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和第Ⅱ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有答案)-精编试题
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
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
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3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第I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甲,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 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25.《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在此荀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长是政治的根本。
没有天地,怎么生存?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部分缺失,也不会有安宁的人民。
所以,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
可见,荀子认为:要以礼治天下,让所有人都知礼守礼,就会天下大治。
D 项与题意相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6.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
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
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3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B. ①②C.②③D.③④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4.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5.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7.“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8.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和第Ⅱ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有答案)-最新精品
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
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
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3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辽宁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D卷
辽宁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2. (2分) (2018高一上·湖南期末) 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
这说明唐初()A . 行政有严格程序B . 皇帝权力衰落C . 各部门权力制约D . 大臣专权跋扈3. (2分) (2016高二上·昭通期中)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 .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B .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 .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D .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4. (2分) (2019高二下·西湖月考) “对陶瓷制造的卓越研究,对原料的深入探讨,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以及对商业组织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工业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的是()A . 哈格里夫斯B . 阿克莱特C . 韦奇伍德D . 瓦特5. (2分) (2017高二下·闽侯期末) 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
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 . 英国国民选举B . 前任首相推荐C . 国王直接任命D . 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6. (2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辽宁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C卷
辽宁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万州期中) 《新唐书·百官志》载:“凡符、移、关、牒(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
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
”材料说明唐代尚书省()A . 地位相当重要B . 位居三省之首C . 具有最终决策权D . 威胁到皇权权威2. (2分)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①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 (2分)雍正皇帝曾显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一政策()①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②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③促进了社会经济转型④导致官僚、地主和商人三维一体商业发展模式的产生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4. (2分)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理由是A . 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B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 . 确认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5. (2分) (2019高二上·官渡期中) 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 6.520.7 3.8 2.91928年7.215.8 3.4 2.11931年9.37.9 2.9 1.6A .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 . 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 . 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 . 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6. (2分) (2018高二下·攀枝花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政府有一种惧怕心理,并认为“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缅甸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二和必修一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盐铁论●散不足简)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型”。
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 《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
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
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时可你下田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C.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址胡务街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3.《新唐书》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于为本。
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 ..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
”该史料(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4.《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一一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
”这表明宋代(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5.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6. 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〇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机器大工业生产 B.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工厂制组织形式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参考答案:D2.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参考答案:C3.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参考答案:A 4. 关于古代中国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的作用。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l-1863年)》中精辟地论述道:“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评述道:“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这说明三大发明( )①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②三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④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5.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郊联体期末高三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命题人:辽阳县一高中袁野考生注意:I.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II.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三本和选修一(部分)、选修三的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
据此可知,《吕氏春秋》A.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B.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C.代表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最高峰D.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3.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
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D.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4.“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5.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A.管仲在①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B.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C.明朝前期首都设在④处D.宋朝在②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6.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
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申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3.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
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1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5.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6.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D.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8.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这表明路德A.维护上帝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21年为42%,2021年为31%。
这说明A.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D.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10.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
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11.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现象、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
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
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B.改变了当时的阶级结构3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12.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这一举措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爱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和因果报应理论,加上一系列社会因素,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商汤时期即有“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举措。
此后几千年间,历代政权均采取种种措施救助鳏寡孤独贫病废疾之人。
自南北朝以后,政府常设有恤养老幼贫疾的机构。
唐代设有福田院与悲田院,收容老病孤寡之人。
宋代广设福田院、广惠仓、居养院等,救助收养老疾孤穷丐者。
明清时期,养济院成为政府设立的主要救济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益兴起。
这些团体首先接济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其次便是养济院不收,但又不愿沦为乞丐的贫老病人。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步入近代以后,在冯桂芬、陈炽,郑观应等人的宣传推动下,西方社会教养并重慈善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大。
清政府因此也对传统慈善事业进行了变革,在慈善机构内附设工艺厂或独立设置工艺所。
1907年以后,收养贫民及残疾之人或其子弟、教养“除老弱废疾不堪劳动者,其余俱兼施的慈善机构,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这些机构,施以相宜之训诲工作”。
同一历史时期,与传统慈善活动有着明显区别的公益机构,如阅报会、阅书会、戒烟会、不缠足会、新学堂等,纷纷设立。
这些公益机构“是面向大众,甚至是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如传统慈善活动那样“仅仅是面向特定范围的一部分人”。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慈善事业相比,近代中国慈善事业出现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和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
”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
”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
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
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
晚年的路德更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
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
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干利益。
……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吴干廑、齐世荣《世界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
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5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
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
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变革和使之成为必需的社会变革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造成这个时间差的原因在于: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
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的矛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起礼器的作用,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这时期的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而在战国中晚期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地位下降,因此这时期的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青铜器由端庄厚重到朴素实用的变化特点,与青铜器铸造也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战国中后期青铜器逐渐朴素实用方向发展,并且日益普遍,没有体现青铜器的需求减少,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诸侯征战、礼崩乐坏,但战国时期改革没有废除礼乐制度,故D选项与史实不符。
2.D【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演进对家国一体政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且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机构并非都是决策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关系,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制度化”可知,“国”与“家”从秦汉至隋唐,其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