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诗歌内容分类复习诗歌.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0c07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5.png)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九年级上册诗歌默写复习PPT 人教版 (共12张PPT)
![九年级上册诗歌默写复习PPT 人教版 (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67e43f964bcf84b9d57b54.png)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诗中的“塞下”、“千嶂” ”、“寐”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②千嶂:崇山峻岭。③寐:睡。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 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3、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 塞下秋景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 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征人的 思乡(思乡、忧国) 之情 。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他们思念家乡而又 功业未立、壮志未酬的复杂心情。
九年级上册诗歌阅读
——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读注释,理解词义; ——想意象,读懂诗句。 ——明诗眼,把握诗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 歌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诗词的内容是诗 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 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 (一)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 《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 和季节。
Hale Waihona Puke (二)读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 写作缘由。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试题, 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 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 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 内容和思想感情。 (三)想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象的境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 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同时对常见 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 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 (四)看诗眼,把握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 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握住 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望江南》 中“肠断白蘋洲”一句就把青年女子等待丈夫归来 的惆怅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题材分类PPT课件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题材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576a3c551810a6f424862a.png)
•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 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 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 ,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 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021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2021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 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 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 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 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 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 上的异同。
补充: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 波: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 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 因此畅通无阻。2021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 技法上的异同。
2021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
咏物言志诗
诗
人生感慨诗
羁旅思乡
民生疾苦诗
诗
哲理诗
山水田园
思妇闺情诗
诗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怀古咏史
诗边塞征
2021
古诗词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 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 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2021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2021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 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 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 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 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 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 上的异同。
补充: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 波: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 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 因此畅通无阻。2021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 技法上的异同。
2021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
咏物言志诗
诗
人生感慨诗
羁旅思乡
民生疾苦诗
诗
哲理诗
山水田园
思妇闺情诗
诗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怀古咏史
诗边塞征
2021
古诗词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 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 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课件(共64张PPT).ppt
![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课件(共6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7d93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b.png)
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 于中原的风光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 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看作边塞诗词 的衍生品。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 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思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想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情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感
秀美山河之热爱 归耕隐居之乐
亲情友情之真挚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一、概念:
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 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所谓
“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 界定。是将“写景”、“咏物”、“边 塞”、“怀古”这几类诗词除外的其他 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笼而 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 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古典诗歌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写景抒情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 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 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看作边塞诗词 的衍生品。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 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思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想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情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感
秀美山河之热爱 归耕隐居之乐
亲情友情之真挚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一、概念:
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 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所谓
“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 界定。是将“写景”、“咏物”、“边 塞”、“怀古”这几类诗词除外的其他 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笼而 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 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古典诗歌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写景抒情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 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诗歌分类鉴赏 课件31张-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分类鉴赏 课件31张-高考语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bbde10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6.png)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诗歌着重对所咏 植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个内涵、精 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 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思想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国家 情感 ②寄寓高尚的情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习题训练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唐代〕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请简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 • 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这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孤身归来,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言志,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或冷嘲热讽。
常用 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 技法 者借以表达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
者的观点。 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 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④用无数回,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作者的化身或者与作者 有着某种相似。
常用 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 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 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次北固山下
习题训练
•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思想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国家 情感 ②寄寓高尚的情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习题训练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唐代〕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请简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 • 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这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孤身归来,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言志,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或冷嘲热讽。
常用 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 技法 者借以表达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
者的观点。 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 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④用无数回,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作者的化身或者与作者 有着某种相似。
常用 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 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 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次北固山下
习题训练
•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PPT课件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116487581b6bd97e19ea8f.png)
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孤雁 杜甫
咏 物 言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12
怀古咏史诗特点
1.内容:以历史典故为题材。 2手法:借古讽今。 3.思想情感: (1)感慨朝代兴替变化,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 (2)称颂、仰慕英雄,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3)对自己的境况表示不满,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
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 (4)对统治者的昏庸不满,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2。借物言理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 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 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越中览古 李白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
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 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 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5、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特点: 1.常用意象: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2.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悲壮宏浑。 3.思想情感: (1)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单调。 (2)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渴望,英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孤雁 杜甫
咏 物 言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12
怀古咏史诗特点
1.内容:以历史典故为题材。 2手法:借古讽今。 3.思想情感: (1)感慨朝代兴替变化,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 (2)称颂、仰慕英雄,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3)对自己的境况表示不满,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
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 (4)对统治者的昏庸不满,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2。借物言理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 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 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越中览古 李白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
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 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 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5、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特点: 1.常用意象: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2.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悲壮宏浑。 3.思想情感: (1)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单调。 (2)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渴望,英
诗歌按内容分类——综合性学习ppt课件
![诗歌按内容分类——综合性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5fe9a195f312b3069a530.png)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 “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 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
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10
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11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8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 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 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 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 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 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29
30
20
田园山水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 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 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 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 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
21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 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 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 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 往。
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
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10
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11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8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 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 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 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 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 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29
30
20
田园山水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 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 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 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 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
21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 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 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 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 往。
按诗歌内容分类复习诗歌-课件
![按诗歌内容分类复习诗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b104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5.png)
13
思乡怀人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 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 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 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14
阅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 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 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写绚丽明快 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 以景结情:即在诗歌的结尾以写景代替直接抒情, 以景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暗示诗人的情感,或进 一步强化诗人的某种情感。
7
◆ 虚实结合:常常既写分别时的景和情,又 想象分别后的情形,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赠别诗主题
◆ 以悲情为主的:常常表达友人之间因离别 而产生的依依不舍、悲伤之情,以及对友 人前程的关切,对再次相聚的期待。《送 沈子福归江东》《雨霖铃》
◆ 以抒发旷达或豪迈的情怀为主。《别董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特殊的赠别诗:此类诗歌,虽名为赠别诗, 却以言志为主。《芙蓉楼送辛渐》
6
◆ 赠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
园的愿望两种相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栾家濑》王维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
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 白石滩 王 维 ◆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思乡怀人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 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 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 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14
阅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 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 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写绚丽明快 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 以景结情:即在诗歌的结尾以写景代替直接抒情, 以景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暗示诗人的情感,或进 一步强化诗人的某种情感。
7
◆ 虚实结合:常常既写分别时的景和情,又 想象分别后的情形,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赠别诗主题
◆ 以悲情为主的:常常表达友人之间因离别 而产生的依依不舍、悲伤之情,以及对友 人前程的关切,对再次相聚的期待。《送 沈子福归江东》《雨霖铃》
◆ 以抒发旷达或豪迈的情怀为主。《别董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特殊的赠别诗:此类诗歌,虽名为赠别诗, 却以言志为主。《芙蓉楼送辛渐》
6
◆ 赠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
园的愿望两种相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栾家濑》王维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
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 白石滩 王 维 ◆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常常是将抽象的 情感比喻成具体可感的有形的景或物,显 得生动形象。
8
◆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主要指不易为人察觉 却又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 们想象的细微的行为。这种手法容易被人 忽视。理解细节描写的关键是通过外在的 行为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
9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5分)
◆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 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怅然若失。
◆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 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 上升到顶点。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
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
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
园的愿望两种相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栾家濑》王维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
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 白石滩 王 维 ◆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 1、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 “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 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 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写绚丽明快 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 以景结情:即在诗歌的结尾以写景代替直接抒情, 以景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暗示诗人的情感,或进 一步强化诗人的某种情感。
7
◆ 虚实结合:常常既写分别时的景和情,又 想象分别后的情形,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12
思乡怀人诗常见主题
◆ 悲情类 这一类型最常见。 主要写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和
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月夜》 《望月怀远》《宿建德江》《春江花月夜》 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 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军行》 ◆ 豪情类 诗歌虽写思乡思亲之情,但并不十分的伤感,而是显 得乐观旷达,甚至表现豪迈的情怀。(这类诗歌常 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系) 《从军行》
◆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 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 情却难以控制。
边塞战争诗: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3
思乡怀人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 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 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 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 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 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 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赠别诗主题
◆ 以悲情为主的:常常表达友人之间因离别 而产生的依依不舍、悲伤之情,以及对友 人前程的关切,对再次相聚的期待。《送 沈子福归江东》《雨霖铃》
◆ 以抒发旷达或豪迈的情怀为主。《别董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特殊的赠别诗:此类诗歌,虽名为赠别诗, 却以言志为主。《芙蓉楼送辛渐》
6
◆ 赠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
◆ 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弃。《田家杂兴》
◆ 表现诗人隐逸情怀的山水诗。《归园田居》 ◆ 表现诗人闲适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或向往。《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 ◆ 赞美农人的热情好客、淳朴的民风,讴歌
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过故人庄》 ◆ 渴望得到赏识、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归隐田
古诗分类复习
——按题材分
山水田园诗
◆ 诗歌所选题材多为农村田园风光或生活、 劳动场景,以小见大,具有浓郁的农村生 活气息。
◆ 诗歌描绘的画面多体现宁静的氛围。 ◆ 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
的特点。 ◆ 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有声有色
2
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
思乡怀人诗
◆ 概念阐释:思乡怀人诗是指表达对亲人、朋友的 思念之情的诗歌。
◆ 思乡(亲)缘由: ◆ 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
亲人离散。 ◆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 溪水湍湍,浪花迸跳,相溅有声。诗人描写这一 细微的自然现象,为后句白鹭受惊做了铺垫;表 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赏悦之情。
◆ 2、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 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 共同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反衬)。意的相 同点:都具有灵动的生命气息;不同点:“白鹭” 句有世外自然的空灵自在,“浣纱”句有田园生 活的清新纯美。
8
◆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主要指不易为人察觉 却又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 们想象的细微的行为。这种手法容易被人 忽视。理解细节描写的关键是通过外在的 行为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
9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5分)
◆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 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怅然若失。
◆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 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 上升到顶点。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
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
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
园的愿望两种相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栾家濑》王维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
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 白石滩 王 维 ◆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 1、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 “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 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 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写绚丽明快 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 以景结情:即在诗歌的结尾以写景代替直接抒情, 以景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暗示诗人的情感,或进 一步强化诗人的某种情感。
7
◆ 虚实结合:常常既写分别时的景和情,又 想象分别后的情形,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12
思乡怀人诗常见主题
◆ 悲情类 这一类型最常见。 主要写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和
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月夜》 《望月怀远》《宿建德江》《春江花月夜》 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 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军行》 ◆ 豪情类 诗歌虽写思乡思亲之情,但并不十分的伤感,而是显 得乐观旷达,甚至表现豪迈的情怀。(这类诗歌常 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系) 《从军行》
◆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 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 情却难以控制。
边塞战争诗: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3
思乡怀人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 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 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 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 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 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 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赠别诗主题
◆ 以悲情为主的:常常表达友人之间因离别 而产生的依依不舍、悲伤之情,以及对友 人前程的关切,对再次相聚的期待。《送 沈子福归江东》《雨霖铃》
◆ 以抒发旷达或豪迈的情怀为主。《别董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特殊的赠别诗:此类诗歌,虽名为赠别诗, 却以言志为主。《芙蓉楼送辛渐》
6
◆ 赠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
◆ 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弃。《田家杂兴》
◆ 表现诗人隐逸情怀的山水诗。《归园田居》 ◆ 表现诗人闲适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或向往。《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 ◆ 赞美农人的热情好客、淳朴的民风,讴歌
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过故人庄》 ◆ 渴望得到赏识、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归隐田
古诗分类复习
——按题材分
山水田园诗
◆ 诗歌所选题材多为农村田园风光或生活、 劳动场景,以小见大,具有浓郁的农村生 活气息。
◆ 诗歌描绘的画面多体现宁静的氛围。 ◆ 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
的特点。 ◆ 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有声有色
2
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
思乡怀人诗
◆ 概念阐释:思乡怀人诗是指表达对亲人、朋友的 思念之情的诗歌。
◆ 思乡(亲)缘由: ◆ 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
亲人离散。 ◆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 溪水湍湍,浪花迸跳,相溅有声。诗人描写这一 细微的自然现象,为后句白鹭受惊做了铺垫;表 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赏悦之情。
◆ 2、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 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 共同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反衬)。意的相 同点:都具有灵动的生命气息;不同点:“白鹭” 句有世外自然的空灵自在,“浣纱”句有田园生 活的清新纯美。