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说明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于天子的分封体制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25.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监察机构严重缺失B.科举制度走向僵化C.权力缺乏有效制约D.程朱理学地位下降26.唐中期以来,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趋势,如铜铁业没有广泛实施官营,各地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听任百姓开采,设盐铁使收税。

在其他手工业领域中,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这有助于A.经济效益不断提升B.经济近代化的趋势C.官营体制开始转型D.工商食官体系瓦解27.嘉靖元年,政府对王阳明的著作不满,世宗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政府批判王阳明,可能因为王阳明心学A.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C.彻底地否定了封建纲常伦理D.主张提升人的主体地位28.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

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有关注现实谋求变革的意识29.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

这一观点基于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30.读“近现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图表",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各时期的政府都改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消费需求D.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较明显31.“星期日工程师”是指周一到周六为国营企业工作,周日或节假日为民营、乡镇企业提供无偿或有偿技术服务的国企技术人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本试题卷共16页,7题(含选考题)。

全卷调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号号等地写在试题看和答题卡上,并将准专证号条形码整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管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容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越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5.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量二堆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间。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始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是学者对先秦和两汉时期溢号的统计。

表中数据反映出两汉时期A.官员品质操守下降B.君主权威得到加强C.监察制度有所完善D.地方基层治理恶化25.唐代,边将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

这些现象可以佐证唐代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B.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C.官僚政治日益完善D.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26.唐朝人物画背景简洁,而宋代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见实际的场景,邓椿《画继》中评“一幅画说:“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一一可辨。

”对宋代人物画这一特点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政策的宽松C.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D.文人画日益盛行27.据清代《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开垦荒山的棚民,在租山之始,预交地租银达数百两,租佃期限“或十年,或十五年,或二十至三十年”。

耕垦山场的劳动者,“一棚之人不下数十”,多是外地“随时短雇帮伙工人,春来秋去,往返无定,多少不一”。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历史科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说明A. 盟约对租后具有政治约束B.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C. 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从齐国君主退兵,说明认可盟誓有“世世子孙无相害,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的功效,进而得出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尚存在着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故D项正确;材料中呈现的齐鲁两国因为盟誓而重修于好,但这并不等同于盟约对各诸侯都有约束力,故A 项错误;从时间判断,此时处于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必须服从天子分封体系”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鲁国是周公,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

这两个阶段()A. 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 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C. 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D. 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使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变成公有制,故A 正确。

衡水中学2020年高三高考押题历史卷

衡水中学2020年高三高考押题历史卷

衡水中学2020年高三高考押题历史卷第 I 卷(共 140 分)本卷共3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嫡长子的特权地位 B.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宗法制的社会作用25.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26.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殁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2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28.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29.表1 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表 1 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历史延期提分压轴试题(二)本试题卷共16页,7题(含选考题)。

全卷调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号号等地写在试题看和答题卡上,并将准专证号条形码整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管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容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越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5.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量二堆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间。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始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是学者对先秦和两汉时期溢号的统计。

表中数据反映出两汉时期A.官员品质操守下降B.君主权威得到加强C.监察制度有所完善D.地方基层治理恶化25.唐代,边将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

这些现象可以佐证唐代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B.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C.官僚政治日益完善D.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26.唐朝人物画背景简洁,而宋代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见实际的场景,邓椿《画继》中评“一幅画说:“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一一可辨。

”对宋代人物画这一特点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政策的宽松C.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D.文人画日益盛行27.据清代《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开垦荒山的棚民,在租山之始,预交地租银达数百两,租佃期限“或十年,或十五年,或二十至三十年”。

耕垦山场的劳动者,“一棚之人不下数十”,多是外地“随时短雇帮伙工人,春来秋去,往返无定,多少不一”。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30×2=60分)1.夏商周三代时姓与氏分离,姓源于母系氏族且多带女字旁;氏则主要来自父系贵族的封国封地。

战国至秦代以来,姓氏逐渐合并而简称为姓,而氏则专指女子出嫁后的娘家。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民族融合趋势促进姓氏发展B.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C. 女权社会被男权社会所取代D.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代表着宗法分封,而秦汉以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宗法分封的社会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这一变化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已经为“男权社会”,故C项不符合题意。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

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手工业技术先进B. 农耕文明初具规模C. 出现了阶级分化D.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数百座大小规模不等的墓葬”中只有“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出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技术水平先进,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此时生产力还没有到极发达的地步。

2.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

据此可知,江南地区A.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B. 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C.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D.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六朝至中晚唐江南地区户均赋税明显增长。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十四)历史试卷★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1.冯天瑜先生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皆涉及国政根本。

可见A. 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B.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C. 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D. 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材料体现了民主协商,说明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的权威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排除D。

2.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

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四)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毎小题2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连城市手工业也竞相生产“悦在玩好”的奢侈品。

这反映出当时A. 市场消费的水平提高B. 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C. 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D. 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奢侈品”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这反映了当时商业和手工业服务的群体比较单一,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服务群体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市场消费水平和下层民众的消费水平,故A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故C项排除。

【点睛】“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奢侈品”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

这种做法A. 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B. 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 确立了家国同构格局D. 推动了中央集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官员全由皇帝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做法无法体现家国同构,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故D项排除。

【点睛】“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

这表明A. 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B. 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C. 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D. 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从汉惠帝到汉文帝、景帝,再到汉武帝,汉代帝王对儒学的态度不断变化,逐渐倚重,而汉武帝时期儒家的地位空前提高,故选C。

题干说的是帝王对儒学态度的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大一统思想,A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包容性,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治国理念的变化,D错误。

4.雩祀是国家礼仪之一,由王室或皇帝主持,其特征是喻祈于礼,晋代戴邈说:“天旱日浅则灾微,早日久则灾甚。

微则祷小神社稷之属,甚乃大雩帝耳。

”由此可以推知,雩祀应是A. 帝王年年主持祈福仪式B. 期盼国家长治久安祭祀活动C. 利用神权稳固皇权的礼仪D. 旱灾发生时举行的宜时举措【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旱日浅则灾微,早日久则灾甚。

微则祷小神社稷之属,甚乃大雩帝耳。

”说明雩祀是灾害发生时的宜时举措,而不是年年例行礼仪,故D项正确,A项错误;雩祀是一种官方的祈雨活动,故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和皇权的关系,故C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天旱日浅则灾微,早日久则灾甚。

微则祷小神社稷之属,甚乃大雩帝耳。

”。

5.下表为唐代宰相中科举出身者的比例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A. 影响了唐朝的政治生态B. 捍卫了宰相控制仕途局面C. 利于提高官员道德素养D. 推动官员的选拔走向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唐代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宰相控制仕途”;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对政治生态的影响,与官员的素质和选拔方式无关,故CD项排除。

6.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

它反映出唐代A. 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B. 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C. 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 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

7.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

”可见,朱熹意在说明A. 立纲纪以求稳定B. 循理性而求王道C. 正君心以申民本D. 省刑罚而薄税敛【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治军省赋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中可以看出,朱熹认为通过“正君心”可以改善民生、减省赋税,这反映了朱熹强调正君心以申民本,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求稳定”、“求王道”,故A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省刑罚”,故D项排除。

【点睛】“治军省赋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是关键信息。

8.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这些措施A. 利于地方便宜行事B. 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 使行省独立性增强D.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行枢密院并入行省”中可以看出,元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排除;B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9.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这种官方哲学A. 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B. 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 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D. 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宋元时期”“官方哲学”可以分析出,材料中“官方哲学”是指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而建立起来的,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项排除;行先知后说是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认识论学说,故C项排除;理学反对个性和个体发展,故D项错误。

【点睛】首先通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宋元时期”“官方哲学”分析出是理学;然后结合所学得出正确答案。

10.明代张萱的《西园闻见录》记载:御史上封事,虽要在当天“呈堂揭帖”(据揭帖向都御史汇报),但御史仍然“当劾则劾,仍回递其揭帖与之,都御史不敢不受,是不得箝制也”。

这可以佐证当时A. 御史以小制大强化了专制权力B. 监察官员为皇帝耳目位尊权重C. 监察制度有效纠劾了官员犯罪D. 专制国家监察制度的阶级属性【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御史上封事”“都御史不敢不受,是不得箝制也”中可以看出,御史弹劾直达皇帝,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监察效能,加强了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呈堂揭帖”说明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有效”;材料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的阶级属性,故D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御史上封事”“都御史不敢不受,是不得箝制也”。

11.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对表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A. 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直相B. 玉米来华历史解释不够严谨C. 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D. 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农政全书》”“《金瓶梅》”“《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可以看出,多种史料验证了“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这一历史结论,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更接近”;材料对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严谨,故B项错误;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搜集史料,故C项错误。

12.清代前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

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A. 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B. 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C. 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D. 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中可以看出,与宋朝相比,清朝“起运”“存留”制度使“地方经费”有所增加,有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财权的有所增强,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人民的剥削,故D项排除。

【点睛】“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是关键信息。

13.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 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B. 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C.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D. 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可知,是成员贫困导致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故A表述错误,排除A。

材料“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不能得出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的结论,故B表述错误,排除B。

材料没有提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信息,故排除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