根方木之间的距离,通常由设计要求或者实际需要确定。
在一般的施工中,方木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需要保证方木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以确保顶板的承载性能和美观度。
3. 方木数量。
方木数量是指需要铺设的方木的总数,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
在计算方木数量时,需要考虑到方木的长度和宽度,以确保能够覆盖整个顶板的面积,并且要考虑到方木的连接方式和搭接方式,以确保顶板的稳固性和承载性能。
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以确定顶板铺设方木的用量。
同时,在选择方木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方木的材质、强度和防腐性能等因素,以确保顶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方木的搭接方式。
在进行顶板铺设时,需要考虑到方木的搭接方式,以确保顶板的稳固性和承载性能。
通常可以采用榫卯搭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以确保方木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2. 方木的防腐处理。
由于顶板处于室外环境中,方木容易受到风吹雨淋和紫外线的侵蚀,因此需要对方木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常用的防腐处理方法包括涂刷防腐漆、浸渍防腐剂等。
泡沫液设计用量的计算
泡沫液设计用量的计算泡沫液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剂,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清洁中。
在使用泡沫液时,正确计算用量对于清洁效果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清洁目标和泡沫液的浓度来计算使用的泡沫液量。
一、了解清洁目标在计算泡沫液的用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清洁的目标。
不同的清洁任务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清洁家庭厨房、清洁车辆或清洁工业设备等。
这些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泡沫液用量。
二、了解泡沫液的浓度泡沫液的浓度是指泡沫液中清洁剂的含量。
一般来说,泡沫液的浓度越高,清洁能力越强。
在市场上购买泡沫液时,会标明其浓度。
根据清洁目标和泡沫液的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需要使用的泡沫液量。
三、计算泡沫液用量的公式泡沫液用量的计算公式为:泡沫液用量 = 清洁面积× 泡沫液的浓度其中,清洁面积是指需要清洁的表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
泡沫液的浓度可以通过阅读产品标签或咨询生产商来获取。
四、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用量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根据清洁目标的不同和泡沫液的特性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较为脏污的表面,可以增加泡沫液的浓度,以提高清洁效果。
2. 对于较为敏感的表面,可以降低泡沫液的浓度,以避免对表面造成损害。
3. 在清洁大面积时,可以使用喷洒器或清洁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
五、注意事项在计算泡沫液用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产品说明:不同的泡沫液产品可能有不同的用量建议,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2. 切勿过量使用:过量使用泡沫液不仅浪费成本,还可能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定期检查泡沫液浓度:泡沫液的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建议定期检查泡沫液的浓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六、总结正确计算泡沫液的用量对于清洁工作的效果和经济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清洁目标、泡沫液的浓度以及使用公式进行计算,可以确保使用适量的泡沫液,既能达到清洁的目的,又能节省成本。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注意遵循产品说明和定期检查泡沫液浓度。
水灰比 水泥用量计算
水灰比水泥用量计算
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常用的两个指标,它们的计算方法如下: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重量之比,通常用W/C 表示。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是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会变差。
水灰比的计算方法为:
W/C = 水的重量÷水泥的重量
水泥用量是指在混凝土中所用水泥的重量。
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水泥用量的计算方法为:
水泥用量= 混凝土总重量×水灰比÷(1+水灰比)
其中混凝土总重量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重量。
在确定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施工环境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规范》(GB 50080-2016)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用量计算
根据DBJ15-23-1999《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的设计用量计算公式为W=(KV/S)*C (100-C)。
式中,w为所需要的七氟丙烷的重量,V为灭火空间的体积;C为灭火浓度,S、K为调整系数,一般情况下,取S=,K=1。
尽管该公式参数比较多,但是,在室温条件下、海拔高度为0的情况下,部分资料把设计用量公式转换成了只含一个参数(灭火空间的体积)的公式:如对于发电机房、配电室、变压室等C=%的防护区,S=,K=1,得W=;计算机房、通讯电机等C=8%的防护区,W=。
图书、档案、票据、文物资料库等C=10%的防护区,W=。
有了上述简化公式,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求得防护区的体积即可很快求得该防护区的设计用量。
(三)剩余用量的计算
规范规定喷放不尽的剩余量,应包括储存容器内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
对于储存容器内的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计算,由厂家给定的技术参数获取;而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防护区的非均衡管网,其管道内的剩余量,则可不计。
但是,当防护区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时,其管网内的剩余量,可按管网第1支点后各支管的长度,分别取各长支管与最短支管长度的差值为计算长度,计算出的各长支管末段的内容积量,应为管网内的容积剩余量。
(四)管网布置方案的确定
对于管网布置方案的确定是较为容易的,因为规范中已明确规定七氟丙烷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
只是对于计算机房这类吊顶内及架空地板上均有大量可燃物存在的防护区,在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需设置三层灭火管网。
(五)计算管径
在规范中明确,在初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管网的管径时,是参考镀锌钢管阻力损失与七氟丙烷流量的关系图取得,因此规范推荐使用管道内径不大于100的镀锌钢管。
也就是说在我们选择管径时,如果一个防护区的用气量相当大,防护区内主干管的平均设计流量Kg/s的值大于200时,我们就要考虑通过两组或以上主干管的管径在100以下的管网将用气量送到防护区内。
二、设计案例
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对一通讯机房(净面积设定为:425m2,净高设定为:,无吊顶,地台高度:28cm)进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计算过程如下:
(一)防护区的基本参数
防护区的净面积:F=425m2,净高:H=,防护区的体积:V=425×=1912m3
(二)设计用量计算
W=(KV/S)*C(100-C)==
根据设计用量,初选钢瓶数:根据计算经验,每瓶药剂量在45kg
左右,故n=45≈48/45≈27瓶。
(三)剩余用量的计算
大多数气体防火系统设计时,应符合尽可能符合规范要求,本案中,应包括储存容器内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但由于只有一个防护区,只考虑瓶内容量。
按照生产厂家给定的参数,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