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整合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报告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报告一、学习内容回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介绍,网络通信原理,以及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收获与反思1.知识点掌握: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作业练习,我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区分计算机的各个组件,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此外,学习了网络通信原理,对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我将来更深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了基础。
2.实践能力提升: 在课程中,老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提供了许多实例和练习,这有助于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课后的作业,我学会了安装和配置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方式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让我领略到了计算机科学的魅力,使我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未来学习计划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相关知识,包括网络安全、云计算等领域。
同时,我也准备深入了解计算机编程和算法,提升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我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实践和项目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四、总结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我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及反思
202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及反思在2024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我认为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讲解和展示来传达知识。
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教学素材和学科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知识,通过网络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巩固和评估学习效果。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再是记住大量的知识,而是如何找到并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找到和筛选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例如,利用互联网搜索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种类型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尽管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一些反思。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
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教育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拓展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打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提高教育公平。
二、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1.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虽然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仍然不足。
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2.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许多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由于家庭、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学生缺乏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4. 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
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反思与改进1.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本篇文章根据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整合的内涵、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的发展过程、整合的目标、整合的核心、整合的方式、整合的教学环境、整合的基本原则、整合的策略等多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经验,提出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字化学习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⑵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实行知识重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水平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利用建构主义能够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其核心能够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 教学目标的设定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确保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实践项目。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 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的实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如实验设备、软件等,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3.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动手能力较弱,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1.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投入,完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
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1副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
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
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
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
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摘要】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点和误区进行分析和反思,力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一种正确认识,使之良态发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语文课程优点反思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是一种进步与力量。
当学生告别纯粹的黑与白,当他们打开与世界沟通的窗户时,灵光在他们的眼睛里跳跃。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附加到传统教学手段中,而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让信息技术的手段与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过去单纯的语文教学,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进行封闭式教学,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比较而言,显得语文课程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
无可置疑地,语文是以语言为主体,脱离了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语文教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乃至是空谈。
然而,今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下,语文的课堂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只是有学子的朗朗读书声,也不是只有黑板与粉笔的单调色彩。
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
尤其是现在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
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①学生们透过技术平台,可以上天下海,可以了解过去和设计未来,可以让知识更充分地表现,可以更透彻地理解语言。
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清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越性和侧重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可 以从 因特 网上 查 找 出相 关信 息 , 可 以下 载相 关 信息 来供 息 , 如 何 把信 息集 成 为一 个作 品 , 并 针 对作 品进行 交流 、 评 自 己使 用。 所 以在 综合 实践 课 程 中研 究 课题 之前 , 让 学生 价 、 修 改。这 些知 识都 对 学生 开展 上述 类似 的合作 提 供 了
关键词 : 信 息 技 术 综 合 实践 课 程
研究时 , 仅 列 举 身边 的一 些事 例 可 能是 不 够 的 , 老 师就 可 以让 学生 在 网上查 找 一些 早恋 带来 的危 害 实例 , 找 到如 何 采 取措 施解 决克 服早 恋 的方法等 等。 1 . 4 促 进 学 生 利 用信 息技 术 知 识 对 信 息进 行 适 当 的 处理 。信 息搜 集 后并 不一定 能马上 应用 , 每 一个信 息都 应
( 上接第 2 2 9页 )
远 不够 的 , 还 需要得 到 教务 处 、 学生 处、 校 团委 以及 学生所 展 实 习档 案知 识 普及 有奖 竞答 活 动。 此外 , 学校还 要 重视 在 系部 的支持 。 档 案 网 站建 设和信 息 化工作 , 实现 学生档 案信 息 的一 站式 宣传 内容。 实 习档 案 的宣传 不仅 包 括 收集 内容 、 归档 检 索 , 并 在 学生 访 问量 大 的 学生 处 、 团委和 系( 院) 网 页上 目录 宣传 , 还 应 包括 管理 、 利 用和 服务 宣 传。 同时 , 需要强 建 立档 案 网站链 接。 学校 采 用多种 方式交 叉进行 宣传 , 提 调 各主体 在 实 习档 案建 设 中 的责任 、 权 利和 义务 。 以 多形 升 了学 生整体 档 案 意识 , 较好 地解 决 顶 岗实 习档 案建 设 过 式 的 实 习成 果 、 多 方面 的特 色资料 、 多介质 的档 案 实 体 为 程存 在 的 问题 。 媒 介宣 传 实 习档 案 收集 内容 : 以 良好 的信 息化 基 础 、 悉 心 参考文献 : 【 1 】 教 育部 职业院校 学生顶 岗实习管理规定( 征求意 见稿 ) [ E B / 的指 导 、耐 心 的服 务 为依 托进 行 实 习档 案 收集 和 利 用宣
有感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反思
有感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在探究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提高老师的信息力量和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殊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探究中,一批操作性较强的课例在学问呈现、同学学习和教与学的互动方式上展现了课程整合的进展前景。
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整合课并没有得到快速推广和普及,这是值得反思的。
问题。
当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的熟悉上,存在着一些偏差。
1、脱离实际应用,盲目追求精品。
整合课的观摩、沟通很少注意实际应用,“做秀”、“表演”以及功利成分也愈来愈浓。
教学讨论、模式探究变成了一节课的“打磨”过程。
想让谁“红”,就组织老师、专家一块儿“攻”一节课。
为了一节课,有些学校搭上了一两个月甚至三四个月的时间。
曾经听说有一所学校为了让整合课评上奖,老师提前半年就不上课了,全力以赴,打磨精品。
2、技术喧宾夺主,学科成为配角。
近期不少讨论者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讨论要“回归学科”,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减弱。
这并非杞人忧天。
有一节学校语文《葡萄沟》的课,同学在网上一会儿观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老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只有忽视了同学对课文本身的朗读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支离破裂,有意无意间语文上成了活动课。
难怪许多老师说:“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
” 出路。
我认为课程整合探究,应当返璞归真。
不少老师对整合课消失的目标偏移感到迷惘。
比如有的课,老师大部分时间坐在讲台前操作电脑,同学不是打字,就是作业、查资料,师生、生生互动都用耳机、麦克风,怎么看都像是远程教育的情景。
多年从事学科讨论的专家也莫名其妙:“老师为什么不走到同学跟前,老师应当和同学零距离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把握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理解学科教学的功能,依据课程目标、学科属性、同学需求,在产生需要后再选择手段,哪个是最必要的,效果是最好的,应用到什么程度。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
11n n b b n n +−=−2(1)n n −−=112()1n n −−− 1n b n +−1n b n −=112()1n n −−− 1n b n −−12n b n −−=112()21n n −−−− ……3221b b −=112()12−− 1n −个式子相加得到 ∴1n b n +−21b =12(1)n−−∴1n b +=(22b −)n +2=(21b b −)n +2∴1n n b b +−=(21b b −)n +2−2(21b b −)(n −1)−2 =2(21b b −)为常数从而有{n b }为等差数列.试题符合2006年福建省数学科考试补充说明中所提到的“突出重点,泛化技巧”的要求,不失为一道好题,重中不足的是,二阶线性递推式对文科生来说,似乎要求会略高.若是不拘泥于大纲,亦可理解. 4典型错误学生答题所暴露的突击缺点主要有基础知识不牢,由于考试紧张看错题,混肴了等差与等比数列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技能不熟练,弄错上下标等.(III)问中的2b 的不确定性亦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思维障碍.没有学数学归纳法则把归纳猜想出结论的同学拦在门外,欲罢不能,于心不甘,又一时束手无策. 5导向作用上述种种启示中学教师在高三复习或平常教学中要狠抓双基,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抛开怪题与难题,跳出题海,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6探讨问题与此同时,有两个问题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如何评价文科生的不完全归纳法,其思维合乎常理,由于知识的缺陷导致证明的不可完成;(2)在解答(Ⅲ)问时,相当一部分同学默认上述提到的命题,直接得到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升华公式,结论,对思考和解决问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直接套用又造成失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福建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天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一个理念,要求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恰当地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三种形态:(1)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它是教师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2)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 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提供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及内在联系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型形态.(3)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即围绕某项专题,利用网络搜寻与专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完成研究探索的任务.它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开放形态,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不管采用哪一种整合的教学形态,不应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而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评价一节整合课是否优秀,绝不在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多寡,也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或精美与否,而应主要考虑是否体现实效,是否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是否帮助学生达到有关学科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规定的目标,是否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甚至是否以成本最低的整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益.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老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也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的第九章中《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谈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2.1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预习数学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①如何研究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②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作出直线与双曲线的图形,再找交点;有的小组提出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的方法;有的小组根据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对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大胆地猜想,但不知从哪里开始证明.虽然这些研究方案都有一定的缺陷,但毕竟是学生的辛勤劳动,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2.2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课件呈现了双曲线221x y−=及渐近线y x=±,还有过点A的直线m.学生可以把A移动到平面内的任何位置,并且拖动鼠标直线会绕着定点A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过一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图略)在网络教室内,各个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数学实验,并填写数学实验报告.通过图形的直观、数学实验及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得到过一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情况的三个不同的类型:(1)定点A 在曲线上;(2)定点A在曲线内部(靠焦点一侧);(3)定点A在曲线外部(焦点的另一侧)且不在渐近线上.学生在预设的数学实验中,充分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延缓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不但从图形的直观上学习了新知识,而且知道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由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性学习.”2.3学生利用局域网交流数学成果,共同进步当定点A在曲线的渐进线上时,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情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局域网的交流功能,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共同探讨,一起猜想验证,直至得到结论.我提出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并让学生在学生课件上继续探索,同学们起初是困惑,接着是议论声此起彼伏,大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点拨:“找找特殊位置.”于是学生努力探索,争取第一个找到答案.过了一会儿,生1提出:“定点在双曲线的顶点时直线与双曲线交点个数为1个,直线条数只有1条.”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看和转播功能,让该生演示课件,并向全班转播.我仍没有直接作出判断,而由学生自己判断结论的正确性.生2立即反驳:“定点在双曲线的顶点时直线与双曲线交点个数为1个,直线条数应该是3条.这应属于定点在双曲线上的类型.”并用学生课件向全班边说明边演示.其他同学赞成了他的结论.有的同学猜想定点在x轴、y轴上的交点个数情况会不同,但通过全班的演示交流后发现这些交点个数情况都属于前面的三种类型(即(1)定点A在曲线上;(2)定点A在曲线内部(靠焦点一侧);(3)定点A在曲线外部(焦点的另一侧)且不在渐近线上).利用局域网的演示交流功能,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一起猜想验证,集中全班学生的集体智慧,最后得到另外的两种类型:(1)定点A 在曲线的渐进线上且不与原点重合;(2)定点A 与原点重合.我在这一过程中搭建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既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成果提出反驳的意见.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主动参与、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吗?2.4教师利用教师课件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由于创设了学生探索的学习环境,改善了教与学的方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因此教师重在组织引导、小结归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在学生完成探索过一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情况的五种类型(即(1)定点A在双曲线上;(2)定点A在双曲线内部(靠焦点一侧);(3)定点A在双曲线外部(焦点的另一侧)且不在渐近线上(4)定点A在渐进线上且不与原点重合;(5)定点A与原点重合.)后,我及时对学生探索的数学成果进行演示归纳,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充,使五种类型的展示更加有条理性、层次性,以避免概念混淆.这样的总结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理解新知识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再如用方程解释交点规律时,有的同学只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有的同学补充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况.我利用课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在比较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时,生3:“定点在双曲线的内部时,直线与双曲线可能有2个交点或1个交点;而定点在椭圆内部时,直线与椭圆必有2个交点.”我用动画演示对比,使学生对两者的区别深信不疑,而且促进学生思考双曲线与椭圆的不同特征,即前者是开放曲线,后者是封闭曲线.总之,教师应用课件的演示功能进行总结归纳、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和穿针引线的作用.3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3.1学科整合使课堂更开放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过一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任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移动定点到任何位置,而且类型的种数没有事先知道,由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研究过程已经具有开放性.但是学生毕竟是在老师设计的研究方案下研究,假如数学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设计好,并制作成课件,那么研究就更具有开放性,也更全面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使探索过程更接近于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3.2 学科整合使难点的突破更有方向性在探索过一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情况时,学生先找到其中的三种类型,而定点在双曲线的渐近线上的两种类型是本节课的难点,有这两种类型增加了探索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终于完成了探索.但是我总感到探索过程较盲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没有很好地突破这个问题,使得探索更具有方向性.这还有待于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改进.3.3 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操作”《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主要是呈现以前无法呈现的数学内容,它的整合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老师设计的数学实验中,学生自主操作、合作交流地学习新知识,老师实现了基本“无纸化”的教学,这样也造成学生的个别数学技能的缺失,如基本作图技能、计算能力等.因此不能盲目彻底地进行“无纸化”教学,不能把信息技术完全代替“手工操作”.例如已知直线和双曲线的方程,要判断交点个数,应在下一节进行补强,也就是说让学生用笔和纸进行“手工操作”来解决此类问题.参考文献[1]翁启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形态研究.浙江教育网.[2]苗逢春,吴良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讨.辽宁基础教育教研网2003.6.数学竞赛问题(16)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吴伟朝610.设ABCD是一个正方形,点P在CD 边上(P不与,C D重合),两条直线AP、BC相交于点Q,问:PD BQ+与AQ谁更长?请说明理由.注本题于2006年12月20日提出并解,有三种解法(几何法,三角法,代数法).本题被作为广州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课程《中学数学竞赛》期末考试题及广州大学第一届(2006级)教育硕士(在职)数学专业课《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考试题.611.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作MD AB⊥,ME AC⊥,,D E为垂足,若2BD=, 1CE=,且DE平行于BC,求AM的长度.注本题于2006年2月15日提出并解.612.设点P在正方形ABCD的CD边上(P不与,C D重合),直线AP交BC的延长线于点Q,求证:220AP BQ PD BQ<−⋅<.注本题于2006年12月30日提出并解,请与第610题作比较.613.求出方程33222x y x y xy x+−−+−220y x y−+−=的所有整数解(,)x y.注本题于2004年提出于郑州市,有两种解法.614.设点O是单位正方形ABCD(边长为1)的中心,以AB边为直径向单位正方形的外侧作半圆,点P是该半圆上的动点,直线PO交CD边于点Q,设k是一个给定的常数(实数),且12k≤≤,现在动点P取遍半圆上的每一个点(包括,A B两点),试求OP k OQ+⋅的取值范围(值域).注本题于2006年11月23日提出并解,它被作为“第八届(2006年)广州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测评展示活动(决赛)”。
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所谓综合实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程1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作用1.1充分了解社会现象,对社会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平时学生都是在学校这个小的环境中生活,接触的人和事物都相对有限,对许多时下的社会现象都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
而信息技术课程中讲授了如何上网的方法,教会了上网浏览网页的知识,可以说给“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向社会的大门。
我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先花10分钟连接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浏览最新时事要闻,接触新鲜事物,了解世事百态。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还能帮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1.2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课题进行课程研究。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了信息的采集方法后,能够针对自己的了解和课程的需要来选定适合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浏览网页,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哪些事物是我们学生该关注的事情,哪些事情我们该花精力去寻找应对方案,让学生能够找准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课题,解决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3能够提升学生准确地搜集与课题相关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二章中,学生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可以从因特网上查找出相关信息,可以下载相关信息来供自己使用。
所以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研究课题之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来加以处理,这些工作与信息技术课程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活动小组在选定了“中学生应正确地看待早恋”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仅列举身边的一些事例可能是不够的,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早恋带来的危害实例,找到如何采取措施解决克服早恋的方法等等。
浅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反思
浅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反思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高中学科的上课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本的纯纸质教材的学习到现在线上学习资源的分享,教师讲课的设备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各科的教师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原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逐渐被取代。
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信息技术运用对课程实施和推进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高中综合活动课程;信息技术引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高中的教学体系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都不能够采用一贯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自创学习方法,努力将信息技术带给高中综合实践课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也只有这样,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措施。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性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逐渐受到重视课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身体验、实践、了解社会、亲近自然,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科学习。
高中综合活动课程既注重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自然、社会人文风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运用途径(一)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加活动课程的趣味性在高考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与学习成绩关联很大。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也只关注自己设置的教学环节是否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并不在意学生的上课感受。
在传统学科课程课上,教师往往会设置一个与学习相关的课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开展辩论赛,将该结果作为课程的最终绩效,这是十分不科学的。
基于此,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找寻更多关于新知识的信息和资料,并将研究题目设置成半命题的形式,这样才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反思07
证明材料 教师在培训期间进行课堂实践、线下研修等的照片、活动记录等证明材料。
备注:本模板仅பைடு நூலகம்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实践反思模板
实践收获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 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 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 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 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 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 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外,也担负着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开阔学生眼 界的任务。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有 效辅助形式。教师有目的的摄录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片断,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鼓励学 生积极的进行自评、互评,进行班与班之间的教学交流。通过该种形式,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 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 锻炼,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问题建议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困惑与建议。 现代化教育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网络等,同时教学时间 和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可以不再局限于课 堂的 40 分钟和固定的教室,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又产生了师生在时间上是否同步的矛盾。如 何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如果学生有问题提出,而老师又不在网络 上,如何有效及时地为学生解惑授业?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获得老师的指令,自我解决生 活和学习中的许多困惑。但如果学生不够自觉,在学习是时候拿手机或电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怎么办?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很快就找到现成的答案,会不会导致学生不勤于 思考了?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反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师资队伍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育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在网络情景下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带动了教师教育教学思维、观念、手段和模式的改变。
为了总结和反思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我们学校举行了主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教研活动。
老师们通过听课和备课组集体研讨方式对六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实效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大家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应如何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深刻的反思。
(1)信息技术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带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组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这节探究课(《风》)就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张老师事先通过精心备课,准备了大量与“风”有关的素材,如各种图片、演示实验、flash和录像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加深了对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性学习,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信息技术整合课后优秀教学反思我们应该看到,在老一辈的特级教师当中,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控比较薄弱。
因此,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理解的这种设计不够充分,但是否因为这些就可以下论调了呢?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技术到底在课堂上该扮演什么角色?这在许多老师心目中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改变原先有的课程结构、形式、甚至内容,而这些将如何操作,确实是个很大的障碍摆在了面前,因此一部分老师为了适应潮流,便在上课的过程中牵强地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还有部分老师便会很“自觉”的去逃避,有意识的抹杀信息技术的优势。
由此,“花拳绣腿”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识之士应当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这种复古的观念必将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体育课后优秀教学反思认真上好体育课是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一大特色,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不断的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作为课上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良师益友的良好形象。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老师的每上一次课时都应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而进行课的设计,青少年学生正是在进行骨骼,各种机能发育的时期,课上应多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去诱导学生进入课的主题内容,严格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始终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充分备课,课的内容丰富,注意细节,善于用儿童语言,多用儿童语言,在课上不断的鼓励学生,比如“哇,你好棒!”、“加油,你差一点点”、“你很了不起”、“没事,我们下次还有机会”等,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也能在当学生受到打击或是情绪不好时可以安抚学生,他们心理会知道老师很有爱心,耐心,渐渐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上老师,更喜欢和你做朋友,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最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最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其目的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本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1.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主要靠教师讲解、启发、分析,学生不但学得被动,而且理解一些特别抽象的数学概念或情境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利用信息技术则能大大减少这种困难。
例如椭圆定义的教学,教材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当然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从一次实验发现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就很困难。
利用计算机上的“几何画板”来展示这一实验,保持椭圆的长轴不变,在焦距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学生立刻能感知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改革学习方式学生应积极探索知识,在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
信息技术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图形有关的问题,以及对动态图形中一些不变量的探索,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数学软件显示问题的情况,观察图形,分析规律,或者拖动鼠标来跟踪点的轨迹。
例如,对于线性规划中的整点问题,在计算机上生成可行域,并显示坐标网格点。
通过翻译目标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条直线),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最佳解,激发学生的灵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所带来的新鲜感和乐趣。
然而,无论是在概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1.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弱,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008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指向现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
这也迫使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探究,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所谓综合实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程
1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作用
1.1 充分了解社会现象,对社会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平时学生都是在学校这个小的环境中生活,接触的人和事物都相对有限,对许多时下的社会现象都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
而信息技术课程中讲授了如何上网的方法,教会了上网浏览网页的知识,可以说给“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向社会的大门。
我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先花10分钟连接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浏览最新时事要闻,接触新鲜事物,了解世事百态。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还能帮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1.2 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课题进行课程研究。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了信息的采集方法后,能够针对自己的了解和课程的需要来选定适合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浏览网页,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哪些事物是我们学生该关注的事情,哪些事情我们
该花精力去寻找应对方案,让学生能够找准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课题,解决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3 能够提升学生准确地搜集与课题相关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二章中,学生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可以从因特网上查找出相关信息,可以下载相关信息来供自己使用。
所以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研究课题之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来加以处理,这些工作与信息技术课程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活动小组在选定了“中学生应正确地看待早恋”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仅列举身边的一些事例可能是不够的,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早恋带来的危害实例,找到如何采取措施解决克服早恋的方法等等。
1.4 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信息搜集后并不一定能马上应用,每一个信息都应该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果与我们课题无关的信息仍然存在,会干扰我们的视线,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信息相关处理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
在信息技术课本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我们专门讲授了信息的加工包括文本、表格、声音、动画、视频和图片的处理,它们为我们找到合适的信息提供了方便。
比如学生在研究“垃圾的处理”相关课题时,也许一副副垃圾图片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几张图片的精要镜头用photoshop工具进行处理,再加入合适的声音和动画效果,就能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震撼我们,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1.5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将小组每个同学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每一个综合实践课题一般不是一个人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它常常需要几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共同研究,给每个人分布不同的任务,最后把大家的结果综合在一起才能完成。
这样,最初大家在开题时如何分布任务、在结题时如何把成果聚集在一起,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平台。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了如何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如何把信息集成为一个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修改。
这些知识都对学生开展上述类似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例如,小组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时,谈到关于能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大家在某一个问题上存在着争议,不可能集在一起大声的谈话,那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工具qq或email等,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沟通,既可以保证问题的正常交流,又能够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
从而通过沟通和合作,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6 学生将综合实践的结果上传到网上提交作业。
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上交结果,借助网络平台的帮助,由教师统一批改,再由大家和自己进行自评互评。
这些都是离不开网络的。
2 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在综合实践中
2.1 以多媒体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绝对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如果没有了兴趣,这门学科就好像失去了生命,会变得索然无味。
因此,综合实践要开展得成功,就必须让学生们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校在活动开展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
《废物巧利用》活动开展前,我拍摄了一些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等相关图片,开展活动时,我利用电脑,先将这些图片进行了展示,真实而又熟悉的画面,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学生们在活动中非常地积极,他们积极地搜集资料,积极地宣传环保,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尝试编写治理方案。
也许他们的努力对整个环境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也许他们的治理方案是不切实际,但是,环保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播下,而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是社会的栋梁。
这一切,正是由于那些电脑展示的画面,而产生的结果。
借助了电脑多媒体,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
综合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以网络促交流。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交流问题时,他们总有讲不完的资料、观点和看法。
仅摘抄下来的一些资料,就够他们说很久。
这还是分小组交流讨论的,如果要全班性的讨论,那一节课快要来不及了。
而在这些交流讨论的内容中,有些内容是很有价值的。
而有些,于主题是不合适的,在交流讨论之后,还要进行筛选。
该如何让讨论变得更为有效而又便捷呢?于是就想到了网络。
网络,让天涯变咫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同学们利用班级论坛发表意见,开通班级博客,或者建立qq群。
利用这些方法,让同学们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直接复制并在论坛或博客中发表,也可以直接发表各人的观点,学生们往往会将从网络下载的资料进行筛选后传到论坛,经过筛选的材料,也就避免了时间上的浪
费。
2.3 以信息技术式的成果制作促能力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活动成果,收到一定的成效。
比如,在活动的成果制作阶段,让学生们运用已经获得的资料制作一份ppt,以此来展示自己或者本组的活动成果。
如,在进行《中国与奥运》的活动中,各组按计划分工好,按照各自的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
如有的查阅的是“中国参与奥运的历史”,有的是“中国运动员在上届奥运的获奖情况”……在进行资料整理与交流之后,要求各组运用powerpoint2000制作一份幻灯片,介绍本组查阅主题方面的信息。
各组制作之后,由组长进行操作在全班展示。
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学生们在搜集整理资料中,不断地对资源进行筛选,以最简洁、最有效的资料通过幻灯片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让全班同学对各项知识均有了了解,而不局限于本组所查阅资料,有效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
而且,别组展示的都是精华部分,也避免了信息的误导。
当然,在进行全班性的展示之前,教师应对各组作品先进行浏览及指导。
同时,ppt 幻灯片也可以作为课题的评价,比一比哪组的作品最好,评选出最佳作品奖、最佳内容奖……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 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兴学科,它对
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涉取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才能胜任。
①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懂得的知识很多,会经常遇到比如地理、物理、化学等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了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的合作,只有合作,我们老师才能共同进步。
②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网络显的尤为重要,学生查找资料老师查找资料离不开网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络、资料的传递等等都离不开网络。
这并不是说教师会上网找资料传资料就行了,新的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与世界的接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的运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代性和综合性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正确、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给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变得更为丰富,更为
生动。
参考文献:
[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2]《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
[3]王晓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