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效率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关键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有效性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按着预先的设计在“走教案”,较少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学生的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教学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缺憾。对此,叶谰教授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她认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焕发课堂教学生命力。

一、以学定教,预设生成。

1、随机调整,灵活定标。

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灵活地确立教学目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丰富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学《小镇的早晨》,在带领学生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这一特点时,有一位学生发表了不同见解。教师随即捕捉有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鼓励他们大胆地、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生1:我从“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这句话中觉得小镇人民有很多船,生意一定非常好,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

生2:我从“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这句话中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景色很美丽。

生3:读了课文中的句子,我想每天早晨,小镇人们一定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地、甜甜地睡着,这是很温馨的。

学生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诠释了小镇的早晨“恬静”的内涵,形成了充满生命气息与情趣的学习环境。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的转换,真正生成出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它具有明显的生长性、展示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思维体验从求同(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到求异(感受小镇早晨的“幸福”、“美丽”、“渴馨”)再求同(回归并厚实了对“恬静”的理解)

的过程。

2、预想可能,弹性控制。

树立“问题”观,简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问题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总结,结果让学生评价。在引导学生对“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多元解读时,有老师作了如下预设:“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的、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地……)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再读读悟悟,这是老师的预设构想。再看现场生成:在给“冒”换字时,学生有了:露、钻、长、顶、穿、伸等。然后比较为什么就用“冒”字,而不用别的字时,学生体会到了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结果生成出: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悄悄地钻出来,争先恐后地长出来,急切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非常高兴地长出来,非常激动地长出来,欢天喜地长出来,心花怒放地长出来,快快乐乐地长出来,亭亭玉立地长出来……正是有了教师课前的这种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预想可能,学生才会生成出和教师预设一致的答案,还有了创造性的“顶”、“穿”、“欢天喜地地长出来”、“心花怒放地长出来”、“亭亭玉立”地长出来。事实证明,教师要拥有一颗“慧心”,让学生的独特见解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资源。一个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仅仅是文本的解读者之一。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解读文本时的角度和眼光也会有所不同,对文本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当孩子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相一致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回答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即使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否定。实际上,“出错”并非是问题,而恰恰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宗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契机,给予学生解释说明的机会,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走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之上,在一个充满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中,学生才能与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真诚对话,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灵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3、优化重组,鼓励超越。

课堂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面对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应敢于调整教材提供的内容,优化重组内容,要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教师。

二、激励表达,促进生成

1、倾听见解,及时提炼。

案例:《登鹳雀楼》在投影出示登鹳雀楼的图像并很有感情地引

导学生读懂了全诗,不料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而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说明登鹳楼应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画了两层?

(老师一怔,但马上镇定下来调整思路)

师:是图画错了?还是诗写错了?或者是图和诗都错了?

(学生都在静静地琢磨诗意)

师:《登鹳雀楼》是表达诗人登楼时的想法,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又登一层的行为呢?

生:可能是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不能看得远。

师:这是诗人的想法。“欲”就是想的意思,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

生(齐):不是真的写诗人登了三层楼去看景色

在此案例中,由于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读者,他的知识、经验、认识与课文的文本意义还存在着差距,教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提炼,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瞬间即逝的生成信息作可持续探究,为学生在新知与旧知间搭桥铺路,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自读自悟中发现,继而生成文本意义。

2、引发争论,尊重选择。

案例:在学习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重点段时,无法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

“一个孩子在夜里能钓上这条大鱼,挺不容易,人和鱼谁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