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1、田园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田园杂兴》)常见风格:冲淡宁静、平实质朴常用意象:田园、山水、林木、庄稼、家禽、家畜常见思想感情: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往往会用对比、白描手法)常用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白描,烘托,虚实结合2、山水景物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常见风格:清新优美常用意象:山水景物、自然景象、花鸟虫鱼常见思想感情:热爱山水,倾心自然,惜春悲秋,寂寞伤感而意欲归隐常用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渲染烘托3、咏史(怀古)诗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常见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常用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迹常见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4、咏物诗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常见风格:含蓄隐晦常用意象:松竹梅兰、山川草树、鸟兽鱼虫等各种物象,题画诗也属于这一类。
常见思想感情:或褒或贬,影射人事,愤世嫉俗,寄寓理想、彰显个人品格。
常用表现手法:比拟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借物抒情5、咏怀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常见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慷慨激越常用意象:香草美人,流水清风,烟云明月,花开叶落,常用典故。
常见思想感情:表爱国进取,思建功立业,恨年华易逝,叹壮志未酬常用表现手法:联想象征,抑扬对比,直抒胸臆,起兴,用典6、羁旅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看。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的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中国古代诗歌如何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如何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如何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 双关,任你想象。
四、按内容分(题材)
1 、送别诗 2 、怀乡诗 3、咏物诗 4、咏史怀古诗 5、边塞诗 6、山水田园诗 7、宫怨诗和闺怨诗 8、爱民悯农诗 9、哲理诗 10、爱情诗 11、人生感慨诗
1 、送别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中国人重视 友道、友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 量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
6、山水田园诗
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
8、爱民悯农诗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 勒索的诗,均可称之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 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如李绅的 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等。在艺 术上悯农诗往往叙议结合,多用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
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 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 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 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 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 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 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 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 排律或长律。
古诗的题材分类
古诗的题材分类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古诗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按照题材划分的古诗类型: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军旅诗是以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讴歌,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思考。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等。
三、离别怀人诗离别怀人诗是以描写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感伤。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四、抒情言志诗抒情言志诗是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志向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五、讽刺批判诗讽刺批判诗是以讽刺、批判社会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以及对人性的反思和思考。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陆游的《书愤》等。
六、历史叙事诗历史叙事诗是以叙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
例如,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曹植的《白马篇》等。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内容、主题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下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
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中,由五言、七言、九言构成的诗句。
古体诗最早出现于唐代,是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代表作品。
古体诗的特点是用字简练、意境深邃,词藻华丽、形式严谨。
古体诗常以叙事、抒情或咏物为主题。
2.近体诗近体诗是指从唐代开始形成的,由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组成的古体诗形式。
近体诗在词藻、形式上较古体诗放松,但仍保持了传统的诗歌形式。
近体诗的特点是它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语言节约性。
3.楹联4.词词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是一种唱词,常被用于音乐和歌曲之中。
词的特点是轻盈、婉转,情感表现直接,多为抒情、叙事和赞美等。
唐宋时期是词的全盛时期,其中辛弃疾、李清照等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
5.歌谣歌谣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歌曲形式。
歌谣是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易于记忆、抒情、会意为特点,常被用于庆祝、婚丧嫁娶等场合。
《长恨歌》、《百花谣》等都是著名的歌谣作品。
6.赋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类型,它是对已有诗句进行批判、赞美或发挥。
赋的特点是善于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感悟和见解,常以文辞豪放、词藻华丽为特点。
赋从初唐盛行至晚唐,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7.议论文议论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传达作者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文学方式。
议论文常常针对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或时政事件进行发表。
在古代诗歌中,议论文常用于政治批判和社会审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
古代诗歌有哪几种分类
古代诗歌有哪几种分类
文学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部分。
中国文学中,诗歌是重要的文
学形式之一,享有盛誉。
古代诗歌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
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韵律分类
韵律是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可以按韵律来分类。
大体上可以分为五言诗、七言诗和其他杂体诗。
五言诗和七言
诗是古代诗歌中最为普遍的两种,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其他杂体诗包括六言诗、双调诗、长短句、律诗等等。
2. 题材分类
按照古代诗歌涉及到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山水田园诗、爱情诗、政治诗等等各种类型。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山
水田园诗中的经典之作,李白的《将进酒》则是饮酒作乐的诗歌代表。
3. 创作流派分类
古代诗歌发展到后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创作流派。
清初四家、唐宋八大家、南唐二主等等都是该类分类方法中的代表性流派。
不
同流派的诗歌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以上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常见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使
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 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自由换韵, 不讲平仄, 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 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 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 出现在唐朝,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 诗、词、曲。
诗: 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联两句, 第一联被称为(首联), 第二联被称为(頷联), 第三联被称为(颈联), 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根据每联的字数, 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 曲特点: (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分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最为悠久、辉煌的文学之一,其中的诗词曲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曲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文体,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分类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
一、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文体之一,它以其简练、优美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四大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五言和七言句式为主。
古体诗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和《楚辞》等。
这些作品以其质朴、自然的风格,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2. 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五言和七言句式为主,但在格律和韵脚上相对宽松。
近体诗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长恨歌》和宋代的《青玉案·元夕》等。
近体诗以其流畅、婉约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3. 律诗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它以严格的格律和韵脚要求而著称。
律诗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白日依山尽》和宋代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律诗以其规整、精巧的结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它以四行、五言或七言的句式为主。
绝句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静夜思》和宋代的《题西林壁》等。
绝句以其简洁、含蓄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二、词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文体,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爱情为主题。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中国古代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唐词和宋词。
1. 唐词唐词是唐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爱情为主题。
唐词的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2. 宋词宋词是宋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爱情为主题。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题材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按题材内容可分为:
⼭⽔⽥园诗:
中国⼭⽔⽥园诗源远流长。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个重要诗派——⼭⽔⽥园诗派。
诗⼈们以⼭⽔⽥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机的⽥野,创造出⼀种⽥园牧歌式的⽣活。
别塞战争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川景物、风⼟⼈情。
咏史怀古诗:
诗⼈对某⼀历史事件或历史⼈物的咏叹,⼀般融进了诗⼈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咏物⾔志诗:
古⼈很喜欢咏物,⾃然界中的万物,⼤⾄⼭川河岳,⼩⾄花鸟⾍鱼,都可以成为诗⼈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的感情。
——这就产⽣了咏物类诗歌。
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有惆怅、有期望等。
闺怨诗:
闺怨诗以⼥性⼼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调,细腻的⼼理描写。
从创作特⾊上说,闺怨诗从整体⽽⾔,都呈现出⼀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尽之味。
闺怨诗都以⼥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
3、咏物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
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 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与一般写景诗不同,咏物诗中的“物”通常 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 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 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 理想)。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 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是咏 物诗的一般特点。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 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歌表现 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名为写牛,其实是写 诗人自己。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 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 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 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 、 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 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 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标题有的加上 “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词
词约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因而成为代表着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后 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宋词有许 多别称,常见的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小 令(58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如《西江 月》、《满江红》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字数、声律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从词人的创作看, 有些词作只有词牌,如晏殊《破阵子》;有些词作有词牌也有题 目,比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中,“卜算子”是 词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词的段落有专门的名称,一段叫一 “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有 上下两片的词叫双调,双调词作数量最多。有三片的词叫三叠, 词作很少。有四片的词叫四叠,词作最少。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中国诗歌分类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shīgē)的分类]中国诗歌分类大全一、音韵(yīn yùn)系列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yī zì)韵诗。
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qī yán)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dānjù)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假设干韵。
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那么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
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
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
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
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
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那么是“要当字那么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
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一、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
苏轼《初夏》)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
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
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八、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十、闲适隐逸诗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十一、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