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合集下载

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今,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大背景下,人们渐渐忽视或轻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中国,这种现象是尤为普遍。

甚至可以说由于经济发展的过于迅猛,文化发展便不可避免地被忽视了。

而与此同时,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许多人为了追求“时尚”崇洋媚外,盲目的跟随西方外来文化,时间推移,这种文化也慢慢传播开来,被多数人所接受。

在如今这种中外文化混合的时代,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到底该怎样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关系呢?否定之否定原理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三大规律之一。

它指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那么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也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

中华文化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是一种包容和谐的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化所提倡的传统美德“百行孝为先”、做人的品格“仁义礼智信”、智者的风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民族乐器二胡弓弦上哀婉而凄美音乐、国粹京剧脸谱上斑斓的色彩、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等等。

同时也有糟粕的一方面,古代的皇权专制制度、八股文摧残古代文人志士、封建迷信思想深入人心、现今依然存在的男尊女卑等等,都反映了中华文化糟粕的一方面。

近年来流行起来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也是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西方提倡人身自由及精神自由,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科学技术方面他们不拘束思想,培养人们发散思维,勇于创新,这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非常明显。

另外公民这一观念起源于西方,这一点对比于我国早期的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无论你是什么党派、无论你是什么职位、无论你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只要你是公民,你就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点,西方欧美国家比我们的观念要先进,做得要到位。

我们也正在努力学习。

西方文化的糟粕在于崇尚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所以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别人的利益之上,进而把自己国家的利益凌驾于别的国家利益之上,西方的侵略主张是糟粕的主要部分,无论是从文化还是战争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它们在思想、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然而,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又产生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探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

一、思想和价值观中西文化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无为而治,追求和谐、和睦、平衡的价值观。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注重竞争和成就的价值观。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价值观念正在互相影响和融合。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

此外,西方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了自由、人权、个人价值等概念,这些言论和价值观念逐渐被接受并引领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二、文化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价值意义和技巧操控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传播。

它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的真实反映。

西方文化艺术则以宏大的艺术精神和技术实力闻名于世。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巴洛克艺术的奢华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创新和多元化等,这些艺术形式着重表达了个人的感受和表达,让文化艺术得到了新的洗礼和恢复。

如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文化艺术如同一条桥梁,让两个文化体系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不断吸收和交流,不断融合和完善。

三、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传统教育视知、行、感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强调稳定、自律、平衡的品质模式,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德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就,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

虽然中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当今社会里,两者也需要相互借鉴。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今天给各位分享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2、现代年轻人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3、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年轻人是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5、如何看待现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现象?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青少年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青少年应该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一定要继承并宣扬下去,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劣质部分要摒弃或者改造。

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使其内容和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文化是我们的民族魂,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做人之本。

在向世界各国学习时,我们跟应该学习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了解我们国家自己的国情,建设好我们国家,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扩展资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当前,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深入研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现代年轻人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当今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中国,饱受文革之苦的中国人(尤其以年轻人居多)突然接触到了许多国外的新鲜事物,并能在感觉到新奇的同时很快的以一种新的思想去理解,而原有的所谓传统的概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淡化了。

变得好似中国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一般。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古国,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礼仪和信仰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挑战,是其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西方文化的渗透进入到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西方文化是指欧洲、美国,以及其他主要的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

由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音乐等方面组成。

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文化,西方文化以其消费主导、追求快乐和创造自我为标志,其影响力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主流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从各个方面开始。

在语言方面,西方国家的语言体系和中国并不相同。

因为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学术交流等领域,英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通讯底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此外,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国际音乐节的交融,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传统音乐则显得有些陈旧。

在文化方面,西方文化更具有多样性和自由。

在中国,尤其是在传统意义上,文化传承多以父母传给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或者国家主导作为主要方式。

然而,西方文化的学术和文化研究已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体制。

现在,国内出版物越来越多地采用西方的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比起传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更容易接受。

更重要的是,西方的创意经济已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方文化的自由表达和丰富多彩已经进入到中国的艺术作品中。

在最近的中国国家新年庆典上,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表示,中国要创造更加开放、多样、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然而,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电视、电影等方面。

因为互联网的流行和持续不断的西方文化输入,娱乐内容更倾向于追求表面上的消费性和趣味性。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

要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横向空间上看,随着“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从纵向时间上看,它都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来进行建设。

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必须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取。

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方法论的视角上看,这一吸取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因以往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失误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第二,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来研究和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

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而必须使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必须坚持科学的扬弃原则。

具体说来:(1)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须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这是科学吸取的起码要求。

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2)即使对之合理成果,也不能照搬,而必须既克服又保留,从中“拯救”出对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进而加以“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发展。

在“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过程中,坚决反对思想表层的简单罗列、(3)类比,反对“洋瓶装洋酒”和“旧瓶装旧酒”,特别是要反对“新瓶装旧酒”或“中瓶装洋酒”,人为地使儒学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对此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是指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又包括传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不仅作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影‎响,只有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实现时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文化的进步‎性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对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课题‎,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进‎行解释和阐‎发,是前瞻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焕发这种‎前瞻性的意‎识.总之,弘扬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是讲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珍爱生命的‎养生之道及‎体育传统,出奇制胜的‎军事权谋,五光十色的‎宗教文化,以及建立在‎这些文化科‎技哲学基础‎上的强国兴‎邦爱国爱民‎的治世经验‎、仁爱礼义的‎人伦道德规‎范、崇德齐贤高‎风亮节的情‎操修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论语》,一读就是六‎年.”1938年‎10月,他在延安特‎别叮嘱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言,中华智慧必‎将而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伦常、天道自然观‎、人性修养,被东方诸国‎所尊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所著《论语加算盘‎》一书,提倡道德经‎济合一论,成为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王阳明(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心学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都被作‎为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影响着一代‎代东方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的思‎想,连《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也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热衷于“中为洋用”,我们华夏子‎孙,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我们同外部‎世界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据称,早在文明的‎初期,居住在当今‎中国的边疆‎居民,就同外来势‎力有了非常‎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接触‎。

这些文化接‎触不仅来自‎陆陆,也有来自海‎上。

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文化传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样式,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重要、最深层和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表征和特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和工具。

这既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相‎容。

文化传播和‎相容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过程。

文化的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促成了文‎化整合、文化增值、文化分层、文化变迁和‎文化积淀。

由于各自都‎有着渊远的‎历史,西方文化对‎中国的的影‎响可以说在‎汉代就有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

着之中有以‎为很有名的‎欧洲人叫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西方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之中,从肯德基、可口可乐这‎些快餐文化‎,好莱坞、走秀这些精‎神文化,到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中。

圣诞节可以‎说是国内最‎“火爆”的一个西方‎节日。

其实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在欧美国家‎,圣诞节已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

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

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这是由于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利于加深两个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本文中,将对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中方注重细节、讲求内在的和谐,强调整体观念和和平相处,而西方则更看重个人主义、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

这种差异贯穿了中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比如,中国鼓励的是团队合作,尤其是与领导者的互相信任和帮助,强调的是“人言可畏,事必躬行”的工作态度和“和为贵”的为人处事方式;西方则更看重个人英雄主义,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彰显,鼓励超越和竞争。

在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历来注重官本位,强调中央集权,一统天下,而西方则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重视人权和个人自主。

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国强调儒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讲求身份地位的继承和尊重;西方则更强调基督教信仰和人文主义,崇尚理性、科学和诗意。

二、道德标准的差异中西方的道德标准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不同,中西方在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实践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矛盾。

在中西方的道德标准方面,通常有以下区别:1. 宗教信仰:西方强调宗教信仰,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重视宗教的道德规范和导向;而中国重视传统儒家思想,围绕礼教、孝道、忠诚、诚信等,强调缘分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2. 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以家庭和社群为基础,强调家庭、长辈、师长、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和道德义务;而在西方,则更强调自由、个性、平等和尊重。

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受到重视,人际交往比较自由和弹性。

3. 社会责任:中国强调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较高;而西方更强调自我实现和成功,个体自由和权利的保障较多。

三、审美标准的差异中西方的审美标准也是不同的。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

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

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穿而提出的概念的。

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第二、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国姓氏先是宗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

西方国家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

又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与中国人的顺序表达恰好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

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识结构中,从整体出发的综合观占突出地位,而这种整体综合观在考察事物时,通常忽略细节和成分分析,往往提供的是关于对象模糊整体的图景。

二、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着眼点与执著不同杜维民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

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心的核心问题,人们立足于现实人生,所以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

而西方文化较多关注的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希腊注重的中心问题,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

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道、佛学都是一种人生哲学。

儒学求作为,道学求长生,佛学求悟觉。

儒学以孔子思想为正宗,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既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互相了解、互相借鉴和融合,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所引起的兴趣、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交流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所引起的兴趣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博大精深、文化厚重而著称,然而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底下,长期以来却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文化的逐渐扩展,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渐增加。

首先,中国的历史文化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汉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技术更是全球闻名。

例如,西方的博物馆经常展出中国的文物,如古代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瓷器等,其中,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各种文化艺术收藏品的展览馆,都有精品中国文物的展品。

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也引起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其次,中华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的成就受到了西方读者的高度肯定和推崇。

如现当代的著名作家鲁迅、钱钟书等在西方都广受欢迎。

近些年来,诗歌、散文、小说等类别的华语文学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中国的传统艺术品,如京剧、杂技、民族器乐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去欣赏。

最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品在西方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吸引了西方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西方文化的不同理念和艺术方式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是:维护专制,压抑人性。

西方文化的根本特点是,注重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解放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偏重实际、轻视思辩。

不喜欢探究与实际无关的抽象概念,而把对人际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放在首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世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果之一,就是使中国人变得虚伪自私,圆滑世故。

西方文化重视实际,也重视精神的价值。

尤其重视哲学和宗教,把对美好社会和人类本性的探究放在重要地位。

西方文化尊重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西方文化的成果建成了一个较为公平、公正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人适应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处世,是人的修行。

然而离开美好社会,去适应一个专制社会,结果只能造就一代又一代萎靡畸形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结晶出一套关于畸形人格的个人伦理。

西方文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适应人,关注的是社会的公平,社会的改造,让社会符合人性。

所以,既改造了社会,又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西方文化结晶出一套关于公平社会的社会伦理。

今天,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大厦。

靠几片破旧的秦砖汉瓦,决然不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两种文化的优劣,以西方文化的精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普世价值)为主,同时吸取中华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地崛起。

一公斤和一厘米, 哪个温度高?这显然是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费心去讨论的问题.理由很简单: 公斤和厘米,根本就不在一个度量单位下,怎么比较?可是,类似的逻辑,仅仅是看起来稍微复杂了一点,就让几位貌似是高手的ID们争论不休了.他们争论的是: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哪个更先进?窃以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自然科学存在一个独立于学科之外的客观的衡量比较体系,也就是数字的"多"和"少". 100比99多,无论从物理意义上,化学意义上,还是信息学意义上,100都比99多.所以,从自然科学角度,我们可以比较哪种机器的工作效率高--每小时生产出的零件"多"的那一台; 也可以比较哪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优秀--每年GDP"多"的那一个.但是,社会科学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衡量比较体系.孔子和柏拉图谁更伟大?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谁的文采好? 各位可以就类似问题继续争论,本人很乐观很自信地估计,各位争论到胡子白了也争论不出来个所以然.正如各位现在正在津津乐道地争论的那个话题: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哪个更先进?和本文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比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谁更先进,就象比较一公斤和一厘米哪个温度高.在不存在同样的度量单位的情况下,这样的比较无疑是很可笑的.文化本身,是含有对自身认可的度量衡的.比如中国文化,就更看重感性方面的人自身的修身养性,以及与大自然和和谐互动;而西方文化,则更偏重于理性方面的效率最大化.因此,以西方文化的度量衡来看,西方文化当然是优于中国文化的,因为它比中国文化更有效率. 同理,以中国文化的度量衡来看,中国文化则远远先进于西方文化,因为它比西方文化更和谐.正如我们看到,持有"西方文化先进论"的朋友们,有力论据就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极大发达;而他们的反方,则坚持认为中国文化在"德"的方面占有至高点.这不是鸡同鸭讲吗? 这不是两帮人在埋头研究"一公斤和一厘米哪个温度高"吗? 一方说: 公斤的温度高,因为公斤重! 另一方说: 厘米温度高,因为厘米长!。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谈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这种对话常常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因此它们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社会互动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许多人会认为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个人主义化。

这种看法主要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以及自我实现,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首先,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广泛地认可并赋予了极高的价值。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需要个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家庭、部落以及整个社会都要以集体利益为先,而个人利益则是次要的。

其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得更加具体。

当西方人思考一个问题时,通常会首先考虑到自我实现的因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地考虑的是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可以这样概括: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社会基本单位,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才是社会基本单位。

二、时间观念的不同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沿着一个永恒的序列向前移动,人们根据过去和未来来组织自己的活动。

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似乎更加线性,这意味着时间被视为可以精确度量的单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永恒存在的,而未来与过去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观念的代表是“道教”、“儒家”等思想,即人们的行为会在时间轴上留下轨迹。

因此,在这种文化中时间只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与人们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可以被精确度量的东西。

这种表现最明显于科学与技术的领域,例如时钟、计时器以及日程安排等工具的运用,这些工具让时间变得更加精确可靠。

这种经验主义的方法导致了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从而带来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时代里,各国的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趋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

在以前的历史时期,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以贸易、宗教和科技为主。

然而,现代社会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增强了许多。

在这个趋势下,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文化碰撞不断加剧。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哲学和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哲学中的“道德经”、“老子”、“孔子学说”等都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耶稣的“爱你的邻居如爱你自己”就受到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的影响。

此外,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也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和欣赏。

例如,京剧和中国画等都被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形式。

它们在西方国家的展示和推广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随着文化信息的全球范围传播,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更大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里,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了全球的主流文化。

例如,美国流行文化中的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

这也使得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的碰撞也引起了文化冲突。

在宗教、人权、民主、法律等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宗教方面,中国受到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西方主要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这使得中西方在宗教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另外,在人权、民主和法律方面,中西方也都有各自独特的制度和理念,这也使得两种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

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互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微小。

尽管文化冲突依然存在,但我们相信这些差异将会逐渐减少,双方会更加接受彼此的文化和思想,形成更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社会。

总之,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时下流行过洋节,中国人的洋节情结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受到当代青年人前所未有的崇尚。

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乃至春节,面对外来的“洋节日”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被国人所重视,不得不承认有渐渐被遗忘和没落的趋势。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我们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我们应该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崇尚中庸和平,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群体间的和谐相处,和国家,社会的平稳发展。

从古至今,这种文化追求对我们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建设,都产生了积极有力的影响,如“修文德以来之”,“和抚四方”的处理民族关系策略,如此有了融合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小至个人方面,能为万世开太平的明君,以德服人风度潇洒的儒将,礼让忠贞之士也是广为传颂,备受尊崇。

所以在今天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在中庸和平的思想,保持一种低调,平稳的态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压力。

另一方面,它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是维持世界和平,减少动乱,的重要思想工具。

积极进取,西方文化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崇力尚争的思想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在认识到其过分追求功利,热衷于征争和扩张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人文传统,在以忠孝为治国思想的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内涵。

以理性和务实的精神看待人文传统,我们应该摈弃“愚忠”、“愚孝”和“三纲五常”等不合理的禁锢个人身心发展的思想,推崇和发扬其精华。

其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热爱国家思念故乡亲人,以友善关爱态度对人,尊重友谊的人文精神,在当今物质泛滥,而个人精神世界空虚,生活单调乏味,亲情被忽略的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有三个观点:一是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二是复古主义:片面抬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三是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投机的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主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我主张用扬弃的观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从五四运动以前到中国上古时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流传到近代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我所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狭义上的传统文化。

我所谓的扬弃(“扬弃”一词来自德国古典哲学,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意义,在否定意义上之取消或舍弃,在肯定意义上指保持或保存。

)就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尊重它的艺术价值,而舍弃它的使用价值。

具体来说就是:一、对待这些传统文化要当作古董一样来收藏,人们在收藏古董的时候所看重的是它的艺术价值,欣赏的完全是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二、对于传统文化的使用价值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原因有以下两点(一)、传统文化产生的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比如,先秦文化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生产工具则是从青铜器时代步入铁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它的指导思想只使用于那个时代,即使是后来的沿用,也只表明封建时代文化思想的进步同时代的前进相比过于缓慢。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性的文化太少,它们所宣扬的更多是一种“欲得到最高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的出世的哲学”,另一种是“只讲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的出世哲学”。

这两种思想与当时的统治者或奴役者的思想相吻合,而与当今文明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相距甚远。

作为旁观者的孟德斯鸠认为:“这些礼教之所以很容易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和思想深处的原因有两个。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不可避免。

对于文化交融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一是文化碰撞与文化整合,二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一、文化碰撞与文化整合文化碰撞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冲突,产生文化摩擦的现象。

不同的文化之间经常会产生冲突,而文化整合则是指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在文化碰撞和整合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注重集体意识和利益的平衡,强调“和谐共处”。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每一个文化都会受到影响。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

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渐渐地在相互融合。

例如,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的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绘画形式,传统的中国文化也融入了当代的审美标准。

在美食文化方面,东西方的餐饮也开始互相借鉴。

中餐在西方国家的各大城市越来越普及,同时在中国的大城市中,也出现了很多西式餐厅。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中优秀的传统元素被沿袭下来并得到发扬,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进程来说,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同样重要。

文化传承可以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不会消逝,并且能够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杂技、评弹等,一直在中国的文化界得到发扬。

在西方国家,爵士乐等老派音乐也一直在得到保护和传承。

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文化创新则可以开创出新的文化形式,如当下网络文化。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报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报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去探索其中的共通之处与融合之道。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中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喜欢煲汤炖菜,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简单的烹饪和生吃食材。

在礼仪习惯方面,中国人讲究尊重长辈和传统,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判或排斥。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非黑即白的。

中西方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对待友情和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在对待自然和环境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倡导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积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交流与对话,可以增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团等方式,让中西方文化能够相互借鉴和吸收,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只有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和谐共处,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

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

【这篇文章旨在辅助理解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文化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近的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随之涌入了中国,中国刮起了一股股的“西洋风”。

现在,许多城里孩子都是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咖啡,看着《哈利·波特》长大的,而对于自己本国的文化几乎不了解。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本国的文化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冲击,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习以为常地贬低自己国家的文化了。

不过,有些好的西方文化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但是无条件接受西方的一切,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十分可悲的事了。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西方文化的确是有不尽的生命力,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使国人尤其是学生盲目地崇拜和接受,导致西方文化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超过积极影响,如过洋节,吃洋快餐,西方的时尚元素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行为的规范等。

但许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觉得传统文化已过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须知文化不仅是民族自立、传承的灵魂,也引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

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

第二次渗透,是元朝。

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当时正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我们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民族虚无主义与复古主义,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与全盘西化。

要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横向空间上瞧,随着“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从纵向时间上瞧, 它都就是继承与变革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来进行建设。

所以,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必须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取。

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方法论的视角上瞧,这一吸取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而不能因以往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失误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第二,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来研究与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

这就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而必须使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必须坚持科学的扬弃原则。

具体说来: (1)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须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这就是科学吸取的起码要求。

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 (2) 即使对之合理成果, 也不能照搬,而必须既克服又保留,从中“拯救”出对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进而加以“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的发展。

在“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的过程中, 坚决反对思想表层的简单罗列、(3) 类比, 反对“洋瓶装洋酒”与“旧瓶装旧酒”, 特别就是要反对“新瓶装旧酒”或“中瓶装洋酒”, 人为地使儒学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对此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

中西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2篇)

中西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2篇)

中西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心得体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的学习生活逐渐丰富多样。

其中,学习中西方文化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我不仅对中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领悟到了中西方文化背后的深层次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总结我在学习中西方文化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中西方文化让我发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最鲜明的差异就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权利。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其次,学习中西方文化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深层次思维方式。

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导致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方文化中,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注重理性和分析。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强调的是细腻和情感。

此外,学习中西方文化还让我认识到了两种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在决定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主权和权利平等。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和孝顺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应该尊重和依从集体和家庭。

最后,学习中西方文化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我依然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秉持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并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总的来说,学习中西方文化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对中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认识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层次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是指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又包括传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不仅作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影响,只有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实现时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文化的进步性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对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课题,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进行解释和阐发,是前瞻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焕发这种前瞻性的意识.总之,弘扬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是讲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珍爱生命的养生之道及体育传统,出奇制胜的军事权谋,五光十色的宗教文化,以及建立在这些文化科技哲学基础上的强国兴邦爱国爱民的治世经验、仁爱礼义的人伦道德规范、崇德齐贤高风亮节的情操修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论语》,一读就是六年.”1938年10月,他在延安特别叮嘱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言,中华智慧必将而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伦常、天道自然观、人性修养,被东方诸国所尊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所著《论语加算盘》一书,提倡道德经济合一论,成为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王阳明(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心学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都被作为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影响着一代代东方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的思想,连《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也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热衷于“中为洋用”,我们华夏子孙,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