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论
1.教育学发展的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无阶级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内容封闭。教育方法机械。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呈现终身化。教育具有国际性。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
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呈现终身化。教育具有国际性。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
东方
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
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即:一方面,人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发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中主要体现在德智体三个基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是什么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素质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要求
特点: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教育要求: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流。社会教育是辅助。
学校、家庭、社会做为学生教育的三大体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0.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变革
革新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加速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11.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
1.劳动的复杂性;
2.劳动的创造性和重组性。
3.劳动的示范性。
4.
劳动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12.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1.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2.知识基础: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实践知识。
3.教学能力:教案,教具,教材,教学方法,管理。
4.身心素质:体质健康,良好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13.现代教育的角色转换
第一、教书匠变为教育研究者第二、课堂独白者变为对话者
第三、课程执行者变为开发者(校本课程)第四、学习评判者变化发展促进者
14.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发展途径
“教师教育”:利用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合作培养专业教师的教育;
它兼具“师范性、专业性”的规定性。
教师专业发展: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实现: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基础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客观要求
发展教师评价----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有效途径
15.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
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
16.课程本质的不同观点
观点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
观点2:课程即书面教学/活动计划
观点3:课程即预期学习结果或目标
观点4:课程即学习经验
观点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17.现代课程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
课程设置统一与灵活学生发展全面与个性
双基教学注重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国际理解的教育
或
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强化道德和人文教育课程走向综合化课程面向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融合现代技术
18.当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理论渊源:行为主义心理学。
提出了S-R-S’的思想
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显著反应;及时强化和自动步调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渊源:认知心理学。
基本观点:反对行为主义不关注人的心理结构。认为个体的反应不是环境刺激的产物,而是个体知识经验的获得或者改组。提出S-O-R学习模式。
代表: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渊源: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基本观点:人生来具有发展自己潜能的动力,学习就是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者提供的事实。
教学目的:教育应该把人培养成为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教学策略: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围绕个人发展而制定措施。具体的实施策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活动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给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探索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真诚学习气氛;学习重在体验;强调自我训练;重视自我评价。
师生关系:老师扮演“促进者”。要求老师真诚、理解、接受。19.课堂教学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