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人间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6345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8.png)
课题名称: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小事体味亲情。
2.避免爱的碰撞,通过沟通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
避免爱的碰撞,通过沟通传递爱。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
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
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为什么会产生爱的碰撞;如何与父母沟通。
4、巩固记忆。
(10分钟)
知识点一:
为什么会产生爱的碰撞?
①自我意识增强;
②进入初中开始审视父母、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
③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与父母沟通?
①爱是需要呵护的,主动学习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
②如果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尽量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自关系;
③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
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06e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e.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爱在家人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爱在家人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0e89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b.png)
《爱在家人间》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家人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和作用。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
3.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尊重。
4.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视频或者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家庭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之间的干系。
4.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作文,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5. 合作游戏:设计一些家庭主题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6. 家庭作业:安置一份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和家人一起完成,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
4. 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情况。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到社区福利机构做志愿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邀请家长参与家庭日活动,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反馈。
3.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通过本次《爱在家人间》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出关爱家人、尊重家人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家庭,更加珍惜和关爱家人,让爱在家人间传递开来。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ae54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亲情的表现不同,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2.学情分析刚步入初中阶段七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又敏感,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而农村地区民风质朴,对孩子的爱的表现较为含蓄内敛,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导致学生对家人爱的体验、感受力不够敏锐,同时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体味和理解家人的爱,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空洞直观的说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互动交流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从而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爱父母。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父爱》】引导学生感受和回忆亲情1、看到了什么?2、感受到了什么?3、在家庭生活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爱?4、你爱所有这些给了你爱的亲人吗?5、为什么,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活动2【讲授】讲述故事,体味亲情一、讲述故事,体味亲情师:在你和家人之间,发生了哪些爱的故事,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1、学生讲故事。
2、老师讲故事。
活动一:汇报成果,交流展示师:课前,我们与家人一起完成了探究活动——亲情碰撞。
接下来分享你们的活动结果。
二、观看影像,爱的碰撞【播放视频《家有儿女》】引导学生讨论:1、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是什么?2、妈妈为什么不让她画画?3、发生矛盾时刘星是什么样的表现?这样做妥当吗?4、刘星与妈妈的矛盾是怎么缓解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化解呢?三、诉说烦恼,学会沟通活动二:情景演示,合作探究师:那现在你们都是刘星,我就是刘星的妈妈了,我走到谁身边,谁就和我一起扮演这个片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体味亲情》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体味亲情》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e58d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9.png)
5.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波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家庭关系的复杂性,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和关爱。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法治的重要性,尊重家庭成员的权益,遵守家庭法规,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4.培养学生具备包容、理解、尊重家庭成员差异的胸怀,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家庭中的亲情体验有着丰富的感受,但可能缺乏理性思考和表达。针对本学科特点,以下学情分析如下:
-设想活动:开展“家庭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从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付出。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家庭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活动:分组讨论家庭案例,每组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3.设计实践性作业,如亲情日记、家庭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亲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每周一提交,课堂上进行分享。
2.家庭问卷调查:设计一份关于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向家人进行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对家庭关系、亲情表达等方面的看法和需求。
要求: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涵盖家庭结构、亲情沟通、家庭活动等方面,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爱在家人间(说课稿)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爱在家人间(说课稿)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12a0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8.png)
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活动背景及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爱在家人间”,旨在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和生活技能,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该活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家庭食品安全: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己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食品安全。
2.家务劳动分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务分工计划,让学生了解做家务既是为了家庭出一份力,也是为了自身成长和培养家庭责任感。
3.家庭情感沟通: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心理沟通活动,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二、活动过程1. 家食品安全1.学生和家长一起听取专业人士讲解食品安全知识。
2.学生和家长一起在超市购买食材,并学习如何辨别食品是否安全。
3.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顿健康可口的家庭晚餐,让学生体验做饭的乐趣和技能。
2. 家务劳动分工1.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务分工计划,让学生了解家务分工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2.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家务,让学生体验到做家务的辛苦和收获。
3.学生摆设自己的房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 家庭情感沟通1.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学生和家长一起畅所欲言,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件手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爱和关心。
三、活动评价1.整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情感沟通能力。
2.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该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丰富了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9443af18583d04864591f.png)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通过“家人中你最爱谁”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家人之间有爱、有亲情。
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家人亲情、父母之爱。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
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新体味亲情,进而引出正文的学习。
本框共安排三目内容。
第一目“体味亲情”。
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对家庭中亲情之爱进行分析。
其次,亲情之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都不可以否认亲情的存在。
最后,家庭结构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发生变化,但是家中的亲情仍然在。
其一,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引发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列举的形式,阐述了亲情之爱: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等。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关联,形成了家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
其二,运用“探究与分享”亲情碰撞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温情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尽管有时亲情表现得很平常,亲人之间爱的表达有不同的方式,尤其会有冲突和碰撞发生,但是正因为爱才会碰撞,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碰撞的发生就否认亲情的存在。
以上两部分内容蕴含辩证的思想内涵,对于亲情之爱,教会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亲情的表达也是如此。
即使表达的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如果是以爱为出发点的,就值得我们珍惜。
表达方式可以调整,是亲子双方的调整,所以初中学生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亲子沟通的顺畅,爱的更好表达付出努力。
其三,通过“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这一“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变故,家庭结构会因之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6e094c783e0912a2162a6a.png)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加强珍惜、热爱家庭的生活观与家庭观。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在照片中我们看出这个家庭非常幸福,家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家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新课讲授】第一目──体味亲情活动一:听故事,体味亲情这届里约奥运会,“奶奶级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高龄,七届奥运会。
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1997年,丘索维金娜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甜蜜的丘索维金娜一度退役。
1999年11月,爱子阿里什出生。
原以为丘索维金娜从此将过着幸福快乐的童话生活,2002年却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里什被诊断患上白血病,这对于丘索维金娜无疑是晴天霹雳。
噩梦开始。
作为一个妈妈,她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
现实的问题是,去哪里弄一大笔钱拯救儿子的命?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十几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丘索维金娜没有一丝犹豫,在25岁时选择复出。
要知道,25岁,多少体操运动员已经退役。
但对于丘索维金娜她能赚钱的手段,只有体操。
她老公则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正如她自己所说:“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她参加所有比赛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钱。
对于这一点,她从不回避。
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比赛。
“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故事,自由发言。
《爱在家人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爱在家人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16602c5da50e2524d7f86.png)
《爱在家人间》优教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爱在家人间 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爱在家人间 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29a2002020740be1e9be7.png)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教学难点:爱需要呵护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分析领悟。
探究: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一)割舍不断的情感活动一:阅读与思考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设问: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引导: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说明: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二)不论什么情况,亲情仍陪伴左右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78)思考: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这种情感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d093dccbff121dd368390.png)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次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课题是《爱在家人间》。
本课时首先通过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再者,结合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之间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中亲情与亲子冲突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构建和谐家庭内容作铺垫,起到‚启下‛作用。
所以,《爱在家人间》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现实却恰恰相反,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他们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与父母沟通交往,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从而健康成长。
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的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ec44f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2.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家人的感情较深,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能力,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更加珍惜家人,积极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理解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家人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4.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处理家庭矛盾等方面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爱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
《爱在家人间》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爱在家人间》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c9a2f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78.png)
《爱在家人间》福州第十四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兰巧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2、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3、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同学们分享童年的故事,体验亲情;并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和抚育,体味亲情。
学会和父女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感受爱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亲情,理解爱的碰撞,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在沟通中传递爱(二)教学难点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与家人一起营造温暖的家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班级同学与家人的照片集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看这组照片,看到自己和家人照片时,你们想起了什么?内心什么感受?学生:老师:同学们刚才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看到照片时,大家的脑海里会涌现出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这就是我们对家人的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之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在家人间》【板书】1、体味亲情(二)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环节一:播放《小别离》片段老师:刚才我们说,家人之间怀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感,家人之间具有亲情之爱,那每个家庭对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小别离》学生:老师:通过我们的经验体验和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每个家庭具有不一样的风格,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家庭温馨和睦、有的家庭自然随和、内敛深沉、幽默风趣等。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的家庭会随着我们的成长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许有人离开,也或许有新成员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会发生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板书】1、正确体味亲情P76-78(3点)1(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亲情之爱1(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1(3)家庭结构的改变,家中的亲情仍在二、爱的碰撞环节二:故事汇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花三分钟时间写下自己和家人间的一件不愉快的事,不署名学生:老师:现在我们把自己的故事进行交换,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和父母的碰撞多了?2、这样的碰撞是我们想要的家的感觉吗?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建立起自己想要的家的感觉呢?学生:老师: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更加独立,希望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我们的生活,但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之间对问题的理解、感受又存在差异,所以亲子冲突就在所难免而我们之间爱的碰撞之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是因为差异。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9ff1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a.png)
识框架。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培养和强化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环节八、放松心情,书写亲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我们写出对家人的爱写出温暖,(展示或者等待下课)
板书设计:
个
体味亲情之爱割舍不断;表现各不相同
爱的碰撞产生原因独立与依赖共存(逆反心理)
审视、质疑、挑战
代沟
沟通技巧
如何处理处理亲子冲突接纳、理解
换位思考
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反思:。
爱在家人间教案模板范文
![爱在家人间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31aa8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8.png)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扶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认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2. 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扶持。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卡片、小礼物。
2. 学生:准备好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表情、动作,感受家庭的温暖。
2. 提问:你们认为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港湾,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关爱和扶持的方式?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活动体验1. 教师分发小卡片,请学生写下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爱和温暖。
2. 学生将小卡片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作业: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可以是写一封信、做一件家务或送一个小礼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了解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学会了关爱家人。
二、活动体验1. 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扶持。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感悟1. 各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家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案
![《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9cfc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7.png)
《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难点:爱需要呵护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家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孝”?3、如何孝亲敬长?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师:材料中的母子谁对谁错?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如何化解他们之间的冲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课,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体味亲情1、割舍不断的情感【活动设计】阅读与思考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20XX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问题思考】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提示: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教师点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这种情感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1、家庭结构也许改变。
但家中的亲情仍在。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8阅读感悟。
【问题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教师点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改变。
爱在家人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爱在家人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4725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a.png)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重在引导学生体悟家人间的亲情之爱,化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由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不被当下的孩子重视和珍惜。
第一目“体味亲情”,通过分析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帮助孩子发现爱,进而明确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第二目“爱的碰撞”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即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的矛盾显现,成长中叛逆心理的呈现以及亲子之间的代际差异,让碰撞不可避免,进而明晰其危害,为化解冲突预留伏笔,第三目“沟通传递爱”,重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换位思考用沟通化解冲突,有效改善家庭的亲情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智不成熟,虽然能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意义和重要性,却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慧眼识爱”,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培育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初中生通常认为父母与子女是至亲骨肉,即便有矛盾,也不会影响与子女的关系,却很少想到长期忽视亲子交流,会给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危害。
由于年龄的局限,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和能力不足,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予学生成长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创造和谐家庭,培养感恩情怀,进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爱在家人间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a221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b.png)
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是如何表现的。
2.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增强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懂得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二、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家庭成员之间的爱的表现3.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4.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三、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是如何表现的。
2.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2.懂得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让学生理解和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2. 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20分钟)教师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让学生理解和认识。
3.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3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4. 学习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2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2.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不够充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在家人间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重点难点】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一)教学过程1、请学生背诵《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还接受了哪些人给你的爱?(板书课题:爱在家人间)(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
情景体验1:
我理想中的父母
生活中的父母
父母理想中的我
生活中的我
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
情景体验2:
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
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亲情之爱
1、亲情之爱: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情景体验3:
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
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
(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
(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
探究三:
材料一:当我们在静静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可能在门外探头往里偷看,当我们把门关上了,他们就变得神经兮兮,不断地找借口往我们房里窜,他们实在太烦了!!
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这些碰撞时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
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
教材P80下面的探究与分享(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知识模块三
沟通传递爱探究五:教材 P8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探究六:教材P82和父母沟通的技巧(1)分享教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2)实践演练: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