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 7第四章经济统计数据整理
统计学7
=755.9(元 =755.9(元)
∑ f =1500,所以第三组为中位数组。 中位数位置= =1500,所以第三组为中位数组。 中位数位置=
∑f
Me = am − 1 + 2
2
− Sm−1 fm
1500 − 720 ×100 ×d=700 + 1050
=774.3(元 =774.3(元)
数据的特征和测度
例:计算某车间工人平均工资(单值式分组) 计算某车间工人平均工资(单值式分组)
工资(x) 工资 500 530 740 860 1020 合计 工人数(f) 工人数 2 4 8 5 1 20 工资总额(xf) 工资总额 1000 2120 5920 4300 1020 14360
:
∑xf X = ∑f
总体内在的 数量规律性
第3节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个体和样本 统计总体、 二统计量
1 x = ∑ xi n
2
( Χ i − Χ) ∑
2
2 2 1 ~2 1 S = ∑ (Χ i − Χ) S = ∑ ( Χ i − Χ) n −1 n
第2章 统计调查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4)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P14) 第2节非随机调查 一、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典型调查
水平法——计划期末应达到的的水平( 水平法——计划期末应达到的的水平(例3.5 )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的水平 确定是否完成计划 确定是否提前完成 累计法——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总规模 累计法——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总规模 确定是否完成计划 确定是否提前完成了计划
(三)平均数 三、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 截面数据:描述多种不同事物(指标) 截面数据:描述多种不同事物(指标)在同一时 刻或同一状态下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的同一事物(指标)随时间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的同一事物(指标) 或状态的变化情况
统计学作业及参考答案(小)
统计学A练习题教学班号:学号:姓名:第一章导论一、思考题1、简述(jiǎn shù)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jiǎn shù)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shén me)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tǒngj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shèhuì)经济统计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9、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10、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11、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xué sheng)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经济统计学第7章抽样调查
参数的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对总体参数某种假设的正确性作出判断。 可以分别提出两种假设: 前一种不能轻易拒绝的假设为原假 设,后一种为备选假设。假设检验就是根据样本,检验 是否成立, 不成立就接受备选假设 。
一、基本思想: 小概率原则:认为在一次实验中 小概率事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 。
一个总体的检验
Z 检验 (单尾和双尾)
t 检验 (单尾和双尾)
Z 检验 (单尾和双尾)
2检验 (单尾和双尾)
均值
一个总体
比例
方差
总体方差已知时的均值检验 (双尾 Z 检验)
均值的双尾 Z 检验 (2 已知)
假定条件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若不服从正态分布, 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n30) 原假设为:H0: =0;备择假设为:H1: 0
单侧检验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确定) 例如,某灯泡制造商声称,该企业所生产的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
除非样本能提供证据表明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下,否则就应认为厂商的声称是正确的 建立的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为
H0: 1000 H1: < 1000
第二节
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10
100
20
25
-5
25
30
30
0
0
离差
40
35
5
25
50
40
10
100
10
25
-5
25
20
30
0
0
30
35
5
25
40
40
10
100
50
45
15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例相对数B.⽐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劳动⽣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了10%,则提⾼劳动⽣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个单位总量和⼀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何平均数的计算适⽤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率B.平均增长⽔平C.平均发展⽔平D.序时平均数8.⼀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标准差⽐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江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经济学原理与经济统计学总结
江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经济学原理与经济统计学总结江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经济学原理与经济统计学总结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人们以有限资源满足无限需求的决策过程。
下面我们将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模型进行总结。
1.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会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需求的变化可以由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来衡量。
2.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
边际收益递减是指随着生产或消费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收益递减。
3.成本与效益成本是指为了获得商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效益是指获得商品或服务后的满足感或价值。
经济学认为个体应该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进行决策。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买卖双方的竞争程度,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数量和产业效率。
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
下面我们将对经济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
1.数据分类与整理经济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可以通过数值来描述,如价格、数量等;而定性数据则是描述性的,如颜色、形状等。
在整理数据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制表、统计描述和绘制图表等。
2.统计指标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关系以及变化趋势。
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经济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总体的一些特征和规律。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4.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指根据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统计学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数据、经济统计指标和经济统计调查。
经济数据是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素材,它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结果。
经济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定性数据是用文字或符号表示的数据,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调研报告等。
经济统计指标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度量和描述的指标。
它是根据经济数据计算得出的,可以反映经济的总体状况和结构特征。
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有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经济统计调查是经济统计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进行抽样调查,获取经济数据的过程。
经济统计调查可以分为定期调查和特殊调查两种类型。
定期调查是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如国民经济核算调查;特殊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如居民消费调查、企业投资调查等。
二、经济统计学的方法经济统计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首先,经济统计学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经济数据。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和测量,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抽样调查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调查成本和工作量。
其次,经济统计学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加工和运算,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推断统计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最后,经济统计学还采用模型建立和预测方法。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4.说明:(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
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P2)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
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主要宏观环境: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P10)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7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1、CPI:(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旨在反应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还要看其他数据。
CPI过高始终不是好事,高速经济增长率会拉高CPI,但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快过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难超越3-4%。
2、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3、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所有国民(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国或其他地区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或本地区,都要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GNP是与所谓的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4、货币供应量指标:M0、M1、M2、M3M0、M1、M2、M3 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货币(M0) = 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 = (M0) 流通中的现金+ 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 = M1 + 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 政府债券另外还有M3 = M2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 = 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 = M0 + 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信托类存款+ 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 = M2 + 金融债券+ 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 减M1 是准货币,M3 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M1 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 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揭示经济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1. 数据收集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数据收集。
经济数据可以来源于各个方面,例如国家统计局、企业年报、调查问卷等。
收集数据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到样本的选择、数据的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录入等环节。
2. 数据整理和清洗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整理数据包括数据分类、编码和建立数据库等工作;清洗数据则是检查和修正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异常值,使数据更加可靠和有效。
3. 数据分析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它通过统计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归纳和推理。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关联,为经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 数据解释和报告经济统计学所得到的数据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报告。
解释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本质;报告则是将统计结果进行呈现和传达,以便决策者和大众获取相关信息。
二、经济统计学的应用1. 宏观经济分析经济统计学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情况、就业和失业的变化等。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 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是经济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比重,例如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这对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 市场调查和预测经济统计学在市场调查和预测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状况,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以及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状况。
经济参数统计知识点总结
经济参数统计知识点总结统计学是现代经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统计学的方法,经济学家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参数统计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用来描述群体特征的数量指标。
下面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经济参数统计的知识点。
一、经济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1.1 经济参数与统计指标经济参数是描述群体特征的数量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统计指标是用来度量特定现象的数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生产总值、财政收支等。
1.2 统计数据的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量化的数据,如货币数额、数量、比率等;定性数据是指无法用数量来表示的数据,如颜色、性别、属性等。
1.3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将统计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如饼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等,它能够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二、经济参数的计算2.1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一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平均数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
2.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可以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
中位数适用于数据集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2.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众数适用于描述数据集的集中分布情况。
2.4 标准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的分布越集中。
2.5 方差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它与标准差一样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的计算是简单的,它可以更好地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6 偏度和峰度偏度和峰度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指标,偏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对称性,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陡峭程度。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引言: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而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决策的基础、政策制定的依据以及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数据收集是经济统计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只有通过收集大量的、准确的数据,才能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决策依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制定决策时,需要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了解当前经济状况和趋势,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 指导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研究时,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只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才能发现经济现象的规律,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3. 监测经济发展:数据收集是监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可以及时了解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主动收集和被动收集两种方式。
1. 主动收集:主动收集是指主体根据需求主动采集所需的数据。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主动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销售数据等方式主动收集市场信息。
2. 被动收集:被动收集是指主体在日常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数据。
例如,企业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等就是在经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数据;政府的税收数据、就业数据等也属于被动收集。
不论是主动收集还是被动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收集数据时,应尽可能避免数据的偏差和误差,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三、数据整理的重要性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数据整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清洗: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它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工具。
一、经济统计学的目的和意义经济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和描述经济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的规模、结构、增长率、就业状况、消费水平等重要指标,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学者进行经济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统计学的意义在于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需要根据经济统计数据来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稳定物价等。
企业也需要通过经济统计数据来了解市场需求、预测销售情况、调整生产计划等,以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学者可以通过经济统计数据来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和趋势,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机构、企业、金融机构、调查机构等。
国家统计机构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它负责收集和发布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就业数据、物价数据等。
企业是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提供者,它们通过财务报表、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来反映自身经营状况。
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贷款数据、利率数据等。
调查机构则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经济统计数据。
经济统计学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抽样调查法和间接推算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观察来获得数据,如企业财务报表、人口普查等。
抽样调查法是指通过对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推算出总体的数据,如家庭收入调查、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等。
间接推算法是指通过已有的数据和统计模型来推算出所需的数据,如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三、经济统计学的常用指标和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学的常用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等。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总值。
《统计学》解答(修改版)
《统计学》解答(修改版)第⼀章绪论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学?请简要说明⼀下它的发展过程。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中叶⾄18世纪,统计学的产⽣和形成阶段;(2)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统计推断⽅法和理论体系确⽴的阶段;(3)20世纪50年代以来,统计理论、⽅法和应⽤进⼊了⼀个全⾯发展的阶段。
2.统计学、统计数据,以及统计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统计活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同时,它⼜⽤理论和⽅法研究分析统计实践活动,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统计学的研究⽅法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主要⽅法有两个:(1)描述统计:搜集由试验或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于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数据,并运⽤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将它们显⽰出来。
(2)推断统计:指利⽤概率论的理论,根据试验或调查获得的样本信息科学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关系: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是统计⽅法的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统计学的基础,后者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现实问题中,要获得总体数据存在很⼤的难度,能够获得的数据多为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内容。
当然,描述统计的重要性不可忽略,通过它得到可靠的统计数据并为后⾯的推断统计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只有这样,才可以运⽤推断统计⽅法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4.简要说明总体、样本、变量的概念。
总体:根据⼀定的⽬的确定的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统计问题最基本的要素;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单位构成的集合体,它是统计问题的第⼆要素;变量:可变的数量;变量的具体表现,即可变数量的不同取值,称为变量值。
5.简述SPSS统计软件的特点和应⽤领域。
(1) 特点:第⼀,⼯作界⾯友好完善、布局合理、操作简便,⼤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借助⿏标,通过菜单命令的选择、对话框参数设置、点击功能按钮来完成,不需要⽤户记忆⼤量的操作命令。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揭示经济运行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经济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学和经济学方法,对经济领域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经济活动的统计信息,并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和趋势。
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经济统计学的第一步是搜集各类经济数据,包括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行业统计数据、企业调查数据等。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编制,形成可供分析使用的统计指标,以便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
2. 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在经济统计学中,经济指标是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的。
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通过计算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产出值之和来得出。
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对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和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
3. 统计方法和模型的应用经济统计学借鉴了数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来解决经济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回归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趋势分析可以用于判断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等。
这些方法和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统计报告和信息发布经济统计学的最终目的是向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公众提供经济情况和经济政策的参考。
因此,统计报告和信息发布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任务。
通过定期发布统计报告,可以让各方了解经济的状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三、经济统计学的原理和规范1. 代表性搜集的统计样本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整体经济情况。
样本的选择需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避免样本偏倚和数据失真。
2. 统一性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方法应当统一,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现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贸易等。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数据、经济指标和经济统计方法。
1. 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是描述和反映经济现象的数字化信息。
它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反映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状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等;微观经济数据则反映个体经济主体的状况,如企业的销售额、就业人数等。
2.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的量化指标。
它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估经济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常见的经济指标有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等。
经济指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对于准确反映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3. 经济统计方法:经济统计方法是指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推断等。
经济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
二、经济统计学的原理经济统计学的原理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客观性原则:经济统计学追求客观、真实和客观的经济数据。
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统计规律性原则:经济统计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现象的一些普遍规律和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性原则: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统计学需要结合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对经济现象的全面分析和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国民经济统计学可以提供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客观、准确的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增长速度、分配格局、投资状况、财政收支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演变、资源配置的效率等问题,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测算和分析、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情况的统计、价格指数的计算和分析、贸易和外汇统计等。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济活动水平。
通过对GDP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情况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就业和失业人口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依据。
价格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物价水平的变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计算和分析价格指数,可以了解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物价调控提供参考。
贸易和外汇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贸易和外汇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情况,包括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外汇储备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经济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为制定外贸政策和外汇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填报和数据分析等。
在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歧义或错误。
同时,还需要关注数据的可比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
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二) 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抽象的量具体的量连续不断的量可直接相加的量2、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 )数量性同质性综合性差异性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4、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标志只能有一个指标可以有多个标志可以有多个指标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6、某小组学生数学考试分别为60分、68分、75分和85分。
这四个数字是()标志指标标志值变量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试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标志?它有哪些分类?4、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Answer1:(一)判断题1.(√)2。
(√)3.(×) 4。
(×) 5.(×)(二)单项选择题1.②2。
②3。
④ 4.④ 5.①6。
③(五)简答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其理由有二.第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都依存于一定的质,而任何事物的质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为一定的量。
第二,社会经济统计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研究事物的量。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经济统计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决策者们对经济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洞察,为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等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经济领域,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涵盖了基础数据、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等。
决策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清洗,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和总结,来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
描述统计分析包括中心趋势的测度和离散程度的测度,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和规律。
三、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统计学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影响经济现象的各种因素,并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GDP增长与投资、消费、汇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上连续变化的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经济领域,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应用于经济指标、股票价格、利率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数据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和周期性波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的发展动态。
五、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少数几个重要的因子。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简化经济数据的处理过程,减少冗余信息,并从中提取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六、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它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可以揭示问题所在,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决策者制定正确有效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统计学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
经济统计学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运用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揭示和分析经济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政府决策中,经济统计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一、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工作之一。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应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就业率、财政收入和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以及企业调查数据、民众调查数据等。
这些经济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调查机构等。
经济统计学的任务是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完整的数据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二、经济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经济统计学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政府了解经济现状、分析经济趋势、预测经济发展方向。
经济统计学家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建模和拟合,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并提取经济活动中的关键变量和指标。
政府可以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经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有很多,例如经济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政府揭示经济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政策效果,制定出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譬如,政府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某一经济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经济统计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的差异,及时纠正政策的不足之处。
三、经济统计学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经济统计学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经济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反映经济现状和趋势,政府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经济形势,为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支持,如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企业职工按性别分组表
性别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比重(%)
男
240
40
女
360
60
合计人数(人)
600
100
组中值 下限 上限 2
二、编制分布数列的方法
在进行统计整理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 有时编制品质数列,有时编制变量数列。
全距 = 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 = 上限-下限 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9年 1952年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1997年 1998年
图4-6 某省一些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
二、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一)统计图的选择; (二)图示的内容; (三)图形的设计; (四)图形的绘制。
小结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v 二、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 v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和分组标志的选择; 四、编制分布数列的意义; 五、编制分布数列的方法; 六、统计表的构成; 七、常见的统计图。
作
业
1、甲商店是夫妻两个人开的;乙商店是夫 妻两个人加一个儿子开的;丙商店是夫妻两个人 加一个儿子、一个外甥开的;丁商店是夫妻两个 人加一个儿子、四个外甥开的。问甲乙丙丁四商 店各属于什么所有制经济类型?
2、某地区人口中,1岁以内(包括1岁)婴 儿组有4万人,1~7岁儿童组有24万人,7~18岁 少年组有48万人,18~35岁青年组有28人,35~ 55岁中年组有68万人。请算出所有年岁的全距是 多少(1岁以内以1年计算)?组数是多少?各组 组距是多少?(一律以年为单位)
干个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把性
质相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关键
的问题就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按所有制类型分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分类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有经济 股份制经济 联营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经济
二、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
(一)区别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 将社会经济现象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类型,这是统
一、常见的统计图
(一)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直条 的高低(长短)来表示各项统计 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根据直方 图表现统计资料内容的不同,条 形图又分为单式条形图、复式条 形图和结构条形图。
1、单式条形图。 它是以若干距离相等的单一矩形的高低(长 短)来表明指标数值大小的一种图形 。
2、复式条形图
(二)折线图
(三)圆形图
圆形图通常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内各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表 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
第三产业 21.8%
第二产业 19.2%
第一产业 59.0%
图4-5 某省1998年从业人员产业构成示意图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四)曲线图
曲线图是以曲线的升降来表示现象的动态。 运用曲线图可以表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总体单位 的分配情况、揭示事物间的依存关系或表明计划 执行的进度
某班学生分组表
按性别、考分分组 男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90分以上
女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90分以上
人数 30 2 5 15 8 20 0 5 10 5
第二节 经济统计数据频数分布
一、编制分布数列的意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
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就形成了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中的分布, 称为频数分布或分布数列。分布在各组中 的“总体单位”数,叫频数,又叫次数, 有时又称比重。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 频率。
经济统计学
Economic Statistics
第四章 经济统计数据整理
第一节 经济统计 数据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社会经
济现象的特点,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把统计总体 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 法。
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
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
计分组的根本作用。统计分组也是使认识深化的必要前 提.。
(二)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结构的前提,所谓总体内
部结构是指总体内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上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的规 律性。
组数 = 全距÷组距 组中值=(上限+下限)/2 下限为开区间的组的组中值 = 该组上限 - 邻
组组距的一半 上限为开区间的组的组中值 = 该组下限 + 邻
组组距的一半
1、统计表的构成
(1)从统计表的 表式结构看,统计表 包括总标题、横行标 题、纵列标题和指标 数值四部分。
某市2002年各类 工业企业增加值(右 表)
它是以两个以上的条形为一组,来进行比较的一
种图形,它既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又可
以进行组内的比较。
1978年 7067
90
80
70
60
50
东部
40
西部
30
北部
20
10
0
3、结构条形图
它是以一个独立的方形或几个条形的全部长度代 表被说明现象的总体,并把条形分割为几个小段,用 来表示构成这一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比较 现象的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又可以说明 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构成资料。城乡人口比与变化。
经济类型
国有 集体 中外合资 私营、个
体 其他 合计
企业数 (个)
150 70 10 15
7 252
增加值 (万元)
60000 14000
500 450
140 75090
第四节 经济统计图
统计图一般是根据统计表的资料,用 点、线、面或立体图像鲜明地表达其数量 或变化动态,它可以从数量方面显示出研究 对象的规模、水平、结构、发展趋势和比 例关系,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和分组标志 的选择
(一)统计分组方法的依据 1、按品质标志分组 2、按数量标志分组 (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简单分组 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 行分组。 2、复合分组 复合分组是指对同一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形成复合 分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