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认知的定义
Neisser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学习、记忆、语音、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
2、认知心理学的来源:(框架)
内省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革命。
3、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P13 +核心观点
信息加工取向:大脑是一个通用符号加工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表征和加工而实现认知的功能。联结主义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
生态学取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强调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历史的作用,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
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研究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由于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以及分布情形也会有所不同。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称为erp。
P300,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别等认知过程。(刺激呈现后300毫秒后的正波)
N400,与语义分析有关,反映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刺激呈现后400毫秒后的负波)脑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BOLD效应(基于神经元功能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可以导致局部磁场性质变化的原理)。
第二章注意过程
1.注意的理论:
主要关注注意的能量理论和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过滤器、衰减、后期选择理论看一看。(1)注意的能量理论(核心观点+如何分配资源)
①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越多;但当唤醒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可利用的资源量将随唤醒的增加而减。
②刺激的识别过程需要若干资源,刺激越复杂,需要的资源就越多。
资源的分配:
③分配策略较灵活,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转移到重要的刺激上。刺激的分配还受当前意愿和长期意向的影响。
(2)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重要)
与以往注意理论不同,特征整合理论着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将注意与知觉的内部过程结合起来。
特征整合论从知觉出发,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的特征整合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是如何加工的?)
前注意阶段:
①.以自动的平行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某些复杂的特征进行加工,加工过程无需注意,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
②知觉系统对各个维量的特征进行独立编码。
③.加工由各特征模块实现,各特征编码构成相应的特征地图。
特征整合阶段:
位置地图只用来说明哪些位置是空的,哪些是实的,集中注意可在位置地图上做出选择,提供“胶水”,把先前独立编码的一些特征结合为客体。集中注意一次只扫描位置地图中的一个位置,被扫描位置上的特征被整合而形成暂时客体表征。它与识别网络互相联系,由此实现客体知觉或识别。
2.注意的加工方式:分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
控制性加工:需应用注意、容量有限、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系列加工
自动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平行加工。
第三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1.知觉的争论(两个理论):知觉的假设检验理论和生态学理论。
假设检验理论:强调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生态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两者对立,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需不需要经验的参与。
2.知觉的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与理解。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始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通常对事情的一般知识的加工,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望或假设。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需要了解实验过程)(60页)
3、模式识别:(重要)
(1)模式定义: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如视觉模式、听觉模式等。
(2)模式识别定义:当人能够将某个模式与其他模式区分开,并确认它是什么时,这个模式就被识别,这个过程就是模式识别。
(3)模式识别的4个理论、每个理论的核心思想、评价(论述题):
模板说:
WHAT: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副本,即模板,这些模板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HOW:
当一个刺激作用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储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判断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着最佳匹配;如果两者能够最佳匹配,那么,该模式就得到了识别。
评价:
①模板数量无限,记忆负担沉重,缺少灵活性;
②无法解释有时候人能够非常迅速地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事物;
③没有说明模板匹配的信息编码形式。平行加工vs 系列加工?整体优先vs 局部优先?
④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解释人如何进行模式识别。
原型说:
WHAT:
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原型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How:
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外部刺激只要与原型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要求严格准确的匹配,只需近似匹配即可。
评价:
①比较完整的模型,明确阐述了原型的具体特征和编码形式,强调原型在范畴水平的分类操作中的作用;
②在一定程度上容纳模板匹配理论。
③较灵活,富有弹性。
局限是只含有自下而上加工,没有自上而下加工。
特征说:(主要)(如何识别、鬼域模型)
(1)该模型认为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
(2)鬼域模型:4个鬼代表什么,主要功能是什么。
映像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像。
特征鬼:对刺激的映像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各个特征,并作出明确报告。
认知鬼:密切监视着第二层次中“特征鬼”的反应和报告,每个“认知鬼”只负责一个模式,当“特征鬼”所报告的特征信息符合自己所负责的模式的相关特征时,就兴奋地大叫起来。
决策鬼:根据各个“认知鬼”的反应程度,选择其中最为兴奋、反应最为强烈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并决定将其作为应与识别的模式。
(3)评价:
优点
①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他细节,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
③需要抽取刺激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种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局限
①只有自下而上加工,没有自上而下加工;
②该模型是典型的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但局部加工与整体加工问题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论
部件识别理论: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形状,通过感知或恢复基本几何离子来识别物体若出现足够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进行对象识别。
4.结构优先效应:
词优先效应定义: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呈现的同一字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