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目录

一、综述 (1)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1)

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2)

3. 数据路径 (3)

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5)

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5)

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8)

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7)

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17)

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18)

3. 风险产品制作模块的配置和使用 (19)

四、快速安装和使用指南 (36)

1. 服务器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6)

2. 客户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7)

3. 风险产品交互和加工步骤 (40)

一、综述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2013版是在2012年山洪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并增加风险产品的实况和修订后形成的版本,该版本作为2013年发布的主版本。本手册重点讲解和2012版本区别和新增的功能,旧有的配置和功能请参考以下几个文档:

《SWAN1.5及山洪版安装简要说明》

《SWAN2012年11月版改进和本地化要点》

以及SWAN相关的历史手册。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本次开发针对2012山洪版系统进行精简,将强对流天气相关部分移除,保留QPE、自动站、面雨量等功能,专门用于中小流域和山洪沟的监视、报警和服务。

原则上按照监测、报警、服务三大部分设计,去掉SWAN中不相关的功能,重点突出风险的实况监测和服务。

用户地图基础信息显示功能(需要本地化数据):

(1)灾害点包括区域内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滑坡点基本信息。

(2)区域内责任人联系方式。

(3)市、县、乡镇的基本信息。

监测功能:

(1)对自动站、QPE、QPF、面雨量,风险实况可进行叠加显示,实时更新数据,面雨量分时段(1h、3h、6h、12h、24h)。

(2)对自动站的雨量实况进行列表进行排序,按最大到最小显示最大的10个站点。

(3)可查询自动站面雨量的时序变化。

报警功能:

(1)对超过风险等级1-4级的地点和流域进行报警,提示用户注意。

(2)自动站保留强降水的报警功能,去掉其他的报警。

服务功能:

(1)针对风险实况产品可以通过画圈来修改风险点等级,风险点的面雨量。

(2)通过风险实况产品直接进入服务制作,可生成文档、图片、短信等内容,交由发布系统发布。

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根据山洪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简,并增加风险客观产品,最终平台产品分为QPE、QPF、面雨量、风险实况四类。

平台的产品列表

产品名称类型是否直接显示更新频次

雷达三维拼图常规产品否6min

一小时QPE常规产品是6min

COTREC风场常规产品否6min

一小时QPF常规产品是6min

雷达面雨量产品常规产品是6min

自动站面雨量产品常规产品是10min

其他指导类QPF产品常规产品是视来源而定

风险客观产品常规产品是10min

强降水报警报警是超阈值时

地址风险灾害报警报警是超阈值时

雨量累计和风险实况产品定义:

雨量累计产品:按照1,3,6,12,24,48,72的时间长度,累计格点的雨量,形成格点雨量产品文件。

风险实况产品:根据格点雨量形成每个计算区域和点的面雨量,并与阈值相比较,在达到70%,100%,150%,200%时形成4到1级的风险实况数据。

3. 数据路径

产品数据路径:服务器端映射后新增的产品路径都位于LOCAL\nmc 目录下,分别对应的产品了路径为:

LOCAL\ncrad\TDMOSAIC 雷达拼图

LOCAL\ncrad\TDPRODUCT\QPE60 6分钟滚动一小时QPE

LOCAL\gd\zrqpf 一小时雷达QPF

LOCAL\swan\aws 自动站实况产品

LOCAL\nmc\risk\AWSdisaster 自动站地质灾害风险产品

LOCAL\nmc\risk\AWSflood 自动站山洪沟风险产品

LOCAL\nmc\risk\AWSriver 自动站中小河流风险产品

LOCAL\nmc\risk\RADdisaster 雷达地质灾害风险产品

LOCAL\nmc\risk\RADflood 雷达山洪沟风险产品

LOCAL\nmc\risk\RADriver 雷达中小河流风险产品

\LOCAL\nmc\awscumulate 自动站累计降水估测

\LOCAL\nmc\radcumulate 雷达累计降水估测

本地缓存结构:为了增加产品修改功能和加速功能,客户端收到数据更新后,在本地按照远端目录建立缓存目录,用户需要定期清理该目录。本地缓存路径可在设置对话框里面配置。

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服务器的模块根据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的新的需求关闭了部分模块,包括风暴追踪、回波报警、闪电资料转换、对流云识别等不相关的模块,原有的面雨量时段累计依然保留,原有的面雨量报警可视需要打开或者关闭。

此次山洪风险产品增加的模块为雷达QPE累计、自动站格点雨量累计,基于雷达QPE累计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灾害点的风险等级和基于自动站格点雨量累计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灾害点的风险等级共8个程序。

由于阈值规范的更改,新增的模块包括格点面雨量累计和风险实况产品功能,格点雨量累计是将原先的小时雨量按照风险需求的1,3,6,12,24累计成格点值,供风险实况计算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产品查看。风险实况产品类似原先的风险报警,只是将报警改成了实况分布的概念,同时阈值也设置成了每个时间段一个,按照70%,100%,150%,200%来决定4到1级的风险。

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通过服务器端程序配置可在指定目录下生成QPE累加产品和自动站格点累加产品文件,并在客户端程序中,实时查看不同时段的累计雨量和分布情况。通过雨量累计模块可实时查看过去某段时长的实况累计雨量以及强降水分布,包括两类产品,为QPE累加和自动站插值格点累加产品,分别位于LOCAL\nmc的radcumulate和awscumulate

目录下。生成这些产品的程序分别雷达QPE累加程序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和自动站格点累加程序AWSPrecipitationCumulate。

(1)雷达QPE累计程序:

雷达QPE累加程序为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配置文件RadarPrecipitationCumulate.ini介绍如下:

其中路径设置指定雷达估测面雨量累加产品的生成目录,计算参数中的计算时间段表示需要累加的时长,可以任意多个,以逗号隔开;附加设置中路径名表示该程序此次运行生成何种产品文件,如:雷达估测面雨量累加产品,输入文件字段表示查找文件名索引,程序通过该字段到文件列表对应的文件查找相应的文件,如:该程序从tmp目录下的雷达拼图.ini(文件列表)文件中查找QPEHOUR(输入文件字段)对应的文件,获取最新时次文件名:

QPEHOUR=G:/swan1203produts/tmp/LOCAL/ncrad/TDPRODUCT/QPE60/ Z_OTHE_RADAMQPE_60_20130514113000.bin,从该文件名向前查找对

应时长的雨量文件并计算格点雨量累加;文件中的区域定义暂时不需要使用,可以删除,产品文件名以产品文件前缀、后缀、产品文件标示和产品文件标题组合定义,如:

Z_OTHE_RADAMQPE_RADCUMULATE_20130513215400_L03.bin,L03表示过去3h累计雨量。

具体线程配置见下图:

雷达拼图线程配置

(2)自动站格点累计程序:

参照雷达QPE累加计算设置方式,不同之处在于配置文件的输入文件字段以及文件列表和路径名、产品文件前缀、后缀、产品文件标志配置不同。

此外,该功能通过AWSPrecipitationCumulate.exe程序和配置文件AWSPrecipitationCumulate.ini添加至线程实时报警中实现。

AWSPrecipitationCumulate.ini设置如下:

具体线程配置见下图:

实时报警线程配置

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风险实况模块功能分别计算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实况客观产品,其中,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实况客观产品采用

了过去1h、3h、6h、24h、48h和72h风险阈值,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实况客观产品采用过去1h、3h、6h、24h风险阈值。依据两种不同的累加雨量产品(QPE累加和自动站格点累加),分别使用基于自动站格点累加的AWSFlashflood.exe、AWSGeoHazard.exe、AWSRiverFlood.exe以及基于雷达QPE累加的RadarFlashflood.exe、RadarGeoHazard.exe和RadarRiverFlood.exe程序,计算相应的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各自生成基于QPE 累加和自动站格点累加气象风险客观产品。

(1)基于雷达QPE累加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

基于雷达QPE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产品生成程序为RadarFlashflood.exe

RadarFlashflood.ini具体配置如下:

其对应的阈值和边界文件在配置中定义为arearainfall/flashflood.txt,其中,区域定义字段对应的文件为山洪流域边界以及计算时长、对应阈值,格式为新D35类文件,文件

头如下:

Diamond 35 预警区域

VERSION 1.0

2012-04-14 16:57:33 5 9999

TAB 19

区域名类型 ID 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 1h2级临界阈值 3h2级临界阈值 6h2级临界阈值 24h2级临界阈值 1h3级临界阈值 3h3级临界阈值 6h3级临界阈值 24h3级临界阈值 1h4级临界阈值 3h4级临界阈值 6h4级临界阈值 24h4级临界阈值

PROPERTY

累计时长:1,3,6,24

一级阈值字段:3,4,5,6

二级阈值字段:7,8,9,10

三级阈值字段:11,12,13,14

四级阈值字段:15,16,17,18

DATA

以下为数据文件,与旧版本D35类数据格式相同,如:

POLYGON 46

115.7575 28.7678 0.0000

115.7539 28.7629 0.0000

115.7471 28.7559 0.0000

……

湾里山洪灾害 3601050002 85.3 170.1 231.9 344.6 63.9 127.5 173.9 258.4 42.6 85.0 115.9 172.3 29.8 59.5 81.1 120.6 ……

新D35类数据文件头添加了property属性字段:

PROPERTY

累计时长:1,3,6,24

一级阈值字段:3,4,5,6

二级阈值字段:7,8,9,10

三级阈值字段:11,12,13,14

四级阈值字段:15,16,17,18

累计时长为计算依据,程序通过累计时长,分别查找对应阈值并计算气象风险等级,一级阈值字段:3,4,5,6为一级阈值对应的序号,从0开始计,3、4、5、6表示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所在属性列序号。

(2)基于雷达QPE累加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

RadarGeoHazard.exe主要计算单个地址灾害点的气象风险等级,其配置文件RadarGeoHazard.ini具体描述如下:

其对应的阈值和边界文件在配置中定义为arearainfall/geohazard.txt,区域定义字段对应的文件为山洪流域边界以及计算时长、对应阈值,格式为新D35类文件,文件格式参照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定义文件。文件头如下:

Diamond 35 预警区域

VERSION 1.0

2012-04-14 16:57:33 5 9999

TAB 19

区域名类型 ID 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 1h2级临界阈值 3h2级临界阈值 6h2级临界阈值 24h2级临界阈值 1h3级临界阈值 3h3级临界阈值 6h3级临界阈值 24h3级临界阈值 1h4级临界阈值 3h4级临界阈值 6h4级临界阈值 24h4级临界阈值

PROPERTY

累计时长:1,3,6,24

一级阈值字段:3,4,5,6

二级阈值字段:7,8,9,10

三级阈值字段:11,12,13,14

四级阈值字段:15,16,17,18

(3)基于雷达QPE累加的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RadarRiverFlood.exe计算中小河流的面雨量风险,其输出依然为单点数据,映射用户地图的中小河流区域,该程序的配置RadarRiverFlood.ini如下:

其对应的阈值和边界文件在配置中定义为arearainfall/riverflood.txt,区域定义字段对应的文件为山洪流域边界以及计算时长、对应阈值,格式为新D35类文件,针对中小河流的预警时长增加了48和72小时的阈值,文件格式参照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定义文件。如:

Diamond 35 预警区域

VERSION 1.0

2012-04-14 16:57:33 5 9999

TAB 27

区域名类型 ID 1h1级临界阈值 3h1级临界阈值 6h1级临界阈值 24h1级临界阈值 48h1级临界阈值 72h1级临界阈值 1h2级临界阈值 3h2级临界阈值 6h2级临界阈值 24h2级临界阈值 48h2级临界阈值 72h2级临界阈值 1h3级临界阈值 3h3级临界阈值 6h3级临界阈值 24h3级临界阈值 48h3级临界阈值 72h3级临界阈值 1h4级临界阈值 3h4级临界阈值 6h4级临界阈值 24h4级临界阈值 48h4级临界阈值 72h4级临界阈值

PROPERTY

累计时长:1,3,6,24,48,72

一级阈值字段:3,4,5,6,7,8

二级阈值字段:9,10,11,12,13,14

三级阈值字段:15,16,17,18,19,20

四级阈值字段:21,22,23,24,25,26

(4)基于自动站格点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

AWSFlashflood.exe通过自动站计算山洪沟的风险灾害AWSFlashflood.ini配置如下:

(5)基于自动站格点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

AWSGeoHazard.exe通过自动站计算单个地质灾害点的风险等级,AWSGeoHazard.ini配置如下:

(6)基于自动站格点的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产品计算程序:AWSRiverFlood.exe通过自动站计算中小河流的气象风险等级,AWSRiverFlood.ini配置如下:

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系统的基本界面维持原先的基本界面不变,对更新面板进行了精简,基本界面如下:

左边为更新选项,工具栏最后一个为交互工具。

数据配置:

需要配置的基本项包括:数据路径,用户地图数据,其中基本的配置界面如下:

用户数据位于usermap\data目录下,分别对应文件为

中小河流:River.txt

山洪沟:Flash.txt

地质滑坡点:GeoHazard.txt

责任人:Informer.txt

乡镇的基本信息:village.txt

以上文件请根据D35格式导入本地信息。

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风险订正模块主要体现在风险工具箱上,风险工具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订正工具区,下部是控制和功能区。点击工具栏最后一个按钮打开工具箱。

风险修正工具为:

当有风险数据存在时,可通过点击按钮,然后绘制落区来批量修改落区内的风险等级,分别按照数字对应不同等级,其中流域为三角,一个点代表了一个流域,具体流域可通过点击用户地图查看,启用面雨量实况产品时,同时可显示原有的色块。山洪沟的标记为正方形、地址灾害点的标记为圆形。

面雨量修正工具为:

当有风险数据存在时,可通过落区圈划,然后输入一个数字来改变落区内所有点的面雨量数值。

属性控制为: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设计方案

1概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 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山洪灾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运用当代信息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立以信息采集、预报分析、视频会商决策为基础的预警平台,通过手机群发、传真群发、无线广播、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等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能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系统总体结构 2.1系统组成 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及时将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信息汇入预警平台。 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

2.2系统建设模式 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出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模式,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3系统特点 (1)软硬件一体化集成 公司提供完善的系统的集成方案,自主开发山洪监测预警软件。 (2)多层次水、雨情决策分析 可查询时段、日、旬、月显示区域内的雨量值、平均雨量值、最大雨量值、

【案例分享】智慧城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

【案例分享】智慧城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2015-03-17海峰智慧城市中国

智慧城市中国的小调查显示,大数据在安全类事件预警当中的应用首推公共安全类事件,其次,依次为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和经济安全。 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安全预警系统有着广泛的切入点,值得全行业关注。 智慧城市运营从安全事件预警开始! 海峰 微信号:linkglobalmedia 电邮:smartcity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2e11949663.html, 下面是针对山洪进行预警的案例。 一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韶关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项目。 2、项目用途: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含防汛信息管理)。 3、项目预算:人民币贰佰玖拾贰万元整(¥2,920,000.00元)。

4.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为纯软件,共有两个分部工程,即韶关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建设(分部工程1)、和乳源、仁化、翁源、新丰、始兴、乐昌、南雄、武江、浈江、曲江共十个县(市、区)的县级预警系统平台软件建设(分部工程2),以及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GIS平台的购置(详见通用软件要求),含SWORD数据交换平台。(韶关市区的矢量图、影像图、DEM数据由用户负责提供,不需另外购置) 5.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 建设目标:利用自动化监测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山洪灾害预警,达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核心目标,真正发挥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重要作用。 总体要求:功能更加全面、技术更加先进、操作更加人性和预警更加准确,建成以山洪灾害监测为主要功能、兼备防汛决策支持基本模块功能的防汛系统平台。能够在市级平台集中展示所有县级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预案和责任人管理系统等情况,县级平台具备提供乡镇级用户修改和管理预案和责任人的功能;能够汇聚和分析水文、气象、国土以及新建站点的监测信息;能够兼容各类工程实时图像、视频接入;能够嵌入展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台风路径图、雨量等值面线图、地质灾害预报图;能够完全兼容省级三防决策支持系统(ArcGIS)和数字韶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的GIS服务接口(Newmap平台),并且有完备的用户分级标绘管理功能;能够接入韶关市气象、国土信息共享系统(提供接口,但不在本项目开发建设范围),能够接入广东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确保省市县三级平台的顺利集成与共享。 二、项目实施概况 1.施工和验收安排:根据粤防办电[2011]59号文和韶防办[2011]21号文的要求,该项目采取统招统签的招标方式。由韶关市水务局统一组织招投标,由韶关市水务局为项目法人,中标签订合同后,完成《系统需求详细设计书》,先完成市级预警系统平台的建设,再完成县级预警系统平台的部署,先安排县级平台分部工程验收,再安排市级平台分部工程验收和终验,由市水务局按照合同约定的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 2.工期要求: 按照省防总的要求,需要在2012年4月10日前上线运行。中标方不得因为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查导致付款进度的原因,延误工程施工进度。 3. 信息化监理:已按照市政府信息中心的要求对该信息化项目进行施工监理,力图规范整个项目的进程和质量。 4. 试运行和维护要求:按照省防总的要求,试运行期不能少于一个汛期,中标单位承担至少三年免费运行维护工作及相关费用。 5.付款方式(分四期付款):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当日实时数据要求以曲线形式显示。 任意时段日值(浓度、AQI)查询以曲线图方式显示。 统计功能开发:可选取任意时段日值和小时值进行统计分析,可显示期间平均浓度、最大值、最小值。 报警功能:PM2.5达到或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或AQI达到或超过150(中度污染)立即报警。 (2)气象条件实时监测分析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 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主要包含烟、雾、霾、降水的实时监测以及环流形势、水汽、风、逆温、混合层高度、理查逊数、稳定度等气象参数分析实时观测。 烟、雾、霾提取人工站(3小时1次)报文以及WS报进行监测,实时显示当日出现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并可按时间进行3小时间隔或选取任意日进行查询。一旦监测到雾、霾立即报警。 统计功能要求能统计任意时间段(日)烟雾霾出现情况。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应急处理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应急处理 发表时间:2019-03-20T10:57:43.97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期作者:马利清 [导读] 本文结合广灵县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开展实际,主要对工作中的仪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常见错情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广灵县气象局,山西大同 037500) 摘要:本文结合广灵县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开展实际,主要对工作中的仪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常见错情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测报;常见错误;应急处理 引言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开展各项气象业务的基础,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气候研究以及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提供了有利的指导依据。但是,由于现代化地面气象测报仪器大都处于21小时运行状态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问题,亦或因为值班人员工作不认真,业务流程不熟练,导致数据异常问题出现,对地面测报工作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常见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不断提升气象台站测报工作质量。 1.地面气象测报仪器设备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 1.1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应急处理 在实际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若观测人员发现采集软件上数据出现错报,应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卸载。但是需要注意尽量不要系统较忙时卸载数据,容易出现错误的异常数据很多,则通常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批卸载,以避免占用太多系统通道而对地面气象测报数据产生影响。在做好数据卸载操作之后,应认真观察是否有跳变、野值等其他状况出现。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可以按照地面测报规范要求进行有效处理,以确保地面气象观察数据的准确性。 1.2计算机故障及应急处理 地面气象测报中的业务计算机需要全天候连续不间断运行,自身的损耗非常大,极易发生软件或者硬件等各个方面的故障问题,再加上病毒也时常会导致计算机异常,计算机雷电防护措施布设不到位也会引发故障问题。假如气象台站采集器能够正常工作,业务计算机因故障问题而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应第一时开启备用计算机,为了尽可能缩短更换备用计算机的时间,以及时运行,确保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应事先把备份计算机的重要参数以及传输路径设置好。在操作时,应先关掉采集器,将接口连接打开,连接成功之后重启采集器并对时间进行设定,之后将备份计算机打开,在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行后,查看台站参数以及传输路径等方面的设置是否存在异常;再者,还可以在备份计算机上直接与串口相连,之后开启备份计算机,复制相应的数据文件在软件系统文件内,最后认真查看备份计算机上台站参数以及传输路径等的设置是否合理,以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 1.3电源故障及应急处理 通常而言,气象台站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主要采用市电电源供应,电缆线绝大多数埋设到地下管道中之后引入到室内或者是观测场,电缆在平时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受到鼠咬、施工、老化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进而导致突然断电,增加地面气象测报错情的发生概率。一旦气象台站出现断电故障,一般采取的是发电机发电,为了确保短时间内的及时供电,台站通常还配备了UPS蓄电池。为了确保气象台站的发电机、UPS蓄电池能够在断之后及时为台站恢复供电,日常应该积极做好发电机以及UPS的维护管理,定时对UPS实行充放电操作,并且应电池的性能进行测量,确保蓄电池的性能不会因为长期放置而受损坏,以确保电池的可用性。此外,还需要时常查看发电机内的燃油充足与否,强化发电机的日常维护管理,并且在合适的环境中放置,便于台站出现断电故障时可以随时启用。 1.4通讯系统故障及应急处理 气象台站大都是借助于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光缆来达到同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报文上传的目的,一旦通讯线路出现损坏或发生设备故障,势必会导致网络不通畅,进而造成数据上传失败。所以,在实际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测报人员应认真查看相关的数据文件是否能够自动上传,假如有滞留文件或者警报进行提示,则意味着通讯系统故障致使测报文件上传异常,此时需要及时借助于Ping命令对网络进行检查,查看能否保持正常连通,假如网络运行处于异常状态,则意味着通讯系统出现故障。针对网络故障,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急处理措施:第一,可能是路由器长时间开机导致死机,需要断电2分钟以后再开机。第二,SMOPORT串口服务器通讯单元的连接光纤出现问题,可以用激光笔测试光纤是否损坏,也可以通过看发射和传送灯是否运行正常加以判断。第三,可以运用无线上网卡,在计算机USB接口位置插上无线上网卡,并且在弹出窗口中选中自动连接,这个时候网络便可以及时恢复正常,此类方式对于网络故障的迅速处理非常好,但是网络信号不够稳定。 2.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常见数据异常分析处理 2.1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不一致的分析处理 在地面测报监控软件中对降水量数据的设定为“有”:自动,在对降水量数据进行观测时,往往会出现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即在监控软件中能够正常显示分钟降水量数据,但是却无小时降水量数据显示,这个时候需要观测人员对小时降水量做好质量控制,否则分钟与小时降水量会出现累积不相等的现象,导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小时与分钟降水量累积不一致的时候,应在显示灯为绿色的情况下进行质量控制,在小时降水量对应的表格中输入“—”。为了确保正点时刻测报软件能够正常采集以及处理气象要素数据,确保气象台站数据观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接近正点时刻应严禁测报人员在业务计算机上开展别的操作。 2.2能见度数据异常分析处理 在对能见度进行观测过程中,假如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别有显著错误存在,只需要对定时时次的天气现象记录作人工订正,能见度记录依然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并不匹配。假如能见度测报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亦或能见度数据出现异常,则应该将非定时观测时次内的正点能见度数据按照缺测情况进行处理;而定时观测时次内的能见度数据则应进行人工补测,人工观测值往往需要保存于Z文件中的CW能见度以及VV段10分钟平均能见度内,而别的VV段的自动能见度数据通常依据缺测情况加以处理;A文件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技术要求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

目录 1 山洪灾害普查 (1) 2 危险区的划定 (1) 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 4 监测系统 (1) 4.1站网布设 (1) 4.2监测信息流程 (3) 4.3监测站点管理 (3) 4.4监测站环境 (4) 4.5监测站设备 (5) 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 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 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 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 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 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 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 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

5.2.4 数据库系统 (16) 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 6预警系统 (24) 6.1预警方式要求 (24) 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 7 群测群防体系 (26) 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 7.2预案内容要求 (26) 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 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 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

1 山洪灾害普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 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 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 4.1站网布设 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通过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和区域历史洪水、社会经济调查,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站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 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目录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 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 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 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 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 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 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 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 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职责分工如下: 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气象台年度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能练习卷

气象台2009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能练习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 1.因视程障碍现象阻碍,某定时能见度仅90米,则气簿-1能见度栏 记__。 A、0.1 B、0.0 C、0.09 2.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 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具有该特征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 A、冰粒 B、霰 C、米雪 3.气压表必须垂直悬挂,应定期用铅垂线在________的两个位置上检 查。 A、相对 B、相互平行 C、相互成直角

4.安装自动站5、10、15、20cm地温传感器,其感应头朝________。 A、北 B、南 C、任意方向 5.使用超检仪器,每一个月算________个错情。 A、1 B、2 D、5 6.为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分 钟要查看数据采集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A、5 B、10 C、15 7.人为缘故丢失自动站数据________小时以上,属于丢失或毁坏原始 记录。 A、10 B、12 C、15 8.自动站出现故障后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时,要统计站(组) 错。 A、 24 B、 48 C、 72 9.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________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A、 2 B、 3 C、 4 10.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________分钟。 A、 5—10 B、 5—15 C、 5—20 11.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________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 大平均重量。 A、 5 B、 8 C、10 12.“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受不便”,目测风力等 级为________。 A、 5级 B、 6级 C、 7级 D、 8级

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软件产品说明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说明 北京燕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录 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 (1) 2软件产品逻辑结构 (2) 3软件产品运行环境 (4) 3.1软件服务端运行环境 (4) 3.2软件客户端运行环境 (4) 4软件产品性能 (4) 5防洪综合数据库说明 (5) 5.1数据库总体构成 (5) 5.2数据库分类说明 (5) 5.2.1空间数据库 (5) 5.2.2属性数据库 (6) 6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功能说明 (8) 7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功能说明 (8) 7.1决策支持软件功能 (8) 7.1.1基础信息管理 (9) 7.1.2实时汛情监视 (13) 7.1.3山洪灾害信息服务 (17) 7.1.4洪水预报分析 (19) 7.1.5预警发布 (22) 7.1.6预案管理 (24)

7.1.7报表管理 (25) 7.1.8系统管理 (25) 7.2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功能 (29) 7.2.1灾情填报 (29) 7.2.2灾情统计分析 (29) 7.3山洪灾害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功能 (30) 7.3.1添加要素 (31) 7.3.2移动要素 (31) 7.3.3删除要素 (31) 7.3.4专题图输出 (32) 8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功能说明 (32) 8.1查询检索 (32) 8.2数据编辑 (32) 8.3数据导入导出 (33)

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 防办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与雨量监测点、水位监测点、上下级防汛机构及水文、气象、国土等其它相关单位相连;需从外部获取的山洪灾害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后经过接收处理进入防洪综合数据库。在防洪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包括决策支持软件、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和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实现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发布服务、预警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应用。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实现防洪综合数据库的综合管理维护。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设计方案

1概述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中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 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山洪灾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运用当代信息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立以信息采集、预报分析、视频会商决策为基础的预警平台,经过手机群发、传真群发、无线广播、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等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能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系统总体结构 2.1系统组成 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及时将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信息汇入预警平台。

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

2.2系统建设模式 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出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模式,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气象测报业务应急预案

测报业务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测报业务工作在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下能够正常运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应急工作的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工作措施,特别要注意多种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的综合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值班员应当机立断,灵活执行预案,保障业务工作,杜绝责任性事故,要注意预见和防范突发性灾害天气,如雷暴、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对环境仪器安全、供电、通信保障等方面可能发生的异常及其影响范围有所预见,必要时可要求安排副班协助。假如出现雷击、火灾等事故,须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分别采取应急措施,优先保障业务运行,再采取措施保障仪器设备、供电安全等。并在值班日记中说明有关情况,班后注意及时总结经验。 全体业务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消除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疏漏任何异常表现。对于一些应急处理流程方法平时应加强预演,特别是一些人工(手工)的应做到人人熟练掌握。一旦出现漏测、漏发等责任性事故,首先抓紧时间进行补测、补报,严禁涂改伪造,完成后立即向科长和局领导报告,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了解事情经过,并向上一级报告。 一、仪器设备保障预案 1.值班员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于良好状态。加强仪器 维护和巡视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观测场和值班室;防止自身人为原因影响业务仪器设备运行或业务工作的开展。加强仪器设备维护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影响仪器正常运行的各类故障能准确判断。 2.仪器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具体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故障检修、送修等工作。严格防止 出现管理漏洞导致责任性事故。无特殊情况每月25日巡检各仪器设备。 3.遭遇设备故障时,尽量保证气象资料的完整采集。若有能力短时间排除且不影响资料采 集,及时自行修复;没有能力或短时间不能排除,则应及时补测,并通知仪器管理员,同时向保障中心汇报。 4.遇采集器不正常时,应进行复位处理。 5.如故障导致正点某个要素缺测,应根据规范在前后十分钟内挑取最近记录进行替代,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山洪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严重威胁,通过开发设计山洪灾 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个地区的水文环境情况,密切关注山洪灾害隐患,及时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们的安 居乐业。本文分析了构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山洪灾害监测 预警系统开发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损害,大范围的植被被乱砍乱伐,受到地形地貌、降雨等情况的影响,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造成较大范围的破坏。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合理设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各个模块,优化和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 当地的水文环境变化,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优势。 一、构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水文、地形地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山丘区域容易受到 地质地形的影响,山洪灾害的监控和防治范围很大,再加上很多地区水文情况非常复杂,局 部区域小气候变化明显,这对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设计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很 多地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网点覆盖率相对较低,网点布设比较少,雨量监测网点的自 动化水平较低,无法实时有效地采集暴雨洪水来临之前的征兆信息,水文站网点主要位于一 些宽大河流上,中小型河流上的水文站点比较少,并且相关观测设备和监测技术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缺少科学有效的滑坡和泥石流监测设备,特别是对于山洪灾害频发的地区,监测点设置不足,一些水文情数据采集还依靠人工报汛、人工观测,技术手段落后,通 信设施陈旧,水文情况信息传递速度较慢,时效性很差,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1]。同时,我 国山丘地区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比较薄弱,降雨水文预报精度较低,山洪灾害的科学预测不 准确,山丘地区的很多小河流没有设置洪水预警和预报系统,即使设置了报汛站点,但是报 讯段次数比较少,再加上山洪灾害的预见预报间隔比较短,无法发挥有效的参考决策作用。 另外,村间、乡镇和县市的警报分布主要是依靠移动电话终端、通信网络来传递传真信息和 语音信息,而没有设置专门的警报发布系统,村、镇和乡级的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基站 之间主要是通过电缆线路进行信息传输,这些电缆线路在恶劣环境下容易出现各种通信故障,山丘地区的固定电话终端容易遭受雷击损害,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势 在必行。 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发设计 1、系统组成 (1)预警系统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和防御预警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平台 和防治信息采集是整个预警系统的核心,提供全面的山洪灾害数据信息,包含数据库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信息汇集系统等,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包括预警系统、 预报决策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信息汇集系统等,建立县级以上的山洪防汛指挥体系,对于 山洪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应建设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实时获取水雨情信息,实时发布 山洪灾害警报预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必须具有水雨情和气象信息查询、水雨情报汛、 预报决策、水文信息预警等功能[2]。 (2)监测系统 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应配置合理的设备设施,构建信息传输通信组网,科学布设监 测站网,村、乡的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应尽量采用简易的监测设备,县级的山洪灾害检测系统 应结合山洪灾害特点和经济状况,引进自动化程度高、先进、实用的监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我国山洪灾害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破坏范围广,应适当加密各个地区的水文气象监测站点,及时发布山洪灾害的预警信息,有效控制水雨情[3]。 2、系统设计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 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5) 2.1规模分析 (6) 2.2建设目标 (6) 2.3功能分析 (6) 2.4传输分析 (7) 2.5扩容分析 (8) 三、设计原则 (8) 3.1设计标准 (8) 3.2设计原则 (8) 四、象预警信息发布与显示系统设计 (10) 4.1系统简介 (10) 4.2系统结构 (11) 4.3基本功能 (12) 4.4显示内容和表现形式 (13) 4.5管理平台功能 (15) 4.6数字媒体播放终端运行功能 (15) 4.7安全性设计 (16) 4.8扩展性设计说明 (16) 五、系统建设及设备配置清单 (17) 六、气象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18) 6.1媒体素材资源管理及节目制作 (18) 6.2传输管理 (20) 6.3播出管理 (21) 6.4播放控制 (23) 6.5媒体播放器管理 (24) 6.6日志管理 (24) 6.7用户管理 (25) 6.8系统特点及优势 (25)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网络免费发布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1949663.html, 一、项目背景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乃至2008年突如其来的中国雪灾和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应对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无锡市气象预警应急平台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应急,上海正伟为无锡市度身定制了以无线网络为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的文字信息的传送。在平时,为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奥运等大型运动会提供辅助信息发布手段,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选用的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上海正伟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1.建设目标 根据防汛形势和现状,全面吸收其他地市先进的应用经验,建设一个满足防汛值班人员及领导会商决策、指挥调度的信息化系统。将现有的多个系统进行数据及技术整合,完善前端防汛感知层面,实现数据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满足我区防汛工作需求。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与保障能力,特别是提高监测站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增强监测预警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山丘区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为实现2020-2021年山洪灾害防治总体目标夯实基础。 2.建设内容 1、视频监测站点补充完善 2、水雨情监测站点补充完善 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3.山洪灾害预警平台 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雨量的关注,当雨量变化时,需要关注水位的变化,同时查看气象信息,包括主要影响雨量水位的台风信息及长期气象预测的卫星云图和短期预测气象信息的气象雷达图。当情况紧急时,需要根据情况调用预案,同时通过责任人信息管理、抢险队伍等,调派相关责任人按照预案调度防汛物资进行抢险。 (一)综合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是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存储和管理各应用子系统所需

的公共数据,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数据采集平台建设 数据汇集平台主要完成实时数据的自动汇集,系统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数据来源设计相应的汇集录入工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实现数据汇总录入的自动化,减少数据入库的工作量。 ?数据接口开发 数据接口开发主要实现与市级山洪系统、区山洪系统等平台数据对接。 (二)应用支撑平台GIS平台 系统将设计和开发统一的GIS系统,本期GIS平台以电子地图,将业务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空间与属性数据管理。 ?平台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空间信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选择、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等。 ?平台功能 系统将设计和开发统一的GIS系统,能提供支持谷歌地图和Bing 地图,支持显示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图,并提供灵活的业务应用配置功能,并对外提供丰富的应用接口供业务系统调用,包括: 1)平台具备漫游,缩放,图元点的选取,图元矩形、圆形、多边 形选择,距离测量,面积测量,鹰眼图,属性数据查找图元, 圆饼图/直方图专题图显示,比例尺显示和图例显示等通用的

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 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 1、分析天气预报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但是应该看到,面对着我国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的预报业务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中小尺度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和短时预警业务能力十分薄弱,暴雨等强天气的定量预报能力不足,远不适应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二是标志着天气预报科技水平核心预报技术的数值预报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尽管我国的数值预报业务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尚未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体制不完善,适应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和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的预报技术路线、业务技术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业务布局与分工及业务流程等尚不够明晰;四是天气预报业务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专家型预报员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针对天气预报业务存在的问题,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建设应围绕着数值预报的持续发展、专业化的预报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五级台站集约化业务流程与分工以及预报专家队伍建设等问题来逐步推进。 2、关于数值预报的持续发展问题 总结我国数值预报发展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个人认为,国家数值预报业务要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建立起具有自主发展完善能力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实现对模式系统持续性地改进提高,才能逐步形成我国数值预报的科技优势。 现阶段模式发展要重点围绕变分同化技术和资料应用展开,着力解决观、探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到模式同化应用等系统性研发问题,推动资料应用与模式研发的专家及业务科研单位间的联合合作,尽快实现多元卫星遥感资料及雷达、GPS等多种非常规资料的同化应用,提升多种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能力。在模式物理过程方面,目前要加强相应的科研工作,做好科技储备。 3、关于发展专业化预报业务和技术体系问题 在业务体系方面,预报的精细化需要建立在专业化的业务体系上。借鉴发

{业务管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规章制(全)

(业务管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规章制(全)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规章制度 图里河国家基准气候站 壹、岗位职责 (壹)测报科(组)长职责 ⒈团结全科(组)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俩个文明教育”活动,树立搞好气象测报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组织和领导全组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测报任务。 ⒉合理组织分工和安排班次,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⒊督促检查全组人员严格执行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⒋组织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全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⒌负责考核测报业务质量和测报人员的工作。 ⒍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⒎负责台站档案和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档案的填写和核实。 ⒏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参加测报值班(壹般不少于全组值班平均数的三分之二),遇重要任务或复杂天气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二)观测员职责 ⒈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取准取全第壹性气象资料且按规定提供地面气象情报,做好气象情报服务工作。 ⒉服从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⒊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⒋自觉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做壹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气象观测员。 (三)预审员(兼职)职责 ⒈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按照预审办法认真进行预审原始记录和各种报表,纠正错误,把好质量关。 ⒉记录预审做到旬清、月结,全面预审,按时报送报表。 ⒊审出的错情和疑难问题,要壹壹登记,且于质量分析会上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 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对待查询,于收到查询单后五天内查复、订正。 ⒌观测簿、各类报表、自记纸、值班日记等按时送交资料档案保管员入库。(四)资料、档案保管员(兼职)职责 ⒈定时清理各种原始表簿、自记纸和加工整理的资料、档案。记录报表要按时装订,详细登记,分类归档。做到有条不紊,便利查找,且负责提供服务。 ⒉资料保管保证完整无损。做到五防:即防火、防潮、防盗、防鼠咬、防虫蛀。经常认真检查。 ⒊资料注意保密,借用要有手续,归仍要当面清点,及时入库;严禁擅自更改资料。原始记录不得外借。如有丢失,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 ⒋资料保管员工作变动时,全部资料、档案要移交清楚,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五)仪器维修保管员(兼职)职责 ⒈编制器材计划,做好器材供应。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帐物清楚。 ⒉保管好器材,防止丢失、变质和浪费。消耗器材要先到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