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菌唑及水一喷三防

合集下载

丙硫菌唑 原药标准

丙硫菌唑 原药标准

丙硫菌唑原药标准
丙硫菌唑(化学名为thiabendazole)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病。

以下是丙硫菌唑的原药标准的参考范围:
1. 外观:无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2. 溶解性:可溶于氯仿、乙醇、无水甲醇和二氯甲烷,微溶于水和乙

3. 比旋光度:-5°至+5°(以丙硫菌唑为基准)
4. 蒸馏范围:在100℃左右开始升温,至105-107℃开始凝固
5. 水含量:不超过0.5%
6. 灰分含量:不超过0.2%
7. 剩余溶剂含量: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
除上述标准外,针对特定用途的丙硫菌唑制剂,还有其他相应的
原药标准。

具体的原药标准应根据国家药典或相关药物注册法规的规
定进行确定。

丙硫菌唑企业标准

丙硫菌唑企业标准

丙硫菌唑企业标准
丙硫菌唑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病害。

以下是丙硫菌唑企业标准的一些信息:
1. 丙硫菌唑企业标准是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制定的,标准编号为GB/T 19632-2005《丙硫菌唑》。

2. 该标准规定了丙硫菌唑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毒性、药效学特性、制剂规格、使用方法、质量控制指标等内容。

3. 丙硫菌唑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丙硫菌唑的含量、杂质的含量、水分含量、PH值、溶解度、残留物等。

4. 丙硫菌唑的使用方法包括:用药前应进行试验,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在作物生长期间适时施药,避免高温、高湿和雨天用药;使用时应均匀喷洒,避免重复喷洒和漏喷等。

5. 丙硫菌唑的制剂规格包括:5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50%丙硫菌唑悬浮剂、50%丙硫菌唑乳油等。

6. 丙硫菌唑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和滥用,以
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上是丙硫菌唑企业标准的一些信息,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丙硫菌唑时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丙硫菌唑结构

丙硫菌唑结构

丙硫菌唑结构一、介绍丙硫菌唑(Propiconazole)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三唑类化合物。

它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可用于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效。

丙硫菌唑分子结构简单,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杀菌机制,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丙硫菌唑的化学结构丙硫菌唑的化学名为1-[[2-(2,4-二氯苯基)-4-甲基-1,3-二氢-3-氧代-2H-吡唑-5-基]甲基]-1H-1,2,4-三唑。

其化学式为C15H17Cl2N3O2,相对分子质量为342.2。

丙硫菌唑的结构中含有苯环、三唑环和氧杂环,这些结构单元赋予了丙硫菌唑特殊的性质。

三、丙硫菌唑的合成方法丙硫菌唑的合成方法相对简单,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合成丙硫菌唑的原料主要包括2,4-二氯苯甲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三氯化铝等。

2. 反应步骤步骤一:醇化反应将2,4-二氯苯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2-(2,4-二氯苯基)-4-甲基-1,3-二氢-3-氧代-2H-吡唑。

步骤二:氧化反应将步骤一得到的产物与过氧化氢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丙硫菌唑。

3. 纯化和提纯合成得到的丙硫菌唑需要经过纯化和提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四、丙硫菌唑的杀菌机制丙硫菌唑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酯酶系统,干扰真菌的细胞膜合成,进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主要作用于真菌体内的酵素细胞色素P450,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酯酶反应,破坏了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五、丙硫菌唑的应用领域丙硫菌唑在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赤霉病、玉米灰斑病、水稻纹枯病等。

丙硫菌唑不仅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且对作物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对作物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

六、丙硫菌唑的优缺点1. 优点•广谱杀菌:丙硫菌唑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不同作物的病害防治。

•安全性高:丙硫菌唑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较小,不会对作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一喷三防技术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喷三防技术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界首市植保站一、防治策略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科学防控抓关键,病害重在预防,虫害达标防治。

全面实施小麦病虫“一喷三防”,推进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二、防治措施(一)主攻目标以小麦蚜虫和小麦赤霉病、锈病、特别是穗期蚜虫为防治重点;注意做好小麦吸浆虫、粘虫、麦叶蜂、白粉病、叶枯病的防控和查治工作。

(二)总体防治技术今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需要进行两次总体防治。

第一次总体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下旬,以小麦蚜虫和小麦赤霉病为防治重点,兼治吸浆虫、锈病、白粉病,突出穗蚜防控,注意查治粘虫。

注意查治小麦条锈病。

第二次总体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视天气情况是否开展第二次药剂防治;补治穗蚜,兼治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等病虫。

(三)药剂防治1、防治适期与指标: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初花期(扬花10%)及时喷药预防,若花期多雨日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喷一次。

吸浆虫常发区于成虫羽化盛期(手扒麦一眼见3-5头成虫或30头成虫/10复网)及时药治。

小麦蚜虫抽穗前300头/百穗以上,穗期蚜虫500头/百穗以上、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喷药防治。

对早期出现的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病叶率分别达到0.5%、10%,白粉病上三叶病叶率达15%时,要立即普治。

并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2、防治药剂:防治赤霉病,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0%井冈蜡芽可湿性粉剂100-130克,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亩有效成分多菌灵60克,三唑酮8克),或者咪锰·多菌灵40-50克。

防治小麦穗蚜,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可溶性粉15-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喷雾防治。

农作物一喷三防技术服务方案

农作物一喷三防技术服务方案

农作物一喷三防技术服务方案一、方案背景介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农作物品质,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但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存在着成本高、效果差、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展农作物一喷三防技术服务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服务内容1.病虫害防治通过喷洒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病虫害的种类,定期喷洒药剂,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营养补充根据农作物需要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提高农作物的养分供给。

可以采用叶面喷施或土壤施用的方式,给予农作物足够的营养,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肥力低下的地区,可以通过喷洒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服务流程1.做好规划根据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生长周期,做出相应的防治计划。

确定喷洒的药剂种类、喷洒时间和剂量,并制定喷洒路线和喷洒频率。

2.喷洒病虫害药剂根据防治计划,定期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药剂的喷洒。

确保药剂的喷洒均匀,覆盖到农作物各个部位。

3.补充营养物质根据作物需求,在适当的时期给农作物进行叶面喷施或土壤施用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

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植株状况,调整补充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剂量。

4.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土壤改良剂,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喷洒。

可以结合土壤测试结果,调整喷洒剂量和喷洒时间,提高土壤改良效果。

5.定期监测和评估在服务过程中,定期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和生长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确保服务效果达到预期。

四、服务优势1.综合防治效果好:通过一喷三防技术服务,综合防治病虫害、补充营养和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友好:使用环境友好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小麦的“一喷三防”全生长期护理方案

【农业】小麦的“一喷三防”全生长期护理方案

小麦的“一喷三防”全生长期护理方案小麦“一喷三防”:指的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

总结:一喷三防指的是: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病虫害病害: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

其中以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危害较大。

虫害:蚜虫、红蜘蛛、吸浆虫、麦叶蜂、金针虫、蛴螬等,以蚜虫的危害较大。

气候性灾害:主要是干热风、扬花期阴雨等。

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3月份)主要针对红蜘蛛、蚜虫;纹枯病锈病的预防。

蚜虫红蜘蛛: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噻虫嗪等纹枯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嘧菌酯有条件可选用吡唑醚菌酯。

叶片发黄、分蘖不好:适当加磷酸二氢钾100克,亩用芸苔素内酯10克小麦孕穗期(4月15-5月17)这个时期主要预防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以及促进小麦孕穗健壮。

可以加入适当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来预防。

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也就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因此防治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

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若在扬花期染病,灌浆期可能才会出现严重后果,而这时候是很难阻止病害的。

赤霉病防治时期:当小麦刚开始扬花(大概20%),可以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和控制,“见花打药”就是在扬花前期开始施药。

宜早不宜晚。

可以选用: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噻霉酮、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来预防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同时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硼肥促进小麦孕穗健壮。

小麦孕穗期--灌浆期这两个时期主要防治虫害、干热风以及未防治住的赤霉病,防止其蔓延。

穗蚜、吸浆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或者联苯菊酯+噻虫嗪或者吡虫啉防止赤霉病叶枯病蔓延:40%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

防止干热风:叶面喷施高含量磷酸二氢钾是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手段,没有之一。

小麦“一喷三防”进入关键期,如何做好有效防治?推荐农药配方

小麦“一喷三防”进入关键期,如何做好有效防治?推荐农药配方

当前小麦进入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我们常用的“一喷三防”工作也要进入有序展开。

小麦中后期常发生的病害有: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

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粘虫等。

清明过后气温升重点防好病与虫一喷三防很重要做好监测与预警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治赤霉正当时预防效果好于治适时用药要牢记一喷三防要重视杀菌杀虫补叶肥关键时期掌握好及时用药不推迟“一喷三防”就是选择最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在最佳防治期喷施,是小麦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一、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可选用325克/L苯甲.嘧菌酯,430克/L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12.5%氟环唑悬浮剂,450克/L戊唑.咪鲜胺等进行防治,发生严重时,7∽10天重喷一次,注意轮换用药。

二、蚜虫、红蜘蛛可选用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0%阿维高氯乳油等。

也可使用不同药剂混配杀虫,如:啶虫脒或吡蚜酮+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联苯菊酯+噻虫嗪等。

小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哒螨灵,阿维高氯等。

三、赤霉病可选用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叶菌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

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用药时间,及早预防为主,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期,用药效果就不理想。

一般在扬花5%时用药最好。

施药3∽5小时内遇中雨要及时补喷,如遇适合病害大流行时,要间隔5∽7天重啧1∽2次,确保防治效果。

四、吸浆虫、粘虫可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脂+5%阿维菌素乳油混合喷雾,或选用氯氟.吡虫啉等。

五、防止干热风危害、防止植株早衰,增产增收可选用99%优质磷酸二氢钾或含磷钾大量元素水溶肥等。

为延缓植株早衰,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加速灌浆,可选用芸苔素内酯混合喷雾,调节生长。

“一喷三防”要根据当地农技部门预测预报,及时用药,既要防好赤霉病,兼顾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又要兼治蚜虫、吸浆虫、粘虫等,还要补喷磷酸二氢钾以防干热风的危害,把杀虫、杀菌、补肥一块完成,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

• 三是防倒伏。种庄稼辛苦百日,一朝收获。 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快到收获的时候, 出现大面积倒伏,丰收的粮食白白落到地 里,造成损失,因此,一喷三防的重要作 用之一就是防倒伏。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就是磷酸二氢钾,因为钾离子能够增加秸 秆硬度,而且促使籽粒饱满。
扬花期喷药。
• (2)灌浆期混合施药,防治麦蚜、预防病害、 促进灌浆。灌浆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期,同时也是麦蚜、白粉病、叶锈病等病 虫害发生盛期,一般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 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4-6克,或1.8%啶虫脒乳油50毫升加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三唑 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加98%磷酸二氢钾50克 混合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
主讲人:胡定汉
大家都听过小麦一喷三防,但是一喷 三防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不清楚。其实, 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 长期使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 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 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 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是防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比较集中,
因此通过开展“一喷三防”进行防治。主要包括:
(1)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
病。抽穗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
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亩用25%
咪鲜胺(使百克)乳油5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
性粉剂500~6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喷雾,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注意避免
• 二是预防干热风: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 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 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 气象灾害之一。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 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 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 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 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 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 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通 过喷药中加98%磷酸二氢钾50克,可使小麦抵抗干 热风的危害,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农业生产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防治时间、药物选用和科学用药及注意事项宣传明白纸

农业生产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防治时间、药物选用和科学用药及注意事项宣传明白纸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防治时间、药物选用和科学用药及注意事项明白纸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也是“一喷三防”关键时期,近期连续阴雨、低温天气有利于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麦蚜等病虫害发生。

可选用高效对路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和调节剂等科学混用,综合施药,防病虫防早衰,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防治时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抽穗率达80%)第一次用药,以预防赤霉病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施药7-10天后,结合天气情况与田间防效确定是否需要二次用药。

小麦灌浆期重点防控麦穗蚜,提倡综合用药,兼治白粉病和叶锈病等病害,同时加入叶面肥和调节剂,科学混用,达到一喷多效。

药物选用和科学用药杀菌剂可选用: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氟环唑、环丙唑醇、腈菌唑等。

杀虫剂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

防控干热风选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维大力、吡能等。

科学用药:抓住关键时期、选用对路药剂、用足药量水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

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每亩用水量不低于 1.5 升,确保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1、施药作业时,要注意做好防护。

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及时洗手和洗脸。

2、轮换用药,不随意加大用药量。

3、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

4、农药包装要充分清洗三遍,减少残留,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带出田间,集中交回农药经销处,分类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中。

重磅、热点杀菌剂丙硫菌唑的综述

重磅、热点杀菌剂丙硫菌唑的综述

重磅、热点杀菌剂丙硫菌唑的综述华乃震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 )是由拜耳公司开发 和创制的脱甲基化抑制剂,据推测该杀菌剂品种是拜 耳公司三唑类杀菌剂研究项目长期积累和优化的结果;其化学结构不同于以前的三唑类,属于另外一类新型 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谷类(如 花生、油菜、水稻、小麦、大麦)、豆类、甜菜和大 田蔬菜等作物上的众多病害,如对小麦和大麦上的白 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能防治 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疾病,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 等病害,用药量通常为200 g a.i./hm2。

甶于丙硫菌 唑杀菌谱广,所以其特点为应用范围广、使用时机灵 活、植物吸收迅速、有良好的耐雨淋性,且持效期长,这些优点综合在一起成为防治植物病害的新标杆。

1丙硫菌唑市场和特点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其杀 菌广谱、药效高、低毒性、低残留的优点完全适合当 代农药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丙硫菌唑2002年在布莱顿会议上报道,2004年 首先在英国和德国取得登记和上市,用于谷物和油菜,上市第一年就取得了 2400万欧元的销售业绩。

丙硫 菌唑既有单剂产品Proline® ( 250g/L丙硫菌唑EC和 480g/L丙硫菌唑S C),又有复配产品Fandango®(丙硫菌唑+氟嘧菌酯)。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茎叶喷 雾,使用的作物为谷物和葡萄,尤其在大麦上使用,投放在德国、英国、爱尔兰市场。

随后拜耳公司又以 复配形式销售丙硫菌唑产品,推出以商品名input®(丙 硫菌唑+螺环菌胺)和Madson® (丙硫菌唑+肟菌酯)产品,并于2007年获批在法国上市,这些产品 能够有效防治主要包括危害叶片的植物病害,尤其是 由叶枯病菌引起的叶斑点病。

2008年丙硫菌唑在美国 登记,用于花生,商品名Provost® ,随后扩大到大豆 (在2013年全球大豆杀菌剂市场丙硫菌唑位列第7 )。

丙硫菌唑结构

丙硫菌唑结构

丙硫菌唑结构1. 引言丙硫菌唑(Propamocarb)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常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丙硫菌唑属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杀菌机制。

本文将对丙硫菌唑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 结构特点丙硫菌唑的化学式为C10H19N3O2S,相对分子质量为245.34。

从化学结构上看,丙硫菌唑由一个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和一个苯环基团组成。

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含有硫原子和甲酸酯基团,这使得丙硫菌唑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苯环基团则赋予丙硫菌唑一定的脂溶性。

这种结构特点使丙硫菌唑能够在水中和油溶液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从而增强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灵活性。

3. 杀菌机制丙硫菌唑的主要杀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酶活性,从而阻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

具体来说,丙硫菌唑能够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脂肪酸合成酶,从而干扰真菌细胞壁中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这会导致真菌细胞壁的结构松散和脆弱,使真菌细胞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死亡。

此外,丙硫菌唑还能够抑制真菌细胞中脂质体的形成和功能,进一步削弱真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这种杀菌机制使丙硫菌唑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

4. 应用领域丙硫菌唑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特别是蔬菜、水果和庄稼的病害防治。

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蔬菜病害防治丙硫菌唑对多种蔬菜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丙硫菌唑可以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

其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机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2 水果病害防治丙硫菌唑也被广泛应用于水果病害的防治。

例如,丙硫菌唑可以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柑橘黄龙病和葡萄白粉病等病害。

其广谱的杀菌活性可以控制多种病原真菌的感染,保护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4.3 庄稼病害防治丙硫菌唑还可用于庄稼病害的防治,如水稻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等。

丙硫菌唑国内正式登记,小麦赤霉病、锈病遇新克星!

丙硫菌唑国内正式登记,小麦赤霉病、锈病遇新克星!

8/869丙硫菌唑国内正式登记,小麦赤霉病、锈病遇新克星! 丙硫菌唑为拜耳公司开发的其他唑类杀菌剂中的领军产品,2004年上市,既有与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的复配产品,也有单剂产品,主要用于谷物和油菜。

2007年,丙硫菌唑在法国上市,用于谷物;2008年,在美国的标签扩充到大豆;2009年,在意大利获准登记;2011年,在加拿大、阿根廷和美国进一步登记。

丙硫菌唑以许多复配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尤其是与拜耳的氟嘧菌酯和肟菌酯复配;最近还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中的氟唑菌苯胺和氟吡菌酰胺复配;亦与杀虫剂噻虫胺复配,用作种子处理剂;另外,杜邦先锋还就EvergolEnergy(丙硫菌唑+氟唑菌苯胺+甲霜灵)与拜耳达成授权协议,作为种子处理,用于大豆。

据报道,丙硫菌唑具有非常广泛的杀菌谱,尤其对谷物上的壳针孢菌(Septoria spp)引起的病害、眼斑病、霉病,以及由镰刀菌和Rhyncosporiumspp 等引起的病害活性优异。

2015年11月7日,丙硫菌唑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它并不像其他专利产品一样立刻得到国内企业的追捧,相反在随后的两年,虽有国内企业积极响应,但丙硫菌唑因为对人体有潜在风险,在国内的登记没有一例是批准的。

小麦赤霉病频发带来的契机 丙硫菌唑之所以时隔两年后有个“翻身”的机会,源于近几年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的爆发,原本的药剂不是产生抗性,就是效果不理想。

尤其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这两年已经成为大家最头疼的问题。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

在爆发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

在防治药剂方面,根据中国农药网显示,国内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登记共计307个,其中单剂产品139个,混剂产品有168个,产品以多菌灵为主,但是多菌灵的长期单一使用,致使很多地区的赤霉病菌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如遇到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天气条件时发病会较重,导致病粒率高,麦粒中毒素含量高,并且易导致麦粒中多菌灵残留超标。

丙硫菌唑 标准

丙硫菌唑 标准

丙硫菌唑标准一、化学成分丙硫菌唑是一种由有机化学合成的新型杀菌剂,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丙硫菌唑。

二、物理性质1.外观:丙硫菌唑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

2.溶解性:丙硫菌唑在水中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微溶。

三、毒性1.急性毒性:丙硫菌唑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低毒性。

2.慢性毒性:长期接触或使用丙硫菌唑可能会对某些器官产生慢性毒性作用。

3.致畸性和致癌性:目前尚未有关于丙硫菌唑致畸性和致癌性的研究数据。

四、药效学特性1.杀菌活性:丙硫菌唑对多种作物病原菌具有强烈的杀菌活性,包括谷物病原菌、蔬菜病原菌、果树病原菌等。

2.作用机制:丙硫菌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菌细胞膜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病原菌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效果。

3.抗性管理:长期使用丙硫菌唑可能会导致某些病原菌产生抗性,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和管理。

五、制剂规格1.剂型:丙硫菌唑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

2.规格:不同剂型的丙硫菌唑规格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规格需根据产品说明书或标签确定。

六、使用方法1.使用范围:丙硫菌唑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黑穗病、赤霉病等。

2.使用方法:根据作物病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或标签上的推荐剂量进行使用。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注意事项:在使用丙硫菌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其次,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或标签上的推荐剂量进行使用;最后,要确保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护性使用,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

七、质量控制指标1.外观:产品应具有均匀的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或颗粒,不应含有机械杂质。

2.纯度:产品中丙硫菌唑的含量应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范围。

3.水分: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应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范围。

4.酸碱度:产品的酸碱度应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范围。

5.稳定性和有效期:产品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有效。

丙硫菌唑及水一喷三防

丙硫菌唑及水一喷三防

丙硫菌唑试验示范方案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

作用机理与特点:丙硫菌唑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

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茵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住。

应用: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

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

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

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等。

为了预防抗性的发生,适应特殊的作物与防治不同的病害之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并登记丙硫菌唑单剂以及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混合制剂,如戊唑醇进行复配。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初步推出48%丙硫菌唑悬浮剂和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两个配方。

请各市场根据当地作物做好如下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建议做成30毫升包装,期中单剂做100公斤(3000瓶),混剂做200公斤(6000瓶)。

试验产品:48%丙硫菌唑悬浮剂;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使用剂量:48%丙硫菌唑悬浮剂25-35毫升;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25-35毫升防除病害:1、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在水稻苗期纹枯病始病期(病穴率5-10%)及时使用本品25-30毫升/亩兑水喷雾;在水稻孕穗和抽穗期,水稻始病期使用本品30-35毫升/亩兑水喷雾,同时可以兼治稻曲病。

施药后根据病情情况,7-10天后可以再次补施进一步加固防效。

水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期使用本品25-35毫升/亩兑水喷雾注意事项:用药时尽量喷到病株病斑处;防治水稻病害时注意施药时保持浅水层,等水自然干后重新进水。

2、小麦白粉病:于小麦苗期或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5-10%时使用本品25-35毫升/亩兑水喷雾。

“一喷三防” 稳除小麦穗期病虫害

“一喷三防” 稳除小麦穗期病虫害

“一喷三防” 稳除小麦穗期病虫害现阶段的小麦生长中有很多的病害出现:锈病(条锈、叶锈)、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在防治上注意如下技术要点:中后期病害防治要严格遵循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打点保面,降低菌源基数、减缓流行速率,采取一喷三防措施,开展大面积专业化防治。

具体操作时,力争达到规范化防控,即定人、定点、定时进行监测;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配制、统一施药进行防治。

一喷三防技术指的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喷药可以达到防病、防虫、防倒伏(防干热风、防早衰)三防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按照农药复配、混配原则进行,一喷也要因病虫害而异。

比如,防治锈病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药剂可用三唑酮或烯唑醇,按标签说明兑水30-50公斤进行全株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防控时期也是关键,一定在病害发展达到防治指标时用药,其中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指标是病株率达10%或病叶率达5%。

小麦白粉病防治指标是穗期病株率达60%以上、个别病株旗叶开始出现病斑,但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气温在15℃以上,就会造成大流行,应立即进行小麦赤霉病预防。

小麦赤霉病与吸浆虫、麦穗蚜的防治,最佳防治适期同属一个时期,即小麦抽穗至扬花盛期,可采取一喷三防措施,用烯唑醇或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加菊酯类农药或氧乐果,再加二氢钾,按标签说明用量兑水30-50公斤,于傍晚或黎明针对穗部上下10厘米处喷药,每隔3-5天喷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氰烯菌酯按说明喷雾防治。

丙硫唑——精选推荐

丙硫唑——精选推荐

一.丙硫唑简介丙硫唑是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属于内吸性丙硫唑类新一代农用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内吸治疗、渗透传导作用。

杀菌谱广,具有较强的作用方式和生物活性的互补性,与其它药剂复配混用增效作用显著。

为高效、低毒、真正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也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内吸性强、施药时间灵活的特点。

作为预防性用药,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病原体侵入而使植物免受侵染;作为治疗处理,它能抑制菌丝体发育。

它对子囊菌纲(白粉病、炭疽病)、担子菌纲(锈病、黑粉病)和大多数半知菌纲(稻瘟病、炭疽病)引起的病害均有较好防效;对鞭毛菌引起的霜霉病、晚疫病等有一定的防效;同时室内生测及田间试验发现,其对病毒病、细菌性病害也有良好的防效;并且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刺激植株生长,增强植物活力、转青快、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钙吸收的作用,作物表现出叶绿果靓、品质高、更健康,增产增收作用明显。

二、基本信息丙硫唑即丙硫咪唑 (Albendazole)又名肠虫清、阿苯达唑、丙硫多菌灵、抗蠕敏,扑尔虫 , 肠虫清, 阿丙条;史克肠虫清,是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衍生物。

分子式(Formula): C12H15N3O2S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65.33CAS No.: 54965-21-8外文名:Albendazole , VALBAZEN , ZENTEL, ABENTE, SKF62979 结构式:三、理化性质外观:丙硫唑原药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无臭粉末。

融点:207-212℃,熔隔时同分解,稍溶于丙酮、氯仿,全溶于冰醋酸,不溶于水。

原药:原药含量98%制剂有效含量:10%、20%悬浮剂,10%水分散粒剂化学名称:Carbamic acid [5 - (pro pylthio) - 1H - benzimidaozol-2-yl] methyiester [5] - (丙硫基- 1- 氢- 苯丙咪唑– 2 - 基- [氨基甲酸甲酯]四、作用机理与特点1、多靶标作用机理;丙硫唑属于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新一代衍生物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内吸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一喷三防”要早打、早防,都防什么?

一喷三防”要早打、早防,都防什么?

“一喷三防”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喷一次药剂,能防治三个方面,一种是防虫,一种是防病,一种是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比如防干热风、防早衰等等)。

防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吸浆虫这三种居多,都是常见的小麦田害虫,蚜虫、红蜘蛛可选择药剂有: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吸浆虫可选择药剂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阿维菌素、毒死蜱、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防病:主要是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在小麦这个时候容易大面积发生。

防治白粉病可选择药剂有:丙环唑、咪鲜胺、烯唑醇、三唑酮、腈菌唑、吡唑醚菌酯等单剂,也可使用戊唑·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己唑·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复配药剂。

防治赤霉病可选择药剂有:比如咪鲜·甲硫灵、戊唑·咪鲜胺、甲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多菌灵等等。

防治锈病可选择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等,或者是一些复配药剂,比如戊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等。

而对于防干热风、防早衰等,一般的农户会选择芸苔素、磷酸二氢钾或者是小麦专用叶面肥进行喷施,促进小麦正常生长,提高自身的抗性,同时还能减少倒伏的几率。

“一喷三防”在喷施过程中,杀虫剂+杀菌剂+芸苔素、磷酸二氢钾或者是小麦专用叶面肥,兑在一起打药,如果一次效果不行,有些农户还会喷施多次。

从总体上来说,小麦“一喷三防”是保障小麦增产增收的一项综合管理措施,也是保证小麦顺利孕穗灌浆、提高后期产量品质的关键管理手段,而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配方,并在最佳恰当的防治关键期喷打,这是提高小麦“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效果、实现小麦后期稳产和高产的关键所在。

眼下已经到了3月下旬,马上也要进入到4月份了,建议尽早地把小麦“一喷三防”管理提升日程,尽量尽早去麦田喷打肥药做好“一喷三防”管理工作,早防早治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晚防晚治的效果。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超厉害的一喷三防技术要点哈!
你知道吗,就好比咱收拾自己的屋子,得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这一喷三防啊,就跟给庄稼来个全方位保护一样!比如说打药吧,咱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喷,得注意时间和方法呀!
咱要选对时候,那啥时候最合适呢?就好比你约朋友吃饭得挑个大家都有空的时候一个道理!天气好的时候,害虫容易出没,这时候喷药,效果可就好多啦!
还有那药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哇!多了浪费不说,还可能伤了庄稼,这就像你吃饭,吃撑了也难受不是?
再说说防护,就像咱出门得看天气准备伞一样,要给庄稼做好各种防范。

哎呀,你说这一喷三防是不是特别重要?总之,咱可得好好记住这些要点,才能让庄稼长得棒棒的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硫菌唑试验示范方案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

作用机理与特点:丙硫菌唑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

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茵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住。

应用: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

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

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

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等。

为了预防抗性的发生,适应特殊的作物与防治不同的病害之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并登记丙硫菌唑单剂以及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混合制剂,如戊唑醇进行复配。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初步推出48%丙硫菌唑悬浮剂和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两个配方。

请各市场根据当地作物做好如下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建议做成30毫升包装,期中单剂做100公斤(3000瓶),混剂做200公斤(6000瓶)。

试验产品:48%丙硫菌唑悬浮剂;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使用剂量:48%丙硫菌唑悬浮剂25-35毫升;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25-35毫升防除病害:1、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在水稻苗期纹枯病始病期(病穴率5-10%)及时使用本品25-30毫升/亩兑水喷雾;在水稻孕穗和抽穗期,水稻始病期使用本品30-35毫升/亩兑水喷雾,同时可以兼治稻曲病。

施药后根据病情情况,7-10天后可以再次补施进一步加固防效。

水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期使用本品25-35毫升/亩兑水喷雾注意事项:用药时尽量喷到病株病斑处;防治水稻病害时注意施药时保持浅水层,等水自然干后重新进水。

2、小麦白粉病:于小麦苗期或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5-10%时使用本品25-35毫升/亩兑水喷雾。

同时兼治小麦锈病。

3、黄瓜白粉病在黄瓜田间出现白粉病症状及时使用本品25-35毫升兑水喷雾喷透正反叶面。

4、花生和油菜用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35毫升可以拌种或苗期试验,预防花生白绢病、黑腐病和油菜菌核病。

水稻“三病一虫”综合防治技术(稻瘟病,二化螟,立枯病,纹枯病,防治技术,药剂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立枯病纹枯病防治技术药剂防治病害秧苗标题:水稻“三病一虫”综合防治技术(稻瘟病,二化螟,立枯病,纹枯病,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摘要: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条件的异常,我市的水稻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三病一虫”――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一般年份减产幅度在5-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因此,必须做好水稻“三病一虫&r……关键词:稻瘟病二化螟立枯病纹枯病防治技术药剂防治病害秧苗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条件的异常,我市的水稻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三病一虫”――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一般年份减产幅度在5-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因此,必须做好水稻“三病一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我市的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1、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条件立枯病的症状多种,但我市多为打绺青枯,一般在稻苗三叶期前后发病,开始时稻苗不吐水,而后突然成片青枯,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松针状,略呈青灰色,根变褐,根毛少,茎基部变褐死亡。

导致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

我市4、5月份正值气温低、温差大的阶段,如遇寒流或低温伴随阴雨连绵而使得光照不足,或冷后暴睛而温差变动过大,都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是喜温作物,其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3度,三叶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2―15度以上,而病菌在10度以下都能侵染、繁殖,所以,秧苗期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温差变幅越大,越易得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立枯病的防治包括选择苗床地要高爽,播前用苗病清等药剂拌种,注意通风炼苗等,一旦发病或遇低温,及时喷施快丰收等药剂防治。

对立枯病的防治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为基础,重视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地整地。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而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到、水源方便的地方。

整地立求精细,床面整平,施足基肥;2、用营养土等进行调酸消毒,保证床土PH值在4.5―5.5之间;3、通风炼苗。

要加强通风炼苗并注意控制温度和水分,严防稻苗徒长,在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5―30度,二叶一心期不超过25度,当气温稳定通过10度时可以不盖膜;4、药剂防治。

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或发病初期用立枯一次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2、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田病害,一般受害轻的减产5―10%,严重的减产50―70%。

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该病有加重的趋势。

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穗部。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

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

叶片发病严重时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1)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地追施氮肥,水稻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都有利于发病。

(20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最盛,田间小气候在25---32度时,又遇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

(3)矮秆多穗型品种因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感病。

纹枯病的防治措施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

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

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

高温、高湿天气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7---10天。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要在耙地后大面积打捞漂浮在水面上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边杂草。

(2)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分蘖浅水,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药物防治。

这是当前防治纹枯病最有效的方法。

应在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

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25%粉锈宁等。

3、稻瘟病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病菌侵染水稻不同部位而引起的水稻病害。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前发生,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

我市很少发生。

(2)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

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

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

适温、高温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这种类型的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小白点。

气候适宜发病时,可转化为急性型病斑。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第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

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下,各上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为暗灰色的秕谷。

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引起稻瘟病大发生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条件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

一般来说,合理的肥水管理,可增加水稻的抗病性,即使在大发生年份,也会减轻发病。

(1)气候:最适宜于病菌侵入的气温是24---28度,相对湿度在92%以上。

这两个条件若同时存在,则有利于发病;若两者缺一,则发病缓慢或不发病。

(2)施肥不当: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使用过迟,常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

(3)品种的抗病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稻瘟病的抵抗力也不同。

一般在四叶期、分蘖期、孕穗末期到始穗时最易发病。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品种不同,抗稻瘟病的能力也不同。

生产上尽量选用那些抗稻瘟病力强的品种,比如超级稻一号在06年严重低温的情况下,就表现出了其抗稻瘟病的优势。

(2)加强栽培管理:播种适量,培育粗壮老健无病或轻病秧苗是防治苗期叶瘟的关键。

本田前期基肥要足,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促使稻株生长平衡。

在分蘖盛期前,及时晒田,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控制叶瘟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药剂防治的面积。

抽穗期灌脚板水,满足花期需要,灌浆期湿润灌溉,有利于后期青秆黄熟,减轻发病。

病害常发地区和易发病田块应不施或慎施穗肥,以免加重发病,造成减产。

(3)药剂防治:我市水稻一般在8月1---10日抽穗,因而防治穗颈瘟最好在7月末左右进行。

穗颈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若在破口期,天气预报有低温阴雨天气,必须立即施药防治。

如果天气有利于病害继续发病,在灌浆期再喷一次。

常用药剂有:40%富士一号(稻瘟灵)、2%春雷霉素、三环唑等。

4、水稻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近年来,二化螟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二化螟幼虫钻蛀稻株,因危害部位和水稻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在穗苞中为害,造成花穗;二龄后开始蛀入稻茎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灌浆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