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一、概述学前儿童的空间方位认识是其认知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需要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基本的方位概念,以便进行行为活动和语言表达。
本文就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进行探讨。
二、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过程1. 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学前儿童的空间方位认识起步于基本的方位概念,包括左右、前后、上下等。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通过观察和体验,逐渐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位概念。
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指导儿童观察各种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儿童思考和语言表达,帮助其建立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
2. 应用空间方位概念随着芳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空间方位概念。
他们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书桌在床的左侧、椅子在桌子的后面等,同时也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与空间方位相关的活动要求,比如站在房间的右侧、走到门的前面等。
这表明学前儿童在空间方位认识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 深化空间方位认识随着芳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的空间方位认识在逐渐深化。
他们不仅仅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应用技能,还能够理解和表达更为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斜坡上、拐角处、远近等。
此时,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用更加准确和丰富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执行更为复杂的空间方位相关任务。
4. 拓展空间方位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也会不断接触到新的空间方位概念和场景,比如迷宫、立体图形等,这些都为他们的空间方位认识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机会。
通过探索和体验,学前儿童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更为复杂的空间方位概念,提高自己的空间方位认识水平。
三、促进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认识的方法和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教育活动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教育活动,如观察周围的环境、玩具拼图游戏、参与户外场景探索等,这些都是促进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认识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年级数学上册《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教案、教学设计
(2)观察学校操场的跑道,判断其形状,并估算跑道的周长。
3.创新设计: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包含至少3种不同几何图形的组合图形。要求描述这个图形的特点、应用以及创作灵感。
4.思考题: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几何图形,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将问题、分析过程和解答步骤详细记录。
3.知识拓展:介绍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交通标志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尺寸、比例关系等方面,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几何图形的分类、性质、测量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总结过程,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5.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以上作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增进亲子互动,共同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
作业要求:
1.字迹清晰,表述准确,图文并茂。
2.完成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本的整洁。
3.提交作业时,请确保各项作业均已认真完成。
(2)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居住空间概述范文
居住空间概述范文
居住空间是指人们居住的地方或居住区域,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
本需求之一、居住空间的类型和特点因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而异,但
无论如何,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居住空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无论是简陋的农村小屋,还是现
代化的城市公寓,人们都需要一个居住的地方来休息、睡眠和储存个人物品。
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通风和采光,让居住者感
到舒适和安心。
同时,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还能提供安全性和隐私性,使
人们能够有一个安全和私密的居住环境。
其次,居住空间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在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居住,这使得居住空间
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人的居住空间
通常还包括了一些额外的功能区域,比如娱乐区、办公区、休闲区等,以
适应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人们可以通过居住空间来展示自己的个人品味、生活态度和社会地位,这也推动了居住空间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资源短缺和居住
空间紧张也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高房价、低收入
群体的居住困境等问题,使得居住空间的分配和利用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同时,也需要关注居住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提供足够的居住资源、改
善居住品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行为空间论
行为空间论行为空间论一、引言空间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也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有形的存在,更是一种感知、体验和交互的存在。
行为空间论,就是对空间的这种新认知的总结和分析。
二、空间的基本概念1. 空间的定义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是由物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体环境。
空间既包括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等,也包括人工环境,如建筑物、道路等。
2. 行为空间与感知空间空间可以分为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
行为空间是人们实际进行活动的场所,如家庭、学校、办公室等;感知空间是人们主观感知和认知的空间,如心理空间、情感空间等。
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三、行为空间的内涵1. 行为空间的实践性行为空间是人们实际行为和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行为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结构,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的反映。
通过行为空间的设置和设计,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合作和创新。
2. 行为空间的情感性行为空间不仅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人们情感体验的场所。
在行为空间中,人们可以体验到安全、舒适、愉悦等情感,也可能感受到压力、紧张等情感。
行为空间的情感性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评价和使用。
3. 行为空间的符号性行为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结构,更是一种符号的表达和传递。
通过行为空间的布局、装饰和标识,可以传达出一定的信息和意义。
行为空间的符号性对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行为空间的应用研究1. 行为空间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种对行为空间的有序组织和配置,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通过对行为空间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性化。
2. 行为空间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行为空间的有意识的创造和塑造。
通过对行为空间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功能性。
第一章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
首先,居室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增加空间感。 其二,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差异导致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 对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对空间的划分就会有所不同,这些导致居住空间布局的多样 化发展。 其三,法国室内设计家考伦说:“当今很难说室内设计有一个什么定则,因为在人们 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再好的东西也会过时。新的风格不断出现并被人们 所接受,这就使得今天的室内设计作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一、居住空间的含义与特征
1.2居住空间的特征
1.空间多样化
一、居住空间的含义与特征
1.2居住空间的特征
2.色彩情感化
人们在感受空间环境的时候,首先是注意色彩,然后才会注意物体的形状及其他 因素。色彩的魅力举足轻重,影响着人们精神感觉。只有室内色彩环境符合居住者的 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才能使人产生舒适感、安全感和美感。科学的利用色彩有利于 人的身心健康。即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获得美的效果。
4.风格个性化
二、居住空间的历史发展与风 格流派
2.1居住空间的历史发展
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并美化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之一。确切地讲,应称 之为室内环境设计。
史前,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 林木搭起来的“窝棚”。这些天然形成的内部空间毕竟太不舒适,人们总是 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利于生存。不过,从现代观点来看,人类早期作品与 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 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
二、居住空间的历史发展与风 格流派
2.2居住空间的风格流派
东南亚风格——是一种结合了东南亚民族岛屿特色及精致文化品位的家居设 计方式, 原汁原味,注重手工工艺而拒绝同质的乏味,在盛夏给人们带来 东南亚风雅的气息。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一、本文概述空间观念是人类对周围环境及宇宙空间的基本认知方式,它涉及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向、运动等空间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空间观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文章首先界定空间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和特征;接着探讨空间观念在认知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教育实践,提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空间观念的内容空间观念是指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空间属性的主观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对空间形态的感知、想象、分析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空间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形态的感知:空间观念的基础是对空间形态的感知,即个体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方向等空间属性。
这种感知能力是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实现的,它使得个体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空间中的物体和场景。
空间想象的能力:空间观念不仅包括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还包括对虚拟空间的想象。
个体需要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空间模型,对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问题。
这种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解决空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分析的技能:空间观念还包括对空间问题的分析能力。
个体需要能够运用数学、几何等工具对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空间分析技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空间表达的能力:空间观念最终需要通过语言、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
个体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空间中的物体和场景,使用专业的术语和符号进行空间表达。
这种空间表达能力有助于个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空间问题。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一、专业编码1405—4二、专业名称室内设计三、学制与生源学制:三年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四、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室内装潢工程设计的中级技能人才。
五、职业能力与培养规格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室内设计流程,熟悉室内装饰施工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同时还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能与客户进行有效交流,准确全面地记录、整理和理解客户要求。
2、能协作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3、能根据建筑结构图审核室内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4、能根据室内设计方案选择装饰和施工材料。
5、能应用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软件绘制室内装修工程图和效果图。
六、资格证书要求1、考取室内装饰设计人员(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中级)证书、Photoshop 平面设计等级证。
2、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所修课程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
七、专业主要教学内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室内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绘画基础、建筑视图,装饰材料与施工设计、室内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制图、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软件。
八、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备注:1、“26”表示集中整周教学按每周26学时计算、×2(3、4)表示该课程为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周数;2、表格中2×18表示:每周2学时×18周;3、表格中2×18,表示按照课程表,进行一体化教学(理论实操一体)周;4×18表示在实训一体化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4、可根据本校实际与地区行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每学期学时数基本控制在520左右(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除外)。
5、第二课堂选修课程不计入正常安排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空间概念
空间空间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已从“空间经验”转化为“空间概念”,也即从空间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空间的理性认识。
“空间”一词源自于拉丁文“Spatium”空间和时间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
不可否认,建筑在创造空间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建筑与绘画,雕塑虽有差别,但又有必然的联系。
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中,物理学占据了很重要的成分。
他认为物质只是广延性的东西,不能思想。
牛顿写道:绝对的空间,其自身性与一切的外在事物无关,他处处均匀,永不迁移。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空间与时间的统一性。
20世纪以来,心理学开始研究起“人”的空间问题。
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古希腊艺术,而古希腊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应是建筑和雕刻。
人类创造空间的活动自古以来就已发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1898年,建筑学第一次被称作“空间艺术”。
中国古代哲学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众多的哲学流派,总的来说,它主要是由儒、道、佛三者的统一和互补组合而成。
早在儒学。
道教和佛教哲学产生以前,中国的哲学家就在殷周时代以《易经》成书于世。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老子》著作中。
子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久就为中国文化所同化,逐渐产生出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山水画正式发创于魏晋南北朝。
中西绘画在空间表现上的主要差异,即源自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透视法。
实践中所有抱有的想法:房屋的实在不是在四片墙和屋顶而在其内部居住的空间。
中国美学家,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第一位拓荒者宗白华先生。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构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
从建筑构成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
外部空间就是用比建筑少一个要素的二要素所创造的空间。
灰空间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墨川纪章提出。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古代曾出现过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建筑体系已成为历史或流传不广。
以欧洲建筑为主体的西方建筑的历史,主要呈现为一种阶段性的发展特征。
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生活空间是指人们生活的环境和场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生活空间的概念也随之发展。
本文将从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生活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生活空间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生活空间是人们居住、工作、学习和休闲的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住宅、办公场所、学校、公共设施等。
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和要求的总结,它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生活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还包括了社交、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
人们希望生活空间能够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社交、娱乐、学习等多方面需求的场所。
二、生活空间的重要性生活空间对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能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控制、采光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生活空间也是人们进行社交、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它的设计和功能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活空间的发展和提升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者致力于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改善交通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手段,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
三、生活空间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空间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以下是生活空间的一些发展趋势:1.智能化:智能技术的应用让生活空间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多功能化:生活空间逐渐从单一功能拓展到多功能的发展方向。
例如,一些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通和休闲需求,还能提供社交、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3.可持续发展:在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
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材料的使用等手段,使生活空间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空间划分基本概念
空间划分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将家庭室内空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公共空间,是指家人共同生活共同使用的空间部分,公共空间讲究共性;一类叫私密空间,是指个人单独使用的空间,私密空间讲究个性;公共空间在装修时要考虑大家共同性的。
我们可以将家庭室内空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公共空间,是指家人共同生活共同使用的空间部分,公共空间讲究共性;一类叫私密空间,是指个人单独使用的空间,私密空间讲究个性;公共空间在装修时要考虑大家共同性的需求,充分照顾到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的感受。
私密空间在装修时要考虑到私密性,考虑到隔音、私密、个性等方面的需求。
哪些地方属于公共空间呢?客厅、餐厅、阳台是全家聚会、休闲的地方,同时又是家庭装修的重点部分;厨房、卫生间是全家生活的重要地方,同时又是室内电器、家具最多的地方,是单位装修造价最贵的地方;玄关、过道、楼梯;家庭衣帽间、储藏室;还包括私密空间的门套、木门部分。
我们家庭生活的大部分功能都要在公共空间里实现,同时公共空间又承担着接待客人、举行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的重任,还是我们每个家庭的脸面所在,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把装修预算的大部分都做在了公共空间。
比如:豪华的家具、先进的家电设备,漂亮的沙发、窗帘、名贵的地板地砖等。
我们通常说的室内装修风格,其实应该说是室内公共空间的装修风格。
私密空间的装修需求:卧室、书房、主人卫生间等可称之为私密空间,因为一般客人外人到此会自动止步的,这里承载着居住者个人的私生活。
由于家庭成员的多样性,所以没有必要把个人的房间,也装修得很共性,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推出个性化的装修设计方案。
现在一些家电、家具生产商,都在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分成男性家具、女性家具和中性家具,男性家电、女性家电、中性家电,有的厂商也专门推出儿童家具、少年家具、老年家具,窗帘窗饰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在充分张扬居住者个性的前提下开展设计,是私密空间装修的发展方向。
公共空间的共性,通过装修木作的颜色统一、地面的颜色统一、其它造型的相似来实现。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参考资料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孙晓天,孔凡哲,刘晓玫摘要: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2 维和3 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图与构造,直观与推理,观察与投影.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探索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别方位、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的定位《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标准》对空间观念所作的阐释,以及在相关内容上所作的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标准》总目标对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1. 空间观念的意义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以后,几何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之所以如此,与传统上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关.但是,以证明为主题的几何课程内容主要是由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现成的、条理清晰的概念、公理、定理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主要是三段论)构成的,重点在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方式也是冷冰冰的.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习这样的课程时,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难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另外,传统的几何课程中很难找到与“空间”有关的内容.虽然“教学大纲”也有关于“空间观念”的表述,如“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等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却鲜见与之有关的解释和说明.几何课程的主旋律就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基本方法,虽然也有“识图初步”这样的条目,但其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显得无足轻重.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和创造的探求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2 维和3 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意义所在.2. 《标准》中的空间观念《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最基本的表现,空间观念的表现还包括“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直观思考是没有严格演绎逻辑的“形象化”的推理,是结合情景进行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思考.如,根据图 2 中的三视图建造的建筑物是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的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空间观念是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2 维和 3 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空间与数学课本上的空间之间密切关系的领悟.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际操作过程.把上述表现进一步向前延伸,就是要尝试着物化那些感知到的,在直观的水平上有所把握的“转化”关系,这就是《标准》提到的“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重现感知过的平面图形或空间物体.无论是做立体模型还是画出图形,都要在头脑加工和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尝试和动手操作来实现.这种重现能使几何基于直观的表象、联想和特征得到实实在在的表示,使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发展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标准》进一步指出了空间观念在分析和抽象层次上的表现,如“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在把握“相互转换”关系的基础上,刻画了根据图形的特征在逻辑上对图形关系进行的分析与操作.例如,在电话里向别人描述如图 1 所示的积木块建筑的形状,就要抓住积木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对方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通过你的叙述产生符合原形的直观想象.叙述和倾听都需要在逻辑上对图形关系进行分析与操作.严格准确地描述它的形状,可能会因人的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这些描述中的共性,可能就导致了一些有规律的内容出现,那就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表现还包括“能运用图形开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空间的基本概念
空间的基本概念一、引言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同于时间和物质。
本文将从空间的基本概念、空间的分类、空间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空间的基本概念1. 空间定义空间是指物理上存在的三维区域,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现代科学中,空间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概念,它只有在与其他物体相对比时才能被感知和描述。
2. 空间与位置位置是指某个事物或者物体所处的具体地点,而空间则是位置所在的范围。
例如,在地球上某个城市的位置可以用经纬度来表示,而这个城市所处的地理范围则属于地球表面这个三维空间。
3. 空间与距离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的长度。
在几何学中,距离被定义为两点之间最短路径长度。
而这个路径就在三维空间中。
4. 空间与方向方向是指一个事物或者物体相对于另一个事物或者物体所朝向的方向。
例如,在三维空间中,一个物体可以朝向上、下、左或右等不同方向。
三、空间的分类1. 绝对空间绝对空间是指一种独立于物体和时间的存在方式,它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概念。
在牛顿力学中,绝对空间被认为是所有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基准点。
2. 相对空间相对空间是指一个参考系内的空间,它与参考系有关。
在相对论中,相对空间是指随着观察者运动而变化的三维区域。
3. 实体空间实体空间是指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具体三维区域。
例如,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体空间,如房屋、树木等。
4. 抽象空间抽象空间是指人类思想中所构建出来的虚拟三维区域。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程序员可以通过编写代码来构建出抽象的三维模型。
四、空间的特征1. 无限性在理论上,任何东西都可以存在于任何位置。
因此,在理论上,三维空间是无限大的。
2. 连通性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过一条连续的路径相互连接。
3. 对称性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具有对称性。
例如,一个球体在三维空间中具有旋转对称性和镜像对称性。
4. 可变性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可以被改变形状、大小和位置。
五、结论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同于时间和物质。
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系别
艺术系
科目
室内装饰设计
班级
装饰艺术设计班
时间
年月日
课题:第十二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活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1.基本知识点:1)、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2)、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3)、生活空间设计未来发展。
2.重点: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
人生享乐的主张在中期阶段生活空间室内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东方,特别是在封建帝王统治下的中国,宫殿、山庄雕梁画栋、华丽异常。西方的文艺复兴姗姗来迟,但此后的社会财富占有者们也后来居上,大兴土木,把宫苑、别墅也无不搞得外貌壮观,内部空间奢华。这个时期的生活室内空间设计往往追求面面俱到。特别是在眼睛近距离观赏和手足可及之处,无不尽量雕琢。为了炫耀财富的占有,为了满足感官的舒适,昂贵的材料、无价的珍宝、名贵的艺术品都被带进了生活空间。
一、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
早期阶段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林木搭起来的“窝棚”。这些天然形成的内部空间毕竟太不舒适,人们总是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利于生存。人类早期作品与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
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3.难点:生活空间设计未来发展。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以课堂理论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析现代室内设计案例。并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实
施
教
空间逻辑知识点总结归纳
空间逻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1. 空间:空间是指我们所生活的三维世界,在空间逻辑中,通常将空间分为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
二维平面指平面上的点、线和面,而三维空间则包括三维物体及其投影、旋转等概念。
2. 几何关系:几何关系是指在空间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关系,包括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3. 空间逻辑:空间逻辑是一种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方法来研究空间关系和结构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如何合理地描述和推导出空间中物体的位置、方向、大小等信息。
4. 空间推理:空间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空间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导得出新的空间结论或信息的过程。
空间推理是空间逻辑中的核心内容,它通常涉及到几何关系、图形推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空间逻辑的基本原理1. 几何公理:几何公理是几何学的基础,它规定了空间中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关系,可以看作是空间逻辑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几何公理包括点、线、面等概念的定义和性质、平行公设等。
2. 空间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是描述空间中物体位置和运动的重要工具,它通常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
在空间逻辑中,空间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等信息,是进行空间推理和计算的基础。
3. 空间变换:空间变换是指空间中物体位置、形状等随时间或参数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空间变换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等,它们在空间逻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轨迹。
4.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是指空间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关系,包括相交、包含、相邻等。
在空间逻辑中,空间关系是进行空间推理和推导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几何关系。
三、空间逻辑的应用1.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是空间逻辑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涉及到计算机对图形和图像的生成、处理和显示。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空间逻辑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图形的几何结构和关系,进行图形建模和仿真等工作。
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另一个重要的空间逻辑应用领域,它涉及到机器人的感知、导航、路径规划等问题。
第一章居室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干栏 生存压力大 → 建造目的单一 → 满足基本生存要求 ↗ ↘ 木骨泥墙
巢居和穴居发展图
穴居
巢居、干栏式建筑
木骨泥墙
西北窑洞和云南干阑式建筑
二、中期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至工业革命前期)
生产技术进步 → 技术能力提升 → 结构复杂 → 哥特式(曲辕 犁、牲畜的运用)(中:斗拱、砖瓦 西:肋拱、火山灰)
一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生产技术落后穴居窑洞及山洞生产能力不足物质财富有限形式巢居木骨泥墙巢居和穴居发展图穴居巢居干栏式建筑木骨泥墙西北窑洞和云南干阑式建筑二中期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至工业革命前期生产技术进步哥特式曲辕犁牲畜的运用中
第
二
节第
居 住
一 节
空 间 设 计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居 住 空 间 设 计 的 基 本 知 识
居 第
一
住 章
居
空 住
空 间
间 设
计 的
设 概
念 和
计 发
展 趋 势
本章内容提要
居住空间设计的概念 居住空间设计的特点 居住空间设计的现状 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居住空间设计的概念
居室 什么是
?
居室就是居住的房间,是家庭和个人日常起居生活的私人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一个类型,即对建筑提供居住性室 内空间进行调整、装饰、布置和采光、通风、调温的设计,包括 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和物理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环节。
空间多样化 色彩情感化 空间生态化 风格个性化
三、居室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1、现有的居住环境设计在民族文化、建筑风格、空 间、功能划分上有待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室内环 境新模式。
室内居住空间发展历程
室内居住空间发展历程室内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
在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天然洞穴或草屋中,通过石头、兽皮和树枝等自然材料来进行简单的遮蔽和隔离。
这些住所通常只有一个入口和窗户,以提供基本的通风和光线。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开始建造更坚固和持久的居住结构。
石头、泥土和木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人类能够建造出更大、更稳固的房屋。
屋顶通常由树枝和草覆盖,以提供防雨和保温的功能。
室内空间也开始分区,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在古代文明的兴起过程中,室内居住空间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罗马建筑中的宫殿和寺庙等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室内装饰艺术的高度成就。
玛雅文明和印度古代寺庙也展示了室内空间的奢华和美感。
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和修道院成为了居住空间的代表。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石头和木材结构,内部有多个房间和楼层,以适应不同需求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修道院中的大教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和宗教仪式的集合体。
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室内居住空间的模样。
随着机械化生产和城市化的推动,人们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来建造高层建筑和公寓楼。
室内空间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多关注。
家具、壁纸、灯具等室内装饰品也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舒适和个性化生活的体现。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又进一步改变了室内居住空间的面貌。
家庭电器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居住空间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设计师和建筑师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室内设计和装修当中。
总体而言,室内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从最简单的遮蔽到具有复杂功能和美感的居住环境。
不同文明和时代的特色都能够在室内居住空间中找到痕迹,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
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空间概念
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空间概念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幼儿逐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过程。
其中,空间概念是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空间概念是指幼儿对于物体位置、方向、距离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空间概念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阶段、培养幼儿空间概念的方法及具体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阶段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最初的阶段是感知阶段,即幼儿通过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和运动来感知和认知空间。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关注物体的外观和形状,并开始建立一些简单的空间关系,如近和远、高和低等。
接下来是拟物化阶段,幼儿开始将非空间的东西比作是空间中的事物,例如将玩具小汽车比作是一辆真正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的空间概念逐渐扩展,开始理解和应用简单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最后是具象阶段,幼儿逐渐发展出对空间的具体理解和描述能力,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距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操纵。
二、培养幼儿空间概念的方法及具体技巧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空间概念的基础,可以通过布置家居环境、搭建角色扮演场景等方式来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
比如,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架子、绳子网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和认识高低远近等空间概念。
2. 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材料,如积木、拼图等,可以让幼儿进行堆叠、组合等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空间操纵能力。
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感知和理解不同的空间概念。
3. 创设游戏与活动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对空间概念的认识。
比如,可以设置寻宝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提示找到隐藏的物品,并指导幼儿使用方位词进行指引。
另外,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追逐、迷宫游戏等,来培养幼儿的方位感和空间感。
指南中幼儿对空间的发展阶段
指南中幼儿对空间的发展阶段
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这一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空间环境。
幼儿会通过触摸、抓握、爬行等活动来感知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空间特征。
2. 预操作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使用一些空间术语,如在、旁边、里面、上面等,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空间思维。
幼儿对空间的理解仍以自身感知为主。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可以用更抽象的空间概念来思考问题,并可以在心智中操作空间关系。
如他们可以思考一个东西从这个房间被移到另一个房间后,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及以上)
孩子可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并能在心智中操作复杂的空间转化和关系。
他们可以不依赖具体经验,通过逻辑演绎来解决空间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会不断深入,从依赖感知到抽象思维。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促进他们空间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生活空间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人们基本生活要素之一。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空间由最原始的天然岩洞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的住宅样式。
无论生活空间的形式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它的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它是人类的住所。
第一节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一、生活空间的定义:1、定义:生活空间是一种以家庭为对象的居住活动为中心的建筑环境。
(1)、狭义地说,它是家庭生活方式的体现。
案例A:农村生活下的生活空间:a、生产方式:农业,养殖业b、生活空间特点:农村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宽敞,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周边环境可以相对封闭。
案例B:游牧生活下的生活空间:a、生产方式:畜牧业b、生活空间特点:畜牧业生产决定其应具有活动性以便于追随牧草, 活动性决定其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材料轻便。
案例C:城市生活下的生活空间:a、生产方式:工业或商业b、生活空间特点:城市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密集,生产方式要求其交通发达并信息畅通。
(2)、广义地说,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案例A:封建社会时期的生活空间:a、封闭:独门独院,→封建意识形态的体现b、等级分明:正房与厢房,→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体现案例B:生活空间的层级关系:家庭(单个生活空间)→小区(生活空间的集合)→社区(小区的组团)→城市(社区的串联)二、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认识:1、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君子之营宫室,宗庙为先,廊库次之,居室为后”。
说明中国古代对生活空间以宗法为重心,以农耕为根本的社会居住法则,兼顾精神与物质要素。
2、西方古罗马帝国建筑家波里奥认为:“所有生活皆需具备实用、坚固、愉快三个要素。
”两千年前就已在实质上把握了功能、结构和精神价值。
3、现代建筑设计家赖特认为:“功能决定形式”,生活空间的实质存在于内部空间,它的外观形式也应由内部空间来决定。
生活空间的结构方法是表现美的基础。
生活空间建地的地形特色是生活本身特色的起点。
生活空间的实用目标与设计形式的统一,方能导致和谐。
4、勒•柯布西耶则认为:“居室是居住的机器,”生活空间设计需像机器设计一样精密正确。
生活空间设计不仅需考虑生活上的直接实际需要,且需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人的各种需求,生活空间的美植根在人类的需要之中。
第二节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并美化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之一。
确切地讲,应称之为室内环境设计。
生活空间室内设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当前三个阶段。
一、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早期阶段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林木搭起来的“窝棚”。
这些天然形成的内部空间毕竟太不舒适,人们总是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利于生存。
人类早期作品与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
该时期特点如下:生产技术落后→解决技术能力有限→技术相对简陋↘↗穴居窑洞及山洞生产能力不足→物质财富有限→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形式→巢居干栏生存压力大→建造目的单一→满足基本生存要求↗↘木骨泥墙案例A:早期的生活空间类型:a、技术相对简陋b、满足基本功能要求c、满足基本生存要求早期阶段生活空间在构造和处理手段上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体现出从事室内设计活动的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职业特征。
二、中期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至工业革命前期)中期阶段,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人类的生活空间不单是简单的“容器”,更为抽象的室内空间的“精神功能”问题同时也被提了出来。
所谓“精神功能”指的是那些满足人们心理活动的空间内容,人们往往用“空间气氛”、“空间格调”、“空间情趣”、“空间个性”之类的术语来解释它,实质上这是一个空间艺术质量的问题,是衡量室内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生享乐的主张在中期阶段生活空间室内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
东方,特别是在封建帝王统治下的中国,宫殿、山庄雕梁画栋、华丽异常。
西方的文艺复兴姗姗来迟,但此后的社会财富占有者们也后来居上,大兴土木,把宫苑、别墅也无不搞得外貌壮观,内部空间奢华。
这个时期的生活室内空间设计往往追求面面俱到。
特别是在眼睛近距离观赏和手足可及之处,无不尽量雕琢。
为了炫耀财富的占有,为了满足感官的舒适,昂贵的材料、无价的珍宝、名贵的艺术品都被带进了生活空间。
该时期特点如下:这阶段生活空间室内设计工艺精致、巧妙,大大地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内容,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遗产。
但是,在另一方面,那些反映统治阶层趣味的,不惜动用大量昂贵材料堆砌而成的所谓豪华的内部空间,也给后人植下了一味醉心于装潢而忽视空间关系与建筑结构逻辑的病根。
三、当前阶段(工业革命至今)震撼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拓了现代室内设计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钢、玻璃、混凝土、批量生产的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以及后来出现的大批量后生产的人工合成材料,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新材料及其相应的构造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学科内容。
现代室内空间艺术的创作理论,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亦日趋完善。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一批勇于探索的设计师终于举起了现代室内设计的旗织。
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特点是:1、求实用功能,注重运用新的科学与技术,追求室内空间“舒适度”的提高。
2、注重充分利用工业材料和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3、讲究人情味,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追求个性与独创性。
4、重视室内空间的综合艺术风格。
第三节生活空间设计未来发展一、生活空间设计未来发展方向:1、生活空间设计领域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
生活空间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及工业设计等学科的一些观念外,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生活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生活空间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各部分自身的规范化进一步完善。
3、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老百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步提高、对于多种风格形式生活产品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住宅产品走向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4、追求环境、生态、科技为主题的第三代产品,将会是今后生活空间的主导性产品。
生活空间产品更强调生活的高品味、人性化、健康、舒适美观、有较多的绿化空间、人文景观和适应现代社会的智能管理系统,将是生活空间共同发展的目标。
5、智能化设计也是近几年生活空间的一个卖点。
随着城市网民数量的增多,发展商也还会将买家的需要建立起家庭办公自动化设施,全方位的智能化防盗及生活的一卡通消费系统,如:北京的现代城,上海的仁恒滨江园,深圳的东海花园二期等都采用这种超前的智能化设施。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第一节室内设计的内容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
室内界面处理,是指对室内空间的各个围合面(地面、墙面、隔断、平顶等)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的分析,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的设计,以及界面和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界面和风、水、电等管线设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设计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是确定室内环境基本形体和线形的设计内容。
二、室内视觉环境(光照、色彩和材质)的设计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
除了色光以外,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室内织物、绿化等物体。
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格、室内使用性质、工作活动特点、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选择适当的色彩配置。
材料质地的选用,是室内设计中直接关系到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饰面材料的选用,同时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人们身心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坚硬、平整的花岗石地面,光滑、精巧的镜面饰面,轻柔、细软的室内纺织品,以及自然、亲切的术质面材等等。
室内设计中的形、色、质应在光照下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视觉心理感受。
三、室内内含物(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的设计和选用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室内设计的内容,除固定家具、嵌入灯具及壁画等与界面组合外,大部分均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其实用和观赏的作用都极为突出,通常它们都处于视觉中显著的位置,家具还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室内绿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室内绿化具有改善室内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更主要的是,室内绿化使室内环境生机勃勃,带来自然气息,令人赏心悦目,起到柔化室内人工环境,协调人们心理平衡的作用。
四、空间构造与环境系统空间构造与环境系统是室内设计功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两者组成了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是满足室内各种功能的前提。
建筑是构成室内空间的本体,建筑空间构造对于室内形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受经济、材料、技术的制约,室内设计依然要充分考虑构造对空间造型的影响。
在框架构造的建筑空间中,柱网间距的尺度,柱径与柱高之比,梁板的厚度,都对室内空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利用框架构造本身的特点,在柱与梁上作文章已成为这类空间室内设计的一种常用手法。
相对来讲砖混构造的建筑在空间上留给室内设计的余地十分有限,因此在这类空间中界面的装饰就显得非常重要。
室内环境系统实际上是建筑构造中满足人的各种生理需求的物理人工设备与构件。
环境系统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到水、电、风、光、声等多种技术领域,由采光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与通风系统、音响系统、消防系统组成。
采光与照明系统:自然采光受开窗形式和位置的制约,人工照明受电气系统及灯具配光形式的制约。
采光与照明对光线的强弱明暗,对光影的虚实形状和色彩,对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气系统:在现代建筑的人工环境系统中居于核心位置,各类系统的设备运行,供水、空调、通讯、广播、电视、保安监控、家用电器等等都要依赖于电能。
在电气系统中,强电系统的功率对室内设备与照明产生影响,弱电系统的设备位置造型与空间形象发生关系。
排水系统上下水管与楼层房间具有对应关系,室内设计中涉及到用水房间需考虑相互位置的关系。
供暖通风系统:设备与管路是所有人工环境系统中体量最大的,它们占据的建筑空间和风口位置会对室内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很大影响。
音响系统:包括建筑声学与电声传输两方面的内容,建筑构造限定的室内空间形态与声音的传播具有密切关系界面装修构造和装修材料的种类直接影响隔声吸声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