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和刻板行为的特征。

对于孤独症的诊疗,早期的干预和综合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康复干预和治疗方法,以及家庭支持和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社交互动和沟通的障碍,表现为缺乏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无法分享兴趣和体验,以及语言交流困难等。

-刻板和重复的行为模式,如重复摇晃身体、旋转物体、固执坚持特定的例行公事,对改变环境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等。

-兴趣局限和刻板化,表现为对其中一狭窄领域的无常规、强烈的兴趣,缺乏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儿童孤独症的康复干预和治疗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言语治疗师的指导,教授孩子基本的语言和沟通技巧,如学习使用眼神接触和非语言表达方式。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帮助孩子发展他们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学术和社交领域取得进展。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通过建立正面的行为习惯和改变负面行为模式来帮助孩子。

例如,使用奖励和正反馈的方法,鼓励孩子进行积极和社交的行为。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孩子的刻板行为和冲动行为。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始终与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此外,家庭支持和教育也是儿童孤独症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家庭支持和教育的方面:-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关于孤独症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和支持孩子。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合作,参加亲子培训和康复辅导来实现。

-家庭环境的适应和改善:为了最大程度地支持和帮助孩子,家庭环境需要适当地改变和调整,以满足孩子特殊的需求和照顾。

例如,提供安静和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刺激和噪音,创建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等。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4分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1分
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2分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3分
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3分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4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简称CARS量表)供专业人员评定用。当总分大于30分可考虑为孤独症,30~36分为轻——中度孤独症,大于36分并且5项以上达3分或大于3分时为重度孤独症。
1分
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
2分
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儿童不会利用或对非语言的交往作出反应。
3分
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4分
十三、活动很大
与年龄相当:正常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1分
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
2分
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3分
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
4分
十五、总的印象
与年龄相当:不是。
1分
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2分
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4分
四、躯体运用能力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1.儿童行为观察:观察儿童的行为,包括语言发展、社交互动、游戏兴趣、眼神接触等。

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的语言发展迟缓,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不善与人交流,缺乏互动和眼神接触等行为,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迹象。

2.早期发展指标评估:评估儿童的早期发展情况,包括语言和沟通、社交技能、认知能力等方面。

使用普通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如贝贝萌语言发展量表、西部儿童发展评估量表等,对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

3.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使用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如CHAT问卷、M-CHAT问卷等。

这些问卷通常由家长填写,根据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行为特征,如语言发展、社交技能、注意力等,来评估孩子是否有孤独症的风险。

4.医学检查: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异常行为。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员及早发现儿童孤独症,为孩子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

早期的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习。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限制性兴趣和行为模式。

该疾病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及时的诊疗康复指导来帮助儿童尽早融入社会。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通常依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发育历程。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发展、社交和语言能力的关键。

如果怀疑儿童可能有孤独症,家长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诊断。

评估通常包括儿童发育史、行为评估量表、观察和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旦确诊儿童患有孤独症,就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诊疗康复计划。

该计划应针对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发展阶段进行个体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疗康复指导内容:1.特殊学习和教育支持:孤独症儿童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技术来提高他们的认知、社交和语言能力。

这可能包括个别辅导、特殊教育课程和使用教育工具和资源。

2.语言和沟通训练:语言和沟通能力是孤独症儿童最常见的困难之一、语言治疗师可以通过游戏、图像和其他多感官技术,帮助儿童改善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社交技能培训:儿童孤独症的社交交往能力通常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和游戏等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建立友谊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4.行为疗法:行为障碍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问题。

行为疗法包括正向强化和消极惩罚的技术,用于帮助儿童减少自我刺激、增加适应性行为和改善与他人的互动。

5.家庭支持和指导:家长在孤独症的治疗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提供给家长关于儿童行为管理、情绪调节和家庭支持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孤独症的挑战。

6.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孤独症儿童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儿童的焦虑、注意力和冲动性行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功能。

总之,儿童孤独症的诊疗康复是一个长期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合作。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2)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2)
2分
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3分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4分
二、模仿(词和动作)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1分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分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3分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4分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 通过面部: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2分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3分
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3分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4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简称CARS量表)供专业人员评定用。当总
分大于30分可考虑为孤独症,30〜36分为轻中度孤独症,大于36分并且5项以上达3分或大于3
分时为重度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该量表编制于2 0世纪8 0年代初,从15个主要方面对
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或儿
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应用时最好能结合儿童
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一、人际关系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1分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4分
四、躯体运用能力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自闭症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自闭症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自闭症儿童的优势记忆与劣势记忆并存。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如记忆列车时刻表、家中物体的位置等;但理解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效果很差;另外,他们的短期记忆较强,而对以前记忆的材料进行重组性编码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记忆能力的研究
1. 缺乏对他人情绪注意的能力。2. 虽然能模仿别人的表情,但很难遵照他人的指示,做出相应的表情。3. 大都能理解“喜”、“悲”等基本面部表情,但很南理解“惊讶”这类面部表情。他们普遍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知。他们的情感认知障碍是双向的,既不太关心他人的表情,也不太受他人表情的影响。
CCMD-3的孤独症症状诊断标准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在三岁以前表现出异常、有缺陷的发展;特点为在社交互动,沟通,及局限、重复行为三方面的功能异常。男童的发生率比女童高出三至四倍。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1992)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台湾《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别原则与鉴别基准》(1998)
关爱自闭症患者 ,创造健康世界
—— 自闭症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
自闭症(autism)又叫做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七、视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1分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象",有的回 2 分 避眼‎光接触,有的凝视空‎间,有的着迷于‎灯光。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 3 分 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3分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4分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1 分 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2 分
儿童孤独症‎ 评定量表(CARS)
该量表编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5个主‎要方面对孤独症儿童 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或儿‎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 应用时最好‎能结合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一、人际关系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1分
重度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4分
八、听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1分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 2 分 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 3 分 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又可简称为ABC量表。

全部量表包括57个题目,每项选择依次从0~4分为五等,其中0分表示该事件不发生,4分则表示这个事件在该儿童身上表现特别明显,其余类推。

当总分累加达到53分为临界,大于67分则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4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2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2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2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39 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

3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3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412 长时间摇摆身体413 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

2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315 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2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4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应318 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2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4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1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322 经常拍打手4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3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4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4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3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3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他不紧贴抱他的人)2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230 常用脚尖走路2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232 不断地重复短句3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3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135 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236 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237 不能指出5 个以上物体的名称138 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来往交朋友)439 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捂着耳朵440 经常旋转碰撞物体441 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142 一天只能提出5 个以内的要求243 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344 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345 不是经常被帮助的话,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146 一遍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347 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448 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449 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250 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戏、活动等(如来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451 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352 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353 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就像缠在魔圈里(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做什么事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的判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的判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的判断标准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2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

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四、不能与同龄人交往,难于介入同龄人,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五、对声音没有反应,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

八、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九、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言语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

十、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或刻板,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十一、有一定说话能力者,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十二、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

友情提示一、请排除舌系带是否过短,如是,请五官科行舌系带截断术。

二、排除听力不佳的问题,因为“十聋九哑”,请五官科医生检查听力为好。

三、排除家庭中方言过多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对该学谁的话会无所适从。

四、排除上述情况后,请排除大脑发育不良,如果孩子有异常出生史如窒息、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混浊等情况,那就更应该排除。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2分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3分
重度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4分
八、听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1分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二、模仿(词和动作)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1分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分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3分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4分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1分
3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可能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
4分
十一、语言交流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1分
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2分
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
(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3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
2分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3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生,很难使儿童分心。
4分
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1分
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 体发岀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2分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 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3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生,很难使儿 童分心。
4分
四、躯体运用能力
?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1分
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2分
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走。
3分
重度异常:如上述所描述的严重而广泛地发生。
4分
五、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该量表编制于2 0世纪8 0年代初,从15个主要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
或儿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应用时最好能结合儿童家长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一、人际关系
?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1分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4分
七、视觉反应
?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1分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象",有的回避眼光接触,有的凝视
空间,有的着迷于灯光。
2分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 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浅析特殊儿童的成因和诊断

浅析特殊儿童的成因和诊断

浅析特殊儿童的成因和诊断中国的特殊儿童有多少?我查了一些资料,但都没有比较准确的统计,儿童脑瘫比例千分之二,自闭症比例千分之六,60万-180万,甚至有说260万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比例3%-5%,弱智儿童(0-14岁)比例1.07%,没有官方统计,数字相差很大,这正说明了我们对特殊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每一年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导致特殊儿童比例上升的原因很复杂,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1、遗传。

家族里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等状况的,除了基因影响外,心理因素影响也不可忽视。

2、脑伤。

怀孕、分娩、出生后这个过程中母亲存在的问题。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

3、生化失调。

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维生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都会影响儿童大脑智力的发展、语言的接受以及身体运动机能的发展,从而导致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学业不良等现象。

4、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5、低血糖。

低血糖会危及儿童大脑的发展、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两年内。

如果不及时解决,大脑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常常导致智力落后、动作发展迟滞等。

6、家庭问题。

父母抚养与教育不当表现为:其一不和睦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冷漠,虐待和粗暴,从小耳闻目睹,因而富有攻击性;其二过度保护,父母包办,过分依赖,溺爱和宽容,缺乏运动能力;家庭结构简单化,有孤独感;家庭生活电视化,产生言语、交往障碍;7、其他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和社会因素是否是特殊儿童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自闭症不是因为缺乏关爱造成的,如果心因论成立的话,那也是过分溺爱的原因。

下面我具体阐述特殊儿童几个主要类型的成因及日常的普通诊断方法。

一、自闭症儿童的成因:遗传,染色体变异目前一般学者认为:自闭症是中枢神经受损,所引发的终身发展性障碍,自闭症的基本障碍是脑部负责分配、聚焦与学习的神经元功能障碍,以至神经接收器无法以正确的方向及适当的敏感度选取刺激。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评分标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评分标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是由E.Schopler(美国学者,中文译名:斯考普勒)、R.J.Reichler和B.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初步判断为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并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重度孤独症。

(本量表总分为60分。

)注:可有1.5、2.5等分数。

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制作出来使用后,又经专家学者们修订了两次。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孤独症(自闭症)测试评定量表之一,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信度、效度较好,其不仅能区分孤独症(自闭症)和弱智,而且还能判断孤独症的轻重程度,故有较大的实用性。

在临床操作中,医师、心理师及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等应通过直接观察、与家长访谈、分析已有病历纪录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作出评定。

一.人际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或家人诉说的或观察到的一些轻微的害羞、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相比程度并不严重。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有时过度依赖父母。

3分中度异常:有时儿童表现出孤独冷漠,引起儿童注意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极少主动接触他人,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总是显得孤独冷漠,毫不理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二.模仿(词和动作)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2分轻度异常:大多数时间内能模仿简单的行为,偶尔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仿3分中度异常:部分时间能模仿,但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模仿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

1)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共57 个项目,每个项目4 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 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

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

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

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

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附件: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我们曾在自闭症诊断治疗成功实例一文中提到过,如果家长等怀疑小孩是否得了自闭症,可自己先用国际上常用的ABC量表,以较为简单地自我检查患儿,以便尽量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今特介绍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简称ABC量表如下: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学者Krug于1978年所编制。

ABC量表共有57个项目,包括了感觉、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归纳为感觉(S)、交往(R)、躯体运动(B)、语言(L)及生活自理(S) 5个因子。

ABC量表简便易行、稳定良好。

(回答为是或不是2种。

是得题后分数,不是得0分,例如第一题如答是得4分,如答不是得0分,余类推。

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

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4?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2?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诊断

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诊断

。同卵双生的同病率为60%,异卵双生同病率为0,遗产度为90%,目前
多数研究认为,儿童孤独症是由于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他非遗传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关的染色体或候选基因:
7号染色体 15号染色体 5羟色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免疫生化因素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 免疫接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3岁以上的孩子要根据其年龄选用适当 的韦氏量表。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则 可用贝勒婴幼儿发展量表,但其信度和 效度相对较弱。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评估诊断时,除了 用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外,通常还需 对孩子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在此过程 中所需的工具,恐怕是非“未蓝德适应能 力量表”莫属。
视觉 听觉 嗅觉、触觉、味觉等其他感觉 注意 记忆 思维与想象 情绪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视觉
虽然大多数有视觉学习的优势,他们喜 欢看窗外风景、画画、拼图、看电视( 听觉学习优势的也喜欢看电视),但有 些也存在着问题,如不能快速准确辨别 他人的 面孔,所需识记时间较长;
害怕与人目光接触 经常表现出“视而不见”的状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孤独症与其他广泛性发育障 碍(PPD)疾病的鉴别
CCMD-3中,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 于婴幼儿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为 人际交往内容和 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 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 内容 局 限、刻板、重复。症状常在 5岁以内已很 明显,以后可有缓解的改善。CCMD-3将 广泛性发育障碍分为6个诊断类型,除儿 童孤独症与不典型孤独症外,还有瑞特综 合征、童年瓦解行精神障碍、阿斯伯格综 合征及其他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或未分类的 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些发育障碍都与孤独 症有联系又有区别。

特殊教育学--自闭症(孤独症)的儿童概述

特殊教育学--自闭症(孤独症)的儿童概述

特殊教育学——孤独症(自闭症)儿童概述自闭症儿童概述一、自闭症儿童概述与分类(一)自闭症儿童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有关自闭症的概念还只是描述性的概念与分类性的界定。

1991年美国教育部门对自闭症给出了以下的定义:“自闭症意味着一种发展性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性相互作用都带来了显著影响。

通常在三岁前症状已出现,广泛地影响教育成绩。

另一显著特点是他们好进行反复行为和刻板运动,抵抗环境的变化和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并且总拘泥于一种感觉体验的反应。

如果一般教育不适合他们,孩子的教育成绩受到广泛影响的话,是因为他们有着严重的情绪障碍。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编的《国际疾病分类》都是把自闭症归为一种广泛的发展障碍。

下面我们来看这种广泛的发展障碍涉及哪些方面。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四个主要的症状或特点:一是多在三岁前发生;二是有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三是伴有固着性、刻板性行为;四是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缺乏社会互动。

我国台湾地区的教科学书《特殊教育通论》将自闭症儿童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示的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上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

”早期的研究多从婴儿精神病、早发性精神病的角度来归纳自闭症儿童的特征,认为自闭症或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是离群、沉湎于幻想世界;缄默不语,或自言自语,姿势古怪保持无意义的刻板行为等等,往往将一些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混为一谈。

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幼年期(3岁以前)的广泛性的发展障碍。

最近的一些研究,多少改变了最初认为自闭症等同于早期儿童精神病或儿童精神分裂的观点。

自闭症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1)社交困难,患者显得特别孤独,不喜欢也不会与别人交流(2)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对人更为冷漠,但对陌生人也无怯生之感(3)没有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4)语言发展迟钝,特别是表现出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多呈现出刻板性和重复性语言(5)多表现也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有的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智力障碍,但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一部分自闭症儿童伴有轻度的弱智,智商在60左右。

ICD-10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ICD-10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ICD10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总论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

个体在各种场合的各种功能活动都具有这种弥漫性质异常的特征,但它们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始于婴幼儿期,除少数例外,均在五岁以内就已明显。

常见(但并不总有)某种程度的一般认知损害,但本障碍只以行为相对于智龄(无论有无发育迟滞)的偏离来定义。

对本组弥漫性发育障碍的再分类存在某些意见分歧。

本障碍的有些病例可伴有、也许可归因于某些内科情况,其中以婴儿痉挛、先天性风疹、结节性硬化、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

但本障碍的诊断应以行为特征为依据,不管是否伴发内科情况;不过,任何伴发情况都必须单独编码。

如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亦应在F70-F79单独编码。

这很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的弥漫性发育障碍都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

F84.0 童年孤独症一种弥漫性发育障碍,在3岁以前出现发育异常和/或受损。

特异性的功能失常可见于所有以下三方面:社会交往、沟通和局限的重复行为。

男孩发病比女孩高3-4倍。

诊断要点病前常没有毫无疑问的正常发育期,即使有,3岁以前也已出现明显异常相互讲社交总是有性质损害。

其表现方式为对社交情绪线索估价不当,对他人的情绪也就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的行为;不能利用社交信号,对社会、情绪和交流行为的整合能力弱;尤其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性应答。

交流的性质损害同样普遍存在。

表现为不能应用任何已掌握的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游戏中正确地充当角色;在交谈中跟不上趟,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思维相对缺乏创造性和幻想性;对他人的语言或非语言性启示缺乏情绪反应;不能运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在口语交谈中同样缺乏手势以强化或加重语气。

本状况还以行为、兴趣和活动的局限、重复与刻板为特征。

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五花八门的日常活动;在新添活动、旧有习惯和游戏中都是如此。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须符合下列5条:1.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2.接触交往障碍需具有下列中两项症状:①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②不能与其他小孩成立伙伴关系;③碰到挫折时,可不能寻求支持或安慰。

当他人碰到挫折时,也可不能主动给予他人支持和安慰;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3.言语交往障碍需具备下列中两项症状: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可不能呀呀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代替言语交流的偏向;②如有某种程度的言语功能,也缺乏主动的或持续的言语交流;③刻板重复地利用某些语词,或别出心裁地利用某些语词;④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的异样。

4.兴趣和活动异常需具备下列症状之一:①爱好刻板、狭小;②对某种东西专门依恋;③强迫性地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性行为。

④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⑤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要紧特性专门感爱好(例如它们的气味、表面感觉和产生的噪声等);⑥对个人一辈子活环境不肯或拒绝作任何的变更。

5.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婴儿痴呆。

本症须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1、Heller综合征(又称婴儿痴呆或瓦解性精神病)是一种衰退性障碍,一般在起病前有一个明确的正常的发育过程。

多数于2~4岁起病,经数月,患儿完全丧失语言的功能,迅速发展为痴呆等特征可以区别。

2.儿童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少年期,一般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如情感、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等,病程可自发波动或缓解以资鉴别。

3.精神发育迟滞是以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

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者,一般能保持合群交往参与集体活动,并可能接受训练、重度者多伴有先天畸形、外貌痴呆等征象,可与孤独症区别。

孤独症的症状有那些2010-09-15 作者:[点击968 次]孤独症中医学上也可称为自闭症,是很多小孩轻易发生的疾病,致使孤独症的病因要紧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等,作为患者的家眷,要早带小孩到医院进行医治,要超级清楚患病的症状表现,那么孤独症的症状有哪些呢?孤独症的症状:(一)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适应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爱好狭小,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份或某些特定外形的物体超级感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浙江省嘉善县集爱母婴健康中心李健一、概念与起源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

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

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

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

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

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

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

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二、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

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

问诊要点如下:(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失调?(9)家族史:父母或其他亲属中有无性格怪僻、冷淡、刻板、敏感、焦虑、固执、缺乏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障碍或言语发育障碍者?有无精神疾病史?(10)其他:家庭养育环境如何?是否有过重大心理创伤或惊吓?是否上学或幼儿园?在校适应情况?是否有过严重躯体疾病?是否有因躯体疾病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或与亲人分离的经历?有无癫痫发作?有无使用特殊药物?是否偏食?睡眠如何?2.精神检查。

主要采用观察法,有言语能力的患儿应结合交谈。

检查要点如下:(1)患儿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和父母离开时是什么反应?(2)患儿的言语理解及表达的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有无刻板重复言语、即时或延迟模仿性言语以及自我刺激式言语?是否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以及遵从指令情况?(3)患儿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是否会利用手势动作、点摇头或其他动作、姿势及面部表情进行交流?(4)患儿是否有同理心?如父母或检查者假装受伤痛苦时患儿是否有反应?是什么反应?(5)患儿是否对玩具及周围物品感兴趣?玩具使用的方式以及游戏能力如何?(6)患儿是否有刻板动作、强迫性仪式性行为以及自伤行为?(7)患儿智能发育的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相对较好或特殊的能力?3.体格检查。

主要是躯体发育情况,如头围、面部特征、身高、体重、有无先天畸形、视听觉有无障碍、神经系统是否有阳性体征等。

4.心理评估。

(1)常用筛查量表。

1)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共57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

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

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

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

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此外,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G)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是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诊断量表,我国尚未正式引进和修订。

在使用筛查量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诊断量表的评定结果也仅作为儿童孤独症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替代临床医师综合病史、精神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的诊断。

(3)发育评估及智力测验量表。

可用于发育评估的量表有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盖泽尔发展诊断量表(GDDS)、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和心理教育量表(PEP)。

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瑞文渐进模型测验(RPM)等。

5.辅助检查。

可根据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磁共振)、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脆性x染色体检查)、代谢病筛查等。

(二)诊断标准。

参照ICD-10中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 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至少表现在下列领域之一:(1)人际沟通时所需的感受性或表达性语言;(2)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具有以下(1)、(2)、(3)项下至少六种症状,且其中(1)项下至少两种,(2)、(3)两项下各至少一种:(1)在下列至少两个方面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1)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2)(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3)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或社交、情感与交往行为的整合能力弱;4)不能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欢乐、兴趣或成就(如不向旁人显示、表达或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1)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不伴有以手势或模仿等替代形式补偿沟通的企图(此前常没有呀呀学语的沟通);2)在对方对交谈具有应答性反应的情况下,相对地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下去(在任何语言技能水平上都可以发生);3)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句;4)缺乏各种自发的假扮性游戏,或(幼年时)不能进行社会模仿性游戏。

(3)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活动和行为模式,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1)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或患儿对它异常地关注;或者尽管内容或患儿关注的形式无异常,但其关注的强度和局限性仍然异常;2)强迫性地明显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3)刻板与重复的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复杂运动;4)迷恋物体的一部分或玩具的没有功能的性质(如气味、质感或所发出的噪音或振动)。

3.临床表现不能归因于以下情况: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反应性依恋障碍或脱抑制性依恋障碍;伴发情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

三、儿童孤独症的表现主要症状就是不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

患儿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有的孩子在开始时会被误认为是弱智或性格内向,还有的孩子在一两岁时看起来很正常,到3岁左右才发现有异类表现。

孤独症患者学习正常人的语言会很困难,与人交流及与外界沟通也很困难,他们可能会重复几种动作(拍手、摇摆)。

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变化,他们会强烈抵制。

孤独症对行为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有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

具体表现如下:1.早期表现,极度孤独,不会对亲人微笑。

喂奶时,患儿不将身子紧贴大人。

伸手去抱时,患儿无迎接姿势,不会伸手做被抱的准备,不会将身子贴近母亲,眼睛也不看抱他的人。

2.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如同陌生人。

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

正常儿童常以凝视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要求,而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情与要求。

不爱玩,不爱做游戏。

患儿到5岁左右,常还无朋友,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来。

3.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

患儿通常缄默,或说话呈模仿语言,象鹦鹉学舌似地模仿别人的语言。

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理解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

不会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等与人交往。

缺乏想象力和社会性模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用玩具“做饭”、“开火车”、“造房子”。

有的患儿语言刻板,代词错用,如“我要”说成“你要”,或将自己称为他。

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

4.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

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患儿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如反复给玩具排队,总要玩弄自己的脚趾,穿衣顺序相同,坚持某些物件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

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别人变动,患儿便大吵大闹。

对自己房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表示反对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装饰品的变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