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汉语趋向动词结构的类型学地位及其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兩漢漢語趨向動詞結構的類型學地位及其變遷
張敏、李予湘(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提要】本文首先考察了Talmy(1985、2000)以來的三種位移事件詞彙化
模式類型學方案及其與漢語的適配性,並選取Croft et. al(2008)的多分法作
為本文研究的起點。在對先秦兩漢傳世文獻資料的考察基礎上提出如下看法:
(1)以《左傳》等傳世文獻為代表的先秦漢語不是,或至少不是典型的連動
型語言,因此動趨式(以及動結式)的終極源點並非以往認為的連動式,而是
並列結構。由非(典型)連動型語言轉變為連動型語言,這是上古至中古漢語
時期漢語語法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類型演變中極為重要的一條。這一過程在先
秦時期已經出現,大致在漢魏六朝時期完成,而趨向動詞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
特殊的作用。(2)連動型語言轉型的第一階段是非對稱型連動結構首先分批形
成,而對稱型連動結構最晚形成。由並列式發展為連動式,以及由連動式發展
為動趨式,不同詞彙項進入新構造的時間可能不同。(3)古今漢語在位移事件
編碼方式上的類型轉變,並非由動詞框架型向衛星框架型的轉變,而是並列型
經連動型階段向衛星框架型的轉變。
一、引言:由現代漢語位移事件詞彙化方式的類屬困惑說起
1.0本文旨在探討上古及上古與中古轉折時期漢語裡含有趨向動詞的結構的語法表現、語法屬性及類型學地位,並旁及相關結構的演變大勢。漢語歷史語法學界長期以來對含趨向動詞的結構的研究相對薄弱,以往的討論多集中於動趨式的產生時代。近年來,趨向動詞結構的歷時研究受到日益密切的關注,一個重要的助推因素是,現代漢語裡含趨向動詞的位移事件表達形式不易以明確、直接的方式納入Talmy提出的位移事件詞彙化模式的二元分類體系,故有學者從類型變易的角度提出解釋,即古今漢語的位移事件編碼模式分屬不同類型,其間經歷類型變易,導致現代漢語同時具有兩種對立類型的部分特徵。
漢語是否經歷了這種類型變易?若是,這一變易是如何產生、發展的?變易的原因和機制是什麼?這是激發本項研究的幾個饒有興趣的問題。鑒於學界近年在動趨式的產生、演變課題上已有力作問世,我們亦無力對趨向動詞結構的嬗變過程作全面的回溯,因此,本文擬聚焦於演變的源頭,即考察先秦兩漢時期主要傳世文獻所代表的語言面貌,並從漢語歷史語法學界較少涉足的一個角度去探討相關問題,即在連動型語言(verb-serializing languages)的共性和類型特徵的背景下,看相關結構及演變的實質。
本節以下部分分別討論Talmy(1986, 2000)的二分法、Zlatev & Yangklang(2004)及Slobin(2004、2006)的三分法,Croft et. al.(2008)的多分法在漢語中的應用以及由之引出的問題,然後進入正題。
1.1Talmy(1986, 2000)將概念結構中的「位移事件(motion event)」分析為由四個基本概念成分組成,即F+M+P+G,其中F(figure,即圖形)是位移事件中移動或相對於另一物體的位置而靜態存在的物體,G(ground)乃位移事件的背景,指的是作為移動或靜態存在的F的參照物的另一個物體,M(motion)代表移動的動作或存在的靜態狀況,P(path)即「路徑」,是物體F相對於物體G而移動或存在的路徑或地點。此外,一個「位移事件」還可與一個外在的「共現事件(co-event)」相繫,後者通常作為前者的方式(Manner)或起因(Cause)。例如:
方式起因
動態:The pencil rolled off the table. The pencil blew off the table.
a.
(鉛筆以滾的方式落到桌下)(鉛筆因被[風]吹動落到桌下)靜態:The pencil lay on the table. The pencil stuck on the table.
b.
(鉛筆以躺的方式位於桌上)(鉛筆因被[膠水]黏住而位於桌上)
上面例子裡的下劃線的動詞,「rolled、lay」是表方式的共現事件,「blew、stuck」是表起因的共現事件。
在將這些概念成分詞彙化的時候,不同語言有不同的方式,見下例:
(1)John ran into the room. (英語)
FIGURE MOTION+MANNER PATH GOAL
(2)Jean est entré dans la chambre en courant(法語)
(張三 入 於 房間 以 跑的方式)
FIGURE PATH GOAL MANNER
(3)張三 跑 進了 房間。(漢語)
FIGURE MOTION+MANNER MOTION+PATH GOAL
Talmy就位移事件的詞彙化模式(lexicalization patterns)提出過一個重要的類型學區分:(I)「動詞框架(verb-framed)」型,即把「路徑」P並合(conflate)入動詞詞根去表達的語言,包括印歐語中拉丁語之後的羅曼語族語言、閃語、日語、淡米爾語、南島語等。上面法語的例(2)將中心成分「移動」與「路徑」融為一體(「entré」),而「方式」要麼不表達,要麼則另外表達為一種附加成分(法語在動詞後位置用了「en courant」)。(II)「衛星框架(satellite-framed)」型,即把P用動詞的衛星成分表達的語言,包括漢語、羅曼語之外的印歐語、芬蘭-烏戈爾語、Ojibwa語、Walpiri語等。這裡所謂的「衛星」成分即與動詞詞根構成姊妹節點的從屬性成分,包括了除體詞性成分、介詞短語之外的許多不同成分,如英語裡的動詞後的小品詞、拉丁語、俄語等語言裡的動詞前綴,以及漢語裡的趨向補語。在這些語言裡,P既可以單獨由衛星成分表達,也可並合介詞短語表達,舉例如下:(下加線者為衛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