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75031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e.png)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药并保证其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 药理作用不明确:中药是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复方药物,其药理作用往往比较复杂,且有些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 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其成分含量受到原材料的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的质量往往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3. 用药指导不规范:中药在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使用,缺乏统一的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不当的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1. 加强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对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2. 临床应用中加强对中药药物的监测: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4. 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根据中药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制定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指导,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
5. 加强对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开具中药处方。
三、结语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合理应用,需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控与监测、加强对中药的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中药的适宜人群和使用方法、加强中药药师和使用医生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当心中药存在不安全隐患论文
![当心中药存在不安全隐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c58cd050e2524de5187ee0.png)
当心中药存在不安全隐患【摘要】中草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功效已被人们熟知,更有甚者已将药当食品应用而乱用、误用的现象时常发生,副作用、毒性反应时刻危机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此,我在这里再赘述有关中药安全疗效、用法等方面内容,目的在于提醒广大读者注意中药是药而不是一般的自然产物。
【关键词】中药;用法;安全有效据报道,因含麻黄的减肥品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中药麻黄在美国备受争议。
这让人们想起年初发生我国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关木通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无论是“关木通事件”,还是愈演愈烈的“麻黄风波”,无疑给中药的用药安全敲响了警钟,中药隐患出在哪?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来讲:天然的即时无毒无害的。
为什么中药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对此我认为:中药中毒不能怪罪药物本身,如果医生使用的时候没有按中医药学理论的用药原则使用,极有可能导致中毒。
像马钱子、附子可谓毒性巨大,但是如果用的得当,疗效出奇。
另一方面,患者在使用中药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也是用药的安全隐患。
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许多人尚未意识到服中药不得当产生的不良反应。
其实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面性,既能治病,也有一定毒副作用。
较轻的过敏反应或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中药都会发生,不容忽视。
误区二:中药可长期服用。
有些中药因为毒性轻微,所以其长期服用对人体带来的危害经常被忽略。
我认为:毒性再轻,若长期服用也会因积蓄药量过多而导致不良反应或慢性中毒。
比如朱砂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人们熟悉的板蓝根,如果长期大量服用也可能危及生命。
一位患者因慢性肠炎就诊,服药几天后虽病症大为减轻但是口唇发麻。
医生让停药,患者不解:刚刚有好转,为什么不接着吃?患者所服药中含有附子,口唇发麻是中毒先兆,减量或立即停用此药,恰是达到了最佳治疗目的,否则一旦中毒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三:多服补药可防病。
一些中老年人,不管有病没病,总以为多吃点补药好。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6251dc2b9f3f90f76c61b39.png)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
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
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b6350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8.png)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中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用药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中药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因此,对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现状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等。
例如,某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可能导致肾损伤;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
造成中药临床用药不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药自身的复杂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药的成分多样,且其药理作用和毒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其次,临床用药不规范也是常见问题。
包括用药剂量不准确、用药疗程不当、辨证论治不准确等。
此外,中药的炮制和加工方法不当、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也可能影响用药安全。
二、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因素1、药材质量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材的产地、种植方式、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质量。
例如,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使用劣质药材或掺杂使假,这就增加了用药风险。
2、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的重要手段。
如果炮制不当,可能会导致药物毒性增加或疗效降低。
比如,乌头类中药未经充分炮制,其中的毒性成分未能有效去除,就容易引发中毒反应。
3、配伍与禁忌中药的配伍应用有严格的规律和禁忌。
不合理的配伍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十八反”“十九畏”中所列举的药物配伍禁忌,如果违反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4、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遗传因素等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药的安全性。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5、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毒性反应。
相反,剂量不足则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延误病情。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1466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9.png)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0 引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增强了保健意识。
很多人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保健、养生等多种功能,加之中药与西药相比较,具有使用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深入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这使得人们对中药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实践证明,中药在选择使用上,需要将药方与具体病症相匹配,辨证论治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
1 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几点重要因素1.1 辨证因素。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如果出现攻补倒施或者寒热错投问题,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治疗疗效,还会存在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
比如,感冒包括风热、风寒以及暑湿等多种类型,如果医生未对患者的感冒类型进行分型便直接给予牛黄解毒药片和三九牌感冒颗粒等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差,还可能使患者产生中毒症状。
1.2 配伍因素。
配方时应注意结合“君、臣、佐、使”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联系性。
以半夏甘遂中药汤内的甘遂和甘草为例,二者同时使用时,如果甘草用量超过甘遂时,便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此外,中西药同用时,如果配伍不合适,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比如:含有麻黄的中药和中成药在与降压药、强心药联合使用时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1.3 炮制因素。
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药物中选取其部分作用,并不是应用药物的全部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炮制的方式将药物的`部分原有性能进行取舍,突出部分作用,降低部分作用,才能满足治疗疾病的实际要求。
比如:补肾时使用的何首乌,应该使用黑豆对其进行浸泡,不然便会产生润滑大便的泻药作用。
1.4 剂量及服用时间因素。
由于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在进行水解以后会生成氢氰酸,因此,苦杏仁服用量过大会容易导致患者中毒死亡;胖大海可治疗伴有口渴、咳嗽、咽痛的声音嘶哑疾病,如果将其作为保健品长时间泡服,会使人产生大便溏泻、脘腹痞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药安全性思考范文
![中药安全性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58de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5.png)
中药安全性思考范文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
中药的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有时中药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中药的成分、药材质量控制、煎煮方法、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等四个方面来思考中药的安全性。
首先,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其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治疗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引发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例如,一些生物碱类物质具有心脏毒性、肝毒性等作用,在超出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时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严格依照医生的建议,控制用药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药材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
中药的药效来自于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因此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混杂掺伪、重金属污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不稳定或超标,进而影响中药的安全性。
为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中药的煎煮方法也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活性成分,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例如,炮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氧化物、砷等。
此外,不正确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部分活性成分破坏或丢失,降低中药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选择正确的煎煮方法,并注意煎煮时间和温度,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最后,中药与其他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也需要考虑。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例如,中药与抗凝药物、降糖药物等的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中药的安全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提高药材的质量控制、选择正确的煎煮方法,并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d331129ec3d5bbfc0a74ae.png)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析本文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有关于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旨在探析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为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再发生。
结果表明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有很多,我们必须首先从提升大众对中药的安全性意识方面入手,深入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标签:中药安全性探析建议一、引言纵观国内外,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频频发生,一向以“安全”“有效”著称的中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本文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程度、药材本身具有的药性以及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出发,旨在探索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以减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二、國内外重大中药安全性事件回顾2003年2月,国人对“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尿毒症”这一新华网消息高度关注,同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将龙胆泻肝丸列为处方药”的决定,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随后,“关木通”、“青木香”等药品也同样被戴上了枷锁,其不能再在药房里被自由购买,病人购买必须遵从医嘱。
2006年8月,“复方芦荟胶囊”在英国的埃塞克斯的一个批发商家中被发现,经检查发现这种药品中汞的含量严重超出英国的国家标准,因此,英国政府开始对多种中药展开检测,并下令封杀了数种中药。
此时,国内也发现多种中成药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牛黄解毒丸”,其砷和汞的含量也令人大跌眼镜。
三、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分析1.中药市场监管力度小中药市场是各类中药流通的场所,十分混乱。
一是存在奸商谋求私利,以次充好,破坏了中药市场秩序,降低了中药的质量,起不到药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中毒。
二是由于中药市场的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不具备识别真假中药的能力,这也是假药肆意流通的因素之一。
三是农村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量大,残留多,导致植物体内有害物质集聚,从而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2.大众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中药“无毒无害”、“安全有效”、“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等的观念被大众普遍接受,逐渐淡化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意识,忽视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56dc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7.png)
中药行业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中药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一、中药行业存在的安全问题1.1 药材来源与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在中药行业中,对药材的来源和质量控制问题存在较大的难题。
一方面,许多中药材依赖野生资源,采集不当会导致野生植物资源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存在着虚假宣传和掺假掺杂的情况,使得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1.2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中药的制剂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配方制定、炮制加工、包装封装等。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不合规的工艺操作可能导致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不严格的环境卫生控制可能引发微生物污染。
此外,一些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由于设备和流程的限制,无法保证中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 合理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体状况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否则可能会出现药物治疗不当、过敏反应等问题。
特别是中药与现代西医药的联合应用,更需要医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二、中药行业的风险管理2.1 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为了解决药材来源和质量控制问题,中药行业应加强对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通过推广种植基地建设、规范采集和加工流程,确保药材的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控。
2.2 强化药品生产监管与质量控制为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强制性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对中药制剂的检测与监控。
2.3 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与指导中药行业应加强对患者和医生的合理用药宣传与指导,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中药安全用药研究论文
![中药安全用药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5166ee87c24028905fc3ac.png)
中药安全用药研究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往往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并未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大家的重点视线多停留于西药,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作为一名在基层药房工作十余年的中药师,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淡一下临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尽管相对于抗生素滥用少之又少,可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甚至省略。
中医药历史悠久,一般来说,中药药性比较平和,反应也较少,很久以来被其不良反应重视不够,甚至被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历史早有认识,明张景岳有“无药无毒”的说法,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的不良反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并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1中药及中西药配伍不当传统就有十八反、十九畏,即中药相互间具有相恶、相反的作用,临床上中西药配伍治疗情况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多样选择,但中西药配伍却处于无章可循状态,如果不安全用药就会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毒害反应,如:①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甲苯磺丁脲等降血糖药物时,若合用甘草、鹿茸,可降低降糖药物的效果;②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呋喃唑酮、异烟肼等同用;③含有黄酮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同用,可生成金属络合物,只有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安全用药。
2个体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用药、儿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药。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同时作为药剂工作者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服用说明,包括服用时间、剂量、注意事项,以防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工作中有如下体会:①儿童的用量应特别注意,一个月的小孩该服多少,半岁的小孩、一岁的小孩该服多少;②孕妇的特殊人群,我们药房的保胎无忧丸在服用的时候须忌鱼;③老人,对于老年人风湿病占很大的比例,这种药对胃肠的刺激很大,应嘱咐饭后服用。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五篇模版]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670e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f.png)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五篇模版]第一篇: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
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
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中草药运用中的安全问题
![中草药运用中的安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4e27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2.png)
中草药运用中的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追求,中草药成为了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的应用广泛,但是如何正确地使用中草药,以及如何解决中草药在应用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中草药运用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角度,阐述中草药运用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药理学角度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中草药治疗作用的核心。
同时,中草药的药理学作用也是导致中草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草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安全问题:1. 毒性反应。
一些中草药含有毒性成分,如果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比如延胡索、马钱子等中草药含有毒性物质,如使用不当,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2. 过敏反应。
中草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动植物性中药对人体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化学合成药。
比如蜂蜜、刺激性香料等都是常见的过敏源。
3. 药物相互作用。
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对药物代谢酶系统的影响,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吸收。
如果血液中同时存在多种药物,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中草药在应用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加强中草药药理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首先需要对中草药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生物活性和毒性,并制定严格的用药规范。
同时,还需要对中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防止中草药与其他药物之间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二、药学角度药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中草药制剂的合理制备和应用也是解决中草药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草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安全问题:1. 不适当的配伍。
中草药制剂应严格按照药物配伍原则进行配置,避免不合理的药物组合,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风险。
2. 生产工艺不合理。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工艺不合理可能导致生物成分的损失和毒素的残留,从而影响中草药的安全性。
3. 稳定性差。
由于中草药制剂成分复杂,稳定性差,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温度、湿度等,因此会导致制剂的质量不稳定。
中药临床用药中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中药临床用药中安全性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263fc2da5e9856a56126062.png)
6 3
正常 。2 例 患者 用 5 % 酸 镁湿 热 敷 , 部治 愈 , 1 0硫 全 无一 例 出现皮 应 用 5%硫 酸 镁湿 热 敷 之所 以可 以有 效 消除 肿胀 ,主 要 是 0 肤破 损及切 开引流 , 无感 染 , 组织 坏死 。 无 通过 镁离 子 的透 人 , 善 组织 与 细胞 内的渗 透 压 , 改 以达 到局 部 组 织渗 出 液 的吸 收和 消 肿 目的 , 酸镁 是 钙离 子 拮抗 剂 , 硫 外敷 可 以 3 讨 论
当前 医药 理论 知 识 的不 断改 进 使 得我 国传 统 的 中药 面 临着 较 大 的威胁 , 了维 护 中 医药 事业 的 更新 进 步 , 为 国家积 极 运 用财 政职能向医药事业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 , 为传统 中医药学与 当代 科学 技术 的结合 创造 了有利 条 件 。 近几 年我 们不 仅看 到 了中 医药 事业 的进 步 , 更重 要 的是对 中药 方 面 出现 的问题 有 了进 一步 的认 识, 这是 医药改革 的重 要依 据 。针对 当前 中药产 品出现 的安 全性 问题 , 中药 临床 使用 受 到 了临 床 医药 人员 的足 够重 视 , 些 也应 这 该 引起 国家 相关部 门的高度 重视 。
在临床 护理工 作 中 , 使用 2%甘 露 醇快 速滴 人不 同于一 般 的 0 静脉 输 液 ,甘露 醇渗 漏致 组 织损 伤 是 一种 比较 常 见 的并 发症 I l l 。 2%甘 露醇进 入皮 下 间隙后 使 细胞 内外 的渗透 压 失去 平 衡 , 0 细胞 外渗 透压高 吸 出细胞 内水分 , 细胞 严 重脱 水而 死亡 。渗漏 后处 使 理 不 当时 , 度 引起 局部 皮肤 发 红 、 胀 、 痛 , 者引 起 患 肢皮 轻 肿 疼 重 肤紫 黑色 , 下组织 缺 血性 坏死 , 体活 动受 限 , 皮 肢 增加 了患者 的痛 苦 和心理负 担 。发 生渗 漏后 按压 越 早越 好 , 因局 部加 压 会引 起组 织 细胞 内的 物质 运动 , 其 局部 温 度 升 高 , 加 组 织 细胞 膜 的通 使 增 透性 , 强离 子 活动 性 , 加 促进 新 陈 代谢 , 局 部 血管 扩 张 , 加血 使 增 液循 环 , 过周 围组织 液稀 释 , 于溶 解 局部 膨胀 , 低渗 出 2 % 通 易 降 0 甘露 醇浓度 , 减少刺 激 , 弥散 过程 , 2%甘 露 醇在 组织 中产 加强 使 0 生迅 速 解聚 作用 , 部肿 胀 组织 软 化 , 力减 小 , 而减 轻 水 肿 , 局 张 从
论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_论文
![论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_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2888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6.png)
论中药安全性及合理应用【论文关键词】中药安全性合理用药【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
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1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
这说明早巳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
此后历代本草著作达数百种之多,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有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
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
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
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
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安全是其前提。
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
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用药的经济性。
简单地看是药品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药价和疗效相比是否值得的问题。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175e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b.png)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中药安全问题探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相比于西药,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应症广,其综合治疗作用和长期疗效在某些疾病治疗上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相较于西药,中药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有毒成分、掺杂禁用药材、药材淀粉质填充、药材添加物、药材种植污染等问题。
首先,中药中的毒性成分是引起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代中医师在药用时,尤其善于用药之精,造成了许多有毒药物的存在,如朱砂、雄黄等,这些事实证明了中药中确实存在着毒性成分。
现代中药学研究表明,中药中毒性成分多为生理活性和化学性成分,特别是生物碱、黄酮和多糖等成分,长期大量使用或频繁服用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尽管中药疗效显著,但需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保证中药安全使用。
其次,掺杂禁用药材是造成中药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因素。
中药材的名目繁多,其中包括一小部分具有禁忌症的药材,这些药材或成分进入医学中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会带来患者生命危险。
但是,在当前中药市场上,存在一些草根医生、黑心商贩为了赚快钱而掺杂禁用药材。
例如,含有亚硝酸盐的禁用草药普遍被掺入中药,其对肝脏损伤、对人体的致癌作用很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
因此,消费者应选择有信誉度、经营合法的中药药店购买中药。
此外,药材淀粉质填充,药材添加物和药材种植污染也是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部分药材在采集或加工过程中会存在水分流失,从而降低其总重量,因此有些供应商会在其内部填充淀粉类成分以提高其重量,从而提高利润率。
而现代中药粉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药用添加剂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此外,一些品种较多的中药材容易出现切换或混淆的情况,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中药材的时候需要谨慎选择。
除了这些问题,药材中残留农药或重金属等物质也会对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这也说明了药材种植环节的监管需要更严格。
总之,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是与此同时,中药安全问题也时常引起我们的关注。
中药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药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aa99c0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7.png)
中药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探讨中药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在我国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由于疗效独特,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全球性“中药热”正在升温,部分中药已经开始进入西方国家主流社会。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环境看,中药产业都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但是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正视中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即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制约着中医药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更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为此,本文试从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安全性方面的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探讨提高中药安全性的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一)传统中医药学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中药安全性不是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才出现的问题。
在对中药疗效发现和认识的同时,前人对中药的安全性也有了认识。
古人评价一个药物的安全性,往往将药物毒性作用决定性的指标。
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教农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通过无数次人体的体验,逐步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植物对身体有害,有毒副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应用,这就是早期药物的发现,所以毒性也是人们最早认识的药物性能之一。
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
中药安全性问题研究
![中药安全性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51c3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c.png)
中药安全性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医药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很多地方对中医原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随着中医在世界上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多中药不良反应以及中药安全性的问题出现,中药安全性开始得到更多的研究。
对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争论。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已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中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重要;安全;研究引言:近年来,错误使用中药对人体的危害日益暴露,中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人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药物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中药的安全性研究,避免某些安全性较低的药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强化中药安全性研究,既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又能提高学术界在卫生学上的水平。
为此,本文对“中药安全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提高中药的安全性,促进中药的发展。
1.中药安全隹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1.1中药市场监管薄弱中成药市场是中成药的流通场所,十分混乱。
一是利用劣质产品谋取私利,破坏中药市场秩序,降低中药质量,效果不好, 甚至使病人中毒。
第二,中药市场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鉴别中药真伪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假药流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农村农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残留,造成有害物质积聚。
它影响了中国传统产品的质量和治愈率。
1.2公众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人们长期受媒体宣传的影响。
中成药“无毒无害”、“安全有效”、“治病自救”的观念已为社会所接受,逐渐削弱了安全性意识,对副作用少或无副作用的认识可能不大。
中药安全性的片面理解是中药在中药市场上自由流通的结果。
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认识,长期不当使用中药,必然导致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1 3中医学有其缺点页们地大物博,药甬植物资源丰富。
很久以来,神农氏都尝草药,李世珍编撰了《本草纲目》。
早期医药技术落后,中药成分提取技术还不先进。
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都会有很大差异。
尽管技术先进,但种类繁多。
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c85e13a300a6c30c229faa.png)
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
方法从存在中药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有效成分不清楚,重复用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不当、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结果与结论中药安全性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为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药医学设置了障碍,为使国药继续焕发生命力,医护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恪守合理用药原则,使中药真正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问题;分析从“马兜铃酸事件”到“云南白药中毒致死事件”,再到频频报道的数量急剧增多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一向被认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中,笔者对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作以分析,希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存在中药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有些人误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严格控制剂量,甚至盲目加大用量,长期服用,导致中毒。
医生或患者在选择中药时,要根据个体差异,控制好剂量,明确注意事项,充分认识“是药三分毒”,避免长期随意或超量服用及滥用中药,尤其是补益类药物。
白宇明等[1]报道了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长期服用冠心苏合丸(22个月至10年不等)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
并分析报道,冠心苏合丸的药物组成含青木香,其主要成分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衰竭的主要原因。
同时报道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服用血栓心脉宁(药物组成中所含麝香、蟾酥、水蛭均具有消化系统毒性反应)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
近些年来,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发生有上升趋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据专家分析,雄黄可能是引起牛黄解毒片(丸)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在服用此药时往往自作主张,随意增加药量,延长用药时间。
2 有效成分不清楚,重复用药罗敏[2]报道了口服中成药与中药注射剂是医院内科不合理用药医嘱中比例最大的一类,其中含有相同成分的口服中成药与中药注射剂同时使用(如复方丹参滴丸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和合并过多用药,均可加重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负担,其潜在的危害都大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摘要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I目录绪论 (1)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1.2 中药品种复杂 (2)1.3 中药炮制不当 (2)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4)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6)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7)结语 (8)参考文献 (9)II绪论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
中药是否安全?1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
中药安全事故频现,其实并不能说中药就是不安全的,进而完全否定中药。
中药毕竟不能等同于西药,中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产生中药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
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1.2 中药品种复杂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其中一些中药有数种甚至十多种,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
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慎,容易发生中毒。
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1.3 中药炮制不当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生。
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2药物的毒性,提高药效。
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
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中成药是由古籍中的经典方或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方经提取、纯化、成型等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
从理论上讲,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和优势,即: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证加减。
然而,由经典方和经验方在开发成中成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产业化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难以随证加减。
这种中成药在组方、研发过程与原处方产生了不少偏差,而这种偏差势必对中成药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
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或疗程延长等。
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殊不知,中药也是药品,而非保健品、食品,长期应用某种中药,也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物,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但用药时间过长即会蓄积中毒。
另外,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从前文分析可知,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元凶,2006 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就是例证。
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
目前,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但有一些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3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但仍旧比较混乱,这也是造成中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中药经营人员素质低,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不法商贩为谋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有毒中药管理不严,因中药属天然药物,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特别是农村;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可能增加,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社会上的一些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4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针对目前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甚至是片面认识,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性问题;并积极与国外进行中药安全性有关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使安全有效的中药能在国外得到认同,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
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导。
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
教育群众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并存。
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现。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
近年来,我国国家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组织实施了双黄连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马兜铃酸的安全性文献评价等中药安全性研究。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较多,科学评述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缺少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不良反应研究,没有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未能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做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与中药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药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
因此,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基础研究迫在眉睫。
5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针对目前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投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配伍,随证加减,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和用量。
对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西医医师和国外医师,应加强对其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减少其滥用中药行为的发生。
另外,由于目前对中西药配伍的研究尚不完善,一些中西药联用常可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在没有明确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联用。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目前中药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
加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供质量控制的化学对照品、标准品数量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产品的检测、分析。
现有中药复方成药大多组方药物过多、用量大、工艺粗糙、剂型落后、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不稳定、标准水平低,不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也使得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无法和西药抗衡。
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
因此,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既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评价方法学体系,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6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中药材流通环节是中药到达患者身上使用的重要环节,如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以后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应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对中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业务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不法商贩、黑诊所和游医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中药流通和使用环境;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农药、重金属等指标超标的药材流入市场;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对一些有毒中药,应该像西药一样,规定何种级别的中医师可以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7结语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当出现了副作用后就全面否定了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太片面。
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
因此,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待中药安全性问题,既要做到充分认识,又要做到理性对待,更要做到加强研究、积极宣传、合理应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