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基辛格与大外交资料课件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
01
02
03
和平外交
基辛格认为外交应该以和 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 不是通过武力或战争。
大国合作
基辛格认为大国之间应该 通过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 ,而不是对抗或冲突。
谈判与妥协
基辛格认为谈判和妥协是 解决国际争端的必要手段 ,而不是单方面施压或强 制执行。
02
CATALOGUE
共外交等手段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大外交将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应用,提高外交工作
03
的效率和透明度。
大外交对未来的影响与挑战
大外交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国家间的 相互理解和合作,减少国际冲突和对 抗。
大外交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应对新的挑战。
大外交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国家 利益与全球利益、如何应对新兴大国 的崛起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等。
他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认为国家间应加强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
基辛格认为大外交需要不断创 新和发展,以适应国际形势的 变化。
大外交未来的发展趋势
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外交将更加注重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02
大外交将更加注重软实力和巧实力的运用,通过文化交流、公
大外交的概念
大外交的定义
01
大外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 外交活动,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 多边主义,解决全球性问题,促 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02
大外交强调国家之间的平等、合 作和相互依存,反对单边主义和 霸权主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 合理的国际秩序。
大外交的特点
01
02
03
04
全球视野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平衡外交、现实主义、区域化政策和战略性选择。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基辛格的平衡外交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之一。
基辛格提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采取平衡外交策略。
平衡外交的实现需要美国建立平衡外交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机构和其他大国来维护和平和稳定,并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基辛格强调,平衡外交可以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国家的安全。
其次,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于他的平衡外交思想构成了重要的支撑。
基辛格认为,外交政策应该基于对国际现实的准确评估。
他认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在于状态权力。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在国家利益和现实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需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自由和民主,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第三,区域化政策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以区域政策为中心。
他认为,国家在区域中的政策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区域化外交能够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基辛格的战略性选择思想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基辛格认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是战略性选择的结果。
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战略性选择可以使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和具有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主张国家应该以平衡外交、区域化政策为基础,做出战略性选择,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和平稳定。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交学经典译丛
外交学经典译丛
外交学经典译丛是一系列外交学相关的著作丛书,以下是部分书籍的介绍:
- 《外交的本质》:作者为克里斯特·约恩松和马丁·霍尔,以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为基础,探讨了外交的本质和永恒特征。
-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作者为杰夫·贝里奇和莫里斯·基恩斯-索珀,介绍了近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外交在国家对外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 《外交谈判导论》:作者为布里吉特·斯塔奇、马克·波义耳和乔纳森·维尔肯菲尔德,研究了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谈判,全面审视了传统和非传统行为体和议题。
- 《外交理论与实践》:作者为杰夫·贝里奇,阐述了有关外交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方面,比如“外交部”、“谈判”、“电信”、“双边外交”、“多边外交”等。
- 《外交辞典》:作者为高飞,涵盖了法律术语、政治事件、国际组织的词条,以及对近五百年来在外交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或重要学者的介绍。
这些著作涵盖了外交学的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外交学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资源。
大外交 - 基辛格 基辛格(美)
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第一章世界新秩序最能左右国际关系,作风也最矛盾的国家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企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
17世纪的法国在黎塞留( Richelieu)枢机主教领导下,引进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近代国际关系的作风。
18世纪的大英帝国将“均势观念”( balance of power)发扬光大,使这个观念主宰了后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
19世纪梅特涅领导的奥地利重新建构了“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而俾斯麦主政下的德国又使欧洲协调瓦解,使欧洲外交成为冷酷无情的政治权力斗争。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
再没有其他国家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决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在日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道德信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
没有任何国家比美国更不愿意介人海外事务,即使美国在海外的结盟与承诺均达到空前的范围与规模,这个立场仍不改变。
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民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美国的思想就这样徘徊于怀念纯朴的过去与渴望完美的未来之间。
虽然自二次大战结束信守承诺之间摇摆。
认为美国只要做楷模及认为美国应主动出击的这两派学说都把以民主、自由商业活动及国际法为基础的全球国际秩序视为当然。
但由于这种状态从来不曾真正存在过,此种高调在他国人听来,即使不被视为太天真,也难免让人觉得不切实际。
然而,外国人的怀疑眼光从未浇熄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或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人的理想主义,其实也包括20世纪所有其他的美国总统在内。
大外交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总结历史资料结合工作经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炼以其独特的视角做出的对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关系沉浮的精辟总结,使读者对外交这一概念及其具体实践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是外交学界内的一部大师级著作。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把这本书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并称为国际战略和外交关系领域的必读之书。
贯穿全书的是中世纪到后冷战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书中基辛格并没有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史实,而是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视角将其所看到的表象与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每一个外交策略背后的故事,笔调幽默诙谐,令读者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外交史画卷之中。
书中基辛格把美国定位为“肩负人类最高理想,致力于把和平与安定散播于世界上所有角落”的国家,它相信人性本善,是在传播其价值观,没有权力政治的观念,排斥殖民主义,主张民族觉醒,它用美利坚成长壮大的经验告诉全人类,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大陆上,一群充满理想的移民在自由和民主的体制下,经过两百年时间,发展为世界头号大国。
书的开篇,首先提到了两个总统,一位是老罗斯福,另外一位是伍德罗威尔逊。
前者是现实主义政治的提倡者,后者是理想主义政治的提倡者,从实践的角度看,前者更实用,但是威尔逊的论调则成为美国后任所有总统的一致推认的主流。
美国的两任功勋总统其实所用的手法并无二致,为什么威尔逊为后人所提倡而罗斯福被后人所忘记,就是因为推销美好的价值观是有广大市场的,乌托邦式的描绘给现实主义的丑陋披上了最光鲜的外衣,使人们陶醉于其高尚的情操而忽视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本质的趋同。
基辛格被人定位为“现实主义”外交家,和他的总统尼克松类似,他对人性的看法更悲观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一种常态,和平反而不是常态,和平只有建立在制衡和均势的基础上——斗争之所以不出现,不是因为道德的约束,而是因为害怕报复和制裁。
人的社会的演进很有意思,最初所有人都是遵守道德的约束的,突然某一天有些人不道德,于是其他人为了制约他,必须想出一些办法去制裁和约束他,这就产生了暴力的工具,也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不信任,产生了战争,也产生了阶级。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
Vol.37No.7Jul.2016第37卷第7期2016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杨娜(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十分重要且价值丰富,一言以蔽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外交,结合游走于诸国外交经历和国际背景,在性恶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实力外交观、国家权力外交观、平衡外交观以及扩张主义的外交理念,并推崇在国家政治交往中,注重细节、把握尺度、拥有全局思想式的外交原则。
这一思想尽管难以摆脱时代局限,但对西方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对当今国际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41-03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家庭,一生为了意大利的统一而奋斗。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并在父亲的指导下,进入仕途任职,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负责军事和外交事务,曾多次出使国外和意大利各城邦国家,撰写了许多“使节书”。
但马基雅维利并未写出一部完整的外交著作,其政治外交思想无不体现在其政治学著作中,且鲜有学者关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思想。
面对欧洲强国和罗马教皇的反复蹂躏的复杂国际局势,马基雅维利以国家利益为轴心的政治外交策略,体现出一个职业外交家的基本素养。
一、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意大利动荡不安的时期,处于海陆经济交往的关键位置的意大利,沟通亚非欧的经贸往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变化,使意大利等欧洲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气息,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崭露头角。
正值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意大利,内忧外患,割据更迭。
从国际上看,1350年到1420年时期的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外国势力扩张干涉,教会利用教皇的势力不断对其他欧洲小国进行侵蚀,利用意大利各城市国家的矛盾,各个击破,以达到分裂意大利的目的。
外交思想
4,俾斯麦(Bismarck 1815-898)
• 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政治家和宰相 • 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 现实政治的思想 (Realpolitik) • 大陆政策。 • 均势的外交思想。
5,威尔逊的外交思想
• 公开外交 • 海洋自由原则 • 自由贸易的原则 • 全面裁军 • 建立国际组织 • 民族自决和主权平等
6,萨道义(Sir Earnest Satow)
• 《外交实践指南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 (1917年、1922、32,57,79),
• 强调了外交实践与国际法 • 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条约 • 对国际会议和国际会 的相关问题进行大量分析, • 在欧洲外交传统的变革、 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外交 作为治国术工具的重要性 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深入观察。
外交人员的选任提出了很详细的要求。。他不相信也蔑视 “业余外交”,不相信那些一知半解的外交官的所谓“天生 的才能”,“没有通过勤奋所获得的知识和关于手段技巧的 实践经验”,就没有可能获得外交的成功。此外,知识、普 遍规范以及实践建议当然可以被灌输进外交新手的头脑中, 但他们不能代替外交官的其它必要素质,这些素质无法灌输, 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外交活动来学习或获取,必须“审慎、远 见、机智、智慧、洞察力”。外交官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现象中剥离出本质,以及确定本国 利益所面临的潜在威胁
•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扩张主义的外交。
• 对封建集团内部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总 结,提出外交权谋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 对大使的职能作用等进行了传统的阐述。
2,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现实主义理论(一)经典现实主义1.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君主论》3.霍布斯(Thomas Hobbes):《利维坦》4.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二)新现实主义1.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2.谢林(Tomas Schelling):《冲突的战略》二、自由主义理论(一)早期自由主义1.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战争与和平法》2.洛克(John Locke):《政府论》3.康德(Immanuel Kant):《永久和平论》4.边沁(Jeremy Bentham):《国际法理论》5.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二)新自由主义—依赖学派基欧汉(Robert Keohane)与奈(Joseph Nye):《权力与相互依赖》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关于全球政治经济性质争论的贡献。
1.列宁(Lenin):《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现代世界体系》(三卷本)3.费尔南多·卡多佐(Fernando Cardoso):《拉美的依附性及发展》4.安德烈·弗兰克(Andre Frank):《白银资本》四、霸权稳定论1.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2.吉尔平(Robert Gilpin):《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3.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国家与市场》4.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5.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国际机制》五、行为主义1.伊斯顿(David Easton):《政治系统:政治学现状研究》、《政治分析的框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2.卡普兰(Morton Kaplan):《国际关系的系统和过程》3.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六、后实证主义理论1.考克斯(Richard Cox):《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2.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超越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国际关系》3.利奥塔(Jean Lyotard):《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4.瓦斯克斯(John Vasquez):《国际关系经典》5.鲁杰(John Ruggie):《建构世界政治》。
“基辛格路线”——美国外交政治的出路
“基辛格路线”——美国外交政治的出路亨利·基辛格从美国国务卿的位置上退下来差不多四十年了,但那么多国家领导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还在继续寻求听取他的建议,这并非完全因为他长寿。
奥巴马在这方面与众不同——自艾森豪威尔以后,他是第一位不向基辛格征询意见的美国总统。
每过一段时间,政治评论家都敦促奥巴马更向“基辛格路线”靠拢。
其他人则说奥巴马在实行“基辛格路线”——即便在口头上他不这么说。
但“基辛格路线”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般人都把基辛格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同义词,那就是在赤裸裸地考虑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冷静评估外交政策,或者像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所说,“一种为了秩序与权力不惜牺牲人性的执迷。
”1983年,基辛格从前在哈佛的同事斯坦利·霍夫曼把他描写成一个马基雅维利的追随者,说“基辛格认为一个国家要生存,执政者必须冷酷无情,使用欺诈手段,以击败国内外的敌人。
”很多作者认为基辛格奉为楷模的是他看作英雄的两个人——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和普鲁士领袖奥托·冯·俾斯麦——他们体现了欧洲经典版本的权力政治。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真正现实主义者的国际关系学家汉斯·摩根索把基辛格描写成一个像奥德修斯一样的“多面人”。
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南越政府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基辛格最开始相信南越的自决权值得美国人牺牲生命。
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摩根索激烈反对基辛格的立场。
基辛格自己的智慧资本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基辛格确实在写作中探讨过梅特涅和俾斯麦。
但如果你认为他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模仿他们制定外交政策的方法,那只说明你没读,或者有意误读了他写的东西。
非但不是马基雅维利的追随者,基辛格从最开始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这里,理想主义这个词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寻求通过国际法和集体安全来赢得世界和平(注:伍德罗·威尔逊是第28届美国总统,他把道德原则贯彻到处理国际关系中,191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从来都不是这一派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也不是现实主义者。
论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论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朱听昌李尧2012-9-7 9:56:52 来源:《国际政治研究》(京)2005年01期作者简介:朱听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尧,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助理研究员。
(邮政编码:210039)内容提要:基辛格是半个世纪以来集著名外交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大师于一身的风云人物,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扬。
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哲学基础来源于早年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训练,他对19世纪欧洲外交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均势理论,并将其均势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取得了非凡的外交成就。
冷战结束后,基辛格依然以其一贯的权力、均势视角入手分析世界格局,描绘世界新秩序蓝图。
基辛格均势理论有明显的现实性、实践性和二元论特征,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解决一些具体外交问题,却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基辛格均势理论外交实践基辛格是集世界顶级外交家与国际关系理论大师于一身的风云人物,同时他也是美国2 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学界精英与外交决策高层之间角色转换最为成功的典范。
如果要总结基辛格一生对国际关系理论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他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均势理论。
他始终认为,稳定总是与均势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均势就没有稳定。
因此,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美国应该以均势和实力作为外交决策的依据,以均势来维持国际体系的稳定。
进入决策层后,基辛格将其均势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冷战结束后,基辛格仍然看重以均势理论来构筑一个稳定的多极格局。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来源于历史,创造过历史,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曲折前进的今天,深入研究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哲学基础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往往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早期的学术训练密切相关。
因此,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哲学基础完全可以从他早期经历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来探讨。
以《大外交》分析基辛格的外交理论
23一、《大外交》作者简介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为逃避二战时期希特勒的迫害举家迁往纽约。
于1954年完成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进入政坛。
基辛格着手构建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始于在哈佛的学生时代,这期间发表的5篇学术著作集中勾勒了他初具雏形的理论框架,分别是《核武器与外交政策》、《必要选择:展望美国外交》、《重建的世界——梅特捏、卡苏里及和平问题》、《美国外交政策论文三篇》、《麻烦的伙伴,重新评价大西洋联盟》。
其中,其毕业论文《重建的世界——梅特捏、卡苏里及和平问题》被称为哈佛最长的论文。
基辛格后成为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并于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充分的准备,促进了中美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二、《大外交》概述《大外交》在1994年出版,是基辛格的代表著作,也是其论述近现代国际关系变迁和外交思想体系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政治理论研究和外交实践的感悟。
《大外交》一书通过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直到冷战结束近400年的民族国家历史变迁细致入微的考察,描述了一部现代外交萌发、演进、成熟以及纵横捭阖的宏观史诗,构建了基辛格学术思想中独特的世界秩序。
在基辛格看来,十九世纪末之前的美国无论在哪一种理论意义上都很难说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当时的美国尽管因为技术的进步经济快速增长,国家总体实力在世界上已经难觅敌手,然而其外交理念却一直很难打破孤立主义的传统。
保守思想的巨大惯性严重阻碍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富强起来的美国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巨大潜力。
而一战之后占据美国外交思想主流的威尔逊主义被基辛格视为美国外交真正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尝试。
然而,在谈到威尔逊主义的时候,基辛格也毫不掩饰他对于威尔逊过于理想化的批判。
在基辛格看来,威尔逊主义的失败在于它道德上虚幻的纯洁主义,对人性本善与世界和平的稳定构建充满不切实际的过高预期。
英国近现代外交演变
一.英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1.均势外交传统概念:由于人们已经把近现代西方历史的开端定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这时正值英国的都铎王朝(Tutor dynasty)。
这既是近代欧洲国家体系孕育生发,也是英国主权国家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
对于英国近代均势外交(Balance of Power Diplomacy)传统源头的探寻,也理应定格于此。
都铎王朝的君主们,面对欧陆诸强逐鹿争雄的局面,为这个国家“度身定制”了这样的角色:成为一个欧陆大棋局的天然平衡者。
均势外交具有极大的弹性,能够确保作为维持平衡的一方,左右逢源而位居不败之地,这也是对外政策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均势外交政策对于英国而言,包含两方面的政策取向:其一是所谓的“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政策。
“孤立”的要义并非“隔绝”,而是英国不订立约束自己行动的同盟条约,更不承诺为此承担军事义务,只是在欧陆诸强的力量对比势态趋于平衡时,放任其展开激烈角逐而不加干涉。
从这个意义上讲,“孤立”政策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种“责任有限”政策,或者是一种保持行动自由的政策。
这使得“八百余年来英国本土未曾受过外敌的蹂躏……”。
其二是以结盟,分而治之,操纵等为重要手段的干预政策。
这种政策定位意味着,当欧陆诸强间的力量对比天平发生倾斜并出现一国独大的趋势时,作为平衡者的英国绝不会袖手旁观,重新促成力量平衡,以防欧洲大陆内部崛起一个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强权。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由于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总是被打破,英国外交从保持均势的需要出发,频繁地变换结盟对象,甚至不惜与昔日的敌手缔结同盟协定。
马克思对此曾做过深刻的揭露:“英国大臣们即使在打仗期间,以及在有关战争的一些问题上,都是同敌人勾结在一起的。
”如此翻云覆雨而朝秦暮楚,罔顾信誉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尽显英国外交为求己利、摆弄均势的恣意妄为。
历程:a、联合抗法:拿破仑帝国崛起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强大的法国b、联合败俄: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c、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d、扶德抑法: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e、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2.现实主义外交(Diplomatic Realism)传统国际政治现实主义要求以一种现实和历史的态度去看待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克服理想主义和道德伦理主义的干涉,这就是著名的“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 doctrine)。
基辛格外交思想论纲
基辛格外交思想论纲沈成东在现当代的国际外交史中,基辛格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物。
他既是国际顶级的外交家,又是国际关系的理论大师。
他出身学者,后成功转型为美国外交的高层决策者,具有深厚的欧洲文明根基,对战略问题的看法完全摆脱了单纯军事观点的束缚,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美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退出政坛之后,基辛格继续着他的国际关系研究,并根据时事变幻,不断完善自己的外交战略思想,不断推出新的著作,希望能够对美国的当权者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并作出能够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决策有所裨益。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他的生平有很大的关系,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使他的家庭移居美国,到美国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
这些塑造了他的现实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对他的外交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基辛格外交思想评述基辛格不是一位哲学家,他没有一个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但是他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却很深入,他的著述很多,其成名著作是《核武器与外交政策》,此外还有《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必要的选择—美国外交政策展望》、《麻烦的伙伴关系—对大西洋联盟的重新评价》、《美国对外政策—论文三篇》、《白宫岁月》、《动乱年代》以及《大外交》等。
透过这些著作,我们能够看到处在不同世界形势下的基辛格对于所处时代的国际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不断发展的外交思想。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虽然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对他的著作的解读与研究,可以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大概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基辛格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之中。
在这篇论文中,基辛格将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三位哲学大师放在一起进行专门的论述,还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得、荷马、维吉尔、但丁、弥尔顿和斯宾诺莎的著作,并向学院派提出了挑战。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作者:杨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杨娜(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摘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十分重要且价值丰富,一言以蔽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外交,结合游走于诸国外交经历和国际背景,在性恶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实力外交观、国家权力外交观、平衡外交观以及扩张主义的外交理念,并推崇在国家政治交往中,注重细节、把握尺度、拥有全局思想式的外交原则。
这一思想尽管难以摆脱时代局限,但对西方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对当今国际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41-03收稿日期:2016-02-20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家庭,一生为了意大利的统一而奋斗。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并在父亲的指导下,进入仕途任职,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负责军事和外交事务,曾多次出使国外和意大利各城邦国家,撰写了许多“使节书”。
但马基雅维利并未写出一部完整的外交著作,其政治外交思想无不体现在其政治学著作中,且鲜有学者关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思想。
面对欧洲强国和罗马教皇的反复蹂躏的复杂国际局势,马基雅维利以国家利益为轴心的政治外交策略,体现出一个职业外交家的基本素养。
一、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意大利动荡不安的时期,处于海陆经济交往的关键位置的意大利,沟通亚非欧的经贸往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变化,使意大利等欧洲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气息,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崭露头角。
正值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意大利,内忧外患,割据更迭。
从国际上看,1350年到1420年时期的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外国势力扩张干涉,教会利用教皇的势力不断对其他欧洲小国进行侵蚀,利用意大利各城市国家的矛盾,各个击破,以达到分裂意大利的目的。
外交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与思想家
外交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与思想家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联系与冲突的学科,旨在揭示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和外交行为的原则。
在外交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思想家,本文将对外交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和一些重要的思想家进行介绍。
一、主要理论框架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外交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角色,国际关系是带有一定冲突和争夺性质的。
现实主义的代表理论家有摩尔斯、基辛格等。
2.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外交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是国际关系的基础,提倡国际合作、民主原则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的代表理论家包括凯恩斯、亨廷顿等。
3.构造主义构造主义强调结构对行动的制约和影响,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与国家因素有关,还与制度、规范、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
构造主义的代表理论家有布尔迪厄、温伯格等。
二、主要思想家1.亨利·基辛格亨利·基辛格是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影响深远。
他提出了“平衡理论”,认为国家间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以确保和平。
他还倡导了大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并强调外交手段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2.约翰·拉金约翰·拉金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国际问题。
他对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3.亨廷顿亨廷顿是自由主义思想家中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动力。
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对于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4.阿兹莱·布拉泽阿兹莱·布拉泽是构造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强调社会构建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将结构和制度视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国际体系的演化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外交史人物思想总结图文并茂
外交史人物思想总结图文并茂在外交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的思想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结合图文对几位外交史人物的思想进行总结。
第一位人物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外交思想的代表。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孔子强调道德和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成功取决于领导者的德行和政策。
他提倡以仁爱和儒家道德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友好合作。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外交的发展,也对世界外交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为孔子第二位人物是尼古拉·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最著名作品是《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提倡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强调政治权力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利益应该是最高的价值。
他主张通过权谋和武力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国家利益,强调军事力量对外交的重要性。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影响了欧洲外交的发展,尤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为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第三位人物是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是美国著名外交政治家,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国务卿。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世界秩序》一书中。
基辛格主张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他主张大国应该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和合作。
基辛格强调外交的复杂性和一国对外政策的灵活性,在国际关系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榜样。
图为亨利·基辛格第四位人物是戴维·杰梅因。
杰梅因是英国的外交政治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外交革命》一书中。
杰梅因主张强烈的国家利益至上,并对传统外交政策进行了批评。
他强调通过军力和武力来保护国家利益,并主张灵活的外交政策。
杰梅因的思想在英国外交政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启示。
图为戴维·杰梅因综上所述,孔子、马基雅维利、基辛格和杰梅因是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利·基辛格的外交思想
亨利基辛格的外交思想柴明喜【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基辛格; 外交思想; 现实主义; 均势理论; 历史与哲学理念; 地缘政治【作者】柴明喜【作者单位】[1]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871.220世纪可以说是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时代。
在20世纪比较著名的外交家有:安德烈·葛罗米柯、亨利·基辛格、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其中,亨利·基辛格不仅是20世纪国际社会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大师,更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大师,他推崇传统的均势理论和国家利益论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脱离了道德和宗教的束缚,基于事实与经验,他充分贯彻了现实主义理论,审时度势,进一步强化了外交思想。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基辛格的外交实践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他足够机智,且具备相应的魄力。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现实主义研究关于现实主义的研究,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权利斗争与和平》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权利之间的均衡关系,同时描绘了国际政治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用以维持和平的真正建设性。
传统的外交手段更加注重艺术,以期通过艺术手段来取得国家间的妥协,这种和解方法为其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沃尔兹所著的《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一书中也阐述了其他流派。
(二)均势理论研究赫尔穆特·施密特曾有这样一本著作,名为《均势战略》,主要是就均势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本书以欧洲局势为基础,针对德国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美苏战略的重心,作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是对其政策思想的最好诠释。
本书以核时代的均势为例,具体阐述了均势战略的作用与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均势理论,在多数现实主义的书籍中都有该理论的详细介绍,例如《国际关系理论导读》、《马基雅维利以来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都是介绍均势理论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著作,亨利·基辛格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西方外交思想史
西方外交思想史A古希腊外交思想一、《荷马史诗》的外交思想的特点古希腊开始形成了公共权力制度;部落之间的协定,已经有了国际联系的萌芽;产生了最早的外交使节的形象,并给与外交使节外交特权的惯例。
二、修昔底德的外交思想1、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表露了他对雅典强权政治的帝国主义政策的谴责;2、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非正义性;3、表达了利益在城邦对外行为中的作用的看法,国家将付诸行动保卫自身的利益、权力和地位,甚至会试图将之达至最大化程度。
4、第一次看到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反映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互动关系。
三、亚历山大的外交思想1、在入侵波斯时,宣称要“解放”波斯统治下的臣民;灭亡波斯后,采纳波斯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2、任用当地上层人士为官,并鼓励将士与当地女子结婚;3、提出各民族平等合作的观念;4、摆脱狭隘的世袭权观念。
B古罗马的外交思想古罗马人对西方外交的最大贡献在国际法1、王政时期,国际法开始萌芽,对于宣战和媾和已有一套法律制度;2、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出现。
万民法用于调整罗马人和外国人之间关系。
并且出现外事大法官;3、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古罗马的国际法(万民法)日趋完善。
二、对于战争与和平,罗马人也有一套法律制度1、开战的正当理由:对罗马领土的侵犯;对使节的侵犯;违反条约,在战争中先前的友好国家去援助敌国。
2、战争的终止:双方地接条约终止战争;敌国投降终止战争,敌人的生命财产可以保全;征服敌国终止战争,可以处理敌人的生命财产.罗马人给后世创立了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有法律规范的典范。
C中世纪外交思想一、中世纪初期的西欧政治经济政治上:西欧社会王权衰落,封建割据严重,国家疆界不断变化。
经济上:普遍采取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度。
国王没有势力,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军事上对封建领主的的骑兵形成依赖。
中世纪初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该时期的外交特点1、外交权掌握在国王手中;2、外交从属于军事,是军事手段的补充;3、出现领主外交和私人外交;4、外交出现欺骗、狡诈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第一章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
1、外交、暴力与共和国扩张
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最佳对外立场是:在军事上强大到能阻止任何侵略行为,而又不至于先发制人挑起冲突。
战争的技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然而国家并不总具备充足的军力达到目标。
由于这一需求,外交应运而生了。
2、人性、诚信与外交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自私、贪婪、愚蠢无知容易上当受骗,在关乎其利益时,每个人都会被贿赂、胁迫和欺骗,这样,外交官就能在外国宫廷施加自己的影响,并因此提升政府的计划目标,人类的卑贱成就了外交。
一个审慎的统治者,不能,也不应该在不利于自己走的情况下信守诺言;而当作出诺言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时,也不应当再信守诺言。
所以,外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但是背信弃义也要付出未来的代价,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的建议是十分谨慎的。
)在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削弱外交,因为他实际上揭示了权力的真实性,指出了外交以及新兴国家法产生的条件就是国际关系的弹性原则。
借助谈判来解决问题意味着实力对比使谈判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也不是对力量关系简单抽象的表述,外交技巧通常会影响结果。
外交必须是延续性的,只有这样,外交才能完全成为君主可资利用的力量。
3、结论
对马基雅维利而言,外交是国家的重要工具,特别在实施欺诈战略时更是如此,不过是一场为增加国家实力的斗争,而国家实力最终都是战争的前提。
第二章圭恰迪尼(佛罗伦萨)
1、君主及其大使
判断君主的价值根据的是他派出的人的素质,因此大使可以提升君主的声望,而君主也应当充分信任大使,只有大使享受充分信任时,才能成为实现君主意志的工具。
“大使看起来总是站在驻在国一边,这使他们要么是受了贿赂、要么是在索取回报,或是被眼前的热情与友善迷惑了。
但原因可能是,大使总是考虑出现在眼前的君主的事务,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
大使看那些事务的重要性比它们实际具有的重要性更大。
”
2、谈判及国家理由
在谈判时,“如果你的企图恰到时机,就很容易成功。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采取行动的话,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即使在将来时机恰好时,可能也无法再取得成功了。
”
在谈判时要隐藏问题的底线。
批判了马基雅维利的“违背诺言会于政治成功有利”的观点,因为好的名声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章格劳秀斯(荷兰《战争与和平法》)
1、格劳秀斯体系下的外交学
人类是善良的、理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收到法律的制约,对其利益有着长远的关注,总能够信守诺言。
诉诸战争只能在正义的情况下,无论何时都有三种方法反对战争:谈判、仲裁和抓阄决断或一对一对决。
在这种体系下,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使和主权
使节权始终是主权国家的独有属性,在内战的情况下例外:比如国家被分裂为势均力敌的两方或两人对王位的争夺,他主张内战中的各方都承认有向对方排除使节的权利(有争议)。
3、大使总是必须被接受吗
格劳秀斯指出,外国法禁止无理由的拒绝大使,但是接受国有一些理由可以拒绝某大使进入其领土,比如针对大使的母国、大使的个人信仰、大使破坏本国利益等。
4、大使的不容侵犯性
格劳秀斯认为,大使(包括随员及财产)具有实用性,一旦大使被置于接受国的法律之下,那么他们的安全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报复权也因大使的实用性而不能针对大使。
(土耳其历史上将大使作为派遣国的人质。
)不过,格劳秀斯并没有提及使馆馆舍的不可侵犯性。
第四章黎塞留(法《政治遗嘱》)
1、连续谈判的概念
连续谈判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第一点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设有外交代表;第二点就是木咋的外交代表网络不仅仅应致力于信息收集等职能,而且必须在所有的突出问题上不断寻求达成一致。
2、连续谈判的价值
他认为,连续谈判使国家能够不落伍于世界时事,这点对国家生存至关重要。
用雄辩及推理说服他国接受合理的协议以及密切观察他国以避免产生令人不快的突发事件,连续谈判的两种功能是对其本身强有力的支持。
3、谈判的方法
谈判只有在国内单一意见的直接指导下才能见效,黎塞留规定所有的外交政策责任交由对外事务大臣承担。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方法。
比如,共和政体行动缓慢,谈判时要谨慎的交流,给予对方时间,在他们准备好时再施加压力。
主张国家利益至上论,但强调这一点不能用于遵守承诺(不同于马基雅维利),因为个人的声望对实力而言也十分重要。
4、连续谈判的危害
黎塞留对连续谈判的论述陷入了言过其实的困境。
连续谈判意味着在海外维持常驻大使、派遣公使,要付出大量资金;
连续谈判隐含的第二个风险就是可能由于大使的腐败,不能胜任或者仅仅是疲倦而导致签订了一个糟糕的条约。
第五章威克福(荷、法《大使及其职能》)
1、行为的规则
大使首先是君主的代表,而他所主张的使节权是主权的最显著标志。
使馆是一种珍贵的政治财产,它表明一个国家的独立地位以及这个国家欲将自己的事务扩展至一个更广舞台的愿望。
主导国家间关系的是一种利益冲突,对此他不存幻想,没有期望太过人性化的设置中那些习惯规则和个人习性能在暗中发挥作用。
2、政治必要性和外交豁免
使节(包括随员和使馆馆舍)在法律上具有不可侵犯性,这是对他们不安全感的补救措施,受到国际法的保护。
使节的行为是非个人行为,只有豁免于当地的司法管辖,外交代表才可能作为公共事物官员完成自己的任务。
外交官是“光荣的间谍”。
贵族自大、好战,不合适当外交官。
3、外交与国际体系的构造
外交政策可以被描述分析,却很难被理论化。
与此相反,构成国家体系并在推行或理解对外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程序规则,却可以以组织理论的形式被理论化。
外交错综复杂的网络为国家体系配备一个根本性制度,这不是源于理性的假设,而是源于现实经验的需要。
第六章卡利埃(法《外交的艺术》)
1、实践的规则
卡利埃强调外交官的诚信以及统治者间的坦诚相待,这不仅是他意识到了如果失去这些品质,国际关系将变得多么棘手;也意识到了及时国家间彼此信任,处理好外交关系也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有这种信任,外交的秩序就很脆弱。
而常驻的外交使节能够帮助国家重建信任;
卡利埃指出,使节豁免权的真正基础在于国家的需要。
一旦某国对他国使节的过分行为进行了惩罚,他的行动就将威胁到牵涉各国统治者重大利益的内在制度。
如果外交官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
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就要打折扣了。
2、作为一个外交体系的欧洲
抨击了欺骗和两面派的做法,理由是即使这会带来短期回报,但是迟早会破坏国家间的信任,致使国家间的利益更难实现,认为建立互信是外交的最高成就。
在《外交的艺术》一书中,外交作为一种原则和秩序机制出现。
在他的阐述中,权力政治和文明行为应当能够协调一致。
第七章萨道义(英《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
1、外交理论与国际政治的现实
萨道义对外交的定义:“外交是在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官方关系的处理中,智慧与机制的运用。
”萨道义阐述了欧洲现代国家在理论与现实上的两分性:对法律规则在国际政治中的普遍适用性产生怀疑,所有的国家在国际法的意义上平等,但是正在实践中却不平等。
2、理智与情感:理想的外交官
外交是个持续的过程,另外还有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外交官适应发展的环境,从现象中剥离本质,审慎、远见、高度的政治智慧、充分的外语知识等。
萨道义承认了对秘密的需要。
萨道义指出,外交是有它的道德尺度的,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3、国际集会与大国外交
萨道义揭示了大会和会议之间的区别,前者的召开是为了处理战争引起的领土纠纷问题,后者的召开是为了商讨国家间在和平时期产生的问题。
大会是大国外交的工具,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
萨道义指出大会程序的重要意义,第一就是一致同意原则,第二是所有各方就会议日程及其最终结果达成优先协议的必要性。
4、外交与治国之术:政治的重要性
外交不仅仅是国际谈判中的活动,还是治国之术的重要方面,是行政职能的一部分。
外交的成功依赖于决策者的战略眼光。
5、外交与强制:炮舰外交问题上的萨道义
对于大国关系而言,外交是文明的对话,反对在国家关系中使用武力。
在大国与“非文明”国家的关系中,外交不仅仅通过口头手段,还可能通过军事手段。
第八章尼克尔森(英第一届国联秘书长的私人秘书,后成为记者)
1、尼克尔森与对外政策
他承认需要有某些“国际行为原则”,但是他对国际法的效能持怀疑态度,“合理政策的唯一基石就是实践性和现实性。
”尼克尔森视均势为维持国际和平的最佳方式。
2、旧式与新式外交
尼克尔森承认外交有向大众外交调整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全心赞同由此而来的外交行为的变化。
他认为,公众显然能理解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但是不能理解技巧策略。
3、政治指导
尼克尔森认为政治家单独参与国际谈判是外交实践中的一项危险变革,但是他同时坚持在没有政治指导的情况下,职业外交官是无法完成使命的,政治指导是成功外交的完美前提。
4、会议外交
尼克尔森承认会议外交具有表面上无可否认的优势,比如决策者自身涉足谈判,可以节约时间。
但是,会议外交趋向于将私人外交的负面因素扩大化,亲密的友谊却不会使谈判更为轻松,而且会议外交不严密、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