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689173168884868762d679.png)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辜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己超过10%,通常判断m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mc(即所谓的"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等,了解这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亦具有重要意义。
1.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体感染HBV后,HBV的包膜和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复合体的α自异二聚体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肤进行,而体液免疫应答是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1.1.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HLK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HBV的包膜抗原和核壳抗原均可激发机体的川一个或多个表位的HLA一II类限制性CD4+和I类限制性CD8+T 细胞应答。
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对HBV的T细胞免疫应答针对的是HBV的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mv包膜抗原(HBsAg等)的T细胞应答则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对HBV核壳抗原的这种强烈的HLA-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病毒的清除有重要关系。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 包膜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ms中和抗体。
后者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抗HBs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急性乙肝时,针对msAg的HLA一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很弱。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252847b0717fd5370cdcc7.png)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目的阐述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工作者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治。
方法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阐述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方法和临床参考值的意义。
结果血清标本的HBV 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快速诊断乙肝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所应用。
结论正确认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临床医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意义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或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这些病原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临床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HBV至少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e系统(HbeAg,HBeAb)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b)。
目前HbcAg在一般化验室中尚难直接检测到,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如下。
(1)HbsAg和HbsAb:HBsAg是HBV感染后第1个出现的血清指标,HbsAg阳性表明有HBV急性感染或持续感染。
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感染。
HbsAg 在血液中以下列3种形式存在:①Dane颗粒(HBV完整病毒)外壳是HbcAg,内心为HbeAg;②小球形颗粒(HbsAg本身)是Dane颗粒装配后过剩外壳;③管状颗粒可裂解而成为数个小球形颗粒。
HbsAg是HBV感染后最早和最常见的指标,它一般多在感染后4~6周(转氨酶或黄疸升高前2~4周)出现,至恢复期消失(感染后5~7个月)。
如转为慢性肝炎或携带者,可持续数年或终生。
但是:①HbsAg阳性表示有过感染或正在感染,并不说明现在HBV是否复制;②HbsAg滴度与肝脏病变类型无关,也不指示预后好坏;③HbsAg滴度与病情变化无肯定一致的关系,也不应将HbcAg滴度升降作为判定病情好坏和药物疗效的指标。
HbsAg>100mg/L时,多同时伴有HBeAg(+)。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e8787c453610661fd9f418.png)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
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 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
由于HBsAg 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
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
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
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
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 的方法还不够灵敏。
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
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4bafe00975f46527d3e1ee.png)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
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 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
由于HBsAg 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
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
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
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
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 的方法还不够灵敏。
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
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e5c8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8.png)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等手术前八项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手术感染八项是医院术前必查的八项感染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病毒在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HbsAg 和抗-HBs)/半定量分析;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临床意义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3624ed9b89680203d825bc.png)
[ ywod ]n c i aishp ti B v sH V m resa nn mnt nfrs uni ;o m rs h i rat n Ke r s ul c c ;ea t i ; B akr; a i a io as aeq atypl eaeca co e d is r u l e r e t y ne i
乙 型肝 炎是 我 国常 见 的传 染 病 之 一 , 乙肝 病 毒 ( V) 染 的诊 断 主 要 依 赖 于 测 定血 清 中 的特 异 HB 感 性 抗 原抗 体 和 乙型肝 炎免疫 核 糖核 酸 ( B N , H V D A) 自聚合 酶链 反应 ( C 技 术应 用 于 乙肝 病 毒核 酸 的 P R)
ijr. eh d : n u de n et—xp t ns ufr gf m hpti Brci dH V D A aayi Furse c ao C nuyM tos O eh n rdadt n s a et sf i o e at e e B N nls . loecner i P R w y i i en r is e v s tn
一
定关系 。 [ 文献 标识码 ]A
[ 关键词 】核酸类 ; 乙型肝炎病毒 ; B H V标志物 ;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 ; 聚合酶链反应
[ 中国图书资料分 类法分 类号]Q 5 ; 7 . 1 2 R 3 3 2
Nu li c d qua iy ng a s y o e tts B i u nd ci i a i n fc nc c ec a i ntf i s a f h pa ii v r s a ln c lsg i a e i
[ b t c]Obet e T xlr ter a o e enten c i ai cnet f e at i s H V)adHB lresl e A s at r jci :oepoe h l inbt e h ul c c otn o p ti B vr ( B v et w e d h is u n V n kr,vr a i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21a3462e3f5727a5e96227.png)
法 ,比较 两 种检 测方 法 的结 果 异 同 。结果 :T FA法 的抗 一 B 检 测结 果 与E IA法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 .5 RI H e LS P 0 ),而其 他单 个 0 H V M检测项 目比较差 异均 无统 计学 意义 ( > . B P 00 5)。另 外 ,T FA法和 E IA 两种 检测 方法 在①④ ⑤ ,①⑤ 和② 组合 模式 中 阳性 RI LS 法 率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 . 。结 论 :T FA P 0 5) 0 R I 方法对 乙肝 定量 检测方 面具 有重 要 的临床意 义 ,值 得在 临床推 广 。
2 结 果
( < .5),而 其他 单 个 HB P 00 V M检 测 项 目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另外 ,T F A 和 E IA 两 种 检测 方 法 P 00 R I法 LS 法
在① ④ ⑤ ,① ⑤ 和 ② 组 合模 式 中阳 性率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l. 02)岁 。 12 方 法 .
3 讨 论
1 . 仪器 :时间分 辨仪 为达 瑞 ( r 6 0 型 ,酶标 仪 与洗板 机 .1 2 D ) 68 均为美 国热 电。 1 . 试剂 :广 州达 瑞抗 体丁 程技 术 有 限公 司生产 ,乙肝 两对半 .2 2
试 剂为 中山生 物工程 有 限公司生 产 。
( . B );⑤ 乙肝 核 心抗 体 ( 一 B )。 以 出现 阳性项 目的 抗 H e 抗 H e
序 号为 该模式 的代码 。 1 统 计学 处理 :使 用 S S 3oq 项 资料 进行 统计 、分 析 , . 3 P S 1. 各 x 使 用 x检验 ,P 0 5 < .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b5e30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4.png)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公众性问题[1],实验室的诊断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以及患者的病情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及其复制情况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V B M)血清标志物和P CR法测定H BV-D NA[2]。
因此在临床中通过监测乙肝患者血清HB V-DN A的动态变化,来了解乙刑肝炎H B V-D N A病毒复制活跃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拉米夫定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00例,乙型肝炎均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门诊或者住院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50.48±11.52)岁,诊断符合西安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定诊断标准[3]。
其中25例为对照组,75例肝功能化验治疗前A L T>40μ,H B V-D N A≥1.0×104c o p i e s/m LH B V-M示H b s A g、H B c A b均为阳性的患者。
(1)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肝功能检测,血清ALT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 40UL视为异常。
(3)乙肝二对半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乙肝检测试剂盒为夏门新创生物制品所提供。
(4)LAM(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mg片/d,疗程52周,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检测H B V-M、H BV-D VA定量,并动态观察ALT水平,疗程结束后随诊24周。
1.3 仪器美国PE7700自动荧火PCR仪、日本奥林巴斯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疗效评价完全应答治疗结束时H b eA g转阴,或H Be A g/HB e Ab出现转换,A LT正常,HB V-D NA阴性,部分答应:HB e Ag阴转或H Be Ab未阳转,HB V-DN A短暂消失,AL T值下降为治疗前一半,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者。
乙型肝炎标志物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标志物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f1d88871fe910ef12df8a1.png)
为 『① 乙肝病 毒 S区基 因突 变 , BA l 】 : H s g突变 株再 感
染 , 种 自然 发 生 S区基 因 突变 株 可 以 引起 免疫 逃 这
逸, 使病情持续 ; 乙肝病毒 x区基 因突变 , 而抑 ② 从
制 了 X 蛋 白的 转 录 活性 及 对 病 毒 增 强 因子 和 启 动
门诊 及住 院患 者符 合 下 列条 件 者 予 以登 记 : 无 自 ①
觉 症状 和 体征 , 功 能正 常 , B 肝 H V标 志 物有 阳性 , 且
21观 察组 6 . 0例 . 抗 体 阳性 检 测 出 H V— N 阳 三 B D A 性2 0例 占 3 - ; 33 对照 组 8 % 0例 , B — N 阳性 4 H VDA 3
A ) 乙肝 病 毒 e抗 体 ( B — b 、 b、 H e A ) 乙肝 病 毒 核 心 抗 体 ( B — b 阳性 有 了一些 新认 识 。我们 对 6 H cA ) 0例 三 抗体 阳性 患 者作 了 HB — N V D A检 测 . 现总结 如下 。
1 材 料 与方法
申支生 物技 术有 限公 司提 供 。操作 报告 由娄 底市 职 业病 防治所 中心 化验 室协 助 。 模式 代号 : 三抗体 阳性
12试 剂来 源及 方法 . H V— LS 酶 联 吸 附免 B M E IA(
3 讨 论
疫 法 ) 测操 作 结 果判 定 。均严 格 按 照 试 剂盒 说 明 检 进 行 。试 剂 由上海华 美 生 物 工 程公 司提 供 , 功 能 肝
关 于 三抗 体 阳性 形 成 的 机 制 , 据 文献 报 道 认 根
男 女 之 比为 1 .2 年龄 最 小 1 :3 , 1 5岁 , 大 6 最 4岁 ,5 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及其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c62bd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b.png)
肝酶活性指标,升高表示肝脏受损,可能与病毒复制有关。
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
HBeAg转阴、HBsAg转阴:提示病情好转,预后 良好。
HBV DNA转阴:提示病毒复制减弱或无复制,传 染性降低。
ALT持续升高:提示肝脏受损严重,可能进展为肝 硬化或肝癌。
指导抗病毒治疗
根据HBV DNA和ALT水平判断是否 需要抗病毒治疗。
预测预后
血清标志物的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预测肝硬化和肝癌的风 险。
加强公众教育和筛查工作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传播 方式、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
推广筛查
鼓励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乙型肝炎筛查,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例 如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和孕妇等。
。
监测和随访
要点一
监测
定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如 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状况等,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恶化 或复发。
要点二
随访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检测乙型肝 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耐药性的发生 ,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诊断乙型肝炎
通过检测血清标志物,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 及感染的具体阶段。
监测疾病进展
通过定期检测血清标志物,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包括病毒 复制程度、肝功能状况和肝纤维化程度等。
指导治疗
根据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抗 病毒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案。
乙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其他严重的肝脏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一HBc—Igc 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一HBc—Igc 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ed8b679b6648d7c1c74644.png)
[ btat Obet e Tods u st ec nc l i i c n eo n i cI G( n i c o l p s — As c r ] j c v i i s h l i g f a c f t HB —g a t HB ) ny o t c i asn i a — — — — — —
t i fHBV r e s i e u M e h d Th o a a d t s l td a t HB o i v a e we e c l i t o v y ma k r n s r m. t o s e t t l n heio a e n i - c p st e r t r a— i c l t d r to p c ie v f o 5 2 a d 5 4 ip te t s r m a lsd t r n d f r f e HBV r e s u a e e r s e t l r m 3 n 9 n a in s e u s mp e e e mi e o i v 1 v ma k r i cu i g HB Ag, n iHBs n ldn s at - ,HB Ag a t HBe a d a t HBc b c o a t l n y i e , ni — n ni — y mi r p r i e c e z me mmu o s a n asy ( E1 , n y di k d i mu o o b n s a ( M A) e z me n e m n s r e ta s y ELI SA) r s e t e y Th e e so n i 。 e p c i l . e lv l f t HBs we e a a v a — r r 一 i
单 项 抗 一 c阳性 率 进 行 回顾 性 统 计 ; ME A 检 测 的 1 4例 单 项 抗一 c阳性 和 1 7例 HB HB 对 I 2 HB 6 V标 志 物
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4582fc7c1cfad6195fa7b2.png)
都十分关 注的问题 … 。H V~M 的检测 是诊断 乙型肝炎 的必 备 B 手段 , 而病毒指标检测 的准确性 直接关 系到 患者 的诊 断 、 合理 用 药 和有效治疗 ] 目前 国内检测 H 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 用较 。 B
时检测 20例 乙肝血清标 志物五 项指标 , 8 即乙肝病毒表 面抗原 ( BA ) 乙肝病 毒表面抗体 ( 一H s 、 H sg 、 抗 B ) 乙肝病毒 e 原 ( e g 、 抗 HB A ) 乙
肝病毒 e抗体 ( 一HB ) 乙肝 病毒核心抗体 ( 一nB ) 结果不一致标本再采 用美国 A b u 抗 e和 抗 c, b o ̄公 司生产 的 A sm雅培试 剂检测 。并 xy 运 用 E cl xe 管理数据 库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两种方 法比较得 出定量检 测的敏 感性 、 特异 性均 高于定性检 测, 阳性 检 出率具有显著差 H V—M 定 量检 测 更适合 于临床诊 治 的应 用 , B 定性检 测更适 合 于常规 筛查 异 : s g P< .5 抗 一H e 抗 一H cP< . 1 HB A , 0 0 ; B、 B , 0 0 。结论
定性结果参照试剂说 明中的判定方法 S C / O≥2 i严格检测 ,R . T一 FA法检测 的不 同浓 度标 准品对应 E IA法定性 检测 的结 果为 : I LS
以 HBA s g≥1O m , 一HB ≥1ml/ , B A . n l抗 s 0 U mlH e g≥0 5 C / .N U m , 一H e . N U m l抗 B ≥4 0 C / l和 抗 一H c≥0 6 C / l B . N U m 判定 为 阳 性, 反之为阴性 , 见表 1 。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8c37e4f8c75fbfc77db29e.png)
摘
毅 , 正武 ( 放军 昆明总 医院检验 科 , 夏 解 云南 昆明
6 03) 5 0 2
要 : 的 通 过 对 乙肝 病 毒 五 项血 清 学标 志 物 定 量 和 定 性 检 测 的 敏 感 性 、 异 性和 阳性 检 出率 对 比 , 证 定 量 检 测 在 目 特 验
于钩状 效应 和敏 感性 的原 因 , 常造 成 HB 感染 的 V
Nc ml抗 一 c 0 6Nc ml 定 为 阳性 , U/ , HB ≥ . U/ 判 反 之 为 阴性 , 见表 1 。 1 6 统 计 学 分 析 用 E cl管 理 数 据 库 和 . xe S S l. P S 1 0软 件统 计分 析 , 法 学 间数据 比较 用 。 方 检验。
维普资讯
8 8
现 代 检 验 医 学 杂志
第1 JMo a d Vo. 2 N . , v 20 1月 dL bMe , 12 , o 6 No .0 7
乙肝 血清学 标 志物定 量检 测及 其临 床 意义
各 自说 明书 和《 国临床 检验 操作 规 程 》1 的要 全 [中
HB 感 染 血 清 学 标 志 物应 用较 多 的仍 是 E IA V LS
方法 。其有 以下缺 点 : 无法定 量 、 敏度低 , 灵 由检 测 原理 带来 的前 带现 象无 法解 决 , 污染 , 法 完 成 易 无 HB 感染 的 动态 观察 以及低 水平 HB 感染 指 标 V V
求 , 种方法 同时分 别对不 同浓度 的标准 品和临床 两
标本 进行检 测 。 1 5 结 果判 定 . E IA 法 定 性结 果 参 照试 剂说 LS 明书 中的判定 方法 , 经过本 室严格检 测 , RF A 法 T I
常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意义及临床评价
![常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意义及临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639c3e60975f46527d3e1b2.png)
表面抗体( H s、 抗 B ) 乙型 肝 炎 病 毒 e 原 ( B A ) 乙 型 肝 炎 抗 H eg、
病 毒 e 体 ( H e 、 型肝 炎 病 毒 核 心 抗 体 ( 一H c 、 抗 抗 B)乙 抗 B ) 乙
型 肝 炎病 毒核 心 抗 体 一I 抗 H c g 和 乙肝 Pe 1 原 g M( B —IM) rS 抗
检 测 HB —D V NA均 有 各 自的 方 法 学 缺 陷 。 P R 检 测 也 不 能 C
提 供 , 大 于 1 oism 以 0 cpe/ L作 为 阳性 判 断标 准 … 。
2 结 果
学 检 查 中 出现 了许 多 新 情 况 , 再 是 局 限 于 几 种 简 单 的 经 典 不
模式 , 而是 更 加 地 复 杂 化 、 样 化 , 单 独 抗 HB 多 像 e阳 性 , 独 单
H e g阳性 , B A 、 H s同 时 阳 性 , B A 、 e g阳性 而 BA H s g抗 B H s g HB A 抗 HB c阴性 。 同 时 , 发 现 抗 H c—IM、 r 1 g虽 与 病 毒 也 B g Pe A S 复 制 高 度 相 关 , 与 H V — N 但 B D A检 测 仍 有 定 的差 距 。 酶 联 免 疫 法 检 测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血 清 学 标 志 物 与 P R荧 光 定 量 C
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Itgae rdt n lC ieea d Wetr dcn 01 g 9( 2) d r o ra nertd T a io a hn s n senMe iie2 0 Au ,1 2 o i
‘2 2 8 7・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bc8781ba98271fe900ef933.png)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251344e518964bcf847cd5.png)
Cf RI EJ L HA OE N DA NF G M C
匿固
乙型 肝 炎 病 毒 血 清 标 志 物 的临 床 意义
王 延 伟
( 宁市 市 直 机关 医院 检 验科 山 东济 宁 2 2 0 ) 济 7 0 0
【 要 】 目的 阐述 血 清 标本 的 乙型肝 炎 病毒( B ) 志物 的 临床 意义 , 导临床 工作 者对 乙型肝 炎 的正确 诊 治 。 法 结合 自己 摘 H V标 指 方 工作 经验 并参 考 相关文献 , 阐述检 测血 清标 本的H V 志物方 法和 临床 参考值 的意 叉 。 果 血 清标本 的H V B标 结 B 标志 物的检 测可 以作 为
复 期 消 失( 感染 后 5 个 月)如 转 为 慢性 肝炎 或 携 带 者 , 持 续 数 ~7 。 可 年 或 终 生 。 是 : H s 阳性 表 示 有 过 感 染或 正 在感 染 , 不说 但 ① b Ag 并 明 现在 HB 是 否 复制 ; V ②HbAg 度与 肝 脏病 变 类 型无 关 , 不指 s 滴 也
一
,
HB Ag e 阴性 不 代 表 病 毒 不 复 制 。
( ) 清 抗一 cg 与IG: 滴 度的 抗HB - g 3血 Hb lM g 高 c IM阳 性 , 急性 是
般 多 在 感 染 后 4 N ( 氮 酶 或 黄 疸 升 高 前2 N ) ~6 转 ~4 出现 , 恢 至
HB V感染 的标 志 , 是 诊 断 急 性 乙 肝 的 重 要 参 考 指 标 。 为 它 没 也 认 有保 护 作 用 。 一 c M在 急性 乙肝 早 期 10 抗 Hb I g 0%阳性 , 呈高 滴 度 , 可 持 续 6 4 月 , 近 期 感染 标 志 , 项 指 标 个 体 差 异 较 大 , 的 ~2 个 是 此 有
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及其意义
![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8196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0.png)
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及其意义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是诊断、预防和管理乙型肝炎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介绍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及其意义。
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可靠的标志物。
它通常在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并持续存在于血液中超过6个月。
HBs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不能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对于慢性感染者,HBsAg的持续阳性表明病毒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2.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HBe(乙型肝炎e抗体)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物,通常在HBsAg阳性的同时出现。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具有高传染性。
随着免疫系统的清除,HBeAg会转为抗HBe。
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已经抑制,但仍可能存在病毒DNA和肝脏损伤。
对于慢性感染者,HBeAg和抗HBe的转换通常伴随着病情的好转。
3. HBcAg(乙型肝炎内核抗原)和抗HBc(乙型肝炎内核抗体)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内核蛋白的标志物,只在感染初期出现,但在血液中很难检测到。
抗HBc分为IgM和IgG两种类型,IgM抗体通常在急性感染的早期出现,而IgG抗体则持续存在。
抗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不能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4.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直接标志物,也是评估病毒活动性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高水平的HBV DNA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具有高传染性。
对于慢性感染者,抑制HBV DNA水平是治疗的目标之一,可以减少肝脏损伤和疾病进展的风险。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学指标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预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HBV DNA等指标,可以确定感染状态、病毒活动性和疾病进展风险,从而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1e34a80029bd64783e2cd3.png)
3 乙型 肝炎 病 毒各 项 H V M 检 测 的意 义 B—
3 1 HBs . Ag
H s g H V在 肝 细胞 表 达 的产 物 , 机体 感 染 H V后 最 早 BA 是 B 是 B 出 现 的血 清学 标 志之 一 , 染 后 4 7周 血 清 中 出现 H s g之 后 可 感 ~ BA , 能 出现 A 异 常 和 临床 症状 ,因而 , BA 是 H V感 染 的基 本标 H sg B 志 。H s g BA 阳性 意义 ;1乙 型肝 炎 的潜 伏期 、 性期 ;2 慢性 乙 型 () 急 ()
为不 完 全双 链环 状 D A, 条链 中长链 为 负链 , N 两 短链 为 正链 。负链 基 因组 长 约 3 k , . b 至少 含有 4个 开放 读框 ( R )分 别 为 s . 2 O F, . P和 C X 区。完 整 的 乙型肝 炎病毒 颗粒 直 径为 4 n 可 分为 双衣 壳 与核心 2m,
彻底 消 除日 。
1 乙型肝 炎 的地 区分 布 . 1
乙 肝 是 世 界 范 围 流 行 ,但 地 区 差 异 较 大 , O 按 人 群 WH
H s g 性 率 将 全 球 划 分 为 高 、 、 三 个 区 域 ( ) 在 乙 肝 高 BA 阳 中 低 率 。 发 地 区 , BA H s g阳性 率 在 8 %以上 , 洲部 分地 区 可 高达 1%以 上 ; 非 5
和母 婴传 播 最为 常见 。 群无 论年 龄 大小对 H V普通 易感 , 人 B 感染 后 抗 一 B 阳转 者可 在 一定 时期 内获得 免 疫力 。 Hs
2 乙型 肝炎 病毒 的 生物学 特点
是 乙 型肝 炎 病 毒 的 高 发 区 ,其 传 染 性 和 病 死 率 都 很 高 ,大 约 有
乙肝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7567ecdbb4cf7ec4afed06a.png)
滴 度 变 化
说 的 “ 对 半 ” HBA 、H e g 两 : s g B A 、抗 ~ H s B 、抗 一 H e B、
抗 一H c B.
1 H V感 染 时各 项 标 志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B 1 1 H s g 抗 一HB 成 人 暴 露 于 H V 后 , 早 一 二 周 , . B A 和 s B 最
若 H sg已消失 , 一 B 尚未出现 , BA 抗 H s 只检 出抗 一 B 和抗 一 H c H e时, B 此阶段称 为窗 口期 ( 它与 H V感染 的窗 口期有 区别 , I H V窗 口期是指感 染 了 H V病毒 以后 到抗 一HI I I V检 出的这
一
乙肝患者及血液 HBA s g阳性无症状携带 者是 HB V的主要传
IA存在于急性 乙肝患者 和慢性 乙肝急性 发作 的患者 的血清 g 中; IG出现较迟 , 而 g 可保存 数年 甚至终身 , 它被 称为记忆 性 抗体 , 几乎所有个体 接触 H V以后都 能产 生抗 一H e 如 实 B B( 验室工作人员 , 家庭 中有 H s g阳性 者 ) 低水 平感染 时 , BA , 血 清 中可 出现 单一 的抗 一H c 滴度 <10 B( 00时 ) 在 这 种情 况 , 下, 只有 进行 连续 检测 , 体滴度 逐 渐增 高或抗 体滴 度高 达 抗 1 0 00 0以上时 , 一H c才作为感染指标。 抗 B
最迟到十一二周 , 血液 中首先发 现 H s g 急性 H V感染 时 BA , B 血液 中 HBA s g持续 时间大约 1 6周 , 长可达 2 ; 最 0周 在慢 性 患者 和无 症状 携 带者 血液 中可 持续 存在 多年 。抗 一H s是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
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
阳”。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
感染。
(3)免疫复合物的存在。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
性弱。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
-HBs尚未出现;(3)无症
状HBsAg携带者。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
复。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
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
染。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
恢复。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注意爆发性乙肝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
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
阴性,或呈假阳性。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
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
性强。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