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期末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医学发展简史
1、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金元四大家及其派别: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
第二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证的含义:证指证候,是疾病的某一类型或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病势、邪正关系
第三章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属性划分: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刚强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柔弱的、功能减退的都属于阴。
2、阴阳的概念: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变化
①阳胜则热②阴胜则寒③阳虚则外寒④阴虚则内热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相互交感②对立制约③互根互用④消长平衡⑤相互转化
5、五行的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6、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7、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的次序;相乘、相侮)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承火,火乘金,金承木
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8、根据五行相生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第四章藏象
1、藏象的含义:人体内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现象。
2、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㈠心: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
生理联系:①心合小肠②在体和脉,其华在面③开窍于舌④在志为喜⑤在液为汗⑥与夏气相通应
㈡肺: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主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生理联系:①肺合大肠②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③开窍于鼻,上系于喉④在志为忧⑤在液为涕⑥与秋气相通应
㈢脾:生理功能:①主运化(水谷、水液)②主统血③主升清
生理联系:①脾合胃②在体合肉,主四肢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④在志为思⑤在液为涎⑥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㈣肝:生理功能:①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气血运行、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调节生殖)②主藏血
生理联系:①肝合胆②在体合筋,其华在爪③开窍于目④在志为怒⑤在液为泪⑥与春气相通应
㈤肾:生理功能:①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
生理联系:①肾合膀胱②在体合骨,生髓充脑③开窍于耳及二阴④其华在发
⑤在志为恐⑥在液为唾⑦与冬气相通应
3、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㈠胆:①贮存和排泄胆汁②主决断
㈡胃:①受纳水谷②腐熟水谷
㈢小肠:①受盛化物②泌别清浊
㈣大肠:①传化糟粕②主津
㈤膀胱:①贮存尿液②排泄尿液
㈥三焦:①通行元气②运行水液
4、“娇脏”、“刚脏”、“水脏”、“五脏六腑之大主”指哪些脏腑
娇脏——肺;刚脏——肝;水脏——肾;五脏六腑之大主——心
5、肝主疏泄表现的五大方面
①调畅气机②协调气血运行③调节情志④促进消化⑤调节生殖
6、脏腑的表里关系
①心与小肠②肺与大肠③脾与胃④肝与胆⑤肾与膀胱
第五章气血津液学说
1、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
2、气的分类及各自生理功能
㈠元气:①推动人体生长发育②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㈡宗气:①走息道而司呼吸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㈢营气:①化生血液②营养全生
㈣卫气:①护卫肌表②温养脏腑③调控汗孔
3、气血之间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第六章经络学说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的通络系统
2、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①上为手,下为足②内为阴,外为阳③肢体内侧的前中后,分别为太阴、厥阴、少阴;④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为阳明、少阳、太阳
⑤脏为阴,腹为阳
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交接规律
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交于手三阴经。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4、奇经八脉的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5、一源三岐的含义: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第七章病因、发病与病机
1、六淫的定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风邪、寒邪、湿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寒邪: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④寒性清澈
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火邪: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伤津耗气③火易生风动血④火易扰心神⑤火易致肿疡
3、内伤病因包含的内容: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4、七情含义及其致病特点
含义: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中情志变化
致病特点:①直接伤及内脏②影响脏腑气机③影响病情转归
5、瘀血的致病特点:①刺痛②肿块③出血④青紫⑤脉象
第八章养生、预防与治则
1、预防(治未病)的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治则(治已病)的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第九章诊法与辨证
1、全身望诊包含的内容:神、色、形、态
2、望神的内容及重点:目光,色泽,神情和体态,其中以目光为重点
3、问寒热的临床意义:恶寒发热同见见于表证;但热不寒见于里热证;但寒不热见于里寒证;寒热往来见于半表半里证
4、自汗、盗汗病机
自汗多为气虚所致;盗汗多为阴虚所致
5、望舌苔的内容:望舌质,望舌苔
6、舌分侯脏腑: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边——肝胆
7、切诊部位及分侯脏腑:左寸关尺分候心、肝、肾;右寸关尺分候肺、脾、肾(命门)
8、浮沉、迟数、滑涩脉特征及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