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中国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5)
模块三古代中国的文化(1)
【专题讲解】
【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具体内容
儒家人治(德治)治国偏重于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法家法治用法令来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道家无为而治不要把统治者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自然)和民心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现实意义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
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儒家提倡“孝”、“仁义”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强调诚信、注重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
义。
3、关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思想文化理学占统治地位,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影响和局限
①对传统文化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②对思想解放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③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未提出建立新的社
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3)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的原因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史论必记】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战国到汉朝的儒学思想:
战国时代的孟子、荀子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明清时期儒学地位:
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关于古代主要中国的民本思想
孔子“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主张给百姓土地,不夺农时
荀子君舟民水
董仲舒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尝试练习】
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7.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
8.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C.① D.①②③
9.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10.《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