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验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检影验光的视网膜检影镜根据其出射光形状的不同,分为点状检影镜和带状检影镜两大类,两种检影镜的特点分别是:点状光源发自单丝灯泡,而带状光以带状光作为光源,其他特性两者基本相同,带状光检影镜光带判断更加精确简洁,因此,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影镜是带状检影镜。
1、带状检影镜
结构:第一、投影系统:(1)光源:线性灯丝灯泡或称带状光源,转动检影镜套管就转动了带状光源,我们称之为子午线控制。(2)聚焦镜:设置在光路中,将光源来的光线聚焦。(3)反射镜:设置在检影镜的头部,将光线转90°方向。(4)聚焦套管:套管改变灯泡与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将投射光源变为发散光源或会聚光源;套管上下移动改变投射光线的聚散性质,套管上下与光线聚散关系因检影镜的品牌而定,因为有的检影镜的套管移动是移动聚焦镜,而有的则移动灯泡。第二、观察系统:通过观察系统可以窥见视网膜的反光,经视网膜反光的部分光线进入检影镜,通过反射镜的光圈,从检影镜头后的窥孔中出来,因此我们通过窥孔观察视网膜的反射,当我们经检影镜的带状光带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反射光的移动,分析光带和光带移动的性质可以确定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原理:检影时,检影者手持检影镜将光斑投射在被检眼眼底,并沿一定方向来回或上下移动光斑,从而观察通过被检眼折射后的光斑移动方向,这样检影者就能判断出被检眼是否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或聚焦在
检影者的眼前或眼后,然后在被检眼前放置具有一定屈光度数的镜片,当放置的镜片使被检眼眼底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时,就可以获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了解这个原理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调节远点:是指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共轭的视轴上的一点。换言之,即当调节静止时,从视网膜黄斑部反射出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的聚散状态。光线离开眼后的聚散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眼的屈光不正状态。如正视眼的出眼光线为平行状态,近视眼的出眼光线为会聚状态,而远视眼出眼光线为发散状态(1 倍焦距之内是会聚光线,1 倍焦距之外是发散光线)。换句话说,正视眼的调节远点在无穷远处,近视眼的调节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出眼光线为会聚),远视眼的调节远点在眼后某一位置(出眼光线为发散)。检影的原理就是通过添加不同屈光度的镜片将被检者的远点认为的移置检影镜窥孔处,这样就可以是被检查者的视网膜黄斑处与检影镜窥孔处成为共轭点。
为什么需要配合工作镜检影?要将被检查者的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达到正视状态,需要将其远点移至无穷远处,因为正视眼的远点是在无穷远处。而半米处检影验光找到中和点时,被检者的远点是在检影镜的窥孔处即50cm 处,所以被检者的真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应该是在中和时所加镜片度数的基础上在联合—2.00D,方可将在50cm 处会聚的光线发散至无穷远处。例如在50cm 处检影,达到中和时所加镜片为—4.00D,则被检者的屈光不正的度数是—4.00+(—2.00)= —6.00D;若在达到中和时所加镜片度数为+3.50D,则其屈光不正真正度数为+3.50+(—2.00)
=+1.50D。同理,如果选择在67cm 处检影,则应在中和时所加镜片的基
础上相应的联合—1.50,结果方为被检者
真正的屈光不正度数;若选择1m 处检影验光,则需联合—1.00D。这也就是有些验光师习惯用工作镜检影的原因。综合验光仪上有一辅片“R”即为视网膜检影用的工作镜,通常为+1.50D 的凸透镜,适合检影距离在
67cm 处检影。使用工作镜进行检影验光时,达到中和状态后就无需在进行屈光不正度数的换算了。例如,在67cm 上用综合验光仪上“ R”工作镜检影,达到中和时所加镜片度数为—3.00D,则被检查者真正屈光不正度数为—3.00D。而若在67cm 处无工作镜检影验光,中和时所加镜片为—
3.00D,则被检查者真正屈光不正度数为—3.00D+(—1.50D)=—
4.50D。
几个重点理解概念。第一、视网膜光源:我们用检影镜将视网膜照亮,然后观察从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好像将视网膜看成了一个光源。这也就是视网膜光源。当光线离开视网膜时,眼球的光学系统对光线产生会聚,如果我们用平行光线照亮视网膜,根据眼的屈光类型,反射回的光线,正视眼为平行光线;远视眼为发散光线;而近视眼是会聚光线。第二、工作镜:显然在无穷远处检影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眼前一定距离放置工作镜达到无穷远的效果,工作镜的度数必须与你的检影距离的屈光度一样。例如测量者在距离被测量者1m 距离处检影,就应该将+1.00D 的镜片放置在被检查者的眼前,这就是相当于测量者在无穷远处检影。临床上我们的工作距离通常为67cm 或50cm,则相应的工作镜应为+1.50D 或+2.00D。第三、顺动和逆动:顺动即是指皮肤上光带同视网膜反射出的光带移动方向恰好
相同。逆动则是相反
近视逆动;
远视顺动
第四、中和点:中和点并不是一个点,它是由于受到球差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和点是一个区。该中和区的大小取决于被检查者的眼的瞳孔大小,瞳孔小,该区就小,瞳孔大,该区就大;同时中和区的大小
还受工作距离的影响,当工作距离较近时,该区就很小。中和状态的判断中:影动速度越快,越接近中和(换言之,屈光度数越越高,影动速度越慢,而屈光不正度数越低,影动速度越快);越接近中和,反射光越亮;越接近中和,光带越宽。
检影的实际操作步骤:第一、检影前准备:被检查者戴上试戴架(或
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调整座椅高度,使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视线在同一
高度;视标用投影远视视力表的0.05 视标;被检查者双眼处于开放(无遮
盖)状态,并嘱其注视远处投影视标;检影环境应该在半暗室;检查者睁开
双眼,用自己的右手持镜右眼观察被检查者右眼,左手持镜左眼观察被检查者的左眼。第二、检影过程:使用带状检影镜进行检影时,必须始终记住检影镜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检影镜的入射光带相垂直。例如,当检影镜的入射光带至于垂直方向,检查者应沿水平方向即左右移动检影镜观察瞳孔内反射光线的影动方向。检影时,通常将检影镜的推板置于上端。检影时要仔细观察顺动、逆动和中和。顺动:加正镜片进行中和,逆动:加负镜片进行中和,中和:检影镜在移动时,瞳孔内充满应光,且颜色均匀一致,表现为不动现象。第三、举例说明(以下实例均以半米处检影):例一、若各个子午线方向(90°180°60°120°)瞳孔内的反射光带始终与检影镜的入射光带的宽窄和亮度均无变化,初步判定被检查者屈光不正性质为球性屈光不正(无散光存在)。此时,可将检影镜光带至于垂直方向,左右移动检影镜,观察水平方向的影动情况:影动如果为顺动则加正球镜进行中和;如果影动为逆动则加负球镜进行中和。当通过加球镜达到中和状态时,将检影镜的光带至于任何方向时都会观察到中和现象。中和时所加的球镜度数联合-2.00D 即为被检者屈光不正度数。(例:半米处为以患者检影,改变检影镜入射光带的方向观察各个子午线方向瞳孔反射光带的宽窄及影动情况,若光带在任一方向瞳孔内外光带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各个子午线瞳孔内反射光带的宽度和
亮度也一样,且各个方向均为顺动,故加正球镜进行中和,当加+4.50D 时各个方向达到中和,则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数为+4.50D+(-2.00D)
=+2.50D。此例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观察时个方向的影动为逆动,则需加负球镜进行中和,若加-2.50D 各个方向均达到中和状态,则被检者屈光不正度数为-2.50+(-2.00)=-4.50D。)例二、若沿各个子午线观察时,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