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安排(3篇)

第1篇一、前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基本生活技能、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实践教学安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与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习阶段(1)幼儿园实习: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了解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学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跟岗实习:学生跟随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教师的组织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2. 教学实践活动(1)观摩教学: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优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学设计:学生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3)模拟教学: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互动、问题解决等能力。
3. 教育教学技能培训(1)教学语言表达: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管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管理技能培训,学习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提高学生的课堂管理能力。
(3)教学评价:学习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
4. 家园沟通与协作(1)家长会:组织学生参加家长会,学习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家访:学生分组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
四、实践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1)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观摩教学、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3)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和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其为学前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特点、目标和任务。
古今中外优秀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何将学前教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前教育相关话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幼儿园或教育机构,了解实际的教育环境,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学前教育案例,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并引导其思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系统介绍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份营养餐或挑选自助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其积极思考并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注重培养其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同时,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020年《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3篇汇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1学前教育网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3、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难点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教学方法导学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中国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
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
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家教思想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爱与教相结合重视环境的影响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国外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二、萌芽阶段夸美纽斯学前教育著作《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学前教育思想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儿童本位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第五章“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详细内容涉及第三节“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培养”。
重点围绕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基本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学会设计适合幼儿的运算活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重点: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及运算活动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学具: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幼儿进行数数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典型的幼儿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设计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数概念形成过程2. 幼儿运算能力发展规律3. 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设计一个针对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数学活动。
2. 答案:(1)幼儿数概念形成过程:感知阶段、表象阶段、概念阶段。
教育方法: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思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国内外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通用6篇)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通用6篇)【篇1】《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
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二、基本部分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活动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结合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建议和指导。
一、活动设计的原则1.目标导向:活动设计应以教育目标为指导,确保活动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2.儿童为中心: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3.多样性与趣味性:活动设计应多样化,包括游戏、歌唱、舞蹈、手工、讲故事等,以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4.互动性:活动设计应鼓励儿童与教师、同伴以及环境之间的互动,以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展。
5.挑战性:活动设计应提供适当的挑战,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要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二、活动设计的步骤1.确定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发展水平,明确活动希望达到的目标。
2.规划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3.选择活动形式:根据内容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歌曲、故事等。
4.准备材料:根据活动形式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实施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反应,适时调整活动。
6.评价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活动的效果,分析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以便改进后续活动。
三、活动设计的实例以“认识水果”为主题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为例:目标:通过活动,儿童能够认识常见的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水果的喜好。
内容:介绍苹果、香蕉、橘子、草莓等常见水果。
活动形式:1.水果展示:将各种水果摆放在桌子上,让儿童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水果品尝:给每个儿童提供小块水果,让他们品尝并说出水果的味道。
3.水果游戏:进行“水果蹲”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精选5篇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第四章“幼儿教育原理”及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方法,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课程。
3.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方法与实施。
重点: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
(2)介绍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3. 例题讲解:(1)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课程。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短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2)每组分享设计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基本理念、原则2.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3. 教学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答案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
(2)结合幼儿发展特点,注重实践性、趣味性。
2. 作业上交时间:下周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2024年《学前教育》教案(含多款)

《学前教育》教案(含多款)教案《学前教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3.培养学生具备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的概念与特点2.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的概念、特点、目标、任务和内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前教育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角色扮演法:模拟幼儿园教学场景,让学生体验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授:讲解学前教育的概念、特点、目标、任务和内容。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前教育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园教学场景,让学生体验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针对3-4岁幼儿的学前教育方案。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论文。
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3.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中涉及学前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一、讲授法1.讲解内容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
中职学前教育实验教案10

中职学前教育实验教案10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升学生对幼儿的认识和互动能力。
二、实验目标1. 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2. 掌握与幼儿互动的基本技巧。
3. 培养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2.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3. 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4.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四、实验过程1. 导入:介绍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实验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目标,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教育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幼儿行为观察和互动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4.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幼儿行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点评实验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要求1. 准时参加实验,遵守实验纪律。
2.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3. 认真观察幼儿行为,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六、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幼儿的互动技巧。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八、实验地点学前教育实验室九、实验教师张老师十、实验注意事项1. 请提前阅读实验教材,做好理论知识准备。
2. 实验过程中,请遵循教师指导,切勿擅自行动。
3. 尊重幼儿,关爱幼儿,确保实验安全。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提交实验报告。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阶段和规律。
(2)学前教育课程论:学习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3)学前教育心理学: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儿童心理特点,提高教育效果。
2.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1)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实施和评价,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2)游戏活动指导:掌握游戏活动的类型、特点和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
(3)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活动指导:学习艺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艺术活动指导能力。
(4)幼儿园环境创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提高环境创设能力。
3. 学前教育实践活动(1)观摩幼儿园: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实习实训: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3)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编写教案、模拟教学等,提高教学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2024年学前教育学教案-(含多场景)

学前教育学教案-(含多场景)学前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任务。
2.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前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增强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等。
2.学前教育的意义、原则和任务:全面发展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家园共育等。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4.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环境创设等。
5.学前教育评价:评价原则、方法和内容。
6.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任务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设计、实施和评价学前教育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的教育场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四、教学安排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2学时)2.学前教育的意义、原则和任务(2学时)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4学时)4.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学时)5.学前教育评价(2学时)6.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学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
3.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学前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
5.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1.教材:学前教育学相关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教案名称:学前教育专业教案目标群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 学生能够掌握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方法。
3. 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
4. 教师能够运用教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概述:介绍学前教育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幼儿发展理论:探讨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3. 教育方法与策略:分析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4. 课程设计原则: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课程。
5. 教学活动实施:指导如何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
6. 评估与反馈:教授如何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教学方法:1. 互动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核心概念。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和角色扮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评估方式:1. 教案设计:学生需独立完成一份针对特定年龄段幼儿的教案设计。
2. 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提问情况进行评估。
3. 实习报告:学生需提交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反映其在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
4.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推荐使用《学前教育原理与实践》等专业书籍。
2. 在线资源:利用教育平台和数据库,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视频资料。
3. 实践基地:与当地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观察的机会。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学前教育概述与幼儿发展理论第二周:教育方法与策略第三周:课程设计原则第四周:教学活动实施第五周:评估与反馈第六周:教案设计与小组讨论第七周:实践教学与实习准备第八周:实习与反思报告撰写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熟悉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概述2.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3.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4. 学前教育方法与技术5. 学前教育评价6.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师,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师,体验教学过程。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通过笔试、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学前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核:通过课程论文、教学设计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教育学》2. 辅助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3. 网络资源:学前教育相关网站、论坛等4. 实地考察:幼儿园、教育机构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前教育概述2. 第二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3. 第三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4. 第四周:学前教育方法与技术5. 第五周:学前教育评价6. 第六周: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7. 第七周:课程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学前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
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儿童发展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理论以及教学法等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本文将从活动设计的意义、原则、步骤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实用的活动设计指南。
一、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活动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
活动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设计的原则1.儿童为中心:活动设计应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和探索。
2.目标导向:活动设计应围绕明确的教育目标进行,确保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3.多样性与创新性:活动设计应多样化,包括游戏、手工、音乐、舞蹈、讲故事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4.安全性:活动设计应始终把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活动场地、材料和过程的安全性。
5.互动性:活动设计应鼓励儿童与教师、同伴以及环境的互动,通过互动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展。
三、活动设计的步骤1.确定目标: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明确活动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2.规划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儿童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3.选择方法: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4.准备材料: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实施活动:在活动中密切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调整活动节奏和难度。
6.评价与反思: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的依据。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2篇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2篇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儿童的认知发展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认识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掌握优质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 教学内容- 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阶段:儿童早期认知、儿童晚期认知等。
- 优质教育方法:游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
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问题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兴趣。
展示:介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以图表或实例展示其理论框架。
讲解: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和观点。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适合相应年龄段儿童的优质教育方法。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估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测试,检验学生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优质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计2: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 学前艺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 艺术表现形式:绘画、音乐、舞蹈等。
- 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培养观察力等。
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学前艺术教育实施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思考和兴趣。
讲解:介绍学前艺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
示范:以绘画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艺术教育中的经验和心得。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创设情境、培养观察力等。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适合幼儿的艺术教育活动方案。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学前教育学教案

大学学前教育学教案
教案:大学学前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概念和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2.了解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评价意识;
3.掌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
4.培养师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具备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应有素养。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概念和目标
1.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
2.学前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
3.学前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1.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
1.学前教育的课程概述
2.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3.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
四、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1.学前教育教学方法概述
2.情景式教学法
3.活动式教学法
4.游戏式教学法
五、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
1.学前教育的评价基础
2.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
3.学前教育的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组织参观实地学前教育机构等。
教学效果评价:
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
2.教学设计:占总成绩20%
3.小组讨论报告:占总成绩20%
教学参考书目:
1.《学前教育教学实践》, 作者: 寇卫东
2.《学前教育》, 作者: 王丽萍
3.《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女双姝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体教学设计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并提供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指导。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目标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
这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应该通过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
以下是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常见内容:1. 认知发展: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这可以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来实现。
2. 语言发展: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朗读故事和进行有趣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社交发展: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和沟通能力,通过社交游戏和集体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4. 情感发展: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情感态度。
5. 体能发展: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促进幼儿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来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学前教育学总体教学设计方法:1. 游戏为基础的学习: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例如,使用故事角色扮演、创造性绘画和拼图等活动。
2. 探索性学习: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鼓励幼儿彼此合作、分享和相互学习。
4. 情景式学习:通过创造真实或模拟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六篇】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六篇】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六篇】第一篇: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教学设计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教学设计对幼儿的认知、感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环境,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
首先,游戏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设立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过程,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其次,游戏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
通过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感官探索和观察,如感官刺激游戏中的声音辨认、触摸认知等,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游戏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
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可以设立一些情感表达的游戏活动,如情感表演游戏、情感绘画游戏等,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二篇:学前教育中的情景教学设计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情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概念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情景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情景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餐厅用餐等,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其次,情景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如动画展示、实物展示等,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最后,情景教学设计需要促进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在情景教学中设置一些合作任务,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情景下的角色扮演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第三篇:学前教育中的绘本教学设计绘本教学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排列规律。
- 学生能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表现相同的模式(如ABAB)。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 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迁移思维,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主题:生活中的排列规律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排列规律。
- 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相同的模式。
教学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将抽象的排列规律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排列规律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这些规律有什么特点?2. 讲授- 教师简要介绍排列规律的概念,如ABAB模式。
-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排列规律。
3. 活动一:探索与发现-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具有相同排列规律的事物,并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表现。
4. 活动二:展示与分享-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排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排列规律,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 收集学生作品,评估其表现出的排列规律和创意。
2. 结果性评价:- 学生对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作品的质量、创意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 对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计“学前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单元教学设计时间:2012年3、22上午1、2节学生:学前教育系学前专业09级五专2班地点:教学楼J—A510执教老师:学前教育系任建龙教学内容: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设计意图:本次课内容是课程标准第七模块,项目一的部分内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理解与运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掌握、运用是幼儿教师投身幼儿园教育事业必备的专业素养,鉴于这几条原则的整体性,执教教师将其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组织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情况了解到09级学生五专学生已有很多的幼儿园见习经验,因此,这两节课主要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案例,来逐一剖析这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教师归纳提升的方式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重要,并掌握初步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的能力,在这几条原则的讲解过程中,执教教师主要侧重于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教材关于六条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解释较为冗繁,且略有重复,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执教教师将其作以概括和归纳,使其更加的条理化,执教教师并根据书本讲解的不足之处,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在参照《学前教育学》——李生兰版和《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版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的知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内容2、能力目标:掌握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并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3、素质目标:锻炼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基本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学时:2课时教材处理:将教材分为设计步骤的内容和技能项目训练的内容简单讲学生已经孰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详细讲解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讲解归纳教学准备:1、根据上周在幼儿园见习的情况,详细回忆该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写出简短的见习报告2、学生课前复习已学内容: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保教目标的试教准备教学过程: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第1课时]前三条原则的讲解第一部分——复习: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以及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第二部分——新课:一、讲解教育工作原则的内涵,并使学生明确教育工作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上位概念,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是教育工作原则的一个分支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重视幼儿全面发展——体、智、德、美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请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归纳概括出:理念上要做到各育并重,防止片面教育比实践中要有机结合各育,防止机械拼凑重视幼儿普遍年龄特征,着眼个体差异年龄特征是某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在认知、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那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这位教师认为飞机比汽车快是常识,而孩子偏偏答道:“汽车跑得快!”老师生气地批评孩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当然是飞机快!”孩子也不让步,涨红了脸争辩说:“就是汽车快!我坐在汽车上,看见窗外的树飞快地往车后跑,看看天上的飞机,走得好慢,汽车就比飞机快!”最后这位老师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对小朋友说:“我回家坐火车要18个小时,做飞机用2个小时,当然是汽车快了啊小朋友们要记住哦,是飞机快!”重视年龄特征从教师的做法以及对见习园户外活动场地滑梯的分析概括出:尊重个体差异小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不一样的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形成全面的认识,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动作发展过程中孩子之间之间差异的一个案例,除此之外,孩子在认知、社会性、动作技能、兴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这些方面的差异,并灵活的进行教学,彰显教学艺术热爱幼儿,坚持正面教育(10分钟)1.对幼儿充满爱心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第一节小班教学活动设计:《好玩的布垫》《好玩的布垫》选自主题五《健康歌》次主题一《我运动》活动目标1、乐意尝试用垫子玩各种游戏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活动准备1、布娃娃家环境创设布娃娃家里有一个大型布娃娃,一座精致的小屋,各种形状、各种质地,各种颜色的垫子2、用绿色、黄色的泡沫垫布置的草地和沙滩,小猪家3、课件:下雨场景、火车隧道场景、“划龙舟”场景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布娃娃邀请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咱们看它家有没有好玩的东西!听着欢快《健康歌》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布娃娃家二、认识各种形状、各种质地的垫子师:来,小朋友快来看,布娃娃的家可真漂亮呀,咱们赶紧进去玩一玩吧!1、提问1:在小垫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真暖和小朋友在上面坐一坐,滚一滚,躺一躺有什么感觉?提问2: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垫子拿起来捏一捏什么感觉?抱一抱,放在小脸蛋上亲一亲有什么感觉?2、找一找①找方形咦,方方的垫子藏到哪儿去了,小朋友赶快找一找,举起来让我看一下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垫子都是用布做的,软软的很暖和,除了这些垫子,还有什么样的垫子,小朋友快找一找这是用硬纸板做的垫子,还有用竹块做的,摸一摸,什么感觉?凉凉的垫子,我们夏天可以派上大用场师:这些垫子除了坐之外,还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呢!师:小朋友,拿起圆形的布垫,开着小火车到郊外去游玩去了三、探索布垫各种玩法1、玩“藏猫猫”的游戏,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藏住脸、脚、屁股等2、探索布垫玩法⑴幼儿自由探索玩法如:顶布垫、驮布垫爬,推布垫,一人或两人抛布垫,布垫夹在两腿间学小兔跳等师:和小布垫做游戏可真有趣,你们还想和小布垫怎么玩呢?幼:幼儿分享交流玩法师: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玩的?头顶:把小布垫放在头上,两臂伸直,走到老师这儿来再走回去抛接:把小布垫抛起来再接住用小屁股学划船,划过来划回去,还可以转一转等等3、鼓励幼儿尝试合作游戏师:刚才我们是单独和小布垫做游戏的,如果两个小朋友玩一个布垫可以怎么玩呢?先找到好朋友,拿一个布垫玩游戏: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小猫去4、情景游戏:给奶奶送布垫⑴幼儿把布垫夹在两腿中间,学小兔子跳过草地⑵幼儿把布垫放在后背上,学小乌龟爬过沙滩⑶下雨了,幼儿把布垫当作雨伞顶在头上平衡走⑷幼儿把小布垫排成一排变成火车,穿过隧道师:奶奶家到了,把你手中的垫子送给奶奶吧!5、引导幼儿探讨多人玩一个布垫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怎样划龙舟才能划得又快又好?最后小结:要行动一致,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起用力就会划得很快⑴教师出示一个长长的布垫,引导幼儿玩“划船”的游戏,“看谁先到小猪家”小朋友尝试进行多人玩一个布垫的玩法⑵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比赛划龙舟四、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播放放松音乐《月光水岸》,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音乐做放松动作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用双手和头、双手和腿、背玩布垫的不同方法殊的房子》一、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与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2、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并组合造型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羊村实验室区域环境1、“羊村实验室”大门一个2、模型平台:像圆柱体、长方体的模型16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若干3、魔术平台:8个蓝色筐子、扑克牌、圆形光盘、圆形雪花片若干、长方形卡纸6张、正方形卡纸2张、圆形彩卡4个4、设计平台:彩笔2盒、纸若干、像皮泥2盒、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胶水2瓶、双面胶2个5、构建平台:各种像长方体的纸盒、酒盒,像圆住体的易拉罐,装饰后像圆柱体的纸筒等物品若干6、课件:长方体和圆柱体形成的课件7、游戏“爆米花”布料一块16块小型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形状的物品三、活动过程㈠以参观“羊村实验室”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师: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游玩“羊村实验室”进入后播放课件㈡教师与幼儿进入“羊村实验室”,通过“两个平台”的情境帮助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1、“模型平台”:⑴让幼儿自由操作模型平台的物品,初步感知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师:小朋友,这是羊村实验室的模型平台,拿起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坐在小垫子上看看玩玩,一定要看清它长的什么样子?⑵引导幼儿讨论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提问1:长方体①有几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③哪两个面长的一样?小结长方体定义提问2:圆柱体①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②圆柱体的上下粗细一样吗?两个圆面大小相同吗?③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⑶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哪一个容易滚动?小结:长方体的物品比较稳固,圆柱体的物品侧面容易滚动,为后边幼儿搭建做辅垫⑷启发幼儿自由联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像长方体,哪些物品像圆柱体?2、“魔术平台”:⑴幼儿自由操作变魔术材料,通过“变魔术”,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师:小朋友到这边来,这里是羊村实验室的魔术平台,村长让喜羊羊他们用这些材料变出像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来,两个小朋友一组,也来试试吧⑵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讨论:请小朋友解说魔术是怎样变出来的?⑶课件演示小结:[1]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扑克牌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长方体;[2]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圆形光盘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圆柱体㈢以游戏“爆米花”的形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物品巩固认识,并加以分类爆米花儿歌:“爆米花、爆米花、咧开嘴巴笑哈哈”第一遍游戏让幼儿巩固认识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进行分类㈣引导幼儿进入“设计平台”、“构建平台”区角进行自主活动,作品留影后讲评设计平台:进入设计平台的小朋友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出来,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粘贴出各种作品来构建平台:进入构建平台的小朋友可以用里面的材料搭建高楼大厦、大桥等各种作品来“现在开始比赛,看哪个平台的小朋友的作品最多、最精彩”3、作品讲评、整理归位后,看课件,播放音乐,列队出羊村实验室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利用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搭建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来活动目标1、能跟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活动准备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3、讲述一个小老鼠的故事了解小老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对小老鼠探索兴趣渗透小老鼠天敌是小花猫《学前教育学》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的基本思路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学前教育现象尤其是幼儿园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规律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培养学生运用相应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的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技能目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和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为学生今后学习学前教育类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4.课程设计思路全书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二、课程内容和学习情境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2.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以上每个学习情境均单独一张表)标签:学前教育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