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赏析

合集下载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花非花》原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赏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也,云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花非花》作者: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赏: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也,云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花非花》的赏析

《花非花》的赏析

《花非花》的赏析《花非花》的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花非花》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花非花》的赏析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集评】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

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

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

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

其实是为妓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

唐宋时代旅客招来妓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

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也是描写这一情况。

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

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赏析白居易的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

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非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花非花》原文唐代: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花非花》赏析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

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花非花》出处《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

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

《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非花·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赏析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风尘女子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风尘女子,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

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句解: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天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原文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白话意译: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意译: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

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宋词精选】花非花 原文翻译 赏析

【宋词精选】花非花 原文翻译 赏析

【宋词精选】花非花原文翻译赏析花非花作者: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2)春梦几多时(3)?去似(4)朝云(5)无觅处。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赏析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唐代·白居易《花非花》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妙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离去时又像早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找。

解释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找。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简析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由于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行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

前一个雾假如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明显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的心思。

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

更是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

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

你的今日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

这就是体悟到的世事无常。

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

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花非花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花非花唐代: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花非花,雾非雾。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来时仿佛美妙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去时又像早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找。

解释: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来如:来时。

《花非花》白居易唐诗鉴赏

《花非花》白居易唐诗鉴赏

《花非花》白居易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原文】花非花(1)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2)春梦几多时(3)?去似(4)朝云(5)无觅处。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白话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创作背景】白集中有《真娘墓》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革。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又《简简吟》:“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二诗均悼亡之作。

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

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赏析】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古诗花非花翻译赏析

古诗花非花翻译赏析

古诗花非花翻译赏析《花非花》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前言】《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翻译】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赏析】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

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

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

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

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

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

这就是作者体悟到的世事无常。

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

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名《花非花》,因为这诗名是诗的头一句,所以可能是无题诗。

这首诗被很多人评论为白居易让人看不透的一首诗,对于善于直白的白居易,这次却没有那么直白,而且还很模糊。

不过有一个线索,在《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

此《花非花》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

《花非花》在创作时间上与《简简吟》大约同时,而且很可能为同一目的所作,由同样的事件触发的诗意。

我们先来看看《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首诗写了一个叫“苏简简”的少女,才貌异人,天赋异禀,豆蔻年华之时却过早夭折。

白居易安慰其母亲,你女儿不是凡夫俗子的妻子,乃是仙人贬谪人间,如今又回去了。

然后感叹美好事物大都不能长久的惋惜与无奈,就如彩云容易散,琉璃容易碎一般。

事实我们从这首《简简吟》基本也可以看到《花非花》的影子和相同的内涵。

所以我猜测这白居易就是为这个苏简简又写了这首《花非花》,我们来看原诗:“花非花,雾非雾,”赏析白居易说,说她是一朵美丽的花,但她其实又不是花,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

说她像雾一般虚幻,可她又不是雾,她是一个真实而有情感的女孩。

“夜半来,天明去。

”分析为什么白居易会想到“夜半来”?我怀疑他所谓的花,是指昙花,因为昙花只在夜间开放,而且只是“昙花一现”,这正如他想形容的这个小女子如此短暂的一生。

而“天明去”就是指雾了,天亮以后,太阳出来,雾自然就散去了。

赏析白居易说,她如夜半才来的一现昙花,她如天明散去的晨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赏析白居易说,来的时候,就如春天的一场梦,她到底延续了几多时?“昙花”享有“月下美人”之誉。

【唐】白居易《花非花》

【唐】白居易《花非花》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31.【唐】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心情词签】【本期关键词】梦境无奈初恋朦胧【诗词原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精华赏析】《花非花》也是白居易的自度曲,所以调名也就用了这首词的第一句,《花非花》成为词牌也就是从白居易这首词开始的。

和早期的许多词调一样,这首词也带着明显的七言诗的形式,“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前面四句都是三言句式,是有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的,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仍然是七言的句式,明显带有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的痕迹,只不过呢,它的韵脚押的是去声韵。

这首很可能写于白居易青年时期的《花非花》却并没有年轻人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而是流露出淡淡的、经过刻意压制的离愁别恨之情,好像生怕被人看穿了似的。

我说这首《花非花》是白居易为他的初恋创作的,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及其曲折的爱情故事,当然这也并不是定论,因为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朦胧,很像朦胧诗的感觉,很难指实它背后的故事,所以泛泛地理解为一段朦胧的恋情也未尝不可。

原来,白居易二十岁的时候,因为父亲职位调动的原因,来到徐州符离,与十五岁的邻家女孩湘灵发生了一段炽热的恋情。

虽然湘灵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女孩,而他自己却是官宦世家,又是金贵的新科进士,但他非但没有想过始乱终弃,反而开始将他们的婚姻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十年后,白居易告别符离,回到洛阳,正式向他的母亲提出了娶湘灵为妻的请求。

然而,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夫人门阀观念根深蒂固,无论白居易如何再三恳求,陈夫人始终严词拒绝。

而且有可靠证据证明,陈氏夫人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病,在情绪强烈波动时有过“忧愤发狂,以苇刀自刭”的举动。

可以想象,如果陈夫人以死来威胁,素来孝顺的白居易是不可能硬碰硬,强行违拗母亲意愿的,在那个时候,不孝可是非常恶劣的罪名,白居易是万万担当不起这样的罪名的。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与湘灵一别,从此似乎再也没能相见。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花非花(1)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2)春梦几多时(3)?去似(4)朝云(5)无觅处。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白话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创作背景】白集中有《真娘墓》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革。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又《简简吟》:“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二诗均悼亡之作。

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

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赏析】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失足妇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失足妇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天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原文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白话意译: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意译: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文赏析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慨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天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原文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花非花》赏析

《花非花》赏析

《花非花》赏析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鉴赏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这首词通篇都是隐语,主题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很多的娼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遣。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实之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语义双关,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真实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喻人,语涉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非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公开,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叹。

上句指会短,下句写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指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隐曲含蓄,富于诗意。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集评】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

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

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

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

其实是为妓女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

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

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也是描写这一情况。

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

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资料】: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白居易《花非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⑴简析此诗的表达技巧。

⑵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⑴①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它们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来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表达更加迷离。

②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整与错综之美。

(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⑵只见喻体不明本体,意蕴隐匿。

所用喻体如雾、梦、云等具有飘渺短暂等特点,这就使诗的意境变得迷离朦胧。

【问题】1、本首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比喻),用了几个比喻(四个),本体有几个(1个),这叫做比喻当中的哪一种比喻(博喻)。

2、本首诗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来润饰,这些喻体分别是什么东西,各自有什么特征?暗示了本体有些怎样的特征?答:喻体是“花”、“雾”、“春梦”、“朝云”,“花”很美丽,但容易凋谢;“雾”很轻灵,但很朦胧,捉摸不透;“春梦”很美,是美梦,但时间短促,容易醒过来;“朝云”灿烂,但容易幻灭。

所有的这些喻体都暗示了本体有这样的特征:美丽多姿,但却容易消逝。

3、我们只是大概知道,白居易所写的这个东西美丽多姿,但却容易消逝。

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答:①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

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

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首是《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首是《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花非花》原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赏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也,云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审美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非花·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赏析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风尘女子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风尘女子,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

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句解: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赏析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赏析】
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

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的心思。

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

更是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

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

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

这就是体悟到的世事无常。

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

一颗真心,谁能解?来如春梦兮去似朝云。

【赏析二】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比。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它被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

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

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赏析三】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

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