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五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一一、创设情境,初知轻重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动物?(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小熊、小猴贴画画跷跷板)从它们玩的跷跷板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轻重)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读题)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过观察就看出谁轻谁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说一说如果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玩跷跷板,猜猜看会怎样?如果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体重相差比较明显的两位小朋友)谁轻谁重?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真能干!(板书:看)在咱们教室里哪两样东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的?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相比,我们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的?教师出示两个盒子(蓝色盒子大而轻,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请多名学生猜)请你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学生发现蓝盒子轻,黄盒子重)请多名学生验证。
总结:看来仅凭我们的眼睛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不够,有时还需用手掂一掂。
(板书:掂)2、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猜猜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我们就用掂的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请多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猜一猜数学书和口算训练哪个轻哪个重?为什么同一本数学书刚才轻,现在又变重了呢?(比较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什么轻,什么重?(两名上前讲,多名学生座位上讲)(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点,把重的放低一些。
选两个结果不同的,打开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结果不同的原因)。
请小朋友掂一掂自己带的物品,说说什么轻什么重。
(多名学生交流)3、称一称小熊和小猴子一边玩跷跷板一边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1呀1呀121 ……)边上地小狗羡慕极了,小狗说:“小熊,你让我玩玩吧,你这么重,都把小猴子翘到天上了,快让我玩吧!”小熊说:“好啊”小狗坐上跷跷板,一下就被翘得老高,小狗说:“原来小猴子比我还重呀!”小朋友,你知道谁最轻,谁最重?看来难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师碰到一个难题,小朋友愿意帮忙吗?(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轻重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轻重9篇轻重 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轻重有初步认识.2.会比较相同数量的物体的轻与重.3.认识天平,会运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轻重.教学重点: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等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难点:运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轻重.教学关键:多运用实物,使学生通过实践会比较轻重.教学准备:书包,课件,各类球,题卡,人体秤学具准备:水果两个,喜欢的玩具两个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做了个实验,你们做了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师:请你把两臂伸平,老师要在你的两臂上各挂一个书包.师: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呀这说明什么呢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学习《轻重》.板书:轻重师:今天我们要用"p"表示轻,用" "表示重.二,教学流程(一)说一说师:暑假到了,今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起来到了游乐场,我们也去看看吧!(出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师:轻重不但可以用眼睛看出来还可以用手掂出来呢!(二)掂一掂师:请小朋友们掂一掂自己的文具盒和练习本(举起来),谁能说说你的两只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怎么知道文具盒重,本子轻啊师:下面小朋友们可以选两样和刚才不同的文具,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玩具我们再来掂一掂,比一比这次谁轻谁重.把你掂得的结果先和同桌说一说,也可以交换着掂一掂.师:谁想说给大家听(三)称一称师:刚才我们掂的是文具和玩具,下面我们要来掂一掂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快拿出来掂一掂吧!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当这两种东西差不多重时,我们用手掂是很难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把你的好方法先和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错,老师也有一个办法,想知道吗大家看.(出课件)师:它叫天平,用它可以称出物体的轻重.师:现在我们就来称苹果和梨的轻重.师: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谁和谁比,谁轻谁重你是怎么发现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师:小香蕉等不及了,非要和鸭梨比一比,小朋友们看出什么了师:苹果和梨比,苹果重;梨和香蕉比,梨重;现在我们把这两幅图合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们比比它们三个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会比较物体的轻重了.(四)课间休息师:下面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一起来拍球好不好听老师讲要求:每一组同学都上前来选一个和同桌不同的球,也可以和同桌换着拍拍,看看谁的球轻,谁的球重 (音乐起)师:为什么这几个球没人拿师:看,在我们游戏中也能用到轻重.(五)练一练1.请小朋友们拿出题卡,共同判断一下,轻的画"p"重的画" ".2.师:小朋友们,爱吃西瓜和菠萝吗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出课件)师:你们看懂了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师:猜一猜,如果一个西瓜和一个菠萝比,谁轻谁重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这样呢师:现在我们喜欢吃的小苹果也来比轻重了,看一看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 (出课件)师:请大家根据这幅图想一想,一个西瓜,一个菠萝和一个苹果比较,谁最重,谁最轻 (先和同桌商量商量)三,生活中拓展师:同学们通过比较知道了物体是有轻有重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谁能说一说呀!师:要想知道我们班这两位同学的轻重,该怎么办呢小组研究一下.四,反思小结:你们这节课过的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比较轻重的轻重 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用具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一)游戏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三)小结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二)小组汇报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一)实验一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二)实验二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三)实验三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教师提问(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4)小组讨论,汇报.(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二)完成课后练习.1.出示图片:练一练12.出示图片:练一练23.出示图片:练一练3(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教学设计点评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轻重概念2.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 跷跷板平衡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描述物体的轻重,并能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跷跷板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跷跷板模型、实物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石头、书本、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物体的轻重。
2. 新课内容:讲解物体的轻重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3. 跷跷板平衡原理: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5.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跷跷板(轻重的比较)2. 板书内容:物体的轻重概念、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跷跷板平衡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用跷跷板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同时,通过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
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因教学设施有限,无法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前准备时,我从学校仪器室借了八架天平(每小组一架),以及一个简易杠杆模型,供学生作较直观的比较轻重的操作。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轻重》。
内容包括:认识轻和重,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物体的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两盒粉笔、两个苹果、两个乒乓球。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盒粉笔和另一盒粉笔,让学生观察,问:“这两盒粉笔,哪一盒更重一些?”(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1)教师拿出两个苹果,问:“这两个苹果,哪一个是轻的,哪一个是重的?”(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华手里有两个乒乓球,一个是轻的,一个是重的。
请同学们帮助小华分辨出哪个是轻的,哪个是重的。
(2)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重2. 内容:(1)轻重的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物体,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分辨出它们的轻重。
(2)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它们的轻重会有所不同?2. 答案:(1)略(2)因为地球的重力作用,物体在不同位置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所以它们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三节《轻重》。
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轻重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轻重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轻重。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各种物品(如书、文具、水果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和砝码,若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现场称量不同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轻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小华和小明各自拿了一本书,小华的书重200克,小明的书重150克。
请问谁的书重?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组内物品的轻重。
(2)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2)拓展: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轻重比较?六、板书设计1. 轻重概念2. 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天平称量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2)一本书和一个文具盒(3)一只铅笔和一把尺子2. 答案:(1)苹果重,橙子轻(2)书重,文具盒轻(3)铅笔轻,尺子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轻重的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轻重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重量合适的商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帮助学生建立轻重的概念,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轻重》教案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P20页《轻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2、水平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判断推理,达成能准确比较轻重的水平。
3、情感目标:感受轻重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轻重的数学事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谁认为自己最有力气?生争先恐后:我。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老师真高兴。
谁能上来把XX抱起来?(生把XX抱了起来)。
师:真了不起,大家猜猜,他还能抱动**吗?生1:能。
生2:不能。
(生七嘴八舌)师:你来试试好吗?(生抱不起来,生大笑)师:你有什么感觉?生:XX轻**重。
师:今天我们几一块来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揭示课题并板书“轻重”二、体验和比较轻重1、看一看,说一说师:我们人能互相比较出轻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过很多东西,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的物品,能比较出他们之间轻重吗?师:如果你发现了,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同桌充分交流)师:谁能站起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发现了课桌比椅子重。
师:还能够怎样说?生2:椅子比课桌轻。
……师:真棒!说得这么清楚,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2、掂一掂,比一比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除了用眼看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你还知道哪些方法?生1:掂一掂生2:称一称师:是呀,有些物品的轻重,我们借助生活经验就能够看出来,有时候,我们还能够用手来掂一掂·也能比较出它的轻重。
今天我们就借助我们身边、我们手中的学习用品,亲自来试试,好吗?喜欢比较什么就比较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生自由活动)师:刚才,你对哪些学习用品实行了比较,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让学生拿着自己比较的学习用品上讲台来实行交流)生1:我掂了掂书与文具盒,文具盒重,书轻。
生2:我掂了掂书与铅笔。
书重铅笔轻。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轻和重,学会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进行物体轻重比较的能力,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轻重的概念,使用天平进行比较,以及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轻重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物体(包括轻、重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天平,展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和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物体更重。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哪个物体更重。
然后,使用天平进行验证,讲解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天平和物体进行实践操作,判断轻、重,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比较过程,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黑板右侧:画出一个天平,旁边标注物体重量,以及对应的比较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身边的物体进行轻重比较,并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重量,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认识轻重的含义,学习轻重的比较方法。
(2)能够根据质量大小排序。
(3)能够简单掌握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轻重的含义。
(2)轻重的比较方法。
(3)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引言小学一年级学习数学,要学习的是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从小培养孩子轻重的概念,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掌握物品的轻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包,以及后续学习物理等方面都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 轻重的含义(1)通过玩具模型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玩具的重量是不同的。
(2)让孩子们手持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手感以及手臂要用多大力度才能举起不同重量的物品。
(3)通过观察图像的印象汇总,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物品的轻重。
3. 轻重的比较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2)手动举起物品,通过手感感知物品的轻重。
(3)借助器具(如天平)来计量物品的重量,了解什么样的物品重量比较大。
4. 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1)学习借助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方法如下:a. 将天平静止放置,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针指向"0"刻度。
b. 将要测量的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盘里,再把数量相等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
c. 调整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让天平回复平衡。
d. 读取天平上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2)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学会较略地估算物品的重量。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于观察与感受,让孩子们掌握了轻重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孩子们感知事物的能力以及学习数理科学的基础。
《比轻重》数学一年级上册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比轻重概念及意义 • 图形与实物比较方法论述 •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 家庭作业布置与辅导建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内容和结构
主题引入
知识讲解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引入轻重的概念。
详细解释如何比较物体 的轻重,包括直接比较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不随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 改变而改变。
比轻重具有相对性,即比较的 结果依在超市购物时,比较 不同商品的重量来选 择合适的购买量。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比较运动器材的重量 来选择合适的装备。
在烹饪时,根据食材 的轻重来搭配和调整 用量。
重叠法
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观察它们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判断轻重。
称重法
使用天平或秤等工具,对图形进行 称重,根据重量大小判断轻重。
实物比较法
直接比较法
将两个实物放在手上或桌 面上,直接感受它们的重 量差异。
间接比较法
通过比较两个实物对其他 物体的作用效果(如推动、 拉动等),间接判断它们 的轻重关系。
在进行轻重比较时,要保持严谨的态 度和科学的方法,避免因为粗心或马 虎而导致误判。
0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介绍
天平
用于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需放 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至水平
状态。
砝码
作为标准重量,用于辅助测量物 体的重量,需选用合适重量的砝 码。
物体
用于实验的待测物体,需保证形 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培养孩子对物体质量的感知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比轻重》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教学目标: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看一看、说一说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比较轻重)掂一掂、比一比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
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3轻重教案
第三课时轻重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体会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没有必然的联系。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教具准备简易天平、托盘、卡片、水果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乐乐星”(出示卡片) ,它笑得可真开心。
小朋友们,请你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笑的,好吗?(学生自由尝试)今天,老师就希望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节开开心心的数学课,好吗?活动一:掂球游戏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把重的放低一些。
(其他的学生轮流实验)师: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二)小组汇报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活动三: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一)、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生1:苹果重,橘子轻。
生2:橘子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生:用秤称过再比。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比较词语,如“大、小、轻、重”等进行物品比较和排序2.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大小比较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材、教具2.学生需要带来一些物品参与轻重比较的活动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教学前,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引入教学内容,比如老师拿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球,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颗球,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与思考。
正文环节第一部分:让物品“比一比”1.通过教材介绍比较词语的运用和意义,然后让学生出示一些带有大小形状特征的物品,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物品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2.通过将某些物品与同类物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
如:将同一品种的水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判断这些水果的大小,并通过排列,将这些水果按照大小叠成一个小塔。
第二部分:让物品“称一称”1.针对“轻重”的教学,可以准备一些称重的教学设备,比如天平、称量秤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轻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体积和重量的感知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家里,拿来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然后和其他同学比较,让学生表述出这些物品的轻重关系,或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得出结论,并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
结合实践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比较词语的用法,了解了大小轻重等概念,那么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些小实践,让学生自行运用这些词语和概念。
比如,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家里带上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和排列,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协同能力。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其中的小实践环节,他们用自己发现和归纳的方法来比较、排序物品,具有很强的生活化教育意义。
除了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之外,还通过让学生去家里找物品,了解到了课堂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第二节《轻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天平、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书本、橡皮、铅笔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天平和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轻重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
b.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讲解注意事项。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天平,学习比较轻重。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轻重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主要内容:a. 轻重概念b. 天平使用方法c. 轻重比较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家里的三个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b. 小明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橙子,他想知道哪堆水果更重。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2. 答案:a.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b. 可以将苹果和橙子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进行比较,找出更重的一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轻重概念和比较方法。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通用2024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较轻重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轻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0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0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含义,并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轻重。
引入轻重的概念介绍并演示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轻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的比较方法。
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动手使用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加深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实践活动0102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轻重的含义,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
通过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轻重的方法。
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理解抽象的轻重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轻重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使用天平进行精确比较使用天平进行轻重比较需要一定的精细动作能力和耐心,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01天平用于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直观展示比较结果。
02不同重量的物体准备一些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供学生观察和比较。
03砝码用于在天平上进行精确的轻重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
教具准备制作一份包含轻重比较概念、方法、示例的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课件视频资源互动软件搜索和筛选一些与轻重比较相关的优质视频资源,如科学实验、动画演示等,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寻找或开发一款适合学生的轻重比较互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轻重比较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 比轻重教学设计
旺旺说:“皮皮,我也要考考你!桌子上有另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谁比较重?”皮皮想,我也掂一掂就可以了!立即就拿起梨和苹果掂一掂,可是……感觉好像差不多呀,分不清哪个比较重。皮皮想起昨天和宁宁一起去游乐场玩跷跷板的情景!在不蹬脚的时候,他在下面宁宁在上面,那是因为他比宁宁重。他去工具箱找来一个跟跷跷板长得非常像的东西。爸爸告诉皮皮,这个东西叫天平,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或比较物体轻重的工具。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埃及人就已经使用天平了。
3、使用天平
皮皮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就像它们也在玩跷跷板一样。苹果在下面,梨在上面,皮பைடு நூலகம்得意的说,“苹果比梨重,梨比苹果轻。”旺旺听着,直点头。
三、深入探究,知识内化
1、通过简单推理比轻重
宁宁看它们讨论得热闹,忍不住也过来摆弄天平。诶,天平平了,两边一样高。她问皮皮:“哥哥,那这样我们可以知道苹果和桔子谁重吗?”皮皮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说:“天平平衡了,就是说一个苹果和两个桔子一样重。如果我们拿掉一个桔子,天平肯定就往苹果那边斜,这就说明了一个苹果比一个桔子重了。”宁宁拍着手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2、请你掂一掂,尺子和水杯哪个轻哪个重?
3、小组合作,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两个物品的轻重。
三、深化训练,扩展延伸
1、
2、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物理两两之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通过中间物质和简单的等量代换比轻重,培养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通过熟悉是家庭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1)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轻重”概念,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掌握用天平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两个物体的重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天平秤测量物体重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两个物体重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天平秤进行准确测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秤、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的天平秤、各种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比较他们手中的苹果和香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哪个更重。
2. 讲解概念:通过比较苹果和香蕉的重量,引出“轻重”的概念,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橘子,展示如何使用天平秤进行比较,讲解操作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秤比较各种小物品的重量。
6. 巩固练习:出示多组轻重不同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它们的重量。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轻重概念。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内容:轻重的概念比较方法:观察、天平秤测量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轻重来比较?2. 答案:(1)铅笔 < 橡皮 < 课本 < 水杯(2)答案不唯一,如:书包、水果、玩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轻重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轻重知识,如购物时比较商品重量,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比较与判断》第三节《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重量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量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各种重量不同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砝码和重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展示两个重量不同的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苹果,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3.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重量的概念,讲解“重”、“轻”两个词汇,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同学们分组,利用天平和学具,进行重量比较,判断物体轻重。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判断过程和结果。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可以用重量来比较?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重2. 内容:重量概念“重”、“轻”词汇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的三个不同重量的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根据比较结果,用“重”、“轻”描述这三个物品。
2. 答案:1)请根据实际物品进行比较,记录下比较结果。
2)如:苹果重,香蕉轻,橘子比苹果轻,比香蕉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重”、“轻”两个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学一年级数学轻重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first grade mathematic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轻重教案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
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
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
设
情境,初
步
感
知
轻
重
◆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
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
践
操作,发
展
认
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
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
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
固
练习,深
化
认
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
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
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
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