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在教育学综合333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各种与教育学相关的名词。

这些名词对于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理论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育学综合333中常见名词的解释总结。

一、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了人类如何获取、保留和应用新知识和技能。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三大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刺激和反应的,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构建知识结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实现的。

二、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方面。

它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智力发展和学习策略等。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并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三、教育评估(Educational Assessment)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衡量和评价。

它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两种形式。

形成性评估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和作业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

总结性评估则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通常以考试、测验或论文形式进行。

教育评估主要用于评价教学效果和制定教学改进措施。

四、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个体具有多种独立的智能类型,而不仅仅是智商的总和。

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类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

五、课程开发与设计(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课程开发与设计是教育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教育课程的编制和组织。

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考研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学综合333各学校试题名词解释总结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

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

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

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

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

“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论述教育综合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名词解释)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是对教育系统中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的研究,揭示学习现象的规律(2)是将这些研究得出的规律用于教育实际,优化教育系统的相关研究。

(名词解释)3、《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名词解释)4、《普通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是:(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2)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3)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强调了教学的教育性;(5)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简答题)5、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内容:(1)明了阶段,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合阶段,由于新表象的产生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方法。

(3)系统阶段,采用综合分教学方法,是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阶段,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里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该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综合教育学是考研333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深入探究教育领域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和术语。

本文将对教育综合教育学中的若干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学科领域。

1. 教育教育是指社会对个体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养和教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力、德性、体质和美育等各个方面。

它是一种必要的社会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层面来实现。

2. 综合教育学综合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育中的各个要素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教育的整体性,探索教育中的复杂问题。

综合教育学综合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3.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教育学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教育学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探索个体在学习、教育和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心理机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5.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结构等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帮助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6.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投入产出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投资的决策问题。

教育经济学帮助教育管理者在有限资源下制定优化的教育策略。

7. 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及其运作机制的学科。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以教育为对象,通过探讨教育的本质、原则、方法和效果,旨在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学包括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对教育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追求的目标或者期望达到的结果。

在教育学中,教育目标被认为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指导原则。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教育活动可以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体验法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

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教育评价可以包括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五、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和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和机制,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的规律和教学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六、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单位。

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培训机构、教育部门等,它们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机构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七、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方针和措施。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投入、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它们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

考研资料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1).doc

考研资料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1).doc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教育学是研讨人类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学科。

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将对333个教育学的综合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并探讨其在教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应用和影响。

一、教育学原理解释1. 传统教育学:传统教育学是指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师道、育人、非智育、涵养、以身作则等。

2. 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是在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教学设计、学生素养培养、教育评估等。

3.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方法和工具。

4. 反传统教育学:反传统教育学是对传统教育学观念的否定和批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等。

5. 人本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是强调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情感,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

二、教育学方法解释1.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效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统计教育学:统计教育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研究教育活动的规模、结构、效果等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支持。

3. 案例教育学:案例教育学是通过研究个别教育案例,分析教育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提供经验教训和指导意见。

4.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等,研究教育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教育改革和交流。

5.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单位,深入探究和分析特定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个体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的内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育学概念解释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的表达和概括,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的学科。

它以人的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教育问题。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究教育的本质和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和个体潜能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教育政策的制定等。

教育现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教育的规律和问题,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三、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规律性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学方法的规律等。

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实践中用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手段和策略。

教育方法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

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个体的发展。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

五、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教育理论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提供关于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的思考,探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

六、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标包括个体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国家发展的目标。

不同层面的教育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体系的目标。

333名词解释PDF

333名词解释PDF

333名词解释PDF名词解释解析:1、“三纲领八条目”【解析】《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四书》之首。

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

“三纲领”:《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是“三纲领”。

“八条目”: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大教学论》【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1632年),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3、《学记》【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4、勤工俭学【解析】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会”,明确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5分)1、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最先提出;教育目的和理论要建立在儿童的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即教学内容心里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一个分号一分)(记忆:心理学化就是遵循儿童心里发展规律)2、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之“三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之为“八条目"。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战国的齐国。

集讲学、著述、育才并兼有资政议政的功能;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学术自由只其允许百家争鸣,待遇指的是学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4、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教师,固定的场所—-—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的活动。

5、六艺教育: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周礼和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射御指射箭和骑马;书数涉及书写和计算。

特点是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为文事,又重视武备.6、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形成的独特方法。

讥讽即对对方的发言不断发问,直至其承认其无知,助产术即帮助他解答疑惑。

归纳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共性,定义就是将这个共性应运于一般。

该方法虽有局限但是有利于学生启发式思考。

7、学习动机:引起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说引起的内心的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9、教育目的:广义指的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预期。

狭义的: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部分。

10、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 *:它在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

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

从横向上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其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方面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

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

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有可能是消极的。

积极的迁移能够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个体知识的迁移,将知识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知识的积极迁移,避免消极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2.知识的含义。

关于知识的含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界定。

从认知论本质上讲,知识指的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

知识,一般储存在人脑海中,形成个体的知识或主观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字符号以书籍,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载体形式展示出来。

从广义和侠义上讲,广义的知识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技能,学习策略等,狭义的知识指的是个体所获得的各种主观表征,不包括心智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调控经验。

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认知发展认知是个体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

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表现为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认知表征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思考方式与能力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其具有顺序性和连续性、互补性和关联性、不平衡性和阶段性和针对性、社会性规律。

教育者应该遵循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教育活动,是由专职的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教育技术 333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 333名词解释

333名词解释1.校本课程: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2.学习动机:激励并维持学生朝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

3.教育:社会角度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也指学校教育以及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角度来说,指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总体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5.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教学:着眼于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预成的课程框架,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门社会实践活动。

7.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8.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识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练习作为技能的形成途径;动作方式作为技能的形式;合乎法则作为技能的标志。

9.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0.学习迁移: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学333专业名词解释

教育学333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注:凡是属于某一系统类型的因素,都要加上属于其中之一。

以增加答题素养。

1、苏格拉底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

亦称“产婆术”。

苏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的,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既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与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此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地追问与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并上升为一般概念。

不足之处是它是在没有成熟的教材、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制度下的产物,运用范围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

但是,它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能使人更加深刻地发现真理、理解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深化。

2、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赞科夫根据维果茨基这一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

他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水平。

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或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才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个存在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引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们的现有发展水平。

3、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道尔顿制”。

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333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与教学过程的科学。

教育学致力于探究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不同的启蒙教育氛围中如何获得信息、思维、行为的发展,以及如何建立和改进课堂教学和学习环境,以优化教育效果。

本文以333教育学名词为主题,详细介绍其含义,以期使读者对教育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1.学习:学习是人类从外部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成内在认知和行为的过程。

学习不仅涉及上述事项,而且还包括知识的分类、记忆、理解和应用以及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教学是指师生之间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其他媒体传播知识和思想,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和行为的过程。

教师通过指导和互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给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发展: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过程中重要变化和过渡阶段。

此过程包括发展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以及接受社会和文化礼仪、责任感和其他正式行为的过程。

4.启蒙:启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增强和扩展孩子的知识,思维和行为能力。

它通常以启发孩子探索、推断和发现为主,而非一味传授知识,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

5.环境:环境指的是一个学习和教学的场所,或者指生物或物理环境。

环境是指学习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氛围,也是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方式。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乐趣。

6.评估:评估是衡量学习进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旨在考核学生对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水平的程度。

评估涉及知识检测、问卷调查、实验测验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收集学习的进度和效果的客观数据,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课堂教学。

7.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交互参与探究和体验现象及其规律,以发现学习内容真谛的过程。

实验教学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紧密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以体验和发现的方式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活动性。

以上是333教育学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经常在教育学中出现,已经成为教育学的解释调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背诵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

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

从横向上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其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方面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

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

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33笔记--名词解释

333笔记--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文化教育上重要的特征,由于受当时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决定论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

形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是唯官有学而民无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制度结构,导致了“学在官府”和“官守学业”的局面。

政教合一,官师合一,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2.六艺教育六艺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六项基本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按其学科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三大方面:(1)“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他的概念是十分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和。

(2)“射御”,射是指射箭的技术,射是指骑马拉战车的技术。

(3)“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指算数。

六艺教育的特征是:(1)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2)既重视传统文化也重视实用技能。

(3)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4)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注重内心道德修养。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所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

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

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有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稷下学宫的性质:(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私家主持的一所特殊形式的学校。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和育才活动为一体的并兼有资政论政作用的一所高等学府。

其突出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

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出色的教育典范。

4.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在针对教育对象上提出来的,其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孔子这一主张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垄断学校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教育传统,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5分)1、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最先提出;教育目的和理论要建立在儿童的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即教学内容心里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一个分号一分)(记忆:心理学化就是遵循儿童心里发展规律)2、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之“三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之为“八条目”。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战国的齐国。

集讲学、著述、育才并兼有资政议政的功能;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学术自由只其允许百家争鸣,待遇指的是学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4、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教师,固定的场所---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的活动。

5、六艺教育: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周礼和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射御指射箭和骑马;书数涉及书写和计算。

特点是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为文事,又重视武备。

6、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形成的独特方法。

讥讽即对对方的发言不断发问,直至其承认其无知,助产术即帮助他解答疑惑。

归纳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共性,定义就是将这个共性应运于一般。

该方法虽有局限但是有利于学生启发式思考。

7、学习动机:引起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说引起的内心的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9、教育目的:广义指的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预期。

狭义的: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部分。

10、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

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11、学制:一个国家各类各级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年限,修业年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和教育制度一样,它们都包含两部分一是物化的施教机构系统,另一个则是其中运行的规则。

)12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教育动态存在。

从育人目标上看,课程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上看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和获取途径。

13、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4、教学:即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活动。

具体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5、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评定和分析。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时间、场地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进行的评价。

(记住教学不只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它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因此有诊断性评价、形成式评价、总结性评价等)16、教育: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们的体质,不管是有组织的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17、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发挥其才能,展现其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8、人的身心发展:个体在生命个体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

19、终身教育:指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纵向来看指一生所受的教育,横向指既包含正规教育也包含非正规教育。

20、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自身和环境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过程。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要注意三点:创造良好地环境;与启发式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1、德育:广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目的,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以促进其成为合法公民的过程。

狭义:特指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身上的道德素养加以影响,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22、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四点要求:内容要有科学性。

思想性和系统性。

要调理和清晰,注意启发性。

语言要准确生动和形象。

23、教师角色丛:与教师特定社会职业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五大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家长代理人,朋友知己;管理者;心里调节者;研究者。

24、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系统,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管理,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25、鸿都门学:汉代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意义:打破儒家独尊的传统;是一门专科学校,对后世有借鉴意义;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26、五育并举:蔡元培提出,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五育不可缺一,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27、恩物:福禄贝尔建立了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恩物、作业等。

恩物,即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能够帮助儿童理解世界,又能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着后面的恩物。

本身是个完整的整体。

28、心理发展: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的心里发展变化。

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

2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它决定着儿童的现有水平,又不断创造着最新发展区。

30、学习:个体由于反复经验而导致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

31、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针对机械学习提出的;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能够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在未来选择时做出影响。

32、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中提出的教学策略,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33、迁移: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即原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影响,既有积极地。

又可能是消极的。

34、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而又持续的心里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

35、元认识:对认识的认识,即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及其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包括:元认识知识,元认识体验,元认识调节和控制。

36、努力管理策略:为了维持或促进意志努力,而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约束和控制,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37、技能:运用一定知识,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运动方式。

38、骑士教育: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爱国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分三个阶段,7、8岁以前家庭教育阶段,接受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养护;7、8为礼文教育,低一级贵族将儿童送到高级贵族家中,14至21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术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吟诗、弈棋。

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

39、三舍法:王安石改革太学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将太学生分为外舍、内舍、上舍。

学员根据考试,依次由外舍到内舍到上舍升级。

40、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湖地区创立的一种分斋教学法。

具体指,将学校教学中分经义和治事两斋,治世斋又分治兵、水、民、算术。

有利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是一种首创。

41、校长负责制: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

4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研究道德冲突在道德中的作用时,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

道德两难法即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来引发儿童思考,引起道德冲突,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43、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任务是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

44、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45、分组教学: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为能力组和作业组,或内部组和外部分组。

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

46、教师期待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暗示手段。

47、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而设立的以外语为主,兼习各门西学的综合性学校。

是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它也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48、生活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包括三个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深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影响,目的是培养实用的人才。

49、贝尔兰卡特制:50、知识表征:信息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和储存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则是产生式系统。

51、自我提高驱动力:个人要求自己凭借自己能胜任的工作的能力及其获得的成就来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

它是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中内动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52、研究性学习:是建构主义最典型的一种教学应用,是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学习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53、建构主义教学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应该发挥其主动性。

教师不是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充当引导者,设计者,或者学生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采用研究性学习等。

54、蔡元培: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主要观点及贡献:五育并举的主张;教育独立于政治经济的主张;改革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教授治校、学科制等。

55、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