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专业技术标准指标表

合集下载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根据AASHO实验结果和PSI 模型结构及参数,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英 国、日本等的研究部门分别建立了不同用途的路 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将 客观数据与标准统一的评价尺度建立联系,利用 统一的标尺评价不同的路面损坏。
2019/10/3
12
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
2019/10/3
9
国外的评价指标
在随后的20多年里,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 装备水平的提高和路面管理系统(PMS)的深入 研究及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 芬兰、法国、日本)和国际机构(世界银行)先 后提出了不同的路面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类型 的路面评价模型。
其中包括加拿大的行驶舒适性指数(RCI)、 英国的道路状况指数(RCI)、日本的养护管理 指数(MCI)和美国军事机构开发的路面状况指 数(PCI),上述路面评价模型包含了多变量模 型和单参数模型。
PSI模型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路管理的技术条件、 公路部门对不同路面损坏的重视程度及研究人员的建模思 路。美国研究人员将当时所能检测到的所有指标(4项参 数)与PSI建立了联系,使PSI的评定结果能客观地反映路 面的整体技术状况,但又无法确定哪项具体的指标导致了 PSI评价结果变好或变坏。
2019/10/3
MCI— 养护管理指数,0~10; C — 裂缝率,%; D — 车辙深度,mm; σ — 平整度,mm
2019/10/3
18
养护管理(控制)指数(MCI)
在日本MCI的模型中,道路平整度占很小比重, 其影响效果与日本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PSI基本相似。 日本MCI考虑了多种关系模型以求准确处理不同的路 面状况,同时也给应用带来了混乱。日本的MCI模型 是美国PSI建模思路的延续,但也包含了些模糊不定 的创新意识:将路面损坏因素分离开来,用单变量构 建路面评价模型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一、总则与基本规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规范,其目的是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养护工程,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

二、公路分级与标准根据公路的使用功能、交通量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车道数、路基宽度、路面结构等均有相应的规定。

三、设计原则与参数公路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设计参数包括设计速度、曲线半径、纵坡、视距、横断面等,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确定。

四、建设技术指标建设技术指标涉及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材料、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规定。

各类技术指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材料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和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五、设施要求与配置公路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照明、监控等,其要求和配置应满足交通安全、畅通和应急管理的需要。

各类设施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在各种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工程质量与验收公路工程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验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七、环境保护措施在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噪声控制、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工程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八、施工与安全管理公路工程施工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保障公众利益。

总结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涵盖了总则与基本规定、公路分级与标准、设计原则与参数、建设技术指标、设施要求与配置、工程质量与验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施工与安全管理等方面。

公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参考)

公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参考)
凸形 凹形 19 安全设施
单位
3
级 公里/小时 当量轴次
亩 m 万元 万元
公里 % 米
米/个 米 % %/处 米 % 次
米/个 米/个
某公路工程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
数量 4
四 20
备注 5
以农村牧区道路 技术标准为主
20 1321.8868 74.242449
17.805516 1.256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一、基本指标
1 公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3 交通量(BZZ-100) 4 新占用土地 5 停车视距 6 预算总额 7 平均每公里造价
二、路线 8 路线总长 9 路线增长系数 10 直线最大长度 11 平曲线最小半径 12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13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4 最大纵坡 15 最短坡长 16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7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18 竖曲线最小半径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47 服务设施
(1)服务区 (2)停车区 48 管理养护设施 (1)管养中心 (2)养护工区(道班) (3)治超检测站 (4)主线收费站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49 环境绿化 50 声屏障
九、其他工程 51 改移道路
等级路 乡间道路
单位 3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Km m
m m
编制:
复核:
数量 4
第2页共2页 备注 5
1
审核:
指标名称
1
2
四、桥梁、涵洞
30 设计车辆荷载
31 桥面净宽
32 特大桥
33 大桥
34 中桥
35 小桥
36 涵洞
37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小桥、涵洞
50
斜拉索吊索系杆
20
100
100
100
100
50
30
30
30
20
20
20
20
栏杆伸缩缝支座
汽车荷载等级
汽车 及
人群 荷载
车道荷载 车辆荷载
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 车辆重力标准值
人群荷载
隧道分类,长度L(m)
15
15
15
15
15
公路----I级
公路----I级
公路----I级
公路----II级
400
9%
----
----
----
----
----
----
----
----
----
200
200
300
10%
----
----
----
----
----
----
----
----
----
----
----
200
凸形最小半径(m)
11000 6500 3000 6500
3000
1400 3000 1400 450
---必须采用
干线一般值2000,最小值 1000;集散500
与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应采用
干线500,集散 300
要求渠化设计
直行交通量大宜 直行交通量大宜采
采用

要求渠化设计 直行交通量大宜采用
必须采用
必须采用
高铁必须采用 高铁必须采用
高铁必须采用
30 --必须设置通道或天桥
15 --宜设置通道或天桥
最小值
0.75 0.75 0.75

道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道路工程)

道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道路工程)
郑州市某某道路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一、基本指标
1 道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3 本次新征土地(永久性征地)
4 估算总额
5 平均每公里造价
二、路线
6 路线总长
7 路线增长系数
8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9 平曲线最小半径
10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1 直线最大长度
12 最大纵坡
13 最短坡长
14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5 平均每公路纵坡变更次数
千平方米 千平方米 千平方米
10.278
1530.89 804.345
351.848 184.864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20 排水及防护
(1) 排 水(C20砼)
(2) 防 护(C20砼)
(3) 防 护(挂网植草)
(4) 防 护(框架梁)
(5) 防 护(生态边坡)
(6) 防 护(网格植草)
21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改性沥青面层
四、桥梁、涵洞
设计车辆荷载
22 桥面净宽
23 特大桥
24 大桥
25 中桥
26 小桥
27 涵洞、通道
28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29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
30 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
五、路线交叉
31 平面交叉
32 (1)互通式立体交叉
33 (2)与公路平交
34 (3)与机耕道平交
35 (4)预埋管线
36 (5)渡槽、天桥
米/处 % 米 % 米 % 次
米 米
数量 4
一级公路 80
1090.0 108823.159 10587.9702
10.278 1.07 0.49 800/1 44.9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标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标表

《马路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摘录
平曲线最小长度
回旋线最小长度
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注:表中所列“一般值”为正常状况下的采纳值;“极限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纳的值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路基压实度
桥涵分类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汽车荷载等级
桥涵设计车道数
马路最大合成纵坡
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摘自《马路路途设计规范》(送审稿) 7 公路平面 2003.09
表 (续) 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
注:括号值为路拱大于2%时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不含连接线(省厅{2005}104号文件,属于地 方征地拆迁包干,高速公路负责建安的)
设计平均交通量
km % 个 m % m %/m/处 m/% % 次
51.180 117.11
0.82 700 75.92 1487.434 3.5/820/1 310/0.45 52.90 1.33
m/个 m/个
12000 11000
148
单纯过水的为涵洞,包含互通主线涵洞
3.71
扣除桥隧长
m/座 m
653.5/2 12.77
按整体式路幅路线长度计(左右线单洞除2)
km/处 m2 m2 处
m/座 座 座
6/2
车行的支线上跨主线叫分离式立交 <8米的通道桥列入本项,人行.车行通道过水 的叫通道
km
11.386 二级公路
km 处 处 m2 m2/处
八、沿线设施与其他工程 安全设施
服务区/停车区 管理中心 房屋建筑 收费站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审核:
单位 3
m/座 m/座
m 道 道
数量 4
第1页 共1页 备注
5
公路--I级 7132.65/27
139.10/2 208.2
含立交范围内的主线桥
含立交范围内的主线桥,≥8米的通道桥列入 本项
含立交范围内的
m m
1000m3 1000m3 1000m3 1000m3 1000m3 1000m3
km
26.0 13.0
6104.3
3214.3 233.7
5.9
不含连接线 不含连接线 不含连接线 不含连接线
仅为路基主线范围(含互通主线)
7.46
含立交范围主线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 规范表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 规范表

8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8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82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83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8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检测
106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路基路面隧道)(FHEC-LJ-LM-SD-2007)
107
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全深度处治(裂缝焊接)施工工法(工法编号EJGF 43-2013)
1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09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110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理解与应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配套书)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各省补充规定汇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公路工程施工定额(2009年版)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JTG A03-2007)
130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一分册 工地建设(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 下同)
131
标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二分册 路基工程
132
准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三分册 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
133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四分册 桥梁工程

134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五分册 隧道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技术指标判定一览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技术指标判定一览表
伸长率
%
>15
GB1499.1-2007
HPB235
屈服强度
MPa
>235
抗拉强度
MPa
>370
伸长率
%
>25
钢筋焊接
JGJ 18-2003
HRB300极限抗拉强度
MPa
>455
JGJ 18-2003
HRB400极限抗拉强度
MPa
>540
JGJ 18-2003
HRB500极限抗拉强度
MPa
>630
机械连接
蜡含量
%
<2.2
溶解度
%
>99.5
60C动力粘度
Pa.s
>200
闪点
C
>260
水泥
GB175-2008
《通用硅酸盐水 泥标准》
PO.42.5
比表面积
m2/kg
>300
初凝
min
>45
终凝
min
<600
安定性雷氏夹法
mm
<5.0
抗折3天
MPa
>3.5
抗折28天
MPa
>6.5
抗压3天
MPa
>17.0
抗压28天
AH-70
针入度
0.1mm
60<X<80
针入度指数PI
-1.8VXV1.0
软化点
°C
>46
10C延度
cm
>20
15C延度
cm
>100
质量损失
%
-0.8VXV0.8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O TG BO1-2003)的公告第1号现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仃G BO1-2003)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共同编制。

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司(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政编码:100736;联系电话:010一65292718),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0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月」舀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以厅公路发「2002136号文决定对1998年I 月I日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进行修订。

修汀r.作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负责,并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的支持与配合。

(标准》的修汀工作全面总结了1997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在12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科学、实用、易于掌握,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修订后分为九章,分别是:1总则、2控制要素、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汽车及人群荷载、7隧道、8路线交叉、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人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内容;将“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基压实度值、特大与大桥的分类、中与短隧道的分类;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汀;在设计与管理思想上引人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各省公路工程地方技术标准一览表

各省公路工程地方技术标准一览表

各省(市、区)公路工程技术地方标准一览表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 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泡沬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TJGF41-2009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0.01.012 天津市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技术规范TJGD81-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04.013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规程TJGF1001-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11.014 GTM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JGF40 02-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1.12.015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面层技术规程TJG F40 03-20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2.01.016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T29-106-2011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11.12.017 天津市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B29-154-2006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6.02.018 沥青路面裂缝密封施工技术规程DB/T29-157-2006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6.02.019 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4-2007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7.09.0110 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6.10.0111 天津市市政公路箱梁匝道桥设计暂行规定建科教(2009)501号天津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09.11.0112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B/T29-208-2011 天津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11.04.0113 桥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29 -79-2004 天津市建设交通委员会2004.11.0114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CQJTG/T D65—2010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10.7.515 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DB13/T 1510-2012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16 公路绿化设计技术规程DB14/T 558-2010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7 公路绿化施工和养护技术规程DB14/T 559-2010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21 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DB14/T 647-2012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2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规范DB14/T 648-2012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3 农村牧区道路技术标准DB15/T 324—2005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6.1524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DB15/T 435-2006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1525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土建工程DB15/441-2008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5.3126 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 474-2011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10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27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堑边坡设计技术标准DB15/T 473-2011 内蒙古自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1028 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和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内交发[2011]280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11.629 稀浆封层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DB21/T1848-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2030 硫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DB21/T1780-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131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1/T1728-2009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93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DB21/T1402-2006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533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1/T1403-2006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5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21/T1754-2009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1.1635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2036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2/T349—2003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37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规范DB22/T470—2009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38 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吉交科教[2010]163号吉林省交通运输厅201039 桥梁结构高耐久性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DB23/T087-2002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40 黑龙江省次高级路面技术规范DB23/T744-2006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41 引气混凝土路面施工规程DB23/T510.1-2006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42 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2-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3 道路声屏障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3-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4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4-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5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2/T945-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0148 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DB32/T 1086-2008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10.2049 江苏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苏交建[2011]40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150 斜拉桥拉索减振设计指南DB32/T1365—200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051 斜拉桥超长索安装技术规程DB32/T1366—200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6.1054 钻孔震荡式渗透试验规程DB32/T 1647-2010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1055 高塔大跨度桥梁索塔结构形态测控技术应用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56 超大型钢护筒钻孔平台设计与施工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7 深水超长大直径群桩施工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8 深水高桩承台巨型钢吊箱施工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59 超大型承台施工及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0 深水群桩基础冲刷防护成套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1 深水群桩基础施工信息化技术指南苏交技[2009]8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09.362 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规范DB33/T841—2011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263 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指南DB33/T857—2012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4.96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评定技术规程DB34/T1464-2011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7.76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DB34/T790-200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4.2066 安徽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34/849—200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9.2467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技术指南DB34/T721—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3.126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DB34/T1117—2010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5.1269 公路隧道施工非接触量测规程DB34/T1087-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1070 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规程DB34/T1088-2009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12.1071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 35/T 1067—2010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0.2672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规范DB35/ 520-2003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2.273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DB35/T 957-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8.2074 海(水)底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DB35/T 1087-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75 福建省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092-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76 福建省高速公路附属土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35/T 1112-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7 公路工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5/T 1113-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8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技术规程DB35/T 1114-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6.179 公路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2.580 钢筋混凝土桥梁压力注胶法粘贴钢板加固技术规程DB35/T 1234-2012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3.2081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4.27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82 冲击压实改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5/T920-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3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DB35/T921-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4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5/T922-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5 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35/T923-2009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2486 福建省公路绿化设计规范DB35/T1107-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7 福建省公路绿化施工规范DB35/T1108-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8 福建省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范DB35/T1109-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89 福建省公路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规范DB35/T1110-201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790 福建省高速公路多车道养护工程安全布控指南闽交建[2012]46 福建省交通厅201291 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范闽交建 [2009]226 福建省交通厅2009.12.2992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验收、评定规程DB36/T 535—2008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93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 36/ T 573—2010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4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36/ T 577—2010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95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36/ T 605—2011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96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37/T 1161-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19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范DB37/T 1160-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198 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DB37/T 1312-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0799 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规程DB37/T 1389-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0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矿料技术标准DB37/T 1390-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技术标准DB37/T 1391-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2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DB37/T 1392-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3 公路工程人工砂石集料加工工艺规程DB37/T 1193-2009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12 104 山东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37/T 1616-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05 105 山东省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DB37/T 1722-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6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DB37/T 1723-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养护指南DB37/T 1728-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08 多级沥青结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37/T 1724-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09 高速公路人性化设计规定DB37/T 1725-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10 高速公路建设节约用地设计规定DB37/T 1721-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12 111 高速公路护栏过渡段与防撞垫应用技术标准DB37/T 1719-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02 112 黄河中下游粉质土路基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DB37/T 1720-201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02 113 河南省高速公路设计技术要求DB41/T419-2005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0.25 114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DB41/T656-2010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2.30 115 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DB41/T643-2010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10.18 116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支架法技术规范DB41/T696-2011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20 117 河南省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指南(试行)豫交计〔2007〕23号河南省交通厅2007.2.2119 湖北省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规则DB42/T 711—201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04.14120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指南DB42/T 754—201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08121 湖北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技术指南鄂交建〔2012〕297号湖北省交通运输厅2012.05 122 湖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湘交基建[2011]666号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11.12 123 广东省公路大修工程管理技术规程GDJTG/T G01—2008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08.5.15 124 广东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指南GDJTG/T E04—2010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8.16 125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GDJTG/T A01—2010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9.29 126 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试用)GDJTG/T E01—201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1.5.17 127 海南省旅游公路设计导则琼交运综[2012]276号海南省交通运输厅2012.4.16128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SCGF51-2010) 川交科教便[2010]60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129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技术指南(SCG F31-2010) 川交科教便[2010]61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130 低交通量公路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南(SCGD51-2010) 川交科教便[2010]62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0.06.18标准名称标准号或文号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31 四川省普通干线公路之路标志设置指南(试行)川交发[2010]43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11.11 132 公路钢管混凝土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指南(试行)川交函[2011]805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8133 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试行)川交函[2012]55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1.12 134 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黔交建设〔2005〕231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005.9.29 13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指南(试行) 黔交安〔2010〕13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010.5.14 136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D/TB01-2009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2009.02.26 137 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61/T 529--2011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2.16 138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陕交发【2011】76号陕西省交通运输厅2011.9139 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甘交建〔2011〕141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1140 甘肃省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指南(试行)甘交建〔2012〕63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2141 青海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青交公 [2012]15号青海省交通厅2012.1142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宁交办发[2011]117号宁夏交通运输厅2011.6.2 14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宁交办发[2009]28号宁夏交通运输厅2009.4精品文档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 、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 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 带采取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1、总则
1.6 公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 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以防为主、以治 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2、 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 保护环境.
3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 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4 、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 程建设资源
1、总则
1.7 公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 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路线
3.2 车道宽度应符合表4.0.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 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2、 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 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4、路线
3 、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4 、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1、总则
1.5 公路建设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确定 公路用地范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 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 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 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 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 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1.05.22•【文号】•【施行日期】1981.05.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标准化正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建设。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的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第1.0.2条公路分级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5,000-25,000辆,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或运输任务繁忙的城郊公路。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为沟通县及县以上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为沟通县、社、队等支线公路。

第1.0.3条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综合确定。

对于现有不符合等级的公路,应根据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改善线形,改建危桥,改渡为桥,加铺路面,增建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停车设施等,使其逐步提高使用质量和通过能力,以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

采用分期修建的公路,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设计车辆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的基本外廓尺寸,一般规定如表2.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JTJ 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JTJ 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总则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公路分级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车以下;单车道辆以下。

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年;二级公路为年;三级公路为年;四级公路一般为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环境保护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条文说明目录前言1 总则1.0.1 适用范围1.0.2 公路分级1.0.3 公路等级的选用1.0.4 环境保护2 一般规定2.0.1 设计车辆2. 0.2 计算行车速度2.0.3 公路用地2.0.4 公路建筑限界2.0.5 抗震设防3 路线3.0.1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3.0.2 行车道宽度3.0.3 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3.0.4 中间带3.0.5 路肩3.0.6 应急停车带3.0.7 错车道3.0.8 视距3. 0. 9 直线3.0.10 平曲线半径3.0.11 平曲线超高3.0.12 平曲线加宽3.0.13 缓和曲线3.0.14 回头曲线3. 0. 15 纵坡3.0.16 纵坡长度3.0.17 平均纵坡3.0.18 合成坡度3.0.19 高原纵坡3.0.20 竖曲线3.0.21 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4 路基4. 0. 1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4. 0. 2 路基宽度4.0.3 路基横断面4. 0. 4 路基高度4. 0. 6 护坡道4. 0. 7 路基防护4. 0. 8 路基排水5 路面5. 0. l 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5.0.2 标准轴载5.0.3 路面等级5. 0. 4 路面结构组成及其类型5.0.5 路拱坡度5. 0. 6 路面排水6 桥涵6.0.l 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6.0.2 桥涵跨径6.0.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6.0.4 桥面净空6. 0. 5 桥下净空6.0.6 渡口码头7 车辆及人群荷载7.0.l 车辆荷载7.0.2 车辆荷载的选用及布载规定7.0.3 人群荷载8 隧道8.0.1 隧道设计的基本要求8.0.3 隧道分类8.0.4 隧道防水和排水8. 0. 5 隧道附属设施9 路线交叉9.0.1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9. 0. 2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9.0.3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9.0.4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9. 0. 5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9.0.6 公路与管线等交叉10 沿线设施10. 0.1 交通安全设施10.0.2 交通管理设施10.0.3 防护设施10.0.4 服务设施10.0.5 公路管理房屋10.0.6 绿化前言建国以来,于1951年9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目次5 桥涵5.0.1一般规定1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3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4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6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

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

7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5.0.2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

0。

2.注: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②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③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④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5.0.3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面系长度。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0。

75m、1。

0m、1.25m、1.5m、2.0m、2.5m、3。

0m、4.0m、5.0m、6.0m、8。

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

0。

4规定.表5.0.4桥涵设计洪水频率l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4.0.2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全套标准表格)(DOC61页)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全套标准表格)(DOC61页)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全套标准表格)(DOC61页)
概述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严格的资料记录和评定,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本文档为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的全套标准表格,共61页,包含了各项评定指标和记录要求,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依据。

表格目录
1.工程基本信息表
2.材料采购验收记录表
3.施工现场巡查记录表
4.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
5.施工单位资质评定表
6.完工验收记录表
7.工程质量评定表

61.总结表
表格样例
工程基本信息表
项目内容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开工日期
工程竣工日期

(继续填写其他表格内容)
结语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能够依据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评定工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事故风险,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优质保障。

希望各位工程从业者能够认真使用本资料表格,并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公路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表格全套标准表格,共61页内容。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1、沥青(1)70号道路石油沥青(2)SBS改性沥青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

注:(1)中下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5g/cm3,上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6g/cm3;(2)砂当量应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注:亲水系数宜不大于0.8。

5、抗剥离剂沥青上面层抗剥离剂采用1~2%的消石灰粉。

6、稳定剂SMA的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絮状纤维,按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0.4%掺入混合料中。

木质素絮状纤维的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AC-25、AC-20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注:(1)括号内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2)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控制在0.8~1.6;(3)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不小于3000次/mm,小梁试件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应不小于2000με,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8、改性沥青SMA-13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改性沥青SMA-13配合比设计检验技术要求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没有明确规定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185℃;(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9、止水带材料技术指标10、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11、透层油技术指标透层油选用PCR阳离子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1.0~1.5L/m2。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O TG BO1-2003)的公告第1号现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仃G BO1-2003)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共同编制。

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司(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政编码:100736;联系电话:010一65292718),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0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月」舀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以厅公路发「2002136号文决定对1998年I 月I日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进行修订。

修汀r.作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负责,并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的支持与配合。

(标准》的修汀工作全面总结了1997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在12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科学、实用、易于掌握,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修订后分为九章,分别是:1总则、2控制要素、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汽车及人群荷载、7隧道、8路线交叉、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人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内容;将“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基压实度值、特大与大桥的分类、中与短隧道的分类;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汀;在设计与管理思想上引人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1/25
四级公路
1/100
1/50
1/50
1/25
不作规定
桥涵跨径≦50m宜采用标准化跨径规定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汽车荷载等级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
适用范围
A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零填及挖方
0~0.3
——
——
≧94
0~0.8
≧96
≧95
——
填方
0~0.8
≧96
≧95
≧94
0.8~1.5
≧94
≧94
≧93
﹥1.5
≧93
≧92
≧90
桥涵分类
桥涵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k(m)
特大桥
L﹥1000
Lk﹥150
大桥
100≦L≦1000
40≦Lk≦150
中桥
15
1
5
0.4
0.6
0.8
1.0
1.2
1.4
1.8
2.2
2.5
2
8
0.6
0.7
0.9
1.2
1.5
2.0
--
--
--
3
5.2+8.8
0.8
1.0
1.5
2.0
2.5
--
--
--
--
注:表中△角为路线转角值(°),当△<2°时,按△=2°计算。
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路基压实度(%)
一级公路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00
1/50
1/25
按具体情况确定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加宽类别
加宽圆曲线半径

汽车轴(m)(m)
距加前悬(m)
250

200
<200
~
150
<150~
100
<100~
70
<70

50
<50

30
<30

25
<25

20
<20

路拱≦2.0%
4000
250
50
路拱﹥2.0%
525

450
200
平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
0
20
一 般 值

200
150
100
最 小 值
2
70
50
40
回旋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
0
回旋线最小长度(m)
85
70
50
35
25
20
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1
0
最大纵坡(%)
4


7
5
21.0≦W﹤24.5
21.0≦W﹤28.0
6
24.5≦W﹤28.0
7
28.0≦W﹤31.5
28.0≦W﹤35.0
8
隧道分类
隧道分类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隧道长度L(m)
L﹥3000
3000≧L﹥1000
1000≧L﹥500
L≦500
隧道最小侧向宽度
设计速度(km/h)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0﹤L﹤100
20≦Lk﹤40
小桥
8≦L≦30
5≦Lk﹤20
涵洞
——
Lk﹤5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
一级公路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二级公路
1/100
1/100
1/100
1/50
1/50
三级公路
1/100
1/50
1/50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桥涵设计车道数
桥面宽度W(m)
桥涵设计车道数(条)
单向行驶桥梁
双向行驶桥梁
W﹤7.0
1
7.0≦W﹤10.5
6.0≦W﹤14.0
2
10.5≦W﹤14.0
3
14.0≦W﹤17.5
14.0≦W﹤21.0

17.5≦W﹤21.0
8

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
0
最小坡长(%)
250
20
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设 计 速 度(km/h)
12
0
20




(%)
3

200

7
00
5
——

900
1000
6
——
——
5
800
7
——
——
——
——
500
500
600
8
——
——
——
——
300
300
400
9
——
——
——
——
——
200
300
10
——
——
20
右侧硬路肩宽
(m)
一般值
3.00
2.50
2.50
1.50
0.75
——

——
最小值
2.50
1.50
1.50
0.75
0.25
——
土路肩宽度
(m)
一般值
0.75
0.75
0.50
0.75
0.75
0.75
0.50
0.25(双车道)
0.50(双车道)
最小值
0.75
0.75
0.50
0.50
0.50
中间带宽度
设计速度(km/h)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车道数
8
6
4

4
4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44.00
33.50
26.00
32.00
24.50
23.00
最小值
41.00
——
24.5
——
21.5
20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
80
60
40
30
20
车道数

2
2
2
2或1
路基宽度(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标表
———————————————————————————————— 作者:
———————————————————————————————— 日期: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摘录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
1

30
20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
——
——
——
——
200
竖 曲 线 半 径 及 其 最 小 长 度
设计速度(km/h)
12

20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17
200
极限值
11
14
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0
极限值
4

0
竖 曲线长度(m)
一般值
25

60
50
极限值


20
注:表中所列“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极限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0
30
20
左侧侧向宽度L左(m)
0.50
0.50
0.50
0.75
0.5
0.25
0.25
0.50
右侧侧向宽度L左(m)
1.00
0.75
0.75
0.75
0.50
0.25
0.25
0.50
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公路功能
干线公路
集散公路
干线公路
集散公路
一般值
最小值
间距(m)
2
00
30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与适用范围
一般值
12.00
10.00
8.50
7.50
6.50(双车道)
4.50(单车道)最小值源自10.008.50
——
——
——
车道宽度
设计速度(km/h)
1

车道宽度(m)
3.75
3.75
3.50
3.50
3.25
3.00(单车道时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