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b31d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9.png)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月是故乡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格律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对乡愁的感悟与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熟练朗读《月是故乡明》并理解其中的乡愁情感。
2.难点:领会古代人物的别离情愫,感悟乡愁对人情的触动。
三、教学准备1.授课材料:《月是故乡明》古诗文、黑板笔、音响设备。
2.教辅资料:相关乡愁故事或图片。
3.课堂环境:布置温馨舒适的氛围,营造乡愁主题。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利用音响播放《月是故乡明》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中。
–提出问题:你们对“月是故乡明,知时夜不明”这句诗的理解是什么?2.诗歌解读–请学生依次朗读《月是故乡明》。
–解释诗句:从字面意思到抒发的情感。
–分析诗句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
3.诗歌感悟–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内涵。
–请学生表达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想象。
4.乡愁情绪体验–借助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体验乡愁情绪。
–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故乡,写下关于故乡的回忆或情感。
5.总结与展望–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乡愁与古诗的关联。
–展望下节课将进一步展开乡愁主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与表达。
五、课堂作业1.背诵《月是故乡明》这首古诗。
2.回家后写一篇关于乡愁的小故事或感想。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围绕乡愁情感展开,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表达能力是重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互动和写作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乡愁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月是故乡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3《月是故乡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https://img.taocdn.com/s3/m/97a83d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f.png)
3《月是故乡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指名读。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过渡: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对月亮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要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轮明月,去感受他的思乡之情。
(板书:月是故乡明)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是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设计意图:本文以经典的诗句为题目,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从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入手,通过朗读和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1)朗读句子,认读词语。
徘(pái)徊(huái)烟波浩渺(miǎo)篝(gōu)火萌(ménɡ)动澄(chénɡ)澈(chè)旖(yǐ)旎(nǐ)瑞(ruì)士莱(lái)芒湖无边无垠(yín)碧波万顷(qǐng)巍峨(é)燕(yān)园点缀(zhuì)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0324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0.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并体会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本文以散文形式展示,语言简练生动,易于理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乡的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1.教学内容:《月是故乡明》课文内容,中秋节习俗。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感受故乡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谈论中秋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介绍课文背景,学生跟读课文。
3.活动展开: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情感培养: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写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赏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课堂表演: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增强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故乡之情,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这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认知提升。
以上是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的详细分析和规划,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实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6fcc7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背景资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2824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e.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赏析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反应。
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
3.赏析: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美。
4.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小组讨论•表演展示•赏析分析5. 评估方式•学生表现评价•诗歌赏析能力评估•教师反馈及时性评价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古诗词《月是故乡明》,通过导入、学习、讨论、表演以及赏析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引导。
未来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对文学的独特感悟,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在评价方面,除了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可引入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虽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仍有待完善,需要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21ac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7.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本课文情感真挚,引人深思,适合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3.学习赏析古诗《静夜思》。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欣赏古诗《静夜思》,感悟其中的情感。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家庭和家乡的幸福。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
2.赏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学习古诗《静夜思》。
难点1.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能力。
2.对一些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家乡,呼吸家乡的空气,感受家乡的气息,然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辅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段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 学习古诗《静夜思》(15分钟)讲解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让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并尝试朗读。
2.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古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和月亮的情感之情,可以写成小段落。
第三课时1. 情感演练(15分钟)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写的关于家乡和月亮的情感表达段落,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同学们的表达。
2.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悟,鼓励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课文《月是故乡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3篇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c3e7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d.png)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3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3-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
![小学语文3-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https://img.taocdn.com/s3/m/40319a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3.png)
小学语文3-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生关于月的基本认识和小学阶段的诗词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月亮的好奇心和热爱2、让学生通过欣赏《月是故乡明》一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合理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感悟力和文学素养3、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年级:三年级2、教材:《译林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3、篇目:《月是故乡明》一诗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月亮,引出新课。
问学生:月亮是什么样的?大家有看过月亮的诗词和歌曲吗?2、朗读原文请同学自由发挥朗读全诗,鼓励欣赏《月是故乡明》种诗歌形式及语言神韵,感受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达家乡离思之情。
3、注重细节引导学生仔细感受全诗意象、意境,了解文字描绘形象的方法。
观察:作者是怎样描写月亮的?月亮为什么会让他感受到家乡?那些细微的画面为何会让他这样想到家乡呢?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然后报告他们所发现的内容和问题。
激发学生对作者进行辨析能力,防止机械地背诵诗歌。
4、引导发挥创意引导学生探究作家的创作思路,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言语游戏,例:请同学描述望月时的表情(用单词或动作);请同学表演一下瞻仰月亮时的姿态。
5、集体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采用用情、用思、用感想的方式,就家乡、中秋、望月等主题进行集体创作,由教师整理并加以点评。
6、小结为学生讲述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并强调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方法。
学生应该捕捉和理解语言的细微之处,并通过语言的创造,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诗词,并培养文学素养,在培养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70b1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d.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月是故乡明》中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词和词语的理解、故事情节的理解。
2.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月是故乡明》的教材。
2.PPT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堂练习和评价表格。
5.课后习作布置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月亮的看法。
让学生感受关于月亮的诗词句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词义。
3.理解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
3. 文学创作1.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月亮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
2.文学创作让学生体验写作乐趣,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文学创作。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评价1.学生的朗读表现。
2.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能力。
4.学生的文学创作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作:写一篇关于月亮的文章。
2.复习生词和短语。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34b3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a.png)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月是故乡明》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月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月是故乡明》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理解月亮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原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
2.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
然后请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析课文(1)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月亮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即代表着故乡和亲人。
(2)优美语言: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和分析。
通过讨论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生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表现手法:分析文章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月亮在自己心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教学设计 优质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教学设计 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c51944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7.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掌握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教学生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2.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
难点: 1. 教学生领会诗人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活动:老师播放一段与月亮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月亮的感受。
2.整体导学(10分钟)活动:老师简要介绍《月是故乡明》的背景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3.课文学习(30分钟)活动1:师生共同诵读课文,师生对比理解重点词语。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体会,展示个人理解。
4.诗歌赏析(20分钟)活动:老师解释课文中涉及的诗句和隐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情感态度培养(15分钟)活动:学生就课文中有关家乡和思念的内容,展开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
6.课堂小结(5分钟)活动: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深入思考文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赏析诗歌中培养了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有效的提升和支持。
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
![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2a4f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6.png)
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诗文的意境和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验古诗文的意境。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月是故乡明》的相关图片和诗句。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是故乡明》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 学习古诗(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体验(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让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4.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6. 结束语(5分钟)教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感谢各位学生的参与和配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3. 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的反思。
3.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1b80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5.png)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练读,师正音。
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还有没有别的趣事?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0ee8d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7.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93be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a.png)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
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二、课堂学习1、导语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⑷总结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4、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精读“我”心理描写部分)第一步:速读全文,理清心理历程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语句。
(失望──希望)第二步:体味和推敲第3段和最三段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问题讨论:⑴离乡20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⑵看到故乡,“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⑶“我”希望的故乡是怎样的呢?⑷为什么闰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落远?⑸细读“路”的文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5、总结:⑴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⑵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994c0a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e.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故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情感体验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主动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学会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以便于他们模仿和跟读。
2.相关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印象,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2ee6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c.png)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46c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月是故乡明》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月是故乡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品鉴(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3)教师举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分享家乡的美好;(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月是故乡明》;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3.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34ec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f.png)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渺、篝”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首与故乡有关的歌曲,如《故乡的云》,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氛围。
2. 谈话导入:同学们,故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让我们难以忘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课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强调多音字“燕”的读音和用法。
3.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月亮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故乡月亮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乡月亮的美丽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c9de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b.png)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古诗《月夜忆舍弟》导入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一首的思乡之诗——《月夜忆舍弟》。
师: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师范读)师: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注意语调不要太快。
师:季羡林老人引用其“月是故乡明”作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二、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山水陪衬月亮过渡到家乡山水过渡语:季羡林老先生是这样解释“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师:作为文章的第一段,作文文章中的第一段,那这个段落在文章中是什么作用?生:开篇点题,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作者开篇点题,直抒胸臆,可又为何这样说道“如何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作者觉得一个月亮实在是太单调了。
师:那古人常用什么与月亮做陪衬,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是数不胜数的。
师:既然山水与月相互映衬格外的迷人,那么作者回忆故乡的月亮经常与山联系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作者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他小时候从来没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师:那儿时的季羡林在他心里故乡的山是什么样的?生: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师:那山是他想的那个样子吗?(不是)所以说“我在故乡望月,从不与山联系”。
过渡语:既然作者在故乡望月不与山联系,那故乡的水呢?生:至于水,我的故乡的小村庄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存在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中,虽不能像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有烟波浩渺之势。
是啊,故乡的水虽不像“不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那样的气势磅礴,但作者独爱这家乡之水带来的独特韵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月下还念念不忘那个儿时的小山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感受月下思乡的那份浓情。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简明东方文学史》等,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内容
及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被遗忘的乡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随着改革经济浪潮,青年人都涌向大城市,昔日热闹的乡村日渐萧条,每年全国有上千村落消失,其中不乏一些千年的古村落,让人心痛不已。正因如此,习总书记提出“振兴乡村”的决策。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游子温暖的港湾,永远的牵挂。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业布置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篇抒写乡景、表达乡情的作文。
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数星星——天真无邪
点篝火——乐不返家
月光下捉知了——乐此不疲
月光下捡鸭蛋——乐不可支
晴空看明月——清光四溢
这些充满童趣的活动都是作者在故乡的朗朗月光下进行的,所以回忆起来特别亲切。
第二课时
六、任务驱动——教师引导
任务一: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月光下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捡鸭蛋、看明月等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五、合作探究,重在互相讨论、交流,重在筛选作者回忆故乡的哪些人、事、景。
明确:
月光下数星星——天真无邪
月光下点篝火——乐不返家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语文
使用教材
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授课教师韦必泉源自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授课专业、
年级
计算机应用 一年级
班别及人数
2018级计算机(2)班,53人
授课类型
阅读赏析课
授课时间
两课时
学情分析
针对中职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够高,情感较淡漠的不足之处,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自己在故乡月下经历过的童趣,并在班上讨论交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感悟、品味,对学生进行乡情乡思的教育。
任务二:感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三、说说月下故乡难忘的童趣
教师引导:让学生回忆月下故乡难忘的童趣,并在班上讨论交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把语言能力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重在感悟把握作者乡情乡思的情感
教师主持,通过名家诵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个别读。引导学生尝试感悟把握作者蕴含在文中的乡情乡思的情感。
明确:体现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思的语句
六 、课外拓展
关于“月亮”你能想到哪些诗句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项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
明确:《月是故乡明》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月光下 捉知了——乐此不疲浓浓的乡思乡情
捡鸭蛋——乐不可支
看明月——清光四溢
教学反思
月光下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捡鸭蛋、看明月等这些难忘的往事几乎是每位同学都经历过的,情感上有强烈的共鸣。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话题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效果突出,课堂非常活跃,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效果突出,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家和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
2.知识目标: 筛选信息,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感
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3.技能目标: 能用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写一篇乡情乡思的作文。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家和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感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