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4746秦泽天)14-15-3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四:微分方程实验五:空间解析几何实验六:多元函数微积分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老师实验成绩:完成日期: 2010 年 4 月 27 日实验四微分方程一、实验目的1.理解常微分方程解的概念;2.掌握求微分方程及方程组解的常用命令和方法。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
三、必做实验四、选做实验实验五空间解析几何一、实验目的1.掌握绘制空间曲面和曲线的方法;2.熟悉常用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的图形特征,提高空间想像能力; 3.深入理解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
三、必做实验>> > t=0:pi/50:10*pi;>> plot3(cos(t),sin(t),t)>> xlabel('x');ylabel('y');zlabel('z');grid onxyz> t=0:0.05:100;>> x=t;y=sin(t);z=sin(2*t); >> plot3(x,y,z)>> xlabel('x');ylabel('y');zlabel('z')xyzezsurf('f')>> ezsurf('-cos(2*x)*sin(3*y)',[-3,3])-1-0.50.51x-cos(2 x) sin(3 y)yezsurf('sin(pi*(x^2+y^2)^(1/2))')-1-0.50.51xsin( (x 2+y 2)1/2)yezsurf('(x*y)/(x^2+y^2)',[-2,2])x(x y)/(x 2+y 2)y> ezsurf('(3+cos(u))*cos(v)','(3+cos(u))*sin(v)','sin(u)',[0,2*pi])-1-0.500.51xx = (3+cos(u)) cos(v), y = (3+cos(u)) sin(v), z = sin(u)yzezsurf('u*cos(v)','u*sin(v)','v/3',[-1,1],[0,8])0.511.522.53xx = u cos(v), y = u sin(v), z = v/3yz>> ezsurf('cos(u)','sin(u)','v') >> hold on>> ezsurf('cos(u)','v','sin(u)')-1-0.500.51z实验六 多元函数微积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方法; 2.掌握计算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方法;3.提高应用重积分和曲线、曲面积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高数竞赛实习报告
高等数学竞赛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数学竞赛也成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我参加了本次高等数学竞赛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高等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1. 微积分实习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涉及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
在微积分实习中,我们通过大量练习题目的方式,深入理解了微积分的各个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微积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求解曲线长度、曲线下的面积、质心等。
2. 线性代数实习线性代数研究了向量、矩阵、行列式等概念。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问题。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3. 概率论实习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分支。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概率计算、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
4. 综合应用实习在综合应用实习环节,我们将所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高等数学竞赛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系统地复习和巩固了高等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将高等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我在实习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同时,我也认识到高等数学竞赛实习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高数 实验报告
高数实验报告高数实验报告引言: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数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参与的一次高数实验,并分享其中的心得体会。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列和级数的理解,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前,我们小组成员首先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我们选择了两个具体的数列和级数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个问题是求解一个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我们首先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发现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通过分析这种关系,我们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验证。
最终,我们成功地找到了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正确性。
第二个问题是求解一个级数的和。
我们选择了一个著名的几何级数进行研究。
通过观察级数的前几项,我们发现级数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得出级数的和的公式,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正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求解了两个数列和级数的问题,并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这些结果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列和级数的概念,还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心得体会:通过参与这次高数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
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够互相学习和促进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高数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列和级数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下)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学号: 姓名: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一、 实验题目做出几个标准二次曲面的图形二、实验目的和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三、计算公式空间曲面的绘制作一般式方程),(y x f z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 命令为:Plot3D[f[x,y],{x,xmin,xmax},{y,ymin,ymax},选项]作参数方程],[],,[,),(),(),(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 命令为: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v,vmin,vmax},选项]四、程序设计 1.双曲抛物面 实验程序: t4ParametricPlot3Du ,v,2u^23v^2,u,4,4,v,4,4,PlotPoints 30,Axes False,Boxed False,AspectRatio1;Show t42. 圆锥面 实验程序: t5ParametricPlot3Du Cos v ,u Sin v ,u ,u,5,5,v,0,2Pi ,PlotPoints 30,Boxed False,AxesFalse,AspectRatio 1;Show t53. 椭圆抛物面实验程序:t6ParametricPlot3D2u Sin v,u Cos v,u^2,u,0,4,v,0,2Pi,PlotPoints30,Axes False,Boxed False;Show t6五、程序运行结果1.双曲抛物面2.圆锥面3.椭圆抛物面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采用参数方程的方法绘制双曲抛物面,圆锥面,椭圆抛物面的图形,因为参数方程已知,所以编程更简洁且准确率高。
高数实验报告doc(两篇)
高数实验报告引言: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专业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高等数学实验的目的、原理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的详细阐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高其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概述:一、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3.斐波那契数列4.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5.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数学命题中的应用二、函数与导数:1.函数的概念和分类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3.高阶导数与泰勒展开4.特殊函数的导数求解5.函数与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不定积分与定积分:1.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2.基本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3.分部积分和换元积分法4.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5.定积分在几何、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四、微分方程: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3.二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4.高阶常微分方程与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5.微分方程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五、级数与幂级数:1.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级数的收敛与发散3.幂级数的收敛域4.幂级数的求和与展开5.幂级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总结:通过本次高等数学实验,我们对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函数与导数、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微分方程以及级数与幂级数等知识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实践。
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了一系列数学问题,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高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次实验为我们的数学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机会。
引言概述本文是一篇关于高数实验的报告,主要探讨了高数实验的意义、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高数实验是大学高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高数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高数实验的报告,主要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部分对高数实验进行详细阐述。
高数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和应用数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它有助于加深对高数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内容:一、实验目的本次高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基本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实验记录表、计算器、尺子、直角尺、量角器等。
三、实验一:极限的探究1.设立实验任务:研究函数f(x)在某点a的极限。
2.实验步骤:a.确定函数f(x)和点a的取值范围,并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来。
b.设定x的取值逐渐接近a的过程,并依次计算f(x)的值。
c.绘制出随着x的接近程度增加,f(x)的变化趋势图,并通过图像分析来研究f(x)在点a的极限。
3.实验结果和讨论:a.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可以看出,当x接近a的时候,f(x)的值逐渐趋近于某一数值,这个数值就是f(x)在点a的极限。
b.实验结果和数学概念相符,证明了极限的定义和性质。
四、实验二:导数的计算1.设立实验任务:求函数f(x)在某点的导数。
2.实验步骤:a.确定函数f(x)和点a的取值范围,并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来。
b.通过逐渐缩小x的取值范围,计算f(x)在点a的导数值。
c.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出f(x)在点a处导数的变化趋势图,并通过图像分析来研究f(x)在点a的导数。
3.实验结果和讨论:a.根据实验结果和图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f(x)在点a的导数值表示了函数在该点的斜率。
b.实验结果和导数的定义和性质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实验三:定积分的求解1.设立实验任务:求函数f(x)在某区间的定积分。
2.实验步骤:a.确定函数f(x)和求解区间的取值范围,并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来。
b.将求解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计算出每个小区间的面积。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高等数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涵盖了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部分内容,包括极限、导数、积分等。
实验仪器和材料:1. 笔记本电脑2. 数学软件3. 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步骤:1. 在计算机上下载并安装数学软件。
2. 打开软件,并按照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数学题目。
3.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软件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4. 对于给定的函数,求其极限、导数和积分。
5. 分析并解释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极限:通过计算不同函数的极限,我们发现当自变量趋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的取值趋于一个确定的值或趋于无穷大。
这一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分析函数的增减性、收敛性等。
2. 导数:对于给定的函数,我们求得了其导数,并分析了导数的意义。
导数表示了函数在特定点的变化率,可以用于求解最值、判断函数图像的凹凸性等问题。
3. 积分:通过计算不同函数的积分,我们掌握了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积分可以用于求解曲线下的面积、求解有限空间内的体积等问题。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际的学科,高等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深入、更精确的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符号计算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模拟,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3. 数学实验可以锻炼我们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数学实验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2017).[2] Stewart, J. (2015). 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s. Cengage Learning.。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2007年下学期)实验一 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实验目的:通过画图语句Plot [f[x], {x, xmin, xmax}]作出函数的图形,利用图形研究函数的性态;加深了解函数趋向 的速度、 的阶和 等概念;学会“ ”的思考方法。
二、实验内容:1. 通过画图语句 作出函数的图形,利用图形研究函数的性态.2. Mathematica 中函数的近景图意味着较小的作图范围,远景图意味着较大的作图范围。
函数x e y =的近景图和远景图分别表示了该函数在 和 函数的性态。
3. 函数2x 、5182++x x 和 100502+-x x 的 是无穷远处函数的性态。
4. 我们称2x 是函数5182++x x 和 100502+-x x 当x →∞时的 。
通常,我们也称这三个函数趋向无穷大的速度是一样的。
三、实验过程记录1. 观察函数 4x , 571512738234+--+x x x x 和 8649587312234-+--x x x x 的近景图和远景图。
你的观察结果如何? 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
2. 函数161452)(2324+++++=x x x x x x f 的远景图为一直线,为什么?写出该直线表示的函数)(x g 的表达式,比较)()(x g x f 和的远景图和近景图。
3.通过前面的实验,你能立即求出以下极限吗? 13502lim 2626+++∞→x x x x x 分别用图形和Mathematica 中的 Limit 命令验证你的结论。
你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4 研究函数7)(x x f =和x ex g 3.0)(=在同一坐标轴上的近景图和远景图。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给定正数a ,b ,k 和r ,你能否猜测出极限 rxkx ae bx +∞→lim . 的值。
分别用图形和Limit 命令验证你的结论。
6.求以下极限,sin 86cos 5lim 7.036x e x x x x x +--∞→,cos 3lim 224x e e e e x x x x x ----+∞→+-xe e e e x x xx x 224cos 3lim -----∞→+- 用图形和求极限命令分别验证你的结论。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完成版)参考模板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____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________ 学号____05313132___________姓名___姜煜___________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实验一一、实验题目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ennn=+∞→)11(lim。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无四、程序设计五、程序运行结果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若将{i,1000}改为{i,10},则得到如上图像,可以看出,在[0,10]区间上,函数已有趋向于e的倾向,但不明显。
当范围扩大到[0,1000]时,便已经能大致看出其渐近线x=e。
当范围进一步扩大,效果将更加明显。
实验二一、实验题目作出函数)44()sinln(cos2ππ≤≤-+=xxxy的函数图形和泰勒展开式(选取不同的0x和n值)图形,并将图形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目的:使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计算函数f(x)的各阶泰勒多项式,绘制曲线图形,观察泰勒展开后结果与函数的关系。
意义:(1)通过本次实验,增强对泰勒公式的理解,以求能够熟练的掌握并使用泰勒公式求取近似值。
(2)比较泰勒公式展开后结果与函数逼近值的大小,以认识泰勒公式对于函数逼近的意义,以及泰勒公式的实际应用范围。
三、计算公式四、程序设计固定x=0,改变n的值固定n=8,改变x的值五、程序运行结果固定x=0,改变的n的值固定n=8,改变x的值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当选取不同的x0与n的值时,输出的结果会改变。
如果固定x的值,这随n的增加,函数的函数图形和泰勒展开式的图形会趋于吻合;如果固定n的值,图像只在展开点附近的一个局部范围内才有叫近似精确度。
实验三一、实验题目分别用梯形法、抛物线法计算定积分22sin dx xπ⎰的近似值(精确到0.0001)。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分析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分析高等数学实验本学期安排8个学时,主要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等内容,根据平时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报告,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1. 多数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有关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软件处理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软件的强大威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了解和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奠定了基础。
2. 实验室管理规范,学生能够按照实验室要求和制度进行实验,实验秩序基本正常。
个别学生控制不住自己,乘实验指导教师不注意干其它事情,经老师批评教育,改正了错误。
二、实验存在问题1. 高等数学实验使用数学软件为MATLAB,MATLAB是一种强有力的数学软件,但高等数学实验指导书不可能包含MATLAB的很多命令,学生在处理一些灵活性较强、超出实验指导书的问题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
部分同学主动借阅或购买了数学软件方面的书籍,学到了较多知识。
2. 有些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一些基本操作不熟练,也需要指导教师予以帮助,基本上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有关实验任务。
三、实验报告批改中发现的问题1,由于本人承担的3院学生有精工实习,实验安排与课程进度不太协调,因此没有要求学生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多数同学在提交实验报告时将几次实验打印在一起,但基本符合有关实验报告的要求。
批阅中只要命令、结果正确即为A, 排版不规范的为B, 未完成规定要求的为C,结果不正确的为D.2. 个别学生WORD不熟练,排版不够规范。
3. 多数同学的实验报告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如何提示、自己如何解决、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类似数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这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4. 因本学期时间紧张,属于选作的提高性、综合性实验做的同学不多,做的同学也基本上没有提交实验报告。
四、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1.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有关数学软件知识,根据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实验指导书,尽可能将学生进行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在实验指导书中体现出来。
高数 下 实验报告
高数下实验报告高数下实验报告引言: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高等数学中微分和积分的理解。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熟悉微分和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2. 掌握微分和积分的应用技巧,如求导、求不定积分等;3. 理解微分和积分的几何意义,如导数和曲线的切线、不定积分和曲线下的面积等。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一台计算机,并安装相应的数学软件,如MATLAB或Mathematica。
其次,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用纸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步骤:(这里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具体描述实验步骤)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
以下是实验中的一些典型结果:1. 通过对一些简单函数进行求导,我们发现导数可以表示函数的变化率。
例如,对于函数y=x^2,我们求得导数dy/dx=2x,表示函数在任意点x处的斜率为2x。
2. 通过对一些简单函数进行积分,我们发现不定积分可以表示曲线下的面积。
例如,对于函数y=x^2,我们求得不定积分∫x^2dx=(1/3)x^3,表示曲线y=x^2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3)x^3。
3. 通过对一些复杂函数进行求导和积分,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微分和积分的运算法则和应用技巧。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一些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思路:1. 如何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求导和积分?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函数,如多项式函数、三角函数等,进行求导和积分。
这样既能够加深对微分和积分的理解,又能够掌握求导和积分的基本技巧。
高级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
2. 掌握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
3. 分析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4. 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仪器:计算机、MATLAB软件实验内容:一、非线性动力系统基本理论1.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基本形式2. 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分析3. 分岔和混沌现象二、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1. 使用MATLAB软件实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2. 比较不同数值方法的优缺点3. 对数值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三、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析1. 莱斯利系统2. 莱顿-杰弗里斯系统3. 龙飞系统四、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的应用1. 气候变化模拟2. 生物种群动力学3. 金融市场分析实验步骤: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
2. 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实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3. 分析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性质和行为,绘制相图、Poincaré映射等。
4. 对数值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数值方法的优缺点。
5. 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气候变化模拟、生物种群动力学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通过MATLAB软件,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种数值解法:1. Euler方法2. Runge-Kutta方法3. Adams-Bashforth方法经过比较,我们发现Runge-Kutta方法在数值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适用于大多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二、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析1. 莱斯利系统:通过绘制相图和Poinca ré映射,我们发现莱斯利系统存在稳定的周期解和混沌现象。
2. 莱顿-杰弗里斯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发现莱顿-杰弗里斯系统在参数空间内存在分岔现象,导致系统行为的不确定性。
3. 龙飞系统:通过绘制相图和Poincaré映射,我们发现龙飞系统存在稳定的周期解和混沌现象。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旨在对高等数学的相关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
本次实验报告共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讨论了不同的实验内容。
在每个大点下,我们进一步细分了五到九个小点,对实验过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分方程实验1.利用欧拉法求解微分方程a.介绍欧拉法的原理和步骤b.详细阐述欧拉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c.给出具体的实例,展示欧拉法的计算步骤2.应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求解实际问题a.介绍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c.详细阐述模型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3.使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a.MATLAB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具体的微分方程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二、级数实验1.了解级数的概念和性质a.简要介绍级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阐述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判别法c.讨论级数的性质和重要定理2.使用级数展开函数a.介绍级数展开函数的原理和步骤b.给出一个函数,使用级数展开进行近似计算c.分析级数近似计算的精确度和效果3.级数的收敛性与运算a.讨论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b.介绍级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和法则c.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级数的运算和求和三、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实验1.多元函数的极值点求解a.介绍多元函数的极值点的定义和求解方法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实例,详细阐述求解过程c.分析极值点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2.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与最值a.讨论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的判定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多元函数,求解其条件极值和最值c.分析条件极值和最值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3.利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计算a.MATLAB求解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具体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实验1.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线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线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2.曲线积分的应用举例a.讨论曲线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使用曲线积分进行求解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3.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面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面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面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五、空间解析几何实验1.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与性质a.介绍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和性质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曲线,转化为参数方程表示c.分析参数方程对应的几何意义和性质2.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a.讨论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平面与空间直线的问题,判定其位置关系c.分析位置关系对应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实例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计算a.介绍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的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直线和平面,计算其夹角和距离c.分析夹角和距离计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总结:通过本次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分方程、级数、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2024年数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2篇)
2024年数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近____天的时间,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化充满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有挫折和困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年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师范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一个半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
一个半月的实习,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
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
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真的被叫上瘾了。
听了一周的课后,我终于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
当然,刚开始时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欠缺,课堂上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
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请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
帮助修改教案,他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的只是更多的朋友般的亲切交谈与关怀。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时常钻研教材,认真仔细地备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教学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任务,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听课为主,讲课为辅。
最开始是先听指导老师讲课,对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吸取了很多经验。
卫老师在课下也给我讲解了很多技巧和方法。
起初讲课时很紧张,后来经过几次锻炼之后,对自己的状态调整的还好。
总的说来,上课时能够把自己要强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但仍然感觉自己缺少经验和技巧。
大学数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验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数学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理论,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掌握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技巧。
3.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数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数值分析实验:包括数值微分、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
2. 线性代数实验:包括矩阵运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包括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4. 运筹学实验: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网络流等。
5. 高等数学实验:包括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数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实验报告撰写: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值分析实验:通过数值微分、数值积分等方法,验证了数值方法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
例如,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采用了牛顿迭代法,成功找到了方程的近似解。
2. 线性代数实验:通过矩阵运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方法,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
例如,在求解电路分析问题时,利用矩阵方法求得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布。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通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例如,在产品质量检测中,利用假设检验方法判断了产品是否合格。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2)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引言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实验内容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等数学实验进行详细报告,通过实验分析和计算,进一步加深对高等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实验求解数学问题,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极限与连续通过实验验证极限和连续的相关性质,探究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函数连续性的理解。
2. 导数与微分通过实验分析函数的导数和微分,验证微分中的等式,探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导数的理解。
3. 积分与不定积分通过实验求解函数的积分和不定积分,验证积分规则,分析函数的定积分,加深对积分的理解和应用。
4. 二元函数与偏导数通过实验分析二元函数的性质和偏导数的计算方法,探究偏导数在多元函数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加深对多元函数的理解。
实验步骤与数据分析在每个实验部分,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1. 实验步骤•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要求和内容;•在实验室中,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分析。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以下分析和计算: - 对于极限和连续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绘制函数图像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导数和微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导数和微分系数来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定积分和不定积分来验证实验结果; - 对于二元函数和偏导数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偏导数和绘制二元函数图像来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结论: - 在极限和连续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函数极限的性质和函数连续的条件; - 在导数和微分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函数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微分的等式; - 在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积分规则和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 在二元函数和偏导数的实验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多元函数的性质和偏导数的计算方法。
数学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学实验开课实验室DS1407学院自动化年级2013 专业班自动化02班学生姓名侯刚学号20134615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数学与统计学院制开课学院、实验室:数统学院DS1407实验时间:2014年4月3日(3)作图:输入:>> x=0:0.1:1;>> y2=-2*x-2+3*exp(x);>> plot(x,y2)输出:图表1 方程特解图形分析:注意dsolve的用法。
2.用向前欧拉公式和改进的欧拉公式求方程y’= y - 2x/y, y(0) = 1 (0≤x≤1,h = 0.1) 的数值解,要求编写程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1)求解析解输入:dsolve('Dy=y-2*x/y','y(0)=1','x')输出:ans =(2*x+1)^(1/2)(2)用向前欧拉公式和改进的欧拉公式求方程的数值解并与解析解作图比较程序:x1(1)=0;y1(1)=1;y2(1)=1;h=0.1;图表 2 向前欧拉公式和改进的欧拉公式所求方程数值解与解析解的比较由图可得,改进后的欧拉公式求得的数值解更贴合解析解。
分析:注意向前欧拉与改进后的欧拉公式的不同。
3.Rossler 微分方程组:当固定参数b=2, c=4时,试讨论随参数a 由小到大变化(如a ∈(0,0.65))而方程解的变化情况。
程序: rossler.m:function xdot=rossler(t,x)xdot=[0,-1,-1;1,0.1,0;x(3),0,-4]*x+[0,0,2]'; fangchengzu.m: x0=[0 0 0.1];[t,x]=ode45('rossler',[0,10],x0); plot(t,x(:,1),'-',t,x(:,2),'.',t,x(:,3),'+') pauseplot3(x(:,1),x(:,2),x(:,3))⎪⎩⎪⎨⎧-+=+=--=)('''c x z b z ayx y z y xgrid on结果:a=0.1时:a=0.25时:a=0.5时:a=0.6时:上述图形表示了a由小到大变化时方程解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能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 03214746 姓名 秦泽天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七
一、实验题目: 2.利用参数方程作图,作出有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
(1) 面;
及,12222xOy x y x y x z =+--= (2) .0及01,==-+=z y x xy z
3.观察二次曲面族.22kxy y x z ++=的图形。
特别注意确定k 的这样一些值,当k 经过这个值时,曲面从一种类型变成了另一种类型。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利用数学软件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的特点以加强集
合的直观性。
三、程序设计
计算:
2.(1)解得相应曲面部分的参数方程为
⎪⎩⎪⎨⎧-===21sin *cos *r z t
r y t r x ,t r cos =,0=z
2.(2)解得相应曲面部分的参数方程为
⎪⎩⎪⎨⎧===t t r z t
r y t r x sin *cos *sin *cos *2,01sin *cos *=-+t r t r ,0=z
3.函数表达式
;22kxy y x z ++=
程序:
2.(1)
s1=ParametricPlot3D[{r*Cos[t],r*Sin[t],2
1r
},{r,0,1} ,{t,0,2*Pi},PlotRange→{-1,1},AxesLabel→{"x","y","z"}]; s2=ParametricPlot3D[{Cos[t]*Cos[t],Cos[t]*Sin[t],Z},{Z ,0,1},{t,0,2*Pi},PlotRange→{-1,1},AxesLabel→{"x","y"," z"}];
s3=ParametricPlot3D[{x,y,0},{x,-1,1},{y,-1,1},PlotRang e→{-1,1},AxesLabel→{"x","y","z"}];
Show[s1,s2,s3]
2.(2)
s1=ParametricPlot3D[{r*Cos[t],r*Sin[t],r2*Cos[t]*Sin[t ]},{r,0,1},{t,0,2*Pi},PlotRange→Automatic,AxesLabel→{" x","y","z"}];
s2=ParametricPlot3D[{Cos[t]*1/(Sin[t]+Cos[t]),1/(Sin[t ]+Cos[t])*Sin[t],Z},{Z,0,1},{t,0,2*Pi},PlotRange→{0,1} ,AxesLabel→{"x","y","z"}];
s3=ParametricPlot3D[{x,y,0},{x,-1,1},{y,-1,1},PlotRang e→{0,1/2},AxesLabel→{"x","y","z"}];
Show[s1,s2,s3]
3.
For[i=-5,i≤5,i++,Plot3D[z=x^2+y^2+5∗x∗y,{x,−10,10},{y,−10,10}]]
四、程序运行结果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参数方程的求解,绘制出各个曲面的图形以及叠加曲面的图形,在(1)中使用参数方程,简化了运算,使绘制的图形更确切,而在(2)中使用参数方程效果不太理想,对于参数的取值范围掌握不准,绘制显得模糊,考虑到原方程很简单,或许直接绘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3.观察到图像随k值变化而变化。
双击其中一幅图片,可以看到所有图片连续播放的动画。
动画中可明显看到一种曲面的渐变方式,以及变为另外一种曲面的过程。
实验八
一、 实验题目:
1.观察函数⎪⎩⎪⎨⎧<≤<≤--=ππx x x x f 0,10,)(展成的傅里叶级数的部分和逼近)(x f 的情
况。
2.观察级数 !1n
n n n ∞=∑ ,的部分和序列的变化趋势,并求和。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用Mathematica 显示级数部分和的变化趋势;学会如何利用幂级数的部分
和对函数的逼近以及进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展示傅里叶级数对周期函数的逼近情况。
三、程序设计
计算:
1.根据傅里叶系数公式可得:
21)(10ππππ+==
⎰-dx x f a ]cos )cos ([1
00⎰⎰+-=-ππ
πnxdx dx nx x a n ,
]sin )sin ([100⎰⎰+-=-πππnxdx dx nx x b n 程序:
1.
f[x_]:=Which[-2Pi ≤x ≤-Pi,1,-Pi ≤x<0,-1,0≤x<Pi,1,Pi ≤x<2Pi ,-1];
a[n_]:=(Integrate[-x*Cos[nx],{x,-Pi,0}]+Integrate[Cos[nx],{x,0,Pi}])/Pi;
b[n_]:=(Integrate[-x*Sin[nx],{x,-Pi,0}]+Integrate[Sin[nx],{x,0,Pi}])/Pi;
s[x_,n_]:=a[0]/2+Sum[a[k]*Cos[kx]+b[k]*Sin[kx],{k,1,n}];
g1=Plot[f[x],{x,-2Pi,2Pi},PlotStyle →RGBColor[0,0,1],D
isplayFunction→Identity];
m=16;
For[i=1,i≤m,i+=2,g2=Plot[Evaluate[s[x,i]],{x,-2Pi,2Pi}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Show[g1,g2,DisplayFunction→$DisplayFunction]]
2.
s[n_]:=Sum[k!/kk,{k,1,n}];
data=Table[s[n],{n,1,100}];
NSum[n!nn,{n,Infinity}]
四、程序运行结果
1.8798538621752585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从图表可以看出,n越大逼近函数的效果越好,还可以注意到傅里叶级数的逼近是整体性的。
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打出了取8个值的图表,如果打出更多,可以更加形象的看出函数的逼近效果。
2. 该级数单调递增且收敛,通过程序作图,更能方便直观的解出级数问题。
实验九
一、实验题目:
已知函数y与x的关系适合模型y=a+bx+cx^2,试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系数a,b,c并求拟合曲线。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利用编程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图像中直观表现出来,使我们对最小二乘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通过此实验对用最小二乘法求最佳拟合函数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程序设计
程序:
x=Table[10+5*i,{i,0,4}];
y={27.0,26.8,26.5,26.3,26.1};
q[a_,b_,c_]:=Sum[(c*x[[i]]^2+b*x[[i]]+a-y[[i]])^2,{i,1 ,5}]
Solve[{D[q[a,b,c],a] 0,D[q[a,b,c],b] 0,D[q[a,b,c],c] →0},{a,b,c}]
{{a→27.560000000000105,b→−
0.05742857142858395,c→0.0002857142857146075}}
x=Table[10+5*i,{i,0,4}];
y={27.0,26.8,26.5,26.3,26.1};
xy=Table[{x[[i]],y[[i]]},{i,1,5}]
t1=ListPlot[xy]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y=0.0002857142857146075*x^2-0.05742857142858395*x+27.560000000000105可以从图中看出,实际数据均匀地落在拟合函数的两侧,且二者趋向一致,该函数拟合较好。
最小二乘法应用在实际中可较快捷地找到最接近真实值的规律函数,有很大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