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3-09-23T17:29:11.53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武箴

[导读] 随着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抗生素以及激素,对于新型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提高。

武箴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274400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上对于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的手术方法以及疗效,同时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80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以及随访记录资料。结果:患者总治愈率为82.78%,复发率为17.22%;窦口开放大小、并发症、定期冲洗 3 个方面和术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未进行定期冲洗和窦口开放过小对术后疗效最为显著。结论: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霉菌性;非侵袭型;鼻窦炎;疗效

随着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抗生素以及激素,对于新型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鼻内镜手术,在尽可能将病变组织清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或者恢复患者正常的鼻腔生理功能,但是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不能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1]。非侵袭型患者无典型的鼻窦炎典型临床特点,笔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 年3 月到2011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80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检查并参照先关的临床诊断标准[2]确诊为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其中男性患者108 例,女性患者 72 例,年龄21~72 岁,平均年龄42.1±12.5 岁,病程3 月~11 年,平均5.7±2.8 年。患者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患者在术前均性CT 检查(鼻窦冠状位加或者不加水平位),以及相关的常规医技检查。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局部加强麻醉(肌肉注射100mg 杜冷丁+25mg 异丙嗪针+1U 巴曲停)或者静脉复合全麻,待患者麻醉效果完全时,鼻内镜下行病变上颌窦开放手术,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则先将鼻息肉完全摘除,再将钩突切除;中下鼻甲肥大或者息肉样变患者行部分鼻甲切除术;伴发蝶窦、筛窦病变的患者均同期于鼻中隔粘膜下行切除术,同时开放蝶窦或者筛窦,然后90 例患者进行常规上颌窦开放,其余患者行窦口扩大上颌窦开放,将窦腔内部残留或者新生豆腐渣样无彻底清除,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手术结束时采用凡士林油纱条或者海绵将术腔或者创面填塞。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临床《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的疗效评价标准[3]对患者术后6 月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下创面全部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且无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 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设定

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180 例患者在术后随访6 月~1 年,治愈149 例(82.78%),复发31 例(17.22%)。疗效和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窦口开放大小、是否定期冲洗3 个方面密切相关,尤以未进行定期冲洗和窦口开放过小。

2.1 窦口开放大小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90 例窦口扩大开放治愈80 例(88.89%),复发10 例(11.11%);常规窦口开放90 例患者治愈68 例(75.56%),复发22 例(24.4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定期冲洗术腔对疗效的影响

180 例患者中143 例患者定期冲洗术腔,治愈127 例(88.81%),复发16 例(11.19%),为定期冲洗37 例患者治愈21 例(56.76%),复发16 例(43.2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窦口开放大小对手术治疗的影响(例,%)

3 讨论

临床上该类疾病患者发病均发生在单侧,发生在双侧的病例极少,其中发病率最高为颌窦,然后为筛窦、蝶窦。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涕血、浓涕、鼻塞、鼻腔异味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面部疼痛[4]。霉菌是一种生长在鼻窦以及鼻腔粘膜上的条件致病菌,患者多由于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类药物,进而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患者如果合并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或者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常处于卫生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同时患者上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改变进而导致患者鼻腔-鼻窦的通气障碍,引流等因素均会导致霉菌感染[5]。感染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多表现为回吸性涕血、血涕、鼻塞、鼻腔异味等,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显著。患者在进行鼻镜检查鼻粘膜可见肿胀、充血,中鼻甲息肉样变,中鼻道中可见脓

液,豆腐渣样物存在于鼻道内以及鼻腔中[6]。当患者存在骨质破坏时一定要鉴别诊断肿瘤和炎症。临床炎症一般为双侧,肿瘤病变比较局限,密度十分均匀,呈大片状以及环状钙化,霉菌感染患者钙化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和沙粒状,肿瘤骨质的破坏主要为溶骨性[7]。病理学主要类型有5 种即急性爆发、慢性无痛、肉芽肿、霉菌球、变态型,前三种类型为侵袭型,后两者为非侵袭型[8]。对于霉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手术以及术后对术腔的定期冲洗。

鼻内镜手术能将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开放上颌窦窦口清除病变部位且保留鼻窦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同时鼻中隔矫正术以及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能有效的保证窦腔和鼻道内引流通畅,有效的祛除诱因,促进鼻窦粘膜功能恢复正常预防复发,促进疾病痊愈 [9]。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积极的预防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家富,任海燕,李丽等.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09(3):259-259.

[2] 陈俊曦,李卡凡,陈锦明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32 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7):3743.

[3] 李德炳,马志跃.影响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6-17,20.

[4] 郑炯,马兆鑫.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鼻窦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103-106.

[5] 孙幸波,王美珩,宫国俊等.鼻内镜下霉菌性鼻窦炎手术方式的选择[J].江苏医药,2012,38(14):1721-1722.

[6] 霍三龙,张骞,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112-112.

[7] 刘文,郑钺,庞伟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30 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55-1357.

[8] 赵亮,谢洪,白云波等.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35 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11-314.

[9] 王永财,王世振,王新颜等.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41 例[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25,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