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处置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670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一、预案背景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2. 规范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3. 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全院急救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包括临床、医技、行政等岗位人员。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心跳、呼吸骤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心跳、呼吸骤停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急救措施。
五、预案内容(一)急救流程1. 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安全。
3. 判断患者意识,检查呼吸、心跳。
4. 进行心肺复苏(CPR)。
5. 寻求专业救援,如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上级医生等。
6. 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如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等。
7.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根据病情进行后续治疗。
(二)急救措施1. 患者平卧,头后仰,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 检查患者口腔,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患者胸骨下半段,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
4. 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5. 观察患者面色、口唇颜色,如有改善,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三)急救设备与药品1. 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电除颤仪、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等。
2. 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氯化钾等。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跳、呼吸骤停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开展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预案得到有效实施。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7003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c.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在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时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术时应遵循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范例:一、背景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是紧急情况中最常见的临床状态。
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能,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此应急预案旨在为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提供在面对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二、目标1.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术,确保生命的延续。
2.通过正确操作心肺复苏术,提供足够有效的灌注和氧合,以减少脑损伤的风险。
1.判断意识和呼吸-尽快确认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是否有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宣告心脏骤停。
2.急救呼叫-提供关键信息,如地址、发生事件描述等。
3.开始胸外按压-放置患者仰卧,打开气道。
-使用合适的手法和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根据最新指南,在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情况下,使用下压深度为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4.呼吸通畅-如无专业医护人员在场,继续进行胸外按压,不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5.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建议在10分钟内寻找AED,早期除颤可提高生存率。
-按照AED的指令使用,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6.转运患者-将患者转移到医院或其他适宜的治疗设施。
-在转运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7.前往医疗机构后处理-转交给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紧急救助。
四、培训和准备1.提供心肺复苏术培训-对医疗机构内的医护人员提供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的培训。
-对公众进行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的推广。
2.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AED设备在工作状态,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他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的完善。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95ba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5.png)
一、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应对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现场急救。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救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心肺复苏工作的开展,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急救队:由熟悉心肺复苏操作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急救工作。
3. 信息联络组:负责现场急救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四、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报告急救领导小组。
2. 报告流程: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上报至急救领导小组。
3. 现场急救:急救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指派急救队赶赴现场进行急救。
4. 现场急救步骤:a. 检查现场安全: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b. 判断意识:轻拍重呼,检查患者意识。
c. 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感觉患者口鼻是否有气流。
d. 检查心跳: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
e. 确定急救措施: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
f. 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g. 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法,每30秒吹气2次。
h. 人工胸外按压:采用双手掌重叠法,按压患者胸骨中下段,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i. 电除颤: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
5. 信息上报:急救队完成急救后,及时将信息上报至信息联络组,信息联络组将信息上报至急救领导小组。
6. 后续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员工急救技能。
2. 定期开展心肺复苏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急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如有未尽事宜,由急救领导小组另行规定。
单人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单人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904f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1.png)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在遇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的应急救护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医护人员在遇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进行单人心肺复苏的情况。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患者(1)医护人员在巡逻、查房、会诊、手术等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症状。
(2)立即呼叫同事,同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心跳。
2. 报告(1)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支援。
3. 施救(1)将患者置于安全、平坦的地面。
(2)检查患者口腔、气道,清除异物。
(3)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4)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5)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4. 后续处理(1)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2)向家属说明情况,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3)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物资准备1. 心肺复苏器2. 人工呼吸器3. 除颤仪4. 急救药品5. 救护车五、应急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本预案。
2. 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医护人员意见,确保预案的实用性。
通过以上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在遇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的应急救护能力,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挽救更多生命。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3cd97f242336c1fb95eca.png)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Ⅰ.规程因药物中毒、过敏等原因致心脏骤停时,须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切忌观望等待,以免贻误时机。
心肺复苏术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判断心脏骤停病人有突然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等即可确立诊断,不必等待心电图检查。
二、紧急措施1、病人取仰卧,抬高下肢,解开衣领、衣扣和裤带,挖出口中污物、假牙及呕吐物。
2、连接心电监护仪,通知麻醉插管,通知上级医生,注意与下面步骤同时进行,切不可因此延误治疗抢救时间。
3、心前区捶击(拳击):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用握紧拳的肌肉部分,距胸壁20~30cm高度,捶击胸骨中部,可重复2~3次。
4、胸外心脏按压:1)先在病人的背部垫一块木板;2)按压部位: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3)按压姿势:术者以一掌的跟部置于上述按压部位,另一掌交叉重叠于此掌背之上,其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按压时两肘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使胸骨下压3~4cm,然后放松,掌跟不离开胸壁。
4)按压次数:60~80次/分,开始2~3min,可达100次/分。
5、人工呼吸:1)口-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入,使其胸廓扩张,吹毕立即松开鼻孔,让病人胸廓自行回缩而将气体排出,如此反复进行,16~18次/分。
2)口-鼻人工呼吸:不宜行口-口人工呼吸者可采用口-鼻人工呼吸,向鼻孔内吹气,应将口闭住,步骤同口-口人工呼吸。
若现场仅有一个抢救者,应胸外心脏按压4~5次,人工呼吸1次;如有2个抢救者,则一个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实施人工呼吸,一旦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即应作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
6、药物治疗:1)肾上腺素:每次0.5~1mg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必要时每5~10min重复1次。
2)心三联(阿托品1mg、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呼二联(洛贝林3mg、可拉明0.375mg)可酌情使用。
3)利多卡因:酌情选用。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a1e49b852458fb760b564f.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心肺脑复苏术应急预案一、定义。
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搏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其目的的保护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二、临床表现1、意识丧失。
2、心音、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断续或停止。
4、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瞳孔散大。
三、应急预案1、呼吸:畅通呼吸道,清除口腔内异物。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机械通气,氧疗。
2、心脏: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无心电监护下可盲目除颤,必要时开胸心脏按压。
药物: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注,可加大剂量1-4mg重复。
在静脉通道建立之前,可行气管内给药。
心电监护:室颤,有细颤时静注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用非同步除颤,能量200j、300j、360j,若不成功,首选利多卡因1.0-1.5mg/kg静注,每3-5分钟重复。
然后再除颤。
3、脑。
冰帽降温或全身亚低温。
循环恢复后给予脱水药物。
地米,醒脑静,纳洛酮等药物,尽早高压氧治疗。
四、程序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立即抢救→通知医生→bls及als并举→气道开放、吸痰、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持续心脏按压术、接上心电除颤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详细记录抢救经过第二篇: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心肺复苏术顾名思义,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作的急救术。
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故强调黄金4分钟),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
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d17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4.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背景心悸、心痛、心跳骤停等心血管急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心肺复苏术已成为了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在救治心血管急症和心脏骤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为此,我们创立了全面完善、科学规范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以保障心肺复苏术的实施和救治效果。
二、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对发生灾害风险,迅速抗击紧急事故的综合措施,是组织危机应对的必备文件。
针对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一线应急救护应急处置流程:(1)现场人员立即组织急救。
(2)确认情况后,首先退出不安全环境,予以防护,再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3)按规范流程和指示,全面实施心肺复苏术,确保救护人员和病患的安全。
(4)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果无法进行心肺复苏术,应及时将病患转送到医院救治。
(5)监护病患体征变化,观察呼吸循环是否恢复正常,确保安全过渡到医院救治。
应急处置人员要具备操作技术熟练、对操作规范娴熟,能够随机应变,确保安全实施心肺复苏术。
2. 心肺复苏术流程基本操作流程:(1)判断是否为可复苏状态。
(2)快速开放气道,并确保呼吸和循环。
(3)检测心跳和脉搏,如无,进行心肺复苏术。
(4)实施按压和人工呼吸,继续维持心脏效能,争取时间。
(5)逐渐增加体循环功能,通过药物和其他措施,维持循环。
心肺复苏术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和考核,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3.配合医院救治应急处置完成后将病患尽快转送到医院,将病情传达给急诊医生,以配合医院救治,确保病患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救治。
四、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更新为了不断提高救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定期审视和更新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我们将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详细分析救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同时,我们将要积极地开展培训和练习,不断提高团队救护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f59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d.png)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发的心脏骤停事件时有发生。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作为一种关键的急救措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制定一份完善的心肺复苏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应急预案的目标和适用范围(一)目标本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在心脏骤停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急救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__(具体场所或单位)内所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社区活动等。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_____(负责人姓名)为组长的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心肺复苏应急处置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医疗急救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二)医疗急救小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实施心肺复苏操作和后续的医疗救治。
(三)安全保障小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人群,确保急救现场的安全。
(四)通讯联络小组负责及时联系医院、通知患者家属,并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沟通。
各小组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一)判断意识和呼吸在发现患者倒地后,首先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有无反应。
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有无呼吸气流,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
(二)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获取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三)摆放体位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解开衣领和腰带,暴露胸部。
(四)胸外按压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
2、按压方法:用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胸部,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双肘关节伸直,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分钟,按压深度为 5-6 厘米。
心肺复苏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心肺复苏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a8ae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8.png)
心肺复苏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抢救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
在遇到这类紧急情况时,护士和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救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准备阶段:1. 确认环境安全:保证自身和患者的安全是救治的首要任务。
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或情况存在,如火灾、明显安全隐患等。
2. 召唤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召唤急救人员,确保专业医疗团队的到达。
3. 获取急救设备:确保安全、易于获取且符合要求的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呼吸面罩、人工呼吸器等。
4. 心肺复苏操作人员:确保至少有一名熟练使用心肺复苏技术的人员参与,组成有效的护理团队。
二、评估患者状况:1. 意识和响应:用轻拍或喊话等刺激手段,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观察他们是否有意识。
2. 去除异物:若发现患者口腔内有明显的堵塞物,立即进行清除,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3. 检查呼吸:仔细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听是否有气体交换的声音,以确定呼吸情况。
三、心肺复苏的处理流程:1. 开始胸外按压:在确认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后,将其放置在坚硬而光滑的平面上,屈膝使双腿平放。
将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二相交点上,另一只手放在掌根上,用身体重量进行如下步骤:- 频率:以每分钟100-120次为目标- 深度: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 平稳均匀:尽量确保按压的幅度和速度均匀稳定2.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向患者提供两次人工呼吸:- 方法:拉开患者的下巴,用握法合适的面罩或嘴对嘴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时间: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 观察反馈:注意胸廓上升,确保呼吸有效-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通气,每次呼吸后允许胸廓完全复位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尽早使用AED以快速检测心律失常- 按照AED的操作指南,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上方和左侧下方 - 若有心律失常,AED将会指示是否需要电击除颤- 保证他人与患者、AED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触电风险- 根据AED提示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四、持续监测和过程评估:持续监测:- 观察患者心跳和呼吸恢复情况,记录急救过程中的变化- 掌握患者体温、意识状态等关键信息,反馈给专业医务人员- 保持护理环境安静有序,减轻患者受到的外界干扰过程评估:- 急救完成后,及时总结护理过程,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记录和报告心肺复苏的相关信息,为患者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支持结论: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且重要的护理技术。
心肺复苏病人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病人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de19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6.png)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病人救治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所有因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报告与启动(1)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
(2)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 现场救治(1)现场评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情况。
(2)启动心肺复苏: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头部与躯干在同一平面。
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
(4)人工呼吸: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
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每次吹气约1秒,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
(5)重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循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3. 评估与调整(1)观察患者反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心跳、呼吸恢复,立即报告护士长。
(2)调整救治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
4. 通讯与协调(1)呼叫支援:在救治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立即呼叫支援。
(2)沟通协调:保持与值班医师、护士长、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5. 后续处理(1)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后,立即将其转移至病房进行观察。
(2)详细记录患者救治过程,包括患者病情、救治措施、救治效果等。
四、注意事项1. 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救治效果。
2. 加强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 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
4.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救治措施。
5. 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合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a1e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3.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一、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抢救有呼吸和心跳停止
的患者。
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救援队伍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交通事故等原因,患者的突发疾病和伤情呈上
升趋势,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需要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
因此,
建立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编制目的
本预案是为了规范心肺复苏术的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医护人员
和普通民众对心肺复苏术的认知和掌握水平,减少因心肺复苏术操
作不当而造成的患者死亡和严重后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救援队伍。
四、基本要求
1.起初发现患者无呼吸、无脉搏时,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术;
2.必须确保操作正确、时间紧迫、持之以恒;
3.基本操作要素必须掌握熟练,不得疏漏;
4.指导人员必须严格负责,指导广泛宣传心肺复苏术;
5.救治人员必须积极配合,统一组织,快速高效地进行抢救。
五、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d67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d.png)
一、预案目的为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心跳、呼吸骤停等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心跳、呼吸骤停等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心肺复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等工作。
2. 心肺复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报送、资料收集等。
3. 各级各类单位应成立心肺复苏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等突发情况,立即报告心肺复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 心肺复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3. 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现场评估,确定救援方案。
4. 按照救援方案,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5. 伤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迅速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
五、应急措施1. 确保救援人员具备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确保救援信息畅通。
4.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伤者救治成功率。
5. 针对不同场景,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六、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救援人员业务水平。
2. 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识。
七、宣传与教育1. 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2. 开展“心肺复苏进社区”、“心肺复苏进学校”等活动,普及急救知识。
3. 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心肺复苏应急救援工作,共同为生命护航。
八、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心肺复苏_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_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74da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2.png)
一、背景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技术。
为提高本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员工、外来人员及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事件。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心肺复苏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心肺复苏应急救援工作。
2. 设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肺复苏操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事发单位发现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后,立即报告心肺复苏应急指挥部。
2. 心肺复苏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现场救援。
3. 应急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安全后进行以下操作:(1)判断意识:轻拍伤者面部及肩部,并在双侧耳边大声喊叫名字。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检查呼吸:观察伤者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
(3)检查心跳:用食指、中指指端触及喉结后滑向气管与乳突肌之间触及颈动脉搏动。
(4)呼救并取得AED: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有AED,请取来并使用。
(5)胸外心脏按压:找准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一只手掌根紧贴按压位置,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手指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垂直下压。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6)打开气道:使伤者去枕仰于地面或者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袋。
(7)人工呼吸:将伤者头部后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伤者鼻孔,用口唇包住伤者嘴唇,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8)心肺复苏效果评估:观察伤者心跳、呼吸是否恢复,如有恢复,则继续观察;如未恢复,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4. 当急救车到达现场时,应急救援小组应将伤者移交给医护人员,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后续救治。
五、应急保障1.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如AED、急救包、口罩、手套等。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d417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5.png)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环境。
旨在提高应对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事件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规范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
3.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心肺复苏术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心肺复苏术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小组,负责现场急救、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心跳呼吸骤停事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及相关部门。
3. 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
4. 评估患者情况,如确定患者已失去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 进行心肺复苏时,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6.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救治。
7. 如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立即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
8. 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后,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点,继续观察患者情况。
9. 应急指挥部对事件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五、急救人员培训1. 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
2. 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急救常识等。
3.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六、应急物资储备1. 储备充足的急救物资,如心肺复苏包、AED、急救药品等。
2. 定期检查、维护急救物资,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方便随时调用。
七、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2.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对应急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b96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3.png)
一、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对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心跳、呼吸骤停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心肺复苏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心肺复苏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急救措施实施。
(2)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上级部门、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
(3)安全保障小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交通管制等工作。
(4)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支援。
(2)立即告知周围人员,请求协助。
(3)现场救援小组立即展开急救措施。
2. 现场救援:(1)判断患者意识:轻拍重呼,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患者。
(2)检查呼吸:将一只耳朵放在患者口鼻附近,听是否有呼吸声音。
(3)检查心跳:检查颈动脉搏动。
(4)畅通气道: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
(5)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1.5秒,观察胸廓起伏。
(6)人工胸外按压:以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段,双手重叠,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7)观察患者反应:每2分钟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心跳。
3. 救援转移:(1)当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将患者平稳转移至安全地点。
(2)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确保患者得到进一步救治。
五、注意事项1. 确保现场安全,防止二次伤害。
2. 严格按照急救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急救效果。
3. 加强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4. 做好信息记录,为后续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心肺复苏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护士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护士心肺复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2f3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5.png)
一、目的为了提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处理。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情况(1)护士在巡视病房、查房、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等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心跳、呼吸骤停。
(2)立即呼叫医生,并通知其他护士及相关部门。
2. 抢救准备(1)立即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确保呼吸道通畅。
(2)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患者胸骨下半部,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
(3)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吹气2次。
3. 持续抢救(1)在医生到达前,护士应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或医生到达现场。
(2)如患者出现自主呼吸,但脉搏仍不稳定,护士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待医生到达后,由医生判断下一步处理。
4. 医生到达后的处理(1)医生到达现场后,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患者情况,并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2)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抢救措施,如电除颤、气管插管等。
5. 救护车到达后的处理(1)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护士应协助医生将患者搬运至救护车上。
(2)向救护车医护人员报告患者情况,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四、注意事项1. 护士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确保抢救过程中动作规范、迅速。
2.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护士应保持冷静,与医生、救护车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医院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
2. 护士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急救演练,提高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脚本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脚本](https://img.taocdn.com/s3/m/576065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1.png)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脚本一、背景和目的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以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急救中心、公共场所、家庭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呼救。
2. 判断现场安全状况。
若安全,立即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需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后进行急救。
3. 判断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和心跳。
若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和心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
5. 寻求其他医护人员的协助,共同进行急救。
6. 使用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7.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急救处理,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直到专业医护人员接替处理。
四、具体操作步骤1. 现场安全评估:在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首先要评估现场是否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火灾、电线触电等,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后进行急救。
2. 判断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和心跳:通过轻拍重呼、观察胸廓起伏和检查颈动脉搏动等方法,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自主呼吸和心跳。
3. 启动应急预案:若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和心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和急救中心。
4. 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
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
5. 寻求其他医护人员的协助:大声呼喊其他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并请求协助。
6. 使用急救设备:根据需要使用除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
如果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或室速,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7. 持续进行急救处理: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和急救处理。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9d94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6.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五篇范文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关乎生命的紧急医疗救援技术,能够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为了更好地做好心肺复苏术的应急预案,以下提供五篇范文供参考。
范文一:应急预案一:心肺复苏术基础应急预案一、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及时报警,并确保现场的安全。
二、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了解受伤原因和伤口位置。
三、判断伤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相关救助。
四、如无法进行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急救。
五、如有幸存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
范文二:应急预案二:自然灾害中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人员伤亡。
二、在灾区内,需要寻找带有醒目标志物的聚集点,这些点通常拥有更好的救助设施。
三、寻找生命体征弱的伤者,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及时将伤者转移至医院,确保其得到更好的救援和治疗。
五、在自然灾害后,需要对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平静的心态。
范文三:应急预案三:水上救助中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水上救助任务时,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合适的救援工具。
二、在水上救助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并尽可能快地救助落水者。
三、在救援被认为已无法进行时,必须立即对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到达医院为止。
四、在进行水上救援时,需要确保救助所需的器材或设备都准备充分。
五、在水上落水事件结束后,需要对所有所涉及的救援人员和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
范文四:应急预案四:路面交通事故中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在发生路面交通事故后,寻找伤者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评估伤者的情况,根据情况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需要配合救援人员的指挥,做好涉及到的人员协调工作。
四、及时将伤者转移至医院,确保其得到更好的救援和治疗。
五、在路面交通事故后,需要对目击者和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范文五:应急预案五:地下建筑救援中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在进行地下建筑救援时,需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并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合适的防护准备。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972b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7.png)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一、概述心肺复苏术是指在遭受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和氧气供应,保护生命的一种紧急急救措施。
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确保急救过程的安全性,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目的1. 确保对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2. 保护急救人员的安全,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3. 提供统一的操作标准,避免因个人操作差异导致救治效果下降。
三、急救人员的准备1. 基本知识:- 心肺复苏的标准流程和步骤。
- 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力度要求。
- 心脏骤停与呼吸骤停的鉴别方法。
- 心肺复苏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2. 心肺复苏设备准备:- 心电监护仪、氧气气瓶、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必备设备。
- 面罩、喉罩、人工气道等通气辅助设备。
- 静脉通道建立所需的针具和药物。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1. 发现患者处于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状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同时确保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
2. 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状态,可通过观察是否有意识、意识状态下的反应、胸部运动等来判断。
3.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采用头后仰、下颌推前的方法开启气道。
若发现气道有异物阻塞,应迅速清除。
4. 进行心肺复苏术。
按照“C-A-B”顺序进行操作,即先进行胸外按压(C-Chest compression),再进行人工呼吸(A-Airway opening),最后进行除颤(B-Breathing)。
- 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双膝屈曲,保持稳定。
- 手掌交叉放置在胸骨下方,用力进行按压。
-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压力深度为深度不少于5cm。
- 每次按压后应松开胸压,以便胸廓回弹。
- 人工呼吸:-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使用面罩、喉罩等适当辅助设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口鼻。
心肺复苏技术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技术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e8a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7.png)
一、目的为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和急救水平,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等心肺复苏技术的应急抢救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心肺复苏技术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本预案。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宣传培训组:负责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培训和考核。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心肺复苏抢救工作的组织实施。
(3)医疗支援组:负责提供医疗支援和设备保障。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车辆、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报告与启动(1)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现场救援组、医疗支援组、后勤保障组等相关人员。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立即到达现场,评估患者状况,确认心跳、呼吸骤停。
(2)现场救援组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
(3)医疗支援组根据现场救援组反馈的患者状况,提供医疗支援和设备保障。
3. 救援转诊(1)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有效后,现场救援组将患者转诊至医疗机构。
(2)医疗支援组负责患者的转诊保障工作。
4. 应急结束(1)患者转诊至医疗机构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五、宣传培训1. 定期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2. 对医护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等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确保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3. 组织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六、应急物资与设备1. 应急指挥部负责储备心肺复苏所需的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
2. 各级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配备必要的心肺复苏设备。
3. 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与设备,确保其完好、可用。
七、监督与评估1. 应急指挥部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术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心肺脑复苏术应急预案
一、定义: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搏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其目的的保护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二、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
2、心音、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断续或停止。
4、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瞳孔散大。
三、应急预案
1、呼吸:畅通呼吸道,清除口腔内异物。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机械通气,氧疗。
2、心脏: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无心电监护下可盲目除颤,必要时开胸心脏按压。
药物: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注,可加大剂量1-4mg重复。
在静脉通道建立之前,可行气管内给药。
心电监护:室颤,有细颤时静注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用非同步除颤,能量200J、300J、360J,若不成功,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每3-5分钟重复。
然后再除颤。
3、脑:冰帽降温或全身亚低温。
循环恢复后给予脱水药物。
地米,醒脑静,纳洛酮等药物,尽早高压氧治疗。
四、程序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立即抢救→通知医生→BLS及ALS并举→气道开放、吸痰、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持续心脏按压术、接上心电除颤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详细记录抢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