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文言实词1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 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文言实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教师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文言实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文言实词的用法和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举例分析: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分析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5. 阅读训练:让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运用所学的文言实词。
四、作业布置:1. 整理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列出清单。
2. 完成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标注出生词和用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2. 作业检查: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多样化教学: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文言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3.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的文言实词,举例说明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加深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补充和说明:这三个环节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问答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 教案(1)精品版

文言实词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现象。
2.学习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对义性,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预测2014年,不论高考的结构模式如何变化,对这一点的考查仍将成为首选。
为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中的含义”,需要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知识。
一、词的古今异义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这类词的演变情况是: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4.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如: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5.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如: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史记刺客列传》6.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二、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把握一词多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引申义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又可借为背叛,如“亲戚畔之”,“蚓无爪牙之利”本义是爪牙,其现在的比喻义为得力的帮凶和武士,并没有贬义。
文言实词 教案

文言实词教案课题:文言实词年级:初中学科:语文时长: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用法;3. 能够运用文言实词进行句子的构建和写作。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文言实词进行句子的构建和写作。
教学准备:教材:语文教材、文言文课文;课件:包含文言实词的例句和练习;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汉语常用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汉语中实词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出文言实词的概念。
Step 2:讲授文言实词(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文言实词的定义和特点,如“表达确切意思、意义固定、具有实质类词性等”,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Step 3:探究文言实词的用法(15分钟)教师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具体应用。
教师提供例句,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实词的用法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Step 4: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阅读中多加运用文言实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实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也掌握了文言实词的常见用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文言实词的应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归纳、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复习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
3. 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总结文言实词的规律。
4.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含义。
2. 文言实词的用法:讲解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文言实词: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文言实词,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文言实词的用法。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总结文言实词的规律。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言实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运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理解。
2.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古代文献资料:准备相关的古代文献资料,用于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2. 多媒体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等,用于展示文言实词的例句和解析。
八、教学评价方式1. 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的积极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分类。
1.2 教学内容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实词是指有具体意义,能够表示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的词,如“山”、“跑”、“快乐”、“聪明”等;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主要起连接、助词、语气等作用的词,如“的”、“地”、“得”、“了”、“吗”、“呢”等。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代词等。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进行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练习。
第二章:实词的词义辨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词的词义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进行造句。
2.2 教学内容词义辨析的方法:从语境、词性、词义范围、词义轻重、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辨析。
实词造句的注意事项:选词准确、搭配得当、语义通顺。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词义辨析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词词义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实词造句练习。
第三章:虚词的用法辨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3.2 教学内容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从虚词的词性、位置、功能、搭配等方面进行辨析。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起到引导、语气、助词等作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学生进行虚词用法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练习。
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的搭配。
4.2 教学内容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要符合语言习惯、语义合理、表达清晰。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实例:如“跑得快”、“快乐地生活”、“聪明的学生”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
学生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练习。
学生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的应用练习。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顾并掌握已学过的文言实词。
2. 难点: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用法。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和练习。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文言实词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第2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案

掉转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精准点拨】【微积累】类义词①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
②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
③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
④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窥、伺、蔽、觇、匿、隐、黑、秘、藏、伏。
⑤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司。
⑥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
⑦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⑧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领、判、守、兼。
⑨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俟。
⑩表示嫉恨的有:恶、厌、憎、衔、怨、患、疾、恨、怒、诅。
⑪表示授予官职的有:辟、荐、举、知、拜、选、除、授、起、察、仕。
⑫表示官职升降的有:升、擢、拔、迁、陟、晋、加,罢、黜、免、谪、左迁、窜、放。
【边练边悟】2.(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一)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把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教学难点】(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意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5课时。
其中讲读课2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2节。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点透析】应把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颜色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斗)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削减让(古:责怪,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颜色变化讽(古:委婉地劝说;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圆满;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境况低下;今:品德恶劣)熬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简单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篇一: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试卷,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就介绍几种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考纲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方法推断出来。
四、方法例析(一)、语境推断法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他们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的文言实词,加强对实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包括词义、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3. 进行实词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对文言实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举例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4. 进行实词填空练习,检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
5. 进行实词翻译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2. 结合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3. 定期进行阶段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自主积累更多的文言实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文言实词。
七、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文言文材料,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和练习。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进行教学展示和辅助教学。
3.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和信息。
八、教学难点1. 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教学案1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实词学案【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
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一限制成分就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此考点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落点】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实词的活用。
常见误区:1、按照今义理解古义。
如对“当尽力于斯文”一句中“斯文”理解为“文雅”。
2、以常用意义来解释活用意义。
如将“因怪时人之不道”一句中的“怪”理解为“责怪”。
3、按照常用意义来理解偏义复词。
如将“刺诸县短长”中“短长”理解为“短处与长处”。
4、按照一般字的意义来理解通假字的意义。
如“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一句中的“缪”是通假字,通“谬”,谬误;而不能按“缪”的意义来理解。
【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1、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是做好文言文试题的关键。
题目虽在课外,但答案却在课内。
2、增加阅读量,培养自己的语感。
每天至少必读一篇文言文,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试卷上的。
3、培养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
【知识网络】(见《考点知识速查速背手册》P123—P139)1、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2、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九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复习教案设计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复习教案设计及练习题第一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回顾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2. 针对每个实词,提供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学生能在阅读文言文时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是:A. 吾日三省乎己,为人谋而不忠乎?B. 之二虫又何知?C.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二、解释题1. “乎”:三、翻译题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四、填空题1.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是指______。
第三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回顾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2. 针对每个实词,提供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九年级上册的文言实词。
2. 学生能在阅读文言文时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正确的是:A. 吾日三省乎己,为人谋而不忠乎?B. 其真无马邪?C.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言文实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教案文言文实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实词,学会区分实词和虚词;2. 学会辨别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能正确运用;3. 培养学生对实词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培养学生的辨别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文言文中的实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多张图片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描述中使用的实词,并介绍实词的概念。
2. 探究实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词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实词和虚词,并通过例子进行辨析。
3. 学习实词(15分钟):教师以教材中的实词为例,逐个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人”、“事”、“言”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实词辨析(20分钟):教师将教材中的几个实词列举出来,并让学生进行辨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 实词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篇文言文短文,让学生找出其中所有的实词,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短文的翻译。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掌握实词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七、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并找出其中的实词;2. 引导学生进行实词的运用练习。
八、教学评估:1. 课堂上观察学生对实词的辨析和运用情况;2. 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实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对于一些生僻的实词和特殊用法还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言文实词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教学课时:3课时第1、2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与敲击有关;【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归纳总结、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2.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分析。
3. 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段,让学生翻译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分析。
4. 翻译与解读: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段,让学生翻译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2. 利用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量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文言实词测试,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文言实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取一段文言文,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文言文教材,提供学生学习。
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言文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八、教学实践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文言实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背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感。
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把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精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采纳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尤其注意同学自主练习,在练习中找答案,加深印象。
【课时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考点阐释】《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假如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力量成正比。
要能顺当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需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学问,猎取理解和辨别实词词义的力量。
实词不仅总量大,而f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解题方法】在本环节中,先由同学做练习,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然后同学分组争论这一组习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最终由老师明确。
(一) 语境分析法(依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练习:1、士类益以此多之(赞扬)【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由于这样而欣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赞扬”是正确的。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人.4、河内凶(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5、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6、恨(圆满)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7、君子疾(厌恶,憎恨)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明确: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纳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行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复习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复习设计]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
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之虚所卖之”。
——“虚”同“墟”,意思是“集市”
②音近形似。
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
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
如: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道”通“导”,意思是“导向”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如:
又安敢毒焉(怨恨)
毒呼嘘毒疠(有毒的)
赋敛之毒(毒害)
(四)、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
乃钻火之烛也。
(烛:名作动,照亮)
屏障中抚尺一下。
(下:名作动,敲、打)
何苦而不平。
(苦:形作动,愁)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
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
北通巫峡。
(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如:
尔安敢轻吾射。
(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得而腊之以为饵。
(腊,原指干肉,名词,这里是“使……成干肉”)
无案牍之劳形。
(劳,原指劳累,形容词,这里是“使……劳累”)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美丽”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例题解析]
例题一: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卑鄙)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措”,放置)
C、且焉置土石(哪儿)
D、以缚背刃(背靠)
解析:此题涉及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B、“厝”通“措”,意思正确;C、多义词,这里理解正确;D、“背”,名作动,正确;A、“鄙”,古今异义,这里应是“目光短浅“,所以答案是A。
例题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峨大冠,拖长绅者<2>坐縻廪粟<3>吾子未之思也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采用主观题形式。
解答此题一定要弄清全句意思,明确加点词各自的特点,从而作出正确解释。
<1>句意思是“高戴着帽子,拖着长长腰带的人”,“峨”用作动词,属词类活用(形作动),解释为“高戴”;<2>句中“坐”是多义词,此处应是“白白地”;“縻”是通假字,通“糜”,浪费、消耗之意。
<3>句中“吾子”是古今异义现象,不同于现在“我子”,这里意思是“你”,对别人的礼貌称呼。
[复习小结]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
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讲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应用练习]
A 组
1、找出句中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教学方法:采用抢答比赛]
(1)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2)无他,但手熟尔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诎右臂支船
(5)文理有疏密(6)对镜帖花黄
(7)系向牛头充炭直(8)策勋十二转
(9)甚矣,汝之不惠(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出门看火伴(1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3)圣人非所与熙也(14)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15)良鄂然,欲殴之(16)置于市,贾十倍
(17)将衙外以惑愚瞽也(18)百废具兴
(19)缚者曷为者也(20)无陇断焉
(21)必能裨补阙漏(2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4)是以简拔以遗陛下
2、与“一厝朔东”一句中“厝”用词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悍勇而轻齐/缚者曷为者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前人之述备矣
C、良鄂然/板印书籍
D、置于市,贾十倍/得无异乎
3、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古义、今义。
(1)学而不厌(2)是非君子之道(3)会宾客大宴(4)几欲先走(5)西蜀之去南海(6)王曰:“何坐?”(7)危急存之之秋也(8)微斯人,吾谁与归(9)汪然出涕
(10)青春作伴好还乡(11)陶后鲜有闻(12)虽我之死(13)向吾不为斯役(14)臣本布衣(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6)牺牲玉帛(17)小大之狱(18)先帝不以臣卑鄙(19)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20)无论魏晋(21)阡陌交通
(22)则有去国还乡(23)春和景明(24)前人之述备矣(25)其实味不同(26)今天下三分(27)三顾茅庐
4、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然者何去属于作文以记之
B、寡人反取病焉越明年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停车坐爱枫林晚深入不毛
5、比较下列各组多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高可二黍许瞬息可就
①许②就
杂然相许持就火炀之
始一反焉以光先帝遗德
③始④遗
始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去死肌,杀三虫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⑤去去国还乡⑥病寡人反取病焉
西蜀之去南海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岁赋其二
⑦名有仙则名⑧故公问其故
不能名其一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齐使田忌将而往岁赋其二
⑨使晏子将使楚⑩赋赋敛之毒
齐命使各有所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找出与“若毒之乎”中“若”意义相同的一项()
A、貌若甚戚者
B、若止印三二本
C、若所市于人者
7、指出下列词性有什么变化,并加以解释。
(1)妇抚儿乳(2)但微颔之
(3)所宝以百数(4)彼不我恩也
(5)布囊其口(6)因长跪履之
(7)陟罚臧否(8)优劣得所
(9)亲贤臣,远小人(10)殚其地之出
(1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2)君将哀而生之乎
(13)不蔓不枝(14)毕力平险
(15)居庙堂之高(16)良因怪之
(17)木格贮之(18)岁赋其二
8、选出与“齐军既已过而西矣”中“西”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将东徙
B、良殊大惊,随目之/乃钻火烛之
C、有一第父衣褐/因长跪履之
D、干城之具/以缚背刃
B 组
阅读下面短文,答题。
(一)
杨朱之弟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也。
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注]①素衣:白色的衣服②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1、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写出它们各自的本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②子亦犹也
③子岂能毋怪
3、指出下列加“•”字用法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其意。
①衣素衣而出
②天雨,解素衣
③狗白而往,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